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深圳一模作文
2018深圳一模作文范文5篇汇总

2018深圳一模作文范文5篇汇总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深圳一模作文范文5篇汇总,更多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高考零分作文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8深圳一模作文范文一:包容审慎携手共赢(可评为一类卷 56分)深圳市一考生孩子摔倒哭泣,外国父母弃之不顾,期待孩子独立爬起;中国父母悉心安慰,希冀给予慰籍温暖,育儿理念的冲突联系着文化观念的矛盾。
事情的理性解决方式深入地进入公众舆论空间。
(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这一事件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入题简洁。
)此时不妨浅析产生差别的背后原因,(衔接自然,析原因)一是历史传统所带来的不同观念的根植蒂固。
西方自达尔文提出进化学说,即信奉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逐利观的影响下,弱肉强食成了提升社会竞争力的不二法则。
而中国的儒学思想影响深久,“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使得中国父母处理问题更显中庸,仁爱而平和。
(深刻剖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思想的不同。
)二是现实社会的影响。
西方受启蒙思想影响,认为孩子作为独立个体需要有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义务。
而在高压和竞争下,父母自然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独当一面的理性个体。
而中国自古为人情社会,比之是否独立,父母更加关心孩子以和谐、快乐的态度融入社会,心向光明。
而受家庭结构的影响,上一辈人对于子孙的溺爱也影响了父母的教育理念。
(交代了根本的思想差异导致的不同个体期望值) 教育理念的不同,潜移默化、持久深远地塑造着价值观。
不难发现,西方的孩子在家庭社会的义务承担上有更好的表现,从小承担部分家务,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平衡发展,多元发展,走出象牙塔也能迅速适应社会竞争。
而中国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则造成了许多高分低能的人才现象,进入社会的心理断奶期被延长,神童被退学的新闻层出不穷。
(本段对家庭层面的原因进行了精彩分析——个体期望值不同、教育理念的差异也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同,并举例说明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三段分别从文化、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由大到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2018年一模学生优秀作文

2018年一模学生优秀作文第一篇:2018年一模学生优秀作文2018年一模学生优秀作文:(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都说中国人有种菜天赋,这话真有道理。
小到饮料瓶、塑料管、泡沫箱,大到楼层露台、小区空地,住房周围边边角角,都能被中国人利用来种点绿菜。
从雪域高原哨所,到海南海岛礁驻地,战士们自给自足,吃到了时令蔬菜;远赴南极的骨科医生王征,在中山站成功培植了无土蔬菜,让外国南极考察站的人羡慕不已;武警宁夏总队后勤基地养殖员孙鹏,当兵15年,种菜15年,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占地近2000亩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区。
到美国帮儿女照看孙辈的中国大爷大妈在美国很难融入当地文化,种菜可以帮他们打发时间,也算是一种寄托相思的方式。
非洲每年都会因为缺粮食而申请国际援助,大多数人常常挣扎在温饱线上。
中国人去了,手把手的教非洲人怎么种地,不但帮他们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建了农贸市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季蔬菜短,万事精神长一点绿色,在钢筋混凝土中点缀四季,在黄色大沙漠中救人生死。
一抹黄色,在雪域海岛创造奇迹,在不毛之地歌颂传奇。
黄皮肤的中国人,带着他千百年流传的种菜传统,征服世界。
在我看来,征服世界的不仅有生命的魅力,更有精神的光辉——中华优秀传统精神。
半辈汗水浸土地,一寸一尺总关情。
在中国,人们总是对土地有着崇高的敬仰与尊重。
这是两千年农耕文明刻在我们血液之中的。
因此你能看见,不管是楼层露台还是小区空地,只要有土壤,便有中国人种地的痕迹。
甚至在国外那些中国的大爷大妈也耐不住寂寞,这是中国人骨子里对土地的依恋,是千百年来对自然的尊重。
因为尊重,我们选择勤劳,用心呵护每一块土地;因为尊重,我们选择珍惜,哪怕只有一抔,也不让它孤独生活;因为尊重,我们选择铭记,虽然月亮总是故乡圆,但国外的土壤,却依旧成为铭记故乡的选择。
2018深圳一模作文评讲ppt课件

• 永远选择包容融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建立 人类共赢的时代,也实现中国教育的弯道超车。 (抒情升华)
20
• 点评:本文是逻辑性极强的一篇文章,作者在 紧紧围绕材料中事件的同时,展开对教育理念 的差异挖掘,论证了“小事件”背后的“大原 因”,以小见大。又分别论证了不同的教育方 式可能导致的不良结果,进而得出自己的观点, 应当“中西合璧”——包容审慎,携手共赢。 作者的论述语言简洁,文章条理清晰,视野开 阔。
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 • ——差异。中外夫妇不同的做法:外国夫妇置若罔闻,中国夫妇扶持安慰。 截然不同的结果。是(1)的进一步。 • 3、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
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这对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 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 • ——冲突。中外夫妇语言冲突:展现不同的育儿观。——交流与碰撞。 • 4、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 ——影响。众人围观与议论。扩大事件的价值,成为作文的情景。 • 这四方面之间,(1)(2)紧密相连,(2)是(3)产生的条件,深入思考 其实(3)是(2)的原因。
• (这三段分别从文化、社会、家庭三方面分析 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由大到小,层次分明, 逻辑清晰。)
18
•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西方的抑郁症患者和 心理变态者也远高于中国。对竞争一味渴求和 小时候遭遇的冷漠极易导致心绪一点点地低沉, 自我一点点地封闭,痛苦一点点地加深。目标 设在高高塔尖上,千军万马逐宝塔固然好,但 精神肌体免疫力的欠缺却使其不敢接受社会援 助,遇到困难是失望,是无望,是绝望,唯独 没有希望。(阐释西方教育结果的不良后遗症)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待修订】

深圳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待修订】2018年3月1日初稿龙猫说明:一家之言,请批判使用。
序图:约瑟夫·奈、高适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概念阐释(名词解释)部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这就割裂了前文,“一般来说”是作者重新的整合和归纳,不能算到“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头上去,此外“文化是核心”≈“最核心的要素”,即便“文化”和“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是并列结构,但“文化”毕竟处于支配地位。
】,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这肯定不是约瑟夫〃奈提出的,诸如学说或名词探源类阐释题目中,考生要提防错位类设误。
一个名词的首倡(创设)者,未必是这个名词或学说的主要构建和集大成者。
这里是作者整合后的“软实力”和约瑟夫〃奈的“源自”相混淆。
】,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概念作用(影响)部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2018深圳一模作文范文:苍松不在盆,雄鹰不在笼

2018深圳一模作文范文:苍松不在盆,雄鹰不在笼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深圳一模作文范文:苍松不在盆,雄鹰不在笼,更多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高考零分作文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8深圳一模作文范文:苍松不在盆,雄鹰不在笼(可评为二类卷49分,对育儿理念冲突背后的文化因子开掘得不够深入)在某景点,两个孩子的摔倒,两家父母处理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中国父母认为孩子应当仔细呵护,外国父母则认为孩子应学会自立。
依笔者之见,外国父母的做法更为合适,因为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两对父母育儿理念的冲突,背后隐藏的是文化的差异。
多数中国父母认为孩子理当被仔细呵护着,古时孟母三迁便可窥见一斑了。
而西方发达国家则更畅导“放养,”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学会立足于社会中。
两种育儿理念并无对错好坏之分,但我认同外国父母的理念。
中国父母的理念固然没错,但他们总喜欢以为孩子着想为理由,全面干涉孩子的生活。
诚然,为孩子着想并无过错,但中国父母有时却难把握住着想的程度,变成了溺爱,相较之下,外国父母则更为理性。
他们在知道孩子并没受伤的情况下,选择让小孩自己爬起来,以此断绝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
中国父母的做法像一种保护,但其实也是一种约束,他们想在盆里种松,笼里养鹰,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外国父母抛弃了花盆与笼子,给了孩子一块绝壁,一个断崖,让生命中的困难锻炼自己的本领。
时间的流逝会让父母的保护渐少,但自己的本事只会逐渐加强。
脸书的创始人如今拥有上亿的财富,但他却公开发言表示,自己死后财产将会悉数捐出去,而他的女儿将不会得到他的财产,她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谋生,此外,很多明星家中的孩子也必须自己打工挣零花钱。
而中国人则更希望子承父业,让孩子享受现成的财富,恨不得一辈子能将孩子护在自己的羽翼下。
中国“熊孩子”后来被广大网友吐槽,父母过度的溺爱导致孩子的任性,一句“他还是个孩子”就常道德绑架别人。
长大之后,更有所谓的高分低能儿,这些都是过度保护所造成的。
(全国卷1地区)2018广东省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精心排版,精心校对,含范文)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语文模拟试卷(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县(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的“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
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
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
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
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
二是自创形态。
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
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
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
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
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
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
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2018深圳一模作文“育儿观与文化”讲评

三、构思:选择自己的行文结构
并列式: “扶式(关爱)基因。 “扶式(关爱)”育儿,扶起来的不仅是两个孩
子,更是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民族品质。 “扶式(关爱)”育儿,扶起来的不仅是孩子,
更是一种言传身教的教育传统。
正反对照式: 递进式:
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 依赖!” (让孩子独立自主) 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 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 (给孩子关爱、呵护)
二、材料中重复出现的词语 扶
三、材料下边出题者的提示性词语 育儿理念 文化因素
我们的好作文
9班: 冯晓美《学会放手,深爱还需好好爱》46 梁嘉敏《请扶起你的孩子》48 方诗瑶《中外文化包容融合得共赢》46 吴丹丹《学会独立,为人生插翼添彩》45 赖慧媛《予他以独立和温暖》47 施雨馨《告别依赖,学会独立》45 黄伊晗《“育儿理念”应当取精华去糟粕》45 黎尔珊《扶与不扶》48
我们的好作文
15班: 刘育宁《理念冲突,文化碰撞》45 王凯源《育儿的正确方式》48 刘梓豪《“漠”把育儿变“愚儿”》48 许铭智《授之以渔,摆脱依赖》48 罗伟浩《独立也需要帮扶》46 何兴《适当放手,恰当关怀》45 钱萌蕾《独立与呵护,一个都不能少》45 曹颖仪《中西合璧,互补育儿》45 班梓灏《教育需要爱》45 高莎琪《中西育儿理念要相互借鉴》45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 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关键步骤: 审题(圈划关键词、句)
2018 深圳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8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英语参考答案及解释Ⅰ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这是一篇议论文。
本篇短文主要从不同层面论述了“一个好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和内涵。
该部分考点:名词4个、动词4个<含非谓语动词1个)、形容词3个、副词4个。
1. 答案为D。
考查学生甄别副词的搭配能力。
2. 答案为B。
考查学生在上下文语境中中把握好<动)名词的语用能力。
3. 答案为C。
考查学生在上下文语境(重现>中准确运用名词的能力。
4. 答案为D。
考查学生在上下文语境(重现>中准确运用副词的能力<见最后一段第一句)。
5. 答案为A。
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正确把握谓语动词意义的能力。
6. 答案为B。
考查学生根据上文语境(重现>把握形容词意义的能力。
7. 答案为A。
考查学生根据上文语境把握名词意义及用法的能力。
8. 答案为C。
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选择谓语动词的能力。
9. 答案为D。
考查学生对上下文语境中形容词的运用能力。
10. 答案为C。
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选用名词的能力。
11. 答案为A。
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选用谓语动词的能力。
12. 答案为B。
考查学生根据上文语境(重现>正确选用形容词并把握其准确含义的能力。
13. 答案为D。
考查学生在上下文语境中把握好名词的语用能力。
14. 答案为A。
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把握副词意义及用法的能力。
15. 答案为C。
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正确把握副词意义的能力。
第二节语法填空<共10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16.答案为endless。
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中名词转换为形容词的能力。
17.答案为hurriedly。
考查学生在语境中动词转换为副词的能力。
18.答案为who。
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和句型结构准确使用关系代词的能力。
19.答案为a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中国在各方面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中外文化交流与碰 撞日益频繁,就教育领域来看,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为国际叫好,英国已经引进中
国小学的数学教材。因此中外文化的差异、交流、碰撞与融合是时下的的聚焦点之 一。
•试题所关注的中外父母的育儿理念冲突,更切合着家风、家教的时代热点,倾注 了对民族未来的关心。
• 四:该如何正确看待?(怎么办的角度) • 1、最佳层次(综合的大角度) • (1)小切口:关注家庭教育的角度 • ①辩证看待:都是“爱”的体现,但爱应该建立在“智慧”的前
提下。(a.从孩子自身特性出发,选择最合适的育儿方法。b.从孩 子当时的状态来决定是否给予帮助。C.父母的责任与界限:在位而 不越位)
安慰。
• ——差异。中外夫妇不同的做法:外国夫妇置若罔闻,中国夫妇扶持安慰。 截然不同的结果。是(1)的进一步。 • 3、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
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这对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
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
• ……
• 育儿观背后的文化密码
• 深圳科学高中 牛程
• 如果找一个事例来论证中国父母和外国父母的最大不同,材料中的事例 无疑是最好的注解。相较于中国父母育儿时的处处呵护,外国父母则是大胆 放手。育儿观,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观念,而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中外迥异的育儿观背后,文化是最大的“推手”。 • 不同民族文化形成的家庭观念,是破译这种不同的密码。 • 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孕育出重血缘重集体的文化传统。就如费孝通在 《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团体是超于个体的存在”。家庭是社会团体最基 础的单位,血脉相连的亲人属于人际关系中最亲密的“圈子”,“父慈子孝” 的相互扶持,是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这样的家庭观念绵延几千年,早已成为 中国人重要的文化基因。且看当今的中国,孩子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哪一 个都少不了父母的身影?更何况年幼时摔倒哭泣。同样,孩子对父母的养老 也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家人始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是国人无 须思考的“集体无意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 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 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 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 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 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 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 中:关爱、温暖、包容、援助 • 西:个体的独立,减少依赖 • 三、原因挖掘(“为什么”的角度) • 中外父母对年幼的孩子摔倒的不同反应和做法,是缘于中国和外国父母在
孩子教育上的理念的差异,这种理念的差异的根源在于中西文化的差异。 • 中:文化根源——姻亲血亲主导的集体精神。(爱的传递,从而可以让个体
的人与世界和谐相处) • 西:文化根源——重视个体的契约精神(个人主义) •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负责。将个人的自由与权力看的极其重
要,主张“自我独立的美德”,这种文化中一个人先是独立的个体,然后 才是某个集体的一份子,家庭也不例外。(重视自己的存在,才能遵守世 界的约定) • 材料既体现了中西文化差异,也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冲突。
②家庭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既要给孩 子关怀,又要给孩子独立的锻炼。
• ③在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看家庭教育。 • (2)大切口:关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 • ④从育儿理念的冲突看中西文化差异与交融 • ⑤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中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
• 2、基本层次 • ①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 • ②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 3、跑偏层次 • ①在中外父母的育儿理念中否定一方肯定一方 • ②拒绝外来文化,保持文化独立的品格。 • ③家庭教育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
•二、契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方向 •2015年开始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发生巨大变化,由材料作文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 2016年高考让任务驱动型作文朝着更宽广和纵深发展。2017年高考全国卷,在“任 务驱动型作文”的基础上发展,强调几个对象(或概念)之间的有机关联,强化逻 辑和理性思考,呈现为“任务指令性作文”。
•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பைடு நூலகம்会有怎 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评析】
•语文学科尤其是作文题最能体现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要求。 2018高考深圳一模作文题与高考的这一要求高度契合。 •本题是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事实类材料的任务指令型作文,对中外父母在育儿理 念上的差异与冲突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中外文化差异,思考自身的成长。
•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依然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 二、审题立意简析:解读材料,理解材料基本内容 • 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 • 1、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
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
• ——情景。中外夫妇面对同样的问题:孩子摔倒哭起来了。核心事件,是起点。 • 2、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
• ——冲突。中外夫妇语言冲突:展现不同的育儿观。——交流与碰撞。 • 4、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 ——影响。众人围观与议论。扩大事件的价值,成为作文的情景。 • 这四方面之间,(1)(2)紧密相连,(2)是(3)产生的条件,深入思考其实(3)是(2)
的原因。
• 二、中外父母对年幼的孩子摔倒不同反应和做法(从“是什么”的角度分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