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文意理解

合集下载

诗人在《三峡》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诗人在《三峡》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诗人在《三峡》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诗人在《三峡》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来表达对自然景观
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运用水的意象表达了对三峡景观的赞美和仰慕。

在诗中,水象征着生命和力量,诗人描绘了三峡的激流和汹涌的水势,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无穷的力量。

其次,诗人用山的意象来表达对三峡山峦的讴歌。

山作为三峡
的主体,象征着坚毅和永恒。

诗人以悠久的山势和高耸的峰峦描绘
了三峡的雄伟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

此外,诗人还通过运用动物的意象来表现出人类命运的微妙关系。

在诗中,诗人描绘了湖中的蛟龙和鸟群的飞翔,展示了自然界
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生命的无常。

这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
渺小与脆弱。

最后,诗人用季节的变化来描绘三峡的多样面貌。

诗中提到了
春天的细雨、夏天的雷雨和秋天的秋水,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象,诗人刻画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和变幻。

综上所述,诗人在《三峡》中巧妙地运用了水、山、动物和季
节等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类命运的描绘,唤起读者对自然之
美和生命之脆弱的思考。

2022年《三峡》阅读答案

2022年《三峡》阅读答案

2022年《三峡》阅读答案2022年《三峡》阅读答案1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___________(2)沿溯阻绝沿:___________(3)或王命急宣或:___________(4)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_2.把下列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__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了三峡山的挺拔俊秀。

B.__按照初夏、秋、冬的顺序写了三峡的景色。

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面描写出夏日三峡的水流湍急。

D.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写出了三峡水落差大的特点。

4.第④段写了秋水,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凄哀两个字,表现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重庆市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的入口处,参观者一进入,脚就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

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不时传到游客的耳畔。

请你说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通缺,中断(2)顺流而下(3)有时(4)很2.(1)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023最新-郦道元《三峡》的阅读题答案【优秀2篇】

2023最新-郦道元《三峡》的阅读题答案【优秀2篇】

郦道元《三峡》的阅读题答案【优秀2篇】郦道元《三峡》的阅读题答案篇一《三峡》课案周上银▲教材分析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

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

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

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

长江之美,美在三峡。

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

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

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

2、同伴互助。

3、提出疑难)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三峡》教学设计(附原文翻译)

《三峡》教学设计(附原文翻译)

《三峡》教学设计(附原文翻译)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文章,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色。

二、介绍三峡: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

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

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

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

“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

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关于本文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

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

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三峡》赏析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三峡》赏析

《三峡》赏析地理学家郦道元向我们走来,在他身后,三峡以重岩叠嶂的高度,以俯视天下的豪情,以吞吐日月的气度,以奔流直前的朝气,一往无前。

衣襟被长风拂起,三峡之美霞慑华夏神州,纵目一眺,看穿天地,藐视千难万阻。

《三峡》是血气喷射却又仪态万千之作,更是大自然折服世界的见证。

开篇直抒胸意,见情见态,锤炼字句。

“七百里中”可见三峡连绵通天、势压群峰的风姿。

“略无阙处”更是亦惊亦喜,想那长江困于三峡之中只顺三峡蜿蜒而蜿蜒,一种掌控天下的傲气喷吐。

峭壁高耸已是厅,却“重重”以“隐天蔽日”之气势,更令人措手不及,仰望三峡之姿以重山连绵与高耸衬出三峡之壮阔。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使人想起“阴阳割昏晓”。

三峡与泰山两者相比,似乎都是天生造化的宠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傲然自得。

阳光普照南北不同,山南山北,同一节令,同一时辰,却一如拂晓,玉免东升,西东不同,山西山东,同一节令,同一时辰,却一如黄昏。

何故?三峡高入云霄,泰山之高本谓天下奇绝,而三峡之高可与泰山并称天下双绝!“不见”在此处看来,郦道元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风已让我们有石破天惊之惑。

虽是平凡的字眼却有如此惊人之意。

细写三峡之夏水放肆地漫上丘陵,将道路阻断,眼到之处便是夏水“泛滥”但这“泛滥”却令人觉得可爱,如顽劣的孩童,嘻闹如斯,想见见行船之人眉头紧锁的窘样,或玩笑开够了,力推舟“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给人畅快淋漓之感,故郦道元提笔写道“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此感叹更不如说敬佩,那是对三峡水的魂灵的赞颂,它勾画了一幅“轻舟已过万重山”疾行图。

春冬之时白色的急流如千军万马奔涌而来,故用“湍”字也不为过,心胸旷达有冲破牢笼万般狂野的气势,回旋婉转凝成一块碧绿的宝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装饰其间。

少了驰骋惊天动地的气势,多了氤氲山间石林的雅致,再现绝山献,水便在松柏之间追逐被陡峭的崖壁倒挂成白绸,宛若从天而降的银河令人心旌摇荡不已,三峡的水哟真是“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

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

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篇一:三峡原文及译文三峡郦道元处;重岩叠嶂,从并无,不无通在“失”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天蔽日,正午半夜日光,这里指月亮上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有时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须急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指疾驰的马慢傍晚就至了江陵,这两地距离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著上慢马,驾为着风,也没这样慢。

春冬之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至了春天和冬天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转盘着清波,荡漾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其间。

极高的山峰激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高山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多趣味。

真是妙趣横生。

下霜的早晨适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露出一片夏日和喧闹,接连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高处的猿猴经常手舞足蹈短叫做,声音持续不断,异常悲凉,Lawn的山谷里响起猿叫做的声源,哀转长绝。

“巴东三峡巫峡短,猿鹤三声泪粘裳!”所以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的渔民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篇二:《三峡》原文、书下注解、译文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并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踪影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扫除。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荣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低猿长啸,属于惹来凄异,空谷传响,哀转长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粘裳。

”【书下注释】1【三峡】:Lizier《水经注奏》。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泸州和湖北宜昌之间。

文言文之《三峡》 过关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之《三峡》 过关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三峡》过关练习一、文学常识郦道元,范阳涿县(现属河北)人,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

《》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录河流地貌的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被后人尊为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

三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二、词语解释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2.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亭午..夜分自非:自:亭午:夜分:4.不见曦.月曦(xī):5.至于夏水襄.陵至于:襄(xiāng):陵:6.沿溯..阻绝沿:溯(sù):7.或.王命急宣.或:宣:8.朝.发白帝朝:9.其间.千二百里间:10.虽.乘奔御..风虽奔:御:11.不以疾..也以:疾:12.则素湍绿潭素湍:湍:13.回清倒影回清:14.绝巘..多生怪柏绝巘(yǎn):绝:巘:15.飞漱.其间飞漱:漱:16.清荣峻茂:17.良.多趣味良:18.每至晴初霜旦晴初:霜旦.:19.属引..凄异.属引:属(zhǔ):引:凄异:20.哀转久绝.哀转:绝:21.故.渔者歌曰故:22.猿鸣三声泪沾裳.沾:三声:裳:三、句子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6.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四、文意理解1.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描写水势盛大,又用“,”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用原文的语句填空)4.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5.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

截至2006年5月20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

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50个以内)6.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三峡》教案及反思《三峡》课文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片”,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一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们有没有留意过人民币背面的风景?有谁知道十元人民币背面选的是哪个地方?——的瞿塘峡。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江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江在这一段要称为“峡”呢?明:大家看这个“峡”字是“山”和“夹”相合而成。

看这几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水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

(二山夹一水称之为“峡”)3、三峡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真可谓“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

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三峡一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由衷赞叹!二、简介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1、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四生朗读课文,师强调生字词的读音,齐读每一层。

3、自由读、互读,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文意理解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
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