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秒表校准规程

合集下载

电气检测设备电子秒表操作规程

电气检测设备电子秒表操作规程

电气检测设备电子秒表操作规程一、秒表计时按A键直至秒表显示,若秒表不为零。

按B键停止计时,按C键复位到零。

简易计时:按B键开始计时;再按B键,停止计时;(重复按B键,重复开始/停止)停止计时后,按C键复位到零。

分段计时:按B键开始计时;按C键显示分段时间;(注意:内部计时持续)再按C键复位到计时;(重复按C键,显示分段时间或复位)复位到计时后,按B键停止计时;按C键复位到零。

两段时间显示;按B键开始计时;按C键显示第一分段时间;按B键记忆第二分段时间;按C键显示第二分段时间;再按C键复位到零。

二、时间、日历、星期、响闹显示按A键直至正常走时,按B键显示月、日、星期;按C键显示响闹时间,同时按住C键和B键,设置响闹取消或保持。

三、设置时间、日历在正常走时状态,按A键三次,正常走时的秒及星期同时闪烁;这样进入了设置状态。

按C键,选择秒、分、时、日、月、星期,按B键置数,(按住键不放,出现快速置数)A/P显示为12小时制,A表示为上午,P表示为下午,H为24小时制,调校完毕,按A键回到时间显示状态。

四、设置响闹时间在正常走时状态,按A键两次,时和星期一同时闪烁,这样进入了响闹设置方式。

按C键选择时和分,按B键改变分和时数字。

按A键回到正常时间显示。

五、自动重响在响闹时,按B键进入重响状态。

即五分钟后,响闹可自动重响,按C键可解除自动重响。

六、每小时报时按A键直至显示正常走时,按C键后,同时按A键,星期指示全部显示则有每小时报时,星期显示全部消失为无每小时报时。

七、注意事项避免与腐蚀性物体接触;避免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下使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

电池不在保修范围内。

B键C键A键PC396电子秒表图。

秒表检定规程

秒表检定规程

秒表检定规程秒表检定规程一、前言秒表是一种精密的计时仪器,广泛应用于科学实验、运动竞赛等领域。

为确保其准确性,需要进行定期检定。

本文将介绍秒表检定的规程。

二、检定前准备1. 检定设备:标准钟、温度计、湿度计等。

2. 检定环境:温度在20℃±2℃,相对湿度在50%±10%的环境中进行。

3. 检定人员: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技术人员。

4. 检定记录:准备好记录表格和笔。

三、外观检查1. 秒表外观应无明显损伤或变形。

2. 秒表按钮操作灵活,显示清晰。

3. 秒表上标注的型号、制造厂商等信息应清晰可辨。

四、时间误差检测1. 将秒表放置于标准钟旁边,待其与标准钟时间同步后开始测试。

2. 测试时间应不少于24小时,每小时记录一次秒表读数,并与标准钟进行比对。

3. 计算出每小时的时间误差,并绘制误差曲线图。

五、操作特性检测1. 连续按下秒表按钮,记录下连续5次计时的结果。

2. 比较5次计时结果之间的差异,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3. 对比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六、温度影响检测1. 将秒表放置于恒温箱中,温度分别设置为10℃、20℃、30℃、40℃、50℃。

2. 每个温度点进行3次计时,记录下结果并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3. 对比各温度点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七、湿度影响检测1. 将秒表放置于恒湿箱中,湿度分别设置为30%、50%、70%。

2. 每个湿度点进行3次计时,记录下结果并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3. 对比各湿度点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八、检定结论1. 根据以上检定结果,判断秒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如果不符合要求,则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部件,并重新进行检定。

3. 检定结论应记录在检定报告中,并加盖检定机构的公章。

九、检定周期1. 秒表的检定周期一般为1年。

2. 如果秒表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重大损坏或维修,需要重新进行检定。

十、总结秒表的准确性对于科学实验和运动竞赛等领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进行定期检定。

jjg237-2010秒表检定规程

jjg237-2010秒表检定规程

jjg237-2010秒表检定规程秒表是一种常见的时间测量工具,用于精确测量时间的流逝。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秒表的精度和功能不断提高,对其检定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确保秒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定。

本文将介绍秒表检定的相关规程和注意事项。

一、检定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秒表标准器具:秒表标准器具是指具有已知稳定的时间间隔的仪器,如计时器、石英钟等。

在检定之前,需要选择一组完好的秒表标准器具,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查。

2.准备检定文具:检定文具包括电子计算器、笔、纸等。

检定文具需要保持干燥、清洁,并且具有正常工作的能力。

3.确保检定环境:秒表检定需要在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恒定的实验室里进行。

在检定之前,需要确保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稳定。

二、检定步骤及注意事项1.外观检查:在检定之前,需要仔细检查秒表的外观是否完好,包括表盘、表壳、指针、按钮等部位,确保其不存在损坏、变形、污渍等缺陷。

2.功能检测:将秒表开启并调整到正确的时间,然后进行功能测试。

功能测试包括单次计时、计次计时、定时等,以便确认秒表具有正常的时间测量功能。

3.间隔测量:将秒表与标准器具进行对比检测,记录秒表与标准器具之间的时间偏差值。

这个过程需要多次测量,以确保测量数据准确可靠。

4.误差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找到测量数据存在的误差来源。

误差来源可以包括秒表本身的设计缺陷、测量操作人员的误差,以及检定仪器本身的精度等。

5.误差修正:根据误差分析的结果,对秒表的误差进行修正。

修正的方法包括调整秒表的机械部件、校准电路等。

6.报告撰写:在检定完毕后,需要撰写详细的检定报告,包括秒表的型号、品牌、序列号、检定结果、误差分析、误差修正等内容。

这些报告将作为检定结果的依据,存档备查。

三、检定检验标准1.检定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包括《计量器具检定规程》、《计量器具误差限及检定规则》等。

2.检定检验标准应符合标准器具和被测量器具等级相应的要求,保证检定结果的准确可靠。

电子秒表校准规程

电子秒表校准规程

电子秒表校准规程
1.目的
为保证秒表的测量精度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使用的秒表。

3.校准依据
3.1 GDZD-《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4.职责权限
校准负责人负责制定秒表的校准程序,并依照该规程执行对秒表的校准工作。

5.校准工具
标准秒表。

6.工作程序
6.1. 测量校准:
6.1.1 将标准表与被校秒表同时启动,同时停止。

6.1.2 将数值记录在校准记录中。

6.1.3 观察标准表与被校表显示数值误差范围符合表1,则判定校准合格。

7.测量结果处理
完成秒表的校准工作之后,需对校准结果作出判断。

7.1如果秒表的校准结果被接受,则在秒表或包装盒上贴上校准合格标签,以确定其使用状态。

7.2如果秒表的检定结果不被接受,则需按GDZD-《检测设备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8.校准记录
校准完后需填写校准记录由实验室或档案室保存至少3年。

9.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为1年。

10.附录
表1秒表的示值误差
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

jjg237-2010秒表检定规程

jjg237-2010秒表检定规程

jjg237-2010秒表检定规程秒表是广泛应用于计时和计量领域的一种小巧方便的计时器,其准确度和可靠性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秒表的检验非常重要。

下面就是一个2010年的秒表检定规程。

一、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人工计时的秒表的检定。

二、检定项目1. Ex时间误差。

2. 附加的计量范围。

3. 精度指标。

4. 其他特殊要求。

三、检定设备及器具1. 检定设备:(1)高精度数字万分表或数字千分表。

(2)惯性负载。

(3)晶振标准。

(4)机械计时仪或低质量数字万分表或千分表。

(5)光学仪器或放大镜。

2. 检定器具:校准参照标准秒表。

四、检定方法1. Ex时间误差检定:(1)采用光学仪器或放大镜进行测量读数。

(2)采用高精度数字表或机械计时仪记录时间。

(3)分别在以下时间范围内进行检定:1min、15min、30min、45min、60min、90min和120min。

(4)每个时间点至少测量5次,从这数值中排除最大和最小值后求其平均值。

(5)计算误差,误差≤(读数范围÷ 10 分)×(指示误差允许值)。

2. 附加的计量范围检定:(1)采用校准参照标准秒表作为检定仪器,利用人员计量仪器为校准仪器进行检定。

(2)检定范围为1min、15min、30min、45min、60min、90min和120min。

(3)每个时间点至少进行5次检定,记录测量结果。

(4)将结果与校准参照标准秒表所示结果进行比对。

(5)偏差应无限制小于其读数的0.2%。

3. 精度指标检定:(1)采用惯性负载进行检定。

(2)测试人员应在检定开始前检查机械秒表的线路、时间误差及其它性能指标。

(3)进行在以下时间范围内进行检定:1s、10s、20s、30s、40s、50s 和 60s。

(4)每个时间点至少进行5次检定,测量结果进行平均。

(5)误差不能超过指示误差控制。

四、检定结果检定结果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表示:1.时间误差:显示为一个浮点数代表;单位是秒。

标准秒表操作规程

标准秒表操作规程

标准秒表操作规程标准秒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秒表的操作,提高计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秒表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计时工作场合,包括体育比赛、科学实验、工业生产等。

第三条所有从事秒表操作的人员必须熟悉本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第四条秒表操作规程包括计时前的准备、计时过程中的操作、计时后的处理等内容。

第二章计时前的准备第五条在进行计时操作前,必须对秒表进行校准。

校准过程应按照秒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专用校准设备进行。

第六条秒表校准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进行。

校准结果应记录在校准记录表上,并附于秒表的维护档案中。

第七条每次使用秒表前,应检查秒表的电池电量是否充足。

若电池电量不足,应及时更换。

第八条秒表的各项设置应符合实际计时需求。

包括计时单位、显示方式、计时范围等。

设置过程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第三章计时过程的操作第九条在正式进行计时操作前,应进行试计,以确保秒表的正常工作。

试计过程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将秒表置于计时模式,并保持计时单位为秒。

(二)按下启动键开始计时,在1秒后按下停止键结束计时。

(三)检查秒表上的显示结果是否为1秒。

(四)若显示结果为1秒,则试计合格;若显示结果不为1秒,则秒表需要重新校准或维修。

第十条在进行正式计时操作前,应对计时环境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干扰因素。

确保计时环境的稳定和安静。

第十一条正式计时操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一)将秒表置于计时模式,并根据需要设置计时单位及其他参数。

(二)按下启动键开始计时。

(三)计时过程中,应保持手稳定,不得碰触秒表显示屏幕。

(四)计时结束后,立即按下停止键停止计时。

(五)将计时结果记录在指定的记录表上,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第四章计时后的处理第十二条计时结束后,应对秒表进行关机处理,以节省电量。

第十三条秒表应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

包括更换电池、清洁外壳、检查按键是否灵敏等。

维护和保养时间间隔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电子秒表操作规程

电子秒表操作规程

1。

0目的规范使用公司TA228电子秒表。

2。

0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TA228电子秒表的使用指导.3.0定义无4。

0职责TA228电子秒表使用者应根据作业指导书要求,确保操作过程正确;并负责仪器的维护和保养。

5。

0程序5。

1电子秒表的使用方法:5。

1。

1按动方式键M转换状态5。

1。

2日期显示:正常走时状态,按S键,显示月、日5。

1。

3闹时显示:正常走时状态,按R键,显示响闹时间5.1。

4响闹控制:正常走时状态,按住R键,显示响闹时间,此时按一下S键,右角出现,响闹。

再按一下S 键,消失,取消响闹.5。

1。

5整点报时控制:正常走时状态时,按住R键,显示响闹时间,此时若按M键,星期标设显示,或消失,即可控制整点是否报时。

5.2秒表工作状态:5.2.1单次时间间隔规定:按S键启动,再按S键停止,按R键清0,当被测试时间间隔<29′59。

99″时,最小显示单位为1/100秒,当被测试时间间隔>29′59。

99″时,最小显示单位为秒,最长可测间隔时间为23H59M59S。

5。

2。

2分段计时,按S键开始,再按R键停止,显示间隔时间;再按R键,这时显示出的时间表示,从开始到第二次按R键时的时间间隔,……如上下去,可测多段时间,复位方法,在按R键后,再按一下S键,再按一下R键即可复位.5。

3走时和闹时调整:5。

3。

1走时调整:按M键至显示走时状态,按R键分别选择时、分、秒、日、月、星期闪动,按S键分别予以调整.5。

3。

2闹时调整:按住M键至显示闹时状态,按R键选择时或分闪动,然后按S键调整好响闹时间5。

4使用注意事项:5。

4。

1仪器不要受到撞击5。

4.2避免水进入仪器中6。

0流程图无7.0相关文件无8.0记录无。

秒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秒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秒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机械秒表)一、概述1.1 测量方法: JJG237-2010秒表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温度(20±5)℃,相对湿度≤80%。

1.3 测量标准:秒表检定仪MBY-5,最大允许误差MPE:±(5.00×10-7×T0+3ms)。

1.4 测量对象:电子秒表,分度值为.0.01s。

2 数学模型ΔT i=T i-T o式中: ΔT i–电子秒表的误差;T i—每次的测得值;T o —检定仪给出的标准值;测量不确定度的构成要素:①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②标准器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③检定仪夹具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④分辨力引起的不确定度3.A类不确定度分类评定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a),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

3.1选取一只分度值为0.01s的电子秒表,在装置正常工作的条件下,选30s的时间间隔用秒表检定仪对电子秒表直接测量重复10次,各次测量值如下:U a1 = U(x k)=s(x k)=0.009s4.B类不确定度分量评定4.1标准器带来的标准不确定度:秒表检定仪给出的标准时间间隔的最大允许误差为△T0max=±(5.00×10-7×T0+3ms),假设时间间隔T0=30s,△T0max=0.003015s,估计其为均匀分布。

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U b1 为:U b1 =0.003005 s4.2检定仪夹具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检定仪夹具引入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03s,估计其为均匀分布,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 b2=0.003 s4.3分辨力引起的不确定度电子秒表分辨力为0.01s,区间半宽度为0.005s,可假设均匀分布,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 b3=0.005s5.测量不确定度汇总各影响量相互独立,由于分辨力引起的不确定度小于示值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可将分辨力引起的不确定度忽略,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U c=U c= s =0.009s7.扩展不确定度U = k×U c U =2×0.009 s =0.018s =0.02 s,k=28 测量结果的报告时间间隔30s时: U=0.02 s ,k=2秒表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电子秒表)一、概述1.1 测量方法: JJG237-2010秒表检定规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秒表校准规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电子秒表校准规程
1.目的
为保证秒表的测量精度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使用的秒表。

3.校准依据
GDZD-《检测设备管理程序》
4.职责权限
校准负责人负责制定秒表的校准程序,并依照该规程执行对秒表的校准工作。

5.校准工具
标准秒表。

6.工作程序
. 测量校准:
6.1.1 将标准表与被校秒表同时启动,同时停止。

6.1.2 将数值记录在校准记录中。

6.1.3 观察标准表与被校表显示数值误差范围符合表1,则判定校准合格。

7.测量结果处理
完成秒表的校准工作之后,需对校准结果作出判断。

如果秒表的校准结果被接受,则在秒表或包装盒上贴上校准合格标签,以确定其使用状态。

如果秒表的检定结果不被接受,则需按GDZD-《检测设备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8.校准记录
校准完后需填写校准记录由实验室或档案室保存至少3年。

9.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为1年。

10.附录
表1秒表的示值误差
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