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黄河中下游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大县,也是全国蔬菜产区之一,以及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县。
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商丘市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资源过度利用商丘市特色农业依托着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在一些地方,农田的过度耕作和化肥农药的滥用已经严重影响到土地的质量和生产力,通过商丘市的农业资源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存在资源过度利用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农产品的质量下降,还对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破坏。
2.产业结构不合理商丘市特色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一些农产品产量过剩,供大于求,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农民收入不稳定,而且部分农业产品的供应链较长,流通成本较高,影响了商丘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科技水平不高商丘市特色农业缺乏科技创新,种植和养殖技术滞后,农民缺乏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难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气候变化等挑战。
4.品牌建设不足商丘市特色农业产品缺乏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市场营销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5.生态环境问题商丘市特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土壤污染、水资源浪费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对策1.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商丘市特色农业应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倡导绿色农业生产,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加大节水灌溉、有机肥料以及生物防治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商丘市特色农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合理分析现有资源和市场需求的特点,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
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农业条件。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商丘市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商丘市特色农业的发展水平。
一、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商丘市地处黄淮平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尤其以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产量大、质量好而著称。
商丘市还具有独特的农产品资源,如商丘香糯米、商丘老饭糖、商丘红薯等特色农产品,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备受消费者喜爱。
在政府的支持下,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政府加大了对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扶持力度,建立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农业产业园区,为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特色农产品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产值和收入不断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尽管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 品牌建设不足。
商丘市的特色农产品虽然品质优良,但在品牌建设方面尚不够完善,知名度不高。
由于品牌影响力不强,产品的市场开拓和推广受到制约,影响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和竞争力。
2. 产业链不完善。
商丘市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产地加工和销售环节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导致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供需不平衡,影响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3.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由于缺乏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技术,商丘市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采用劣质原材料或添加有害物质,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影响了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和口碑。
4. 培训与人才不足。
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商丘市目前的农民培训体系尚不够健全,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支持,制约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和升级。
三、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品牌建设。
商丘市产业集聚区发展问题研究(4.10)

商丘市产业集聚区发展问题研究摘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构建更为有效的现代经济发展利用新模式,直接关系到一个区域的未来发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以实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
产业集聚发展理念下,一个区域内部经济的发展重点关注的是其内部资源企业的相互协调性,从实际出发建立一个针对性的现代企业经济发展利用新方式,借助集聚优势,可以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发展动力。
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经济要素的集约和优化配置,从一个区域内部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协调内部经济发展结构,实现资源最优的目的。
在实际中要认识到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产业集聚,有利于行业间的融合和相互协作,确保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这样以来可以在多样化的市场发展环境中,实现企业发展优化升级工作,不仅可以提升一个企业内部的实际竞争能力,也能够发挥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投资创业的重点区和机制改革的先导区,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和重要支撑,从这一有利时机出发,对商丘产业集聚发展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重点分析其内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重点研究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商丘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借助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采用更为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为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本文的研究还能够在实际中对其他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繁荣。
关键词:商丘市;产业集聚区;问题;对策Abstract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to a new stage, in the current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build a more effective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new mod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 region,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can be achieve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concept, an intra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ocus is the mutual coordination of the internal resources of the enterprise, from set out actually build a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enterpr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new way, with the advantage of agglomeration can for a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sufficient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is conducive to the intensive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economic factors, from the actual needs of a region, and constantly coordinate the inter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source optimization. In practice to recognize a range of region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inter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mutual cooper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internal resource sharing and recycling, since this can be in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work, can not only enhance the a enterprise's actual competition ability, also can play the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as become a pilot area to attract investment business zon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ocus area and mechanism reform,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support, starting from this favorable opportunity, the Shangqiu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to carry out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work, main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and the lack of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gglomeration of short board area in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qiu industry, with the favorable opportunity of the developmentof market economy, adopt more positive coping style,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market in addition, this study can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Shangqiu cit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problem; countermeasur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引言 (1)(一)产业集聚区基本内涵 (1)(二)产业聚集区理论基础 (1)1.技术差距理论 (1)1.规模经济理论 (2)(三)商丘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现实基础 (2)1.高标准产业集聚园区已经落成 (2)2.商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3.政府政策支持 (3)(四)商丘发展产业集聚区的意义 (3)1.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 (3)2.有利于加快本地城镇化建设 (3)3.有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水平 (4)二、商丘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 (4)(一)商丘市产业集聚区概况 (4)(二)商丘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产业集聚区规划需要完善 (6)2.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 (6)3.产业集聚区发展载体利用不明确 (7)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8)5.产业集聚区发展中服务体系不完善 (8)三、国内先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经验借鉴 (9)(一)郑州上街装备产业集聚区 (9)(二)洛宁产业集聚区 (10)1.依托综合成本优势承接转移 (10)2.依托林木资源优势承接转移 (10)3.依托矿产业规模优势承接转移 (10)四、推进商丘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 (11)(一)完善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11)1.明确产业规划的重要性 (11)2.构建产业规划发展目标 (11)3.解决产业规划中问题 (12)(二)明确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定位 (12)(三)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载体 (13)(四)加强技术创新 (13)(五)完善服务配套体系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7)一、引言(一)产业集聚区基本内涵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一个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的稳定要建立在复杂的环境中,从区域内部的实际需求出发,可以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目的,产业集聚区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实现针对性的研究,要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构建一个积极有效的现代经济发展利用模式。
商丘市经济发展方案

商丘市经济发展方案1. 前言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是河南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丘市经济也经历了良好的增长。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商丘市需要制定全面的经济发展方案,以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本文将从商丘市经济的现状入手,分析商丘市经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案,以期为商丘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2. 商丘市经济现状2.1 经济总量根据商丘市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商丘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7.9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76.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11.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11.0%、37.7%、51.3%。
2.2 产业结构商丘市主要产业为纺织品、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
其中,纺织品业是商丘市的支柱产业,是商丘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人口和用工情况截至2019年底,商丘市总人口为97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38.8万人。
201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就业人数为369.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97.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为116.9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155.0万人。
2.4 对外贸易商丘市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
2019年,商丘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90.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占比较大。
3. 商丘市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3.1 第一产业发展滞后商丘市的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
由于商丘市地处中原地区,自然资源较为匮乏,加之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导致商丘市的第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2 产业结构不稳定商丘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以纺织品为主的轻工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业占据了格局的绝大部分。
一旦出现商业周期波动或市场变化,商丘市很难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3.3 区域发展不平衡商丘市地域广阔,东部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薄弱,发展不平衡。
商丘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分析

2.自然资源丰富 商丘地处华北平原,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林果、 蔬菜、畜产品等,全市农业机械化率达 96%以上,农产品商品化率达 85%以上。 商丘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化工基地,煤炭总储量近 200 亿吨,年产量 2800 万吨,储量达 140 亿吨的永夏煤田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 地之一,柘城县、睢县境内分别含有储量达 12 亿吨、10 亿吨的大型优质煤田, 商丘依托本土资源优势,诞生了 1 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和 2 家中国五百强企业,企 业五百强数量占河南省的六分之一。商丘电力资源充足,常年发电总装机容量达 400 万千瓦以上,有力的保障了商丘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丘生态良好,宜业宜居, 空气年优良天数达 338 天,居河南省第 2 位,市区和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为 90.6%,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连续 6 年为 100%。2011 年,全 市林木覆盖率达 28.8%,平原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均居河南省第 1 位。2011 年底,市区建成区绿地率达 33.1%,绿化覆盖率达 38.5%,人均公园绿地达 8.6 平方米。
商丘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及分析
商丘市经济发展及对策分析

03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指导 和资金支持,降低创业门槛,营 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扩大对外开放
人力资源丰富
商丘市人口基数大,劳动 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 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 。
土地资源充足
商丘市土地资源丰富,土 地价格相对较低,有利于 企业扩大规模和降低成本 。
市场潜力大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商丘市的市 场潜力不断扩大,为企业 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02
商丘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问 题
商丘市产业结构
商丘市的产业结构逐步优 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的比重逐渐增加,同时第 一产业的比重逐渐减少。
商丘市经济增长率
商丘市的经济增长率一直 保持着较高的水平,经济 增长速度在全国和河南省 均处于领先地位。
商丘市经济发展特点
政策支持
商丘市地处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受益于国家及河南省的优惠政策,如
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
产业集聚
商丘市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形 成了多个专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
提高了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区位优势
商丘市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 优势,有利于吸引投资和扩大对外 开放。
创新能力
商丘市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了科技 创新能力和人才素质。
商丘市经济发展优势
引进先进技术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推动技术转移和创新,提高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
商丘市民营经济发展存住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商丘市民营经济发展存住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摘要:商丘市定位为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实施“工业立市、民营富市”战略,如何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笔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几点不足并指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经济问题对策商丘市地处河南东部的苏鲁豫皖交界处,河南省在振兴中原战略中把商丘定位为“商丘要在黄淮四市中率先发展”,打造成区域中心城市和实施“工业立市、民营富市”战略。
大力营造更加宽松浓厚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及氛围,使民营经济呈现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社会贡献进一步加大、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的新局面。
民营经济发展再创新高。
据统计,到6月底。
我市现有民营企业19万多个,与去年同期增加2.6万个,同比增长15.7%;从业人员112.5万人,与去年同期增加13.1万人,同比增长12.8%。
企业增加值完成135.2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市GDP的43.6%;实现销售收入486.1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10.4亿元,同比增长47.5%;实现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15.6%;上交税金4.5亿元,同比增长21.2%;上缴税金占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3亿元的43.7%。
我市民营经济已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
新上大项目和科技含量较高项目明显增多。
各县(市、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引导企业走农工商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发展路子,支柱产业优势正在形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明显增多。
如于城县科迪集团、江华量具,夏邑县淮海机械,梁园区奥森达制药,永城市华星面粉,宁陵县大东木业,民权县兆邦电器等产品,其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赢得了市场份额,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民营经济已成为商丘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和东部省份即使是相邻省份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距离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有很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商丘市地处豫东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市内有多种特色农产品,如商丘香梨、商丘花牛等,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被称为“中国水果之乡”和“中国牛都”。
商丘市的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土地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存在浪费和滥用的情况,造成了农田资源的稀缺和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薄弱,导致农民收益不稳定。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部分产品存在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商丘市的产销对接机制不畅,农产品销售时常出现滞销现象。
农业科技支持不足,农民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些问题制约了商丘市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系统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1.2 存在的问题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销对接不畅以及农业科技支持不足等几个方面。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流失和贫瘠化,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导致了农业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风险。
产销对接不畅导致了农产品销售困难,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
农业科技支持不足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水平低下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质量的改善。
商丘市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亟需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2. 正文2.1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商丘市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
在特色农业发展中,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成为一大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被大量占用用于建设及工业发展,导致农业用地减少,土地资源不断减少。
农民土地承包期限较短,土地流转存在障碍,不利于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丘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
题与对策研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商丘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以商丘市的产业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商丘市的产业形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发现商丘市现在的产业结构还存在许多的不合理之处。
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分布不科学、工业发展中环境污染严重等。
因此,本文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丘市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结构优化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而良好的产业结构则是促进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会在相当程度上会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
因此,一个地区或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也就成为了判断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本文则是在借鉴众多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丘市的产业结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商丘市的产业结构分析
1、商丘市的产业结构现状。
根据商丘市政府发布的《2013年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商丘市全市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居于黄淮四市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
三次产业比例为%∶%∶%,从数值上看商丘市2012 年的总体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此外在三大产业中第
二产业发展的尤为迅速,增长速度最慢的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于经济总量而言发展相对缓慢。
2、就业结构现状。
根据《商丘统计年鉴2013》所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商丘市的第一、二、三产业的从工业人员比例是%:%:%。
从这个比例关系中不难发现,农业仍然是现在商丘市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
同时农业人口是商丘市人口构成的主体。
再者,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最少,这对于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非常不利的。
二、商丘市现在的产业中结构存在的问题
1、商丘市现行的三大产业比例关系不合理。
商丘市现在一、
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关系是%:%:%,因此,现在商丘市明显是以工业为主的发展结构。
2012年商丘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为%远不及第二产业的%。
现代一般认为最合理的产业结构应该是三、二、一的形式。
这样不仅可以通过第二产业保证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还可以通过第三产业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商丘市现在的产业结构形式明显的不是最合理的形式。
2、工业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环境污染严重。
在商丘市现在的经济发展中,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而工业中又以重工业为主,重工业的生产总值超过了工业生产总值的一半还要多。
同时,受限于现在的整体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商丘市现在发展的重工企业,大多是高耗能、高消耗、高污染类的企业。
而且为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商丘市过去对地区内的重工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
其结果就是过度发展的重工业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还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现在,商丘市的各种环境指标大多都达不到国家标准。
3、三大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不合理。
根据《商丘统计年鉴2013》所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商丘市第一、二、三产业的从工业人员比例是%:%:%。
从这个比例关系中不难发现,虽然现在农业在商丘市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最少,但其从业人数却是三大产业之中最多的;反之三大产业之中本应该对劳动力吸收能力最强的第三产业却是三大产业中从业人员最少的产业。
这说明在第一产业之中存在着大量的潜在剩余劳动力,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严重不足。
三、现阶段商丘市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政府致力于工业化,对第三产业关注度不高。
虽然商丘市地处中原,在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但是商丘市的整体经济水平并不很高。
所以政府的主要任务还是发展工业,进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由于第三产业的经营规模小,经营地点分散特点,经济上没有工业效益来得快。
政府官员一般出于政绩和效益方面的考虑也不愿意在第三产业上耗费太多精力。
2、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
在商丘市境内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为本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保障。
同时便利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更是工业发展的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在现
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的时期,对重工业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
发展重工业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与税收。
只是重工业的发展必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此相应的治污费用却很少有企业愿意支付,政府的相应投资也很少。
3、农业技术水平低下和传统思想限制。
商丘市是我国传统的小麦种植区,有着悠久的农业发展史。
但是直到现在商丘市农业生产还实行的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规模小、水平低、所需劳动力多,所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在整体就业的比例最高。
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劳动者普遍的不愿意在第三产业就职。
民间也一直对在第三产业就职认同度不高,这种传统认知严重的阻碍了求职者在第三产业任职。
四、应对产业结构问题的对策
1、转变发展思路,加大对中小企业与第三产业的扶持。
政府应该转变发展思路,更多的关注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
可以依托于境内的大型企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扩大产业链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可以通过整合辖区内的公私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并借此来发展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和产业,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先天上的弱点可以通过政府牵头的方式加以克服。
2、加强环境监管,促进轻重工业合理协调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工业化道路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就商丘市而言,过去以重工业为主
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严重的环境负担。
作为政府无疑需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力度。
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并制止高污染企业的不法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为环境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同时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与本地区相适应的轻工业如:面粉的深加工与服装加工等。
3、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多层次就业。
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了。
政府应该出台合理的政策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推动商丘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有计划、有步骤的把农村的潜在剩余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
继而政府要做好引导和宣传工作,转变务工者的就业观念,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到第三产业就职。
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如推动针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第三产业去自主创业,为试图发展第三产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必要的支持。
结束语
总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城市经济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商丘市要充分利用自己在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优势,根据实际的需求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形式,为商丘市的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和支持。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范况生. 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河南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 特区经济,2013,02:194-195.
[2]张家旗. 新乡市产业结构转型研究[J]. 河南科学,2013,08:1300-1304.
[3]吕铁,贺俊,邓洲. 产业结构问题研究前沿综述[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2,03:66-73.
[4]刘红梅,李玉浸. 区域主导产业研究综述[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1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