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合成基础知识汇编
多肽合成详细解说

多肽合成详细解说1.多肽化学合成概述:1963年,R.B.Merrif ield[1]创立了将氨基酸的C末端固定在不溶性树脂上,然后在此树脂上依次缩合氨基酸,延长肽链、合成蛋白质的固相合成法,在固相法中,每步反应后只需简单地洗涤树脂,便可达到纯化目的.克服了经典液相合成法中的每一步产物都需纯化的困难,为自动化合成肽奠定了基础.为此,Merrif ield获得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今天,固相法得到了很大发展.除了Merr ifiel d所建立的Boc法(Boc:叔丁氧羰基)之外,又发展了Fm oc固相法(Fmoc:9-芴甲氧羰基).以这两种方法为基础的各种肽自动合成仪也相继出现和发展,并仍在不断得到改造和完善.Merrif ield所建立的Bo c合成法[2]是采用TFA(三氟乙酸)可脱除的Bo c为α-氨基保护基,侧链保护采用苄醇类.合成时将一个Boc-氨基酸衍生物共价交联到树脂上,用TFA 脱除Boc,用三乙胺中和游离的氨基末端,然后通过Dc c活化、耦联下一个氨基酸,最终脱保护多采用HF法或TFMS A(三氟甲磺酸)法.用Boc法已成功地合成了许多生物大分子,如活性酶、生长因子、人工蛋白等.多肽是涉及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它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由多种氨基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肽键结合而成。
到现在,人们已发现和分离出一百多种存在于人体的肽,对于多肽的研究和利用,出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景象。
多肽的全合成不仅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多肽全合成可以验证一个新的多肽的结构;设计新的多肽,用于研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多肽生物合成反应机制提供重要信息;建立模型酶以及合成新的多肽药物等。
生物多肽知识点总结

生物多肽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多肽的基本概念生物多肽是一种由2个以上的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蛋白质分子。
生物多肽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物质,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如细胞、组织、器官和体液中。
生物多肽的结构通常由其氨基酸序列决定,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生物多肽,其结构和功能也会各不相同。
生物多肽通常由20种氨基酸残基组成,它们通过肽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多肽链。
其中,氨基酸的顺序、种类和数量决定了多肽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多肽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参与代谢、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功能。
二、结构特点生物多肽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其氨基酸成分、氨基酸序列、主链和侧链结构等几个方面。
1. 氨基酸成分生物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蛋白质分子,其结构中包含了20种天然氨基酸残基。
这些氨基酸残基在多肽链中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多种多肽,从而导致了多肽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2. 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是生物多肽结构的基础,它决定了多肽的主链链段和侧链的排布情况。
氨基酸序列的不同会导致多肽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
因此,氨基酸序列是影响多肽生物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3. 主链和侧链结构生物多肽的主链是由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线性结构,而侧链是氨基酸残基上的一些化学基团,它们与主链上的氨基酸残基通过共价键相连。
主链和侧链结构是决定多肽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侧链结构会导致不同的功能表现。
三、功能生物多肽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参与代谢、信号传导、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理功能。
1. 激素激素是一类生物多肽,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由蛋白质和多肽组成的激素,能够调节血糖水平;生长激素能够促进生长和发育;甲状腺素能够调节新陈代谢等。
2. 抗体抗体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多肽,也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过结合和中和具有抗原性质的分子和微生物,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功能。
抗体的结构和功能多样,能够识别不同的抗原,对其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发生与肽键的形成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发生与肽键的形成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在有机化学中,多肽的发生与肽键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对多肽的发生与肽键的形成进行整理和详细解析。
一、多肽的发生多肽的发生指的是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某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多肽链的过程。
在生物体内,多肽的发生主要通过蛋白质合成机制实现。
1. 氨基酸残基的选择多肽的发生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氨基酸残基。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和多肽的基础单位,共有20种常见氨基酸。
不同的氨基酸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侧链结构,因此在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肽所需的特定性质和功能。
在选择氨基酸残基时,需要考虑到它们的极性、电荷、大小、水溶性等因素,并根据目标多肽的特点来确定最佳的组合方式。
2. 缩合反应多肽的发生是通过缩合反应来实现的。
缩合反应是指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羧基和氨基发生反应,形成一个新的酰胺结构。
在生物体内,多肽的发生主要通过核酸酶体和核酸组装体来实现。
核酸酶体是一种特殊的酶,它能够识别并选择性地加入适当的氨基酸残基,并将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连接在一起。
核酸组装体则是核酸酶体的辅助因子,能够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辅助剂来促进缩合反应的进行。
3. 保护基和活化剂在多肽的发生过程中,为了防止氨基酸残基发生副反应或不受选择性地连接在一起,常常需要使用保护基和活化剂。
保护基是一种能够保护氨基酸残基的特定官能团,可以对其进行临时修饰,从而阻止其发生非特异性反应。
活化剂则是一种能够激活羧基或氨基的化学试剂,可以促进缩合反应的进行。
二、肽键的形成肽键是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缩合反应形成的一种特定化学键。
肽键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特异性,是多肽链形成的核心连接。
1. 肽键的结构肽键的结构是由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酰胺结构所构成的。
肽键的形成涉及到两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羧基和氨基的缩合反应,形成一个新的酰胺结构。
在肽键中,碳、氧、氢和氮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于骨架的结构。
多肽合成的21个经验知识

多肽合成的21个经验知识1、我该如何处理和保存多肽?冻干粉形式的多肽,经密封包装可在常温条件下稳定运输,溶解状态的多肽不宜长期保存。
多肽保存指南:需要长期保存的多肽,应以冻干粉形式存放在含有干燥剂的密封容器内,置于-20°C保存,-80°C效果更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多肽降解。
这种储存方式可以使多肽可保存数年,避免了被细菌降解和氧化,也可以避免二级结构的形成。
打开包装:在打开包装和称重前,请先将多肽在干燥器中平衡至室温。
因多肽往往具有吸湿性,未经平衡到室温的多肽在打开盖子后易凝结,从而降低了多肽产品的稳定性。
称重:迅速称取您所需的多肽,并将剩余多肽继续储存在-20°C 或更低温度。
与其他多肽相比,含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和谷氨酸N -末端的多肽保存期更短。
2、如何溶解多肽?多肽的溶解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肽的极性。
酸性的蛋白溶解于碱性溶液,而碱性蛋白可溶解于酸性溶液,含有大量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残基或疏水性氨基酸的疏水性多肽和中性多肽可先溶解于少量有机溶剂中,如DMSO、DMF、醋酸、乙腈、甲醇、丙醇或异丙醇,然后加水(蒸馏水)稀释。
含有甲硫氨酸或半胱氨酸的多肽不能用DMSO溶解,因为DMSO可能造成侧链氧化。
多肽溶解测试:在多肽溶解之前先取小部分进行多肽溶解测试,您需要测试几种不同的溶剂,直到找到最适当的一种。
超声处理有助于打碎颗粒并增加溶解度。
(注意: 超声处理会引起溶液发热和多肽降解。
)1.将每个酸性氨基酸赋值为-1,包括天冬氨酸(D)、谷氨酸(E)、以及羧基末端-COOH。
每个碱性氨基酸赋值为+1,包括精氨酸(R)、赖氨酸(K)、组氨酸(H)以及氨基末端-NH2。
然后计算整个多肽的电荷数。
2.如果整段肽所带电荷是阳性的,说明该肽是碱性的。
可先尝试用蒸馏水来溶解;如果不溶于水,接着尝试用少量10%-25%醋酸溶解,如果仍然失败的话,添加一些TFA(10-50微升)来增溶,然后用水稀释至理想浓度。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合成与蛋白质的结构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合成与蛋白质的结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多肽的合成与蛋白质的结构多肽是由氨基酸按照一定顺序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多肽的合成涉及到有机化学中的许多重要知识点,同时对多肽的合成方法有深入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和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对多肽的合成方法和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
一、多肽的合成方法1. 固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是目前多肽合成的主要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反应速度快、纯度高,适合合成较短的多肽序列。
该方法利用聚苯乙烯或聚酰胺基质作为载体,通过氨基酸与载体表面上的活性基团进行缩合反应来逐步合成多肽链。
此外,还可以引入保护基和有机溶剂等辅助剂来控制反应的进行。
2. 液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是多肽合成的传统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氨基酸分子之间的缩合反应来构建多肽链。
该方法适用于合成较长的多肽序列,但反应速度较慢且纯度较低。
液相合成法需要借助溶剂和试剂,以及净化和纯化等步骤来得到目标产物。
3.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又称非天然氨基酸合成法,通过合成非天然氨基酸来拓展多肽合成的可能性。
该方法可以引入更多的变化和功能基团,从而改变多肽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化学合成法包括马尔萨斯开环反应、迈尔琼氏反应和米氏缩合反应等。
4. 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通过利用生物系统中的蛋白质合成机制来合成多肽。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合成速度快、选择性高,但常受到生物系统的限制。
生物合成法主要包括蛋白质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二、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是多肽的高级组织形式,具有复杂多样的结构和广泛的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1. 一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氨基酸的线性排列顺序。
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以胺基(NH)端和羧基(COOH)端作为起始和终止。
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
2. 二级结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局部的空间排列方式。
多肽的制备

多肽的制备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生物硬件分子。
在生物体内,多肽起着重要的生命活动调节作用,如激素、酶、抗体等。
同时在医药、生物学、化学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多肽,人们需要进行多肽的制备。
本文将介绍多肽的制备方法以及其中的技术难点。
一、多肽的合成方法1.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氨基酸逐一连接起来形成多肽的方法。
化学合成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多肽,但是对于较长的多肽来说,合成过程较为复杂,同时存在着副反应的风险。
常用的化学合成法包括肽酯合成法、二氧化碳缩合法、氟酸系列缩合法、Boc/Hmb保护肽合成法、Fmoc保护肽合成法等。
其中,Fmoc保护肽合成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方法。
2.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通过利用细胞内的生物合成酶来合成多肽。
生物合成法可以得到天然或半合成的多肽,具有高效、高选择性等优点,但是需要协同体系运作,所以技术难度较大。
常用的生物合成法有原核表达法、真核表达法、化学生物学方法等。
3.组合法组合法是利用已知肽段进行不同肽段的组合构成多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组合法可分为串联法和并联法,串联法是将肽段逐一连接,而并联法是通过多肽段之间的交联产生新的多肽。
组合法对多肽的序列、长度等均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控性,但是仍存在着合成效率较低、非特异性等问题。
二、多肽合成中的技术难点1.肽键的形成在多肽的合成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肽键的形成。
肽键是碳氮双键,由氨基酸中的羧基和氨基结合而成。
肽键的形成需要利用肽缩合试剂,如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乙酰胺(DMA)等。
但是这些与氨基酸反应的缩合试剂在做法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污染,降低肽的成品率和品质。
2.产品纯度的提高多肽的合成较为复杂,合成产物中往往存在着单体、副产物和难溶性的杂质等,需要进行纯化和提纯。
高效液相层析(HPLC)、逆相高效液相层析(RP-HPLC)、凝胶过滤层析(GFC)、离子交换层析(IEX)等技术可以用于多肽的分离、纯化和提纯。
多肽的化学合成

多肽的化学合成一、多肽的概述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形成的一类化合物,通常由10~100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其连接方式与蛋白质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低于。
多肽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迄今在生物体内发现的多肽已达数万种,其广泛参与和调控机体内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功能活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多肽的化学合成多肽的化学合成主要是在有机合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方法合成的多肽种类及数量远较生物学方法为多。
通过化学合成,可以获得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多肽,以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多肽的需求;可以获得生理活性强、药理作用显著的多肽药物;可以获得高纯度、单一组分、结构明确的多肽,为研究多肽的结构与功能打下基础。
多肽的化学合成可分为固相合成和液相合成两大类。
1、固相合成固相合成是在固相载体上完成多肽的合成。
固相载体是一种带有化学基团的硅胶微球,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稳定性,同时方便后续的纯化,是使用最广泛的多肽合成方法。
其优点主要表现在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适用于各种氨基酸及多肽合成,同时可以合成较大规模的多肽及蛋白质。
缺点是固相载体不易回收,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合成的多肽不易进行结构修饰。
固相合成法又分为液一固相合成法和固一固相合成法。
液一固相合成法是利用液相法和固相法的结合,先将预保护的氨基酸在液相中缩合为“肽段”,再通过固相法将这些肽段连接起来生成长链多肽。
固一固相合成法是利用不同大小的固相载体进行多级反应,将小片段逐渐连接成完整的多肽。
2、液相合成液相合成是在液态有机介质中完成多肽的合成。
该方法主要利用氨基保护及羧基保护法来完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分段合成法、缩合生成法和循环合成法等。
液相合成的优点在于没有载体分离过程,环境污染小,可以合成大片段及较长的多肽;缺点是反应步骤多且繁琐,产率较低。
(1)分段合成法:此法是将多肽分子中全部氨基酸根据其性质分成若干组,分别制备其相应的预保护氨基酸溶液,然后在各组氨基酸溶液中选择适当的氨基酸进行“缩合”反应。
多肽合成基础知识大全

-----------------------------------------------------------------------------------------多肽合成基础知识汇编编制: 合成部-----------------------------------------------------------------------------------------一、多肽合成概论1.多肽化学合成概述:1963年,[1]创立了将氨基酸的C末端固定在不溶性树脂上,然后在此树脂上依次缩合氨基酸,延长肽链、合成蛋白质的固相合成法,在固相法中,每步反应后只需简单地洗涤树脂,便可达到纯化目的.克服了经典液相合成法中的每一步产物都需纯化的困难,为自动化合成肽奠定了基础.为此,Merrifield获得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今天,固相法得到了很大发展.除了Merrifield所建立的Boc法(Boc:叔丁氧羰基)之外,又发展了Fmoc固相法(Fmoc:9-芴甲氧羰基).以这两种方法为基础的各种肽自动合成仪也相继出现和发展,并仍在不断得到改造和完善.Merrifield所建立的Boc合成法[2]是采用TFA(三氟乙酸)可脱除的Boc为α-氨基保护基,侧链保护采用苄醇类.合成时将一个Boc-氨基酸衍生物共价交联到树脂上,用TFA脱除Boc,用三乙胺中和游离的氨基末端,然后通过Dcc活化、耦联下一个氨基酸,最终脱保护多采用HF法或TFMSA(三氟甲磺酸)法.用Boc法已成功地合成了许多生物大分子,如活性酶、生长因子、人工蛋白等.多肽是涉及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它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由多种氨基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肽键结合而成。
到现在,人们已发现和分离出一百多种存在于人体的肽,对于多肽的研究和利用,出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景象。
多肽的全合成不仅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肽合成基础知识汇编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多肽合成基础知识汇编编制: 合成部-----------------------------------------------------------------------------------------一、多肽合成概论1.多肽化学合成概述:1963年,[1]创立了将氨基酸的C末端固定在不溶性树脂上,然后在此树脂上依次缩合氨基酸,延长肽链、合成蛋白质的固相合成法,在固相法中,每步反应后只需简单地洗涤树脂,便可达到纯化目的.克服了经典液相合成法中的每一步产物都需纯化的困难,为自动化合成肽奠定了基础.为此,Merrifield获得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今天,固相法得到了很大发展.除了Merrifield所建立的Boc法(Boc:叔丁氧羰基)之外,又发展了Fmoc 固相法(Fmoc:9-芴甲氧羰基).以这两种方法为基础的各种肽自动合成仪也相继出现和发展,并仍在不断得到改造和完善.Merrifield所建立的Boc合成法[2]是采用TFA(三氟乙酸)可脱除的Boc为α-氨基保护基,侧链保护采用苄醇类.合成时将一个Boc-氨基酸衍生物共价交联到树脂上,用TFA脱除Boc,用三乙胺中和游离的氨基末端,然后通过Dcc活化、耦联下一个氨基酸,最终脱保护多采用HF法或TFMSA(三氟甲磺酸)法.用Boc法已成功地合成了许多生物大分子,如活性酶、生长因子、人工蛋白等.多肽是涉及生物体内各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它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由多种氨基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肽键结合而成。
到现在,人们已发现和分离出一百多种存在于人体的肽,对于多肽的研究和利用,出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景象。
多肽的全合成不仅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多肽全合成可以验证一个新的多肽的结构;设计新的多肽,用于研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多肽生物合成反应机制提供重要信息;建立模型酶以及合成新的多肽药物等。
多肽的化学合成技术无论是液相法还是固相法都已成熟。
近几十年来,固相法合成多肽更以其省时、省力、省料、便于计算机控制、便于普及推广的突出优势而成为肽合成的常规方法并扩展到核苷酸合成等其它有机物领域。
本文概述了固相合成的基本原理、实验过程,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从1963年Merrifield发展成功了固相多肽合成方法以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到今天固相法已成为多肽和蛋白质合成中的一个常用技术,表现出了经典液相合成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其基本原理是:先将所要合成肽链的羟末端氨基酸的羟基以共价键的结构同一个不溶性的高分子树脂相连,然后以此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氨基酸作为氨基组份经过脱去氨基保护基并同过量的活化羧基组分反应,接长肽链。
重复(缩合→洗涤→去保护→中和及洗涤→下一轮缩合)操作,达到所要合成的肽链长度,最后将肽链从树脂上裂解下来,经过纯化等处理,即得所要的多肽。
其中α-氨基用BOC(叔丁氧羰基)保护的称为BOC固相合成法,α-氨基用FMOC(9-芴甲氧羰基)保护的称为FMOC固相合成法,2.固相合成的基本原理多肽合成是一个重复添加氨基酸的过程,固相合成顺序一般从C端(羧基端)向 N端(氨基端)合成。
过去的多肽合成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称为液相合成法。
现在多采用固相合成法,从而大大的减轻了每步产品提纯的难度。
为了防止副反应的发生,参加反应的氨基酸的侧链都是保护的。
羧基端是游离的,并且在反应之前必须活化。
化学合成方法有两种,即Fmoc和tBoc。
由于Fmoc比tBoc存在很多优势,现在大多采用Fmoc法合成,如图:具体合成由下列几个循环组成:一、去保护:Fmoc保护的柱子和单体必须用一种碱性溶剂(piperidine)去除氨基的保护基团。
二、激活和交联:下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被一种活化剂所活化。
活化的单体与游离的氨基反应交联,形成肽键。
在此步骤使用大量的超浓度试剂驱使反应完成。
循环:这两步反应反复循环直到合成完成。
三、洗脱和脱保护:多肽从柱上洗脱下来,其保护基团被一种脱保护剂(TFA)洗脱和脱保护。
树脂的选择及氨基酸的固定将固相合成与其他技术分开来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固相载体,能用于多肽合成的固相载体必须满足如下要求:必须包含反应位点(或反应基团),以使肽链连在这些位点上,并在以后除去;必须对合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稳定;载体必须允许在不断增长的肽链和试剂之间快速的、不受阻碍的接触;另外,载体必须允许提供足够的连接点,以使每单位体积的载体给出有用产量的肽,并且必须尽量减少被载体束缚的肽链之间的相互作用。
用于固相法合成多肽的高分子载体主要有三类:聚苯乙烯-苯二乙烯交联树脂、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乙二醇类树脂及衍生物,这些树脂只有导入反应基团,才能直接连上(第一个)氨基酸。
根据所导入反应基团的不同,又把这些树脂及树脂衍生物分为氯甲基树脂、羧基树脂、氨基树脂或酰肼型树脂。
BOC合成法通常选择氯甲基树脂,如Merrifield树脂;FMOC合成法通常选择羧基树脂如王氏树脂。
氨基酸的固定主要是通过保护氨基酸的羧基同树脂的反应基团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来实现的,形成共价键的方法有多种:氯甲基树脂,通常先制得保护氨基酸的四甲铵盐或钠盐、钾盐、铯盐,然后在适当温度下,直接同树脂反应或在合适的有机溶剂如二氧六环、DMF或DMSO中反应;羧基树脂,则通常加入适当的缩合剂如DCC或羧基二咪唑,使被保护氨基酸与树脂形成共酯以完成氨基酸的固定;氨基树脂或酰肼型树脂,却是加入适当的缩合剂如DCC后,通过保护氨基酸与树脂之间形成的酰胺键来完成氨基酸的固定。
氨基、羧基、侧链的保护及脱除要成功合成具有特定的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需要对暂不参与形成酰胺键的氨基和羧基加以保护,同时对氨基酸侧链上的活性基因也要保护,反应完成后再将保护基因除去。
同液相合成一样,固相合成中多采用烷氧羰基类型作为α氨基的保护基,因为这样不易发生消旋。
最早是用苄氧羰基,由于它需要较强的酸解条件才能脱除,所以后来改为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用TFA(三氟乙酸)脱保护,但不适用含有色氨酸等对酸不稳定的肽类的合成。
1978年,chang Meienlofer和Atherton等人采用Carpino报道的Fmoc(9-芴甲氧羰基)作为α氨基保护基,Fmoc基对酸很稳定,但能用哌啶-CH2CL2或哌啶-DMF脱去,近年来,Fmoc合成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羧基通常用形成酯基的方法进行保护。
甲酯和乙酯是逐步合成中保护羧基的常用方法,可通过皂化除去或转变为肼以便用于片断组合;叔丁酯在酸性条件下除去;苄酯常用催化氢化除去。
对于合成含有半胱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等带侧链功能基的氨基酸的肽来说,为了避免由于侧链功能团所带来的副反应,一般也需要用适当的保护基将侧链基团暂时保护起来。
保护基的选择既要保证侧链基团不参与形成酰胺的反应,又要保证在肽合成过程中不受破坏,同时又要保证在最后肽链裂解时能被除去。
如用三苯甲基保护半胱氨酸的S-,用酸或银盐、汞盐除去;组氨酸的咪唑环用2,2,2-三氟-1-苄氧羰基和2,2,2-三氟-1-叔丁氧羰基乙基保护,可通过催化氢化或冷的三氟乙酸脱去。
精氨酸用金刚烷氧羰基(Adoc)保护,用冷的三氟乙酸脱去。
固相中的接肽反应原理与液相中的基本一致,将两个相应的氨基被保护的及羧基被保护的氨基酸放在溶液内并不形成肽键,要形成酰胺键,经常用的手段是将羧基活化,变成混合酸酐、活泼酯、酰氯或用强的失去剂(如碳二亚氨)形成对称酸酐等方法来形成酰胺键。
其中选用DCC、HOBT或HOBT/DCC的对称酸酐法、活化酯法接肽应用最广。
裂解及合成肽链的纯化 BOC法用TFA+HF裂解和脱侧链保护基,FMOC法直接用TFA,有时根据条件不同,其它碱、光解、氟离子和氢解等脱保护方法也被采用。
合成肽链进一步的精制、分离与纯化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亲和层析、毛细管电泳等。
4.固相合成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固相合成法对于肽合成的显着的优点:简化并加速了多步骤的合成;因反应在一简单反应器皿中便可进行,可避免因手工操作和物料重复转移而产生的损失;固相载体共价相联的肽链处于适宜的物理状态,可通过快速的抽滤、洗涤未完成中间的纯化,避免了液相肽合成中冗长的重结晶或分柱步骤,可避免中间体分离纯化时大量的损失;使用过量反应物,迫使个别反应完全,以便最终产物得到高产率;增加溶剂化,减少中间的产物聚焦;固相载体上肽链和轻度交联的聚合链紧密相混,彼此产生一种相互的溶剂效应,这对肽自聚集热力学不利而对反应适宜。
固相合成的主要存在问题是固相载体上中间体杂肽无法分离,这样造成最终产物的纯度不如液相合成物,必需通过可靠的分离手段纯化。
5.固相合成的研究发展前景固相多肽合成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然而到现在,人们还只能合成一些较短的肽链,更谈不上随心所欲地合成蛋白质了,同时合成中的试剂毒性,昂贵费用,副产物等一直都是令人头痛的问题,而在生物体内,核糖体上合成肽链的速度和产率都是惊人的,那么,是否能从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原理上得到一些启发,应用在固相多肽合成(树脂)上,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也许是今后多肽合成的发展。
在Boc合成法中,反复地用酸来脱保护,这种处理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在肽与树脂的接头处,当每次用50%TFA脱Boc基时,有约%的肽从树脂上脱落,合成的肽越大,这样的丢失越严重;此外,酸催化会引起侧链的一些副反应.Boc合成法尤其不适于合成含有色氨酸等对酸不稳定的肽类.1978年,Chang、Meienlofer和Atherton 等人采用Carpino[3]报道的Fmoc(9-芴甲氧羰基)基团作为α-氨基保护基,成功地进行了多肽的Fmoc固相合成.Fmoc法与Boc法的根本区别在于采用了碱可脱除的Fmoc为α-氨基的保护基.侧链的保护采用TFA可脱除的叔丁氧基等,树脂采用90%TFA可切除的对烷氧苄醇型树脂和1%TFA可切除的二烷氧苄醇型树脂,最终的脱保护避免了强酸处理.6. HPLC分析和纯化分析HPLC使用柱子和泵系统,可以经受传递高压,这样可以用极细的微粒(3-10μ m)做填料。
由此多肽要在几分钟内高度被分析。
HPLC分两类:离子交换和反相。
离子交换HPLC依靠多肽和固相间的直接电荷相互作用。
柱子在一定PH范围带有特定电荷衍变成一种离子体,而多肽或多肽混合物,由其氨基酸组成表现出相反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