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一切,大概要

合集下载

初高中物理衔接专题1 运动的描述

初高中物理衔接专题1  运动的描述
3、不可将物体看成质点的几个关键词: 转动(自转) 形状 姿势 动作 技术细节 技巧
以下情况的运动能看成质点的运动吗?
香蕉球在空中旋转、整体运动轨迹类似香蕉弧线, 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能看做质点吗?如 果只研究香蕉球的运动轨迹,能看做质点吗?
判一判
× 1、地球很大,一定不能看成质点;乒乓球很小一定能看成质点
必修一主要讨论直线运动,遇到的大多是直线坐标系
坐标系三要素: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起始点
某物块从离桌面上方0.5m高处落下,已知桌面高1m, 试填下表:
原点
桌面
正方向 起始点坐标 桌面坐标 地面坐标
桌面 地面
地面
向下 向上
-0.5m 1.5m
0m
1m
1m
0m
当堂达标
选出下列情况中能当做质点的例子
× 1、研究火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需关注物体各个部分的详细运动情况,只需关 注整体的位置变化,这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当作一个点。
二、质点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 质点没有大小、体积、形状,它与几何中的“点”有本质区别。 •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
2、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 可用其上任意一点的运动来代替整体的运动。
四、坐标系
我们日常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式:
1、我从家里骑共享单车到学校门口,再走路进教室 2、火车从武汉开往北京,途径郑州、石家庄等城市
位置变化描述 太模糊
我们要定量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情 况,应该怎样描述呢?
建立坐标系
物体做直线运动 物体做平面曲线运动 物体做空间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纸带处理: 1.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
A
B
C D
X5
X3 X2 X1
0 A B C D E
X4
XⅡ XⅠ
XⅢ
XⅣ
XⅤ
2.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的平均速度
X 2 X 1 X V AB t T
V DE
X 5 X 4 XV t T
3.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点的瞬时速度
0
A
相同的速度变化,用时 越少速度变化越快
如何比较1和 3谁的速度变 化快呢?
一 、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 加 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速 度 2.物理意义: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v v t v0 3.定义式: a= —— = ——— △t △t
2
-
v0 :初速度 vt :末速度
. s-2 4.单位: 米每二次方秒 m/s 或 m
5.矢量性:
二 、 加 速 度 的 方 向
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 的方向相同
a v
0
a

v vt
v
0
vt

v
物体作直线运动:当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 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初 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若规定v0方向为正方向( v0> 0),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运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宇宙中的一切,大到 天体,小到分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 2.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简称运动.
一、质点
1.概念: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3.条件一: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不计时,就可以将物体作为质点处理. 条件二:物体做平动。 只要符合两个条件之一,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初中物理 质点、参考系

初中物理 质点、参考系
例如:我们数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里有多少张桌子,这时就可以 把桌子当成质点。因为我们数数时不管桌子的大 小和形状的。
一、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现实生活中有“质点”这样的物体存在吗?
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实际不存在。 质点是实际物体的抽象,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 而进行的科学抽象。
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是什么?
(3)同一性: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 一个物体不同阶段的运动,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4)差异性: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 察的结果一般不同。
本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其大小与形状可 以不考虑时,可以视为质点 。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例如测短跑运动员的成绩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为跳水 运动员打分时,不能将其视为质点
物体可以视为质点的几种情况
1、研究物体的平动时,一般可将物体视为质点。 例: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从斜面上滑下 来的木块等
2、物体虽然有转动,但相对于平动而言可以 忽略其转动时,可把物体视为质点
问题思考:
送瘟神 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千村薜荔人遗矢 坐地日行八万里 牛郎欲问瘟神事
华佗无奈小虫何 万户萧疏鬼唱歌 巡天遥看一千河 一样悲欢逐逝波
我看见某位同学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毛主席 却说他“坐地日行八万里”,这是怎么回事?
二、参考系: 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
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假定这个“其他物 体”不动,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其他物 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参考系。

高中政治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必修4

高中政治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必修4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2.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 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清单 预习自测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 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而是有其规律性的。
定选项:C项既肯定了火是世界的本质,又认为这团“活火”一直在
有规律地运动,可见该观点与引文中的观点一致。A项是形而上学
的观点。B、D两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自主思考 即学即练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 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2.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二是指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能不能发 生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具备。
(3)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必然联 系,说明它是铁的法则,具有强制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 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 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

式及其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式及其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 运动是物质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 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移动 直到思维,运动同物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的运 动是由物质的内部矛盾引起的.运动和物质一样, 是不可创造和不可消灭的,只能由一种形态转化 为另一种形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局部 的.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世界上的各种 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物质运动的基 本电形磁式运有动五、种基:本机粒械子的和、原物子理核的运动(包等括)、分化子学热的运、动、 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互相交 错,如生物运动中包含着机械,物理或化学等运 动.但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的矛盾和独特的规律 性.
• 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 在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怎样的?
a
8
思考:参考物可以任意选择吗?
1、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考系的
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3、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也
可能一样 4、选择参考系时,应使物体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
方便. 5、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3、宋代诗人陈明义在 <<襄邑道中>>写道 :
飞花两岸照晚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在那西风残照、落红片片的傍晚,诗人乘船东去,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刮着 半天的狂风,为什么天上的云彩一动不动?
a
7
<课堂探究>
•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常常要用飞机向受灾的地区 空投救灾物资.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 物资,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飞机上的人 以飞机作参考系,他看到投下的物体是沿什么线 路下落的,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作参考系,看到物 体又是沿着什么线路下落的?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方法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方法论:要坚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把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实践决定原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上升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发展和检验真理。

矛盾斗争性和统一性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坚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

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运动着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与静止简介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静止是从特定的关系考察运动时,运动所表现出的特殊形式。

介绍从最一般的意义说,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既包括保持客体性质、结构和功能的量变,也包括改变客体性质、结构和功能的质变。

运动不是以物质外部附加给物质的可有可无的性质,而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的不可缺少的性质和存在方式。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①不可能有不运动的物质从宇宙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一切领域中的一切形态的物质客体一无例外地处在永恒的、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世界上的事物千姿百态,有同有异,正因为它们有相同或相异的运动形式(见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

这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证明了的事实。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错误之一。

有些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如J.托兰德、P.-H.D.霍尔巴赫、D.狄德罗,虽然肯定运动是物质的属性,但是由于他们把运动仅仅归结为机械运动,无法科学地解释宇宙中更高级形式的运动,结果还是不得不承认有些形态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有些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不仅把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而且认为机械运动的原因不在物体自身而在物体外部,用这种观点说明整个宇宙,就不能不得出神是推动宇宙运动的终极原因的结论。

②也不可能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形式运动的主体。

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

信息的传递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即使是“纯粹”的思维运动也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器官及反映在人脑中的种种物质现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肯定世界是物质的,而且认为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只有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原理相结合,才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

恩格斯指出:“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这表明,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

人们从长期生活实践经验中和科学研究中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社会现象、人的思维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

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如以地球为观察点,它上面的山川、房屋都是静止不动的。

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如生命有机体在没有死亡之前,就保持了相对静止状态。

但是,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如地球上的山川、房屋相对于别的星球而言,它们是与地球一起运动的;生命有机体生存到一定时期,也是会灭亡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位移和路程:
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从初位置指向 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质点的位移,长度表 示位移的大小,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A
Sபைடு நூலகம்B
位移是矢量,用S表示,单位m。 路程:路程是指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是标量。 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学以致用:
8×100m接力中,试比较第一棒和 第二棒运动员的路程、位移。
运动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是物体 的存在形式,宇宙中的一切,大到天体, 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
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 化,简称运动。
§2.1几个基本概念
情景分析: 甲乙两名同学都乘坐在一辆行驶 的公共汽车上,甲同学说乙同学是静 止的,而乙同学却说自己是运动的。 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说明理由。
D C
A
B
如果运动员参加的是200m或800m,其 位移和路程又是怎样的?
思考讨论: 质点的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什么情况下其大小相等?
一、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 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1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研究同一个运动,结 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 3、为了研究问题的简单通常选取地面或者 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
4、比较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取同一参考 系才有意义
学以致用:
当人坐船行驶在河中观看两岸青 山时,常常有“看山恰是走来迎”的 感觉,而变换一下目光,又感觉到 “仔细看山山不动” ,请用物理学知 识解释上述现象。
二、轨迹
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线叫轨迹。
轨迹是直线的叫直线运动。
轨迹是曲线的叫曲线运动。
三、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单位:秒--s 分--min
实验室里测量时间的仪器: (1)秒表或停表 时--h
(2)打点计时器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表示一个 点,而两个点之间(即两个时刻之间)对 应的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简称时间.
实例分析:
思考练习
以下数据指时刻的是( ),指时间的是( ) A.某运动员跑百米用时11.70s. B.7:40运动会开始. 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放假两天.
思考: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可以把研究对象看 做质点的是 A、研究从桥上通过的一列队伍过桥时间 B、研究从桥上通过的一个人过桥时间 C、研究地球公转 D、研究地球自转
你能总结出什么情况下物体 可以看作质点吗??
物体作为质点的条件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 响或影响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以忽略物 体的形状、大小等起作用很小的次要因素, 把物体抽象成一个质点。
四、质点:
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 个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它没有形状,没有 大小,有质量的几何点,是实际物体的抽象。 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将实际 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学问题的 基本方法之一。这种思维方法叫理想化法, 质点就是利用这种思维方法建立的一个理想 化的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