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作业答案
药剂学课程作业(七)

药剂学课程作业_B一、单选题1.(4分)下列表面活性剂中,具有昙点的是()。
A. 司盘B. 吐温C. PluronicF68D. 月桂醇硫酸钠答案B2.(4分)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临界胶团浓度之前,其在溶液表面的吸附为()。
A. 负吸附B. 正吸附C. 正负吸附D. 无吸附答案B3.(4分)哪个缩写是最好的膜剂材料()。
A. PVPB. PVAC. PEGD. PHB答案B4.(4分)注射剂中加入焦亚硫酸钠的作用( )。
A. 抑菌B. 抗氧C. 止痛D. 调节等渗答案B5.(4分)栓剂中药物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比值称()。
A. 酸值B. 水值C. 置换价D. 分配系数答案C6.(4分)维生素C注射灭菌可采用()。
A. 流通蒸汽灭菌B. 热压灭菌C. 化学灭菌D. γ射线灭菌答案A7.(4分)软膏剂中加入Azone和DMSO的目的是()。
A. 增加稠度B. 改善含水量C. 吸收促进D. 提高稳定性答案C8.(4分)根据物料的干燥速率变化,可分为恒速阶段和降速阶段,在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取决于()。
A. 水分在物料内部的迁移速率B. 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C. 空气温度与物料的温度差D. 空气流速和减低空气湿度答案A9.(4分)关于栓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完全避免了药物的首过效应B. 不宜口服的药物可以制成栓剂C. 适于小儿及老人患者D. 栓剂的生产成本比片剂高答案A10.(4分)乳剂型软膏基质与口服乳的区别在于()。
A. 油相中油脂类的熔点B. 乳化剂粘度大小C. 乳化温度D. 水相相容积分数的大小答案A11.(4分)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的目的是改善药物的()。
A. 可压性和流动性B. 崩解性和溶出性C. 防潮性和稳定性D. 润滑性和抗粘着性答案A12.(4分)软膏中加入Azone的作用为()。
A. 透皮促进剂B. 保湿剂C. 增溶剂D. 乳化剂答案A13.(4分)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是( )。
(完整)表面活性剂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概述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在加入量很少时即能明显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改变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一类物质。
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按离子类型和亲水基的结构)离子类型:a。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亲水基:羧酸盐型、磺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胺盐型、季铵盐、鎓盐型、多羧基型、聚氧乙烯型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表面活性、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因溶质在表面发生吸附(正吸附)而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被称为表面活性,这类物质被称为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表面活性物质,其在浓度极低时能明显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表面活性如何表征?假如.是水或溶剂的表面张力,为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则表面(界面)张力降低值可表现为。
,在稀水溶液中可以用表面张力降低值与溶液浓度的比值/c来衡量溶质的表面活性。
当物质的浓度c很小时,—c略成直线,每增加一个–CH2,/c增加为原来的3倍。
❖表面活性剂的两大性质是什么?如何解释?两大性质:降低表面张力和胶束的形成降低表面张力:是由亲水、亲油基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性质,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于液体表面,用表面自由能低的分子覆盖了表面自由能高的溶剂分子,因此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胶束的形成:达到吸附饱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再增加,其分子会在溶液内部采取另一种排列方式,即形成胶束。
❖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测定方法?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被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简写为cmc)。
测量依据:表面张力、电导率等性质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上述性质发生突变的浓度。
1、表面张力法: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开始时随溶液浓度的增加急剧下降,到达一定浓度(即cmc)后变化缓慢或不再变化。
特点:简单、不受无机盐的影响;但极性有机杂质干扰大。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第二章作业(第一次作业)1、表面活性剂按疏水基分类有哪几种?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答:表面活性剂按疏水基分类可以分为碳氢链、聚醚、硅氧烷和氟碳链4中类型。
A:碳氢链疏水基;(1)直链烷基:增加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的链长,增加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在水中表面活性增加,界面吸附与胶束化趋势增强。
(2)支链或不饱和烷基:在疏水基中引入支链或者不饱和烷基,与相应的直链烷基同系物相比,表面活性剂在水或者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加,胶束化能力减弱。
并且具有支链烷基的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差,不饱和烷基比较容易被氧化、变色。
(3)含芳香环或脂肪环的烷基:在疏水基中加入芳香环,表面活性剂疏水性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如直链烷基,并且其生物降解性较差,也难以形成紧密的膜结构。
B:聚氧丙烯醚链疏水基:聚氧丙烯醚链有环氧丙烷聚合而成。
含有聚氧丙烯醚链的表面活性剂往往容易吸附在极性界面上,也有利于在一些极性有机溶剂中溶解。
C:聚硅氧烷链疏水基:该疏水基是非碳链疏水基,他与碳氢链相比,耐热性好、化学稳定性高,由于硅氧链既不亲水也不亲油,所以在水相和非水系统都有表面活性。
缺点是生物降解性差,价格较高,而且在胶束形成和增溶方面不遵循表面活性剂一般规律。
2、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分类有哪几种?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答: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分类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类。
其中单一型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复合型表面活性剂是指含有2种以上亲水基的表面活性剂。
A: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羧酸盐阴离子型:(1)一般C10以下脂肪酸水溶性过强,表面活性较弱,C20以上水溶性太差,只能用于非水系统。
常见的脂肪酸皂碳链介于C10—C20之间。
(2)N—羧乙基脂肪酰胺的盐:无毒、无刺激性、起泡性和抑酶性好,对硬水、酸的敏感性小于肥皂。
(3)全氟代烷基羧酸盐:有较好的耐强酸、耐氧化还原及耐热性能。
而且其表面活性比相应脂肪酸盐强得多,降低表面张力很强,其同样具有极佳的化学与热稳定性。
染整工艺原理课后作业题答案

课后习题:1水处理主要方法:石灰—纯碱法,离子交换法,软水剂添加法2简述精炼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1)烧碱(NaoH)煮练剂使果胶中的酯键水机,部分含氮物质蛋白质分子中的酰胺键水解,还能使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类物质发生皂化而溶解(2)表面活性剂(S.A.A)如肥皂、红油等煮练助剂起润滑作用,有利于煮练剂进入纤维内部,通过乳化作用去除油蜡(3)硅酸钠吸附煮练液中的铁质,防止织物上产生锈斑,吸附煮练液中已分解的杂质,防止再次产生锈斑(4)亚硫酸氢钠:有利于棉籽壳的去除,木质素→木质素磺酸→木质素磺酸钠,还原剂防止棉织物在高温带碱的情况下被空气氧化而脆损(5)磷酸三钠作为软水剂3试设计一种纯棉织物连续平幅退浆,精炼工艺4在精炼工艺中,主要加入哪些表面活性剂?试述它们的作用原理。
5作为良好的润湿剂,洗涤剂,乳化剂,应具有怎样的化学结构?为什么?6试从润湿方程来说明精炼的原布为什么不能被水润湿?7原布检验包含哪些内容?原布检验→翻布→打印→缝头(1)物理指标:幅宽,重量,纱支,密度,强力等(规格)(2)外观疵点:如缺经,断纬,跳纱,棉结等(品质)(3)普通棉织物:抽查10%左右;(4)毛织物:全部检验;8简述棉织物碱退浆,酶退浆原理。
加工工艺条件?碱退浆的原理:1)在热碱的作用下浆料会发生溶胀,从凝胶状态变成溶胶状态而与纤维的粘着变松,容易洗落下来。
2)CMC,PA类的浆料在热碱液中的溶解性能较好,再经洗水具有良好的退浆率。
酶是一类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对某些物质的分解有特定的催化作用。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大分子链发生水解而生成分子量较小、粘度较低、溶解度较高9什么叫潜在损伤?并阐述其产生的原因及检测方法?(1)漂白后的织物经1g/L烧碱溶液沸煮1小时后、织物强力大幅度下降的现象被称为潜在损伤。
(2)原因:主要是由于葡萄糖的升环所致(3)通过测定织物的煮练强力来快速测定潜在损伤10简述精炼效果的评定方法?毛效:煮练效果的评定一般用毛效指标来判定,即30分钟内水沿织物向上爬升的高度(CM)。
表面化学作业-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3)增溶作用:
非极性有机物如苯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加入油酸钠等表面活性剂后, 苯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 这称为增溶作用。
増溶作用只有在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高于cmc (临界胶束浓度)时,才能明显表示出来,所以说增溶作用与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产生胶束有密切关系。
増溶是使本来不溶于水的物质溶入表面活性剂胶束中的一种现象。
增溶量增加将使胶束的体积增大,胶束的数目增多亦会增加溶量,因为在cmc 以上,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越高,生成的胶束数目越多,能増溶于胶束的微溶或不溶物质也越多,增溶作用越强。
增溶作用与普通的溶解概念是不同的, 增溶的苯不是均匀分散在水中, 而是分散在油酸根分子形成的胶束中。
经X 射线衍射证实, 增溶后各种胶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而整个溶液的的依数性变化不大。
4)润湿作用: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 改变接触角的大小, 从而达到所需的目的。
如果要制造防水材料, 就要在表面涂憎水的表面活性剂, 使接触角大于90。
表面活性剂分子是两亲分子, 能对界面的润湿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不同, 在界面上的吸附速度和溶液表面张力的降低速度和程度也各不相同。
溶液对植物的润湿作用和附着能力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变化、植物表面的性质、液滴的大小等有关。
因此,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不同, 对植物的润湿作用也有所不同。
例如植物叶面带有均匀光滑的蜡质层, 纯水在叶面上易形成小水珠, 粘附不牢, 无法润湿。
如果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 则其附着和润湿作用就会有所改善。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吸附速度以及在固体界面上的润湿作用已有一些报道。
表面活性剂练习题

表面活性剂练习题1.根据物质水溶液表面涨力与温度的关系,可以把物质分为哪几类?2什么是表面活性剂?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哪几类?4.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哪几类?5.根据分子中所含离子类型和种类可将两性表面活性剂分为哪四大类并举例说明。
6.是不是既含有亲水基又含有疏水基的物质就一定是表面活性剂?为什么?7.什么是界面现象?常见界面有哪些?8.什么是表面功?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是?9.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及其表征意义?10.什么是润湿作用?11乳化作用形成的乳状液可分为哪两类?12.简述不同HLB值下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场合。
13.表面活性剂功能有哪几大类?14.当用直链烯烃与苯烷基化的方法来制备直链烷基苯过程中时,可以选择使用的直链烯烃有几种,分别是?15、在生产表面活性剂时需()作原料,其中内烯烃常用(),()或()方法来制得,也可以用直链伯醇或仲醇制得。
16、由于亲水基的种类对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影响很大,因此常用亲水基种类来将表面活性剂进行分类,在疏水基一定的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亲水基的亲水强度增大而()。
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来说,Krafft点下降表明()。
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来说,浊点增大表明()。
17、两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和发泡性与溶液PH有什么关系?18、甜菜碱型两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与碳链长度的关系式是()。
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临界胶束浓度将()。
一般的两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
19、对于CMC来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得多,为什么?20.在制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用到了环氧乙烷,简述环氧乙烷的制备方法及有关化学反应式,并比说明不同方法的缺点所在?。
21、通常表面活性剂的活性用()来衡量。
对于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随烷基碳链长度增加,表面张力()。
当分子结构相同时,在一般情况下,表面张力随溶液的浓度升高而()。
精细化学品化学作业

精细化学品化学作业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1.精细化学品(中国)——凡是能增进或赋予一种(类)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化学品。
(教材p1)2.表面活性剂——加到溶剂中会大大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能够使体系的表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
如硬脂酸钠(肥皂)、烷基苯磺酸钠(洗衣粉)等物质。
(教材p8)3. 胶束——当溶液内表面活性剂分子数目不断增加时,其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亲水部分向着水,几十个或更多分子缔合在一起形成缔合的粒子,称为胶束。
(第二章课件p5)4.润湿——固体表面与液体接触时,其表面能往往会减小。
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表面积总是吸附气体的,当它与液体接触时,气体如被排斥而离开表面,则固体与液体直接接触,这种现象称为润湿。
(教材p11)5.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某些部位合成的、可被运送到其它部位发生特殊生理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在国内,习惯上将植物体内自身产生的内源调控物质叫植物激素。
(教材p141)6.涂料——是一种涂覆在物体(被保护和被装饰对象)表面同时能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的配套性工程材料。
(教材p150)7.活性染料——又称为反应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与纤维分子中的羟基、氨基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生成共价键,生成“染料-纤维”化合物。
(教材p181)8.香料——亦称香原料,是一种能被嗅感嗅出气味或味感品出香味的物质,是用以调制香精的原料。
(教材p206)9.香精——亦称调和香料,是由人工调配出来的多种香料的混合体。
(教材p206)10.增稠剂——增稠剂俗称糊料、增黏剂、胶凝剂、乳化稳定剂等,是一种改善食品的物理性质、增加食品黏稠性或形成凝胶,给食品润湿、适口舌感的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食品呈悬浮状态作用的食品添加剂。
(教材p236)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水和油形成的乳状液,根据分散情形可分为两种: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两种类型。
表面活性剂试题+答案

《表面活性剂化学》课程自学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粉状洗涤剂可分为A洗涤剂和C洗涤剂。
A B C DA、民用B、军用C、工业D、农业2.活性剂的分为A,阳离子,B,两性表面活性剂。
A、阴离子B、非离子型C、正离子D、负离子3.乳状液的类型包括水包油型,C型,D型。
A、园圈B、哑铃C、油包水D、套圈4。
润湿过程主要分为三类,沾湿,A,和C。
A、浸湿B、涂布C、铺展D、扩展5。
洗涤过程可表示为:物体表面+污垢+洗涤剂+介质=物体表面﹒洗涤剂﹒介质+污垢﹒洗涤剂﹒介质A、硅胶B、硅氧烷C、固体颗粒D、天然油脂6.液体洗涤剂分为重垢液体洗涤剂、A洗涤剂,餐具洗涤剂和D。
A、轻垢液体B、个人用品C、轻型液体D、洗发香波7。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胺盐型、、和鎓盐型.A、咪唑盐型B、季胺盐型C、磷酸酯盐型D、杂环型8。
两性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B、咪唑啉型、氨基酸型、.A、咪唑盐型B、甜菜碱型C、氧化胺型D、杂环型9。
含硅表面活性剂的分为,。
A、硅烷基型B、硅碳氧烷基型C、硅氧烷基型D、硅碳烷基型10.絮凝包括被分散粒子的作用和粒子的相互聚集.A、去稳定B、稳定C、稳定D、去稳定11.洗涤剂的主要是设备洗涤剂。
A、民用B、类型C、配方D、工业12. 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HLB值越低,亲水性越弱.A、不变B、越强C、越弱D、越低。
13.破乳的方法有机械法,,。
A、化学法B、物理法C、理论法D、实践法14。
通常人们习惯将润湿角大于90叫做。
小于90叫。
A、浸湿B、润湿C、乳化D、不润湿15。
用于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有三大类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
A、阴离子B、非离子型C、正离子D、阳离子1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羧酸盐型、、硫酸酯盐型、。
A、磺酸盐型B、咪唑盐型C、磷酸酯盐型D、磷酸盐型17.两性表面活性剂主要分为、咪唑啉型、氨基酸型、。
A、咪唑盐型B、甜菜碱型C、氧化胺型D、杂环型18.碳氟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为电解氟化法,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活性剂作业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长链疏水基团和亲水性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两个部分。
由于它的分子中既有亲油基又有亲水基,所以,也称双亲化合物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即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凡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凡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其在水中生成的表面活性离子种类,又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大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元素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等。
2.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或临界胶束浓度。
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的温度即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
3.表面活性剂有哪些基本作用?请分别作出解释。
1)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气-液和固-液界面张力,使接触角变小,增大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的这种作用。
2)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乳状液的这种作用。
3)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固体粒子分割成极细的微粒而分散悬浮在溶液中的这种作用,叫作分散作用。
4)起泡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搅拌时会产生许多气泡,由于气体比液体的密度小,液体中的气泡会很快上升到液面,形成气泡聚集物(即泡沫),而纯水不会产生此种现象,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叫发泡作用。
5)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后,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溶解度显著增加的这种作用称作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6)洗涤去污作用:洗涤去污作用实际上是由于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固液界面上,降低表面张力并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从而产生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等各种作用的综合效果。
第二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在水中能够离解出具有表面活性的阴离子的一类表面活性剂叫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不同可分为: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和磷酸(酯)盐型等。
2.盐析沸煮法生产RCOONa的生产工艺过程。
盐析沸煮法生产脂肪酸钠盐的工艺主要分皂化、盐析、碱析和整理四个步骤:(1)皂化在皂化釜中加入油脂和稍过量的碱液,用水蒸气加热进行皂化反应得皂胶。
(2)盐析在皂胶中加入食盐或浓盐水,使皂胶中的水、甘油和色素‘磷脂等杂质分离出来,获得较纯净的皂胶。
废液送甘油回收装置。
(3)碱析在皂胶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液,加热使未完全皂化的油脂皂化,并降低皂胶中无机盐及其它杂质的含量,进一步析出甘油,同时进一步净化皂胶。
(4)整理调整碱析后皂胶那水分、脂肪酸及电介质含量,并最后排出皂胶中的杂质,以获得质量纯净、合乎规格的皂基。
S的主要生产工艺路线。
烷基苯磺酸钠(LAS)的主要生产工艺路线如下:4.烷基苯磺酸钠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1)烷基链长度的影响烷基链在C6以上才具有表面活性,并且表面活性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当烷基链超过18个碳时表面活性下降。
实践证明,以C12洗涤性能最好,C14发泡能力最好,C10-C14泡沫稳定性较好。
碳链变短,溶解性和润湿性好,但洗涤力差,碳链变长由于溶解度下降亦使得洗涤。
一般碳数在C8-C14的烷烃洗涤性能较好,宜作洗涤剂,小于C9的润湿性较好,宜作润湿剂,大于C14宜作W/O乳化剂。
2)支链的影响实验证明,含支链的烷基苯磺酸钠的发泡力和润湿力均高于LAS,去污力稍低于LAS,但生物降解性却有很大差异。
支链越多,生物降解性越差,且支链越靠近末端,其生物降解性越差。
生物降解性,泡沫长久不散,造成污染。
3)烷基链数目的影响苯环上有几个短链烷基时润湿性增加,但去污力下降。
作为洗涤剂用烷基苯应尽可能避免生产多烷基苯。
4)苯与烷基结合位置的影响以C12为例,苯环可接在烷基链的1-6位上,有六种位置异构体存在。
各种异构体的分布因所选用的原料及工艺不同而异。
苯环在碳链上的C3或C4位置的洗涤去污性能较好。
5)磺酸基的位置和数目的影响磺酸基主要接在烷基的对位与邻位上,以对位异构体居多,间位异构体很少。
对位烷基苯磺酸钠的cmc低,去污力强和生物降解性好,作为洗涤剂而言,希望得到对位烷基苯磺酸钠。
从磺酸基团的数目来讲,烷基苯二磺酸钠和烷基二苯磺酸钠,由于磺酸基数目增加,亲水性大大增加,破坏了原有的亲水亲油平衡,去污力显著下降,所以生产上尽量避免生成.综上所述,烷基苯磺酸钠的结构以C11-C13的直链烷基,苯环接在第3、4碳原子上,磺酸基为对位其洗涤性能最好。
5.液相分子筛提取正构烷烃的基本原理。
应用分子筛吸附和脱附的原理,将煤油中正构烷烃和其它非正构烷烃分离提纯的方法,称为分子筛提蜡法。
分子筛是一种高效能、高选择性的吸附剂,用于筛分洗涤剂用烷烃的分子筛有5A和10A两种,前者用于分离正构烷烃和杂烃,后者则用来分离正构烷烃中的极性物。
煤油馏分中,正构烷烃分子的横向直径小于4.9Å,而其它非正构烷烃的分子直径大于5.6Å,5A分子筛孔径为4.9-5.6Å,因此采用5A分子筛可将正构烷烃吸附在分子筛内,而不被吸附的杂烃排斥在分子筛外。
然后通过脱附,回收被分子筛吸附的正构烷烃,作为生产烷基苯的原料正构烷烃。
利用10A分子筛是利用它对极性不同的有机物的吸附能力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10A分子筛孔径为9-10Å,正构烷烃及杂质都可进入筛孔内,但大部分杂质,如有机酸、胶质、氮和硫的化合物以及芳烃等物质的极性均比正构烷烃强,所以利用10A 分子筛可选择地将这些物质吸附在分子筛上,从而达到进一步分离精制正构烷烃的目的。
6.烷基苯与SO3的磺化有何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如何设计或选择磺化反应器?(1)三氧化硫磺化反应属气液接触非均相反应。
反应主要发生在液体表面或气体溶解在液体中进行。
这样,磺化总的反应速度是由扩散速度和反应速度决定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扩散速度是主要控制因素。
(2)该磺化反应属强放热、瞬间反应。
故大部分反应热是在反应的初始阶段放出的,所以如何控制反应速度,迅速移走反应热是生产控制的关键。
(3)反应前后粘度急剧增加。
反应体系粘度增加势必给物料间的传质和传热带来困难,使之局部过热或过磺化。
同时,磺酸粘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过低,粘度增加。
因此,控制反应温度不能过低。
(4)在反应过程中,副反应极易发生。
以上特点正是我们考虑磺化反应器的设计和磺化工艺控制的依据。
总之,磺化反应要求投料比、气体浓度和反应温度稳定;物料停留时间短;气一液接触效果好;及时排除反应热。
7.AOS的合成机理,该类产品的主要优缺点。
α-烯烃与SO3之间的反应属亲电加成反应,其反应历程符合马尔柯夫尼柯夫规则,即SO3分子中带正电性的S原子加成到α-烯烃分子中显负电性的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生成末端磺化物。
α-烯烃的磺化首先生成两性离子中间体,两性离子中间体可以发生正碳离子的转移,消除质子后,异钩化成烷基键内部双键位置不同的烯基磺酸;随着正碳离子的转移处于合适的位置时,两性离子中间体环化,形成相应的磺内醋,如β-磺内酯、γ-磺内酯、δ-磺内酯等。
β-磺内酯因环的张力大,不稳定,很快便消失,转变为两性离子中间体,因此β-磺内醋几乎不存在。
六元以上的环因不稳定亦很少存在。
主要以五元环的γ-磺内酯和六元环的δ-磺内酯的形式存在。
依据上述磺化机理,得到一系列的磺化产物。
用反应式表示如下:AOS 有第四代洗涤剂之称(ABS ,LAS ,AS ,AOS ),相同碳数的AOS ,其去污力、起泡性和润湿性能均优于LAS 和AS ,表面张力较低,且对皮肤刺激性小,生物降解率高,毒性小,在高硬度水中仍有较高的去污力。
不足:粉(粒)状产品易吸潮结块;AOS 有自动氧化作用,需使用抗氧化剂。
8. 水-光磺氧化法合成SAS 的机理,该类产品的主要优缺点。
正构烷烃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可以和SO 2、O 2反应,生成烷基磺酸:RH +RSO 3H +H 2SO 42SO 2+H 2O O 2+hv反应的引发剂有紫外线、γ射线、O 3等.以紫外线作引发剂,在反应器中加水分解烷基过氧磺酸.生成烷基磺酸的工艺称为水-光法磺氧化工艺.水-光磺氧化法工艺的优点:1)无苯无氯;2)动力消耗低;3)设备简单,产品质量好。
在直链正构烷烃的磺氧化反应中,仲碳原子比伯碳原子更易发生反应,其活性比例为30:1,因此磺氧化产物中绝大部分为仲烷基磺酸盐(约98%),中和后得到的产品主要是仲烷基磺酸盐。
烷基磺酸盐的表面活性与烷基苯磺酸钠接近。
它在碱性、中性和弱酸性溶液中较为稳定,在硬水中具有良好的润湿、乳化、分散和去污能力,易于生物降解。
SAS 的缺点是,用它作为主要成分的洗衣粉发粘、不松散。
因此只用于液体配方中。
9. 长链脂肪醇的主要生产工艺有哪几条?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工业上表面活性剂用脂肪醇已达到大吨位生产的工艺路线主要有四条:①羰基合成醇(OXO 醇):所用原料为单烯烃,该法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工艺技术成熟,生产适应性强,产品质量好.成本较低等优点,是目前合成表面活性剂醇的主要方法。
②齐格勒合成醇:原料为乙烯;③液蜡氧化制仲醇:原料为正构烷烃(石蜡),石蜡氧化法制得的主要是仲醇,虽然由仲醇制得的表面活性剂不如由伯醇制得的产品性能好,但由于原料便宜,工艺比较简单,仍然受到一定的重视。
④油脂或脂肪酸加氢还原制醇:所用原料为天然油脂或合成脂肪酸。
10. 羰基合成醇的主要生产工艺有哪几条?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11. 齐格勒法合成醇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
齐格勒法合成醇,是在齐格勒法制α-烯烃基础上,在制得高级烷基铝后,不交换成高碳烯烃,而直接进行氧化反应,三烷基铝被氧化成三烷氧基铝化合物,经水解生成偶碳直链的醇,称为Alfol 醇。
反应过程如下:齐格勒法(Ziegle )合成脂肪醇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①两步法制取三乙基铝。
铝粉、氢气首先在三乙基铝存在下生成二乙基铝化合物:Al +3/2 H 2+2Al(C 2H 5)33Al(C 2H 5)2H二乙基铝与乙烯反应生成三乙基铝: Al(C 2H 5)2H +C 2H 4Al(C 2H 5)3用一步法也可合成三乙基铝,但副产物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