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给水系统防污染措施
防止给水水质(二次)污染措施

1.请从水的储存、管路输送和使用等三个方面分析防止给水水质(二次)污染措施。
一、水的储存(1)功能方面生活饮用水池(箱)应与其他用水的水池(箱)分开设置。
(2)位置与结构埋地式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
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取防污染的措施。
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
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与其他用水水池(箱)并列设置时,应有各自独立的分隔墙,不得共用一幅分隔墙,隔墙与隔墙之间应有排水措施。
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宜设在专用房间内,其上方的房间不应有厕所、浴室、盥洗室、厨房、污水处理间等。
(3)生活饮用水水池(箱)的构造和配管①人孔、通气管、溢流管应有防止生物进入水池(箱)的措施。
②进水管应在水池(箱)的溢流水位以上接入,当溢流水位确定有困难时,进水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高度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最小不应小于25mm,最大不应大于150mm。
当进水管口为淹没出流时,管顶应钻孔,孔径不宜小于管径的1/5。
孔上宜装设同径的吸气阀或其他能破坏管内产生真空的装置。
不存在虹吸倒流的低位水池,其进水管不受本款限制,但进水管仍宜从最高水面以上进入水池。
③进出水管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必要时应设导流装置。
④不得接纳消防管道试压水、泄压水等回流水或溢流水。
⑤泄空管和溢流管的出口,不得直接与排水构筑物或排水管道相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的方式, 管口应露空;当水池(箱)中的水不能以重力自流径泄空时,应设置移动或固定的提升装置。
⑥水池(箱)材质、衬砌材料和内壁涂料,不得影响水质。
(4)管理方面应定时检修,防止贮水池人孔不严密,通气管或溢流管口敞开设置,使尘土、蚊蝇、鼠等进入贮水池。
当生活饮用水水池(箱)内的贮水,48h内不能得到更新时,应设置水消毒处理装置。
给排水系统中的防污染措施规范要求

给排水系统中的防污染措施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中,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水质受到污染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污染措施规范要求,以确保给排水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规范要求。
一、设计要求1. 安全距离要求:给排水管道与供水、排水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污染物通过管道传播。
2. 设备密封性要求:供水、排水设备及管道接口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确保污染物无法泄漏。
3. 隔油设备要求:对于厨房排水管道,应设置隔油设备以阻止油脂进入给排水系统。
4. 隔水设备要求:对于厕所、化学实验室等特殊场所,应设置隔水设备以防止污染物进入给排水系统。
5. 溢流设备要求:给排水系统中的水箱、污水处理设备等应设置溢流设备,以防止溢水及发生泄漏时的污染。
二、施工要求1. 施工资质要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公司承担,以确保工程质量。
2. 材料选择要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无毒、无害、耐腐蚀的材料,以防止水质受到污染。
3. 管道连接要求:管道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不得存在漏水情况,以防止污水渗漏。
4. 监测设备要求:给排水系统中应设置水质监测设备,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施工现场卫生要求:在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施工现场的卫生,防止污染物进入系统。
三、使用与维护要求1. 日常使用注意事项:用户在使用给排水系统时,应注意合理使用水资源,不得乱倒乱排、乱扔垃圾等行为。
2. 定期养护要求:定期对给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养护,清除管道内的残留物,维护系统的畅通性。
3. 紧急处理要求:如发生给排水系统故障、泄漏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防止污染扩散。
通过遵守以上给排水系统中的防污染措施规范要求,可以有效保障水质的安全与可靠性。
建筑物的使用者和管理者也应加强对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共同保护环境,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
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建筑给排水工程是指建筑物内外的水、热、气体等流体的输送和排放系统,对建筑物正常使用和居住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
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1. 输水管道缺陷:输水管道的缺陷可能导致漏水和渗水问题,对建筑物结构和使用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防止这种问题,控制措施包括:- 选用高质量的管材,并在施工前进行检查和测试;- 定期检查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 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确保管道的安装质量;2. 排水系统堵塞:排水系统堵塞是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水流不畅或倒流现象。
为了防止堵塞问题,控制措施包括:- 定期清理排水管道和井坑,避免固体杂物和沉淀物的积聚;- 选择合适的管径和斜度,确保水流通畅;- 安装过滤器和格栅,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系统;3. 排水系统泄露:排水系统泄露可能导致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水损失,同时也会引发细菌滋生和水质污染。
为了防止泄露问题,控制措施包括:- 选用优质的密封材料和管件;- 定期检查管道连接处和阀门的密封性;- 做好管道防腐措施,防止管道腐蚀和老化;4. 排水系统噪音问题:排水系统噪音是给排水工程的一个常见问题,可能会影响住户的生活质量。
为了控制噪音问题,措施包括:- 选用低噪音的管材和设备;- 对排水管道进行隔音处理;- 控制水流速度和压力,减少水流冲击声;5. 给水系统水质问题:给水系统的水质问题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为了保证水质安全,控制措施包括:-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质安全管材和设备;- 定期检测水质,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配备合适的过滤器和净化设备,提高水质;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
通过选择高质量材料、合理施工、定期检查和维护等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给排水工程中的防污染措施

给排水工程中的防污染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变得更加重要。
然而,排水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为了保护水资源,保障水质安全,给排水工程中的防污染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给排水工程中的防污染措施,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源头控制1. 河道入水口处理:对于水体入口处,应设置拦污栅或类似设施,以阻拦大颗粒的固体废物或泥沙,避免其进入给排水系统。
2. 污水收集井设计: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收集井,以便将污水收集并集中处理。
同时,对于特定行业或特殊场所,还应设置预处理设备,如隔油池、格栅等,以去除悬浮物和有机物。
二、处理工艺1. 前处理工艺:在给排水工程中,前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油脂和有机物等。
常见的前处理工艺有格栅、沉砂池、气浮设备等,通过这些设备对污水进行初步的处理,降低其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
2. 深度处理工艺:在前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以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物、重金属等,确保水质的达标排放。
深度处理工艺常用的有生物膜法、活性炭吸附法等,通过这些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三、运营管理1. 设备检修和维护:定期检修设备,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要加强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寿命,并减少故障的发生。
2. 管网清洁和检测:对给排水管网进行定期清洗和检测,清除管道中的堵塞物和杂质,保障给排水的畅通。
同时,可利用无人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对管道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四、环境监测1. 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系统,监测给排水环境中各项指标的变化。
通过监测水质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
2. 废水排放监管:建立废水排放许可制度,对排放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审查。
要求排放单位实施监测并报告废水排放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排放违规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罚。
综上所述,给排水工程中的防污染措施至关重要。
自来水管理办法:防止水质污染与处理措施(范本文)

自来水管理办法:防止水质污染与处理措施背景自来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保障水质安全对于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保障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自来水管理办法,以防止水质污染和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水质污染的措施1. 源头控制为防止自来水源污染,应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水源地保护制度,禁止随意开发、污染水源地。
•加大对农业化肥和农药的管理力度,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对于可能存在污染源的周边企事业单位,应严格监管,确保其废水不会对水源造成影响。
2. 严格源水水质监测•法定监测项目:包括微生物总数、大肠菌群、氨氮、总硬度等。
•预警监测项目: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工业污染物等。
3. 优化自来水处理工艺为了减少水质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需优化自来水处理工艺。
具体措施包括:•引入先进的处理技术,如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等,去除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和有害物质。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自来水进行水质检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水质处理的措施1. 加氯消毒•控制加氯量和接触时间,确保杀菌效果。
•合理调整PH值,提高加氯效果。
2. 活性炭吸附•选择合适的活性炭材料,根据水质特点和处理需求进行筛选。
•定期更换活性炭,以保证吸附效果。
3. 反渗透膜处理•定期对反渗透膜进行清洗和维护,以保证高效的分离效果。
•对于膜污染问题,可采用化学清洗等方式进行处理。
自来水管理的监督与保障1. 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技术标准,对自来水的生产、供应和管理进行规范,确保水质达到安全要求。
2. 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自来水生产企业和供水单位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自来水质量稳定可靠。
3. 水质信息公开及时向公众公开自来水水质监测结果和供水企业的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对自来水水质的认知和监督能力。
建筑给排水的节能环保措施

建筑给排水的节能环保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在市场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建筑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能源浪费。
针对这些问题,当今世界各国积极推广和采用各种建筑给排水的节能环保措施,以达到减少能源浪费、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目的。
一、建筑给水节能环保措施1、采用高效节水设备在建筑给水系统中,节水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减少自来水的消耗,同时也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
在目前市场上,生产的节水设备已经越来越多。
例如浴室淋浴喷头、马桶节水器、洗衣机节水设备等等,这些设备既可以降低水费成本,也能够减少排污量,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合理设计给水管线给水管线设计要根据建筑的不同要求,合理布置、合理选材,使得给水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首先根据给水需求和水压情况综合考虑连接点、管径、管材等进行网络建设。
其次管道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法规规定进行,管道连接处必须加强,确保安全可靠。
最后在管路中设值控制器对水流量进行调节,可有效降低管道输配水能量损失,从而降低供水成本。
3、加强水质监测水质是直接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问题。
建筑给水系统中,合格的水质既可以减少给水管道的损耗和堵塞,又可以减少水处理用的能量等成本。
对此,应该加强水质监测,预防水质变差以及管网寿命问题。
二、建筑排水节能环保措施1、采用高效水表建筑排水是指水从设备、器具、管道等中流入排水管网,最终到达处理系统或直接排放到河流中等。
作为一种耗能的设施,合理利用高效水表能够减少水流量的误差,从而减少水处理费用,降低能源浪费。
2、加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日常生活污水、生产工业废水等,而污水的处理一定要通过合法的净化工序进行。
由于生活和工业废水中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比较大。
因此,在污水处理上采用一些建构严密、长效稳定的净化设备,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安全防护措施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安全防护措施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哪些?为保证建筑中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中水的正常使用,除了应确保中水回用水质符合卫生学方面的要求外,在中水系统敷设和使用过程中还应采取以下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1、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相接,包括通过倒流防止器或防污隔断闽连接,以免误用和污染生活饮用水。
2、室内中水管道宜明装敷设,有要求时也可敷设在管井、吊顶内。
不宜暗装于搞体和楼面内,以便于检查维修。
3、中水贮存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庇采取自来水防污染措施,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中水贮存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小得小于2.5倍管径。
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
4、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没时,水平净距不小于o.5m;交叉埋设时,小水管道应设在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k面,其净距不小于o.15m。
中水管道与其他专业管道的间距应技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给水管道要求执行。
5、中水贮存池(箱)的溢流管、泄主管不得直接与下水道连接,应采用间接排水的隔断措施,以防止下水道污染中水水质。
溢流管和排气管应设网罩防止蚊虫进人。
6、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
7、中水管道外壁应涂浅绿色标志,以严格与其他管道相区别。
8、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u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
9、公共场所及绿色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
车库中用于冲洗地面和洗车用的中水龙头也应上锁或明示不得饮用。
10、工程验收时应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
水污染防范措施

水污染防范措施
1、临建阶段,统一规划排水管线,施工现场污水、废水有组织排放;建立于水排水系统,并入市政雨水管网;建立独立的污水管网,并与市政污水管环网相接。
2、厕所产生的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通过管线排入市政的污水管线,清洁车每月一次对化粪池进行处理。
3、食堂设隔油池,将食堂产生的油污经过沉淀隔油后将下水排入市政的污水管线,每周一次清理隔油池;设杂物残渣桶并能及时处理,以减少食物残渣流入市政管线。
该项工作具体由后勤负责。
4、再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
清洗所产生的污水要排入沉淀池内排放废水,经过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循环使用用于洒水降尘。
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及河流,施工人员定期将池内的沉淀物清除,并进行沉淀池清理记录。
5、施工现场设置装用的油漆油料库,油库内严禁存放其他物资,库房地面和墙面做防渗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有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摘、漏、污染水体。
6、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于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7、施工现场实验室产生的养护用水通过现场排水管线排到市政管线,避免出现在施工现场乱流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给水系统防污染措施
供应符合水质标准的饮用水,以及防止水质污染是给水输配水工程的基本要求,尤其是防回流污染尤其重-。
空气间隙、倒流防止器、真空破坏器在民用建筑生活给水、小区给水中推广应用,有效地防止了回流污染,可确保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安全。
一、回流污染的危害程度
因生活给水管道中产生回流,因而造成生活饮用水系统内的水质劣化的现象称为回流污染。
回流污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虹吸回流,就是由于生活给水管道内压力突然降低,比如城市市政供水管网爆管、室内给水管供水端检修,给水点管道出口产生负压抽吸,引起卫生器具或容器中的水或液体倒流入生活给水系统的现象。
另外一种就是背压回流,就是因为用水端的压力高于供水端,比如压力供水系统、水加热器等,可能会产生的管网内水倒流的现象。
生活饮用水回流污染根据危害程度,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对应可能会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疾病的有毒污染,可能损害人体或健康的有害污染,以及可能导致恶心或其他感官刺激的轻度污染。
生活饮用水回流污染时轻则会影响整个楼栋用水安全,比如已使用过的洗涤废水,因负压虹吸回流进入生活饮用水管道,导致建筑物内给水系统整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重则会造成大型社会事件,比如小区绿化加药浇灌系统,背压回流进入城市供水主管网,导致城市供水管网水质污染。
因此需根据污染危害程度,正确采用防回流措施和设置合理的防回流装置,确保饮水健康、公众安全,一般可采用在管道出水口设置空气间隙,不同水质要求给水系统管网引入点设置倒流防止器,冲洗水龙、出水软管设置真空破坏器等措施。
二、空气间隙防回流污染原理
空气间隙就是用水点出水口最低点与卫生器具溢流水位、水池水箱最高水位之间保留一定的空气隔断,当管道产生负压,因管口前端空气的介入,液体无法克服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差,避免进入系统管道从而达到阻断的目的,是一种最安全可靠的防止虹吸回流污染的措施。
空气间隙的高度和进水管管口的管径有关,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以下简称《建水标》)第3.3节要求,当用于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的配件出水口时,空气间隙不小于出口直径的2.5倍。
当用于饮用水池(箱)进水管时,空气间隙不小于管径,且不小于25mm,不大于150mm。
用于非饮用水池(箱)进水管时,空气间隙不小于150mm。
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消水规》)GB50974-2014第5.2.6.6要求,高位消防水箱进水管口高出溢流水位,不小于100mm,不大于150mm,因此针对高位消防水箱,只有150mm这个数值满足规范要求。
三、倒流防止器防回流污染原理
倒流防止器根据构造分为减压型倒流防止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
主-构件为进口止回阀、出口止回阀,其中减压型、低阻力型中间腔还设置泄水阀。
以减压型倒流防止器为例,正常状态时,进出止回阀在水留推力下开启,泄水阀在重力作用下关闭,不排水。
当出水管因某种原因导致出水压力接近甚至大于进水压力,进出水止回阀受弹簧推理自动关闭,中间腔水压升高,泄水阀开启排水,中间腔进入空气形成空气隔断,防止背压回流。
当进水端压力下降到设定值时,中间腔泄水阀开启泄水,大气进入中间腔形成空气隔断,防止虹吸回流。
低阻力型工作原理类似,不管是进水口压力突降引起的虹吸回流风险,还是出水口压力升高引起的背压回流风险,中间腔泄水阀均开启泄水,形成空气隔断防止回流污染。
而双止回阀型倒流防止器主-是当出水口压力大于进水口压力时,进出止回阀关闭来防止背压回流,因无空气隔断,所以不适用于虹吸回流。
根据倒流防止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构造特点,在设计过程中的选择原则有下列三点:
(1)根据系统回流污染危害程度,减压型倒流防止器满足所有回流污染,低阻力倒流防
止器满足中低回流污染,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满足低背压回流污染。
(2)根据安装方式,减压型倒流防止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适用室内外地上安装,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室内外地上地下安装。
(3)根据水头损失,当需充分利用市政水压时,可选用水损较小的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其水损约0.04MPa,相对比,减压型倒流防止器水损约0.1MPa 根据《消水规》GB50974-2014第8.3.5要求,消防给水系统采用带空气隔断的倒流防止器时,应设置在清洁卫生场所,排水口应采取防止水淹措施,必须采用地上安装。
四、真空破坏器防回流污染原理
真空破坏器根据工作原理分为压力型真空破坏器、大气型真空破坏器,还有根据适用部位衍生了组合水嘴型、软管型真空破坏器。
大气型真空破坏器设有一个进气阀,正常通水时,进气阀瓣在重力作用下关闭,不会泄漏,当管道内产生虹吸真空时,在阀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进气阀打开补气,破坏真空,防止虹吸回流。
压力型真空破坏器由进水端进气阀和出水端止回阀组成,正常通水时,止回阀在水力压力下开启,当进水端压力降低时,止回阀关闭切断回流,当压力继续下降形成真空时,进气阀打开补气,形成空气隔断,防止虹吸回流。
压力型带有止回阀,适用于所有污染危害程度部位,大气型只适用低污染危害程度。
五、常见防回流污染措施
根据多年参与的工程项目设计,经过和各方专家以及同行人士的探讨,针对给水系统设计的设计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常见工程设计中,考虑生活饮用水系统连接场所、管道、设备情况,回流性质,造成危害程度,以及工程造价等不同因素,生活饮用水系统防回流污染措施选择可参照表1。
六、结论及建议
结合工程设计野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冶的三大原则,根据笔者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来看,建议日常设计中系统污染措施选择如下:
(1)市政引入管采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12S108-1P31),地上安装。
(2)水池、水箱等容器、设备补水采用空气隔断,管口距溢流水位150mm。
(3)无药剂喷灌系统采用双止回阀倒流防止器(12S108-1P50),地下安装。
(4)消防软管卷盘,单个采用压力型真空破坏器(12S108-2P42),系统采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12S108-1P31)。
(5)轻便水龙、地库冲洗水龙采用大气型真空破坏器组合水嘴(12S108-2P44-3)。
(6)垃圾站冲洗栓采用压力型真空破坏器组合水嘴(12S108-2P44-4)。
其余生活饮用水系统连接场所、管道、设备当会产生回流污染时,根据防污染措施选择原则,参考相关国家规范、技术规程、市场产品情况选择最优防污染措施,保证给水工程设计质量,满足安全、卫生、舒适、经济等基本设计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