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的液体培养

合集下载

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培养方法微生物培养是一种用于研究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生长繁殖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等的重要技术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1、固体培养基培养法固体培养基是在培养液中加入凝固剂,使培养基成为凝固状态的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防止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流失,同时也可以使微生物在固体表面生长繁殖,方便观察和检测。

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培养。

2、液体培养基培养法液体培养基是一种不添加凝固剂的培养基,使培养基呈液体状态。

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在培养液中自由悬浮生长繁殖,可以充分接触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液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微生物培养,如发酵工业中制备各种发酵产品。

3、半固体培养基培养法半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使培养基成为半凝固状态的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可以固定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同时也可以使微生物在半固体表面生长繁殖。

半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和生长情况。

4、厌氧培养法有些微生物需要在无氧或低氧分压条件下生长繁殖,因此需要采用厌氧培养法。

厌氧培养法一般采用密闭容器或厌氧手套箱中进行,可以提供无氧或低氧环境。

在厌氧培养法中,需要使用专门的厌氧培养基和厌氧菌株,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5、富集培养法富集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高浓度微生物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特殊成分,如高浓度营养物质、抑制剂等,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和浓度。

富集培养法一般用于从自然界或工业生产中分离特定种类的微生物。

微生物培养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还需要注意无菌操作、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细节,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是微生物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它能够将目标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培养。

TGB菌种培养

TGB菌种培养

一、SRB菌种培养
液体培养SRB,首先排除培养基内的空气,可以采用高纯氮气吹脱培养基内的空气以及使培养基加热的方法,然后接入适量菌液,在适宜的温度下静置培养。

培养基组成为:乳酸钠6.0g /L、蛋白胨和氯化铵( 1: 1) 1.75g /L、磷酸氢二钾0.05g /L、氯化钠1.0g /L、硫酸镁2.0g /L、硫酸亚铁0.5g /L、氯化钙0.1g /L、氯化钴0.01g /L、氯化锌0.01g /L、维生素C 0.5g /L、L-半胱氨酸0.5g /L, 无水硫酸钠5g /L。

培养条件是: 温度35℃、初始pH6.5、接种量6%.
二、TGB菌种培养
TGB菌种从采油厂污水获取,培养基组成为:牛肉膏1.0 g,蛋白胨5.0 g,右旋葡萄糖1.0 g,蒸馏水1 000 mL.在1 000 mL蒸馏水中,逐个加入上述各物质,搅拌溶解后,用NaOH溶液将pH值调到7.0,在0.14MPa的蒸汽压下灭菌30 min后,冷却,备用.
培养条件是: 温度35℃、接种量6%.
二、IB菌种培养。

液体菌种制作过程

液体菌种制作过程

液体菌种的的制作过程一、母种纯化1、配方:1000ml为例(1)小麦(麦夫或豆芽)50克,土豆20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2克,琼脂18-20克,KH2 PO4 1.5克,MgSO4 0.75克,PH自然(6左右)(2)蔗糖24g,蛋白胨2g,酵母膏1g,2、制作小麦煮开花,土豆煮酥而不烂;琼脂剪碎,放入溶解,加入其他配料,总体积称到标准量,装入试管,进行常规灭菌(121℃,40分钟)。

3、接种将所用母种及新制的试管放入接种箱,灭菌20分钟后将手用75%的医用酒精擦洗(消毒),伸入接种箱等待5-10分钟再开始接种(接种前所有接种工具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匀烧灭菌),在酒精灯火上方切取0.3cm²一小块菌丝,放入新培养基上,塞好试管口;放在该菌最适合的温度下培养。

4、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每天都要仔细逆光观察,发现有任何疑常现象都要淘汰不要。

二、摇瓶种子制作1、配方:1000ml为例a.可以用母种纯化配方(不加琼脂)b.土豆200克,黄豆8克(需打凝浆)或脱脂豆奶8克,葡萄糖30克,蛋白胨2克,KH2PO41.5克,MgSO4 0.75克。

c.玉米小麦各50克,蔗糖20克,葡萄糖10克,蛋白胨2克,酵母膏2克,KH2PO41克,MgSO4 0. 5克。

d.蔗糖24g,蛋白胨2g,酵母膏1g,KH2PO42g,MgSO4 1g, 豆浆50ml.2、制作将以上配方任选一种用类似母种的方法制成液体培养基,装入摇瓶,塞好瓶口,包上放潮纸,放入灭菌锅,封好锅口,打开放气阀,当有大量蒸气排出时关闭放气阀,温度升至121℃后,计时40分钟,让其自然冷却,压力归零时,打开灭菌锅盖,将一边掀起3-5cm,利用余热将棉塞烘干。

3、接种将摇瓶及纯化好的母种一起放入接种箱,灭菌后,去掉防潮纸,扭松棉塞,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挑取0.3cm²的菌丝皮左手拿起棉塞,右手迅速将菌丝接入,然后立刻盖上棉塞,用同样的方法一个摇瓶接入15-20块,让其均匀地分布在液体表面。

活化菌种的方法

活化菌种的方法

活化菌种的方法菌种的活化是指将冷冻、干燥或其他方式保存的菌种重新复苏,使其具有生物活性和生长能力的过程。

活化菌种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菌种的特点和保存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活化。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活化菌种的方法。

一、液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活化菌种方法。

首先将保存的菌种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中,然后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下培养。

液体培养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多种菌种的活化,且容易控制生长条件,可以获得较高的活化率。

但液体培养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活化菌种,而且需要较大的培养设备和操作空间。

二、固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是将保存的菌种接种到含有适当营养成分的固体培养基上,然后在适当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下培养。

固体培养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单个菌落,可以对菌株进行纯化和鉴定。

但固体培养法的缺点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活化菌种,而且需要较大的培养设备和操作空间。

三、滴定法滴定法是将保存的菌种加入到含有适当营养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中,然后逐渐加入新的培养基,使菌株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滴定法的优点是可以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可以获得较高的活化率。

但滴定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活化菌种,而且需要较大的培养设备和操作空间。

四、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物质对保存的菌种进行处理,使其重新复苏。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酸碱处理、渗透压处理、氧化还原处理等。

化学处理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可以获得较高的活化率。

但化学处理法对菌株的适应性要求较高,有可能对菌株造成伤害,影响其生物活性和生长能力。

五、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其他微生物对保存的菌种进行处理,使其重新复苏。

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共培养法、共生法、共生菌法等。

生物处理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其他微生物对菌株进行适应性调节,可以获得较高的活化率。

但生物处理法对微生物的适应性要求较高,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活化菌种。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有效的污水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

一、菌种选择在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包括好氧菌、厌氧菌和硝化细菌等。

好氧菌主要用于有机物的降解和氧化,厌氧菌则可以在无氧环境中降解有机物,而硝化细菌则负责氨氮的氧化和硝化过程。

根据不同的处理需求,可以选择相应的菌种进行培养。

二、菌种培养方法1. 好氧菌培养方法好氧菌主要通过空气中的氧气进行代谢,因此培养时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

常用的好氧菌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液体培养:将好氧菌接种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如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菌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基中的氧气通过搅拌或通气的方式提供,保持培养液中的氧气浓度适宜。

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菌液可以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式获取。

固体培养:将好氧菌接种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固体培养基上,如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菌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基表面需要保持湿润,以提供足够的水分和氧气。

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菌落可以通过刮取或转接的方式获取。

2. 厌氧菌培养方法厌氧菌主要在无氧或微氧环境中进行代谢,因此培养时需要提供相应的培养条件。

常用的厌氧菌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液体培养:将厌氧菌接种于不含氧气的液体培养基中,如含有还原剂的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还原剂可以消耗氧气,创造无氧环境,提供菌种的生长条件。

培养基中的其他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菌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菌液可以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式获取。

固体培养:将厌氧菌接种于不含氧气的固体培养基上,如含有还原剂的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还原剂可以消耗氧气,创造无氧环境,提供菌种的生长条件。

细菌培养方法

细菌培养方法

细菌培养方法细菌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细菌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菌菌落,为后续的实验提供充足的菌种。

正确的细菌培养方法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1. 瓶培养法。

瓶培养法是最常见的细菌培养方法之一。

首先,准备好含有适当培养基的试管或烧瓶,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基装入试管或烧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细菌菌种。

接着,将试管或烧瓶盖好,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培养基的湿润和无菌,避免细菌的污染。

2. 平板培养法。

平板培养法常用于观察细菌的形态和进行单菌种的分离。

首先,将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平板培养皿加热至液态状态,然后倒入适量的培养基,待培养基凝固后,用无菌的吸管或棉签沾取细菌菌种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接着将培养皿盖好,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培养皿的翻倒和细菌的交叉污染。

3. 液体培养法。

液体培养法常用于大规模培养细菌。

首先,在含有适当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加入适量的细菌菌种,然后盖好培养瓶,放入恒温摇床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调节培养瓶中的通气量和培养温度,以促进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 培养条件的控制。

在进行细菌培养时,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气量等。

不同种类的细菌对培养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培养前要对细菌的生长条件有所了解,以保证培养的成功。

5. 培养基的选择。

不同种类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细菌培养时要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大肠杆菌选择性琼脂、葡萄糖琼脂等,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总之,正确的细菌培养方法对于微生物学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细菌培养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控制好培养条件和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细菌培养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培养微生物是研究微生物生长、代谢和适应环境的重要实验手段。

培养微生物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足够数量的微生物细胞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鉴定和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菌种。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1. 固体培养基法固体培养基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固体培养基由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或琼脂糖制成,将培养基煮沸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冷凝后接种微生物菌液。

接种后,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菌落生长。

2. 液体培养基法液体培养基法适合需要大量微生物菌液的情况。

液体培养基中也含有营养物质,但没有琼脂固化剂。

将液体培养基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后,接种微生物菌液。

接种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混合方式,如悬浮接种、循环接种等。

封闭容器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得到大量的微生物菌液。

3. 光合细菌的光合培养法光合细菌可以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这种微生物的培养需要提供光照条件。

光合细菌的培养一般使用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

将光合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后,将培养瓶置于弱光或适量光照射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光合细菌的生长。

4. 原生动物的共培养法与愈伤组织培养法一些微生物,如原生动物和真菌,需要与其它生物一同培养才能获得充分的生长和繁殖。

原生动物的共培养法和愈伤组织培养法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原生动物的共培养法是将原生动物与其细胞或宿主一同培养,使其获得营养和生长条件。

愈伤组织培养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到含有植物细胞的培养基中,使其与细胞一同生长并进行相互作用。

5. 连续培养法连续培养法是一种将培养基和微生物一起连续供应的方法。

在连续培养中,培养基通过流动循环系统不断供应新的培养基,同时将已经生长的微生物从培养系统中排除。

这种方法可以使微生物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状态下,适合于长时间培养和获得大量微生物的需求。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如厌氧培养法、微滴培养法、凝胶微滴培养法等。

液体培养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关键技巧

液体培养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关键技巧

液体培养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关键技巧液体培养技术是现代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用于细胞生长、代谢产物分析、酶活性研究等领域。

液体培养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关键技巧对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液体培养技术的操作步骤和关键技巧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术。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液体培养实验前,必须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培养基和试剂。

培养基的配制需要按照实验的需要进行,使用无菌技术操作,防止细菌的污染。

其次,要准备好培养容器,如培养皿、培养瓶等。

这些容器也需要在使用前进行无菌处理。

最后,要准备好待培养的菌种或细胞。

菌种的选择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

二、操作步骤1. 准备液体培养基首先,将所需的培养基配制好,按照配方将试剂加入到无菌水中,并进行搅拌混匀。

然后,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以杀灭其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2. 培养容器的无菌处理将培养容器(如培养瓶)放入高温高压灭菌器中进行高温高压处理,以确保容器内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被杀灭。

处理完毕后,使用无菌操作将培养容器取出。

3. 菌种接种将待培养的菌种从冷冻保存物中取出,用无菌移液器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容器中的培养基中。

注意,在接种菌种的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的污染。

4. 培养条件设定根据待培养菌种的特性,设置适当的培养条件。

包括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的pH值、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等。

这些条件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进行设定,以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给菌种。

5. 培养过程的观察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对菌种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察。

可以通过目测或使用显微镜对菌种进行观察,并记录其生长速度、形态特征等。

此外,也可以对培养基中的各种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以研究菌种的代谢活性。

6. 培养液的采集与分析在培养结束后,需要采集培养液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可以使用无菌提取方法将培养液中的代谢产物提取出来,然后进行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题目: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作者:蒋成学号:201207749指导教师:谢放完成日期:2014-7-16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研究摘要:本综述是对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历史以及发展进行介绍,对食用菌液体培养方法和条件进行阐述,以及影响它的因素及之中的检控参数,和液体培养的优点及其运用,和食用菌液体培养的展望的概述。

关键字:液体菌种食用菌1.引言:l.1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概念的提出食用菌的液体发酵技术起源于美国,据资料报道,1947年,美国的H.Humfeld 对蘑菇进行深层发酵并得到菌丝体,从此食用菌的发酵生产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1958年,J.Snlecs第一个用发酵罐来培养羊肚菌(Mon6dia),从此食用菌液体培养制种的成功报道在国内外相继出现。

1975年日本杉恒武等用1%的有机酸和0.5%的酵母膏作为培养基得到大量的香菇菌丝体,国内从1960年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陈聿美等对蘑菇的深层培养进行研究以来,已经有许多单位和个人对数十种食用菌进行了液体培养的研究[5]。

我国对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的研究始于1958年对蘑菇和侧耳液体培养的研究,并在1963年进行了羊肚菌的规模化、工业化商品生产。

从此,食用菌产品的获得开始由简单的农业种植而转入工业发酵生产阶段。

食用菌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在我国的森林山区中生长的种类与数量较多。

在世界上来说,我国的食用菌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最早开发利用食用菌资源的国家之一[1]。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和认识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传统的小作坊栽培方法及生产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食用菌产业日益发展的趋势,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已成为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

当前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菌种大多是固体菌种,常以玻璃瓶或聚丙烯塑料袋作容器进行菌丝的培养;菌种生产的基本步骤为:母种扩大原种生产栽培种生产;其生产模式为:试管—瓶子—小袋—大袋的手工作坊式。

这种传统的食用菌菌种生产过程一般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才能进行栽培生产[2]。

然而与固体菌种相比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果,该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之一,具有生产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便于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发展潜力[3-4]。

1.2培养条件及方法(1)母种培养将冰箱内保藏菌种接种于试管斜面,将培养好的液体菌种菌丝球接种于试管斜面上,在相同条件下(24~25度)培养,进行对比实验并观察记录。

(2)液体菌种培养将冰箱内保藏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将培养好的液体菌种菌丝球继续接种于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对比实验,24~25度 震荡培养,震荡速度80~90rpm。

(3)栽培发菌实验将培养好的液体菌种按5%接种量,接种于栽培生产培养料中,24~25度培养,观察记录发菌情况。

1.3食用菌液体制种检控参数食用菌液体制种与固体制种所需的培养基是不完全一致的,而且固体制种过程中的检控参数很少。

液体制种过程中的检控参数比较复杂,包括物理参数及生化参数[6]。

1.3.1物理参数(1)温度它可影响发酵过程中基质的反应速率及氧的溶解度。

温度和菌体代谢、代谢产物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菌体及同一菌体在不同的代谢阶段,其适应的温度也不同。

温度可以运用Ptl00温度探头检测,从自动仪表上进行控制。

(2)压力发酵罐内维持一定的压力可控制压力为零时的杂菌污染,并且可增加发酵液中的溶解氧。

考虑到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大很多,因此罐压不宜过度。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罐压一般可控制在0.3—0.5MPa左右。

(3)溶解氧发酵过程中的溶解氧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通风量、搅拌程度、培养基的粘度、压力等。

食用菌液体制种过程中,氧的消耗与菌体的不同生长阶段有关,一般在对数生长期为最大。

提高通风量,增加搅拌程度,可提高溶解氧,菌丝体的得率也有一定的提高。

1.3.2生化参数(1)pH发酵液的pH是整个发酵过程中各种生化反应的综合指标,通过对pH 的检控,可以了解菌体的生产规律及代谢特征,掌握菌体的生长情况,培养出合格的液体菌种[7,8]。

(2)糖发酵液中的糖包括总糖和还原糖,都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溅定,还原糖的变化反映了菌体对碳源的利用情况,残糖的多少决定菌体培养的好坏[9]。

(3)氮发酵液中氨基氮的变化显示出发酵液中氮源的变化规律,其含量的测定主要是对取样液进行化学方法测定[10]。

(4)菌丝形态通过对发酵液的镜检,观察菌丝形态的变化,从中了解菌丝的生长情况。

(5)菌丝含量可通过菌丝含量的测定,了解菌丝生长情况以及和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为确定最佳生长条件及生产工艺提供科学的依据[11]2.液体菌种的优点(1)生产周期短制备液体菌种一般只需3一7天,周期短,速度快;而培养一瓶固体栽培种需30-50天。

此外,以液体菌种作为原种来扩大培养栽培种时,也比采用原固体菌种快得多,而且用此法生产的固体栽培种具有各瓶菌丝生长速度均匀,死菌率低等优点。

(2)苗龄一致,出菇齐,便于管理由于固体菌种是靠接种块上的菌丝蔓延长成的,另外,接种只能在培养基表面上,这样不但培养菌种的速度慢,而且处在菌种瓶上部和下部的菌丝体菌龄差异很大,一般相差20--30天。

往往当下部菌丝刚长到瓶底时,处在上部的菌丝就接连老北。

而液体菌种则不一样,它们生长发育均匀一致,菌龄整齐,深层培养3一7天时的菌丝体正值旺盛生长期,接种后萌发快,发育健壮。

用其搅拌料栽培,其菌丝生长速度一致,现蕾及出菇时间一致,便于管理、采收与加工。

对熟料栽培的种类尤其是袋栽更为适合,采用表面与底部通过孔同时接种的方式,因此同样的培养基采用液体菌种接种,其养菌时间仅为固体种的1/2。

这样更为缩短养菌期提供了保证。

(3)菌种的成本低采用该工艺发酵生产液体菌种,产量,原料便宜,成本较固体菌种要低。

印升的发酵罐生产的液体菌种成本约195元,可接原种或栽培袋5仪瓶、袋(按每袋12毫升计算),每袋菌种成本仅为0.04元(包括各种费用),并且省去了接种及掏瓶等繁杂工作,节省了劳力、电耗和空间。

(4)接种方便呈流质状态的液体菌种便于接种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可将培养好的液体菌种培养器,通过无菌空气保持一定气压,菌种经过接种管进入一个特制的接种枪内。

该接种枪可随时开或关,即可在培养料面接种,又可伸人到料孔内接种其接种速度为固体的3一4倍,由于工效高便于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

(5)菌种易贮藏,液体菌种长好后如不立即使用可在培养器内低温保压保存,也可放在低温、无菌、保压的容器中贮藏运输。

(6)液体菌种的应用:种子生产好后,可直接在生产地接种,又可以贮藏转移到其它生产场地进行接种,接种时用接种枪,十分准确方便,不易污,且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

3.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的应用(1)应用于液体菌种[12]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培养一般仅需3~7d即可培养出大量的菌丝体,在栽培生产中,这些菌丝体可以是液体母种或液体原种,也可以直接作为液体栽培种。

现在能够利用液体菌种培养技术培养得到的菌丝体作为菌种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金针菇、平菇、猴头菇、凤尾菇、毛木耳、紫丁香菇、金顶菇、美味侧耳、灵芝、安络小皮伞、黑木耳、滑菇等50余种,与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接种方便、菌丝分散性好、萌发点多、生长快、菌龄一致、成品率高、便于机械化、自动化操作等优点。

(2)代谢产物的提取从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产物中可提取出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如多糖、酚类、萜类化合物、多肽、生物碱、维生素、核酸、酶、氨基酸、甾醇、具抗生素作用的化合物以及植物激素等。

从食用菌液体发酵液中,可提取到很多种有用的药物和生化产品。

例如从猴头菌菌种液体培养液中提取到了猴头菌素(hericerin)[13];茯苓(Poriacoccos)和金针菇的液体菌种培养液中可分别提取得到茯苓多糖(packymaran)、裂褶菌多糖(schizophyllan)和火菇菌素(flammulin);从香菇液体发酵液中可提取得到香菇多糖(lentinan),香菇香精和糖肽(Ks-2);在松口蘑(Tricholomamatsutake)液体发酵液中可提取得到味道极好的松口蘑油和甲基桂皮酸。

(3)应用于医药工业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在医药行业中有很多的应用,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食用菌菌种在液体培养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器官(如心血管、肝脏、神经系统等)具有防病治病作用,并有抗癌、抗病菌、抗病毒、抗衰老、消除炎症、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医疗保健功效[14,21]。

经研究发现,关于黄伞发酵提制物3.0 g/kg的剂量能够明显地降低高血脂大鼠的血清TG水平,并且9.0 g/kg[17,18]的剂量还能明显升高血清HDL-C[18]。

现如今,利用液体培养菌丝体制造的食用菌药物,如灵芝菌片、蜜环片、宁心宝胶囊等均已在我国市场上有很大的销售。

总之,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通过规模化、工业化生产,使食用菌菌丝块能够在市场上销售,另外,从其液体发酵液中提取得到的真菌多糖,还是备受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

(4)应用于食品饮料工业在饮料行业中,食用菌的需要量也是逐日剧增。

食用菌饮料是以食用菌为原料,利用其他一些农副产品进行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生产的菌丝体饮料或加强型饮料,此种饮料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饮料。

如浙江瑞安酵母厂已成功地利用液体菌种培养技术生产出保健饮料,此饮料中含有胞内和胞外多糖,它不仅能增强机体细胞和体液的免疫功能,而且具有激活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作用。

据有关文献报道,黄伞菌丝体醋饮料风味独特,酸甜可口,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黄伞菌丝体醋饮料配方为黄伞菌丝体醋12%(质量分数),白砂糖8%,蜂蜜5%[15,23]。

在食品行业中,利用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来生产食品添加剂比较常见,由于食用菌菌丝体具有高含量蛋白,可加入食品中作为食品添加剂来强化食品、风味食品。

如将金针菇菌丝体加入饼干、酱油、糖果(巧克力)、辣酱中进行加工处理,可生产出金针菇系列食品;再如香菇的风味成分是香菇香精及多种醇类,香菇香精的发酵生产将为食品添加剂工业再添秀色。

因此,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在食品与饮料工业方面上的发展是有很大潜力的。

4.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的前景展望利用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技术得到的菌丝体及培养液来制备药物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16]。

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应用于食用菌菌种的生产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医药方面,很多食用菌含有一些特殊的诱导物质,该物质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如果能够清楚地知道这一诱导物质的具体结构及其产生机理,这将给攻克像乙型肝炎这样的慢性疾病带来美好的前景[6,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