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菌种培养基

液体菌种培养基
液体菌种培养基

(1)平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2)金针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3)白灵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4)香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5)杏鲍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6)鸡腿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7)黑木耳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8)猴头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5克,蛋白胨2.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9)双孢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0克,酵母膏1.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10)灰树花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5克,麦麸45克,蛋白胨3.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 作者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3) 1.1枯草芽孢杆菌简介 (3) 1.2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 (3) 1.2.1枯草芽孢杆菌在工业酶生产中的应用 (3) 1.2.2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防治领域中的应用 (3) 1.2.3枯草芽孢杆菌在微生物添加剂领域中的应用 (4) 1.2.4 枯草芽孢杆菌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4) 1.2.5 枯草芽孢杆菌在水产中的应用 (4) 1.2.6枯草芽孢杆菌是微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良好试验材 料 (5) 1.2.7枯草芽孢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5)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6) 1.4研究的思路、目的及意义 (7)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7) 2.1实验材料 (7) 2.1.1 菌株鉴定 (7) 2.1.2 培养基 (7)

2.1.3 主要设备 (8) 2.2 培养基的优化 (9) 2.2.1 培养方法 (9) 2.2.2实验流程 (9) 2.2.3实验方法 (10) 2.2.4正交试验 (11) 第三章结果和分析 (11) 3.1 鉴定结果如下 (11) 3.2 枯草芽孢杆菌最优化培养基正交实验结果 (16) 3.3 pH变化曲线(以G18为例) (19) 3.4 实验总结 (25) 致谢 (27)

摘要 枯草芽孢杆菌是主要的饲用益生菌菌株,本论文以两株枯草芽孢杆菌G18和G21培养的延滞期和倍增时间为评价指标,通过三角瓶摇床培养,进行了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主要组分进行了优化,豆粕处理的蛋白酶加量2u/g 豆粕、5u/g豆粕、10u/g豆粕和玉米浆添加量0.5%、1.0% 、1.5% 做两个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表明:G18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0.5%,淀粉3%,豆粕3%,玉米浆1.0%,破壁酵母0.5%,磷酸氢二钠0.2%,硫酸镁0.1%,硫酸锰0.01%,普通a淀粉酶2u/g淀粉,蛋白酶添加量10u/g豆粕。G21的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0.5%,淀粉3%,豆粕3%,玉米浆1.5%,破壁酵母0.5%,磷酸氢二钠0.2%,硫酸镁0.1%,硫酸锰0.01%,普通a淀粉酶2u/g淀粉,蛋白酶添加量5u/g豆粕。[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优化正交试验

蛹虫草固体一级菌种培养基及液体菌种培养基的制作

蛹虫草固体一级菌种培养基及液体菌种培养基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蛹虫草固体一级菌种培养基、液体菌种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名北冬虫夏虫,属于子囊菌门中的大型真菌,自然界中生长于昆虫的蛹体上,为虫生真菌。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用昆虫蛹接种获得了具有成熟子囊壳的蛹虫草,之后人们用米饭培养基培养除了蛹虫草,用家蚕和柞蚕接种蛹虫草菌种培养出了批量的蛹虫草子实体。 蛹虫草作为一种食药用真菌,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其各种培养基质的配置原则都要包含以上几种营养物质。试验表明:适宜蛹虫草的碳源有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等;氮源有牛肉膏、蛋白胨、酵母浸出物、各种蚕蛹粉以及硝酸盐、铵盐等无机氮;维生素有维生素B1;矿物质盐有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磷酸氢二钠等。 三.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 1.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台秤,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炉等。 2.实验材料与试剂:玻璃棒,、脱脂棉、纱布、烧杯,漏斗,漏斗架,去皮刀,牛皮纸,量筒,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水,蛋白胨,维生素B1,磷酸二氢钾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固体一级培养基的制作 (1)配方一:改良PDA培养基:1000ml培养基包括200g马铃薯、20g葡萄糖、15-20g琼脂,2g蛋白胨、1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 操作流程: 马铃薯去皮→切块(长宽高近1cm)→煮沸→过滤→加琼脂融化→加葡萄糖→加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摆斜面 (2)配方二:大米培养基 大米50g,磷酸二氢钾0.05g,葡萄糖10g,维生素B1 0.5g,水50ml 操作方法: 大米用清水浸泡5至6小时,沥水。 将0.05g磷酸二氢钾,10g葡萄糖,维生素B1 溶于50ml水中。 ●将配置好的水溶液和大米共同装入罐头瓶中,瓶口用聚丙烯薄膜扎封。 ?高压灭菌1h 2.液体菌种培养基制作 培养基配方:1000ml液体培养基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葡萄糖30g,蛋白胨3g,维生素B1 50mg,马铃薯20g 操作流程: 马铃薯去皮→切块(长宽高近1cm)→煮沸→过滤→加葡萄糖→加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生素B1 50mg→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 注:250ml摇瓶中中加入液体培养基120ml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灭菌锅操作时务必先将高压锅内的冷空气排干净。 2.注意避免培养基黏附在试管塞上,造成污染。 六.思考题 1.如果高压锅内冷空气排放不彻底,会对灭菌效果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2.为什么摆斜面时试管上面盖纱布可以避免试管里面产生冷凝水?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传统菌种生产工艺,一般是由试管母种扩繁成二级种、三级种,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成本高、需大量人工、管理困难。液体菌种生产具有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的特点,接种到培养料内有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等特种点。应用于生产与固体菌种相比有以下优点: 1.菌种生产周期短。固体种一般需25—40天,而液体种仅需3—7天。 2.接种后,萌发点多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3—15天长满菌袋,一般品种10天左右可出菇。 3.接种方便、成本低。用液体菌种接种一般每袋成本是1—3分,每人每小时可接800袋以上,提高效益4—5倍。 4.适宜工厂化生产。可直接用于栽培料进行出菇,大批量生产菌袋。为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因此,适宜我国国情的液体菌种设备的出现,必将在食用菌生产领域引发一场新的革命。 液体菌种具有固体(颗粒)菌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液体菌种生产设备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因此很多人对此很陌生。在这里我们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一、液体菌种设备基本原理 任何一种食用菌自身的生长必须满足其对温度、湿度、需氧量、养分等的需要,同时必须避免杂菌感染。在深层发酵技术上称之为选择性发酵技术,如啤酒生产技术当属此例,而白酒生产则是生物菌群发酵技术。 液体菌种发酵设备(包括四大系统,温控系统由控制器、电热管等组成;供气系统由空气压缩机、输送管道、空气过滤器等组成;冷却系统由热交换器、进出水管道组成;搅拌系统由射流器、提升管等组成。 二、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1、溶氧量 液体菌种生产中最关键的是培养液中氧的溶解量,因为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液体(水)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温度有关,同时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设计发酵设备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安装射流器使气泡细碎度增加等。 2、空气过滤 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进入的空气无菌度高,因此必须选择孔径小、材料先进的过滤膜。一般细菌直径在0.5-5um,酵母菌在1-10um,病毒一般在20-400mu,所以选择过滤膜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然如果选的太小,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另外环境对于空气影响很大,在空气压缩机房、制种车间必须保持环境清洁。 3、培养液 培养液是菌丝生长发育的营养源,要求营养全面均衡。不同的菌种对营养要求偏重不同。配制原料有糖、麸皮、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维生素、蛋白胨、土豆汁、酵母浸膏等。配置培养液时,先将土豆片、麸皮一起煮熟,将汁液滤出,后加入其它辅料混匀即可。 4、接种 培养器上端有接种口,也是装料口,将母种并瓶后加入抑菌剂,而后必须在火焰圈的保护下倒入罐体内,要求动作快、操作准确。

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8129603.html, 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优化研究 作者:任海霞等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第01期 摘要:为了完善草菇液体菌种的生产和应用,尽快使草菇实现工厂化栽培,本试验以天达V901为试材,通过摇瓶发酵,进行了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条件下,适宜草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淀粉,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碳氮比是10∶1,最佳淀粉浓度是3.0%。草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为7.0。 关键词:草菇;液体培养;营养物质;培养条件;优化试验 中图分类号:S646.1+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1-0058-03 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放一片,香一锅”之美誉,同时它还有抗肿瘤、增强机体抗病力的作用,是一种优良的食药兼用型营养保健食品[1]。由于我国 草菇的出口量较大,素有“中国蘑菇”之称[2]。草菇是典型的高温型食用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广泛栽培[3]。我国南方各省均有栽培,是我国南方的一种著名食用菌。近几年我国北方 省区也逐步在夏季进行广泛栽培。 由于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及资金的限制,目前我国多数食用菌生产企业仍然以固体制种为主,液体制种的应用只局限于杏鲍菇、金针菇和蟹味菇等品种[4]。而草菇一般都是传统方法 栽培,多采用固体接种,生物学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主要品种的食用菌[5],故其制种技术和栽 培技术急需改进。为了完善草菇液体菌种的生产和应用,尽快使草菇实现工厂化栽培,本试验通过摇瓶发酵,对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天达V90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保藏。 1.2培养基 1.2.1种子培养基马铃薯200g,麸皮80g,葡萄糖20g,蛋白胨4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水1000ml,pH自然。121℃灭菌20min。 1.2.2基础培养基葡萄糖20g,蛋白胨4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水1000ml,pH 自然。121℃灭菌20min。 1.3试验设计 液体培养条件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筛选培养基

BBL培养基 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成份 蛋白胨15.0g 酵母粉2.0g 葡萄糖20.0g 可溶性淀粉0.5g 氯化钠5.0g 5%半胱氨酸10.0mL 西红柿浸出液400.0mL 吐温80 1.0mL 肝提取液80.0mL 琼脂20.0g 蒸馏水520.0mL pH7.0 MRS培养基 乳酸细菌培养基(MRS) 蛋白胨10.0 g 牛肉膏10.0 g 酵母膏 5.0 g 柠檬酸氢二铵[(NH4)2HC6H5O7] 2.0 g 葡萄糖(C6H12O6·H2O) 20.0 g 吐温80 1.0 mL 乙酸钠(CH3COONa·3H2O) 5.0 g 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 2.0 g 硫酸镁(MgSO4·7H2O)0.58 g 硫酸锰(MnSO4·H2O)0.25 g 琼脂18.0 g 蒸馏水 1 000 mL pH 6.2~6.6 当乳酸菌生长代谢出乳酸后,会使pH下降而使颜色由绿变为黄绿,也由于pH 值降低再加上抗生素及厌氧培养的作用,所以一般的微生物不容易在此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十分容易鉴别乳酸菌。 2005-03-10 08:08 消息引用收藏分享 奉上一篇实验,以供参考! 厌氧菌的分离和培养 目前培养厌氧微生物的简便而又有效的技术包括有:厌氧箱培养技术;厌氧罐培养技术;厌氧袋培养技术;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这里介绍的是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

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是美国微生物学家亨盖特(Hungate)于1950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瘤胃厌氧微生物研究的一种厌氧培养技术。以后这项技术又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改进,从而使亨盖特厌氧技术日趣完善,并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厌氧微生物的一整套完整技术。而且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研究严格、专性厌氧菌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技术。 亨盖特厌样滚管培养技术不仅可用于有益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等的分离、与活菌培养计数,还可以用于有害***菌(如酪酸菌)或病原菌(如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1材料 1.1 样品 双歧酸奶(液体)、双歧杆菌制剂(固体)。 1.2 培养基 改良MRS培养基,PTYG培养基。 1.3 仪器和器具 亨盖特厌氧滚管装置一套,厌氧管,厌氧瓶,滚管机,定量加样器。 2 流程 铜柱除氧→预还原培养基→稀释用液制备→稀释样品→滚管→培养→计数 3方法 3.1铜柱系统除氧 铜柱是一个内部装有铜丝或铜屑的硬质玻璃管。此管的大小为40—400mm,两段被加工成漏斗装,外壁绕有加热带,并与变压器相连来控制电压和稳定铜柱的温度。铜柱两端连接胶管,一端连接气钢瓶,一端连接出气管口。由于从气钢瓶出来的气体如N2、CO2和H2等通常都含有O2,故当这些气体通过温度约360℃的铜柱时,铜和气体中的微量O2化合生成CuO,铜柱则由明亮的黄色变为黑色。当向氧化状的铜柱通入H2时,H2与CuO中的氧就结合形成H2O,而CuO又被还原成了铜,铜柱则又呈现明亮的黄色。此铜柱可以反复使用,并不断起到除氧的目的。当然H2源也可以由氢气发生器产生。 3.2 预还原培养基及稀释液的制备

常见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大全

常见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大全 大家对食用菌的培养基配方都非常熟悉,但是却没有将培养基配方统一归纳出来,在此跟大家一起分享常见的10种食用菌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1)平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2)金针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3)白灵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4)香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5)杏鲍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6)鸡腿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7)黑木耳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8)猴头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5克,蛋白胨2.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9)双孢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0克,酵母膏1.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 值自然; (10)灰树花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5克,麦麸45克,蛋白胨3.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四)液体菌种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四) 2010年4月10日 三、液体菌种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一)试管种的生产:液体菌种对试管的纯度要求很高。所以要自己会做试管种。 试管种的制作其实很简单,在我们要用种的前三个月,到市场上去看哪个菇符合要求,就买回来(也可以用自己保存的试管种均可)。在接种箱内进行常规气雾(最好是高锰酸钾和甲醛)消毒,30分钟后,开始分离。分离时先将用具消毒,然后用手把菇体分开,用镊子夹一小块菇肉(不同的菇取种位置不同),放到试管里。塞上棉塞就行了。这样的成功率一般在80%以上。在菌丝生长阶段,要经常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对菌丝生长不整齐的,有污染的,全部淘汰。只留下没什么问题的,长满试管后,再取特定部位进行转管(见实操)。菌丝长到**cm时,从菌丝生长的尖端提取一小块,一般地认为,取****大小就可以了,不过从试验上看,提得**效果越好。平菇一般提二次就可以了,提到五次,基本上与脱毒菌种效果差不多。别的品种要多些,最多不超过五次,都可以达到提纯的目的。 (二)三角瓶专用母种生产:专用母种分固体和液体两种。 从生产技术上看,液体专用母种要难一些,是用电磁搅拌器或摇瓶机进行生产。整个过程要4-7天时间,生产的液体种稍经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

液体菌种专用母种的配方就是用PDA加富配方去掉琼脂。用三角瓶盛装,在高压锅里121℃保持30分钟就行了。待三角瓶的温度降到30℃以下时,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马上就可以进行搅拌或摇瓶了。 固体种生产时间要长些,保存的时间也长,而且方便运输。固体专用母种一般污染要严重一些,有的人污染率要达到20-30左右。 固体专用母种我们现在一般不用,污染率太高,而且不好发现,最糟糕的是容易堵枪。配方是把木屑过20-40目的筛,用去掉琼脂的PDA配方拌料,在121℃高压下灭菌2小时,待温度下降到30度以下时,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内进行常规接种。一般20多天可以长好。具有运输和贮存方便等特点。 搅拌器是应用磁性材料N、S极的异性吸引,同性相斥的原理制成的。工作时,机械的磁转子转动时,瓶内 的磁转子在瓶内跟着转,带动液体旋转,为液体供氧。液体菌种培养基本条件是有一定的氧气、菌丝、水份和营养,几个因素溶合才能使菌丝快速繁殖。由于转子的高速旋转,产生的菌丝被剪切成菌丝片段。 摇瓶机就是通过摇动液体,使空气与水溶合,增加液体中的氧气含量。通过摇动,液体在瓶内翻滚,使菌丝滚动成菌球。 我们用液体专用母种。 (三)发酵罐生产 生产时要先进行培养料的配制。配料时先将土豆去皮切片,与麸

实验方案(双歧杆菌的分离)

1 双歧杆菌的分离 1.1 样品 取出生后20天母乳喂养健康婴儿粪便。 1.2 培养基 根据目前的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以及X-Gal在这方面的应用。选择使用NPNL培养基,在其基础上添加X-Gal。 1.2.1 缓冲蛋白胨水溶液(BP) 成份:蛋白胨10g 磷酸氢二钠2g 葡萄糖5g 磷酸二氢钾2g 氯化钠5g 蒸馏水1000ml 制法:精确称取各种试剂,加人到1000ml的蒸馏水中,加热溶化后分装于2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90ml,121℃,杀菌15min后置4℃的冰箱中备用。 1.2.2 选择性改良NPNL培养基(苏世彦) 成份:酵母膏5g 淀粉0.5g 蛋白胨10g L-半胱氨酸0.5g 胰蛋白胨5g 溶液A 10ml 大豆蛋白胨5g 溶液B 5ml 葡萄糖10g 溶液C 50ml 乳糖3g 琼脂 15g 吐温80 1g pH 7.2 牛肝提取液150ml 制法:将各成分准确量取后,分别加热溶化,混合摇匀后分装,121℃杀菌10min,备用。 溶液A:K2HPO4 10g、KH2PO4 10g溶于蒸馏水100ml。 溶液B:FeSO4·7H2O 0.2g、MgSO4·7H2O 4g、MnSO4·4H2O 0.135g、NaCl 0.2g溶于蒸馏水100ml。 溶液C:丙酸钠30g、硫酸巴龙霉素400mg、硫酸新霉素200mg、NaCl 6g溶于蒸馏水1000ml。 1.2.3 NPNL培养基(孙雪) 培养基成分及用量:牛肉浸汁粉(oxoid)3g,蛋白胨10g,胰蛋白酶5g,

植胨3g,酵母浸出汁5g,肝浸出汁150ml,葡萄糖10g,可溶性淀粉0.5g,溶液A 10ml,溶液B 5ml,吐温80 1g,盐酸半胱氨酸0.5g,琼脂15g,蒸馏水815ml,X-Gal(5-溴-4-氯-3-吲哚-β-D- 半乳糖苷)60mg。pH 7.2,121℃,15min 高压灭菌。 溶液A:K2HPO425g,KH2PO425g,蒸馏水250ml。 溶液B:MgSO4·7H2O 0.5g,FeSO4·7H2O 0.5g,NaCl 0.5g,MnSO40.337g,蒸馏水250ml,硫酸新霉素100μg/ml,硫酸巴龙霉素200μg/ml,萘啶酮酸15μg/ml,氯化锂3mg/ml。 1.3 分离方法 取成年人的粪便1g,放人含有9ml缓冲蛋白胨水溶液中,用液枪充分混匀,制成1:10的稀释液,摇匀后取1ml注人含有9ml缓冲蛋白胨溶液中制成1:100的稀释液,在此基础上作10-3~10-9与的稀释,由于肠道中双歧杆菌的菌数一般在109左右,所以取10-4~10-9稀释液用倾注法倒平板,每个稀释液都各取1ml分别注人到两只无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重复3个平板。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将温度调至37℃进行厌氧培养48h。用缓冲蛋白胨水溶液做稀释液可以有效地保护双歧杆菌的存活,避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1.4 分离培养 在加人样品稀释液的平皿中,分别注人适量冷却至50℃左右的选择性改良NPNL培养基,然后放人37℃的恒温培养箱中厌氧培养1.4.1 培养特性与镜检特性 双歧杆菌在改良NPNL培养基上,经过厌氧培养以后,菌落直径1-2cm,圆形、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乳白色,粘稠湿润。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双歧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抱杆菌,呈多形性、典型的双歧杆菌为V字型或Y型;也有直、弯、棒状、匙形等多种形态,排列成单、双、短链、X、Y、V 或栅状;其大小为2-8×0.4-0.6μm,不具英膜和鞭毛,无运动性。 培养48h 后,平板上菌落呈现深蓝色、白色、浅蓝色三种颜色。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方法(发酵罐法) 传统菌种生产工艺,一般是由试管母种扩繁成二级种、三级种,生产周期长、污染率高、成本高、需大量人工、管理困难。液体菌种生产具有纯度高、活力强、繁殖快的特点,接种到培养料内有流动性好、萌发点多,发菌迅速等特种点。应用于生产与固体菌种相比有以下优点: 1.菌种生产周期短。固体种一般需25—40天,而液体种仅需3—7天。 2.接种后,萌发点多萌发点多、发菌快、出菇周期短。接种24小时菌丝布满料面,3—15天长满菌袋,一般品种10天左右可出菇。 3.接种方便、成本低。用液体菌种接种一般每袋成本是1—3分,每人每小时可接800袋以上,提高效益4—5倍。 4.适宜工厂化生产。可直接用于栽培料进行出菇,大批量生产菌袋。为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条件。因此,适宜我国国情的液体菌种设备的出现,必将在食用菌生产领域引发一场新的革命。 液体菌种具有固体(颗粒)菌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液体菌种生产设备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并逐渐成熟的,因此很多人对此很陌生。在这里我们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一、液体菌种设备基本原理 任何一种食用菌自身的生长必须满足其对温度、湿度、需氧量、养分等的需要,同时必须避免杂菌感染。在深层发酵技术上称之为选

择性发酵技术,如啤酒生产技术当属此例,而白酒生产则是生物菌群发酵技术。 液体菌种发酵设备(包括四大系统,温控系统由控制器、电热管等组成;供气系统由空气压缩机、输送管道、空气过滤器等组成;冷却系统由热交换器、进出水管道组成;搅拌系统由射流器、提升管等组成。 二、液体菌种生产的关键技术 1、溶氧量 液体菌种生产中最关键的是培养液中氧的溶解量,因为在菌丝生长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吸收溶解其中的氧气来维持自身的新陈代谢,氧气在液体(水)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温度有关,同时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渗透压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设计发酵设备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如安装射流器使气泡细碎度增加等。 2、空气过滤 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进入的空气无菌度高,因此必须选择孔径小、材料先进的过滤膜。一般细菌直径在0.5-5um,酵母菌在1-10um,病毒一般在20-400mu,所以选择过滤膜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当然如果选的太小,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另外环境对于空气影响很大,在空气压缩机房、制种车间必须保持环境清洁。 3、培养液 培养液是菌丝生长发育的营养源,要求营养全面均衡。不同的菌种对营养要求偏重不同。配制原料有糖、麸皮、磷酸二氢钾、硫酸镁、

液体菌种的几种接种方法

液体菌种的几种接种方法 刘益清(415900) 湖南忠食农业有限公司 液体菌种具有方便快捷菌龄短而一致纯度高活力强等优点,越来越受科研工作者和广大食用菌生产者的重视,但如何正确使用液体菌种尚未见系统报道.液体菌种培养好后接种方法直接影响液体菌种优势的发挥,甚至关系到生产的成败.我们在规模应用液体菌种接种中使用过多种接种方法,各有特点,下面就几种成功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一料表面接种法:这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法,采用这种接种方法时多为瓶装或袋装培养料,上端有一定的空间,如生产金针菇茶薪菇黑木耳杏鲍菇菌包以及生产香菇鸡腿菇平菇等各种菌种,接种时尽量将料表面喷淋上菌种,液种萌发生长快,封面早杂菌污染的机会很小,除破袋外菌袋污染的机会极低,甚至以万袋计算可以达到零污染.这种方法的菌球处于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很好. 二表面加枪头插入式接种法:因表面接种法接种时菌球易被培养料的过滤作用阻滞在料的上半部分,菌丝生长需要从上往下生长,不能在料内上下同时生长.如果将接种枪枪头做成管状插入料内接种,菌球在料内同时生长,可以缩短发菌时间一半左右,甚至更多.这种方法一要注意料内氧气的供应(不适应扎口袋),二要注意接种环境的无菌要求,避免菌种不萌发或枪头带入杂菌造成污染,成品率在98-100%,比固体菌种袋口接种缩短时间一半以上. 三袋表面扎孔接种法:长菌棒从两端接种不能缩短养菌时间,从袋的表面一面或两面)用枪头扎入3-5cm深并同时接种,扎孔间隔根据需要确定,如香菇每棒扎3-5个孔,这种方法调节接种量和孔间距离可以达到缩短养菌时间和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缺点是用种量大,每个孔的接种量不少于10ml,接种后不封口的应达到每孔20ml以上.这种方法2007年大量生产香菇出菇菌棒,成品率高达99%以上 四袋壁内喷射接种法:长菌棒还可以采取从两端一则用枪头分别扎入到袋薄膜内,从料与塑料薄膜之间喷射菌种(要求液体压力达到1kg/cm2以上),喷射后用手按压分散菌种,使菌棒一则布满菌种,待菌丝生长1-3cm后可以扎孔增氧.这种方法可以覆盖较大的料表面,发菌快袋面微孔污染小,缺点是用种量大,每喷射一次用种多在100ml左右.而且在配料时就要注意减少培养料的含水量.这种方法在香菇生产上应用比较成功.是我们在第三种方法的基础上改进的方法,期望今后适应开放接种的需要. 五接种后摇动接种法:颗粒菌种培养基接液体菌种最能发挥快速发菌的优势,液体菌种接入玻璃瓶后旋转或摇动使液体流动粘到每粒颗粒上,在适合温度下三天即可长满菌丝,继续培养几天让菌丝深入颗粒内部后即可用于生产.这种方法可以在急需用种时使用.六接种机接种法:食用菌瓶栽工厂化企业使用的方法,接种速度一般7000-8000 瓶/小时,菌液喷射在料面及孔洞中。 液体菌种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不如固体菌种(如耐缺氧能力不强),采用发酵料,生料栽培或塑料袋熟料开放式拌料栽培往往不易成功.液体菌种生产技术与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很好结合才能发挥液体菌种的优势

一株自养硝化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一株自养硝化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摘要:针对前期筛选的自养硝化杆菌(Nitrobacter)菌株y3-2,以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测定的菌液终浓度为指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硝化杆菌y3-2的培养基中CaCO3、Na2CO3、NaNO2浓度分别为0.5、1.0、0.5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 ℃、pH 8.0、摇床转速200 r/min。优化后硝化杆菌y3-2的发酵周期由优化前的7 d缩短至4 d,菌液终浓度达到4.31×109 CFU/mL。 关键词:硝化杆菌(Nitrobacter);培养基;培养条件;优化 氮素是水体污染源的主要成分之一,水体的脱氮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热点[1]。与传统的物理化学脱氮工艺相比,生物脱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势。现今采用最多的生物脱氮工艺为硝化—反硝化工艺,其中的硝化工艺由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完成[2]。硝化细菌分为自养型硝化细菌和异养型硝化细菌2类,异养型硝化细菌仅占很少一部分,自养型硝化细菌是生物脱氮过程中起硝化作用的主要菌群,其硝化速率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硝化效果和生物脱氮效率[3]。硝化过程通常由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先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由亚硝酸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4]。与自养型AOB 一样,自养型NOB具有生长速度慢、自然条件下数量低等特点,这一方面使NOB 的研究较为困难,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其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因此,研究加快NOB 生长速度的培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5,6]。本研究以一株亚硝酸氧化细菌y3-2[7]为出发菌株,对其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计数的方法对其菌液浓度进行计数,以期获得能快速培养硝化杆菌y3-2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试验用菌种硝化杆菌y3-2由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分室分离纯化保藏,经16 S rDNA鉴定为硝化杆菌属(Nitrobacter)细菌。 1.1.2 优化前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前初始培养基:MgSO4·7H2O 0.12 g/L、NaH2PO4·2H2O 1.16 g/L、K2HPO4·3H2O 0.33 g/L、MnSO4·H2O 0.007 6 g/L、(NH4)6Mo7O24·4H2O 50 μg/L、无水NaCO3 0.5 g/L、NaNO2 1.0 g/L、pH 7.5,121 ℃、30 min灭菌。优化前的培养条件为250 mL三角瓶加入50 mL培养基,200 r/min、30 ℃恒温培养。 1.1.3 试剂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定性检测试剂[8]:Griess试剂、盐酸溶液、氨基磺酸铵溶液、二苯胺—硫酸试剂,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和Real Master

液体菌种培养基

(1)平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2)金针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3)白灵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4)香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5)杏鲍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6)鸡腿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7)黑木耳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8)猴头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5克,蛋白胨2.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9)双孢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0克,酵母膏1.0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简述发酵罐连续生产液体菌种工艺(1)

简述发酵罐连续生产液体菌种工艺 连续发酵使用的发酵罐一般有电控箱,空气压缩机,煮料罐(带夹层),发酵罐(带夹层),过滤器(两套,四级),降温器,热交换器,接种枪及(空气、蒸汽、过料、出种)管道连接组成,各个管道一般用橡胶管、硅胶管、或不锈钢管连接,发酵罐大小一般为煮料罐的3倍,其使用制种技术过程以杏鲍菇为例介绍如下: 1、空消 1.1、洗罐 新购的发酵罐或者使用过的发酵罐,在生产之前,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后方可使用。用过的发酵罐在罐体的内壁和管内所有接触液体菌种的管件表面都有可能粘附污物,洗罐的目的就是清除罐内的污垢和菌苔及培养料的残余物,疏通进气口,排料口等。 1.2、利用高温高压蒸汽进行发酵系统灭菌 1.2.1、清洗干净后将其密闭完成向煮料罐加水至总容积的70%-80%,打开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到121度,在发酵罐内加水至总容积的40%,将温度设定到118-120度。 1.2.2、达到设定温度后,关闭进入二级过滤器的空气总阀门,打开蒸汽总阀门,让蒸汽依次进入2、3、4级过滤器,最后进入发酵罐,对过滤器及无菌空气管道等部位进行灭菌,这时每隔五分钟左右排一次过滤器下面的冷凝水。

1.2.3、30分钟后,将煮料罐出料口阀门打开少许将其灭菌。然后,打开进入过料管道的蒸汽总阀门,用蒸汽将过料管道灭菌,40分钟后(总时间)关闭进入二级过滤器的蒸汽阀门,打开空气总阀门,并将发酵罐的进气阀门关闭,打开空气压缩机,通入无菌空气吹干滤芯。 1.2.4、然后,打开接种枪开关,将发酵罐出种口阀门打开少许,对其预热,然后打开进入接种枪管道的蒸汽阀门,用蒸汽对出种管道及接种枪进行灭菌,30分钟后关闭接种枪开关,用75%酒精袋密闭备用,后将灌顶接种口及呼吸器打开少许对其灭菌30分钟后关闭灌顶所有阀门,用75%酒精棉球密封接种口。 1.2.5、最后,将罐内高温高压水从排污口,取样口不少于30分钟排出,当罐内压力低于0.05MPa后,打开进气阀门,通入无菌空气待罐体吹凉后保压备用。 2、液体培养基制作及灭菌 2.1、配方 杏鲍菇发酵罐常用配方:黄豆1%,淀粉0.5%,葡萄糖1%,蔗糖2%,蛋白胨0.15%,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75%,消泡剂0.15%。 2.2、配制及灭菌 2.2.1、培养基装量视煮料罐大小装入总容量的70-80%。首先,将煮料罐内加水至淹没加热管3-5厘米后开始加热(水质太差需处理),黄豆提前浸泡后打浆与淀粉其他原料混合在一起,放在不锈钢或铝锅内熬成糊状母液。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连富森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十二) 2010年4月10日 第二章栽培管理技术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球盖菇菇形圆整、色泽艳丽、气味清香、口感柔和,特别是其干品,有野蘑菇的味道,口感非常好。再加上原料丰富,可以利用农作物的下脚料和食用菌栽培的废料,生产成本低,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容易成功等特点,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食用菌珍稀品种。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就是用液体菌种制作大球盖菇的菌种。大球盖菇在栽培技术上看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难点,但是在菌种的制作上,现在还有很大的难度。最主要的是大球盖菇固体菌种长得太慢,一般得二三个月才能长满袋,而且菌种绿霉污染严重。再一个就是以前资料上介绍的菌种制作配方经过试验看不是很理想。 下面是我培训基地生产大球盖菇的情况: 一、栽培季节 我地区一般都是秋种,春收。秋天在8月20日后气温降到28度以下到10月中旬进行栽培,第二年春天当温度上升到12度以上时进行出菇(一般在4月左右)。如果在温室内栽培,则可在冬天生产,不过,地温在12℃以下时,一般不出菇。 二、栽培方法 (一)母种培养基配方:大球盖菇母种制种技术和其他食用菌母种制种技术基本相同,但经过试验看,PDA配方比较好。 制作方法与其它品种一样。 (二)液体菌种及配方 我们用的是二号或三号免煮配方,生产时间为6天(400升罐),当达到发酵终点时,即可进行接种。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好坏只要一个标准就可判断:液体菌种的味道特别香,一种特别的香味。非常好闻!

(三)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配方:从试验结果来看,木屑、谷粒、麦草培养基配方表现都不好:木屑吃料性不好,接种时容易积水,造成污染;谷粒倒是可以,但在栽培时对老鼠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损失很大,而且成本高;麦草得用人工装,不能用机械,在大规模生产时很难处理。我们用的是综合培养基,效果很好。用机械装袋。 正常灭菌,在30度以下时进行液体接种。 菌种培养:24~28℃,空气湿度60%~70%,保持空气新鲜。一般25-35天即可长满菌袋。 (四)栽培管理 1.栽培料与覆土:选当年无污染稻壳和肥沃土。 2.做畦与选地:选择排灌良好,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便利的大棚或荒地。畦床南北向最好。畦宽65~75cm,深30~35cm,畦长不限。料发酵好后,马上播种。首先在畦底铺1层石灰,然后辅一层料,厚度10cm,稻草要15cm,然后穴播菌种,菌种块鸽子蛋大小,距离20cm左右,用木板压实;再撒第2层料,厚度与上同,再用木板压实;撒第3层料,厚度5cm,撒第3层菌种,然后在菌种上面盖厚度2cm左右的料,用平板压实。整个料厚约25cm。上边覆盖黑色农膜。膜上再覆一层5cm的稻草。 3 发菌期的管理 播种后大棚要保持黑暗条件,畦温18~22℃,培养料的含水量为55%~6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90%。在播种后,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调控措施,保持其适宜的温度、湿度。每7d左右,掀揭1次畦上的农膜,以增加畦上的通风。约30d后菌丝长满培养料时,揭去农膜,覆上3cm土(可用肥沃的园田土或草炭土),喷水,湿度要达60%~75%。在菌丝到1/2时,要在四周打孔,增加透气量,让菌丝长透。 4 子实体形成期间的管理 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逐渐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一般覆土后20d就可出菇。大球盖菇出菇阶段的相对温度为90%~95%。出菇时不怕光照,出菇的温度为12~25℃,当温度低于12℃或超过26℃一般不长菇。子实体从露白点到成熟需5~10d,整个生长期可收3潮菇,每潮菇相间约15~25d,第2潮菇产量最高。此时的关键是水份的管理。 三、采收 达到采收标准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

白腐菌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试验研究_吴薇

No.1.2008 收稿日期:2007-07-20*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作者简介:吴薇(1970—),女,浙江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和生物质材料工程。 吴 薇1,顿宝庆2,姜训鹏1,吕程序1,高振江1*,路明2* (1.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农科院生物质能源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对3种白腐菌的液体菌种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液体菌种培养的较优条件为培养时间4d、初始pH6.0、装量50mL、琼脂添加量0.2%,W3液体菌种培养的较优条件为培养时间5d、初始pH6.5、装量50mL、琼脂添加量0.3%,变色栓菌液体菌种培养的较优条件为培养时间5d、初始pH6.5、装量75mL、琼脂添加量0.1%。关键词:白腐菌;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08)01-0016-03 白腐菌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 试验研究 Studyoncultureconditionsonliquidstrainofthewhite-rotfungi WUWei1,DUNBao-qing2,JIANGXun-peng1,LVCheng-xu1,GAOZhen-jiang1*,LUMing2* (1.CollegeofEngineering,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100083;2.ResearchCenterof EnergySources,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081) Abstract: Inthispaper, cultureconditionsonliquidstrainofthethreewhite-rotfungiwerestudiedforthe optimization.Theefficiencyofstudyandapplicationinwhite-rotfungiintherelevantfieldscanbeimprovedinalargeextant. Theresultsshowedthattheoptimumcultureconditiononliquidstrainof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was4dayscultureperiod,theinitialpH6.0,liquidcapacity50mL,agarrecruitment0.2%.The 提高海藻糖的百分含量。 将海藻糖和三氯乙酸混合液用3倍体积的95%乙醇在4℃冰箱中醇析12h后,在5000r/min下离心20min得到沉淀物。将此沉淀物冷冻干燥12h后,可得海藻糖晶体。 参考文献: [1]ElbeinAD.Metabolismofα,α-trehalose[J].AdvCarbo-hydChemBiochem,1974,30:227-256 [2]戴秀玉,程苹.海藻糖的生理功能、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应用前景[J].微生物学通报,1995,22(2):102 [3]程池.天然生物保存物质———海藻糖的特性和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22(1):59-64 [4] 刘洋,张红缨,张今.酵母菌中海藻糖的提取方法与糖代谢研究[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4):85-88 [5]章银良,毛多斌,张勋.产海藻糖酿酒酵母培养基优化及生理学研究.生物技术,2001,11(6):27-29 [6] 章银良,熊卫东,张露,等.胁迫条件下酿酒酵母积累海藻糖的发酵研究[J].郑州轻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18(2):50-52[7]JohanMT.MicrobiolReview[J].1984,48(1):42-59[8] JoaoAJ,MariaDL,PolizeliTMetal.FEMSMicrobiolo-gyLetter,1997,154:165-171 [9]CarmenLAP,AnitaDP.BiotechnologyAnnualReview, 1996,(2):293-314 [10]KokiS,ToshiyaK,EiichiTetal.AppliedandEnviron- mentalMicrobiology,1998,64(11):4340-4345 [11]SJStasinopoulos,RJSeviour.Stimulationofexpolysac- charideproductionintheFungusAcremoniunpersiciumwithfattyacids[J].BiotechandBioengi,1990,36:778-782 !!!!!!!!!!!!!!!!!!!!!!!!!!!!!!!!!!!!!!!!!!!!!!!!!!!!!!!!!!!!!!!!!!!!!!!!!!!!!!!!!!!!! 食品开发与机械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