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智慧

合集下载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智慧中国古人的家训智慧对后人有什么重要影响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被称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又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

除却政治上功过是非的争议不谈,曾国藩有一点却是大家极为推崇的,这就是他的家训智慧。

那么,何谓家训?家训,对于今人来说,是个比较专业的说法。

但在古时,却是常用词,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

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

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更是儒家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

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

在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美华认为,流传至今的家训都属名人家训,均为历代的杰出之作。

其核心就是紧紧围绕着治家教子、五育做人进行,其实质就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刻画,因此家训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了关键促进作用,历代帝王将相对此都很注重。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可说是就是先人遗留下的为人处世宝典。

周公首开仕宦家训先河家训就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发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健全,与社会制度有著紧密的联系。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王美华说道,先秦就是中国传统家训产生时期,构成了家、家门、家长、家道等概念。

家的本意就是人的居室,这里的人首先所指的就是夫妇,家就是夫妇共居的屋室。

家既指个人家庭也所指同姓亲属,齐名家门。

存有了家就存有了家长,家长环境治理家庭之道,称作家道。

家道初载于《极易·家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意思就是父子兄弟夫妇各死守其位,各尽其责,就是治家之王道。

先秦家训大体上包括帝王家训、贵族家训和自由民家训。

王美华说,先秦家训是中国家训的“原点”,处于产生阶段,有些方面还没有展开,如对子女的教育等。

但周初王室家训,特别是周公训诫子侄一事在家训历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智慧2005-1-31 《中华读书报》2004年7月14日梁小民阅读23次闲来无事,信手又翻起枕边那部《论语》,正好翻到《颜渊第十二》,里面记载了哀公与有若的一段有趣的对话,兹将大意介绍如下:哀公问有若:“荒年收成不好,国库里钱不够,应该怎么办?”有若回答说:“能不能将老百姓的税从百分之二十减到百分之十呢”哀公说:“收百分之二十的税,国库里的钱都不够,如果减到百分之十,那不更惨了吗?” 有若再回答道:“如果百姓手中没有钱,国库里又怎么能有钱呢如果老百姓手中有了足够的钱,你又何必为国库里没有钱发愁呢”以前也读过这则对话,但也只是这则对话无非反映了儒家思想主张对百姓施加仁政,实现轻徭薄役,坚持藏富于民,但这次突然有新发现:若从公共经济学看,这则对话隐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关于税收的理论:“拉弗曲线”。

所谓“拉弗曲线”,是由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活跃于经济学界的“供给学派”提出的一个关于税收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阿瑟·拉弗,这一理论就以其名字命名。

、要理解这一理论,先从一般人的认识说起。

一般人认为,税率越高,对于相同数量的税基来说,能征收到的税收越多。

比如对100元的收入征税,100元是税基,如果税率是5%,那么国家可以从中收取5元税收;而如果将税率提高到10%,国家可以从中收取10元的税收,与原来相比,国库中多了5元钱。

前文对话录中的哀公就是持这种看法的人,因为从他的话语中看出,他显然认为当税率为百分之二十时,将比税率为百分之十时多收到钱。

“拉弗曲线”理论却认为,税率越高,不一定意味着税收会越多;相反,还将使可能征取的税收数量下降。

具体地说,他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对征税对象多赚到的收入提高税率,国家的确可以多征到税;但税率提高一旦突破某个限度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加之主动纳税的热情不高,相反,偷税漏税动机增强,由此导致税基下降,国家能征到的税反而下降;如果国家将税率提高到更高的程度时,企业将因为利润下降而出现投资积极性下降,甚至可能因为不堪重负而倒闭,税基进一步下降,从而国家可能征到的税也进一步下降。

中国古典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典经济学智慧

中国古典经济学智慧中国古典经济学智慧的源头管子》及其研究。

1管子解说上作者:张小木著2009.9没用0 有用02管子解说下作者:张小木著2009.9没用0 有用03《管子》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作者:周俊敏著2003 年01 月第1 版本书对《管子》的经济发展、经济调控、经济运行等方面的伦理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全面揭示了其宝贵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代意义。

没用0 有用04管理宝典:《管子》与中国文化作者:袁闯著1998 年08 月第1 版没用0 有用05《管子》与现代管理作者:郝云著2001 年07 月第1 版《管子》的思想无疑为深切领会现代管理理念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笔者试图通过对《管子》思想的阐述,并结合现代管理的方法,力争将二者耦合,以求对现代管理有所裨没用0 有用06管子直解作者:周瀚光2000 年06 月第1 版丛书据封套著录:《管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它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管理学及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

本书选择《管子》中的二十九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整理研究,每篇都...没用0 有用07管子十日谈作者:王德敏1997 年05 月第1 版没用0 有用08管子:权变人生作者:程国政著1999.05没用0 有用09管子与齐文化作者:《管子学刊》编辑部编1990 年11 月第1 版本书共收入论文85篇,包括《&It;管子>在道家》,《管仲与孔子》,《齐文化交流管窥》等。

没用0 有用0管子作者:吴文涛1995 年10 月第1 版10没用0 有用011管子作者:(战国)管仲撰1997 年03 月第1 版没用0 有用012《管子》白话今译作者:滕新才1994 年12 月第1 版版权页译注者题:滕新才,滕涌没用0 有用013管子校释作者:管仲1996 年02 月第1 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资助出版没用0 有用014管子通释作者:支伟成编纂1924 年10 月第1 版据泰东图书馆1924 年版影印没用0 有用015《管子》经济篇文注译作者:中国人民大学1980 年04 月第1 版没用0 有用016管子经济思想研究作者:巫宝三1989 年12 月第1 版没用0 有用017管子通解(上册)作者:赵守正撰1989 年08 月第1 版本书对《管子》全书作了通体而全面的解释,包括校勘、标点、注释和今译。

北方经济古代经济学的智慧

北方经济古代经济学的智慧

北方经济古代经济学的智慧古代北方经济学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北方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对经济发展和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探讨古代北方经济学的智慧,从农业、商业、财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农业经济学的智慧古代北方农业经济学注重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北方经济学家提倡土地合理利用,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灌溉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其次,北方经济学强调农业生产的社会性,提倡农民之间的合作与互助,通过耕作合作和农田轮作等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效益化。

而且,北方经济学崇尚农业以谷物为主导,通过种植粮食作物来保障粮食安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商业经济学的智慧古代北方商业经济学重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规范。

首先,北方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有关市场规则和经济法则的观点,比如“货平则运,运平则货”,强调供求平衡的重要性。

其次,北方经济学强调商业道德和信用建设,在商业交易中倡导诚信、守信的商业行为,并提倡公平竞争和遵守契约的原则。

此外,北方经济学还提出了商业风险管理的思想,强调商人应该具备预见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三、财政经济学的智慧古代北方财政经济学注重国家财政的稳定和财政收支的平衡。

首先,北方经济学家提出了纳贡制度和税收制度,旨在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北方经济学关注财政公平和效率,提出了税收的公平原则和效用原则,倡导公平分配和合理征税。

此外,北方经济学还强调财政援助和赈灾救济,在面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紧急情况时,采取适当的财政措施来保障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

总结起来,古代北方经济学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济思想和实践经验。

无论是农业、商业还是财政,都体现了北方人民对经济发展和治理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探索。

这些经济学的智慧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更对我们当代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总结和发展古代北方经济学的智慧,为实现现代经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经济学思想与经济学

中国古代的经济学思想与经济学

中国古代的经济学思想与经济学中国古代的经济学思想与经济学虽然没有像现代经济学那样系统和完善,但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实践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

本文将从古代经济学思想、经济理论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以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经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经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与人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强调实用性和务实性。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和商业交流方面,对于如何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思想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强调个体道德和伦理的同时,也注重经济活动对社会发展和和谐稳定的影响。

二、古代经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 农业生产农业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古代的经济学思想中也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礼记·民义》中有“黎民以事田畴”之说,强调了农民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古代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事管理、耕作技术、灌溉水利等方面的具体建议,为古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商品流通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思想还关注了商业交流的问题。

商业交流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墨子》中有关于货币的论述,论证了货币在交换中的作用。

《韩非子》中也提到了交换的概念,强调商人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这些都为古代商业交流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古代经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代经济学思想虽然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没有发挥像现代经济学那样的直接和决定性的作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古代学者们对农业生产和商业交流的思考,为古代中国提供了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思想强调实用性和务实性,关注于农业生产和商业交流,为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古代经济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启示

古代经济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启示

古代经济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启示古代经济学思想是指古代哲学家、经济学家所创立的经济学学派和思想体系,他们对经济问题的思考和理论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

尽管时代有所变迁,但古代经济学思想依然有许多对现代社会经济的启示。

本文将从古代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发展、儒家经济思想、古印度经济学、古希腊经济哲学和伊斯兰经济思想这五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古代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劳动的推动作用。

在古代奴隶制社会中,奴隶被当作劳动力用于生产和经济活动,这种劳动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而现代社会也离不开劳动力的贡献,劳动者的创造力和智慧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次,儒家经济思想强调个人品德的重要性。

儒家经济思想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水平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个体的道德素养和家庭的和谐稳定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第三,古印度的经济学思想注重财富的分配和社会公正。

古印度哲学家认为,财富应当被公平地分配,不应该形成财富固化的现象。

这种观点也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通过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来实现财富的公正分配。

古希腊经济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在于对市场经济的重视。

古希腊城邦时代,市场贸易发展繁荣,哲学家们开始关注经济运行机制。

他们提出了商品交换价值论,认为贸易的自由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也一直倡导市场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古希腊经济哲学思想提供了思考的脉络。

最后,伊斯兰经济思想强调利润的合理性和社会责任。

伊斯兰经济学家认为,商业活动应当符合伊斯兰教义,合理的利润是可接受的,但不应通过欺诈和压榨获得。

此外,伊斯兰经济学还提倡慈善捐赠和社会福利,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现代社会,古代经济学思想虽然诞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学思考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无论是劳动的推动作用、个人品德的重要性、财富的公正分配、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是利润的合理性和社会责任,这些思想对我们认识和解决现代社会经济问题都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中国古代的经济学现象

中国古代的经济学现象

中国古代的经济学现象中国古代经济学现象中国古代经济学是指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套关于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经济学的思想和实践在不同的朝代和时期都有独特的表现和特点。

本文将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和货币经济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经济学现象。

一、农业经济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农业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农民是社会经济的基本生产力。

农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农民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古代农民大多数生产自给自足,仅剩余部分用于交换。

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使得农民能够保障自己的生活,并为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产资料。

另一个农业经济的重要现象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例如,在汉代,农业生产工具得到了改进,铁制农具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唐宋时期,水稻种植技术的改进和推广使得中国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二、商业经济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体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商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商业活动的繁荣。

在古代中国,商业活动主要是通过集市和商人之间的交易来实现的。

集市是商业交易的重要场所,各地的集市往往能够吸引大量的商人和买卖双方。

商人在商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购买和销售商品,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商业网络。

另一个商业经济的重要现象是商业资本的积累。

商业资本的积累是商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

古代中国商人通过商业活动获得了一定的利润,他们将利润积累起来,逐渐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的积累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

三、货币经济货币经济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体系中也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货币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货币的使用。

古代中国使用的货币主要有铜钱、银子和黄金等。

货币的使用使得交换变得更加便利,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商业发展。

另一个货币经济的重要现象是货币发行和管理。

在古代中国,货币发行和管理是由政府来负责的。

我看中国古代经济智慧

我看中国古代经济智慧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专业:经济学学号:20111030119 姓名:杨志勇班级16班序号:78号1我看中国古代经济智慧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几千年的文明能够传承至今,与其经济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有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相互作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我们知道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不少的文明,但是这些文明只是昙花一现,总是匆匆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

比如玛雅文明和楼兰古国文明,有人分析这两个文明的消失是因为其生活环境的恶化,而环境之所以恶化又是因为这两个文明的人们破坏了生态的平衡。

向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最终招来大自然的报复。

中国的文明从出现后就没有中断过,正如上文所说,这与其经济思想密切相关,是古时候的正确的经济思想为古中国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一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

这里从春秋时期的老子的经济思想说起。

老子是中国道家的创始人,其主要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

其经济思想是“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1”的小国寡民的思想。

其含义是指:人民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条件,知足常乐,不再有别的追求和想法,国与国之间没有往来,人民自给自足。

老子的这一经济思想似乎有些消极,其实不然,这种安于现状的知足常乐思想正有利于当时的人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与当时的社会是相符合的。

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更多时候要满足自己及国家的物质需求只能向大自然所取,而老子的这一思想正好有利于抑制人们向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从而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老子的“(人)之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正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当时的中国处于奴隶社会末期,其生产只能实现自我需求的需要,自然没有剩余的产品可供交换,也没有交换的必要(因为能自给自足)和条件(交通不便)。

此外,道家的“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直接表明经济应顺应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人的经济学智慧
2005-1-31 《中华读书报》2004年7月14日梁小民阅读23次
闲来无事,信手又翻起枕边那部《论语》,正好翻到《颜渊第十二》,里面记载了哀公与有若的一段有趣的对话,兹将大意介绍如下:
哀公问有若:“荒年收成不好,国库里钱不够,应该怎么办?”
有若回答说:“能不能将老百姓的税从百分之二十减到百分之十呢”
哀公说:“收百分之二十的税,国库里的钱都不够,如果减到百分之十,那不更惨了吗?” 有若再回答道:“如果百姓手中没有钱,国库里又怎么能有钱呢如果老百姓手中有了足够的钱,你又何必为国库里没有钱发愁呢”
以前也读过这则对话,但也只是这则对话无非反映了儒家思想主张对百姓施加仁政,实现轻徭薄役,坚持藏富于民,但这次突然有新发现:若从公共经济学看,这则对话隐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关于税收的理论:“拉弗曲线”。

所谓“拉弗曲线”,是由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活跃于经济学界的“供给学派”提出的一个关于税收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阿瑟·拉弗,这一理论就以其名字命名。

、要理解这一理论,先从一般人的认识说起。

一般人认为,税率越高,对于相同数量的税基来说,能征收到的税收越多。

比如对100元的收入征税,100元是税基,如果税率是5%,那么国家可以从中收取5元税收;而如果将税率提高到10%,国家可以从中收取10元的税收,与原来相比,国库中多了5元钱。

前文对话录中的哀公就是持这种看法的人,因为从他的话语中看出,他显然认为当税率为百分之二十时,将比税率为百分之十时多收到钱。

“拉弗曲线”理论却认为,税率越高,不一定意味着税收会越多;相反,还将使可能征取的税收数量下降。

具体地说,他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对征税对象多赚到的收入提高税率,国家的确可以多征到税;但税率提高一旦突破某个限度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加之主动纳税的热情不高,相反,偷税漏税动机增强,由此导致税基下降,国家能征到的税反而下降;如果国家将税率提高到更高的程度时,企业将因为利润下降而出现投资积极性下降,甚至可能因为不堪重负而倒闭,税基进一步下降,从而国家可能征到的税也进一步下降。

而“拉弗曲线”就是表明税率与国家总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平面坐标曲线,其横轴是税率,纵轴是国家总税收收入。

当税率从零开始上升时,国家总税收收入也随之上升;当税率上升到某一个值时,国家总税收收入达到最高点,这一点也被视为最优税率点;但如果税率继续提高,超过最优税率点,国家总税收收入开始下降;到税率达到100%,即将经济人所得全部征为税收后,国家总税收收入将降为零:此时人都活不下去,还交得起税吗?这种先升后降的峰形曲线,就是“拉弗曲线”。

再看《论语》中劝哀公减税的有若,他的想法是:荒年农民收入本来就不好,如果国家想通过提高税率的办法充实国库,无异于杀鸡取卵,最后的结果只会使农民更加贫困,而且农民想着一年到头干得那么辛苦,却都在给国家干,谁还愿意干活呢这样下去,会使国库将因无税可征更加空虚;而如果此时减税,表面上看,国家能征到的税少了,但农民却因此而休养生息了;一旦农民重新缓过气,整个国家重新富裕起来,税基扩大了,即使税率低一点,国家照样能征到更多的税,还会发愁国库里没有钱吗?
由此看来,有若的想法其实与“拉弗曲线”理论不谋而合。

而不同的是,有若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就提出了这样的想法,而拉弗是在晚于有若近两千年后的美国才提出这样的理
论。

因此,中国古人体现出的经济学智慧的确值得我们骄傲。

“拉弗曲线”理论在美国里根政府时期特别流行,“供给学派”也由此在经济学界名噪一时,这又有一个故事:1980年1月,里根刚竞选上总统,其竞选班子特别安排了一些经济学家来为里根“上上课”,让他学习一些治理国家必备的经济学知识。

第一位给他上课的就是拉弗。

拉弗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向里根推销了一通他的关于税收的“拉弗曲线”理论。

当拉弗说到“税率高于某一值时,人们就不愿意工作”时,里根兴奋地站起来说:“对就是这样。

二次大战期间,我正在…大钱币‟公司当电影演员,当时的战时收入附加税曾高达90%。

我们只要拍四部电影就达到了这一税率范围。

如果我们再拍第五部,那么第五部电影赚来的钱将有90%给国家交税了,我们几乎赚不到钱。

于是,拍完了四部电影后我们就不工作了,到国外旅游去。

”正因为里根本人的经历与“供给学派”提供给他的理论如此契合,所以,他一主政,就大力推行减税政策,从而也使得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而且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有类似思想的“拉弗曲线”理论登上了经济学主流的大雅之堂。

(《游戏着经济学》/ 郑州大学出版社/ 26.0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