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A520原厂电路原理图-SCH

合集下载

手机充电器原理分解和图

手机充电器原理分解和图

USB用电池充电器电路图如图是USB用电池充电器电路。

它是在5.25V/500mA最大额定功率时,使用通用串联总线(USB)以最大电流对锤离子充电的电路。

电路中,LM3622为锤离子电池充电控制器。

设计的充电电路使USB具有最大功率工作的能力,为了满足USB的技术指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最大功率工作能力从总线中取出的电流不能大于5OOmA。

通过限流电阻R1将其最大充电电流设定为400mA,而剩下的100mA电流供给充电器控制电路等。

在系统启动期间,LM3525电源开关使电池充电器与总线保持隔离状态,充电电流不会超过总线提供的最大电流。

在总线输出口经过适当的计算后,USB控制信号将USB电源通过LM3525与充电电路连接起来。

在开关通/断工作时,LM3525具有过电流与欠电压防止功能。

在设计充电电路时,应认真考虑总线电源与充电电路之间的电压降,因此,VT1和VD1要选用低电压降的器件,使输入电压较低时电路也能有效地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优选元件的情况下LM3525输入与电池正极之目的电压降的典型值为53OmV,或对电池的充电电流大于400mA。

最佳充电时间为从以最大电流对电池开始充电直到电池达到满充电电压为止。

对于4.2V锤离子电池,要求充电电路的输入电压典型值为4.7V。

USB规格规定的最小输出电压为4.75V,但USB电缆和接线电阻上电压降为35OmV,因此,在最坏情况下,充电电路的输入电压低至4.4V,而在USB规格中充电电路仍然有效。

要说清楚的是,要防止USB电压规格下限的系统对电池进行慢充电,或防止对满度电池充电。

4.2V电池的最佳充电电压是充电电路的输入电压,其典型值为4.7V。

当电路的输入电压低到4.6V以及电池电压接近满充电4.2V时,VT1和VD1的电压降使电路不能有效地提供充电电流。

在VT1和VD1的电压降仅为400mV时,电路为电池提供的充电电流不大于2OOmA。

在低输入情况下,充电电流降为50%对电池恒压充电。

教你学会看手机电路图轻松修手机二

教你学会看手机电路图轻松修手机二

如图:3、查找阻容元件。

如果我们想要查找某一阻容元件,而一块主板上又有那么多的电阻电容,有没有好的方法进行查找呢?其实,也是很简单的,我们只需要找到和阻容元件编号第一位数字相同的主要芯片的元件编号,那么这个阻容元件多数情况下就在这个芯片的周围。

例如:想要查找R201 和C203 的位置。

如图:可以看到,R201、C203与U201的第一位数字相同,所以我们只需要先在主板原理图中找U201的位置,然后只要在它周围查找即可。

如图:第三节主板原理图一、主板原理图中的标识我们只要学会查找主板原理图,就能够根据它去深入的进行维修。

下面我们将对主板原理图中的标识进行解释。

如图:二、各标识的作用1、附加电路:主要将主信号或主电压进行转换或变换的电路。

如下图:是将A VDD 电压通过阻容电路转换为VCC_MT6189的专用电压。

如图:2、线路连接页号提示:为了用户方便查找,在每一条非终端的线路上会标识与之连接的另一端信号的页码。

例如下图:我们想查找FM_INR 和FM_INL 由谁输入到U601 的,那么根据线路连接页号提示,就可以直接寻找第一张电路图,并根据信号描述找到所连接的芯片是U101。

如图:要说明一点,并不是所有机型的电路图都有线路连接页号提示,那么就需要大家多看电路图,因为所有的电路图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能精读一种电路就能一通百通。

3、芯片管脚编号:标明此芯片的管脚编号。

方便用户查找芯片引脚或焊盘。

4、电压名称:标明了芯片所需的电压名称。

电池提供VBAT的电压后,通过电源芯片处理,分别输出7种电压,以供给其他芯片进行工作。

如图:下图为CPU所使用的5种电压,分别为VMEM、VDD、A VDD、VCORE、VRTC如图:。

简易充电器原理

简易充电器原理

电路的保护与反馈:
图中的R4与D3构成了采样电路,因 为D4两端存在导通压降,保护管为 NPN型,所以当R4两端的电压上升到 1.4伏时(由欧姆定律易知流过R4的 电流为140mA,限制流过Q1的电流 为该数值,即恒流输出),Q2导通, 把Q1得基极电位拉低,从而使流过 Q1集电极电流减小,进而保护Q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电能的变换:
当Q1导通时电流经过T1左上侧的 线圈然后经过Q1的C->E流回电源 负极。由电感的特性可知流过它 的电流不能突变,所以会缓慢的 增大。由互感原理可知,会在T1 右侧的线圈感应出电压。当这个 电流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 保护电路,从而关闭Q1,避免Q1 因电流过大而烧毁。
图中的D2,R3与C2构成了高压 吸收电路,因为在Q1关闭的瞬 间线圈会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高达上千伏。由这个电路负责吸 收该感应电动势,防止这个电动 势经过R2后把这个高压加在Q1 两端使Q1击穿。
电路下方的R5与C4则构成了正反馈网络,从取 样绕组中取出感应电压,加至Q1基极,以维 持振荡。
电压输出:
T1右侧的感应电压经过D6与C5的半 波整流,最终输出5V的直流电压。
简易手机充电器原理图
电路图总览
整流电路:
220V的市电经过二极管D1进行半波整流,同时对 电容进行充电,当信号处于负半周时,由该电容 对电路进行供电。整流波形变化如下:
整流前:
整流后:
半波整流后输入输出电压关系: Uo=Ui×0.45
电路的启动:
经过整流后的电 压经过510K的电 阻为Q1提供基极 电流,使Q1导通, 电流通过10Ω电 阻流回电源负极。 图示箭头为启动 电流流向。
图中T1左下侧的线圈(取样绕组) 也会感应出电动势,这个电动势经 过D4与C3进行半波整流,从而得 到一个直流电压,这个电压经过D5 加至Q1基极。对于D5,为了分析 方便,取C3的上方为参考地,当输 出电压越大,这个感应电压越负, 当负到一定程度时,即大于D5的稳 压值6.2V时,D5反向导通,使这个 负压加到Q1的BE两端,从而拉低 Q1基极电位,使Q1关闭或者电能 推迟进入变压器,进而控制输出电 压,实现了稳压输出。

电路原理图说明P1-25

电路原理图说明P1-25

SDA555 Tvtext processor
本机用作从 CPU 和 CCD 处理。
(1)从 CPU:控制高频头,Y/C 分离 IC,SWIC 和 MSP3440,输出信号为:
•控制高频头:SCL2-5V,SDA2-5V。
•控制 SW-P15V331:V-SW1,V-SW2,VASEL0,VASEL1
12 负输出 2
7.信号地
13 负输出 1
4. M62494 SRS 处理,环绕声处理,提高音质。SRS
3D stereo by pass
3D Mono
10 脚
11 脚
12 脚
mute Mute sw ON H OFF L
SRS mono SRS mono SW
oN
H
OFF
L
SRStereo SRS stereo SW
7
(Video1)A/D 转换器),VIN1 输入也可切换到色度(Video)ADC,信号需要交 流耦合。
78. Referance Voltage VREF 经由该脚模拟分量 A/D 转换器的参考电压被去藕。
79. 快速消隐输入 FB1IN 该脚被连到模拟快速消隐信号,它控制 RGB1/Ycrcb 信号输入,输入信号应
耳机功放 耳机
• MSP3440 的输入信号为:
• D-L
• D-R 是由 DP1-X9 来的,它包含 YPbPr1/ YPbPr2/VGA/DVI 的 L,R 信号。
L
L
•Video R 由 AP2-Video- R 来,它包含有 AV1/AV2/PCMCIA 的 L,R 信号。
•Audio-TV2-Tuner2 产生的伴音(mono)
作为复合同步分离。

简单手机电路图

简单手机电路图

简单手机电路图.txt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

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

1、方框图:利用方块形式粗略概述手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方便初学者掌握手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初学者读懂电原理图打下基础2、整机电原理图:利用电子元件符号清楚表示手机中各元器件的连接和工作原理,方便维修时分析电路原理及故障3、元件排列图:利用元件编号在板位图上标明元件所在方便维修时寻找元件在机板上的位置。

4、彩图:即手机照片,方便维修时对照机板元件缺损、错位二、手机电路图的读解原则:1、读图前先要打好电子基础,熟悉各种电子元件符号、特性和用途;电子元件在电路中的接法2、先读懂方框图,大概了解本机的结构(如用哪种电源结构、哪种时钟电路);然后按所学的原理去分析原理图。

3、读图时应先弄懂直流供电电路,后弄懂交流信号通路。

4、手机电路图是有规律的,一般电源居左下;控制居右下。

左射频右逻辑;上收下发中本振。

三、手机电路图的读解方法:1、电源电路读图要点:1)、先了解本机属哪种电源结构(分三种);以电源集成块为核心。

2)、从尾插或电池脚开始,找出电池电压(VBATT、B+)输入线;电池电压一般直接供到电源集成块、充电集成块、功放、背光灯、振铃、振动等电路;也可从上述电路往回找。

3)、在电源集成块、键盘、内联座处找到开机触发线(ON/OFF或标有开关符号)。

4)、在电源集成块上找出各路电压输出线(包括电压走向、电压值多少、是恒定的还是跳变的、在哪个元件上可测到该电压)。

1)VDD——逻辑电压给CPU、字库、暂存等电路(1.8V/2.8V)2)SYN-VCC(XVCC)时钟电压,使13M电路工作(3.8V)3)AVCC——音频电压(2.8V)4)VREF—中频电压(2V跳变)5)3VTX—发射电压(3V跳变)6)SYN-VCC—频合电压7)VRTC—实时时钟电压8)SIM-CC—SIM电路电压(3V/5V跳变)9)RST(PURX)——复位信号(2.8V)4)、在CPU与电源集成块间找到开机维持线(WD-CP、WATCCH G)。

手机充电器电路图应用讲解

手机充电器电路图应用讲解

手机充电器电路图应用讲解分析一个电源,往往从输入开始着手。

220V交流输入,一端经过一个4007半波整流,另一端经过一个10欧的电阻后,由10uF电容滤波。

这个10欧的电阻用来做保护的,如果后面出现故障等导致过流,那么这个电阻将被烧断,从而避免引起更大的故障。

右边的4007、4700pF电容、82KΩ电阻,构成一个高压吸收电路,当开关管13003关断时,负责吸收线圈上的感应电压,从而防止高压加到开关管13003上而导致击穿。

13003为开关管(完整的名应该是MJE13003),耐压400V,集电极最大电流1.5A,最大集电极功耗为14W,用来控制原边绕组与电源之间的通、断。

当原边绕组不停的通断时,就会在开关变压器中形成变化的磁场,从而在次级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压。

由于图中没有标明绕组的同名端,所以不能看出是正激式还是反激式。

不过,从这个电路的结构来看,可以推测出来,这个电源应该是反激式的。

左端的510KΩ为启动电阻,给开关管提供启动用的基极电流。

13003下方的10Ω电阻为电流取样电阻,电流经取样后变成电压(其值为10*I),这电压经二极管4148后,加至三极管C945的基极上。

当取样电压大约大于1.4V,即开关管电流大于0.14A时,三极管C945导通,从而将开关管13003的基极电压拉低(钳位),从而集电极电流减小,这样就限制了开关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而烧毁(其实这是一个恒流结构,将开关管的最大电流限制在140mA左右)。

变压器左下方的绕组(取样绕组)的感应电压经整流二极管4148整流,22uF电容滤波后形成取样电压。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取三极管C945发射极一端为地。

那么这取样电压就是负的(-4V左右),并且输出电压越高时,采样电压越负。

取样电压经过6.2V稳压二极管后,加至开关管13003的基极。

前面说了,当输出电压越高时,那么取样电压就越负,当负到一定程度后,6.2V稳压二极管被击穿,从而将开关13003的基极电位拉低,这将导致开关管断开或者推迟开关的导通,从而控制了能量输入到变压器中,也就控制了输出电压的升高,实现了稳压输出的功能。

电源内部电子元件详解图解

电源内部电子元件详解图解

电源内部电子元件详解图解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电源内部电子元件详解(图解)来源:本站整理?作者:秩名2012年05月13日11:07分享[导读]? Dilingling,在下今天又要开新课了。

继上一次的电源工作原理图解之后,我们今天再来一篇电源元件的图解,强化大家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关键词:不要被外观蒙蔽它们都是电容哦Dilingling,在下今天又要开新课了。

继上一次的电源工作原理图解之后,我们今天再来一篇电源元件的图解,强化大家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过上一篇电源工作原理图解的反馈,我们得知很多看官不能把原理对应到电源身上,于是在下再用一组图解来讲解电源的内部结构和它的组成元件。

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很多图解文章中我们都能够看到一些图注,而我们实际应用中不能以偏概全,对应文章中的图片找一模一样的电子元件,因为相同的电子元件在不同的电源之中,外观是经常不一样的。

这两个都是电容哦就拿上面的这张图来说,同样是电容,外观就截然不同,而且这还是出现在同一个电源里面。

其实这也是常见的事情,就拿滤波电容来说,每个电源之中都有很多个滤波电容,一次侧有,二次侧也有,他们的外观常常不一样,但是它们都叫做滤波电容。

先看外观可以认识很多标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从外到里、从进到出的顺序来图解电源的内部结构和各个电子元件的名称。

大家一起来看图说话。

电源风扇电源风扇尺寸,目前主流的是12cm和14cm的,另外还有8cm和10cm的风扇的电源。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指风扇的直径。

电源铭牌目前市场上的电源铭牌多种多样,没有统一标准,最常见的是用两路标识出+12V输出的格式,而我们上面看到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标注一路的电源铭牌。

80PLUS认证标识80PLUS认证,是目前最火也最主流的电源能效认证标准,由低到高分为白牌、铜牌、银牌、金牌、白金牌,五个标准。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解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解

电脑主板CPU供电电路原理图解一.多相供电模块的优点1.可以提供更大的电流,单相供电最大能提供25A的电流,相对现在主流的处理器来说,单相供电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动力,所以现在主板的供电电路设计都采用了两相甚至多相的设计,比如K7、K8多采用三相供电系统,而LGA755的Pentium系列多采用四相供电系统。

2.可以降低供电电路的温度。

因为多了一路分流,每个器件的发热量就减少了。

3.利用多相供电获得的核心电压信号也比两相的来得稳定。

一般多相供电的控制芯片(PWM芯片)总是优于两相供电的控制芯片,这样一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日后升级新处理器的时候的优势。

二.完整的单相供电模块的相关知识该模块是由输入、输出和控制三部分组成。

输入部分由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电容组成;输出部分同样也由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组成;控制部分则由一个PWM控制芯片和两个场效应管(MOS-FET)组成(如图1)。

图1单相供电电路图主板除了给大功率的CPU供电外,还要给其它设备的供电,如果做成单相电路,需要采用大功率的管,发热量很大,成本也比较高。

所以各大主板厂商都采用多相供电回路。

多相供电是将多个单相电路并联而成的,它可以提供N倍的电流。

小知识场效应管:是一种单极性的晶体管,最基本的作用是开关,控制电流,其应用比较广泛,可以放大、恒流,也可以用作可变电阻。

PWM芯片:PWM即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该芯片是供电电路的主控芯片,其作用为提供脉宽调制,并发出脉冲信号,使得两个场效应管轮流导通。

实际电感线圈、电容和场效应管位于CPU插槽的周围(如图2)。

图2 主板上的电感线圈和场效应管了解了以上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判断主板的采用了几相供电了。

三.判断方法1.一个电感线圈、两个场效应管和一个电容构成一相电路。

这是最标准的供电系统,很多人认为:判定供电回路的相数与电容的个数无关。

这是因为在主板供电电路中电容很富裕,所以,一个电感加上两个场效应管就是一相;两相供电回路则是两个电感加上四个场效应管;三相供电回路则是三个电感加上六个场效应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T_2V8
BT_2V8
BT_2V8
BT_2V8
BT_1V2
FM_1V8
BT_1V2
C1204 C1203 2.2uF 100nF C1205 2pF C1206 1uF
VBAT
U1203 1 5 2 VIN VOUT 3 GND 4 EN BP
C1223
C1202 1uF
[3] GPIO40_FM1.8EN
C2301 18pF
GND GND
[3]
XOUT
1
[3]
[6] [6] [1]
CAMSCL CAMSDA VCXOEN
UTXD1 URXD1 GPIO49_KEYMIC_SEL BT_URXD3 BT_UTXD3 EINT0_ACC_DET EINT1_BT ENT3_OVP GPIO46_LCDID EINT2_TURN_CONTROL GPO48_KEYCODE GPIO66_FM32K
1
HOT
X1200
GND 4
VSSBAT AVSS AVSS AVSS AVSS AVSS AVSS AVSS AVSS AVSS AVSS AVSS AVSS AVSS AVSS C4 B4 AFEVSS AFEVSS D5 E5 DVSS F5 DVSS G4 DVSS F4 DVSS DVSS
U1103 MT6140BN
SDATA ENRFVCO ENREG VCCD GNDD VCCVCXO REFOUT
SDATA [3] RFVCOEN VCXOEN VDD [3] [3]
D
G
2
C1128
C1104
1 15pF
IN G 5
L1119
27nH
SAFEA1G84FA0F00
4.7pF
N20213956
1 2
VCCRF AMPSRFB AMPSRF GSMRF GSMRFB DCSRF DCSRFB PCSRFB PCSRF CREG2 VCCRFBUF VCCRFVCO GNDRFVCO 18 CREG3 N20213860 19 VAFC_IN RFTUNE VCCSYN GNDSYN VCOP XTAL
C1215
33pF
A5 F4 FREF E1 INTX A2 RFI RST C1217
100nF
18K L1206 NC L1205 180nH R1220
C1218
100nF
C1221
100nF
J8 B5 C5 B6 C6 D6 E6 F6 G6 D7 E7 F7 G7 F8 B7
TEA5990
C1102
C1127 C1126
33pF
18pF
D
1 L1118 27nH
IN G 5
G
3 N20213940 N20213794 N20213588 4 5 6 7 8 9 N20213840 C1129 10nF 10
4.7pF
SAFEA942MFL0F00 Z1103 5.1nH OUT OUT 4 3 N20213582 L1114
[8]
2
B
[5]
MICBIASP
[7]
B
GPIO40_FM1.8EN
PWM0_BLEN
[2]
[5] [5]
USB_DM USB_DP
AE22 AE23 AD20 AE20 AC21
AC10 PWM0_/_GPIO39 AB10 PWM1_/_GPIO40_/_BSI_RFIN AC5 PWM2_/_GPIO17 AE5 PWM3_/_GPIO18 C15 MCDA3_/_GPIO71 J16 MCDA2_/_GPIO70 D16 MCDA1_/_GPIO69 C16 MCDA0_/_GPIO68 B16 MCCM0_/_GPIO67
R1103 BANDSW 1K C1114 6pF C1100 NC [3]
21
16
17
18
19
20
B
L1100
C1159 1.8pF
L1107 9.1nH
L1105 0R C1149 NC R1110 1K R1102 R1101 VAPC 4.7K C1113 220pF 22K [3]
B
C1111 5.6nH
GND
GND
VDET
VBATT1
0R R1114 15 14 13 12 0R C1108 0.75pF R1115 U1102 SKY77344
VBATT2
MODE
0R
DCS/PCS_OUT GND GSM_OUT GND GND GND GND GND GND
BS ENABLE VRAMP DCS/PCS_IN GSM_IN GND
R1204 R1205
0R 0R
BT_UTXD3 [3] BT_URXD3 [3] BT_PCMCLK [3] BT_PCMSYNC [3] BT_PCMIN [3] BT_PCMOUT [3] [2] FM_1V8
10K R1209
10K R1210 R1211 0R F6 VCC
U1202
E6 AUDOL D6 AUDOR C1 BUSSEL1 A1 BUSSEL2 F3 GPIO1 F5 GPIO2 F1 AGND C6 DGND D1 RFGND B6 A6 VDD VREFDIG A3 A4 SCL B1 SDA F2 SEN T_EN
11
12
13
14
15
16
17
20
C1117 39pF
C1136 100nF
TCXO3225_26MHz
E
VCCRF C1152 1uF C1133 4.7uF R1104 VTCXO 0R R1106 C1150 680pF C1151 100nF
HOT 3 4 GND
GND
2
E
HOT
X1100
1
VAFC 10R C1137 100nF
C
2 4 C1155 22pF 10
L1104 BLM15BB750SN1 L1110 BLM15BB750SN1
VCCRF LB_TX [3] C1123 100pF [3] VCCRF
L1103 BLM15BB750SN1
differential pairs
I [3] IB [3] Q [3]
L1108
G1 URTS1/TXDAC_D0 H2 UCTS1/TXDAC_D1 H1 UTXD1/TXDAC_D2 J2 URXD1/TXDAC_D3 J3 PCMCLK H3 PCMSYNC G3 PCMOUT J4 PCMIN E1 JTRST_B D1 JTCK/TXDAC_CK D2 JTDI E2 JTMS F2 JTDO G2 JRTCK/ROSC_OUT
C1219
470nF
FM_AUL FM_AUR
[3] [3]
C1220
470nF
D
[3] GPIO24_FM_SCL [3] GPIO28_FM_SDA
NX3225SA
2
GND
HOT 3
H9
OSC_IN
[3] GPIO66_FM32K
[3] GPIO26_FM_32KHZ
R1207
NC C1216 1nF R1219 10K
A14 XIN A15 XOUT
B14
B13 BBWAKEUP Y4 VCCQ AA1 FSOURCE
K3 AU_FMINR K4 AU_FMINL N1 AU_VIN0_P N2 AU_VIN0_N N4 AU_VIN1_P N3 AU_VIN1_N
R1222 100K
RT9193-18P(SC-70)
C1222 22nF
4.7uF
C
R1206
0R
GPO62_BT_RST [3] GPO27_BT_32KHZ [3] EINT1_BT [3] FM_ANT [7] VDD AVDD
FL1200 FB2012-06N2R4M BAL GND 5 6 7
[3]
签 名
日 期 机 型: 板 号: 第1张
OPPO A520 F
共9张 版次:
F

计 核 准
第 1 页,共 9 页
审 批
标准化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A
OPPO A520
A
B
BT
B
VBAT [3] GPO22_BT_PWEN R1203 0R R1202 100K
AN1200 AN1201
1 2 3
OUT
GND
IN
C1101 NC
C1110 0.75pF
Z1105 LF1005-K1R8DAB 3 G 4 OUT
4 5 5
Hale Waihona Puke 0R R1116 MM8430-2610 6 4 1 GND GND GND GND OUT IN CN1100
11
L1106 1 15nH C1116 2.2pF C1124 10pF C1145 1uF VCCRF
R1231
E
C1231
100nF
E
2.2K GPIO64_FM_RST [3]
签 名
日 期 机 型: 板 号: 第2张
OPPO A520 F
共9张 版次:
F

计 核 准
第 2 页,共 9 页
审 批
标准化
1
2
3
4
5
6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