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与雅马哈”的战争启示录
第7章市场竞合战略解读.

市场追随者在营销策略的主要方面紧跟市场领导者,在 其他方面则发展自己的特色,争取和领导者保持一定的差异。
有选择追随
市场追随者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部分地仿效市场领导 者,择优追随。
2018/12/27 第7章 市场竞合战略 29
7.3.5 市场补缺者竞争战略
补缺基点 规模较小且大企业不感兴趣的细分市场。
2018/12/27
第7章 市场竞合战略
20
假设的市场结构:
市 场 领 导 者 市 场 份 额 40% 市 场 挑 战 者 30% 市 场 追 随 者 市 场 补 缺 者
20% 10%
2018/12/27
第7章 市场竞合战略
21
7.3.1 竞争者位势类型
市场领导者(Market Leader)
首要任务是管理者的相互学习作为 企业之间依赖性高
2018/12/27
第7章 市场竞合战略
37
7.4.1 合作战略的类型
4.竞合对等型合作战略
企业之间形成既高度合作又高度竞争的合作关系。 分类:
在竞争实力上远远不如市场领导者或市场挑战者的企业。 市场补缺者(Market Nicher)
竞争实力虽不强,但并不追随市场主流趋势,而选择市 场上大多数企业所忽略的或不愿进入的市场为其目标市场的 企业。
2018/12/27
第7章 市场竞合战略
23
7.3.2 市场领导者竞争战略
市场领导者竞争战略
扩大 总需求
2.竞争主导型合作战略
同一行业或市场相近、竞争激烈的企业之间为了给新进 入者设置壁垒、维持市场份额或避免打价格战而形成的合作。 特征:
日文名人名言100句

日语学习资料名人名言100句Pollyan20062011/7/12目录名言集1竜馬がゆく司馬遼太郎 (5)名言集2ウォルト・ディズニー (5)名言集3ルイ・パスツール (6)名言集4宮部みゆき(模倣犯) (7)名言集5坂本龍馬 (7)名言集6矢沢永吉 (7)名言集7高橋歩毎日が冒険 (8)名言集8タモリ (8)名言集9三島由紀夫 (9)名言集10川端康成 (9)名言集11ゲーテ (9)名言集12ルソー「エミール」 (10)名言集13相田みつをにんげんだもの (10)名言集14竹下佳江 (11)名言集15星野仙一 (11)名言集16野村勝也 (12)名言集17ウジェーヌ・ドラクロワ (12)名言集18マギー司郎 (13)名言集19中田英寿 (13)名言集20リチャード・ニクソン (14)名言集21岡本太郎 (14)名言集22トーマス・エジソン (14)名言集23福澤諭吉 (15)名言集24アルベルト・アインシュタイン (15)名言集25シンドラーのリスト (16)名言集26ベンジャミン・ディズレーリ (16)名言集27デール・カーネギー (17)名言集28マーク・トウェイン (17)名言集29オスカー・ワイルド (17)名言集30ジョゼフ・アディソン (18)名言集31坂手洋二 (18)名言集32江夏豊 (19)名言集33アラン (19)名言集34鈴木清一 (20)名言集35谷川浩司 (20)名言集36橋本崇載 (20)名言集37大山康晴 (21)名言集38落合博満 (21)名言集39志賀直哉 (22)名言集40アルベルト・アインシュタイン (22)名言集41モンテーニュ (22)名言集42松下幸之助 (23)名言集43イチロー (23)名言集44谷亮子 (23)名言集45マイケル・ジョーダン (24)名言集46マザー・テレサ (24)名言集47本田宗一郎 (25)名言集48山本五十六 (25)名言集49アルベルト・アインシュタイン (26)名言集50ルソー (26)名言集51高橋尚子 (27)名言集52上杉鷹山 (27)名言集54太宰治 (28)名言集55チャーリーとチョコレート工場 (29)名言集56フォレスト・ガンプ (29)名言集57ハチミツとクローバー (29)名言集58ゲーテ (30)名言集59雅-miyavi- (30)名言集60ベンジャミン・フランクリン (31)名言集61ラ・ロシュフコー (31)名言集62石川啄木 (32)名言集63ハインリッヒ・ハイネ (32)名言集64アニマル浜口 (33)名言集65柳田邦男 (33)名言集66畑正憲 (34)名言集67藤子・F・不二雄 (34)名言集68ラルフ・ワルド・エマーソン (35)名言集69インガーソル (35)名言集70オノ・ヨーコ (36)名言集71孫正義 (36)名言集72スティーブ・ジョブズ (37)名言集73明石家さんま (37)名言集74デニス・ウェイトレイ (37)名言集75レイモンド・チャンドラー (38)名言集76ロベルト・バッジョ (39)名言集77シェイクスピア (39)名言集78田口ランディ (40)名言集79ウルフルズ (40)名言集80ムーミン (40)名言集81アニー・ディラード (41)名言集82イソップ (41)名言集83バーナード・ショー (42)名言集84正宗白鳥 (42)名言集85池田貴族 (43)名言集86ダンテ (43)名言集87チェーホフ (43)名言集88ナポレオン (44)名言集89ドストエフスキー (44)名言集90ホメロス (45)名言集91アルント (45)名言集92小津安二郎 (46)名言集93トルストイ (46)名言集94島崎藤村 (47)名言集95落合恵子 (47)名言集96リュナール侯爵 (48)名言集97ビー・バップ・ハイスクール (48)名言集983年B組金八先生 (49)名言集99ロッキー (49)名言集100大河ドラマ「篤姫」 (50)名言集1竜馬がゆく司馬遼太郎----------------------------------------------------「天運は人に返さねばならないという」竜馬がゆく(一)司馬遼太郎----------------------------------------------------译:(我)不给人不行,这是天命!土佐に帰る途中で無一文なってしまった岡田以蔵は、たまたま通りがかった坂本竜馬に襲い掛かりお金を奪おうとする。
雅马哈的成功之道(上)——10个雅马哈的故事

世 , 款 后 来 昵 称 为 “ 蜻 蜓 ” 车 型 这 红 的
投 入 规 模 生 产 后 大 受 欢 迎 , 为 1 55 9
除雪机 、 车 发 动机 、 业 用机 器人 、 汽 产
维普资讯
—
—
1 雅 马 哈 的 故 事 0个
口 苗 苗 ( 集整 理 ) 收
年 7月 1日 雅 马 哈 发 动 机株 式 会 社 前言
高 速 公 路 . 处 都 可 以 发 现 它 的芳 踪 。 处 在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时 期 . 为 雅 作
如 果 让你 回想 一 下德 国著 名汽
装 配 。 辆 Y 1都 是 通 过 手 工 制 作 每 A一 的 。 且 受 到 严 格 的 质 量 控 制 程 序 的 并 监 督 , 此 “ 蜻 蜒 ” 当 时 的 零 售 价 因 红 在 高达 1 . 3 8万 日 元 , 价 格 远 比 同 类 的
马 哈 前 身 的 日 本 乐器 公 司 . 借 精 湛 凭
的 制 造 工 艺 . 事 军 用 飞 机 推 进 器 的 从 生产 。 后 . 过 一段修 养 期 . 战 经 日本 处 于 经 济 高 速 发 展 期 . 通 家 庭 有 能 力 普 购 买 冰 箱 、 衣 机 和 电饭 煲 等 家 用 电 洗 器 . 方 经 济 报 告 也 指 出 最 艰 难 的 战 官 后 时期 终 于 过 去 了 。 对 经 济 高 速 发 针 展 的 形 势 . 上 任 的 总 裁 川 上 源 一 先 新 生 . 图 将 战 时 生 产 推 进 器 的 工 厂 设 力 备投入 民 用生 产。 为此 . 马哈 开展 雅
DIN_EN_10216-1_2004-07

Angaben über zulässige Betriebsdrücke nicht enthalten; jeweils zwei Güten je Festigkeitsstufe mit unterschiedlichem Anforderungsniveau festgelegt; Stahlsorten mit ReH = 355 MPa (St 52.0 bzw. St 52.4) sind entfallen, Stahlsorte mit ReH = 195 MPa wurde zusätzlich aufgenommen; Kurznamen und Werkstoffnummern geändert; Festlegungen für die chemische Zusammensetzung und mechanische Eigenschaften teilweise geändert; Anhaltswerte für die 0,2%-Dehngrenze bei erhöhten Temperaturen nicht angegeben; Grenzabmaße für Außendurchmesser, Wanddicke und Länge teilweise geändert; Prüfumfang geändert; Ringversuche nicht festgelegt; Option für den Kerbschlagbiegeversuch bei − 10 °C in Längsrichtung festgelegt; Option für Wanddickenmessung außerhalb des Rohrendenbereichs festgelegt; Anwendbarkeit der elektromagnetischen Dichtheitsprüfung erweitert; redaktionelle Änderungen.
本田宗一郎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本田宗一郎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1.出身不重要出不要不要要出出一——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2.放飞 我光看别人脸色行事 把 己束缚起来 人 就不能突飞猛进 尤其 不 能 科 技术日新月异 年代里 存下去 就 掉队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3.青春“人 青春 逝去就不再来了 ”“年轻有 ” 指能够珍重青春 人 如果青年时代 所作 那就 “年轻 ” 实 很 惜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4.青春 宝藏青春本身就 量 宝藏 具有伟大 价值 青年人应该利用青春 特权 多做一些事情 即使做不成功 不要紧 至少 换来一点失败 教训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5.加倍由于出身 己想从 中解脱出来 然 人 多加一倍结果 绝对 带来 富裕 人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6.做 有智慧 人人没有刺激就不 进步 当一 人身处逆 、走投 路时 智慧就显得尤 宝贵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7.不要拒绝痛发明 最好条件 吃 耐劳 亲身体 痛 经受 痛 与获得 荣誉往往成正 如果说有了荣誉就没有痛 绝对不 能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8.失败 成长失败 好事 一 没有经历过失败 一帆风顺就把问题解决了 人和一 经受10次失败才获得成功 人 他们如果 同龄人 要我选择 话 我就要经历过失败 那一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9.失败 好事同一年龄 经受过失败 人能吃 耐劳 些痛 经历 成 一股 量 成 人 飞跃 基础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10.失败 成功之母一 没有失败过 人 实 很 怜 我认 人不经失败就不 长智 更 成长 言 人都 从失败中 记住了失败 经验 然后检讨 什么 失败 省失败 原 虽说经历了一次 失败 却 带来长期 成功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11.注重 身不要只看一 人 成功史 他人 成功不一定对 己有帮助 他人 失败 作 他山之石 拿来攻玉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12.不要模仿别人青春易逝 不用实 惜 工作 己工作 不 别人工作 成功 秘诀 于永不模仿别人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13.运动人按照哲 行动 器按照劳 和智慧 运转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14.一念之差凡 一念之差 正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15. 人 本企业 人 本 但不 一 人一 人 分离 重要 整体 提升 ——本田宗一郎《怎样走向成功——画说本田宗一郎》16.不要要求别人所谓 经营不 要求别人 己率先行动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17.动手才重要想要知道牛 耳朵 什么地方 不 用头 用手腕知道才 最重要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18.怎样 合格 干部从下 大众从 下 权 不知所措 干部 不合格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19.磨练才 成长不要忘记 不断辛 磨练中才 有进步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20.事实不查明事实 究竟就不 进步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21.工作不 工作 作业却有人认 工作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22.懂得珍惜手中 宝山等到 时候失去才发现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23.责任命令 囫囵吞枣就 责任 逃避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24.不要盲从管理者应该着眼全局下判断 不能陷入大流 陷入大流随大流者不叫指导者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25.做事看全面站 经营 立场看问题 不 被局部 事情束缚 目 明确 做全局 判断 被局部问题束缚将 失去整体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26.用人 艺术手中握有用人权 人 需要分析能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27. 管理管理者 己动手不足 解决问题 重要 让部下解决发现 问题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担当者不愿意做 难做 事 管理者应该亲 去看看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29.艰难 最后90分谁都 达到 但决定输赢 最后 10分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30.拥有 己 主见即便 别人 提议实施者 应该抱有 己 主性 ——本田宗一郎《伟大 技师——本田宗一郎》。
市场营销经典案例——本田雅马哈之战

本雅之战本雅之战,即爆发于世纪年代初的日本本田与雅马哈公司之间的摩托车市场之争,被称为摩托车行业的第一恶战,又被称为“近代日本工业领域最残酷的一次竞争”。
尽管这场历时两年的恶斗以本田大获全胜而结束,但在这一“经典之战”中,双方均展示了高超的战略技巧。
对这场经典的本雅之战双方所采用的战略、战术进行回顾与分析,将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背景分析在世纪年代以后,当时的日本摩托车市场以每年的势头增长,行业的首席宝座数易其主。
最初是东发公司,其占有率为,本田居次席,为。
但在此后,面对迅速增长的市场,东发公司一直对扩大生产下不了决心,固守旧志。
而本田则力求与每年的需求增长率相适应,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使年销售额增长了,并为此果断筹措了大量的银行贷款。
而东发则自恃第一,安于现状,没有把本田放在眼中。
这样本田才能充分灵活地运用“先发制人”战略迅速降低成本,从而在摩托车市场争夺中,占据优势。
年时间内本田取得了摩托车行业稳固的霸主地位,夺得了的市场份额。
这时摩托车市场的年增长率已下降到,面对本田的咄咄之势,东发再也无力回天。
在让出首席宝座后,东发一败涂地,终致破产。
本田自此则不断发展,实力益发雄厚。
到世纪年代,日本的摩托车市场基本上是四分天下,依次为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
其中,本田在日本本土上的占有率高达,稳居宝座。
年代末和年代初,世界摩托车市场需求的增长明显减缓。
为此本田决定开拓新的生产线———进军汽车市场,实行多元化经营。
而当时的日本汽车行业还很不景气,为了防止新事业的失败,本田不得不将公司里最好的设备、技术力量和优秀人才投入其中,从而使得摩托车部门出现空虚和停滞的状态。
但本田万万没有想到,此举竟导致了近代工业领域的一场“经典之战”。
双雄鏖战就在本田致力于汽车生产,无暇顾及摩托车业务时,原来居摩托车行业老二的雅马哈公司,认为这是一个竞争世界第一的好机会,为此它不惜一切代价积极拓展摩托车市场。
摩托车史话“英雄谱”之二:本田帝国的崛起(上篇)

产 品 供不 应求 。 一个 十来人 的 小小
维普资讯
界上 首 次使 用合 成 树脂 材 料做 戒 车身 的 小型 天使 ” 牌 轻便 摩 托车 。 这两 种新 车 的陆续 问 世 , 本 田公 司在 雕 使 刚 起步 的 短短 五 年期 间 , 已经 拥 有 自主开 发 专 利 权 就 的 四种 不 同类 型 摩 托 车产 品 。 售 和 资金 的原 始 积 累 销
军 方使 用 , 在 眉睫 的 任务 是 需 要大 批 迫 受 过 专 业 培 训 的 维 修 人 员 来 为 过 些 车
辆 提 供 技 术 后 援 服 务 。 97 , 一 个 11年 第
哈雷 一戴维 森 专 业撮 务 学校 正 式 成 立 , 用 来 帮助 军方 培训 专业 技 术 人 员 去 维修 和 养护那 些 在 恶 劣条 件 下 艰 苦工 作 的参 战车 辆 沃 基 的— — 啥 雷 一戴 维 森 。
哈 雷 一戴 维 森 摩 托 车 的 维 修 手 册
在第 一 次世 界 大 战前 夕 被 大量 印 制 , 甩
来更 好 地配 合使 用及 维 修 军 用 车辆 。 另 外 战 争 对 哈 雷 另 一 个 保 留至 今 的 传 统
有 着直 接 的影 响 , 批 的军 用 车 辆投 ^ 大
本 田 魔 走 的 开发 设 计 队 伍
在 名 古 屋 、 国 和 大 阪等 地 区 设 立 了销 售 网 点 。 9 3 四 15
年 , 成 了 琦 玉 大 和 工 厂 ( 在 的 和 光 工 厂 ) 还 着 手 兴 建 现 , 建 滨 松 萎 等 分 工 厂 , 个 公 司 呈 现 出 一 派 蒸 蒸 日上 的 整 繁荣 景象 。
奋 战到 月 产 如嘲 机 动 自行 车 , 来 又研 制 生 产 出 了 A 后 型 发 动 机 型 发 动 机 的 戒 功 问 世 使 机 动 自 行 车 的 产 A 量 增 加 更 大 。9 8 , 田 宗 一 郎 把 “ 田 技 术 研 究 所 14 年 本 本 改 组 为 “ 田技 术 研 究 工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称 本 田 丰 简 拄 研 工 业 公 司 ) 职 工 人 数 扩 大 为 2 多 人 . 金 10 日 , 0 资 0万 元 。 久 , 在 A 型 发 动 机 的 基 础 上 , 续 研 制 开 发 出 不 叉 陆 B型 、 c型 与 D 型 四 种 系 列 发 动 机产 品 。 一 个 新 的 发 每 动 机 型都 在 结构 上 进 行 T许多 的 改 进 、 新 。 其是 排 创 尤 气 量 9 mL 功 率 17 W 的 D 型 发 动 机 . A 型 发 动 机 8 、 k 与
本雅之战:案例及启示的论文

本雅之战:案例及启示的论文本雅之战:案例及启示的论文爆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日本本田与雅马哈公司之间的摩托车市场之争,被称为摩托车行业的第一恶战,又被称为“近代日本工业领域最残酷的一次竞争”。
尽管这场历时两年的恶斗以本田大获全胜而结束,但在这一“经典之战”中,双方均展示了高超的战略技巧。
对这场经典的本雅之战双方所采用的战略、战术进行回顾与分析,将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背景分析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当时的日本摩托车市场以每年40%的势头增长,行业的首席宝座数易其主。
最初是东发公司,其占有率为22%,本田居次席,为20%。
但在此后,面对迅速增长的市场,东发公司一直对扩大生产下不了决心,固守旧志。
而本田则力求与每年42%的需求增长率相适应,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使年销售额增长了66%,并为此果断筹措了大量的银行贷款。
而东发则自恃第一,安于现状,没有把本田放在眼中。
这样本田才能充分灵活地运用“先发制人”战略迅速降低成本,从而在摩托车市场争夺中,占据优势。
5年时间内本田取得了摩托车行业稳固的霸主地位,夺得了44%的市场份额。
这时摩托车市场的年增长率已下降到9%,面对本田的咄咄之势,东发再也无力回天。
在让出首席宝座后,东发一败涂地,终致破产。
本田自此则不断发展,实力益发雄厚。
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摩托车市场基本上是四分天下,依次为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
其中,本田在日本本土上的占有率高达85%,稳居宝座。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世界摩托车市场需求的增长明显减缓。
wWW..coM为此本田决定开拓新的生产线———进军汽车市场,实行多元化经营。
而当时的日本汽车行业还很不景气,为了防止新事业的失败,本田不得不将公司里最好的设备、技术力量和优秀人才投入其中,从而使得摩托车部门出现空虚和停滞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田与雅马哈”的战争启示录
导语:爆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日本本田与雅马哈公司之间的摩托车市场之争,被称为“近代日本工业领域最残酷的一次竞争”。
这一“经典之战”中,双方均展示了高超的战略技巧。
对这场经典的本雅之战进行回顾与分析,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起到重要的借鉴意义。
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摩托车市场基本上是四分天下,依次为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
其中,本田在日本本土上的占有率高达85%,稳居宝座。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世界摩托车市场需求的增长明显减缓,为此本田决定开拓新的生产线———进军汽车市场,实行多元化经营。
而当时的日本汽车行业还很不景气,为了防止新事业的失败,本田不得不将公司里最好的设备、技术力量和优秀人才投入其中,从而使得摩托车部门出现空虚和停滞的状态。
但本田万万没有想到,此举竟导致了近代工业领域的一场
“经典之战”。
借机而入:雅马哈欲夺头把交椅
就在本田致力于汽车生产,无暇顾及摩托车业务时,原来居摩托车行业老二的雅马哈公司,认为这是一个竞争世界第一的好机会,为此它不惜一切代价积极拓展摩托车市场。
在雅马哈的猛烈攻势下,本田公司节节败退。
1981年,本田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到了38%,而雅马哈则增加到37%左右,再往前走一步,雅马哈就将超过本田,夺得头把交椅。
在胜利面前,雅马哈的决策者们认为自己的羽翼已丰,向本田发出了挑战。
1981年,雅马哈的经理公开露出拿下本田的意图,并说:“本田正在拼命推销汽车,有经验的摩托车推销员几乎都集中在汽车部门,我们可以在摩托车上与它一决雌雄。
只要有生产能力,我就可以击败本田。
”
面对雅马哈的挑战和攻势,本田怎能善罢甘休?1982年元月,当雅马哈公司挑战性的言论传到本田决策者的耳朵里时,他们迅速作出决策:在雅马哈新厂未建成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反击,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
一场被誉为日本工业领域最残酷的战役打响了。
绝地反击:本田大玩儿价格战
从商战一开始,本田就采用了大幅度降价策略,增加促销费用和销售点。
在竞争最激烈时,一般车型摩托车的零售价,降价幅度都超过1/3,以致一部50CC 的本田摩托车价格比一辆10变速的自行车还便宜。
但由于本田公司除摩托车生产外,还有汽车生产,特别是80年代初汽车销售稳定上升,因此,“东边不亮西边亮”,它完全可以通过汽车的盈利来弥补摩托车价格战的损失,最终达到打击雅马哈、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
雅马哈公司则是一个专业的摩托车生产厂商,它的生存完全依赖摩托车。
因为投资建厂造成企业的成本投入较大,如果采用与本田公司相同的降价策略,公司本身是无法负担的,但如果不降价或降价幅度较小,那就只有在价格大战中失败。
显然,在价格战上雅马哈公司已处于劣势。
乘势而为:产品策略击垮雅马哈
本田采取的另一策略是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迅速使产品多样化。
在18个月内,本田凭借它的技术优势,也凭着它有2/3的营业收入来自汽车、资金充裕等条件,推出81种新车型,淘汰了32种旧车型,共变更了产品目录中的品种113个。
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新的形象。
这样,本田摩托车的销售量直线上升。
而雅马哈公司相比之下则有些相形见绌了。
为了超过本田,雅马哈公司在投资建新厂上下了很大赌注,内部运营资金入不敷出,只好向外大量贷款,而新厂尚未建成,无法产生效益,因此雅马哈几乎无力开发新产品。
在本田推出81种新车型时,雅马哈公司只推出34种新车型,淘汰了3种车型。
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减慢,使雅马哈在市场上的形象日益衰老,产品日益积压。
对战结果:本田胜利,雅马哈举白旗
在价格战之中,雅马哈难以承受巨大的损失,节节败退;在市场形象方面,由于推出新产品品种单调而渐受顾客冷落,造成大量库存积压。
困境下,雅马哈不得不制定应急措施,摩托车的产量削减到150万辆,此后又降为138万辆,裁员规模也继续扩大,约占全部员工的20%。
原制定的事业计划在两年内不得不全部冻结。
然而,本田却丝毫也不停止追击,他们进一步增加品种,对雅马哈施加压力。
从1984年初到9月份,本田又更新了39种旧型号,推出39个新品种。
这样,本田在日本市场发售的摩托车品种共达110个。
此时雅马哈只有23个新品种,尤其在主导产品50CC级上,本田已有18个品种更新换代,而雅马哈却只搞了6种。
为了避免破产,雅马哈开始拍卖资产。
从1983年4月到1984年4月的一年时间里,雅马哈出卖了相当于160亿日元的土地、建筑物和设备。
走投无路的雅马哈公司终于于1983年6月向本田举出白旗。
雅马哈不仅没有实现争夺摩托车霸主的梦想,反而丢掉了第二把交椅的位置。
这场竞争使雅马哈公司伤痕累累,很久都无法恢复元气。
“本雅之争”的战略启示
本田与雅马哈之间的这一场争斗影响是深远的。
它不仅对这两家企业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对日本乃至世界的摩托车行业的布局与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更为企业参与和应对市场竞争提供了一个值得多方借鉴的教材。
在这场“经典之战”中,本田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正是他们最初的失策导致了这场恶战,反之,雅马哈虽然被彻底打败,但他们在这场争战中所表现的胆识和决断却也颇值得玩味和借鉴。
这场“经典之战”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善于抓住时机是竞争的第一要诀
在本田与东发之战和雅马哈与本田之战中,有一点非常相似的地方就是,后来者都善于抓住时机发动猛烈的攻击,给予对手以猝不及防的打击。
本田抓住市场需求每年以42%的速度增长而霸主东发却畏首畏尾、不思进取的时机,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使年销售额增长了66%,从而一举夺得了摩托车行业稳固的霸主地位,待东发醒悟过来准备奋起直追的时候,摩托车市场的年增长率已下降到9%,东发终于无力回天。
雅马哈同样抓住了本田分心于汽车事业而无暇顾及摩托车业务的时机,发动大举进攻,在开始确实给予本田以沉重的打击,使本田一时穷于应付。
2、天时地利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雅马哈的战略与本田早期的战略并无实质差别,二者都选择了“先发制人”战略,但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局,其很大原因在于天时地利的不同。
“先发制人”战略是自由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只有在市场成长期的高增长条件下,它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威力。
而这种战略在成熟期的低增长市场中则难有作为。
雅马哈在摩托车市场接近饱和时,使用这一“本田发家术”冒然进攻本田,其结局可想而知。
3、实力与规模是市场竞争的坚强后盾
在这场本雅之战中,雅马哈与本田悬殊的实力差距是前者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除了本田在与东发公司竞争中日益强大之外,还与其成功的多元化战略有关。
在摩托车市场将接近饱和之际,本田迅速转向汽车生产,实行多元化经营,到1975年,本田汽车部门的收益已超过摩托车。
整个七十年代,收益扶摇直上,财务状况明显改善,这为后来与雅马哈的“对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雅马哈确信能在摩托车市场上占据首位,它们除了摩托车外,没有其它擅长的领域,所以一心一意在摩托车上努力。
由于雅马哈靠自有资金无法实现庞大的投资计划,结果欠下了大量的银行贷款,导致其负债比率是本田的3倍。
所以,尽管在交战初期雅马哈取得了不俗战果,但最后终因实力不济而败北。
4、知己知彼是竞争的取胜法宝
在制定竞争战略过程中,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竞争对手,在知己知彼的认识上不
应出现大的偏差。
在整个竞争过程中也要始终保持对自己与对手的清醒认识。
雅马哈初战告捷,除自身成功的经营策略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抓住了本田把主要精力放在汽车上而无法兼顾摩托车业务的机会,所以它能够在初期一路凯歌。
但它却没有认识到本田这样的巨人的真正实力,而且汽车与摩托车是紧密相关的,二者发展是互补而非互斥。
因此一旦本田全力反扑时,雅马哈便由于错误的估计自身与本田之间的实力悬殊而置自己于不利境地。
更大的败笔则是在竞争的关键时刻投巨资建新工厂,导致内部资金入不敷出,几乎无力开发新产品。
这无异于向对手拱手奉送反击战机。
5、“追穷寇”是巩固战果的必要保证
在竞争中,本田采取大幅降价和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的策略给予雅马哈以致命的打击,使得雅马哈摩托车产量一减再减,裁员规模也不断扩大,达到全部员工的20%,原制定的事业计划在两年内不得不全部冻结。
所有迹象表明,雅马哈已元气大伤,中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再对本田构成威胁。
但本田却丝毫也不放松追击,继续执行“追穷寇”的战略,他们进一步增加品种,对雅马哈施加压力。
致使雅马哈在破产的边缘徘徊,不得不靠出卖资产来挽救颓势。
本田的策略无疑是非常明智的。
如果本田不继续“追穷寇”,则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后,雅马哈仍有可能卷土重来。
但本田穷追猛打,使雅马哈濒于破产的边缘,雅马哈将再也无力与本田竞争了。
点评:“本雅之战”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向两家企业致敬。
这场战争告诉我们,作为二线企业,只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就应勇敢的向行业老大发起挑战,这很
有可能使自己异军突起,成为行业新的领头羊。
而作为行业老大,定要居安思危,在面临对手挑战时冷静思考自身优势所在,利用合理的战略调整,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并在适当时候予以反击。
尽管这场历时两年的恶斗以本田大获全胜而结束,但在这一“经典之战”中,双方均展示了高超的战略技巧。
对这场经典的本雅之战双方所采用的战略、战术进行回顾与分析,有利于帮助我国企业更好的应对国内外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