《黄庭坚论书法》阅读练习

合集下载

黄庭坚《论书》解读(上下篇)

黄庭坚《论书》解读(上下篇)

黄庭坚《论书》解读(上下篇)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诗人、书法家。

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

出苏轼门下,与苏齐名,世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

书法擅行草书,用笔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风韵妍媚自成一格,为著名的“宋四家”之一。

有《山谷集》留世。

《论书》是从《山谷文集》摘录的关于书法理论的片段文章。

黄庭坚的书法思想与苏轼主张差不多。

他主张学书不要模仿古人,要表现人的性情等。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即是他的艺术观点。

他讲求书法创作上要进行禅宗功夫的修炼,尤其是对草书的创作,要潜心冥会,先除去俗气,然后上逼魏晋人书法所具有的逸气,达到超俗绝尘的境地。

上篇[原文]《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⑴,所以为圣人。

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⑵。

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

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可以学书矣⑶。

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⑷。

要之右军二言,群言之长也。

东坡先生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⑸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诗叙》⑹。

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结密而无间,如焦山崩崖《瘗鹤铭》、永州摩崖《中兴颂》、《李斯峄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⑺。

近世兼二美,如杨少师之正书行草⑻,徐常侍之小篆⑼。

此虽难为俗学者言,要归毕竟如此。

如人眩时,五色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自粲然。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

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

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⑽;侧笔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

古人作《兰亭序》、《孔子庙堂碑》⑾,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

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耳。

【名师讲题】《宋史 黄庭坚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名师讲题】《宋史 黄庭坚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说,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及亡,庐墓,哀毁得疾几殆。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

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B.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宋史·黄庭坚传阅读训练及翻译

宋史·黄庭坚传阅读训练及翻译

宋史·黄庭坚传阅读训练及翻译宋史·黄庭坚传阅读训练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1)~(2)题。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1)下列句中加点的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词有魁伟之文之语C.其重之也如此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选D。

A.代词,指代黄庭坚;B.代词,他的;C.代词,指代苏轼;D.指示代词,那。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学甫而不为者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①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②樊哙覆其盾于地C.①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①其重之也如此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解析:选D。

A.而:连词,①表转折,译为却;②表因果,译为因而。

B.于:介词,①表比较,译为比;②表地点,译为在。

C.以:介词,①译为把,②译为因为。

D.都是表停顿的语气词。

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认为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

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而黄庭坚对于文章比诗更擅长,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

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他词中有魁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

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试题内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如简易地给书法艺术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说书法是写字的艺术。

”如从美学或者艺术哲学的高度来论的话,“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及其构成运动为形式,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的抽象艺术”。

因为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进行创作的,故不写字不能称其为“书法”。

再者书法是以线条运动为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书法必须是讲究技巧的,由技成能,胡乱涂抹无以称“法”。

这两点体现着书法艺术的本体规定性。

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即是书法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意境创造能力。

书法的艺术表现是通过写字来实现的,写字又必然有其文字的内容,因此,文字内容在书法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书法文字内容的精神内质和意境,应与书家的个性气质相适应,才能够创造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再创造绝非易事,应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通会,化度进去。

我们常说,艺术品首先感动作者自己,然后才能够感动他人,而使自己被感动的这种感染力,应当来自你所写文字内容。

这里,选择什么样的文字内容来作为你书法创造的素材,是很重要的。

读懂文字内容,被其文字意境所打动,引起精神上、情感上的共振,从而激发起书家的创作激情,提笔作书便成为主动的、积极的行为,思想情绪、精神状态高度兴奋,此时,才情流注笔端,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精神之作。

这就是说,在书法对诗文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中,文字内容的意境与书法艺术表现的意境必须合一。

二是裁取率由,我塑我境。

当然,对文学底本的审美,本就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别。

读者对原作的思路情绪的体认,先天就存在着差异。

要旨在于以我为主,把对文学作品的意境体认,裁剪为我们的'意境,用我们的笔墨,营造书法意境。

意境的再造,要依附物质、技巧条件,才能物化现实。

只有将字体、书体、用笔、用墨、谋篇布局诸因素配置得当,才能出现形式各异的笔墨意境。

况且,意境有着类型意义。

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三含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三含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考前强化练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四家”之一黄庭坚,诗书俱佳,与苏軾并称“苏黄”。

黄庭坚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有多重意义:对其形式语言的模仿借鉴,是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其书理的发现运用,是书法学习的中级阶段;对其天人合一精神的领悟贯通,是书法学习的高級阶段。

这三个阶段,姑且称之为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再到“本我之境”。

这里的“无我之境”是指深入学习对象,意识不到“我”的存在。

学习任何一门艺术或任何一种风格,对其形式语言进行模仿和运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阶段。

为深入了解和学习书法对象, 习书者需要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责似”,需要澄心静虑,下大力气研究书法传统,深耕艺术经典,做到李可染先生所言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认真体悟经典艺术特点。

在这个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因为只有达到信仰的程度才会深入其中。

专一不二是为“无我之境”。

进一步的学习则是了解与掌握书法经典的方法和原則,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即达到“有我之境”。

这是对方法论的学习和掌握,大致属于“遣貌取神”,“神”就是艺术本体的方法和原理。

例如,黄庭坚书理,体现在幸法、结字和笔法等方面。

黄庭坚萆书的幸法是“大九宫”原理,是穿插争让的“嵌合”之法。

推而广之,凡是一流书法作品在形式上都符合“大九宫”原理和“嵌合”之法。

黄庭坚的书法结字上灵活多变,他把每个字内部的矛眉关系——软正、疏密、宾主、参差、虚实、向背、繁简等,夸张出来,又能处理安当,创造了独特的结字法。

黄庭坚的笔法也充满律动和涩势,中锋行笔,笔画圆幼而有弹性,如千里阵云,力逢纸背,对后世影响很大。

上述对黄庭坚书风的研究与熟练运用,属于“有我之境”。

因为这个阶段不再是生呑活刹地搬用形式,而是幵始回味审视所学对象,并运用其原理形成新的形式。

不过,这个阶段还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自我的独创性还未形成。

“本我之境’,是出乎对象之外,发现与形成独特的艺木“自我”,即形成个人艺术独特的风格面貌。

黄庭坚论书法文言文阅读答案

黄庭坚论书法文言文阅读答案

《黄庭坚论书法文言文阅读答案.doc》黄庭坚论书法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huangtingjian/408997.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黄庭坚论书法文言文阅读答案》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联系客服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支付完成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集锦三篇)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集锦三篇)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集锦三篇)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篇1)原文黄庭坚,宋代著名文人,不仅以诗词著称,亦在书法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对书法的见解独到,尤其是他在《论书》一文中的论述,更是被誉为书法理论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黄庭坚在《论书》中的部分原文:“书法者,虽以点画成形,然亦须有魄力以驱使之。

如人坐、如人立、如人行、如人卧,虽其状不同,而精神完具,是为真书。

书者能以一字定其形质,则他字皆然,不可忽也。

”翻译与解读黄庭坚认为,书法虽然是由点画组成的,但这些点画并非随意涂鸦,而是需要有内在的力量和魄力去驾驭。

这种魄力,如同人的坐、立、行、卧,虽然外形各异,但内在的精神和气质必须完备。

这样的书法作品,才能真正称之为“真书”。

进一步地,黄庭坚指出,书法家在创作时,如果能先确定一个字的外形和气质,那么其他字也会自然而然地符合这种风格。

这是因为,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书法家内心情感和精神状态的投射。

因此,对于书法家来说,每一个字都应该是深思熟虑、精心构思的结果。

黄庭坚的这种观点,不仅体现了他对书法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艺术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无论是书法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应该追求内在的精神和气韵,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美观。

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创作,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黄庭坚论书法原文、翻译(篇2) 黄庭坚,作为宋代的文化巨匠,不仅在诗词上独步一时,他的书法造诣也深受后人赞誉。

他对书法的独到见解,主要体现在其诸多书法论著中,其中《论书》更是被广泛传颂。

本文将对黄庭坚《论书》中的一段原文进行介绍,并给出相应的翻译与解读。

原文:“夫书,无他奇巧也,而自能变化气质、功业、文章,皆由此出。

故书者,亦犹用兵,钤键万变,在乎一心。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法尽矣。

”翻译与解读:黄庭坚在这段话中指出,书法并无奇特之技,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功业与文章风格。

正如用兵之道,千变万化,皆由一心所控。

黄庭坚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黄庭坚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黄庭坚传阅读训练及答案黄庭坚传阅读训练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练习: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赋税,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①。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③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有删节)[注]①丁母艰:遭母丧。

②骫:wěi,歪曲,枉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论书法》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庭坚论书法
幼安①弟喜作草②,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③,来求法于老夫④。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无万缘⑤,如蚊蚋⑥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较工拙与人品藻讥弹⑦,譬如木人⑧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

幼安然吾言乎?
(选自宋·黄庭坚《余家弟幼安作草后》) [注释] ①幼安:北宋著名文人黄庭坚的内弟,今江西人。

②草:草书。

⑨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想让草圣的名声满江西。

草圣是古人对草书大家的敬称。

④老夫:作者黄庭坚自称。

⑤无万缘:意为没有一定的缘分。

⑥蚋(rul):一种吸血的小虫。

⑦品藻讥弹:评论好坏。

⑧木人:木偶人。

[文言知识]
说“工”。

“工”指“工作”、“工匠”、“工艺”,古今同义。

而它在文言中又指“好”、“精妙”、“擅长”,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上文“亦不较工拙”与“人叹其工”中两个“工”,均指“好”、“精妙”或“巧妙”。

成语“同工异曲“或“异曲同工”,是指曲调虽不同,但同样美妙,比喻所做的虽然不同,成绩却一样好。

“工书“、“工画“,即擅长书法及擅长绘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法②已③拙④中
2.翻译:①未尝一事横于胸中
②幼安然吾言乎?
3.理解:“动辄龙蛇满壁”中的“龙蛇“,是形容
____ _
答案:
1.①章程②停③差④符合
2.①事前从未在胸中有个计划;②幼安弟(你)认为我的话对吗?
3.字写得好。

译文:
我的弟弟幼安喜欢写草书,拿着笔到别人家里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把人家的墙壁差不多都写满了,因此大家都称他为“草圣”。

他很想让自己的名声传遍江西,所以来向我请教写毛笔字的诀窍,但我平常写字本来是没有什么诀窍的。

然而世间的万事虽然纷繁错杂,如同蚊子聚集起来又飞散开去,但我从来不让他们横亘在我的心中以乱了真气,所以我写字是不在乎笔墨的,碰到什么纸都可以写,把纸写完尽兴就停止,也不在乎是写得好还是写得坏,不在乎别人的品评与讥讽。

就如同木人舞和着节拍,人们都惊叹他的高超的技巧,结束后表演者和观众就又都一切如前。

幼安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