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的故事1

合集下载

27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_生字词学习

27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_生字词学习

会认字:c9ng c4ng l! ku7 ku7括葱犁曾拼音扩会写字:c9ng y& c4ng k2n l& ji2n ku7li3ng su! c4ng xi`o k3o ku7量郁葱曾囱消拼音砍减露扩随靠括c9ng曾经似曾相识这个山脚下,曾经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c4ng葱绿洋葱春天来了,到处一片葱绿。

l!犁田老伯伯牵着牛,扛着犁,要去犁田。

ku7扩充扩大人们不停地砍伐树木,使得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ku7包括括号这本书包括了这次考试的所有内容。

c9ng上下结构曾经似曾相识这个山脚下,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日部y&左右结构忧郁浓郁他是个忧郁的小孩儿。

阝部c4ng上下结构葱绿郁郁葱葱山上是郁郁葱葱的树林。

艹部k2n左右结构砍伐砍价人们砍伐了太多的树木。

石部l&上下结构露水露天早晨,小草的叶子上覆盖了一层露水。

雨部ji2n左右结构减少减产山上的树木正慢慢地减少。

冫部ku7左右结构扩大扩充人们不停地砍伐树木,使得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扌部li3ng上下结构产量力量农作物的产量在逐年增加。

日部su!左右结构随便随和爷爷是个非常随和的人。

阝部c4ng包围结构烟囱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空中。

丿部xi`o左右结构消灭消息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都欢呼起来。

氵部k3o上下结构靠近依靠父母去世后,奶奶是她唯一的依靠。

牛部ku7左右结构包括括号这本书包括了这次考试的所有内容。

扌部。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课文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课文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山脚下,曾(cénɡ)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山上是郁郁葱(cōnɡ)葱的树林,村边是清澈(chè)见底的小河。

人们每天都能听见鸟儿在林子里婉(wǎn)转地歌唱,看到鱼儿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游逛(ɡuànɡ)。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家家都有了一两把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lí),就拎(līn)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

就这样,山上出现了裸(lu ǒ)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ku ò)大……树木变成了一栋(dònɡ)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烟囱冒出的浓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靠着锋利的斧头,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山村却已经被咆哮(páoxiào)的山洪冲得无影无踪了。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kuò)那些锋利的斧头。

随课微写
根据你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说一段内容更加丰富的句子。

1.谁家想(),谁家想(),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2.谁想(),谁想(),就()。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案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终于被洪水卷走的故事。

2.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4.会认5个字,会写13个字,掌握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要保护环境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时数:3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2.认识“葱、犁、扩、栋、括”5个生字。

3.指导写“葱、犁、扩、括”4个字。

教学重点:识字、感知内容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小山村被卷走的原因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1.师: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2.教师用赞美的语气叙述小山村美丽的景色。

然后用惋惜的语气告诉学生:就是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一场大雨过后,却不知被洪水卷到了何处。

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检查是否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小山村的什么故事?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再次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三.识字、写字教学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主识记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交流识记方法。

4.生字、词语回到课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理解词语意思。

5.抢读、齐读生字。

6.学生自主观察“葱”、“犁”、“扩”、“括”在田字格中所占位置。

7.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葱”。

8.学生按要求临写,教师巡视。

四.熟读课文,自我感悟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指导有感情地读第1自然段,感悟小山村的美丽。

4.小组讨论:这么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也没有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五.课堂小结。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案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课时安排:第1-5课时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山村生活的艰辛和美好,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深层次情感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出示山村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山村的印象。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生字词的学习。

3.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学习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故事情感。

3.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和家长分享课文内容,练习生字词。

第三课时:1. 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山村的变迁的认识。

3.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山村变迁的小作文。

第四课时:1. 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堂活动:学生表演课文故事,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3.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故事。

第五课时:1. 复习前四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3.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画一幅自己心中的山村画卷。

三、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主动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对山村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出示山村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山村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简短红色经典小故事范文十篇

简短红色经典小故事范文十篇

简短红色经典小故事范文十篇【篇一】简短红色经典小故事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

王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

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

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

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

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

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

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

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

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

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

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

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

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篇二】简短红色经典小故事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离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生产农场,被选为农场副队长。

同年7月,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

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

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

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

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篇三】简短红色经典小故事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1)增强植物根系与土壤间的凝聚力, 增强土壤的抗冲蚀力,保持水土流失。 2)枝叶繁茂的树冠能有效阻止雨滴对 地表的直接击溅,在林内形成二次降雨, 从而有效防止地表土壤遭受溅蚀; 3)成林的树木能形成良性的局地小气 候,增强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防止水土 流失。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我会预习:
1.默读课文,划出文中含有生字的 词语,再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2.认真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 利、有感情;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做好批注。
树木变成了( ),变成 了( ),还有大量的树木 随着( ),消失在( )。
从这个小山村的命运中,你明白了什么?
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要想长远富, 莫忘多栽树。
绿树成荫,防风固沙。 水土保持,利国利民。
我的收获
•学习方法: •道理:
曾经 葱郁 砍倒 减少 扩大 大量 烟囱 消失 靠山 犁地
露水 随着 包括
曾 量 囱
葱 砍 随 犁 消 靠
露 减 郁 扩 括
我会读生字并组词
山脚下)的 ),村边是 )。人们( )都能听 ),看到( )。
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都没 有了,是什么原因?
法国有个名叫莫尼埃的园艺师。有 一天,莫尼埃移栽花时,不小心打碎了 一盆花,花盆摔成了碎片,花根四周的 土却仅仅包成一团。“噢!花木的根系 纵横交错,把松软的泥土牢牢地连在了 一起!”他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将铁 丝仿照花木根系编成网状,然后和水泥、 砂石一起搅拌,做成花坛,果然十分牢 固。
树木如何防止水土流失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个小山村的故事2篇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个小山村的故事2篇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读懂《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的内容。

2.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3. 学生能够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态度和自己的想象。

教学准备:1.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的课文复印件或投影片。

2. 教师准备的教案及课堂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对话,询问学生是否喜欢乡村生活。

2. 引导学生谈论一下自己喜欢或不喜欢乡村生活的原因。

二、阅读《一个小山村的故事》(10分钟)1. 教师先快速扫读一遍课文,然后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要阅读的课文是《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2. 教师逐句地读给学生听,学生跟读。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三、理解和讨论(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提问以下问题:a. 故事中的小山村是什么样的地方?b.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特点?c.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d. 你觉得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3. 随机抽取几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语言运用(10分钟)1. 教师布置作文题目:“假设你是这个小山村的主人公,请你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和你喜欢的乡村生活。

”2. 学生认真构思,然后用自己的语言书写作文。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1. 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读出自己的作文。

2.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意见。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查找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或文章,准备下节课进行分享。

2. 课后阅读并书写《一个小山村的故事》的读书笔记。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乡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真实的乡村生活。

2. 分组进行小组分享,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乡村生活资料和写的读书笔记。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五年级作文【优秀7篇】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五年级作文【优秀7篇】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五年级作文【优秀7篇】现代文阅读《一个小山村的故事》题目及答案篇一现代文阅读《一个小山村的故事》题目及答案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很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子,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很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8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道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填空。

①“裸露的土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房子、_________和________等。

2.想象这个小村庄原先是怎样的“很像样”,请用三个四字的词语形容它过去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这个小村庄遭受灭顶之灾的,有人说是咆哮的洪水,又说是锋利的斧头,其实,真正的凶手是那些对树木_______的人们。

4.这个故事可能会使你想到这样一些语句:“螳螂捕蝉,_________”“人无远虑,___________”“金山银山,不如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失去树木植被保护的山坡(2)工具家具2.树木葱茏枝繁叶茂绿树成荫3.乱砍滥伐4.黄雀在后必有近忧绿水青山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案篇二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学会本课“曾、郁、葱”等生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三、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2、仔细思考,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a.读准带拼音的词语。
b.读准多音字。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主备教师:刘慧时间:2011年11月22日
课题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
指导法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一、导入自学
1、师:请学生轻声读课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
(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懂课文。
四、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曾郁葱砍露减扩量随囱消靠括
曾经郁郁葱葱砍到减少扩大随着烟囱消失包括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