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菌种培养基
灵芝液体菌种不同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如 何延 长酸 化过 程 , 获得 更高 菌 丝体数 量 , 防止 菌丝 老化 。
除 配方 研 究 以外 , 调节配方 p H是 否 有 效 , 很值得研究 。 接 种 以后 每 2 4 h 观察一次 , 接 种 块 分 离 以
⑥
3 . 5 9 0 8 . 8
+
发 酵
骚
菌球数( 2 O m L ) 菌丝湿重 , ( g ・ 5 0 m L )
粘稠 度 色泽 气味
淡黄
淡黄
乳白
乳黄
乳黄
淡黄
有菇香味 有菇香味 有菇香味 有菇香昧 有菇香昧 有菇香味浓
晚期 ( 菌球不 现增大 , 并有 淡黄色 出现 , 镜检菌丝 短 , 染 色 不
均 匀) 及 自溶 。 1 . 4 . 4 茵丝量观察 摇瓶培养 1 2 0 h , 将各处理取 5 0 mL 培 养
料栽 培灵芝 和强化 段木栽培 , 培 育优质灵 芝液体菌 种 , 提 供 科 学依据。
液, 进行菌液分离过滤 , 过 滤后 称 湿 重 而得 。 1 . 4 . 5 p H测 定 p H用 精 密 试 纸 测定 。
1 材 料 与 方法
1 . 1 供试 材 料 ① 主要 仪 器 : 恒 温 回转式 摇床 、 超 净工 作
, 台、 灭蝼菌 设备、 显 微镜 、 照 相 机 及 有 关 玻 璃 器 皿 。② 灵 芝 菌 株: 选 用 菌 种 为韩 芝 2 0 3 。
1 . 3 培 养方 法
摇 瓶培养 试验期 为 5 d , 观察 记录 1 2 0 h , 主
增 长, p H逐 渐 下 降 。各 配 方 的起 始 p H均 在 5 . 1 ~ 5 . 4 , 培养
(完整)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作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制作
2009—5-5 8:23:26
在无菌的条件下把菌种投放到培养基里。
安装通气管后用输氧机给培养基输入氧气。
把培养基放置在摇床机上进行振荡培养.
食用菌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周期短、菌龄整齐一致、接种方便、发酵快、适宜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生产方式一般可分为电磁搅拌法、摇瓶机法、简易深层发酵(吹氧)法、发酵罐法。
据省农科院食用菌站工作人员介绍,摇瓶机法不仅接种简单,管理方便,而且生产量根据机器的设定而不同,投资20 00~3000元即可。
配制液体培养基先把马铃薯煮到熟而不烂时提取上清液,然后配制3%葡萄糖、1%玉米粉、0。
05%硫酸镁、0。
1%磷酸二氢钾,最后将马铃薯上清液和上述溶液及水混合即可。
液体培养基适用于多种食用菌菌种的培养.
摇瓶振荡培养液体培养基配制好后,装入容量为500毫升的三角烧瓶中,每瓶装入100毫升,并加入1~15粒小玻璃珠,瓶口用棉塞、牛皮纸密封,在1.5千克/平方厘米压强下灭菌30分钟。
然后投入一块约2平方厘米的斜面菌种,于2 3℃~25℃下静置培养24小时。
待菌丝萌发时再放置在往复式摇床上振荡培养,振荡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振幅为6~10厘米。
摇床室的温度控制在24℃~2 5℃,培养时间因菌类不同而异,一般是5天左右。
将振荡好的培养基倒入大容器里,经过扩容后,在无菌条件下安装通气管,用输氧机通入适量氧气后培养48小
时.培养结束的标准:培养液清澈透明,其中悬浮着大量小菌丝球,并伴有各种菇类特有的香味。
培养好的液体菌种应放入培养箱中保存。
液体菌种的5种接种方法

液体菌种的5种接种方法液体菌种具有方便快捷菌龄短而一致,纯度高,活力强等优点,越来越受科研工作者和广大食用菌生产者的重视,但如何正确使用液体菌种尚未见系统报道。
液体菌种培养好后接种方法直接影响液体菌种优势的发挥,甚至关系到生产的成败。
笔者在规模应用液体中使用过多种接种方法,各有特点,下面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1 料表面接种法这是目前采用较普遍的方法,接种时多为瓶装或袋装培养料,上端有一定的空间,如生产金针菇、茶薪菇、黑木耳、杏鲍菇菌包,以及生产香菇鸡腿菇、平菇等菌种,接种时尽量将料表面喷淋上菌种,液种萌发生长快,封面早杂菌污染的机会很小,除破袋外菌袋污染的机会极低,甚至以万袋计算可达到零污染。
这种方法的菌球处于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很好。
2 表面加枪头插入式接种法因表面接种法接种时菌球易被培养料的过滤作用阻滞在料的上半部分,菌丝生长需要从上往下生长,不能在料内上下同时生长。
如果将接种枪枪头做成管状插入料内接种,菌球在料内同时生长,可以缩短发菌时间一半以上。
这种方法一要注意料内氧气的供应(不适应扎口袋),二要注意接种环境的无菌要求,避免菌种不萌发或枪头带入杂菌造成污染。
如生产中香菇菌棒从两端中心插入接种时即使不封口,菌棒中段的菌种也不易萌发。
这种方法曾在低温季节大量接种香菇、鸡腿菇、金针菇、平菇等菌种,成品率在98%~100%,缩短时间一半以上。
3 袋表面扎孔接种法长菌棒从两端接种不能缩短养菌时间,从袋的表面一面或两面用枪头扎入3~5cm深并同时接种,扎孔间隔根据需要确定,如香菇每棒扎3~5个孔,这种方法调节接种量和孔间距离可以达到缩短养菌时间和减少杂菌污染的目的,缺点是用种量大,每个孔的接种量不少于10mL,接种后不封口的应达到每孔20mL以上。
4 袋壁内喷射接种法长菌棒还可以采取从两端一侧用枪头分别扎入到袋薄膜内,从料与塑料薄膜之间喷射菌种(要求液体压力达到9.8×100KPa以上),喷射后用手按压分散菌种,使菌棒一侧布满菌种,待菌丝生长1~3c m后可以扎孔增氧.这种方法可以覆盖较大的料表面,发菌快袋面微孔污染小,缺点是用种量大,每喷射一次用种都在100mL左右。
液体培养基的三种生长方式

液体培养基的三种生长方式
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的三种生长方式分别为混浊生长、沉淀生长和菌膜生长。
以下是对这三种生长方式的详细介绍:
- 混浊生长:大多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后均匀浑浊,如大肠埃希菌、志贺菌等。
- 沉淀生长:少数呈链状排列的细菌在液体培养基底部形成沉淀,培养液较清亮,如链球菌、炭疽芽胞杆菌等。
- 菌膜生长(表面生长):一些专性需氧菌多在液体表面生长,形成菌膜,如枯草芽胞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不同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方式不同,可以此鉴别细菌。
食用菌生产技术 液体菌种

3.制作饮料、保健品 3.制作饮料、 制作饮料 食用菌液体培养物经过粉碎→研磨打浆→ 食用菌液体培养物经过粉碎→研磨打浆→热 水浴浸提→过滤→稀释或浓缩→调配, 水浴浸提→过滤→稀释或浓缩→调配,可研 制成功能饮料、保健品。 制成功能饮料、保健品。 4. 制作畜禽饲料 食用菌液体培养物,经过浸提或提取有用成 食用菌液体培养物, 分后的废弃物,还可制作畜禽饲料。 分后的废弃物,还可制作畜禽饲料。
五、液体菌种制作的主要工艺 1.液体种子制备 1.液体种子制备 液体种子制备的目的是大量繁殖足够数量的、 液体种子制备的目的是大量繁殖足够数量的、 健壮的、高纯度的菌丝体。 健壮的、高纯度的菌丝体。 ⑴ 斜面菌种制备 制备方法(培养基配方和操作步骤)同试 制备方法(培养基配方和操作步骤) 管斜面母种的制备,在此不再多讲了。 管斜面母种的制备,在此不再多讲了。 ⑵ 摇瓶种子制备 主要操作步骤:称量→煮制→分装→灭菌→ 主要操作步骤:称量→煮制→分装→灭菌→ 无菌检验→接种→ 无菌检验→接种→振荡培养管理
四、液体菌种制作的主要设备 1.摇床食用菌为需氧菌,液体菌种培养需 摇床食用菌为需氧菌, 摇床食用菌为需氧菌 要增加氧气的供应,因此, 要增加氧气的供应,因此,不断振荡有 利于菌丝体的快速生长。 利于菌丝体的快速生长。摇床是液体菌 种生产常用的设备 2.种子罐和发酵罐 种子罐和发酵罐 一级种子罐通常为50-100L,二级种子罐 一级种子罐通常为 , 为500-1000L。 。
六、液体菌种制作的主要参数
1.菌龄 2.接种量 3.温度 1.菌龄 2.接种量 3.温度 4.通气量 5.搅拌速度 6.酸碱度 4.通气量 5.搅拌速度 6.酸碱度 7.罐压 8.泡沫控制 7.罐压 8.泡沫控制 9.发酵特点 9.发酵特点
适于香菇菌棒生产接种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

适于香菇菌棒生产接种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作者:张振宇王继磊吕凯苏建昌韩建东刘晓杜兴程朱肖艳姚强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第12期摘要:选取6种常用的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通过对菌丝生物量、菌棒培养状况和出菇状况的比较,筛选适合香菇菌棒的最佳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
结果表明,配方③(玉米粉2%、马铃薯淀粉2%、酵母膏0.2%、麸皮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适于香菇菌棒的直接接种,其上接种的香菇菌棒整个生长周期仅为205天。
关键词: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出菇;生长周期中图分类号:S646.1+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12-0051-03近年来,我国香菇市场增长稳定,生产发展迅速,随着香菇产业的发展,对香菇生产工艺、产量及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香菇制种技术经过较为繁琐的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培育,最后才能扩大到栽培袋的生产。
劳动强度大、工艺繁琐、污染率高、生长周期长、接种操作要求高等都大大制约了香菇的发展[1]。
液体菌种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以上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液体菌种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颇为有限。
为此,本研究对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做了初步筛选,以期为香菇液体菌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七河6号,由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藏。
1.2培养基配方液体培养基配方共设6组:①玉米粉2%,豆粉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2];②葡萄糖2%,黄豆粉4%,木屑4%[3];③玉米粉2%,马铃薯淀粉2%,酵母膏0.2%,麸皮1%,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④麸皮10%,蔗糖1%,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5%;⑤玉米粉2%,蔗糖2%,蛋白胨0.5%;⑥麸皮100%、麦芽糖3%、硫酸镁0.15%、磷酸二氢钾0.1%[4]。
栽培培养基配方:木屑79%,麸皮20%,石膏1%,含水量55%~60%。
1.3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将活化的七河6号母种接入斜面培养基,25℃培养13 d,待菌丝长满斜面后再分别转入液体培养基摇瓶内,每瓶接种5块,每块菌丝0.5 cm2,每个处理(配方)重复10瓶。
羊肚菌液体菌种 生产技术规程

羊肚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羊肚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准备:
- 羊肚菌母种:从优质的羊肚菌菌株中选取。
- 培养基:PDA培养基、PDB液体培养基。
- 发酵罐:用于液体菌种的培养。
2. 羊肚菌母种活化:
将羊肚菌母种转接到PDA培养基上,进行活化,使菌丝活力恢复。
然后分割得到羊肚菌原种PDA菌块。
3. 羊肚菌一级种的制备:
将羊肚菌原种PDA菌块接种到灭菌后的PDB液体培养基,在20-25℃条件下,用摇床培养箱于暗处培养5-7天,得到羊肚菌一级种。
4. 羊肚菌液体栽培种的制备:
将羊肚菌一级种接种到容纳有羊肚菌液体栽培种培养基的发酵罐中,接着进行发酵培养。
培养条件为:温度20-25℃,pH 5-6,发酵时间约为7天。
5. 菌种质量检测:
对制备好的羊肚菌液体菌种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菌落形态、菌丝生长情况、生物量等指标。
确保菌种质量达到栽培要求。
6. 栽培应用:
将制备好的羊肚菌液体菌种应用于林地仿野生栽培。
栽培过程中注意观察菌丝生长、出菇情况等,并对环境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
7. 菌渣处理:
栽培结束后,对废弃的菌渣进行合理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整个羊肚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要求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以保证菌种的质量和栽培效果。
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有望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稳产性,为羊肚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用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

发酵液的配制
菌种接种
根据杏鲍菇的营养需求,配制适宜的发酵 液,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等。
将杏鲍菇菌种接入发酵液中,混合均匀。
发酵过程的控制
发酵时间的控制
在适宜的温度、压力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发 酵,定期搅拌,保持发酵液的充分混匀。
根据杏鲍菇的生长特性和发酵条件,确定 适宜的发酵时间,以保证菌丝球的充分生 长和成熟。
发酵罐设备
使用不锈钢或陶瓷材料的发酵罐,能 够承受高温、高压,耐腐蚀,有利于 发酵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搅拌装置
安装搅拌装置,能够充分混匀发酵液 中的菌丝球和营养物质。
温度控制
设置温度控制装置,将发酵液的温度 控制在杏鲍菇生长适宜的范围内。
压力控制
设置压力控制装置,以便在发酵过程 中调整发酵液的压力。
发酵过程及控制
生长速度快
液体菌种能够提供杏鲍菇生长所需的所有营 养物质,使其生长速度更快。
产量高
由于液体菌种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杏 鲍菇的产量也会相应提高。
品质优良
液体菌种能够为杏鲍菇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使其品质更加优良。
缩短生产周期
使用液体菌种能够缩短杏鲍菇的生产周期,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的市场前景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液体菌 种栽培杏鲍菇的营养成分、口感和其他 食用品质方面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满足
市场需求。
可以开展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的规模化 生产研究,探索其在生产现场的应用和
效率,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可以进一步研究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的 生理生化特性、基因表达等方面,以便
培养基的优化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配方培养基的pH值、营养成分含量、碳氮比等参数,以确定最佳 配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平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30克,蛋白胨1.5克,磷酸二氢钾1.5
克,硫酸镁0.75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2)金针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
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3)白灵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
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4)香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
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5)杏鲍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
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6)鸡腿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2克,葡萄糖12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
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7)黑木耳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0克,蛋白胨2.0克,磷酸二氢钾2.0
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8)猴头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45克,蛋白胨2.5克,磷酸二氢钾2.0
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9)双孢菇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0克,麦麸50克,蛋白胨2.0克,酵母膏1.0克,
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
(10)灰树花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100克,红糖15克,葡萄糖15克,麦麸45克,蛋白胨3.0克,磷酸二氢钾2.0
克,硫酸镁1.0克,维生素B11片,聚氧丙稀甘油0.3毫升,pH值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