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的各个组成介绍与分析

综合布线系统的各个组成介绍与分析
综合布线系统的各个组成介绍与分析

综合布线系统的各个组成介绍与分析

综合布线系统由6个子系统组成,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子系统。

由于采用星型结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可独立地接入综合布线中。因此,系统易于扩充,布线易于重新组合,也便于查找和排除故障。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指放置应用系统终端设备的地方。综合布线一般以10M2的面积称为一个工作区。

工作区子系统是一个可以独立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该子系统包括水平配线系统的信息插座、连接信息插座和终端设备的跳线以及适配器。工作区的服务面积一般可按5~10平方米估算,工作区内信息点的数量根据相应的设计等级要求设置。

工作区的每个信息插座都应该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及监视器等终端设备,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和识别,有些厂家的信息插座做成多种颜色:黑、白、红、蓝、绿、黄,这些颜色的设置应符合TIA/EIA606标准。

2.水平区子系统

水平区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一般情况,水平电缆应采用4对双绞线电缆。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应采用光缆,即光纤到桌面。水平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和监视系统,并方便地进行管理。水平子系统的电缆长度应小于90米,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3.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在确定垂直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中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2对,对于增强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3对双绞线,对于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在基本型或增强型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语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机房,则应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语音和数据的需要。当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4.管理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设置在楼层分配线设备的房间内。管理间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中。

管理间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在管理点,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交接区应有良好的标记系统,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位置、区号、起始点和功能等标志。交接间和二级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

6.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由二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监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入孔的各项设计规定。此外安装时至少应预留1~2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之用。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如果在同一个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监控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综合布线屏蔽系统的现状与应用

目前,屏蔽系统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哪些?你有没有选择屏蔽系统的必要?用户对屏蔽系统的接受程度如何?影响用户采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有必要知道答案。有两类用户在选择屏蔽系统,一类是有严重电磁干扰环境的用户,如工厂、广播站、电台、机场以及地铁等,其中我们做过了非常多的厂矿企业;另一类是出于安全考虑,严格要求保密的单位,如国防、政府、财政等。

事实上,这两类用户之所以选择屏蔽系统,正是屏蔽系统满足了他们各自的需求,屏蔽系统解决了前者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的问题;解决了后者业务要求信息不能泄密的问题,而这两方面正是屏蔽系统区别于非屏蔽的优势所在。

“随着数据大集中的深入,金融系统对屏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另外,技术研究前沿机构如大学、研究所等也是屏蔽系统应用的范围。”“政府行业出于安全的考虑,很多用户采用了屏蔽系统,加之电子政务带来的大量政府网络建设为屏蔽系统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很大地推动作用。”

有没有选择屏蔽系统的必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使用屏蔽系统呢?主要是考虑到信息的安全性和能更好地抵抗电磁干扰。在当前的社会,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电子设备,而这些设备的运转大都伴随着电磁能的转换,高密度、宽频谱的电磁信号及电磁能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形成的电磁干扰构成了极其复杂的电磁环境。

简单地说,只要有电的地方就有电磁辐射,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电磁干扰。毋庸置疑,屏蔽系统在传输的抗干扰方面(尤其是在高频的情况下)肯定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对于周围电磁干扰比较强烈的地区,应首先考虑屏蔽系统,正如在设计规范中提到的那样,当外界电磁场强超过3V/m,就应考虑屏蔽系统或光纤布线系统。”也的确是这样,我们周围的电磁辐射已经越来越强,这是大家不容忽视的,这也一定程度上给屏蔽系统提供了更广泛应用的机会。

目前,用户对屏蔽系统的接受程度如何?影响用户采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比较接受屏蔽系统,用户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采用屏蔽系统的用户多数出于成本的考虑,屏蔽系统的整体价格高于非屏蔽系统。单就线缆来讲,就会高出近一倍。”另一集成商北京北安建筑智能功能有限公司的贾永东工程师这样讲到。事实上,厂商和用户也表示出这种观点,协和医院信息中心的姜国木梁先生也如是说,“非屏蔽比屏蔽便宜,因此我们就要结合具体的应用环境来分析是否有必要采用屏蔽系统。”

屏蔽系统安装已不是问题

如果屏蔽系统适合你,那么,在选择和安装屏蔽系统时该注意些什么?

用户在选择和安装屏蔽系统时该注意些什么?泰科公司表示,建议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平衡,如果存在较强的电磁干扰源或是对网络安全性要求较高就需要采用屏蔽系统。一个完整的屏蔽系统要求处处屏蔽才能达到用户预期的效果,因此,如果选择屏蔽系统,除了线缆外,模块、配线架等连接件都需要使用屏蔽的,同时再辅以金属桥架和管道。

另外,屏蔽系统安装起来比较复杂,安装不当不但达不到屏蔽的效果,还会造成更大的干扰,因此,用户首先应该选择正规厂家的屏蔽产品,在选择安装工程的公司时,要注意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公司。的确,对于屏蔽系统在安装方面的质疑最为普遍,屏蔽系统对安装要求比较高这是业界公认的事实。屏蔽系统安装时必须将屏蔽层完全良好的接地,才能将干扰电流导入大地。

“就目前来讲,对于屏蔽系统的安装已不像以前认为的那么复杂,产品日益成熟,有安装经验的工程师越来越多。在具体项目中用户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并经过严格的测试,就不会有问题。”慧锦网络科技集团的任工这样表示。

事实上,面对安装要求高的事实,主流厂商也都采取了一些有效方法来简化安装,降低安装的难度,如AMP推出的屏蔽系统的端接方法、Molex推出的带色码的PowerCat、IBDN推出的人性化设计产品等。看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安装已不是问题。

屏蔽系统另类的应用

通常意义讲,屏蔽系统的作用是保护屏蔽系统中传输的信息不受干扰和不泄露,采用屏蔽系统是为了防止线缆中传输的信息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在医院的布线系统中,一部分采用了屏蔽系统,主要是在CT 室和核磁室。因为CT设备和核磁设备对信号的反应非常敏感,采用屏蔽系统可以防止线缆中传输的信号对这些设备进行干扰,因为如果发生干扰,对病人检查的结果就可能产生偏差,医院为了确保安全,采用了屏蔽处理。医院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虽然出于成本的考虑,大部分布线系统采用了非屏蔽系统,但他们在非屏蔽系统外采用了铺设金属槽的方式,这实质上也起到了屏蔽的作用。

综合布线在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警惕谐波

有时候数据中心机房在网络运行高峰期会出现网络运行不稳定的现象,表现为服务器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频频错误,数据更新速度偶尔变慢,有时出现断续。于此类似,路由交换设备有时也会突发性地“震荡”,数据传输暂时的空白,似乎网络已经中断。经过排查,幕后的真凶就是谐波,就其根源是该企业机房的供电系统布局不够合理所致。

首先要对电源谐波功率含量和网络错误率要定期测试,当发现错误帧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另外,一路电源能带动的工作站建议不要超过30台,否则应象划分网段那样重新划定供电区域。以免内谐波功率累积过大,超过设备的容许范围。如果网络可靠性要求很高,或者对某些非常关键的网络,那么建议你将主要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等,在网络规划设计时就选择由单独的UPS供电,以消除其它电源的谐波对其带来的影响。

2、空气对链路的浸蚀

网络链路暴漏在空气中,如果机房的温度、湿度、风速等不符合要求会对链路造成浸蚀。比如光纤链路就经常被大家所忽视,由于长时间暴漏在空气中,非常受到空气中的水蒸气、灰尘等浸蚀和污染。通常情况下,这类网络故障比较难以判断和定位,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要预防此类故障的发生,首先要改善机房的布线,做好链路与空气的隔绝,特别要注意链路的接头处,这是最容易造成浸蚀的地方。其次要改善机房环境,其实网络设备对环境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条件允许的话,对机房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进行监控,然后根据情况进行调节。最后定期的检修也必不可少,至少一年要进行两次这样的检测,更换被浸蚀损坏的链路。

3、记录不可少

某些机房管理人员技术非常不错但缺乏良好的习惯,在机房管理、维护过程中随意性太大。不仅对于机房中设备的数量、运行情况、网络布局等不够了解,而且在进行网络配置后没有做记录的习惯。这些管理过程中的空白,在一旦发生网络故障进行排错过程中其弊端暴露无遗。通常的情况是,管理员心急火燎但就是不能定位故障,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机房的管理者,首先是设备记录,对机房中的设备进行分类记录,这些记录应该力求详尽。最好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归档记录,可以包括如下内容:安装时间、维修记录、运行状态、保质期等。其次是配置记录,将设备的相应配置信息记录在案。比如连接端口、帐户、密码等。最好将整个机房的网络拓扑图画出来,然后根据布局的调整进行变动。还有一些记录也很必要,就是机房网络故障的维修记录。这些记录应该做到详尽,包括故障时间、症状、排除方法和错误原因等。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记录往往被某些管

理人员所忽略,其实这些记录在案的非常有助于此后的网络排错。

4、照明系统不可忽视

照明系统是计算机机房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计算机机房的照明系统既不同于一般工厂的照明,也不同于一般办公室、会议室和家庭的照明。计算机机房的照明,除一般照明应具有的性能外,还有自己特殊的要求。特别是有些计算机机房采用全封闭式结构,机房内只能采用人工光源而无自然光源。在这种情况下,机房照明系统的好环,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机房照明质量好环,不仅影响计算机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计算机的可靠运转。

笔者认为,一个标准的机房至少应该配备两套照明系统。首先是一般照明,来源于外界天体的自然光源和一种是人工照明即各种照明设备。对于一般照明应该达到的要求是:光线柔和,适合人体的生理需要,不能因光源产生干扰而影响计算机的干扰。另外,一定要预备事故照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事故照明能够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故障、设备转移提供了便利。

5、布线有序美观

通常情况下,机房的管理者图方便或者没有认识到布线的重要性,因此大多数不会花很多的精力在这上面。通常的状况是,几十根线纠缠在一起似一团乱麻,这样的布线,不仅不美观而且其弊端显而易见。网络维护不变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线之间的电磁干扰造成网络设备性能的下降和稳定性的降低,特别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如何做好机房的网络布线呢?首先,在布线前要做好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做充分地调查研究,参观机房收集相关的布线资料,最好画出图纸然后进行布线。其次,购置合适的综合布线设备、相应的布线工具和辅助工具。条件允许的话,购置理线槽、镀锌管等以规整网线。另外,强烈建议布线不合理的机房一定要进行重新的规划与实施。还有这样的情况,机房在组建完成时布线是非常整齐与合理的,由于管理、维护不善使得其凌乱不堪,所有平时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布线在综合布线中的系统设计方案

1:FDDI/CDDI(光纤/铜线分布式数据接口)

这是一种成熟的、非载波侦听的、100M带宽共享的网络技术。采用了令牌传递服务策略,网络设备之间有主环和副环相联,在网络线路或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时,有很强的自重构能力。同时其站管理(SMT)功能十分强大,适合于作主干网络。但其技术难度高、价格昂贵、扩展性较差,呈环行布线,与ATM不太兼容。

2:A TM(异步传输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系统、应用了统计复用技术、采用了短信元交换技术的先进异步模式。它直接支持数据、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传输。速率相当快(达成155M,622M),由于采用了异步模式,共效率相当高,比较适合于作主干网格。但它仍然是一项有争议的技术,许多标准尚待完善,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互操作及通用性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3:FASTETHERNET(快速以太网)

现在的高速以太网技术一般包括两种:100MVG-ANYLAN和100M-T。这里主要谈是后者--快速交换式以太网。100MAG-ANYLAN虽然提供了多媒体功能,但它的兼容性差、价格高、复杂度高,这里不作考虑。100BASE-T是10BASE-T的改良变种,它在原来的基础上采用将网格分割为若干网段,分割冲突域,并采有了缓冲交换,使网格上传输速率和传输效率大大提高。

快速以太网具有实用(兼容了原以太网,软件、硬件丰富),先进(速度快--100MBPS),升级方便(向A TM 或更快的网格转换方便),扩展性好(通过互连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容易扩展),开放性好(软硬件协议开放),价格便宜(相比于A TM、FDDI),支持的厂家多(得到Intel、Sun、3com、Bay、Accton等大公司的支持)等特点。对于多媒体网格应用,快速以太网也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虽然以太网的网格设备之间的有效距离较短(100米),适合于部门级的小局域网,但可采用心光纤电转

换器和光纤来延长传输距离。

快速以太网具有极好的扩充性,使用交换式集线器和普通集线器,用户数的扩展对网格没有影响(正在使用时可以扩展),方便将来子网接入。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综合布线系统和网格技术的要点,这里向读者提供三种综合布线方案。

一:采用全双绞线结构布线方案(快速以太网技术)

这种方案是整个布线系统(垂直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配线间子系统)全部采用五类双绞线,网络技术是采用快速以太网技术(见设计示图一)。

优点是:布线造价便宜、网格设备便宜、管理方便,快速以太网技术相当成熟,它的交换是在第二层进行,无需人工干预。

缺点是:如果楼层较高,这就有可能导致某些住处点的接线长度超过100米,众所周知,根据布线原则,双绞线一般不允许超过100米,这样会造成信号衰减以至畸变。

其次由于所有的接线都从中心机房通过垂直子系统向其他楼层辐射,对竖井要求较高。

再其次是全双绞线结构难于升级为ATM技术或千兆位以太网技术,ATM技术和千兆位以太网技术需要使用单模/多模光纤来连接构成主干。

二、采用以光纤构成垂直主干、双绞线为边缘的布线方案(ATM技术)

这种方案的垂直子系统采用光纤结构,其他子系统采用五类双绞线布线,网络技术是ATM技术。

优点是:首先布线造价较便宜(与方案一相比,只略高一点)。

其次垂直子系统大大简化,只需从中心机房向其他楼层辐射光纤,每个楼层分配一条光纤(最好加备份线),在每楼层中再采用五类双绞线布线,布线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大大下降,而且100米长度限制的问题不复存在,因为光纤不受短距离限制(单模15公里,多模1.5-2公里)。

再其次是一步到位,直接使用先进的A TM交换技术,会使网络响应速度大大提高。

缺点:主要是网络设备和主机设备相当昂贵。由于采用了A TM先进的交换技术,必须配置相应的A TM 交换机、ATM仿真桥、ATM适配器,这些设备是极为昂贵的。而且ATM交换机需要专人管理,基于现在的技术,ATM的交换功能尚不能达到完全自动,而要根据人们的设置参数进行工作,管理上受一定的限制。

综合方案一和方案二的优缺点,这里提出第三方案。

三:采用以光纤构成垂直主干、双绞线为边缘的布线方案(快速以太网技术)

即采用方案一的网络技术和方案二的布线方式。在垂直子系统采用光纤,其他子系统用五类双绞线构成。网络技术使用快速交换式以太网。

优点:布线造价便宜;网络设备造价合理;主机设备也无需特殊配置;易于升级。而且以太网交换技术无须人工干预。实行全自动交换,管理方便。而且当需要升级到A TM或千兆位以太网技术时,只需要更换网络设备,无须更换布线设备,真正达到"一次布线,终身受用"的目标。但是系统需要升级时,还须更换部分网络设备。

以上提出的三种综合布线方案各有优缺点,然而,从示图的网络硬件配备来看,考虑到性能价格的关系以及以后的升级和维护,本人认为,在当前的网络技术下,选取第三种布线方案较为合理科学。

综合布线系统开放式桥架在数据中心的应用

早在07年实施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已经登上了舞台并开始发挥其指导意义。大家如果仔细研读,对比一下新旧标准,会发现这次的新规范中多处提到敞开式布线这一理念。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开放式桥架在数据中心和机房工程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桥架的发展情况。桥架在我国的应用只有十多年,在欧美发达国家也不过是几十年。在一个机房项目中,比起造价昂贵、高科技的硬件和软件,桥架显的很不起眼,也很少为人关注,但它却也是整个布线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桥架的作用有三,第一是支撑线缆,第二是保护线缆,第三是管理线缆。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传承、使

用习惯等等各种因素,都有自己常用的桥架类型。在数据中心和机房应用中,美国最常用的传统桥架是穿管,欧洲国家则使用穿孔桥架,亚洲国家则偏好封闭桥架,而这些都可归类于传统的封闭式布线方式;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敞开式布线,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开放式桥架。

首先,开放网格式桥架让所有的线缆都根根可见,可以全面管控布线工程的质量,日后万一发生故障,也能快速确定问题线缆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二,开放网格式桥架允许从任意点出线,可以很方便的和机柜、机架连接起来,而且能随意更改出线点;普通线槽则必须在出线点钻孔,而且不好更改;

其三,开放式桥架在机房中运用起来很方便,因为机房中线缆的移动、增减和变更十分频繁,而且经常升级扩建。如果是采用线槽,两个桥架连接的地方,每一接口至少8颗螺丝螺帽,多则16颗,要想进行任何更改都必须把先拧螺丝螺帽,取下盖板;改装完成后又必须把盖板再安装回去。使用线槽还有一个大麻烦就是各种弯头、三通、四通、变径、标高变化等等过渡部分都需要仔细测量后去工厂特殊定制。

连接光缆系统的特点与优势

? 支持LazrSPEED 应用最高达550米, 并支持TeraSPEED 应用

? 由于单模应用中的E 频段(1400nm 窗口)中采用零水峰,因此带宽增加了60%

? 单模组件能够支持数据和视频应用

? 所有模块均以LazrSPEED 300 或TeraSPEED 光纤为基础,为未来系统提供升级空间

? 光缆和器件均在工厂中进行端接和测试,不但能实现快速现场安装,而且保证了质量和性能

? 模块化设计的12 芯MPO 连接头使连接更简单

? 对于96 个LC 连接,最多可节省96% 的安装时间

? 由于密度增加,最多可节省50% 的空间

? 专为方便管理而设计,保证从传输到接收的连接性

? 无需特殊的极性组件–单模块式设计,标准跳线

? 可轻松升级至并行连接和相关应用

? 支持移动、添加和更改等重新配置操作,简便易行

? 光纤跳线管理和标签功能均有改进

? 采用LC 适配器专用自动防尘盖

? 由美国康普实验室开发,以业界最佳的SYSTIMAX SCS 担保为后盾

? 可降低系统的总体安装成本(材料加人工)

连接系统—预端接铜缆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 部署迅速–比传统现场端接法快8 倍。

? 不会在客户现场留下废料。工厂预制型解决方案使安装更干净,需要的清洁工作更少,安装效果更显美观。

? 标准劳动力费用加上传统构建的材料成本降低了客户的总体拥有成本(TCO)。

? 使数据中心人员/ 安装人员的安装工作更加轻松。

? 与生俱来的可靠性保障。

? 可完全根据客户需要进行扩展。就基础设施而言,实现增长的时间远远短于过去。勘察、计划和安装时间大幅降低。

? InstaPA TCH Cu 预端接铜缆解决方案可完全根据您的确切需要定制和构建。

? 从安装角度来看,使用InstaPA TCH Cu 解决方案简化并加快了部署流程,为有关各方面带来了经济效益。

? 从订购到交付之间的时间短,容易满足紧要安装期限的要求。

接地与结合—康普数据中心指南

数据中心内的所有金属或导电物体都应当按照明确的建议进行正确结合和接地。这样做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及人员安全、削弱静电放电、雷电保护、减少电磁干扰的问题。现代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交换机、路由器和存储相关设备的工作频率远高于前几代设备,从而显著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工作频率。美国国家电工标准(NEC) 第250.n 部分、IEC/ISO 11801:2002 和IEC60364-1 对确保任何设施中人员安全做出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数据中心。但是,这些标准中缺少旨在保持重要电信环境(如数据中心)最高可用性的相关电信设施建议。

在TIA/EIA-942《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和ISO/IEC 24764《信息技术:数据中心通用布线系统》中,可以找到针对数据中心的特定接地和结合建议,另外还可以在以下文档中找到更加详细的信息:ANSI-J-STD-607-A 《商用建筑电信接地和结合要求》

? GR-1089-CORE 《网络电信设备电磁兼容和电气安全通用准则》。

? ITU-T K.27 《通信建筑物内的结合配置和接地》。

如果不了解关于这些标准的更多详细信息,则应该特别注意一些简单的接地和结合原则。

首先,结合与接地之间存在差别。“接地”指将设备连接到大地或地面基准面的做法。“结合”是从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建立一条通向建筑物配电系统电掣位的低阻抗路径。然后,这个中性基准点会连接到接地

基准点,使其具有所需的电势。

建筑/数据中心的结合网络称为共用等电位结合网络(CBN),应采用网格方式设计。也就是说,所有暴露的金属或导电表面都应结合到CBN,包括所有机架、机柜、电缆盘、金属通道、导电导管、导电管道、活动地板支架、建筑钢质物体,以及在HV AC 和配电系统中使用的金属通道。

在结合网络的设计中,必须有意识地注意以下几点。它必须可以通过外观和电学方式进行验证。它必须具有适当的大小,可以处理可能产生的电流,以一种适当的方式让环境中使用的任何过电流安全设备跳脱。另外,结合网络的设计必须能够引导具有破坏性的电流,防止它们破坏数据中心/网络/存储设备。

在数据中心,每个机架和机柜都必须直接永久连接到CBN。机柜和机架的菊花链连接方式与标准相悖,也是在此环境中常犯的一种错误。

机柜或机架的所有部件必须结合在一起。如果各个部件焊接在一起,当然也能达到要求,但其他所有没有焊接在一起的部件应通过某种方式连接,以确保实现适当的电结合。数据中心的另一个常见错误是没有将机柜/机架中的所有部件连接在一起。由于其中大多数部件都带有涂层或涂上了粉末,所以必须刮掉这些部件接合点处的涂层,或在这些组件之间使用能够穿透涂层的垫圈。使用防腐材料来防止发生氧化(氧化会影响结合)也是可取的。

机柜/机架中的所有面板和设备也应通过某种方式结合到接地母线,防止结合性能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连接到设备和接地母线的接线片应为两孔型,以防止接线片因受扭力而导致松动。所有螺拴和螺丝都应紧固到一定程度以确保适当的结合效果。用手上紧连接将无法达到此要求。机柜/机架中未牢固连接到接地母线的门和侧面板不符合结合/接地要求!

对于机柜中的结合组件,以及机柜与CBN 的连接,建议使用6 AWG 线。为了让设备和机柜不受电流损坏,在CBN 有关建筑接地点的相关规定中,应该改为使用比较大的标准线。CBN 建议使用的最大电线尺寸为3/0 AWG。

如果在安装中使用了卡式螺母板(caged nut rail),建议使用专为结合到安装孔而设计的卡式螺母(caged nut)。康普机柜附带提供一些此类卡式螺母,另有更多螺母可以订购。

应提供一个装配用悬架,让用户在操作机柜中安装的电子设备时所用的接地线穿过。这些接地线或让接地线穿过的装配用悬架应永久安装,而不只是使用弹簧夹来固定接地线。

遵循这些指导原则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延长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时间,确保其中安装的所有设备得到应有的保护。有关设计数据中心CBN 的更多详细信息,请仔细阅读在本节开头提供的参考内容。

美国康普通过其机柜配件提供接地套件。

模块式预端接铜缆—康普铜缆指南

SYSTIMAX InstaPA TCH Cu 预端接铜缆解决方案是一种高密度的模块化UTP 连接系统,端接和测试均在

工厂中完成,从而使安装人员能够简单迅速地将网络组件连接到一起。InstaPA TCH Cu 解决方案设计用于存在高密度、快速部署和高性能要求的站点,如接入交换机到服务器连接等。

InstaPA TCH Cu 预端接铜缆电缆束造就了一种轻松的安装方式,所需时间仅相当于传统部署的一小部分,从而为将企业网络快速投入使用提供了保障。这些解决方案采用模块式设计,具有更为出色的电缆管理能力和扩展能力。通过降低端接、排障、返工等工作产生的各种成本,预端接线束造就了价格稳定性。每件预配连接器均针对快速部署、高性能和未来升级需求而精心打造,其SYSTIMAX 线束全部经过严格

的工厂测试,无需准备即可安装。

系统模块化预端接光缆—康普光缆指南

InstaPA TCH Plus 系统是专为数据中心中需要高密度、快速配置和高性能的区域而设计的。该系统包结合了SYSTIMAX LazrSPEED 多模光纤和TeraSPEED 单模光纤技术,支持目前最为苛求的应用,同时允许现有技术方便地过渡到下一代技术。

为了满足高性能数据中心的要求,InstaPA TCH Plus系统包括预端接硬件和主干光缆,坚固耐用型MPO-LC/SC/ST 光纤扇出跳线和标准光纤跳线。此外,该系统具备改良的标签系统,准确且符合逻辑,同时提供四位定向,使设计、安装和应用更具有灵活性。

该系统为数据中心设计师带来的优势包括安装方便,以及为今后升级到更高带宽提供简单且经济的迁移路径。目前的数据中心配置涉及使用主干光缆和多双工扇出跳线的串行网联,通过键控匹配的连接保持发送与接收信号之间的极性。然而,今后的主流应用将发展为完全平行的网联并在多条信道上传输更高带宽。InstaPA TCH Plus 系统的设计已考虑到这种过渡。只要简单地除去双工模块,并插入只带MPO 的模块并把MPO 设备的电缆连到网络设备,就能实现从串行网联到完全平行网联的转换。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书

XXX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书 二零零××年××月

目录 1. 技术标书总说明 (3) 2. 系统总体功能说明 (12) 3. 系统整体技术说明 (16) 4. 系统组成与结构 (21) 5.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30) 6. 建筑群子系统 (37) 7. 设备间子系统 (40) 8. 干线子系统 (43) 9. 管理子系统 (48) 10.水平子系统 (51) 11.工作区子系统 (61) 12.光缆传输系统 (68) 13.弱电系统管道 (82) 14.测试用便携机 (84) 15.工程的组织与管理 (85) 16. 与其他系统的协调与配合 (104) 17. 保修和售后服务 (111)

1. 技术标书总说明 1.1 前言 近十几年来城市建设及工业企业的通信事业发展迅猛,现代化的智能楼,国际机场、商住楼,办公楼,综合楼已提到日程,在过去设计大楼内的语音及数据线路时,会使用各种不同的传输线,配线插座以及接头等。例如:用户电话交换机通常使用双绞线,局域网络(LAN)则可能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这些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的传输线来构成各自的网络。同时,连接这些不同布线的插头,插座及配线架均无法互相兼容,相互之间达不到共用的目的。 现在可以将所有语音、数据、电视(会议电视、监视电视)设备的布线组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并且将各种设备终端插头插入标准的插座,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可实现上述功能.故一套先进的楼宇布线系统,不仅能支持一般的话音、数据传输,它还应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不同生产厂商机器的互连,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 本次技术标书XXXX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选用世界著名瑞士德特威勒的UNILAN布线系统。 1.1.1德特威勒公司介绍: 德特威勒公司是瑞士的一家成立于1915年的综合性的跨国企业,总部位于瑞士中部的Aldorf市。目前德特威勒公司的业务已遍及世界,在欧洲、美国和亚洲共拥有42家分支机构。约4000名优秀的员工为德特威勒公司辛勤地工作,将德特威勒的产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简介 综合布线的英文表达为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通俗表达为Cabling System,简称SCS,最早由AT&T提出)或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PDS,目前国标采用这一称法)。 综合布线优点: 相对于以往的布线,综合布线的特点可以概况为: 实用性:实施后,布线系统将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话音、数据通信等信号的统一传输。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电脑终端、电传真机、各种传感器件以及图象监控设备等。 模块化:综合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缆线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是基本式的标准件,可互连所有话音、数据、图象、网络和楼宇自动化设备,以方便使用、搬迁、更改、扩容和管理。 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用途时,很容易将新设备扩充进去。 经济性: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可以使管理人员减少,同时,因为模块化的结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了日后因更改或搬迁系统时的费用。 通用性:对符合国际通信标准的各种计算机和网络拓扑结构均能适应,对不同传递速度的通信要求均能适应,可以支持和容纳多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 综合布线术语(中英文对照) 简单介绍下综合布线术语的中英文缩写及对照: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U:Administration Unit 管理单元 AUG:Administration Unit Group 管理单元组 BAC:Building Automation & Control net建筑物自动化和控制网络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1综合布线系统说明 本项目综合布线系统具体内容包括网络布线、信息点安装及相应管线、桥架设计。所有信息点根据实际情况采用86型的信息面板,楼宇的数据传输介质采用24AWG线规的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线槽按不同容量选用相应规格的PVC线槽和金属桥架。 我们经过充分考虑本项目的环境、运行方式和可能采用的网络结构,结合以往的工程经验,提出本设计方案。 考虑到该项目的重要性和未来扩展性我们认为该布线系统应该是一个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高度灵活的智能型布线网络。 2系统设计原则 本项目的网络建设应本着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可扩展性与经济适用的原则。为达到项目网络建设的目标要求,在综合布线方案设计构建中,应坚持以下布线原则:实用性—实施后的布线系统,将能够在现在和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图像通信。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够满足灵活应用的要求,遵循结构化布线的标准,适应不同拓扑结构的网络,在不改变布线系统情况下,就可以进行设备的移动、更新和 升级。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终端。 经济性—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造价。综合布线过程是对各种网络线缆统一规划、统一安装施工过程,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布线、重复施工, 节约了线材。由于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单位避免了重复设置信息机构和重 复建设信息网络,从整体上讲节省了投资,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提高 了网络效益。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标准化的设计,统一安装施工,使整个系 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集中管理维护,并减少日后的维护费用。 统一性—整个建筑的信息网络建设基于一个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的模式,不同系统不同网络及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完全兼容。 兼容性—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可以满足多种系统中的性能。

综合布线系统介绍

综合布线系统 1.1.1.1.设计方案 为充分体现增加建设单体厂房的特点,为业主实现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管理创造良好硬件环境,并根据甲方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主干采用光纤电缆,支持多媒体通讯、ATM网、千兆以太网数据传输,语音主干采用大对数电缆,保证语音传输的质量。数据采用模块化六类配线架,语音采用110配线架,该配线架除具有优异传输性能,满足六类标准的特性外,具有稳定性极强,安装操作简便等优势。数据、语音水平线缆采用六类4对UTP。数据、语音信息出口采用六类模块。 本次方案设计包括五个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 ?垂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 1.1.1. 2.系统介绍 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安装在各办公区的信息插座、连接插座及终端设备的连线组成。为了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数据信息插座每个信息插口都是一个标准的超五类信息插口,可以支持100MHz的信息传输。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和终端可以通过RJ45屏蔽或非屏蔽的标准跳线方便地连接到电脑信息插座上。 面板安装距离如下图所示:

2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解决布线系统的水平连接问题,它将干线子系统延伸到工作区,该系统是从各个子配线间出发连向各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为确保高速数据传输,考虑到与六类信息口相配套,水平布线全部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水平走线方式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机房内的配线架采用金属线槽敷设到房间外走廊吊顶内,用工程KBG管沿墙暗敷设至工作区各信息点;任何改变系统的操作(如增减用户、用户地址改变等)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为系 统的重新配置和故障检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 干线子系统 垂直主干采用三类大对数和室外单模光纤,将分配线间管理区(IDF)与主配线管理区(MDF)用星形结构联接起来,作为信息传递的主干道。 语音主干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简介 综合布线的英文表达为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通俗表达为Cabling System,简称SCS,最早由AT&T提出)或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PDS,目前国标采用这一称法)。 综合布线优点: 相对于以往的布线,综合布线的特点可以概况为: 实用性:实施后,布线系统将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话音、数据通信等信号的统一传输。 灵活性:布线系统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电脑终端、电传真机、各种传感器件以及图象监控设备等。 模块化:综合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缆线外,其余所有的接插件都是基本式的标准件,可互连所有话音、数据、图象、网络和楼宇自动化设备,以方便使用、搬迁、更改、扩容和管理。 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用途时,很容易将新设备扩充进去。 经济性: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可以使管理人员减少,同时,因为模块化的结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了日后因更改或搬迁系统时的费用。 通用性:对符合国际通信标准的各种计算机和网络拓扑结构均能适应,对不同传递速度的通信要求均能适应,可以支持和容纳多种计算机网络的运行。 综合布线术语(中英文对照) 简单介绍下综合布线术语的中英文缩写及对照: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U:Administration Unit 管理单元 AUG:Administration Unit Group 管理单元组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总体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总体概述 2016年11月

目录 1.系统概述 (3) 1.1..标准介绍 (3) 1.2..系统组成 (5) 1.3..系统优点 (6) 1.4..工程概况 (6) 1.5..需求分析 (6) 1.6..设计原则 (7)

1.系统概述 1.1..标准介绍 综合布线系统最初产生于八十年代初期的美国,是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连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末期综合布线技术在设计、产品、标准、测试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先后制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其中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有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制定的TIA/EIA 568B标准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IS0/IEC11801标准;这两个标准的制定对促进综合布线技术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对综合布线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非常重视,并于1995年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了国内第一部结合国情的综合布线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1997年该标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新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对抗干扰、防噪音、防火、防毒等关键技术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同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89:97)也相继出台,这对规范我国综合布线产业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千兆位以太网应用的不断发展,2002年3月TIA /EIA568B标准发布, 该标准包括三部分:TIA/EIA568B.1标准为主文件,主要包括商业建筑物布线的安装和测试要求;TIA/EIA568B.2标准定义了100欧平衡双绞线连接器件标准,工作区跳线的长度从3米改为5米,配线间跳线的长度从6米改为不能超过5米,用永久链路测试模形取代基本链路测试模型,5类布线系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超5类是布线最低要求;TIA/EIA568B.3标准阐述了光纤连接器件标准,该部分在集中式光纤布线标准TSB-72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光纤标准,认可小型光纤连接器(SFF),认可高带宽的50/125微米多模光纤做为水平或垂直主干传输介质,标准为了满足主干是万兆的园区以太网的需求,将主配线间(MC)到二级配线间(IC)的最长距离配合万兆以太网的需要,从500米改为300米,二级配线间(IC)到楼层配线间的最长距离从1500米改为1700米。 2002年6月期待已久的超五类标准终于颁布,并作为TIA/EIA568B的附录以TIA/EIA568B.2-1正式出版,继而ISO/IEC11801-2002版本也于2002年正式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智能化-弱电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目录 1、系统概述 (3) 2、设计目标 (3) 2.1、用户需求 (3) 2.2、建设目标 (4) 3、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4) 3.1、设计依据 (4) 3.2、设计原则 (5) 4、需求分析及解决 (5) 5、系统方案设计 (6) 5.1、系统组成 (6) 5.2、系统设计 (7) 1.设备间子系统 (7) 2.水平子系统 (8) 3.垂直干线子系统 (8) 4.建筑群子系统 (8) 5.工作区子系统 (9) 6.管理子系统 (9) 7.设备安装与线路铺设设计 (10) 5.3、系统的结构拓扑图 (11) 5.4、设备选型 (12) 1、设备清单 (12) 2、设备性能参数 (12)

1、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为了顺应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需求而特别设计的一套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的大楼来说,就如体内的神经,它采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标准材料,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把语音、数据、图像和部分控制信号系统用统一的传输媒介进行综合,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现代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为现代建筑的系统集成提供了物理介质。可以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大楼的成败,选择一套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机及通信网络均依赖布线系统作为网络连接的物理基础和信息传输的通道。传统的基于特定的单一应用的专用布线技术因缺乏灵活性和发展性,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网络应用飞速发展的需要。而新一代的结构化结构化布线系统能同时提供用户所需的数据、话音、传真、视像等各种信息服务的线路连接,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2、设计目标 2.1、用户需求 系统需建设信息点位**个,其中网络数据点位**个(含内网**个,外网**个),语音点位**个(含传真点位**个)。 该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状放射型的全模块化结构,有极大的灵活性,可通过不同的跳线型式以完成不同形式网络的应用,并构成不同逻辑拓扑结构。 综合布线系统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语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多媒体等系统的需要,满足带宽综合业务数字网要求。归入该综合布线系统的话音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能兼容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网络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在信息社会中,一个现代化的大楼内,除了具有电话、传真、空调、消防、动力电线、照明电线外,计算机网络线路也是不可缺少的。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建筑物或楼宇内的传输网络,以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它包含着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线路(网络线路、电话局线路)同的民用电缆及相关的设备连接措施。布线系统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主要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并由这些部件来构造各种子系统。理想的布线系统表现为支持语音应用、数据传输、影像影视,而且最终能支持综合型的应用。综合布线系统应该说是跨学科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B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室自动化系统(OA)计算机网络系统(CN)。 1、综合布线系统特性 1)可靠、实用性。布线系统要能够充分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发展,实现话音、高速数据通信、高显像度图片传输,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信协议和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商务处理活动、多媒体系统在内的广泛应用。布线系统还要能够支持其他一些非数据的通信应用,如电话系统等。

2)先进性。布线系统作为整个建筑的基础设施,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要着眼于未来,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使布线系统能够支持未来的网络技术和应用。 3)灵活性。布线系统对其服务的设备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满足多种应用的要求,每个信息点可以连接不同的设备,如数据终端、模拟或数字式电话机工程控电话或分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打印机、多媒体计算机和主机等。布线系统要可以连接成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等各种不同的逻辑结构。 4)模块化。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余所有的设备都应当是可任意更换插殶的标准组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 5)扩充性。布线系统应当是可扩充的,以便在系统需要发展时,可以有充分的余地将设备扩展进去。 6)标准化。布线系统要采用和支持各种相关技术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这样可以使得作为基础设施的布线系统不仅能支持现在的各种应用,还能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 2、综合布线系统分类 作为布线系统,目前被划分为8个部分(8个,1个技术管理部分) 1)工作区子系统 2)配线子系统[国外也称配线(水平)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 3)干线子系统[国外也称干线(垂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 4)建筑群子系统[国外也称楼宇(建筑群)子系统] 5)设备间(国外也称设备间子系统) 6)电信间(电信间子系统) 7)进线间(进线间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 综合布线系统介绍 综合布线系统(PDS,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是针对计算机与通信的配线系统而设计的,这也就表明它可满足各种不同的计算机与通信的要求。它包括: 1)模拟与数字的话音系统; 2)高速与低速的数据系统; 3)传真机、图形终端、绘图仪等需要传输的图象资料 4)电视会议与安全监视系统的视频信号; 5)传输28个VHF宽带视频信号; 6)综合布线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报警和空调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信号。 PDS可满足建筑物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所有计算机、通信以及建筑物自动化综合布线系统设备的配线需求。由于 PDS是一套综合式的系统,因此综合布线可以使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端子板,以及相同的插头与模块化插孔以供话音与数据的传递,可不必顾虑各种设备的兼容性问题。 PDS采用模块化设计,因而最易于配线上扩充和重新组合。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并同电信方面以及EIA/TIA-568所遵循的建筑物配线方式相同。因为在星形结构中,工作站是由中心节点向外增设,而每条线路都与其他线路无关。因此,在更改和重新布置设备时,只是影响到与此相关的那条路线,而对其它所有线路毫无影响。另外这种结构会使系统中的故障分析工作变得非常容易。一旦系统发生故障,便可迅速地找到故障点,并加以排除。 PDS是由6个独立的子系统所组成,采用星形结构,可使任何一个子系统独立地进入PDS系统中。 这6个子系统为: 1)工作区子系统(Work Location)它是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之间的设备组成,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或面板)、连接软线、适配器等。 2)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它的功能是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水平系统是布置在同一楼层上的,一端接在信息插座上,另一端接在层配间的跳线架上。水平子系统主要采用4对非屏蔽双绞线,它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在某些要求宽带传输时,可采用光纤到桌面的方案。当水平区面积相当大时,在这个区间内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卫星接线间,水平线除了要端接到设备间之外,还要通过卫星接线间,把终端接到信息出口处。 3)干线子系统(Backbone)通常它是由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至各层管理间。它采用大对数的电缆馈线或光缆,两端分别接在设备间和管理间的跳线架上。 4)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它是由设备间的电缆、连续跳线架及相关支撑硬件、防雷电保护装置等构成。比较理想的设置是把计算机房、交换机房等设备间设计在同一楼层中,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节省投资。当然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概述 1、智能建筑( Intelligent Building )定义: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既结构、系统、服 务和管理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 系,以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computer)、控制技术(control )、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 )和图形显示技术( CRT),即所谓 4C 技术,建立一个由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有拥有高效、幽雅、舒适、便利、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同时帮助业主和物业管理者在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利益最大化的回报。 包括两层含义: 1.对使用者的承诺:提高全面、高质量、安全舒适、高效快捷、灵活应变的综合服务。 2.智能建筑应具备的特征:采用多种信息的传输、处理、监控、管理及一体化集成的高新技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达到优化建设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利 润的目的。 实现目标:在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中,用科学的管理,提高高效的服务,实现高额的利润回报,并且系统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2、智能建筑的组成部分 中央计算机控制系统(系统集成SI):以计算机为主体的高层控制中心(主控中 心)。 它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各子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连为一体,对整个建筑实施统一管理和监控,同时为各子系统之间建立一个标准的信息交换平台,以信息综合、资源共享。 建筑自动化系统(BAS ):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对建筑物内的环境及设备运转状况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使建筑物达到安全、高效、便利和灵活之目标。主要有:照明控制、空调控制、 门禁、给排水控制、冷热源控制、电力控制、消防、保安、电梯管理、车库管理等若干部分办公自动化系统( OA) :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系统科学等高新技术多 支撑的辅助办公的自动化手段,主要包括:电子信箱、视听、电子显示、物业管理、文字处 理、共用信息库、日常事务处理 通信自动化处理(CAS):负责建立建筑物内外各种图像、文字、语音及数据的信息 交换和传输,确保信息畅通。主要包括:卫星通信、电视会议、可视图文、传真、电话、有线电视、数据通信 综合布线系统(GCS):建筑物内多种信息的传输系统,利用电缆或光缆来完成各类 信息的传输。 3、综合布线系统是满足实现智能建筑各综合需要,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图像、图文等多种信号, 并支持多厂商设备的集成化信息传输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设计,能适应任何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布线系统 PDS、IBS (智能建筑布线系统)、IDS (工业布线系统)之间的区别: PDS:以商务环境和办公自动化环境为主。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 工作区子系统( Work Area Subsystem ) 水平子系统( Horizontal Subsystem ),也称配线 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 Subsystem),也称干线子系统(Backbone Subsystem) 设备间子系统 ( Equipment Subsystem ) 管理子系统( Administration Subsystem ) 建筑群子系统

某写字楼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目录 摘要 ....................................................... I 1 绪论 (1) 1.1综合布线系统的目标 (1) 1.2项目概况 (2) 1.3系统设计原则 (2) 1.4设计依据 (4) 2 设计方案概述 (5) 3 施工方案设计 (9) 3.1总体方案说明 (9) 3.2综合布线管线设计 (9) 4 系统的调测及验收 (12) 4.1调试阶段 (12) 4.2验收阶段 (12) 4.3综合布线系统检测模型 (13) 5 设备概预算 (18) 6 结束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附录 (22)

摘要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建筑业和电子信息业共同谋求发展的方向。智能建筑是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及互相关系综合以达到最佳组合,是一种高效率,高性能与高舒适性的建筑。 智能建筑主要由系统集成中心,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化自动化系统和通信自动化系统五部分组成。综合布线是随着智能建造的发展而崛起的。它是为了满足智能建筑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建立的。是智能建筑的重要骨架,是智能建筑得以实现的“高速公路”。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为:“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缆及有关连接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它能支持多种应用系统”。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它能使语言,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连接,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想连。它是一种预布线,能适应较长一段时间的需求。综合布线应是完全开放性的,易于实现智能建筑内的配线集成管理。与传统布线相比较,它有许多优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光缆;对绞电缆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河南北方群网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九九八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智能大厦与综合布线系统 第二章:综合布线与传统布线方式的比较分析第三章:综合布线系统的经济特性分析 第四章: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第五章:布线产品及工程实例 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质量保障 第七章:综合布线系统服务保障

第一章:智能大厦与综合布线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邮电大楼应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智能大厦。所谓智能大厦也就是高功能大楼,即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组合,实现办公自动化(OA)、通讯自动化(CA)和楼宇自动化(BA),从而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具有经济效益的工作环境。试想一下,如果大楼能对空调、电梯、照明、防火、防盗、给排水、有线电视、电话传真、计算机通信、购物、保健等全套设施实现自动控制,那么大楼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该有多高,而能耗和开销也就会自然降低,这样的大楼又有谁不喜欢。 在智能大厦中,建筑物的功能日趋完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线路也越来越长,随着各种控制系统的不断增加,传统布线越来越暴露出了缺陷和不足。如电话用电话线,有线电视用同轴电缆,计算机需连网时又要重新布线,各个系统彼此独立,分别由不同的厂商设计和安装,彼此无法相互兼容,造成布线环境十分恶略。因此随着大楼内应用系统的逐步增多,人们对信息共享的要求日趋迫切,就需要一个综合的布线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缩写为PDS)于80年代末期在美国率先推出,它是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综合了语音、数据、图象信息的传播,并能够以一个标准信息插座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等。综合布线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布线存在的许多问题,同时也适应了电信发展的需要。现在以电话业务为主的通讯网正逐渐向ISDN过渡,人们越来越重视能够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图象传输的综合通讯线路。因此,综合布线系统取代单一、繁杂又不经济的传统布线系统,不仅成为综合大楼的迫切需求,更是“信息时代”的必然。

综合布线系统原理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原理概述 (丽水学院工学院李杰浙江丽水323000) 【摘要】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是通过网络传输介质与相关的硬件设备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系统上的各种功能,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综合布线系统通常由六大部分组成,并需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关键词】智能建筑;信息时代;布线;日常维护 The Sunmmary of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Principle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wiring system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t is through the network transmission medium and related hardware equipment combin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whole system 's various functions,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usually consists of six parts, and the need to make daily maintenance work. 【Keywords】intelligent building;information age; wiring;daily maintenance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网络,该传输网络不仅能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还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它是一种开放式结构,能支持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还能支持会议电视、监控电视等系统的需要[1]。综合布线系统使智能建筑群内所有带弱电的设备进入了同一个网络系统,由设置的中央控制室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2]。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智能建筑的有机载体,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是适应任何大楼或建筑群的布线系统,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标准化,结构模块化,可扩展性的特点。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通常由六大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2.1 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到终端设备的连接线和各种转换头组成,连接使用标准的双绞线,实现RJ45 插座与各种类型、各种厂商设备的连接。 2.2 水平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系统从工作区信息插座延伸到通信室, 包括水平布线信息插座电缆终端以及交接, 水平布线采用无屏蔽双绞电缆, 从通信室的配线架连接到每个用户的信息插座。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二零零六年xx月

目录 1. 概述 (4) 2. 系统结构与配置 (6) 2.1. 用户需求分析 (6) 2.2. 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设计标准及设计原则 (6) 2.2.1. 设计标准 (6) 2.2.2. 设计原则 (7) 2.3. 系统设计方案及配置 (7) 2.3.1. 系统总体设计 (7) 2.3.2. 系统详细设计 (10) 3. 系统功能 (21) 3.1. 功能简介 (21) 3.2. 系统操作方法 (21) 4. 系统性能指标 (22) 4.1. 概述 (22) 4.2. 标准 (22) 4.3. 被测线路的定义 (22) 4.4. 测试指标及标准 (23) 4.5. 测试仪器 (24) 4.6. 测试仪器清单 (24) 5. 系统材料总清单 (25) 6. 系统要求 (26) 6.1. 环境要求 (26) 6.1.1. 照明 (26) 6.1.2. 接地 (26) 6.1.3. 设备间要求 (26)

6.2. 注意事项 (27) 6.2.1. 用户培训 (27) 6.2.2. 竣工文档 (27) 7. 设计总结 (29)

1. 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它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及设备控制系统、安全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网是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 a)工作区(WORK AREA)子系统---由工作区内的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电缆组成。常用设备是计算机(PC,工作站,中端,打印机),电话,传真机等设备。 b)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由交叉连接、直接连接配线的(配线架)连接硬件等设备所组成。实现配线管理,其设计很完善,使用颜色编码,很容易追踪和跳线,体积小比传统配线箱节省50%空间。 c)水平子系统(HRIZONTAL)---由每一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经水平布置一直到管理区的内侧配线架的线缆所组成。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间(跳线架)的连接,常用三类和五类双绞线实现这种连接。 d)主干线(RISER; BACKBONE)子系统---由建筑物内所有的(垂直)干线多对数线缆组成,即多对数铜缆,同轴电缆和多模多芯光纤以及将此线缆连接到其他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所组成。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机PBX和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常用通信介质是光纤,使系统传输率达到100MBPS。 e)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由设备间的线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实现布线系统与设备的连接,主要为配合不同设备有关的适配器。 f)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物群,实现楼宇之间布线,连接到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讯设备和装置上,它由电缆、光缆和入楼处线缆上过流过压的电器保护设备等相关硬件组成。 综合布线系统本身具有很高的兼容性,根据用户要求,本方案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话音及多种计算机数据和图像传输系统。系统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公用网络进行连接。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目录 第1章概述............................................................................................. - 2 - 第2章系统功能与特点 ........................................................................... - 2 - 第3章系统架构...................................................................................... - 3 - 第4章系统组成...................................................................................... - 4 - $4.1. 工作区子系统............................................................................ - 5 - $4.2. 配线(水平)子系统...................................................................... - 5 - $4.3. 管理区子系统............................................................................ - 6 - $4.4. 设备间子系统............................................................................ - 6 - $4.5. 干线(垂直)子系统...................................................................... - 6 - $4.6. 建筑群子系统............................................................................ - 6 - 第5章产品组成...................................................................................... - 7 - $5.1. 信息模块................................................................................... - 7 - $5.2. 面板/插座.................................................................................. - 7 - $5.3. 双绞线 ...................................................................................... - 7 - $5.4. 跳线.......................................................................................... - 7 - $5.5. 光缆.......................................................................................... - 7 - $5.6. 光纤跳线................................................................................... - 8 - $5.7. 光纤尾纤................................................................................... - 8 - $5.8. 配线架 ...................................................................................... - 8 -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讲稿)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一、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 通信电缆、光缆、各种软电缆及有关连接硬件构成的通用布线系统,它能支持多种应用系统。即使用户尚未确定具体的应用系统,也可进行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综合布线系统中不包括应用的各种设备。 综合布线系统全称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亦称结构化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建筑物内的传输网络,以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 2. 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 其主要部件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由以上部件构造各种子系统。 3.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性: 1)综合性、兼容性好 传统的专业布线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的电缆、电线、接续设备和其它器材,技术性能差别极大,难以互相通用,彼此不能兼容。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综合所有系统和互相兼容的特点,采用光缆或高质量的布线部件和连接硬件,能满足不同生产厂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的需要。

2)灵活性、适应性强 采用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时,如需改变终端设备的位置和数量,必须敷设新的缆线和安装新的设备,且在施工中有可能发生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增加工程投资和施工时间,因此,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差。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任何信息点都能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当设备数量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采用简单的插接工序,实用方便,其灵活性和适应性都强、且节省工程投资。 3)便于今后扩建和维护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一般采用星型结构,各条线路自成独立系统,在改建或扩建时互相不会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布线部件采用积木式的标准件和模块化设计。因此,部件容易更换,便于排除障碍,且采用集中管理方式,有利于分析、检查、测试和维修,节约维护费用和提高工作效率。 4. 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类: 国内标准划分为8个部分: 1)工作区子系统 2)配线子系统 3)干线子系统 4)建筑群子系统 5)设备间 6)电信间 7)进线间

园区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3) 1.1概述 (3) 1.2综合布线与传统布线的比较 (4) 1.3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5) 1.4系统设计原则 (7) 1.5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和规范 (7) 1.6综合布线系统产品的一般选型原则 (9) 二.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 (9) 2.1爱谱华顿公司简介 (9) 2.1.1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符合相关国际、国内标准 (10) 2.1.2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卓越的性能 (10) 2.1.3爱谱华顿综合布线产品优良的品质 (10) 2.1.4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完善的产品线 (10) 2.1.5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全面的服务与支持 (11) 2.2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产品特点 (11) 2.3爱谱华顿综合布线系统质量保证体系 (11) 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13) 3.1本设计方案综合布线系统需求概述 (13) 3.2本设计方案综合布线系统总体规划说明 (18) 3.2.1工作区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19) 3.2.1.1数据部分 (19) 3.2.1.3工作区子系统的安装说明 (22) 3.2.1.4工作区子系统材料配置清单: (23) 3.2.2配线(水平)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23) 3.2.2.1数据与语音部分 (23)

3.2.2.2配线(水平)子系统的安装说明 (24) 3.2.2.4水平区子系统材料使用清单: (26) 3.2.3管理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26) 3.2.3.1数据光纤部分 (26) 3.2.3.2数据、语音管理部分 (27) 3.2.3.3语音部分 (28) 3.2.3.5管理间子系统环境要求: (30) 3.2.3.6管理间子系统材料使用清单: (31) 3.2.4干线(垂直)子系统产品选型 (31) 3.2.4.1数据主干光缆 (31) 3.2.4.2语音主干 (32) 3.2.4.3干线(垂直)子系统的说明 (33) 3.2.4.4干线(垂直)子系统的施工说明 (33) 3.2.4.5干线(垂直)子系统材料使用清单: (34) 3.2.5设备间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34) 3.2.5.1设备间子系统的环境要求 (35) 3.2.5.2设备间子系统的材料使用清单: (35) 3.2.6建筑群配线子系统的产品选型 (36) 3.2.7综合布线系统图 (36) 四.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方案 (36) 4.1系统施工方案综述 (36) 五.综合布线系统测试验收方案 (46) 5.1综合布线验收标准 (46) 5.2综合布线测试内容 (46) 5.3工程验收: (47) 5.4售后服务与培训 (47) 5.5质量保证 (48) 六.项目材料清单 (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