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铁厂
历史趣谈晚清重臣张之洞的汉阳铁厂产品质量较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清重臣张之洞的汉阳铁厂产品质量较差?
导语:日前,在陕西略阳县发现了晚清汉阳铁厂生产的钢轨,算起来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网友直呼,“汉阳铁厂的钢杠杠的”。
汉阳铁厂创建于1891年,
日前,在陕西略阳县发现了晚清汉阳铁厂生产的钢轨,算起来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网友直呼,“汉阳铁厂的钢杠杠的”。
汉阳铁厂创建于1891年,1894年建成投产,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在辛亥革命前夕,达到年产钢7万吨,铁砂50万吨的规模,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可殊不知,当时汉阳铁厂生产的钢材还难过质量关,这是什么原因呢?
张之洞“脑洞大开”,办起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建于晚清,是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一手操办起来的。
张之洞是位公认的学霸,16岁顺天府乡试中解元,27岁会试第三名,慈禧太后钦点探花。
闲暇之际,还在报刊上发表大作《劝学篇》,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时洛阳纸贵,士子争相阅读。
读书和写作之余,出门遛弯遇到另一位学霸——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切磋学问过程中,顺利让王懿荣的妹妹爱上了他,将“邻家小妹”王氏娶入门。
按照古人的晋升道路,学而优则仕,张之洞后来历任山西巡抚,两江、两广、湖广总督。
出将入相、金屋藏娇,读书人的梦想他都实现了。
担任湖广总督是张之洞最为风光得意,也是争议最多的时期,修建汉阳铁厂就是其中一项。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开采煤矿、建造钢厂、引用技术对于一位科举
生活常识分享。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之历史平议

第43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3第5期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5,2023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之历史平议李海涛(安徽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 要〕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之问题存在不实指摘,究其根源,与民国元年叶景葵撰《述汉冶萍产生之历史》一文有关。
该文在学术界研究汉阳铁厂创建史时被广泛利用,然此文所述张之洞订购汉阳铁厂炼钢设备的细节存在诸多失实之处,不应被采信。
张之洞在创办汉阳铁厂过程中,受时代局限,固然有诸多考虑不周之处,但在各界訾议最多的订购炼钢设备环节,亦不乏理性考虑。
汉阳铁厂后期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责任不能完全由其承担。
张之洞一手缔造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联营企业,推动中国钢铁工业建设由思想讨论向实践探索转变,其成就足以用“丰功伟业”去形容。
〔关键词〕 张之洞;汉阳铁厂;《述汉冶萍产生之历史》〔中图分类号〕K25/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130(2023)05⁃0103⁃06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3.05.016 (一)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后起之秀,在20多年的洋务生涯中,以敢为人先、勇于任事而著称于世。
生平所办洋务事业,涉及工商、交通、文教、军事、市政等诸多领域,青史留名且影响深远者,为数众多。
这当中,其手创东亚第一雄厂———汉阳铁厂,开空前之伟业,堪称其工业建设的扛鼎之作,也奠立了张之洞在近代中国重工业发展史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因此,今人在研究中国近代工业史时,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几乎成为难以绕过的存在,相关论述称得上汗牛充栋,不计其数。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一节故事,社会各界在肯定其非凡魄力和创始之功时,对其领导管理的评价不高,往往以独断专行、盲目自大、不重实际相指摘,或将此事件作为封建官僚颟顸无知,无力兴办近代大型企业的典型案例。
有一种烙印叫汉阳铁厂

——武汉红色遗迹之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之历史兴衰篇
• 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大别山下动工兴建, 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大别山下动工兴建, 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大别山下动工兴建 1893年9月建成投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 月建成投产。 年 月建成投产 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 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 个大厂和机器厂、 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 个大厂和机器厂、 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 个小厂。 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 个小厂。创办经费最 初定为246万余两 ,1892年清政府增拨 万两,到建成 年清政府增拨42万两 初定为 万余两 年清政府增拨 万两, 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 万两左右。 时,实际支出 万两左右 因计划不周, 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 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 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 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汉阳钢铁厂成为当 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 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 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 国的重工业基地。一些国内有影响的民营企业相继产生。 国的重工业基地。一些国内有影响的民营企业相继产生。 湖北的近代工业体系已初步奠定。 湖北的近代工业体系已初步奠定。湖北经济亦由此跨入现 代化发展的新阶段。 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汉口由商业重镇一跃而为国内屈指可 数的国际贸易商埠。 数的国际贸易商埠。
汉阳铁厂之张之洞篇
• 张之洞简介 •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 张之洞( )字孝达, 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汉族。 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汉族。 清代直隶南皮人, 清代直隶南皮人,洋务派代表 人物之一,其提出的“ 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 西学为用” 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 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 结和概括; 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做的 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 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 中国民族工业, 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 记张之洞” 张之洞与曾国潘、 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潘、 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 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晚清 四大名臣” 四大名臣”。
汉阳钢铁厂设计理念

汉阳钢铁厂设计理念汉阳钢铁厂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钢铁制造企业,我们的设计理念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钢铁产品,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强调产品质量。
作为一家钢铁制造企业,我们深知产品质量对客户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使用高品质的原材料,并配备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
我们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确保我们的产品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并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其次,我们注重环境保护。
钢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我们引进了先进的环保设备,如烟气脱硫装置、废水处理系统和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以达到或超过国家的环保要求。
我们还制定了环境管理计划,包括定期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第三,我们关注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资源日益减少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致力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并积极开展循环经济。
我们推动废物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废物的潜在价值,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我们还鼓励员工的创新和想法,提倡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最后,我们追求员工的幸福和发展。
员工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的满意度和发展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我们鼓励员工的参与和合作,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
我们还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汉阳钢铁厂的设计理念是高品质、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员工幸福和发展。
我们致力于成为一家受人尊重和信赖的钢铁制造企业,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我们将秉持着这一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不断追求卓越,并与全球的钢铁行业同仁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汉阳铁厂的历史事件名称

汉阳铁厂的历史事件汉阳铁厂是中国最古老的钢铁企业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它是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阳铁厂的历史事件,主要包括:一、汉阳铁厂建厂汉阳铁厂始建于1889年,是国家第一家现代钢铁企业,也是中国现代工业化的先行者。
汉阳铁厂是由清政府和英国、俄国等外国资本合作建立的。
当时,汉阳铁厂的设备和技术来自英国,主要生产铸铁和钢铁,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
二、汉阳铁厂改制1924年,汉阳铁厂开始改制。
汉阳铁厂改制后,重新设立了新的生产线,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并建立了新的管理机构,使汉阳铁厂成为中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之一。
三、汉阳铁厂抗战1937年,汉阳铁厂参加了抗日战争,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汉阳铁厂的抗战工作,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还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钢铁,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汉阳铁厂改革1949年,汉阳铁厂完成了改革,开始实施现代化管理。
在改革过程中,汉阳铁厂实施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实施了科学的生产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汉阳铁厂成为中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之一。
五、汉阳铁厂改制1978年,汉阳铁厂进行了改制。
汉阳铁厂改制后,重新设立了新的生产线,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并建立了新的管理机构,使汉阳铁厂成为中国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之一。
六、汉阳铁厂现代化近年来,汉阳铁厂加快了现代化步伐,大力发展新型钢铁产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了生产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
汉阳铁厂不仅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汉阳铁厂的历史事件,主要包括:汉阳铁厂建厂、汉阳铁厂改制、汉阳铁厂抗战、汉阳铁厂改革、汉阳铁厂改制、汉阳铁厂现代化等。
汉阳铁厂是中国最古老的钢铁企业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始建于1891年,1894年建成投产,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在当时,汉阳铁厂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钢铁公司,用张之洞的话说是“创地球东半面未有之局”。
欧美各国更深受震撼,称其是中国的“一代雄厂”,把它看作中国觉醒的标志。
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富国强兵的梦想和希望,有谁又能想到,仅仅过了半个多世纪,便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
19世纪末的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洋务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洋务大臣们从欧洲“搬回”了枪炮厂、机械厂、轮船厂、织布局……但作为国家工业脊柱的钢铁,还迟迟无法自产。
于是,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开始筹建,不到三年,一座集炼钢、冶铁、煤矿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在下拔地而起,震撼了世界。
可是,汉阳铁厂自兴建之初,便隐藏着致命的危机。
一、选购设备失误。
由于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缺乏相对的了解,张之洞在未查清铁矿石和燃料所在的情况下,便向英国购办了设备,结果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无法投入市场,使得刚投产的铁厂陷入一个无论生产与否都会亏本的尴尬局面。
二、厂址选位的影响对于近代化的钢铁企业来说,其厂址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当时各国的设厂经验和经济实效原则,铁厂要么煤铁两便,要么以铁就煤,要么以煤就铁,然而张之洞偏偏选择了煤铁都不就的汉阳。
这纵然是张之洞处于各方面考虑所做的决定,但是也为汉阳铁厂埋下深深的祸端。
三、煤铁原料供应。
炼制钢铁需要大量的焦炭原料,可是在湖北附近的煤矿不是质地不佳就是储藏量小。
原料的缺乏使得铁厂时开时停,长期处于不正常的生产状态下,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后来万不得已高价购买开平煤、德国和日本的焦炭、洋煤,总算解决了原料不足的问题。
可是但是汉阳铁厂的焦炭成本几乎为外国铁厂的3倍,大大增加了资金负担。
四、资金不足汉阳铁厂从建设伊始就遭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
炼钢铁需要原料,需要设备,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
盛宣怀与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之再布局

盛宣怀与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之再布局一、盛宣怀与汉阳铁厂再布局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为什么盛宣怀要进军汉阳铁厂?盛宣怀与汉阳铁厂再布局的意义分析二、盛宣怀与汉阳铁厂再布局的过程与中的问题分析盛宣怀进军汉阳铁厂的过程盛宣怀进驻汉阳铁厂的问题分析三、案例分析:盛宣怀在汉阳铁厂的布局及其对汉阳铁厂的影响盛宣怀在汉阳铁厂的布局分析盛宣怀的布局对汉阳铁厂的影响分析四、案例分析:盛宣怀的汉阳铁厂布局对中国企业的启示盛宣怀的汉阳铁厂布局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五、总结盛宣怀与汉阳铁厂再布局的价值与不足对我国经济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启示与建议一、盛宣怀与汉阳铁厂再布局的背景与意义分析1. 为什么盛宣怀要进军汉阳铁厂?盛宣怀早年从事矿业和金融业,在二十世纪20年代进入钢铁业。
此后,他便一直在中国钢铁业领域中寻找商机和生存空间,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1952年,在中国钢铁工业的几位领导人的推动下,陆续成立了几十家国有工业企业,其中汉阳铁厂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投身汉阳铁厂的盛宣怀,自然察觉到汉坑铁冶萍小钢铁生产车间(简称汉冶萍公司)的潜力。
汉冶萍公司成立于1958年,当时的产品主要是生产自行车轮辋、螺丝、铆钉等小金属制品,收益微薄。
然而,汉冶萍公司实力雄厚,实际有着升级被压抑的铁路机车及开放非铁路市场的潜力。
且相对于中国钢铁工业的其他企业,汉冶萍公司在创新制造、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已有积累,而盛宣怀正是看准了这点,才有了后来的投资举措。
2. 盛宣怀与汉阳铁厂再布局的意义分析盛宣怀进军汉阳铁厂和汉冶萍公司的意义在于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改革与转型,并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提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整合资产和资源,形成钢铁产业链盛宣怀在汉阳铁厂掌握的资源,与汉冶萍公司的生产线形成了钢铁产业链的完整结构,而这种资源的整合,则为其他中国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2)加速技术进步以及创新制造的政策变革盛宣怀进军汉阳铁厂和汉冶萍公司后,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制造政策的变革。
汉阳铁厂观后感

汉阳铁厂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有幸参观了汉阳铁厂。
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工厂,就像一位沉默的巨人,静静地向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还没走进铁厂,那巨大的厂房和高耸的烟囱就已经映入眼帘。
它们仿佛是岁月的见证者,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
走进大门,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脚下的石板路,不知道承载了多少工人的脚步,那些深深浅浅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忙。
我沿着参观路线慢慢前行,首先来到了炼铁车间。
一进去,就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热气,仿佛能把人瞬间融化。
巨大的熔炉里,熊熊的火焰在跳跃,那炽热的光芒让人无法直视。
工人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高温下忙碌着。
他们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专注。
我看到一位工人师傅,他的手上满是老茧和烫伤的痕迹。
他熟练地操作着工具,将一块块原料投入熔炉中,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节奏感。
我不禁在想,他在这里工作了多少年?他的青春是不是都奉献给了这座铁厂?接着,我来到了轧钢车间。
这里机器轰鸣,巨大的轧钢机不停地运转着。
一根根通红的钢条从机器中缓缓吐出,就像一条条火龙在翻滚。
工人们在一旁紧张地监控着设备的运行,确保每一道工序都不出差错。
我注意到一位年轻的工人,他的目光紧紧盯着仪表盘,手里还拿着一个笔记本,不时地记录着什么。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了看,发现他在记录每一批钢材的参数和质量情况。
他告诉我,这是为了保证生产出来的钢材都符合标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心里不禁对这些工人师傅们充满了敬佩。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许多陈列在展示柜里的老物件。
有生锈的工具、泛黄的图纸、还有工人们的工作证。
这些东西虽然已经陈旧,但却充满了故事。
它们见证了汉阳铁厂的兴衰,也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
走到一个角落,我看到了一面墙上挂满了老照片。
照片中的工人们,有的在辛勤劳作,有的在欢笑,有的则一脸严肃地讨论着工作。
这些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了国家的工业建设,日夜奋斗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阳铁厂
作者:
来源:《西部资源》2015年第01期
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龟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
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
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1892年清政府增拨42万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
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
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企业。
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1898年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
由于此项改造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
1904年又以大冶矿山作抵,不断向日本资本借贷。
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汉阳铁厂遗址在现今武汉市汉阳区琴台大道,目前为武汉钢铁集团汉阳钢厂。
华夏钢源
凝结中华民族百年自强梦
在汉阳钢厂门前,竖立着一个门楼,上书“汉阳铁厂”四个繁体字。
门楼左边有一个巨大的钢模,数吨重的钢模被安放在一块基石上,上面镌刻着“华夏钢源”。
博物馆馆长顾必阶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原汉阳铁厂的厂址。
走进门楼,抢入眼帘的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半身塑像,伫立在右边一片花丛中,两眼深邃地注视着前方。
左边有一个巨型钢模。
道路两边是一些钢雕,都是各种各样的生产设备,被涂上了五颜六色的油漆。
进入厂区内,许多货车正等着运送钢材,穿制服的工人在盛钢桶前忙碌。
现在的汉阳钢厂已让人看不到任何当年汉阳铁厂的模样。
顾必阶解释:1938年,日军大规模入侵武汉,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将汉阳铁厂整体搬迁至重庆大渡口,不能搬走的厂房全都炸掉了。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政府在原汉阳火药厂遗址上重建汉阳钢厂。
现在,最老的厂房、机器,也只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
历史遗梦
十里长廊奠基现代制造业
汉阳铁厂的雄姿已无处找寻,在晴川阁下游留存着一座百年老码头,曾是专供汉阳铁厂运输矿石和钢铁的。
百余年潮涨潮落,码头上历历在目的铆固件依旧散发着黝黑的光芒,无言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收集了当年汉阳铁厂大量的图片与实物,记者在这里看到一段辉煌的历史。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为“自强、求富”,在武汉大力推行兴实业、办教育等新政,创办了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汉阳火药厂、汉阳针钉厂、汉阳官砖厂等,在汉阳龟山至赫山临江一带,形成蔚为壮观的十里“制造工业长廊”。
现代制造业的兴起,直接成就了张之洞的“湖北新政”。
顾必阶介绍,1894年汉阳铁厂建成投产,当时有很多外国专家在这里工作,其中仅卢森堡就有14人。
1994年,武汉纪念汉阳铁厂投产一百周年,欧洲卢森堡大公同在武汉展览馆举办“武汉一卢森堡卓有成效之百年合作纪念展”,有关人员赠送了该同专家当年拍摄的珍贵历史照片和资料。
1994年,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成立,里面保存着研究张之洞最全面的史料。
保护遗产
让博物馆述说沧桑钢铁史
多年前,汉阳钢厂就被规划为居民区,北区地段已被开发商购买。
“不能让汉阳铁厂就这样被拆掉!”近年来,顾必阶与他的同事们四处奔走,目的是在原厂址上建立工业博物馆。
“汉阳铁厂记录着辉煌的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我们不可以这样短浅地看待工业遗产。
”博物馆的老职工晏端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