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菌丝体培养条件优化
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_桑黄的栽培方法

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桑黄的栽培方法CATALOGUE目录•桑黄简介•桑黄栽培技术•桑黄种植流程•桑黄种植经济效益分析•桑黄种植发展前景展望01桑黄简介桑黄是什么02生长在杨树、柳树等阔叶树树干上03桑黄是一种真菌药用增强免疫、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保肝、抗炎、抗菌等养生泡茶、煲汤、泡酒等桑黄的应用价值桑黄的生长环境与习性温带、寒温带气候生长周期长,一般为3-5年,甚至更长年平均温度12℃左右,最高温度不超过20℃湿度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土壤含水量在50%-70%之间02桑黄栽培技术1栽培前的准备工作23选择通风、湿度适中、温度稳定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
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质,如锯木屑、小麦、玉米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培养基准备选择适宜的桑黄菌种,确保无杂菌感染。
桑黄菌种准备03培养条件将容器放置在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浇水保持湿度,并注意通风换气。
栽培方法与技巧01栽培容器选择适宜的栽培容器,如塑料袋、陶瓷罐等,注意容器底部排水孔通畅。
02栽培方法将培养基质和桑黄菌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装入容器中,表面平整并适量加水。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如出现杂菌感染,应立即清除污染部分,重新更换培养基质。
杂菌感染桑黄菌种退化培养基质过湿或过干温度不适宜选择优良的桑黄菌种进行栽培,定期进行菌种提纯复壮。
调整培养基质湿度,过湿可添加锯木屑等吸水物质,过干可适当加水或增加湿度。
将容器放置在温度稳定的场所,避免阳光直射,如出现温度过高可采取通风、遮阳等方法降温。
03桑黄种植流程流程概述选择适宜的场地,如海拔、湿度、温度等,进行场地清理和平整。
场地选择与整理选择适宜的桑黄菌种,并准备好足够的优质菌种。
菌种准备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桑黄的栽培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栽培管理根据桑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及时进行采收和加工。
采收与加工材料准备根据桑黄生长需要,准备好木材、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等原料。
桑黄液体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i i a n,L u o T i n g ( An h u i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He f e i 2 3 0 0 3 6,P .R.C h i n a) / / J o u m ̄ o f N o r t h e a s t F o r e s t r y Un i v e r s i t y . 一
张 沙 沙 陈 莉 丁克 坚 骆 婷
( 安徽农业大学 , 合肥 , 2 3 0 0 3 6 )
摘 要 为获得 更 多的胞外 多糖 . 采用单 因子分析和 正交试验相 结合的 方法 。 对 4个桑黄 茵株 的液体 培养条 件进行 了优化 筛选。结果表明 : 桑黄 4个菌株 对营养的需求基 本一致 , 在设 置的碳 源、 氮源和微 量元 素 中, 最佳培 养基组 分为 : 玉米粉 、 麸皮 、 0 . 2 %磷 酸二 氢钾 、 0 . 0 5 % 硫酸镁 、 0 . 2 %碳酸 钙、 0 . 0 5 % 复合 维生素 B和 0 . 1 % 维生 素 E, 其中 1 号、 2号菌株 液体培养最佳碳 氮源质量 分数 组合为 3 % 玉米粉 和 2 %麸 皮; 3号 、 4号菌株为 2 % 玉米粉 和 2 %麸皮。在温度为 2 8℃ , 初始 p H值 6 . 5 0 , 摇床 转 速 1 5 0 r / m i n时 4个 菌 株 的 胞 外 多糖 产 量 均 最 高 。 关键词 桑黄菌 ; 胞 外 多糖 ; 营养; 培养条件
2 0 1 3. 41 ( 6) . - 7 6—7 9
An e x p e ime r n t wa s c o n d u c t e d t o s t u d y t h e o p t i ma l l i q u i d c u l t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f o u r i s o l a t e s o f Ph e l l i n u a i g n i a r i u s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e x o c e l l u l a r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b y t h e me t h o d s o f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a n d o r t h o g o n a l e x p e ime r n t .T h e n e e d s o f f o u r i s o l a t e s a r e b a s i c a l l y t h e s a me .T h e mo s t s u i t a b l e f o r mu l a o f l i q u i d c u l t u r e me d i u m i s a s f o l l o ws :C O I T I me a 1 .w h e a t b r a n, 0. 2 % o f p o t a s s i u m d i h y d r o g e n p h o s p h a t e .0 . 0 5 % o f ma g n e s i u m s u l f a t e ,0 . 2 % o f C a l c i u m C a r b o n a t e ,0 . 0 5 % o f c o mp o u n d v i t a mi n B a n d 0. 1 % o f v i t a mi n e E.T h e b e s t c a r b o n n i t r o g e n s o u r c e c o n t e n t s f o r P. i g n i a r i u s N0. 1 a n d NO. 2 a r e 3 % o f c o r n me n l a n d 2 % o f w h e a t b r a n .F o r P. i g n i a r i u s N0. 3 a n d NO. 4.t h e c a r b o n n i t r o g e n s o u r c e c o n t e n t s a r e 2 % o f c o r n me a l a n d 2 % o f w h e a t b r a n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y i e l d s o f t h e f o t i t i s o l a t e s w e r e t h e h i g h e s t u n d e r 2 8 o C .6 . 5 0 o f p H a n d 1 5 0 r / mi n o f r o t a t i o n s p e e d . Ke y wo r d s P h e l l i n u s i g n i a r i u s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N u t it f i o n ;C u h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

桑黄的收益主要包括销售收入和加工附加值收入两部分。根据市场价格和产 量,不同规模的桑黄人工栽培的收益存在较大差异。
桑黄市场的需求状况
国内市场需求
国内市场对桑黄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主要应用于中药材市场、保健品市场和食品 添加剂市场。
国际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传统医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桑黄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也 在逐渐增加。
炎等慢性疾病。
桑黄还具有抗癌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03
02
桑黄人工栽培技术
栽培前的准备
1 2
场地选择
选择远离污染源、无农药残留的场地进行桑黄 栽培。
消毒灭菌
对场地进行严格消毒灭菌,以降低病虫害感染 的风险。
3
栽培料配方与准备
根据桑黄的营养需求,准备适当的栽培料配方 ,如木屑、麦麸、石膏等。
案例三:利用桑黄进行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
项目地点:某污染地区
生态修复情况:利用桑黄具有的生态修复功能,采用桑黄进 行生态修复,改善土壤和水质状况,有效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
案例四
技术应用情况
在当地推广应用桑黄人工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
增收情况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改善当地经济状况,助力脱贫攻坚。
案例一:某地桑黄种植基地的成功经验
地点:某地桑黄种植基地
种植规模:200亩
种植品种:优质桑黄品种
成功经验:选择适宜的种植环 境,严格把控种植技术,注重 菌种选择和培养,科学管理田 间作业。
案例二:某桑黄人工栽培企业的生产流程
企业概况
国内知名桑黄人工栽培企业
生产流程
选择优良菌种并进行培育,建设标准化栽培基地,严格把控环境因素,进行 精细化管理。
桑黄的种植方法栽培技术

桑黄的种植方法栽培技术桑黄,又称桑葚黄,是指桑树上未成熟的桑葚果实,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桑黄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药食两用的珍品,具有调养肝肾、润燥止咳、益肾填精等功效。
以下将介绍桑黄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
一、土壤条件选择桑黄的生长需要选择肥沃的土壤,并且土壤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性。
一般而言,桑黄的适宜生长土壤是酸性土壤,pH值在5.5-6.5之间。
土壤的质地以壤土为佳,同时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
二、苗木选种选用优质的苗木是桑黄种植的基础。
一般苗木的高度在1-1.5米为宜,笔直、枝叶茂密,根系发达。
同时要求幼苗的分枝角度合适,根颈处有无血统病痕等。
选购时要以苗木的品种、规格、形态为主要依据。
三、种植方法1.选址: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种植,避免选择低洼、积水的地方。
2.整地:在选址的地块上进行整地,除去杂草、病虫害,松土并平整。
3.下坑:按照苗木的栽植深度进行挖掘大小适中的坑,坑底要松散。
4.堆肥:在坑中放入肥料,推荐使用有机肥,平均分布在坑底上。
5.栽植:将苗木放入坑中,使树体垂直,同时将土壤填入坑中,轻轻踩实。
6.浇水:栽植完毕后,充足地浇水,确保树木根部的水分充足。
四、栽培技术1.施肥:桑黄喜欢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进行适量的施肥。
一般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追肥,可以采用有机肥配合化肥的施用方式,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大。
2.除草:桑黄生长期间需要及时清除杂草,保持地面清洁。
可以利用人工或机械进行除草。
3.浇水:桑黄耐旱性较强,但在幼苗期和生长期最好保持土壤湿润。
要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进行适量的浇水,避免树根长期处于水浸泡状态。
4.修剪:每年冬季进入休眠期后,可以进行修剪整枝,去除病虫害枝叶,促进新梢的萌发和生长。
5.病虫害防治: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等。
应定期巡查,一旦发现病害则需要进行及时的防治措施,可以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总之,桑黄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土壤条件,选用优质的苗木,合理进行土地整理和浇水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优化培养基对桑黄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为 国产分 析纯 ,玉 米粉 、酵母 粉 、麦胚 等提 取液均 为煮 沸 2 i 0 m n后用 滤 布过 滤制 得 。
113 . . 仪 器
层孑 菌类 真菌 ,俗 称桑 臣 、桑 黄菇 等 ,是 寄生 于桑 L
树等 阔叶树 的一种 药用 真 菌 ,因为 具有 独特 的抗 癌 等功 效 ,已引 起 国 内外 医 药 界 与 保 健 品行 业 的关 注 ¨ 。近年 来 , 日本 、韩 国相 继 对 其 进 行 开 发 ,
中 图分 类 号 :S8 8 8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0 2 —0 7 2 1 ) 10 7 一3 5 89 1 ( 0 1 0 —l 3 O
桑 黄 ( hln sinai ) 学 名 鲍 氏 层 孑 菌 , P eiu g ir s l u L 属 担 子 菌 亚 门 ,层 菌 纲 , 多 孔 菌 目 ,多 孑 菌 科 ,针 L
0 1 % ,复 合 维 生 素 B0 0 % , 其 菌 丝 体 干 物 重 达 2. 3 g・ .0 .1 0 2 L 。 此 基 础 上 研 究 发 现 , 常 规 培 养 基 中 添 加 在 03 桑 枝 水 提 物 可 促 进 菌 丝 体 生 物 量 的增 加 ,菌 丝 体 干 物 重 高 达 2 .8g・ ~。 .% 4 7 L 关 键 词 :桑 黄 ; 菌 丝 体 ;桑 枝 ;液 体 发 酵
基 金 项 目 :浙 江 省 科 技 厅 面 上 农 业 项 目 (0 8 20 4 20C 23) 作 者 简 介 :钟 石 (9 7一) 17 ,女 ,安 徽 合 肥 人 ,主 要 从 事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研 究 工 作 。 E m i:si 0 @ 13 cm。 - alzh2 2 6 .0 0
桑黄生长要注意什么

桑黄生长要注意什么桑黄生长是指桑树和黄才生长的过程,主要指的是桑叶和黄才的生长过程。
桑树是传统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品种资源。
而黄才是由桑树上的桑叶所培育出来的一种菌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此被人们广泛种植和使用。
那么,桑黄生长要注意什么呢?以下为你详细解答:1. 地理条件:桑黄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为20-28摄氏度。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微酸性、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好,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场地进行种植。
2. 种植方法:桑树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也可以通过枝条扦插繁殖。
一般情况下,种植桑树要选择健康的种苗,并且注意良好的管理和栽培措施。
对于黄才的生长,需要选择新鲜、干燥的桑叶,进行适当的发酵处理和培养,以提高菌丝体产量和质量。
3. 水分管理:桑黄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在生长初期和果实成熟期需要适量的水分补给。
为了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需要合理安排灌溉,并注意排水措施。
同时,在多雨季节或者长时间的降雨后要及时排水,以免造成病害的滋生。
4. 营养管理:桑黄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特别是氮、磷和钾等主要元素。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时间。
同时,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品种的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
5. 病虫害防治:桑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蚜虫、螨虫、白粉病等。
为了保证桑黄的生长和产量,需要定期巡查和观察植株的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调整光照、增加通风等。
6. 收获和储存:桑树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采摘,采摘时选择嫩叶且毛发不密集的叶子。
为了保持桑叶的品质和功效,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储存。
一般来说,可以选用晾晒、腌制等方法进行桑叶的处理,然后将其贮存在避光、通风、干燥的地方。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在桑黄的生长过程中,关注地理条件、种植方法、水分管理、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储存等方面的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桑黄的生长状况和品质,为农民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_桑黄的栽培方法

人工栽培桑黄的技术_桑黄的栽培方法桑黄是很珍贵的中药材,那么桑黄怎么栽培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L.exFr.),别名:猢狲眼、桑耳、针层孔菌、桑臣等,是一种真菌,因寄生于桑树而得名。
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
在杨、柳、桦、栎等树干上也有生长。
分布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陇南康县仿野生栽培桑黄获成功[1]。
桑黄是一种名贵中药,能利五脏,软坚,排毒,止血,活血,和胃止泻。
主治淋病,崩漏带下,症瘕积聚,癖饮,脾虚泄泻。
桑黄的特征桑黄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2-12*3-21厘米,厚1.5-10厘米,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老时常龟裂,无皮壳,初期有细微绒毛,后变无毛,有同心环棱.边缘钝,深肉桂色至浅咖啡色,下侧无子实层.菌肉深咖啡色,硬,木质.菌管与菌肉近同色,多层,但层次不明显,年老的菌管层充满白色菌丝.管口锈褐色至酱色,圆形,每毫米4-5个.孢子近球形,光滑,无色,5-6*3-4微米.刚毛顶端尖锐,基部膨大,10-25*5-7微米.菌丝不分枝,无横隔,直径3-5微米。
桑黄的地理分布桑黄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
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
我国桑黄主要分布区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北的长白山林区、哈尔滨与吉林市之间的老爷岭、张广才岭有少量野生出产。
另外,西南各省区亦出产少量的野生桑黄,但产量极少,难以形成商品。
桑黄的生长习性桑黄古人称之为“树舌”,通常寄生于桑树、松树、杨树、桦、栎等树身腐朽之处。
造成心材白腐,多年生。
虽然寄生在树木上的真菌均可被称为树舌,但只有寄生于桑树上的树舌才是正宗的桑黄,而其它则只能作为桑黄的替代品,且药效与桑黄有所不同。
桑黄菌种植

桑黄菌种植
桑黄菌是一种可以用于菌草种植的食用菌类。
以下是桑黄菌种植的一般步骤:
1. 菌种准备:选择健康的桑黄菌子实体,将其放入无菌环境中进行培养。
2. 培养基准备:制备培养基,一般可以使用玉米粉、蛋白粉等作为基础材料,添加适量的水和其他营养成分,进行均匀混合。
3. 菌袋灭菌:将培养基装入菌袋中,进行高温高压的灭菌处理,杀死菌袋内的其他微生物。
4. 接种培养:待菌袋冷却后,将培养好的桑黄菌子实体植入菌袋中,并进行适当的通气调控。
5. 培养条件控制:将接种好的菌袋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定期进行通风、喷水等管理措施,使菌丝生长壮苗。
6. 菌丝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菌丝会充满整个菌袋,形成均匀的菌丝体。
7. 结实体形成:待菌丝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适当调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促使菌丝形成菌盖和菌柄。
8. 成熟收获:在菌体完全成熟后,进行收获,注意避免菌体遭受污染和破坏。
9. 储存和销售:桑黄菌可以进行干燥、冷冻等方式储存,并出售给消费者。
需要注意的是,桑黄菌种植需要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等,以及对菌袋等设备进行无菌处理,以确保菌体的健康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药理作用包括: 药理作用包括:
1.抗癌、抗肿瘤作用(阻止磷酸化用、对肿瘤的直接杀伤作 抗癌、抗肿瘤作用 抗癌 用、抗诱变、抗突变作用、抗血管生成作用); 2.保肝、抗肝硬化作用(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黄嘌呤氧 保肝、抗肝硬化作用 保肝 化酶活性作用、降血糖作用); 3.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4.抗肺炎作用 抑菌及消炎作用)。 抗肺炎作用( 抗肺炎作用
30 25
桑黄(g/100mL)
20 15 10 5 0 黄豆粉 尿素 蛋白胨 酵母膏 牛肉膏 空白
实验结果与讨论
酵母膏梯度试验
30 25 桑黄(g/ /100ml) 20 15 10 5 0 0 0.5 1 1.5 2 酵母膏(g/100ml) 2.5 3 3.5
yeast extract gradient test
桑黄(g/100 100mL)
最佳添加量: 最佳添加量:0.3g/100m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结果与讨论 磷酸二氢钾的梯度试验
35 30
桑黄(g/ /100mL)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gradient test
25 20 15 10 5 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实验结果与讨论 因素与指标趋势图
The analysis of crosscut exprimentation trend
30 25 桑黄(g/100 100mL) 20 15 10 5 0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D1 D2 D3 因素(A:可溶性淀粉 B:酵母膏 C:硫酸镁 D:磷酸二氢钾)
25 20 15 10 5 0 0 0.5 1 1.5 2 2.5 3 3.5
可溶性淀粉(g/100mL)
最佳添加量: 最佳添加量:0.5g/100mL
实验结果与讨论 氮源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桑黄液态培养基的氮源筛选试验
Phellinus linteus liquid nitrogen source of medium screening tests
实验材料与方法
四因素三水平L-9(34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安排 四因素三水平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安排
Concentration of ariables and revels orthogonal experiment
水平
A B C D 可溶性淀粉 酵母膏 硫酸镁 磷酸二氢钾 (g/100mL) (g/100mL) (g/100mL) (g/100mL) ) ) ) )
磷酸二氢钾(g/100mL)
最佳添加量: 最佳添加量:0.4g/100mL
实验结果与讨论 发酵时间对菌丝生长量的影响 桑黄生长曲线
30 25 桑黄(g/100 100mL) 20 15 10 5 0 0 2 4 6 生长时间(day) 8 10
the Phellinus linteus growth curve
pH自然 自然
接菌量: 接菌量: 15% 摇瓶转数: 摇瓶转数: 125r/min
装液量: 装液量: 100mL 温度: 温度: 27.5℃ ℃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流程:
单因素 实验
母种 活化
绘制生长 曲线
L9(34) 正交试验
实验材料与方法
种子活化: 种子活化:
1.斜面培养: 斜面培养: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MgSO4、KH2PO4)
梯度试验
确定最 优碳源 及最佳 添加量
确定最 确定最 优氮源 优氮源及其最 及最佳 佳添加 添加量
确定矿物 质元素 (MgSO4、 KH2PO4) 的最佳添加量
实验材料与方法 桑黄菌丝体培养时间的确定
在温度27.5℃,摇瓶转数 ℃ 摇瓶转数 摇瓶转数125r/min, 在温度 , 条件下通过对其不同生长时间的菌丝 湿重进行测定并绘制生长曲线得出桑 黄菌丝体的最优生长天数。 黄菌丝体的最优生长天数。
实验确定桑黄菌丝体液态培养最优天数为7天 实验确定桑黄菌丝体液态培养最优天数为 天。
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桑黄菌液体培养基优化配 0.5g/100mL、 2.5g/100mL、 方为:可溶性淀粉0.5g/100mL 酵母膏2.5g/100mL 方为:可溶性淀粉0.5g/100mL、酵母膏2.5g/100mL、 硫酸镁0.4g/100mL 磷酸二氢钾0.4g/100mL 0.4g/100mL、 0.4g/100mL。 硫酸镁0.4g/100mL、磷酸二氢钾0.4g/100mL。
培养步骤: 培养步骤:
250mL 三角瓶
(100mL培养基)
高压灭菌
冷却 接菌
(取斜面菌种挑边缘为0.3cm菌丝体3块)
空气浴振荡器中培养7天 空气浴振荡器中培养 天
(27.5℃,125r/min)
实验材料与方法
单因素实验: 单因素实验:
碳源筛选 试验及梯 度试验 氮源筛选 试验及梯 度试验 矿物质元素
桑黄(Phellinus 桑黄 linteus),属担子 菌纲、多孔菌目、 多孔菌科、木层孔 菌属是一种具有重 要药用价值珍贵的 多年生大型药用真 菌。
桑黄的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的意义
桑黄中富含生理活性物质,目前 它是生物抗癌领域中药效较好的一种 药用真菌。通过本实验的研究为桑黄 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结构分析活 性研究及其功能性产品、药用保健品 的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并给桑黄大 规模培养的广阔前景提供依据。
1 2 3
0.30 0.50 0.70
1.50 2.00 2.50
0.20 0.30 0.40
0.25 0.40 0.55
实验结果
培养基成分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1.碳源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碳源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桑黄液态培养基碳源筛选试验
Phellinus linteus liquid medium carbon source screening tests
桑黄的相关研究
桑黄的活性成分: 桑黄的活性成分:
桑黄含有的药理活性物质以多糖为主, 桑黄含有的药理活性物质以多糖为主,除此之外还含 有黄酮、三萜等多种活性成分。此外, 有黄酮、三萜等多种活性成分。此外,还含落叶松蕈 木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尿酶脲酶、酯酶、 酸、木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尿酶脲酶、酯酶、蔗 糖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及十多种微量元素。 糖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酶,及十多种微量元素。
LOGO
桑黄液态培养条件下的营养成分优化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侯红漫
班级学号:食质062班级学号:食质062-22 062
专业: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姓名: 姓名:韩小溪
桑黄液态培养条件下的营养成分优化 1
桑黄的相关研究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2
3
4
桑黄的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对象: 实验研究对象:
最优组: 最优组:A2,B3 ,C3,D2
实验结论
1 2 3 4 5
桑黄液态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 桑黄液态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 添加量应为0.5g/100mL 0.5g/100mL。 添加量应为0.5g/100mL。 桑黄液态培养基中的最佳氮源为酵母膏, 桑黄液态培养基中的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佳添 加量为2.5g/100mL 2.5g/100mL。 加量为2.5g/100mL。 梯度实验测得矿物质硫酸镁与磷酸二氢钾的最佳 添加量分别为0 g/100mL、0.4g/100mL。 添加量分别为0.3g/100mL、0.4g/100mL。
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老师侯红漫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 本论文是在导师老师侯红漫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 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 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孜孜不倦的 敬业精神使我受益匪浅。 敬业精神使我受益匪浅。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叶淑红 老师、张公亮老师,祝明思、张文姬、张馨予师姐, 老师、张公亮老师,祝明思、张文姬、张馨予师姐, 成功师长,以及604 604实验室的所有同学们也给了我许多 成功师长,以及604实验室的所有同学们也给了我许多 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获益良多, 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获益良多,并让我能如期完成我 的论文。在此一并致以诚挚谢意。 的论文。在此一并致以诚挚谢意。 最后, 最后,感谢食品学院所有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老 师和同学! 师和同学!
最佳添加量: 最佳添加量:2.0g/100mL
实验结果与讨论 矿物质含量对桑黄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硫酸镁的梯度试验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0.1 0.2 0.3 0.4 硫酸镁(g/100mL) 0.5 0.6 0.7
magnesium sulfate gradient test
桑黄的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内容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 针对桑黄液态培养基中的碳源、 氮源、矿物质等因素对桑黄菌丝 体生物量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 达到对桑黄液态培养基营养成分 的优化。
桑黄的相关研究
桑黄的人工培养方法
1. 液态发酵培养 2. 固体培养 3. 人工栽培法 4. 原生质体诱变培育
桑黄的相关研究 桑黄液态培养关键控制条件: 桑黄液态培养关键控制条件: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糖 糖 糖 糖 淀 粉 葡 萄 乳 麦 芽 蔗 性 空 白
桑黄(g/100mL)
可 溶
实验结果与讨论
可溶性淀粉梯度实验
45 40 35 30
桑黄(g/100 100mL)
soluble starch gradient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