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三章 第六节 相互联系的水体 Word版含答案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学案

2019最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学案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1、说出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知道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2、能够说出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3、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
自学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依据自学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自学自测题目。
3、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Ⅰ.教材助读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态、态和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①气态水数量最,但分布最。
②液态水数量最,分布。
③固态水仅在、或条件下才能存在。
2、陆地水体类型:①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水、水和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②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包括水、水、水、水、水、水等,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③在地球淡水中,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
3、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补充案例1:补给关系为: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水案例2:黄河下游河床底部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补给关系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①海陆间大循环: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上的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最后由江河汇集返回大海,完成海陆间大循环。
意义: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
②陆地循环(内陆循环):陆地水蒸发或植物蒸腾、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降水。
意义:对水资源更新有一定作用,但补给陆地上水体的水量。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江苏专用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资源开发条件和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1课时资源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课程标准要求重点问题聚焦核心素养体现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能源的分类及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特点。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区域内资源的类型及开发条件。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区域资源的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的建设等。
一、能源的分类(按能源是否再生分类)类型标准举例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利用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等非可再生能源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1.开发原则: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要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
2.具体表现(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分布范围广。
②煤种齐全。
③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④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2)市场广阔①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能源缺口进一步扩大.②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①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消费城市相距不远.②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
三、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如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1)建设坑口电站:使电力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2)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焦炭。
一、判断题1.煤、石油、天然气、风能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2.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需要考虑区域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3.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煤、石油、天然气。
( )4.山西省煤炭外运的铁路线有陇海线、大秦线等。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课件:第三章 第六节 相互联系的水体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2.主要应用(从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分析河流补给) (1)洪水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出现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 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刚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 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气温 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雪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 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下水总是补给河流水。第 2 题,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 水位总是高于两岸的潜水位,故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答案:1.A 2.D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对点练二 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 (2019·景德镇盟校联考)根据某河流域图(左图)及该河流河
口附近观测站测得的径流和降水的逐月变化曲线图(右图),回 答 3~4 题。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六节 相互联系的水体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课程标准要求 重点问题聚焦
核心素养体现
绘制示意图, 1.水圈的特点及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
解释各类陆地 其水体组成。
合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水体之间的相 2.河流补给类
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
互关系。
型及特点。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1.水圈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各月每旬降雨、降雪量、融雪及融冰 产水量年内变化图。读图,回答 3~5 题。
栏目 导引
3.该河流汛期较长的原因是( ) A.植被覆盖好,有利于下渗 B.融雪时间长,补给水量多 C.降雨总量大,持续时间长 D.补给类型多样,时间错开 4.对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B.植被根系发达 C.夏秋季节多沙尘暴 D.土壤有机质丰富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江苏专用学案:第五章 第十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姓名,年级:时间:第十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程标准要求重点问题聚焦核心素养体现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
自然带的概念及形成。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及分布。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及分布。
4.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分布及特点,分析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成因。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规模不同的地域分异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包括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等陆地环境呈现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热量。
3.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4.典型地区(1)低纬、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如热带雨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等。
(2)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分布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都各有自己独特的地带组合.如大陆西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海陆分布.2.分异基础:水分。
3.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4.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较为明显。
(1)热量差异并不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唯一影响因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的热量差异,但热带地区和高纬度寒冷地区的自然带差异也有水分的影响,如非洲自然带的分布。
(2)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为明显。
这是因为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低纬度地区则因为处于赤道低气压带,降水普遍较多,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也很小.(3)“理想大陆”自然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原因:海拔的变化。
高中地理第三章(学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3.1海陆分布1.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总体比例:29%: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不均匀。
⭐⭐⭐⭐⭐分析如下:●从南北半球看,北半球以陆地为主,但北极点处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南半球以海洋为主,但南极点处却是一片大陆(南极大陆),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陆地面积;●从东西半球看,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东半球有四个有人居住的大洲,西半球只有两个有人居住的大洲;●从陆半球和水半球来看,即使陆半球已经是地球上陆地最为集中的半球,但它的陆地比例也仍旧低于海洋比例,故我们可以得出: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半球,每个半球的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补充:北半球内部陆地与海洋的比例为:39%:61%;南半球内部陆地与海洋的比例为:19%:81%。
答题模板:世界海陆分布规律/状况:总体来看:从全球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细分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把地球任意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面积。
3.什么是陆半球和水半球?●陆半球:是地球上陆地最集中的半球,以西班牙东南沿海为中心,陆地面积大于任何一个半球,陆半球内部陆地与海洋的比例为:48%:52%。
●水半球:是地球上海洋最集中的半球,以新西兰东北沿海为中心,海洋面积大于任何一个半球,水半球内部陆地与海洋的比例为:10%:90%。
考点解读:地球上任意一个半球,内部的陆地比例都不会高于陆半球的48%,内部的海洋比例都不会高于水半球的90%。
4.什么是陆地,什么是海洋,什么是海峡?●陆地是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可以分成大陆、半岛和岛屿,面积广大的称大陆,面积较小(四面环海)的称岛屿,陆地伸入海洋的部分(三面环海)的称半岛。
●海洋是地球表面广阔而连续的水域,可以分成海和洋,海是洋的一部分,是大洋的边缘,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判断方法:海离陆地近,洋离陆地远;海小且浅,洋大且深。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全课本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行星地球 1.1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江苏专用学案: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整合提升■教材P2思考■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高低和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松嫩平原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太阳热量少;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低。
长江三角洲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气温高。
2.长江三角洲地区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
形成的原因是南部距夏季风源地近,受夏季风影响的程度大,降水丰富,而北部有所减少。
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大致是从东向西减少的,这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
3.长江三角洲因为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湖沼星罗棋布,河网密度远远大于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水田耕作业,而松嫩平原则以种植小麦等旱作农业为主。
另外,长江三角洲还利用水多的优势发展了水产养殖业,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教材P3~4活动■1.(1)北方河流少,地形完整,地势平坦,民居讲究坐北朝南,方位观强。
南方河网密度大,多低山、丘陵,地形零散,民居大多沿河顺势修建,方位观差。
北方冬季严寒,修建房屋时主要考虑防寒保暖,因此墙体严实厚重。
例如,我国西北阿勒泰地区冬季漫长严寒,这里房屋外观看上去很大,可房间却很紧凑,原来这种房屋的墙壁厚度达到83厘米。
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相对温暖,民居的墙体轻薄。
降雨多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泄水,正所谓“吐水疾而溜远”,因此我国南方民居屋顶的坡度比北方大。
民居出檐深远,一个目的是避雨,另一个目的是遮阳,越往南房檐逐渐加宽的道理就在于此。
往南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主要是基于有利于通风散热的考虑。
(2)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主要是需具备采暖的配套设施,如暖气的安装。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主要考虑的是正午太阳高度对楼房采光的影响。
2.沿途及各考察点会观察到以下自然和人文景观:在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会看到各种中外文化融合的各具特色的建筑,既有东方的庙宇,又有西方古典的基督教堂。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学案(讲义,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全册学案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 1 -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 50 -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 87 - 第四章水的运动................................................................................................................ - 137 -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185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
(地理实践力)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综合思维)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综合思维)1.地球自转的运动特征是什么?2.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是什么?3.黄赤交角的含义及影响是什么?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1)组成:气态、固态、液态的水。
(2)性质: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三态水体的特征一、判断题1.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多且分布最广。
() 3.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 4.一般来说,河流枯水期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 5.黄河下游河段,河水与地下水互补。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A.河水B.冰川水C.井水D.湖泊水答案:A7.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答案:D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8~9题。
8.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9.图中显示冬季b很少,其原因是()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解析:第8题,a是一年中补给量最多的类型,应为雨水补给;b冬季补给很少,是冰雪融水补给;c在四季中都有且补给数量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
第9题,由上题可知,b 为冰雪融水,冬季气温低,冰雪不会融化。
答案:8.C9.B相互联系的水体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有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补给类型示意图。
(1)河流的几种主要补给类型分别受什么因素影响?(2)图中4种河流补给分别发生在什么季节?(3)①②两种补给来源基本都发生在夏季,应该分别是哪种补给?提示:(1)雨水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均受气温影响;湖泊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则主要与彼此间的水位高低有关。
(2)①发生在6-9月的夏季;②发生在5-10月的春末至秋初;③发生在3-5月的春季;④全年均发生补给。
(3)在河流水源补给的几种类型中,发生在夏季的有雨水补给和冰川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受气温影响,发生时间的制约性强,因此补给发生的时间较短;而大气降水有年雨、夏雨及冬雨等,发生时间较长,因此①补给应该是冰川融水,②补给是雨水。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补给的关系。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分析如下:①河流处于丰水期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及湖泊水位,河流补给地下水及湖泊水。
如下图所示:②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及湖泊水位,地下水及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如下图所示: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
具体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四看法”下图为我国新疆沙拉依灭勒河某年河流流量过程线,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
读图回答1~2题。
1.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湖泊水B.高山冰雪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地下水2.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冬季降雪量过大B.春夏季气温过低C.夏季降水异常偏多D.夏季冰川融水量过大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河流在4、5月出现汛期且流量较小,由此可知该年河流汛期最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第2题,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主要是因为冬季降雪量大。
答案:1.C 2.A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各月每旬降雨、降雪量、融雪及融冰产水量年内变化图。
读图,回答3~5题。
3.该河流汛期较长的原因是()A.植被覆盖好,有利于下渗B.融雪时间长,补给水量多C.降雨总量大,持续时间长D.补给类型多样,时间错开4.对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B.植被根系发达C.夏秋季节多沙尘暴D.土壤有机质丰富5.影响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差异的因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地形分布D.人类活动解析:夏季降水少,冬春季节降水较多,而且降雪时间长,应为西北的天山北坡地区。
第3题,综合分析可知,该河位于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并不好,A错误;融雪时间集中在4-6月,时间不算长,B错误;降雨量在200 mm左右,总量较小,C错误;补给类型有降雨、融雪、融冰等多种方式,D正确。
第4题,西北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较少,A错误;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被为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往往较发达,B正确;西北沙尘暴主要集中在春季,C错误;土壤比较贫瘠,D错误。
第5题,该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是西风带来的水汽形成的降水,A正确。
答案:3.D 4.B 5.A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结合上图分析,请填写:(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数值(2)枯水(3)流量(4)补给1.判读方法(1)读横轴,看时间与流量曲线的对应状况横轴表示流量变化对应的月份,从中可以看出河流流量变化的时间分布特点。
图中流量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冬季的几个月份流量变化较小。
(2)读竖轴,看流量的数值大小竖轴上标明的流量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河流的流量大小。
图中的最大流量在250 m3/s左右,说明该河流的流量较小。
(3)读曲线,看流量的变化特点从流量曲线的高低起伏变化可以看出其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长短分布状况。
图中河流的丰水期从6月份持续到9月份。
(4)看组合,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该河的流量变化基本上与气温的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说明该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较小。
2.主要应用(从流量过程曲线图中分析河流补给)(1)洪水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出现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刚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雪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2019·河北正定中学月考)下面五图为我国五个地区河流的流量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①—西北内陆地区B.②—江淮地区C.③—西南喀斯特地区D.④—东北地区(2)⑤图所示地区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冰川融水B.冰川融水、雨水、湖泊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D.雨水、地下水解析:第(1)题,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冬季河流会断流,且河流径流量较小,故⑤最符合;江淮地区整体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但有伏旱现象,④最符合;东北地区河流有两个汛期,②最符合;西南喀斯特地区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径流较小,③最符合。
第(2)题,⑤图所示地区冬季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河流断流,故⑤图最符合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答案:(1)C(2)A对点练一相互联系的水体(2019·南京外国语学校质检)下图为某河段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及潜水位(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水位)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上图中水体相互关系的是()A.①B.②C.③D.④2.该河段最可能位于()A.长江下游B.湄公河中游C.密西西比河上游D.黄河下游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汛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都高于潜水位,即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四个选项中,②④表示河流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①表示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③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河流水。
第2题,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位总是高于两岸的潜水位,故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答案:1.A 2.D对点练二河流流量过程线图的判读(2019·景德镇盟校联考)根据某河流域图(左图)及该河流河口附近观测站测得的径流和降水的逐月变化曲线图(右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春季径流补给的主要类型是()A.雨水补给B.冰川融水补给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D.地下水补给4.水文工作者发现,该河流中游两岸常见有沙洲连靠沙丘,这表明该地()A.植被破坏严重B.地理位置特殊C.水利设施失修D.河水暴涨暴落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该河流位于北温带,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的积雪融化,春季径流补给的主要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对;北方地区春季降水少,A错;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没有冰川融水补给,B错;根据径流量和降水量曲线,地下水补给主要是在秋冬季节,D错。
第4题,沙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因水流变慢,在河床沉积,露出水面形成。
河谷地带风力强盛,露出水面的沙尘被风吹走,随着风力减弱,所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流两岸,形成奇特的沙丘连绵景观。
该河流中游两岸常见有沙洲连靠沙丘,这表明该地地理位置特殊,B对;植被破坏严重是河流泥沙含量大的原因,A错;水利设施失修是调蓄能力下降的原因,C错;河水暴涨暴落,不是沙洲形成的直接原因,D错。
答案:3.C 4.B[基础巩固] (2019·南昌二中期中)松木希错流域位于我国青藏地区,属于咸水湖。
下图为松木希错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野马滩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冰川融水B.雨水C.地下水D.湖泊水2.关于松木希错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水汽输送环节在夏季最活跃B.气温高,蒸发强烈C.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D.冬季河流有汛期解析:该流域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内流区;图中显示野马滩河上游有大量冰川,可以判断其主要补给形式是冰川融水。
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水汽输送环节在夏季最活跃;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该流域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夏季有汛期。
答案:1.A 2.AC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降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A.8月1日6时至12时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4.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双选)()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规模退耕还湖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上游修建大型水库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解析:第3题,河流水位超过流量警戒水位就易出现险情,图中显示8月1日15时左右雨停,大致在8月2日6时至3日3时河流流量超过流量警戒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