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PPT

2022/1/8
认识边的名称 长方形
宽
长
正方形
边
2022/1/8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长方形
正方形
宽
长
边
1.动手折一折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2.用尺子量一量正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
3.用三角板的直角边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 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2022/1/8
折
2022/1/8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
2022/1/8
1.通过观察能描述四边形的特征。 2.能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特征及关系。 3.能抓住图形的特征正确地辨认长方形、正方形。
经历猜想、验证及归纳等学习过程,自主探究 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在探索中,注重类比、归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 培养,发展空间观念。
2022/1/8
四四个角。 封闭图形。
下图是一个四边形吗?
不是四边形
2022/1/8
下图是一个四边形吗?
不是四边形
2022/1/8
四边形应该是一个封闭图形。
下图是一个四边形吗?
不是四边形
2022/1/8
四边形的特征:
由4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并且都有4个角。
1.在点子图上画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 (教材第79页做一做)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
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 材第82页第5题)
2022/1/8
Thanks
2022/1/8
填一填。
(1)
4
4 3
6厘米
厘厘
厘
米米
米
4厘米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 )条边,都有( 四 )个角,并 且都是直( )角;长方形的对相边等( ),正方形的边相都等( )
三年级上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点归纳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平面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9、一个长方形剪出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原长方形的宽
剩下图形的周长=(原长方形的长-宽+宽)×2
宽
解决问题:书本86页图形组成。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四边形》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意: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长和方的比较中找出图形棱角的特点。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示法。
《测量》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精确地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知识点: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难点汇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目录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3)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6)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9)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12)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13)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5)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重难点: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
7、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练习题一、填空1、因为3×5=15,所以30×5 得 15 个(),300×5 得15 个()。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326×2的积是()百多。
150×8的积的末尾有()个0.3、□02×7的积是四千多,□里最小填(),最大填()二、判断1、3×8的积再加上3,等于3×9的积。
()2、283与9的乘积至少是2700.()3、小红有8支铅笔,小丽有4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是小丽的4倍。
()4、一辆大客车能坐58人,3辆大客车至少能坐180人。
()5、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结果一定是两位数。
()三、用竖式计算243×2= 3×312= 5×26= 4×150= 198×3= 6×524= 355×8= 7×602=四、解决问题1、2015年有52个星期零1天,2015年有多少天?2、学校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放了204本书,借出394本,还剩多少本?3、小张加工了 102个零件,小李工作了6小时,每小时加工16个零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3.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周长、面积计算。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2.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首先,我们来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平行且相等。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也都是直角。
接下来,我们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周长 = (长宽)× 2,面积计算公式是:面积= 长× 宽。
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周长 = 边长× 4,面积计算公式是:面积 = 边长× 边长。
4. 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的长和宽,计算正方形瓷砖的面积等。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特征及性质2. 正方形的特征及性质3. 长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4. 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5. 实际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性质及周长、面积计算,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最新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点(1)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 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2.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数方格等。
3. 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4.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5.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指甲的面积、纽扣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粉笔盒一个面的面积、开关面板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米的正方形里大约可以站12个同学。
6.信封、邮票、扑克牌的面积一般用平方厘米做单位,课桌面、书本、报纸的面积一般用平方分米做单位,操场、教室、大楼的面积一般用平方米做单位。
7.计量物体或图形长短用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计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8.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如果用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用ɑ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S=ɑ×b9.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如果用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用ɑ表示正方形的边长,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S=ɑ×ɑ10.长方形的长=面积÷宽长方形的宽=面积÷长11.一个图形剪去或增加一部分,求指定部分的面积,必须考虑每条边的长度后再计算。
12.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3.当正方形周长相等时,面积相等;当正方形面积相等时,周长相等。
14. 平面图形一周的总长度是周长。
15.长度单位进率: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13.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或先用:周长-2个宽,得数÷2;14. 在长方形里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上册数学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篇1(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要弄清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2、要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后再做。
(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正方形:(a)周长=边长×4——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边长×边长——使用面积单位2、长方形:(a)周长=(长+宽)×2——使用长度单位(b)面积=长×宽——使用面积单位(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厘米=毫米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厘;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
克=1千克,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
(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基础的,清晰了解所学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而这就要求对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做一些归纳与总结,小学数学错题集的归纳和整理,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会有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非常的重要,学习过程当中,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完全可以抄写在数学错题集上面。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查漏补缺,数学学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小学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平面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9、一个长方形剪出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原长方形的宽
剩下图形的周长=(原长方形的长-宽+宽)×2
宽
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