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梅毒诊断流程
新生儿先天性骨梅毒X线诊断价值(附8例病例报道 )

参考文献
1周银宝,杨兴惠,杨光钊.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骨骼X表 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5):377—379.
2)骨髓炎3例,桡骨1例呈广泛的破坏与增生 性改变,胫腓骨2例均呈散在的局限性骨皮质破坏, 其一,呈虫蛀状疏松硬化区;其二,除骨质疏松硬化 外,骨干呈梭形膨大。
3)骨膜炎6例,其中5例与干骺端炎同时存在, 范围比较广泛,表现为平行排列的层状骨膜增生(见 图3),以股骨较多见,其特点有双侧对称性改变。1 例仅表现为骨膜反应。
图2男15天,双侧肱骨近端内侧骨膜呈葱皮样改变。
图3女20天,股骨远端和胫腓骨近端骨膜增生明显。
讨
论
l先天性骨梅毒的病理基础梅毒是由梅毒螺旋
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感染性疾病,在母体患螺
旋体血症时,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血循环,引起胎儿
感染为先天性骨梅毒,其感染多在妊娠4个月以
后L4J。螺旋体血症通常发生在梅毒早期,因此往往
采用AGFA 750 CR机型,使用IP板,基本摄影 步骤与传统的屏胶组合相同,CR的曝光条件:胸腹 部(4S一50)kV,3.2mAs,骨盆(55—60)kV,3.6mAs,
图1男24天,双下肢干骺密度减低有不规则的透光区,骨质 破坏呈不规则对称性分布,干骺端轻度膨大。呈虫蛀状疏松硬化。
万方数据
·70·
四肢(45—50)kV,3.4mAs,头颅(50一55)kV,
3.8mAso
结
果
1)干骺端炎7例,其中6例先期钙化带增厚致 密,不规则,随病变的进展,干骺端出现粗锯齿状改 变,在先期钙化带下方出现一层不规则透光区,胫骨 近端内侧干骺界模糊的骨质稀疏区(见图 1、图2)。l例股骨干骺端及尺桡骨远端均可见病理 性骨折。
梅毒及其他性病的诊断及报告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 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 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 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 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 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 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7
精选ppt
谁需要了解与掌握性病诊断标准
医疗机构--医生 医疗机构--实验室检验人员 医疗机构--防保人员/报卡录入人员 疾病控制机构--网络疫情信息审核人员 疾病控制机构--性病疫情管理人员 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疫情执法人员
38
精选ppt
梅毒的诊断标准与病例报告
首先区分:疑似病例 和确诊病例
http://1.202. 129.170:81
中国CDC 性病控制
中心
省级疾病 预防控制
机构
地市级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
县级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
精选ppt
国家卫生部
省级卫生 行政部门
地市级卫生 行政部门
县区级卫生 行政部门
15
目前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不报:主要为民营、个体医疗机构 漏报:主要为基层医疗机构 过度报告:疫情管理严格的医疗机构,主要是隐性梅
二期梅毒
48
精选ppt
49
精选ppt
二期梅毒病例报告要求
✓ 无二期梅毒临床表现者不能报告为二期梅毒 ✓ 仅分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疑似病例 ✓ 无临床诊断病例 ✓ 无病原携带病例 ✓ 无阳性检测病例 ✓ 复诊病例不报告 ✓ 随访病例不报告 ✓ 跨年度随访血清检查阳性者不报告 ✓ 不能将胎传梅毒报告为二期梅毒
29
精选ppt
性病实验室诊断标准及应用

梅毒孕产妇所生儿童随访与先天梅毒感染状态监测流程
梅毒产妇所生新生儿
不能开展暗视野、IgM
能开展暗视野、IgM
阴 性
连续2次阴性
采静脉血、RPR定量
每3个月RPR
定量,观察 症状
预治疗
阴
阳
性
性
滴度﹤母亲 4倍,无症
状
滴度﹤母亲 4倍,有症
状
治疗、随 访
6月后RPR未阴, 滴度低水平
RPR滴度不下降
或上升,结合症 状
硬下疳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 验阳性源自确诊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 例)
同上
同上
暗视野检查阳性; 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 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 原血清试验阳性;
分期/ 病例分类 类
二期梅 疑似病例 毒
确诊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 例)
三期梅 疑似病例 毒
确诊病例 (实验室诊断病 例)
病史
性接触史, 或性伴感染 史 同上
EIA+:confirm with TPPA or TPHA。 • 2个试验不一致:免疫印迹。 • VDRL/RPR滴度1:16、IgM阳性为梅毒活动的标志之一。 • 治疗当天滴度为判断疗效的最佳依据。 • 梅毒早期VDRL/RPR 滴度可能较低。
二、淋病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淋病诊断要点: 淋病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淋病诊断标准》(WS268-2007)。淋
1:8习 惯?
第2 次收 费?
原血清
试验 (TPPA)
阳 性
阴 性 报告:RPR
阴性 阴 性
?前带、早 期
报告:RPR阴性 滴度
TPPA阳性
报告:RPR阳性 TPPA阴性
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
先天性梅毒 病情说明指导书

先天性梅毒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先天性梅毒概述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所致的疾病。
本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
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是本病的病因。
多数新生儿出生时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约2/3的病例在出生后3~8周至3个月出现消瘦、发热、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和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等表现。
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可用于本病的确诊,本病在宫内或出生后早期经青霉素充分治疗者,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congenital syphilis。
其它名称:胎传梅毒。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感染性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
发病部位:皮肤,全身,鼻,口腔,眼。
常见症状:消瘦、发热、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鼻炎、结节性梅毒疹和梅毒瘤。
主要病因:梅毒螺旋体感染。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X线、梅毒螺旋体检查、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脑脊液检查。
重要提醒:常规孕前筛查梅毒可有效预防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先天性梅毒在宫内或出生后早期经青霉素充分治疗者,预后良好。
临床分类:基于年龄分类:1、早期梅毒2岁以内者。
2、晚期梅毒2岁以上者。
包括皮肤黏膜骨梅毒、心血管梅毒(少见)、神经梅毒(少见)和先天潜伏。
二、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特点三、先天性梅毒的病因病因总述:先天性梅毒由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播感染引起。
母亲怀孕时梅毒螺旋体可轻易通过胎盘及脐静脉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分娩过程中新生儿亦可在通过产道时接触患早期梅毒母亲外生殖器的初疮发生接触性感染。
其中,胎盘传播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孕早期由于绒毛膜朗格汉斯细胞层的阻断,螺旋体不能进人胎儿,妊娠4个月后,朗格汉斯细胞层退化萎缩,胎儿则易被感染。
艾、梅、乙、检测服务流程图附件1--9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孕产妇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产时艾滋病抗体检测及服务流程说明:# 再次确认结果阴性报告“阴性”,结果阳性报告“阳性”,结果仍为“不确定”继续随访, 4周后再次进行确认试验;仍为不确定结果,报告“阴性”。
必要时可进行HIV核酸检测作为辅助诊断。
孕产妇梅毒检测及服务流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可分为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和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对于处于艾滋病临床I期或II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预防性抗病毒用药方案;对处于艾滋病临床Ⅲ期或Ⅳ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
一、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一)孕产妇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1.孕期和分娩时。
从妊娠14周或14周后发现艾滋病感染后尽早开始服用齐多夫定(AZT)300mg +拉米夫定(3TC)150mg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LPV/r)400/100mg,每天2次;或者AZT300mg+3TC150mg,每天2次,依非韦伦(EFV)600mg,每天1次,直至分娩结束。
2.分娩后。
若选择人工喂养,产妇可在分娩结束后停止抗病毒药物的应用;若选择母乳喂养,产妇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
(二)婴儿应用抗病毒药物。
婴儿可以选择应用以下两种抗病毒药物方案中的任一种。
1.奈韦拉平(NVP)方案: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NVP 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500g且≥2000g,服用NVP 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1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NVP 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1次;至出生后4~6周。
2.齐多夫定(AZT)方案: 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服用AZT 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2次;出生体重<2500g且≥2000g,服用AZT 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2次;出生体重<2000g,服用AZT 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2次;至出生后4~6周。
梅毒感染母亲婴儿生后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提纲

2. 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所生的婴儿,若体检无异常 发现,婴儿RPR滴度≤母血抗体滴度的4倍
1)母亲符合下列情况时,需对婴儿进行有 关梅毒检测和评估,包括:脑脊液、长 骨X线、血常规检查。上述检查诊断高度 怀疑先天梅毒的患儿除仍按上述方案进 行治疗外,还可选用苄星青霉素5万U/kg, 单次肌注。
2. 替代方案。
1)若没有青霉素,可用头孢曲松,1克/ 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 天;
2)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 (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 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天。
(二)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指征
1. 对于孕早期发现的梅毒感染孕妇,应当在 孕早期与孕晚期各提供1个疗程的抗梅毒 治疗;
需进行脑脊液检查,血常规检查,并根据临床需 要做如长骨X线检查、X线胸片、肝功能检查、 颅脑超声、眼底检查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2)治疗:
如果无临床症状,且脑脊液检查RPR或VDRL阴 性,可选择苄星青霉素5万U/kg肌注,每周1次, 共3次;如果怀疑或诊断先天梅毒,则选用水剂 青霉素5万U/kg/次,1次/4~6 h,静脉滴注,连 用10d后,继以苄星青霉素5万U/kg,单次肌注。
。
①患梅毒而未经治疗或未恰当治疗者; ②产前梅毒治疗不足1个月; ③妊娠期应用非青霉素疗法治疗者; ④抗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
未获预期降低或升高者; ⑤缺乏充分抗梅毒治疗证据者
2)母亲符合下列情况时,无需对婴儿进 行有关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及治疗
①已经在分娩前1个月恰当治疗;
②抗梅毒治疗后,RPR滴度降低4倍以上, 或晚期潜伏梅毒RPR滴度维持在低水平;
四、实验室检测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天津医药2006年7月第34卷第7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李玉萍刘晶赵颖李世娟关键谓梅毒婴儿.瓶生诊断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梅毒感染.可导致新生儿全身多脏器的损害,并可遗留终身后遗症。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蔓延.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正确治疗,可大大减少后遣症。
提高远期生存质量。
我院2005年收治了2例先天性梅毒新生儿,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例1女.主因胎龄36“周早产.生后40min,于2005年4月28日人住新生儿科病房。
体质量3100go查体可见呼吸急促,口唇青紫,全身皮肤轻度黄染,手、足、骶尾部皮肤散在大疱性表皮剥脱,疱内可见黏稠脓液.前囟1cmxlcm平坦,五官无畸形,颈软无抵抗,两肺可阉及细小水泡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膨隆.肝于右肋下5cm,质中等硬,脾于左季肋下3crtl,质中等硬,四肢活动可。
急查外周血象:白细胞28.3xl&/L,中性粒细胞0.51,血红蛋白113辱/L,红细胞压积0.36,血小板105x109/L,C一反应蛋白(CRP)正常。
胸片提示两侧肺纹理增粗.伴散在点片状阴影。
人院后拟诊为:新生儿肺炎,早产儿,轻度贫血,可疑宫内感染。
给予优立欣75m晷/(ks・次),1次/12h,拉氧头孢钠20mg/(ks・次).1欢/12h.静脉浦注。
能量合剂、复方丹参液保护心肌细胞及脑活素改善脑细胞代谢等综合治疗。
同时做静脉血肝功能检查、乙肝病毒、TORCH感染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等相关检查。
结果报告:乙肝病毒阴性.TORCH阴性,血清直接胆红素升高,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升高,梅毒快速反应索试验(RPR)阳性,效价1:16、梅毒快速血浆反应凝集试验(TFPA)阳性。
追问母病史,否认梅毒患病史。
化验母CRP75nlg/L,RPR阳性、鼓债1:16,TPPA阳性。
诊断为先天性梅毒感染(Ⅱ期)。
梅毒

主要组成成份
1.TP酶标板 2.TP阳性对照 3.TP阴性对照 4.TP酶标试剂 5浓缩洗涤液 6.显色剂A液 7.显色剂B液 8终止液 9自封袋 10封板膜
部位组织液、淋巴穿刺液及脑脊髓液等标本 的梅毒螺旋体核酸采用PCR进行检测
病原体检查方法
即梅毒螺旋体检查,采用暗视野显微镜 检查或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DFA), 在显微镜下观察梅毒螺旋体的特征性形 态和运动方式。该方法是诊断早期现症 最直接的方法,但由于受到患者用药、 检测仪器状态和检测人员技能等条件的 制约,本方法实际检出率并不高。未检 测到梅毒螺旋体,并不能排除患梅毒的 可能性。本方法费时费力,也不适用于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所有标本都应当被视为具
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应戴 手套谨慎操作
梅毒标本采集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有病原体检测和血清
学检测方法,各期梅毒的检测方法及部位见 下表。
临床表现 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取材部位 溃疡、淋巴结、血液 皮损、淋巴结、血液
检查方法 暗视野检查、血清学检查 暗视野检查、血清学检查
标本接收的标准
核对样品与送检单,检查样品管有无破损和
溢漏。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尚存留的样品移 出,对样品管和盛器消毒并做记录。 检查样品的状况,记录有无严重溶血、微生 物污染、脂血以及黄疸等情况。如果样品污 染或者认为样品不能被接受,应将样品安全 废弃。并将样品情况立即通知送检科室。 对不合要求的标本,可以拒绝接受。
末 梢 全
血
消毒局部皮肤(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可选择手
指或耳垂,1岁以下儿童采用足跟部)。一次 性采血针刺破皮肤,用无菌棉签擦掉第一滴 血。收集滴出的血液,立即用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