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讲诉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实验报告

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实验报告篇一: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报告XX实验一电位、电压的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证明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2、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3、掌握直流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支路电流的方法。
二、实验线路实验线路如图1-1所示。
DAE12BC图1-1三、实验步骤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E1=12V,E2=6V(以直流数字电压表读数为准)。
1、电压、电位的测量。
1)以图中的A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C、D各点的电位值U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AB、UCD、UAC、UBD,数据记入表1-1中。
2)以C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1)的步骤。
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1,I2,I3所示,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注意直流毫安表读出电流值的正、负情况。
2)用直流毫安表分别测出三条支路的电流值并记入表1-2中,验证?I=0。
3)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并记入表1-2中,验证?U=0。
四、实验数据表1-1表1-2五、思考题 1、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电位时,用负表棒(黑色)接参考电位点,用正表棒(红色)接被测各点,若指针正偏或显示正值,则表明该点电位参考点电位;若指针反向偏转,此时应调换万用表的表棒,表明该点电位参考点电位。
A、高于B、低于 2、若以F点作为参考电位点,R1电阻上的电压 ()A、增大B、减小C、不变六、其他实验线路及数据表格图1-2表1-3 电压、电位的测量实验二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一、实验目的1、牢固掌握叠加原理的基本概念,进一步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2、验证戴维南定理。
3、掌握测量等效电动势与等效内阻的方法。
二、实验线路1、叠加原理实验线路如下图所示DE1IAIB2C图2-12、戴维南定理实验线路如下图所示ALB图2-2三、实验步骤1、叠加原理实验实验前,先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E1=12V,E2=6V。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基尔霍夫定律1.1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利用DVCC-03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按图1-1接线。
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 1=6V ,U 2=12V 。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图2. 以图1-1中的A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C、D、E、F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 AB、U BC、U CD、U DE、U EF及U FA,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四、思考题若以F点为参考电位点,实验测得各点的电位值;现令E点作为参考电位点,试问此时各点的电位值应有何变化?答:五、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两个电位图形,并对照观察各对应两点间的电压情况。
两个电位图的参考点不同,但各点的相对顺序应一致,以便对照。
答:2. 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对误差作必要的分析。
答:3. 总结电位相对性和电压绝对性的结论。
答:1.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实验内容实验线路与图1-1相同,用DVCC-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电流正方向。
如图1-1中的I1、I2、I3的方向已设定。
闭合回路的正方向可任意设定。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3. 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电流表的“+、-”两端。
4.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
5.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之。
三、预习思考题1. 根据图1-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
3. 学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联电路。
4. 熟悉常见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和二极管、三极管等。
5. 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作用。
3.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电路定律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4. 常见电子元件的识别、选用和测量。
5. 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电路的理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电路的构成。
3. 学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通过实例讲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4. 介绍常见电子元件的特点、选用和测量方法。
5. 学习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电路的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2. 实验设备:电路实验板、电源、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3. 辅助工具: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4. 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案例和在线测验。
七、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程 第1章 安全用电

2.判断触电程度轻重
触电者一经脱离电源,应立即进行检查。如果 触电者神志清醒,应让其充分休息,尽量少予移 动;若已经失去知觉,就应马上用看、听、试的 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1)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 试喉结旁处的颈动脉有无波动。若触电者为昏迷不 醒,但还有呼吸和脉搏,最好马上送往就近医院; 若呼吸脉搏均已停止,应立刻采用心肺复苏法。
3.心肺复苏法
(1)人工呼吸方法 一手捏住患者鼻翼两侧,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 患者下颌,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患者的口吹入, 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病人从鼻孔呼气。依此反 复进行。成人患者每分钟14 —16 次,儿童每分钟 20次。最初六七次吹气可快一些,以后转为正常速 度。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 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
1.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及触电方式 1.2 触电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1.3 触电急救常识
1.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及触电方式
1.1.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就会有电流通过人体,对人体 造成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电击: 电流通过人体,影响呼吸系统、心脏和神经 系统,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破坏乃至死亡。 电伤: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 人体造成的伤害。
1.3 触电急救
1.3.1 触电急救的原则
“迅速、就地、准确和坚持”
准确”就是抢救的方法和施行的动作姿势要合 “迅速”就是要争分夺秒,千方百计使触电者 ““ 坚持”就是抢救必须坚持到底。有时 “就地”是指在安全地方就地抢救触电者,早争取 适得当。 脱离电源,并将受害者放到安全地方。 抢救需长达几小时,直到医务人员判定 一分钟就有可能救活触电者。实验研究和统计表明, 1.3.2 触电急救的操作 触电者已经死亡,无法抢救时,才能停 如果从触电后 1分钟开始救治,则90%可以救活;如 1.迅速切断电源 止抢救。 6分钟开始抢救,则仅有10%的救活机会; 果从触电后 而从触电后12分钟开始抢救,则救活的可能性极小。 (1)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潮湿的 物件作为救护工具,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 注 工具。 意: (2)要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 伤。
电工实验报告-基本电路的仿真实验

xxxx大学信控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成绩:实验名称:基本电路的仿真实验班级: 3 姓名:学号:实验日期:教师签字:实验二十九基本电路的仿真实验——仿真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熟悉EWB仿真软件的使用2.学会用EWB仿真软件分析交流电路,并利用仿真仪器观察RLC电路的频率特性3.通过EWB仿真,观察RC电路的暂态过程及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工作波形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RC暂态电路观察并记录电路的充电、放电波形,测量充电时间常数和放电时间常数(1)Timebase=0.5s/div, ChannelA=5V/Div, ChannelB=5V/Div放电常数=200ms,充电常数=1.17s改变电路参数,观察时间常数对电容充放电波形的影响。
(2)Timebase=1.00s/ds, ChannelA=5V/Div, ChannelB=5V/Div(增大Timebase)放电常数=200ms,充电常数=1.15s(3)Timebase=0.2s/dv, ChannelA=5V/Div, ChannelB=5V/Div(减小Timebase)放电常数=205ms,充电常数=1.27s(4)Timebase=0.5s/dv, ChannelA=10V/Div, ChannelB=5V/Div(增大ChannelA)放电常数=220ms,充电常数=1.27s(5)Timebase=0.5s/dv, ChannelA=2V/Div, ChannelB=5V/Div(减小ChannelA)放电常数=220ms,充电常数=1.27s2. 微分电路观察并记录微分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波形,标出输出脉冲的周期和幅值。
输出脉冲的周期=1.0000.ms幅值V1=10.0000V,V2=7.0765V3.积分电路观察并记录积分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波形,标出输出波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波形VB最大值=6.1940V,周期1.0000ms4.单相交流RLC串联电路电路截图:(输出频率3kHz—6kHz)(1)在谐振曲线上读出谐振频率f0,下限截止频率f L和上限截止频率f H,并计算谐振电路的通频带F0=4.260kHz fl=4.116kHz f2=4.391kHz通频带f=0.131kHz谐振曲线:(2) 改变电阻R=100 ,观察幅频特性的变化,再读出谐振频率f0、下限截止频率f L和上限截止频率f H,计算通频带。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训》课程标准(120学时)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职校数控技术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电气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模块之一,是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训练课程之一。
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一般电气设备安全用电事故,会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电气元件,初步掌握电工电子操作的一般技术。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确立“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本位传统观念,以应用技术为主线,让学生在“做中学”。
课题主要选自生产生活的实际,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强化实际应用,以学生会做什么和能干好什么作为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由电工技术训练和电子技术训练两大模块组成,充分体现以技术为主线的职教特色;实行项目式教学组合,每个项目均贴近生活生产实际,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完成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掌握技术,提升能力;贯彻“在评价中学习”的理念,积极推行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考评标准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注重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原则。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一般电气设备安全用电事故,会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电气元件,初步掌握电工电子操作的一般技术。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好基础。
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科学探索兴趣,培养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和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工与电子技术D实验

3、注意实验面板上的主控电路与辅助电路的 插孔不能接错,否则将会烧坏实验元器件或电 动机。
六、预习思考题
1、在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中,为什么必 须保证两个接触器不能同时工作?采用哪些措 施可解决此问题?
2、在控制线路中,短路、过载、失压保护等 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几 种保护有可意义?
实验一 戴维南定理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 的理解。
2、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 法。
二、实验原理
1、戴维南定理。 2、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 (2)外施电源法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a)
(b)
被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1-1
有效值 (V)
周期(ms)
频率(KHz)
0.1
0.5
1
1
10
1.5
100
2
150
4
四、实验内容
3、数字存储示波器旋钮的调节 对应数字存储示波器相关旋钮可能在的位置,分析 什么原因造成图4-2所示的几个图形,说明原因,填 入表4-2中。
1. 用实验测得的数据验证对称三相电路中的关 系。
2 .完成预习思考题。 3. 不对称三角形联接的负载,能否正常工作?
实验是否能证明这一点? 4. 心得体会及其他。
实验三
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 正反转控制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线路的安装接线, 掌握由电气原理图接成实 际操作电路的方法。
七、实验报告要求
根据步骤2和3,分别绘出曲线,验证戴维南定 理的正确性,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工技术基础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路两点间的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1.2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提供电能的设备,如电池、发电机。
负载:消耗电能的设备,如灯泡、电动机。
导线:连接电源和负载,传输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设备。
1.3 电路的两种状态通路:电流能够顺畅流动的状态。
开路:电流无法流动的状态,即电路中断。
第二章:电子技术基础2.1 电子和原子电子:原子核外的负电荷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2 半导体的性质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掺杂:向半导体中加入微量杂质,改变其导电性能。
PN结: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接触形成的结。
2.3 简单的电子电路放大电路:放大微弱信号的电路,如放大器。
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路,如整流器。
稳压电路: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电路,如稳压器。
第三章:交流电路3.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电流方向和大小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频率:交流电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电压和电流波形之间的相位差。
3.2 交流电路的功率有功功率:电路中实际做功的功率,如灯泡发光产生的功率。
无功功率:电路中不做功的功率,如电容器和电感器消耗的功率。
视在功率:电路中总的功率,等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方和的开方。
3.3 交流电路的测量和保护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交流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保护装置:如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用于保护电路和人身安全。
第四章:磁路与变压器4.1 磁路的概念磁路:磁力线所通过的路径。
磁通量:磁场穿过磁路的磁力线数量。
磁阻:磁力线通过磁路时的阻碍程度。
4.2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压器: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改变交流电压的设备。
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变压器的两个互相绝缘的绕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实验守则一、参加实验时应衣冠整洁。
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和打闹,妨碍他人学习和实验。
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纸屑与杂物。
二、进行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仪器操作规程。
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实验器材,未经许可不得乱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三、注意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若仪器出现故障,要立即切断电源并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以防故障扩大。
待查明原因、排除故障之后才可继续进行实验。
四、要以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实验,结合所学理论,独立思考,分析研究实验现象和数据。
五、实验完毕后必须收拾整理好自己使用的仪器设备,保持实验台整洁,填写实验仪器使用记录。
在归还实验仪器后,才能离开。
六、违反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造成事故、导致仪器设备损坏者,将视情节轻重按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处理及赔偿。
电工电子实验室安全制度一、每个实验室要有专人担任安全员,负责本室的各项安全工作。
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汇报。
二、实验室总电源应有专人负责,各分室电源应有指示灯指示。
三、实验室内不准吸烟。
要经常检查室内电源设备状况。
各种用电设备使用完毕后要断开电源。
四、实验室钥匙不能出借他人,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的配置、维修、拆卸等都必须做好记录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非经有关人员许可不得擅自动用。
五、每个实验室要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灭火器、灭火栓),消防器材必须定期检查更换。
任何人不得随意搬动、拆卸消防器材。
六、工作人员离开时必须断开室内电源、水源,关好门窗。
匪警电话 110火警电话 119校保卫处电话 83209110实验报告要求实验前写好预习报告,预习报告要求见各实验章节,实验报告必须用规定的实验报告纸书写。
实验报告需附由教师签字的原始数据纸方为有效。
实验内容应有下列各项内容:一、实验目的二、仪器与设备三、原理简述(含实验原理图)四、内容与步骤(含测量数据)五、总结KHDG-1型电工技术实验装置使用说明本装置主要由电源控制屏、实验桌及基本实验组件挂箱组成一、DG01电源控制屏操作使用说明:电源控制屏为实验提供三相0-450V可调交流电源,同时可提供0~250V的单相可调交流电源。
1.电源控制屏的启动(1).控制屏需要三相四线制380V电源支持,先将其三相四芯插头接至墙壁上的三相电源插座,接通总电源。
(2).将三相自耦调压器的旋转手炳逆时针旋至零位。
(3).将电压表指示切换开关置于左侧(三相电网电压)。
(4).开启钥匙式电源总开关,红色按钮灯亮(即按钮“关”亮),同时,三只电压表指示出三相电网线电压之值。
(5).按下“启动”按钮,绿色按钮灯亮,红色按钮灯灭,同时三相可调交流电源的指示灯(红、黄、绿)亮,表明三相隔离变压器给三相自耦调压器供电的三相交流380V电源正常。
2.可调交流电源输出电压的调节(1).将指示切换开关置于右侧,三只电压表指针回到零位。
(2).按顺时针方向缓缓旋动三相自耦调压器的调节旋钮,三只电压表随之偏转,即指示三相可调电压输出端U、V、W两两之间的线电压值,调至所需的电压值,实验做完后将旋钮调回零位。
二、电源控制屏的安全保护1.电源进线端设有一组10A三相四线电源保护开关,对人身安全起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
2.控制屏设有三相隔离变压器三只,使实验强电输出与电网隔离开,对人身安全起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
3.控制屏设有内漏电保护装置,当控制屏内有漏电现象,电压超过规定值时,保护系统立即动作,接触器释放跳闸,使隔离变压器前的线路有漏电现象,即切断总电源,以确保用电的安全。
待漏电故障排除后,方可重新启动控制屏。
(1).控制屏设有外漏电保护装置,当三相隔离变压器至三相自耦调压器的线路、三相自耦调压器输出线路及实验过程中连线有漏电现象、电压超过规定值时,保护系统立即动作,同时蜂鸣器发出告警信号,控制屏正面左上方告警指示灯亮,接触器释放跳闸,切断总电源,以确保用电的安全。
待漏电故障排除,按动控制屏正面左上方复位按钮后,告警指示灯灭,蜂鸣停止发出告警信号,可重新启动控制屏。
(2).三相调压输出设有过流保护装置,当相与相短路或相与线间的电流超过3.5A时,保护体系立即动作,同时蜂鸣器发出告警信号,控制屏正面右上方告警指示灯亮,接触器跳闸切断总电源,故障排除后,按动控制屏右上方复位按钮,告警指示灯灭,告警信号停止,才可重新启动控制屏继续实验。
三、DG04 直流稳压电源、恒流源此挂箱需外接电源,使用前需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接好。
可提供两路直流稳压电源,一路直流恒流源。
1.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两路直流稳压源共用一个电压指示表,两路电压源之间有显示切换开关。
将“显示切换开关”按键弹起,数码表显示左侧可调UA的输出值;将“显示切换开关”按键按下,数码表显示左侧可调UB的输出值。
调节“输出粗调”波段开关(分10V、20V、30V三档)定输出电压范围,再调节“输出细调”旋钮使之达到所需直流电压。
2.直流恒流源的使用:将负载接到“输出”两端,开启恒流源开关,指示灯亮,数码管显示输出恒流之值。
调节“恒流输出粗调”波段开关和“恒流输出细调”旋钮,可输出三档连续可调的恒定电流值。
(三档满度为2mA、20mA、500mA)* 实验完毕请关闭各电源开关电工技术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的理解;2.学习掌握稳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掌握电压、电流的正确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1.电路基础实验箱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实验DG052.直流稳压电源DG043.直流电压、电流表D31-2三、实验原理叠加原理: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的(或电压)的代数和。
所谓单独作用,即当一个独立源作用时,其它独立源应赋予零。
怎样才算是独立源为零呢?只要在电路中把相应的独立电压源视为短路,将此电压源支路用短路线代替;独立电流源视为开路,将此电流源支路设为开路。
某一电源单独作用时,若其它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则其它电源的内阻要用与之相等的电阻代替。
本实验中,设电压源为理想电压源,理想电压源模拟内阻为零。
如图1,设定E1、E2共同作用时,各支路产生的电流分别为I1、I2、I3, ;E1单独作用时,各支路产生的电流为I1ˊ、I2ˊ、I3ˊ;E2单独作用时,各支路产生的电流分别为I1″、I2″、I3″。
根据叠加原理,应满足:I1 = I1ˊ+ I1″I2 = I2ˊ+ I2″I3 = I3ˊ+ I3基尔霍夫定律:(1).电流定律(缩写为KCL),在任一时刻对电路中任何一节点来说,流入节点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总和;(2).电压定律(缩写为KVL),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绕行一圈,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图1 叠加原理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标出了各元件的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正方向。
若电流(电压)的实际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电流值为正值;若电(电压)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电流值为负值。
根据KCL 定律,在任一节点处的电流应满足ΣI=0 ,根据KVL ,任一闭合回路中的电压应满足ΣU=0。
图2 实验电路其中R 1=1K Ω,R 2=510Ω,R 3=300Ω,R 4=200Ω,R 5=300Ω四、实验内容1.直流稳压电源DG05的使用两路直流稳压源共用一个电压指示表,电压指示表下方有显示切换开关。
将“显示切换开关”按键弹起,显示左侧可调UA 的输出值;将“显示切换开关”按键按下,显示左侧可调UB 的输出值。
调节“输出粗调”旋钮(分10V 、20V 、30V 三档)定输出电压范围:所需电压10V 以下时用10V 档;10-20V 之间用20V 档;20-30V 之间用30V 档。
再调节“输出细调”旋钮使之达到所需直流电压。
2.验证叠加原理及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将直流稳压电源的一路调至10V ,另一路调至15V 。
按照图2连接电路,实验板上虚线位置表示该该处断路,可串入毫安表支路测试电流或用导线连上。
双向开关K1、K2控制电源E1、E2的接入或短路。
(1).测量E 1、E 2共同作用时的各支路的电流值I 1 I 2 I 3 。
将K 1、K 2同时置于电源侧,用测量各支路的电流I ,记入表1。
(2).测量E 1单独作用时,各支路的电流I 1ˊI 2ˊI 3ˊ。
将K 1置于电源侧,K 2置于短路侧,用D31-2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的电流I ′,记入表1。
(3).测量E2单独作用时,各支路的电流I 1″I 2″I 3″。
将K 2置于电源侧,K 1置于短路侧,用D31-2毫安表测量各支路的电流I ″,记入表1。
表12.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用D31-2直流电压表测量E 1、E 2共同作用时各电压值,记入表2 。
表2 五、总结1.根据表1的数据验证KCL 和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2.比较表1与表3的数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3.根据表2的数据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正确性。
预习报告要求:实验前复习本实验有关内容,根据实验电路计算表3的所列各值。
(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计算过程)实验二 戴维南定理及电位概念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验证戴维南定理;2、学会万用表的基本使用方法;3、掌握电压、电流的正确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电路基础实验箱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 DG05 直流稳压电源 DG04 直流电压、电流表 D31-2 数字万用表三、实验原理戴维南定理: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线性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动势为E 的理想电压源和内阻串联R 0的电源来等效代替,如图1所示。
其中电压源的电动势等于该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串联电阻R 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为零值时,所得网络的等效电阻。
图1四、实验内容1.测量电位与电压(1)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调至9V 。
(2)按照图3接好电路,R5选择实验板上51Ω或100Ω电阻。
检查无误后打开电源开关。
按照表1测量各点电位。
图3表12.戴维南定理实验实验电路如图2(a )所示,虚线内为有源两端网络,图2(b)其等效电路,图2(c)为测其开路电压的电路,图2(d)为测等效电阻的电路。
123=1K 45图2 戴维南定理实验电路(1).测量有源二端网络AC 端负载R 5支路的电流I 5按照图2(a )连接电路,用直流电流表测量负载R 5支路电流I 5值,记入表2中 ; (2).测量有源二端网络AC 端的开路电压U OC按照图2(c) 连接电路,即将负载电阻R 5支路断开,用直流电压表测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 ,记入表2中;(3).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R O 将电压源支路的电源断开,用短路线取而代之,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AC 两端电阻R O (注意欧姆档要调零),如图 2(d),记入表2中;(4).测量等效电路中R 5负载支路的电流I 5′调节直流稳压源为U OC 值作为等效电路中电压源U O ,调节电位器为R O 值,负载电阻仍为R 5,按照图2(b)连接电路,测量R 5支路的电流I 5,记入表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