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疗效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医术专长推拿腰痛病综述范文

医术专长推拿腰痛病综述范文

医术专长推拿腰痛病综述范文一、历史推拿疗法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推拿治疗的描述。

《伤寒杂病论》中也记载了用推拿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我国的医学史上,推拿一直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中医推拿疗法的认可和推广,推拿治疗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还用于调节身体健康和促进健康的人群。

二、理论基础推拿治疗腰痛病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中医的脏腑理论、经络理论和望闻问切理论等。

中医认为,腰痛是由于肾脏虚弱、腰部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或外感湿寒等原因引起的。

推拿治疗腰痛通过按摩、揉捏和拍打等手法,可以促进腰部气血运行,调整肾脏功能,温暖筋脉,排除湿寒等,从而达到治疗腰痛的目的。

三、技术特点1.手法独特:推拿治疗腰痛的手法主要是按摩、揉捏、拍打和轻轻拉扯等。

这些手法独特,具有针对性,能够直接影响腰部的气血运行和筋脉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2.安全性高:推拿治疗腰痛安全、便捷,不需要药物,不会引起器械感染等副作用,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

3.疗效稳定:推拿治疗腰痛病疗效稳定,能够长期控制腰痛的反复发作,减轻患者的痛苦。

四、临床应用推拿治疗腰痛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论是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多种类型的腰痛病,推拿治疗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推拿治疗腰痛还可以与其它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针灸、艾灸、中药熏洗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五、疗效规律推拿治疗腰痛的疗效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改善:推拿治疗后,患者的腰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疼痛感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2.腰部功能改善:推拿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腰部功能,增强患者的腰部力量和韧性,提高腰部的活动能力。

3.预防复发:推拿治疗腰痛还可以有效预防腰部疼痛的复发,延缓疾病的进展。

六、推拿治疗腰痛的注意事项1.个体化治疗:推拿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能一概而论。

2.严格掌握适应症:推拿治疗腰痛需要明确适应症,对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等情况,需要与医生慎重讨论后决定是否采用推拿治疗。

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趋向

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趋向

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趋向作者:王福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来源:中华推拿疗法杂志本文作者系解放军总医院康复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理事长,全军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教授对人体外周疼痛与致痛机制作了深入的研究,是现今我国疼痛诊治与研究领域知名专家。

在银质针介入治疗严重腰腿痛病、定伸手法治疗颈椎病、超选择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研究方面,具有其独创性和先进性。

本文对脊柱推拿手法的分类、作用、选择、规范以及从业人员的现状和对策作了全面的论述。

推拿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推拿手法治法简便,疗效独特,适应病症广,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尤其是脊柱整骨推拿手法(简称脊柱手法,Chiropractice)对伤科疾患与疼痛病症有很好的疗效,所以在推拿学领域中发展迅速,受到中医药界的重视。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推拿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其分类、治疗作用、疗效机理不甚清楚,有关的实验研究、文献报道凤毛麟角。

所以脊柱手法的临床应用带有较大的局限性,甚至出现偏差,组织损伤和并发症屡有发生,贻误了病情。

另外,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整体素质较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门户之见,这将影响本学科的发展。

脊柱手法就是通过手法推拿(剪力、扭转力、拉伸力)作用于脊椎关节(颈、胸、腰椎及骨盆诸关节)使之在被动运动范围内或超过被动运动极限范围内(亚生理区)瞬间达到关节和肌肉松解,然后重建脊柱平衡。

手法要求短促、有力、适度,避免暴力,防止误伤。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脊柱手法是一种科学性很强的、疗效独特的治疗脊柱与软组织疼痛性疾患的疗法。

它具有其它疗法所不能替代的治疗作用,但运用不当也会造成组织损伤,临床上大致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 脊柱手法的分类和治疗作用目前,脊柱手法的分类比较混乱,基本上采用力的作用方式来命名,如推扳法、旋转法、牵压法、牵板法、顿拉法、牵抖法、反揹法、点压、滚揉等作用方式;还有以人名来命名的,如Mckenzie、Maitland、Cyriax、刘寿山氏、杜自明氏、李墨林氏等,自成一派。

脊柱源性疼痛康复治疗新进展

脊柱源性疼痛康复治疗新进展

脊柱源性疼痛康复治疗新进展喻金洪,王荣,陈进凯,李欣忆,李钢,杨豫婷,丁理平[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云南昆钢医院),云南 昆明]摘要:整脊疗法是通过规范娴熟的手法,有针对性地理顺椎旁软组织或矫正椎间关节错缝、失稳,使受刺激的神经、血管等恢复正常功能而达到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目的。

所谓脊柱相关疾病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引起的临床多种综合征,由此发展而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所支的脏器出现病症。

整脊疗法治疗脊柱疾病之颈、胸、腰椎疾病疗效肯定,已为众所周知。

除此之外,还可用于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系统等脊柱相关疾病[1]。

关键词:整脊疗法;椎间关节错缝、失稳;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75.210本文引用格式:喻金洪,王荣,陈进凯,等.脊柱源性疼痛康复治疗新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301-309.0 引言脊柱源性疼痛是因脊柱相关结构异常导致的疼痛,本文以2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对脊柱源性疼痛康复治疗新进展展开论述。

病例临床资料如下。

1 病例1患者女,诉7年余前无明显诱因感颈肩部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酸胀痛,受凉、劳累后疼痛加剧,热敷、休息后可稍缓解,常感头昏,表现为昏昏沉沉,转颈时诱发头痛,以枕部明显,呈阵发性牵拉痛。

2017年3月至“安宁市中医医院”就诊,具体诊断自诉不详,予“伤科跌打片”舒经活络治疗后无明显好转,随后至当地医院行针灸治疗,并自服“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天麻素片”后疼痛稍缓解。

今为求进一步治疗到本院就诊,门诊遂以“颈椎病”收住本科。

自患病以来,无视物旋转、恶心、呕吐,无心悸、胸闷、胸痛,无潮热、盗汗,无咳嗽、咳痰等症,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

浅析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物学效应

浅析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物学效应
884
陕西中医 2008 年第 29 应
严杨钵 吕选民 陕西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 714000) 摘 要 目的: 探讨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物学效应。 方法: 结合临床归纳分析脊柱推拿手法的特点和 生物学效应。 结论: 由于脊柱推拿多方面的良性生物学效应 , 加之脊柱在人体中的重要生 物学功能 , 脊柱推拿就成为治疗脊柱位置结构异常引起的脊柱和脊柱相关疾病的科学合 理方法 , 从而在国内外流行。 脊椎推拿亦称整脊 (chiropact ic ) , 是国内外治疗 脊柱位置结构异常引起的脊柱及脊柱相关脏腑组织器 官疾病的首选非手术疗法。 脊柱推拿的生物学效应是 通过手法力的能量转化或�和信息传递 , 借助于神经系 统或神经 2内分泌 2免疫网络系 统的调控 作用来 实现 的。 脊柱推拿的生物学效应是多方面的 , 但在脊柱及脊 柱相关疾病的治疗中主要体现在以下 3 个方面: 1 镇痛 1. 1 提高血清内啡肽含量: 研究发现 , 颈、 腰、 腿痛患者通过、 推、 按、 揉及斜扳、 后伸扳和脊柱 旋转等手法治疗后, 血清内啡肽含量升高了 17. 1% , 从而增强了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和疼痛的调制。 而对腰 椎间盘突出症和急性腰扭伤患者通过指压、 旋摩委中、 承山及阿是穴 20 分钟后, 血浆中 Β 2内啡肽的含量显著 升 高, 血 浆 和 脑 脊 液 中 cGM P 含 量 升 高、cAM P � cGM P 比值显著下降, 从而发挥其镇痛效应。 1. 2 对单胺类物质的影响: 中枢内的去甲肾上腺 素、 多巴胺和 52羟色胺 主要 表现 为抑 制作 用, 而在外 周则主要是兴奋性作用。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骨盆 牵引结合腰部按压或踩跷后 , 血浆、 血清和唾液中上述 单胺类物质及部分代谢产物 52羟吲哚乙酸的含量皆 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 血浆中多巴胺的前体酪氨酸和 52羟色氨的前体色氨酸也显著降低, 而尿中 52羟吲哚 乙酸却显著提高。对颈椎病采用按、 摩、 捏、 推、 拿、 点、 扳等手法和对急性腰、 颈软组织 损伤采用推、 揉、 拿、 拔、 摇、 扳等手法治疗后 , 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含量均显著降低。 也有观察发现颈、 腰部软组织损伤整 脊后 52羟色胺含量升高 , 且与疗效成正相关。 2 改善血液循环 2. 1 改善脑血流: 对椎动脉型 颈椎病患者在颈、 项、 肩施以、 推、 按和旋转手法 10~ 20 次后 , 脑血流图的波幅明显升高 , 且上升时间缩短 , 重搏波明显; 在前额、 头、 颈、 肩施以推、 抹、 按、 揉、 拔伸 等手法具有相同结果。 而对左右两侧脑血流通过时间 的观察发现, 多数患者通过时间明显缩短, 推测可能存 在双向调节作用。 2 . 2 提高椎2基底和左右小脑后下动脉的流速: 对 颈椎病和眩晕患者采用间歇性多次拔伸手法或在颈项 肩背行揉、 按、 拿、 捏、 摩、 弹拔、 理筋手法 , 可使左右椎 动脉、 椎 2基底动脉和左右小脑后下动脉的收缩流速、 舒张流速和平均流速显著提高。 但极度右旋或极度后 伸手法可导致椎动脉血流受阻, 极度后伸复加旋转, 则 可使部分受试者椎动脉完全闭塞 , 且以右侧为甚。 可见 颈椎极度旋转复位手法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 尤其应避 免在颈椎极度后伸状态下实行旋转手法, 而拔伸手法 则较安全。 为安全起见, 在行颈部手法时应对椎动脉血 流进行必要的检查, 对于椎动脉异常的患者手法操作 应特别谨慎。 2. 3 改善微循环: 对颈椎病患者在颈、 肩、 臂施以 捏拿、 按揉、 推、 、 提扳、 点压和拍打等手法 10 次后大椎 穴处皮温升高 0. 2℃ ~ 0. 4 ℃, 微循环明显改善 ( 管数、 正常管构型明显增加 , 清晰度提高, 血流速度加速, 输 入和输出支障碍例数及异常管构型明显减少) 。 对腰椎 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法结合后伸扳、 四指推、 压、 振、 斜 扳、 弹拔、 拔伸牵引 30 次后 , 其甲皱微循环明显改善。 对颈椎病、 腰三横突综合症、 梨状肌综合症在特定部位 使用一指禅推、 揉、 摩、 捏、 按、 点、 弹拔、 理筋、 扳、 旋转 及牵引等手法后, 球状结膜和甲皱微循环总积分值显 著升高, 后效应持续 3~ 7d。 2. 4 影 响血液 流变: 对 颈椎病 施用揉捻、 拿、 击、 散、 归合、 旋转等手法 3~ 5 次后, 血沉明显升高, 红细 胞压积和聚集指数、 血小板聚集率、 血浆黏度、 低切黏 度等指标呈不同程度显著降低 , 高切全血黏度变化不 明显 , 提示整脊手法使颈椎病患者血液的高粘滞状态 得到显著改善。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镇痛牵引结合 整脊手法后, 全血比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显著降低, 红 细胞压积、 血浆比黏度、 红细胞电泳时间、 纤维蛋白原 百分比则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 3 修复组织损伤 3. 1 对椎间盘组织损伤的作 用 3. 1 . 1 使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物变位和变性: 对 38 例 43 个节段突出物采用镇痛牵引加整脊手法治 疗 3~ 6 个月, 有 9 个 节段突出物 消失, 13 个明显 缩

中医正骨疗法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正骨疗法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正骨疗法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标题:中医正骨疗法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现代社会中,脊柱疾病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正骨疗法作为一种传统医学疗法,在脊柱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正骨疗法在脊柱疾病中的应用,通过系统地研究问题背景、制定研究方案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最终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正骨疗法在脊柱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医正骨疗法、脊柱疾病、应用研究、数据分析、结论与讨论一、引言1. 问题背景介绍:脊柱疾病的高发率及治疗挑战的阐述。

2. 研究问题的提出:中医正骨疗法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的探讨。

二、研究方案方法1. 研究设计:纳入脊柱疾病患者进行观察研究。

2. 研究对象:选择一定数量的脊柱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 数据采集: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症状等。

4. 中医正骨疗法应用:制定针对脊柱疾病的中医正骨疗法治疗方案,进行疗程内的治疗。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1. 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包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等。

2. 结果呈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描述中医正骨疗法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效果。

四、结论与讨论1. 结论:总结中医正骨疗法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阐明其效果和意义。

2. 讨论:对中医正骨疗法在脊柱疾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改进措施。

结论:本研究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医正骨疗法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发现中医正骨疗法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症状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为脊柱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具有创新的意义。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治疗时间较短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治疗时间,并与其他疗法进行对比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中医正骨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推拿和针灸的效果-针灸推拿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推拿和针灸的效果-针灸推拿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推拿和针灸的效果-针灸推拿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医推拿论文第五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推拿和针灸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疼痛度及JOA评分观察。

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推拿疗法治疗,研究组40例针灸联合推拿疗法,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疼痛度、JOA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为(41.093.17)d,明显比对照组短(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JOA(19.693.34)分与VAS(1.990.60)分明显比对照组优(P 0.05)。

结论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JOA评分及降低VAS评分,还能有效提升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针灸; 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评分; 观察;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LI Wenhui LIANG Aiping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Zhuhai)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pain and JOA score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ho hadbeen receiving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assage therapy, and the 40 cas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The clinical efficacy, treatment duration, pain, and JOA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respons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wn to b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e treatment du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41.093.17) d,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The scores of JQA and VA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19.693.34) points and(1.990.60) points respectively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therapy can help shorten the treatment duration, increase the JOA score and lower the VAS score,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response.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多发群体,主要以腰部疼痛、下肢麻木、马尾神经等为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可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

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医正骨技术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其通过手法操控,调整人体骨骼,疏通经络,达到治疗脊柱疾病的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

然而,目前对于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方面的研究还相对不足。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系统评估其治疗效果,并提出创新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 评估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提出创新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内容:- 回顾与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了解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现状。

- 设计实验方案,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对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进行评估。

- 提出创新观点和方法,改进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三、方案实施1. 横断面研究设计基于研究目标,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2. 研究对象的选择选择脊柱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18岁以上的患者,男女均可。

- 确诊的脊柱疾病患者,包括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等。

- 患者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置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中医正骨技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如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

4. 治疗方案设计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和中医正骨技术的特点,设计治疗方案,并进行初步验证。

方案主要包括:- 中医正骨技术的手法和操作规范。

- 治疗持续时间和频次的确定。

- 注意事项和风险控制。

5. 数据采集与分析为了评估中医正骨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需要收集以下数据:- 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

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一、引言中医推拿按摩是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二、中医推拿按摩的原理中医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的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作用:1. 经络调理:中医推拿按摩可以沿着人体经络进行推拿,刺激经络的气血流通,调理脏腑功能,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

2. 神经调节:中医推拿按摩通过刺激皮肤、肌肉等组织,产生神经反射,达到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比如,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缓解神经紧张、改善睡眠质量。

3. 免疫调节:中医推拿按摩可以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研究发现,推拿按摩可以提高白细胞计数,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

三、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1. 骨骼肌肉系统康复中医推拿按摩可通过调节肌肉的张力,缓解骨骼肌肉疼痛和僵硬,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例如,对于慢性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推拿按摩可以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2. 神经系统康复中医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神经,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并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

因此,它在中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中有一定的应用。

3. 呼吸系统康复中医推拿按摩的手法可以扩张胸腔,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肌肉的功能,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4. 消化系统康复推拿按摩刺激腹部经络,可以改善消化器官的功能,调节胃肠运动,缓解胃肠道问题。

它在便秘、胃炎等疾病的康复治疗中有一定的效果。

四、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研究进展1. 临床研究近年来,关于中医推拿按摩在康复医学中的疗效已有多个临床研究进行。

其中一项研究表明,推拿按摩对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另一项研究发现,推拿按摩对于脑卒中后肩手症候群的康复也有积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疗效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12-03T10:05:55.38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0期作者:张凯军
[导读] 在全世界281种可导致伤残、影响健康、缩短寿命的疾病中,腰背痛排名第1位。

我国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约30%的人会收到腰背痛的困扰。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天津武清 301700
摘要:腰背痛属于骨科常见病,其发病因素有很多,可导致病患丧失劳动力,进而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的效果显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减轻病患痛苦。

本文就近些年关乎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疗效的研究情况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疗效;研究进展
1 腰背痛
腰背痛属于骨科多发病,西方国家,约70%的中老年人出现腰背痛。

2013年,WHO一项针对全世界疾病流行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腰背痛的患病率高达9.2%,尤其对于工业国家而言,其患病率达到了80%以上[1]。

2010年的一项统计数据也指出,在全世界281种可导致伤残、影响健康、缩短寿命的疾病中,腰背痛排名第1位。

我国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约30%的人会收到腰背痛的困扰。

腰背痛的发病因素有很多,临床上针对其病理因素的差异常将其分为椎间盘源性疼痛、关节突关节疼痛、肌肉韧带源性疼痛、牵涉痛、非器质性疼痛五大类,当中以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患病率最高,因此也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根据疾病的缓急,临床上又将该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个类别。

由于腰背痛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复发率,会对病患的生活与工作构成不利影响,因此及早对该病进行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也极有必要。

然而,临床实践经验表明,该病目前仍缺乏治愈的疗法。

常用的治疗措施主要有:卧床休息、运动锻炼、物理治疗、脊柱推拿、按摩等等。

2 脊柱推拿
尽管腰背痛的病因极为复杂,但大多数研究学者认为,下腰椎及其邻近组织的生物力学变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治疗该病始终应着眼于下腰椎及其邻近组织生物力学的纠正上。

脊柱推拿具备了这一治疗特点。

脊柱推拿作为推拿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系指操作者于和脊柱有关的组织、经络实施手法操作,以达到治疗脊椎骨关节病变或脏器病变的目的。

该疗法在国内外均获得了广泛运用,其适应证为:和脊柱有关的结构病变,如颈椎病、椎间盘病变、腰扭伤等等。

从20世纪90年代脊柱推拿疗法被运用于临床治疗开始,至今仍未形成一个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化操作标准,导致手法操作方法较多、发展缓慢,特别是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临床治疗期间可能会引发诸多不良情况。

另外,医师在进行脊柱推拿治疗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主观性,导致治疗效果的差异性较大。

因此,有必要对该疗法制定一套权威的、统一的技术规范。

近年来,中西方国家针对脊柱推拿规范操作的研究逐渐深入,相关政策也先后推出。

2010年,我国中华中医药学会明确规定了各类脊柱推拿的操作步骤、适应证与禁忌证。

然而,随着临床研究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脊柱推拿疗法的操作规范仍然需要不断审视与修正。

3 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的疗效
3.1 急性腰背痛
急性腰背痛通常是指发作时间在90天之内。

急性腰背痛具有极高的复发率。

初次发作的病患中,出现轻微疼痛症状的复发约占65%,1年之后,依然会有35%左右的人会出现中度疼痛症状的复发以及15%左右的人会出现重度疼痛症状的复发。

虽然如此,大多数研究学者还是认为急性腰背痛属于一类自限性病症。

根据病变部位的差异性,急性腰背痛中的机械性脊柱病症占据了所有病例的97%以上,其中包括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

张艇锋[2]探讨推拿、联合针灸、腰部功能训练治疗方案对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效果,选取120例病患,依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纳入推拿组、针灸组、综合治疗组,皆为40例,对比三组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结果显示,推拿组、针灸组、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复发率依次为82.5%、80.0%、97.5%与27.5%、32.5%、7.5%,由此说明,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显著,结合针灸及腰部功能锻炼,可进一步巩固疗效,促进病患尽快康复,且复发率大大降低。

郑衍庆等[3]探析推拿联合功能锻炼对恢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70例病患纳入功能锻炼干预组与功能锻炼+推拿手法治疗组,12周后对比其VAS得分、下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前屈最大肌力以及步行能力,结果显示,功能锻炼+推拿手法治疗组的各指标均优于功能锻炼干预组,两组的总有效率依次是97.14%、74.29%,由此可知,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实施推拿手法治疗,可有效缓解腰痛,改善病患的症状体征,增强其前屈肌群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

吴志君等[4]探析脊柱推拿联合汤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60例病患均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独活寄生汤+脊柱推拿治疗和单纯独活寄生汤治疗,对比其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33.33%),由此可知,在汤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脊柱推拿治疗该病,可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促使病患病情快速得以缓解与康复。

3.2 慢性腰背痛
慢性腰背痛通常指发作时间在90天以上,或由急性腰背痛进展为慢性腰背痛。

慢性腰背痛病患的疼痛症状通常可在2周内好转,但部分病患仍然会因此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且持续时间有可能会超过1年。

根据腰背痛的具体病症,研究学者们较为关注的疾病类型是腰肌劳损、椎间盘源性腰背痛等。

昝韬[5]探析穴位敷贴+推拿对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将120例病患均列入对照组(穴位敷贴法治疗)与治疗组(穴位敷贴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有效率,治疗组皆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穴位敷贴+推拿,可使慢性腰肌劳损病患获得良好疗效,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与疼痛。

吴月[6]探析椎间盘源性腰痛中联合应用推拿与针灸的临床价值,对照组30例给予针灸治疗,实验组26例给予针灸与推拿治疗,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推拿治疗,可使病患的疼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4 结束语
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行。

未来,针对脊柱推拿疗法的操作规范与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巢临,孙芳灿.脊柱推拿治疗腰背痛疗效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390-391.
[2]张艇锋.推拿、针灸及腰部功能锻炼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特别健康,2017,11(23):276-277.
[3]郑衍庆,郑黎勤,张风华.推拿联合功能训练治疗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12(16):176-177.
[4]吴志君,郑庆丰,吕伟明.脊柱推拿配合独活寄生汤治疗30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48(7):969-971.
[5]昝韬.穴位敷贴联合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10(5):59-60.
[6]吴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价值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19(35):412-4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