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第二章_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吴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一节城市概念及标准一、城市和城镇(一)聚落(settlement)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是一个居民点。
——聚落是一种社会实体,是一个社区(community),是人类活动的场所。
1.是一种社会实体聚落是人类出现后,特别是作为社区核心的具有稳定联系的人群出现以后才真正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是人类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和要素相互作用、有机联系的整体。
2.具有集聚的特点它是人类在地表集聚的空间组织形式,是一定区域人类活动的中心。
3.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4.具有一定的聚落景观(land-scape)聚落中有各种建筑物、活动场地、休息场地、生产用地等聚落空间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各种聚落景观。
5.具有一定等级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也由低级走向高级,形成不同形式、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居民点——聚落体系:小自然村(hamlet)—村庄(village)—镇(town)—城市(city)—大都市(metropolis)—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城市群(conurbation)—城市带(城市连绵区)(megalopolis)。
聚落因其基本职能和结构特点不同,分为:①农村聚落:自然村——村庄——集镇(村镇、乡镇)——(一般建制镇—-县城)②城市聚落(城镇聚落):建制镇是城市型聚落的最低层次单元。
(二)对城市(镇)的几点认识由于城市(镇)本身的复杂性,对城市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并非易事,一般来说,对城市的认识必须基于4个基本前提:1.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城市有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①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以Ⅱ、Ⅲ产业为主②规模上不同于乡村:集聚较多的人口、经济活动等③景观上不同于乡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大④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有较多的市政设施、公共设施⑤职能上区别于乡村: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2.城市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第二章:城乡划分

一、为什么要划分城乡?
各国界定城镇的标准多样,导致城市 不可比,为了使世界城市可比,关键是确 定可比的城镇人口。 可见,进行 城乡划分的目的是区分城市、乡村,统计 准确的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是一个难以具体确定的概念(见 北京市人口) 。
因为,计算城镇人口的前提是界定城市的 地域范围。而城市的地域范围没有一个不 争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城镇人口?什么是城市地域? (请思考回答)
一、世界各国城市界定的标准与指标1、界 定标准具有多样性: (看课本 P17页) (1)单纯用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标准: 如埃及 (2)单纯以城镇特征为标准:如智利 (3)单纯以居民点下限人口数量划分城镇: 如伊朗 (4)用居民点的下限人口数量指标和密度 指标相结合作为标准:如瑞典
中国最大城市是重庆还是上海?
1995年 地区总人口 重庆 上海
1512.41万 1298.81万
市区总人口
市区非农人口 95年、2002年
309.71万
237.78万 393.42
953.04万
824.91万 983.84
1、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_也称驻地人口。应指占用城 镇生活空间,并享受城镇各项公共服务设 施和基础设施服务的人口群体,包括城镇 实体地域内的常住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 和居住满6个月或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应指城市实体地域上的常住人口和居住 满6个月或1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5)用人口规模和城镇特征两个指标划分 城镇:如巴拿马 (6)用人口规模和从业构成两个指标作标 准:如荷兰 (7)取两个以上指标作为标准:如印度 (8)其它标准:目前有近70个国家和地区 没有明确的城镇划分标准
2 、 主 要 指 标
城市地理第2章

1、美国的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UA的人口+>2500人的地方人口
UA(城市化地区)=>15000人的中心地方+
外围密集居住区(二者合计> 5万人) 外围密集居住区划分条件:(以普查小区为 单元,人口密度为指标,需满足4个条件。看 课本P19 )
美国的城市人口图示
中心地方 人口>1.5万
外围密集区
UA人口>5万
为适应这种变化,就要求建立一种 城市的功能地域概念。常用的是大 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2、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MA: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 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 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每一个MSA至少有一个5万人以上的中心城市或 者一个至少5万人的城市化地区,且都市区的总 人口至少10万人。 (MSA-大都市统计区,是定量表示MA的方法)
如果城镇的行政地域范围大 体上就是景观地域上的城乡 之间的分界线,那么问题就 比较简单,城镇辖区内的人 口应该就是城镇人口,以外 的人口就是乡村人口。见图一
但实际上相一致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不一致有两种情况
一是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比实体范 围大,包括了一定的乡村地域见图二
另一种是城市的实体范围已经超出 了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见图三
资料
2019年底,北京市常住总人口为1423.23万人。 期中户籍常住人口1136.3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 286.93万人,另有约100万居住不满半年的流动 人口。
四个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274万人,人口 密度为31458人\平方公里,
四个近郊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614.5万人,人口 密度为4790人\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二,对城市实体范围的划定使用详细的规定。 第二,对城市实体范围的划定使用详细的规定。 在这方面美国的处理方法比较完整, 在这方面美国的处理方法比较完整,在发达国家具有 代表性。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 代表性。美国国情普查局规定,全国的城镇人口由 居住在“城市化地区” 居住在“城市化地区”(urbanized area)的人口和城 的人口和城 市化地区以外的2 人以上地方的全部人口组成。 市化地区以外的 500人以上地方的全部人口组成。 人以上地方的全部人口组成 全国城镇人口=城市化地区人口 城市化地区人口+2500名以上居民点的 全国城镇人口 城市化地区人口 名以上居民点的 全部人口 其中主要的是城市化地区人口的普查。 其中主要的是城市化地区人口的普查。 城市化地区就是美国为了确定城市的实体界线以便较 好地区分较大城市附近的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目 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 的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地域概念, 大体相当于我们 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常用的城市建成区的概念。 城市化地区=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外围密集居住区 城市化地区 中心城市 外围密集居住区
首尔附近的卫星地图
• 二、城市化地区 为了解决城市实体与城市辖区(行政界线)不相 符的问题,使城市与城市的比较能放在同一可比 的基础上,人们试图从两个途径来解决。 第一, 第一,用人口密度的标准来进行城市可比区域的 定界, 定界,通过计算城市内部每一个最小行政单元的 人口密度,画出不同密度值的城市区域轮廓。 人口密度,画出不同密度值的城市区域轮廓。但 是很难找出这样的数据,并且各国人口密度不同, 城市人口的分布模式不同,想是的密度全范围诶 的城市低于也很难说游客比性。
第一、适当界线城市 第一、适当界线城市(truebounded city): : 是指城市辖区和城市实体界线相一致的城 但现实生活中部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市。但现实生活中部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只是理论上的概念而已。 只是理论上的概念而已。如果所有城市是 适当界线城市的话, 适当界线城市的话,城乡界线的划分就相 当容易了。 当容易了。 第二、过大界线城市(overbounded city): 第二、过大界线城市 : 是指城市辖区的界线超过了城市实体界线 的城市。 的城市。 第三、过小界线城市(underbounded city): 第三、过小界线城市 : 是指城市实体界线超过了城市辖区界线的 城市。 城市。
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

资料
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总人口为1423.23万人。 期中户籍常住人口1136.33万人,外来常住 人口286.93万人,另有约100万居住不满六 个月旳流感人口。
四个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274万人,人 口密度为31458人\平方公里,
四个近郊城区常住人口总数为614.5万人, 人口密度为4790人\平方公里,
(2)一种“地方”若包具有满足条件(1)
旳地域,而且该地域旳人口占该“地方” 人口旳50%以上,则将该“地方”全部划
入城市化地域;假如该“地方”没有包括 满足条件(1)旳地域,或者虽然满足条件 (1)但该地域旳人口不足该“地方”旳50
%,则该“地方”全部排除在城市化地域 之外;
(3)其他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英里1000人 旳地域,假如作为飞地被包围在满足密度 原则旳城市化地域中,而且面积不超出5平 方英里,则可并入城市化地域;
市区界定、山西城市区)
3、大城市带 (定义、特点、世界城市带、我国城市带
旳界定)
一、为何要划分城乡?
各国界定城乡旳原则多样,造成城市
不可比,为了使世界城市可比,关键是拟
定可比旳城乡人口。
可见,进行
城乡划分旳目旳是区别城市、乡村,统计
精确旳城乡人口。
城乡人口是一种难以详细拟定旳概念(见 北京市人口) 。
二、美国旳城乡划分措施(P19)
1、美国旳城市人口=UA旳人口+>2500人旳 地方人口
UA=>15000人旳中心地方+外围密集居住区 外围密集区划分条件:
以普查小区为单元,人口密度为指标需满足4
个条件。看课本P19 )
UA旳局限
2、 大城市区 (定义、我国与山西旳城
02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第二节 城市地域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1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 1、 “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的防御 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化 为防御敌方侵袭。
中国最早的 城起源于传 说的三皇五 帝之都。考 古发掘最早 的古城为 4000多年前 夏代所筑。 “内之为城, 外之为郭”。 早时的城不具 备宗庙、宫室、 商业市场、手 工业工场等一 般城市应具备 的物质要素。 有人认为,原始 的只有防御功能 而没有商品交换 为目的的商业市 场的城不能作为 城市。有的认为 应将其作为城市 的雏形。
到宋代,镇才 摆脱军事色彩, 以贸易镇市出 现于经济领域
近现代,引 申谓一级政 区单元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镇?城市?城镇?
(1)相对于乡村而言 (2)只有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称城市 (3)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镇 (4)市+镇=城镇 / 市镇 (5)广义的城市=城镇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
18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 • 很显然,世界各国确定城镇的标准差异非常悬殊。单从 城镇定义中包含有人口下限指标的80个国家和地区来看, 标准最低的只有100人(乌干达),最高的为50 000人(日 本)。
19
1938年国际统计学会曾建议以2000人的规模 作为城镇和乡村的界线
一、城市和城镇
• 在许多场合下,城市和城镇这两个概念有严格的 区分。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才 称为城市,不够设市条件的建制镇才称为镇,市 和镇的总称才叫城镇或市镇。 • 在不严密的情况下,又常常把城市作广义理解, 代表城镇居民点的合称。我国城市规划法所称的 城市就包括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 镇。 • 本书除作专门说明外,也把城市作广义的理解, 包括乡村以外的一切城市型聚落。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上课)

北京都市圈结构与卫星城分布图
上海都市区的圈层结构
广佛大都市区空间结构
广州南拓战略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二)大都市带
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 等活动相互作用密切,是一个巨大的城市 地域复合体。
要点: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城 市;人口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
英格兰 都市带 西北欧 都市带
为较均衡地布局城镇体系,采取了分类指导的 原则和增加了考察的指标。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两种城市地域:城市辖区与城市实体
行政区 建成区
城乡界线 不一致
统计口径问题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城乡统计口径(1)
城镇人口:设有建制的市和镇辖区的 1955年 总人口,含15%左右的农业人口。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城市产业体系的垂直结构(现代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高新技术产 业管理/控制、研究/开发和制造/ 装配等环节分别聚集在不同的城市 (区域),空间经济结构重组表现 为制造/装配环节的扩散和管理/控 制环节的空间集聚。
第二节 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小结
大都市区的性质 大都市带的表现形态 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中国开展都市区和都市带理论研究与
网络资源: 中国城镇人口统计数据整合研究
第三节 中国市、镇概念和统计口径
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中国颁布的五次城镇建制标准(1)
1955年6月9日,《关于设置市镇建制的决定》 市:聚居人口≥10万的城镇 镇:县级或以上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或常住 人口≥2000,非农业人口≥50%的居民区 1963年12月7日,《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 郊区的指示》 市:标准从严掌握,农业人口<20% 镇:聚居人口≥3000,非农业人口≥70%,或聚 居人口2500-3000,非农业人口≥ 85%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讲义

城市:
❖
形态:城市是指一种景观,或一片经济空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性质和职能:城市是指第二、第三产业活动中心及从事第
二、第三产业的人口的生活聚居地。
❖
区位:城市则是指沿河流、山麓、海岸或铁路、
公路沿线分布的一定区域的中心。
❖
特征:
1、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地。
2、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地。
3、城市是高密度的物质与精神聚集体。(人口
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一个有相当大的面积、相当高的人口密度,居住有各 种非农业专门人口的地域综合体。
——城市既是一片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 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还可能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一个灵魂 。
——巴顿则指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由住房 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运输市场等各种经济市场相互交织 形成的网络系统。
6、基础设施指标
菲律宾规定城市 必备“道路网、 6个以上商场或 娱乐场所和某些 公共设施如市政 大厅、教堂、公 共广场、学校和 医院等”。
7、其他标准
巴基斯坦规定“一个地区指定 为城市至少必须集中有5000居 民,住房连接成行或社会意识 得到很好发扬,拥有公共设施 如道路、街道、照明、自来水 和环境卫生等条件”。
瑞典只要在200人以上,房屋间距 通常不大于200m的建成区即为城 镇;加拿大1000人以上的设有建制 的市、镇、村以及1000人以上、人 口密度至少390人每平方千米的未 设建制的居民点为城镇。
3、非农业人口比重
印度以75%以上男性劳动力从事 非农业活动的居民点为城镇,荷 兰以 2 000人以上的市或人口不 到2 000人、但男子从业人口中 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不超过20% 的市为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