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条件的优化

合集下载

酵母菌实验报告

酵母菌实验报告

酵母菌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究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并验证酵母菌在不同温度下的最适生长范围。

实验结果显示,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好,同时不同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引言: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与发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生物制药等领域。

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和适宜环境对于优化酿酒和面包等食品工艺以及生物制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1. 酵母菌培养液:取适量酵母菌培养基溶解于适量蒸馏水中,调整pH值至6.0±0.2。

2. 多孔瓷片:用105度高温煅烧的多孔瓷片,用于沉淀酵母菌。

3. 酵母菌悬液:取适量酵母菌培养液,通过多孔瓷片的滤过作用制备酵母菌悬液。

4.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培养杯:准备4个培养杯,分别标注为10℃、20℃、30℃、40℃。

实验步骤:1. 将酵母菌培养液倒入培养杯中,每个培养杯装满1/3。

2. 使用移液管向四个培养杯中加入相同体积的酵母菌悬液。

3. 将培养杯放入相应温度的恒温箱中培养。

4. 每天观察并记录培养杯中酵母菌的生长情况,包括酵母菌的数量和形态变化。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酵母菌在10℃、20℃、30℃和40℃四个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了每天的观察结果。

在10℃温度下,最初的小菌落在第一天变大,但生长速度较慢。

第二天至第四天,小菌落开始扩张,数量逐渐增多。

然而,在第五天开始,酵母菌的生长停滞,数量没有显著变化。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0℃对于酵母菌的生长不够适宜,可能是因为温度过低导致酵母菌代谢缓慢。

在20℃温度下,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较为良好。

在第一天,小菌落变大并开始扩张。

第二天至第四天,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并呈现活跃的状态。

第五天以后,酵母菌的数量趋于稳定,但生长速度减慢。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20℃是酵母菌生长的相对适宜温度,在这一温度下酵母菌能够较快地繁殖并维持稳定的生长状态。

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

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

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酵母菌的分离与纯化⼩组组员: ⼀、实验⽬的1.学习分离纯化酵母菌的技术与⽅法2.了解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技术3.增强⽆菌操作技术的意识⼆、基本原理从混杂的微⽣物群体获得只含某⼀种某⼀株微⽣物的过程叫做微⽣物分离与纯化,酵母菌常见于含糖份⽐较⾼的环境中,如果园⼟、菜园⼟及果⽪等的表⾯。

多数酵母菌喜欢偏酸条件,最适pH为4.5-6.0.酵母菌⽣长迅速,容易分离培养。

马丁⽒培养基是⼀种⽤来分离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

此培养基是由葡萄糖、蛋⽩胨、KH2PO4、MgSO4·7H2O、孟加拉红(玫瑰红,Rose Bengal)和链霉素等组成。

其中葡萄糖主要作为碳源,蛋⽩胨主要作为氮源,KH2PO4和MgSO4·7H2O作为⽆机盐,为微⽣物提供钾、磷和镁离⼦。

⽽孟加拉红和链霉素主要是细菌和放线菌的抑制剂,对真菌⽆抑制作⽤,因⽽真菌在这种培养基上可以得到优势⽣长,从⽽达到分离真菌的⽬的。

三、实验材料及⽤具1.⽤品:苹果、葡萄糖、琼脂、⽔、1%孟加拉红⽔溶液、马铃薯2.设备与器材:1ml的⽆菌吸管、⽆菌培养⽫等.四、实验步骤1、马铃薯培养基的配置培养基成分:马铃薯 40克、蔗糖(葡萄糖) 4克、琼脂 4克、⽔ 200毫升、 pH ⾃然。

配置⽅法:(1)配制20%马铃薯浸汁:取去⽪马钓薯40g,切成⼩块,加⽔200ml.加热煮游30 min ,⽤纱布过滤,然后补⾜失⽔互所需体积。

121Pa灭菌30min.即成20%马铃馨漫汁,贮存备⽤。

(2)配制时,按每100ml 马铃薯浸汁加⼊2g蔗糖,加热煮沸后加⼊4克琼脂,继续加热融化并补⾜失⽔。

(3)分装、加塞,包扎。

(4)⾼压蒸汽灭菌:121Pa灭菌30min(5)将灭菌培养基放⼊37C°的温室中培养24-48⼩时,观察是否有菌落⽣成,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2、倒平板:将马铃薯培养基加热融化,冷却⾄55--50C°时,倒平板,倒三⽫3、制备苹果悬液(1)⾸先将1g苹果在研钵中磨细,放⼊装有10ml⽣理盐⽔和玻璃珠的100ml三⾓瓶中去。

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 引言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它们以其独特的代谢能力和生长特性而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了解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对于酿酒、发酵食品制作以及基础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影响酵母菌生长繁殖的各种因素。

2. 温度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酵母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有所差异,但大多数酵母菌在25-30摄氏度之间能够较好地生长。

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低于15摄氏度时,许多酵母菌无法正常进行细胞分裂和代谢活动;而高于40摄氏度时,细胞膜会受到损伤,导致细胞死亡。

3. pH值pH值是指溶液的酸碱性程度,也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多数酵母菌对中性或微酸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pH值在4-6之间是它们生长的最佳范围。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在极端酸性或碱性环境下,细胞膜和细胞器会受到损伤,影响细胞代谢活动。

4. 氧气浓度氧气是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所必需的物质。

不同种类的酵母菌对氧气浓度有不同的要求。

某些酵母菌属于厌氧菌,它们只能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代谢活动;而其他一些酵母菌则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正常生长繁殖。

在培养酵母菌时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需求来调节培养条件中的氧气浓度。

5. 营养物质酵母菌需要合适的营养物质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繁殖。

它们对碳源、氮源、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有不同的需求。

常见的碳源包括葡萄糖、果糖等,而氮源则可以是氨基酸、尿素等。

酵母菌还需要一定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来维持其正常代谢活动。

在培养酵母菌时,需要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来满足其生长繁殖的需求。

6. 水分水分是细胞生长所必需的,也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度的水分含量有利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和代谢活动,但过高或过低的水分含量都会对酵母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过高的水分含量会导致培养基液化或发霉,而过低的水分含量则会导致细胞脱水和死亡。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酵母菌的分离纯化、固定化和酒精发酵第一部分酵母菌的分离纯化一、实验目的应用酵母菌的生理生化和生态学的特点,从自然环境中分离酵母菌,并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常见于含糖份比较高的环境中,如果园土、菜园土及果皮等的表面。

多数酵母菌喜欢偏酸条件,最适pH为酵母菌生长迅速,容易分离培养。

在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长快,利用酸性条件则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因此常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加富培养,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纯化。

三、器材和用品1、甘蔗、苹果皮、葡萄皮、果园土、菜园土等。

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g(煮开10min后过滤取汁),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

分装三角瓶;试管斜面1支/组3、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配方同上,不加琼脂加乳酸,按1000ml培养基加入5ml乳酸,pH为左右,再分装试管9ml2支/组。

4、无菌吸管3支/组、无菌培养皿、100ml无菌水1瓶/组、涂棒、美兰染液、显微镜、接种环等。

四、实验方法1、接种:取果皮(不需冲洗)或土壤5克,加入到100ml无菌水中,充分搅拌后,用无菌吸管取1ml接入到9ml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在28-30℃培养箱中培养24h,可见培养液变浑浊。

2、加富培养:用无菌吸管取上述培养液1m l,注入另1管乳酸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中,在28-30℃培养箱中培养24h。

3、镜检:用无菌操作法用接种环取少量菌液置于载玻片上,中央滴一滴美兰染液,混合均匀后制成水浸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方式,并可根据菌体是否染色来区分酵母菌的死活细胞,因活细胞使美兰染液还原,故菌体不着色。

4、涂皿: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溶化后制成平板,用无菌吸管取加富培养液到平板中,用涂棒涂匀后培养24h。

5、分离纯化:用接种环挑取单个酵母菌菌落,在平板上四区划线,培养后分离得到单个菌落。

酵母菌的培养条件

酵母菌的培养条件

酵母菌的培养条件
你知道不?酵母菌这家伙,培养起来可有讲究啦!首先说温度,酵母菌喜欢暖和的地儿,就像咱冬天喜欢待在暖和的屋里一样。

一般来说,二十多摄氏度到三十摄氏度左右,那是酵母菌的舒适区。

比如说你烤面包的时候,要是温度太低,酵母菌就不乐意干活啦,面包就发不起来,那可急死人!温度太高呢,酵母菌也会受不了,就像人在大夏天被暴晒一样,会中暑的。

再说说营养,酵母菌得有吃的呀!糖分就是它们的美食。

就好比人饿了要吃饭,酵母菌没了糖也没力气干活。

你要是做酒酿,那得放足够的糯米啥的,让酵母菌有得吃,它们才能欢快地繁殖。

还有个重要的点,那就是湿度。

酵母菌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

太干了,它们会渴死;太湿了,又会被淹死。

就像咱在沙漠里会渴得不行,在洪水里又会有危险。

培养酵母菌就得像照顾小宝宝一样细心。

给它们合适的温度、充足的营养和恰当的湿度。

这样,它们才能好好地为咱干活,做出好吃的面包、酒酿啥的。

咱可不能马虎,不然就白忙活一场啦!我觉得培养酵母菌得用心,这样才能成功。

水果表皮酵母菌的分离和鉴定_理论说明

水果表皮酵母菌的分离和鉴定_理论说明

水果表皮酵母菌的分离和鉴定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

其中,水果表皮是一种容易寄生、繁殖和生长的适宜环境之一。

水果表皮酵母菌指的是那些在水果表面附着并且以水果作为营养基质的酵母菌。

随着食品工业和农业领域的发展,对于水果表面酵母菌的分离和鉴定以及其在水果保存中作用与影响的研究变得愈加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进行阐述。

首先,引言部分将在本节中提供一般背景,并对文章内容进行概述。

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水果表皮酵母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包括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第三部分将探讨酵母菌在水果保存过程中对水果品质的影响以及其发酵机制。

第四部分将介绍食品工业和农业领域中酵母菌的应用案例、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结果,提出存在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并对未来酵母菌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探讨水果表皮酵母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深入了解其对水果品质及保存过程产生的影响与机制,并探索酵母菌在食品工业和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趋势。

通过此次研究与分析,我们希望为相关领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参考,从而推动酵母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 水果表皮酵母菌的分离和鉴定2.1 分离水果表皮酵母菌的方法:要分离水果表皮上的酵母菌,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步骤1: 准备样品选择新鲜的水果作为研究对象,如苹果、葡萄、香蕉等。

确保水果表面干净,并且没有明显的腐烂或受损。

步骤2: 表皮去污使用无菌棉花球蘸取70%乙醇或其他消毒液,轻轻擦拭水果表皮,以去除外部细菌和霉菌。

步骤3: 分离样品使用无菌刀具将水果表皮剥离下来,并将其放入含有适当培养基(如琼脂)的培养皿中。

步骤4: 培养孵育将培养皿密封并置于适宜温度下(通常为25-30摄氏度),并在黑暗环境中培养孵育一段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

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引言酵母菌是一类微生物,可以进行无氧和有氧代谢,并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进行繁殖。

酵母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酒业和药物生产等领域。

了解酵母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助于优化对酵母菌的培养和利用。

本文将探讨影响酵母菌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

二级标题1:温度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温度的较大影响。

不同酵母菌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低温酵母、中温酵母和高温酵母。

根据酵母菌的类别和应用领域的不同,选择适合的温度范围可以促进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三级标题1:低温酵母低温酵母一般生长于0-15摄氏度范围内。

常见的低温酵母包括酿酒酵母和面包酵母。

在低温下,酵母菌生长速度较慢,但适合进行发酵过程。

1.温度控制:低温酵母的培养需要控制好温度,一般在10-15摄氏度条件下进行。

2.酵母菌的选择:选用适合低温生长的酵母菌品种,如酿酒酵母。

三级标题2:中温酵母中温酵母的生长范围一般在20-30摄氏度。

中温酵母在药物生产、酒品酿造和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

1.适宜温度范围:中温酵母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0-30摄氏度,实际温度根据具体酵母菌的要求而定。

2.温度控制:酵母菌的培养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三级标题3:高温酵母高温酵母生长的温度一般在30-40摄氏度范围内。

高温酵母在热带地区或高温环境下有一定的优势。

1.温度适应性:选择适应高温环境的酵母菌株进行培养和利用。

2.温度控制:在高温条件下培养酵母菌需要控制好温度,防止过热导致酵母菌的死亡。

二级标题2:pH值除了温度,酵母菌的生长繁殖还受到环境pH值的影响。

不同酵母菌对pH值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适宜的pH值有助于维持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三级标题1:酵母菌的pH适应性酵母菌对pH值的适应能力较强,不同酵母菌菌株对pH值的要求不同,一般适应范围在4-8之间。

1.酸性环境:某些酵母菌能够在酸性环境下生长和繁殖,例如面团中的酵母菌。

酵母菌培养操作

酵母菌培养操作

酵母菌培养操作一、引言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体内。

它们在生物学、医学和工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研究酵母菌的生理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科研人员经常需要进行酵母菌的培养操作。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酵母菌培养方法。

二、材料和试剂准备1. 培养基:选择适合酵母菌生长的培养基,如YPD培养基(1%酵母粉、2%蛋白胨、2%葡萄糖)。

2. 培养器具:培养皿、试管、离心管等。

3. 酵母菌菌株:选择所需的酵母菌菌株。

三、酵母菌的分离和接种1. 从酵母菌菌株保存液中取出所需的菌株。

2. 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株转移到含有YPD培养基的试管中。

3. 进行适当的稀释,使培养液中的菌落数量适中。

4. 震荡培养液,使菌落均匀悬浮于培养基中。

四、酵母菌的培养条件1. 温度:酵母菌的生长温度一般为28-30摄氏度,根据不同的菌株和实验目的可以进行调整。

2. pH值:酵母菌的最适生长pH通常在5-6之间,也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3. 培养时间:酵母菌的培养时间根据实验目的和菌株的生长速度而定,一般为24-48小时。

五、酵母菌的培养方法1. 平板培养法:将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均匀倒在培养皿中,待其凝固后,将所需的酵母菌菌株接种在培养基表面,然后在恰当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形态和数量。

2. 液体培养法:将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倒入无菌的离心管中,加盖后在恰当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液浑浊度和细胞数量的变化。

3. 摇瓶培养法:将适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倒入无菌的摇瓶中,盖紧盖子后在恰当的温度下进行摇床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酵母菌菌液。

六、酵母菌的保存1. 冷冻保存:将酵母菌培养液加入等体积的甘油溶液中,混匀后分装在无菌冷冻管中,置于-80摄氏度的冷冻箱中保存。

2. 高温保存:将酵母菌培养液均匀涂布在含有蔗糖的平板培养基上,置于30-37摄氏度的恒温箱中保存。

七、实验注意事项1. 所有实验操作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外界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设备空消
2.1空消前,将控制系统退出自动运行状态,小心取出 PH电极和DO电极,进行清洗、校检、备用,并装好 电极堵头。 2.2打开夹套排污阀,同时打开夹套蒸汽阀进汽,在同 时向罐内排光冷凝水之后,关闭夹套蒸汽阀,直至空 消结束。 2.3缓慢打开进气阀及底阀处的蒸汽阀进汽,待压力升 至0.01Mpa后,打开罐面排气阀进行排气。 2.4调节罐面排气阀,保持罐压0.01Mpa,维持温度在 120℃~125℃之间,计时空消30min
稀释10倍
0.117A 0.105A 0.097A 0.061A 0.130A 0.143A 0.178A
原液
1.018A 0.863A 0.889A 0.830A 0.845A 0.836A 1.180A
测发酵瓶的PH值OD值 及残糖量
• 一小时后(12:30) • PH值均为5 • OD值 • 稀释 (NH4)2SO4 2% 0.210A (NH4)2SO4 4% 0.167A NH4NO3 2% 0.192A • NH4NO3 4% 0.106A • NaNO3 2% 0.167A • NaNO3 4% 0.161A • 对比 0.262A
2.5空消完毕,关闭进气阀及底阀处的蒸汽阀,打开 底阀开始排污。 2.6开大罐面排气阀,卸去罐压后,打开罐盖上的进 料口加入培养基。
3 、加培养基
3.1 投料前,应校正并安装PH电极和OD电极。 3.2 按工艺要求配置好培养基原液,加入发酵罐内。 3.3 加水定容至60%-65%左右后,启动电机搅拌 5min
• 3.4 按工艺要求调整好PH后,拧紧进料口螺盖。 • 操作注意;实消时蒸汽冷凝水约占培养基体积 10%左右,固定容是必须扣除此容积。
• 4 、培养基实消
• 4.1 投料结束后,启动电机。慢速搅拌。 • 4.2 微开夹套排污阀,打开夹套蒸汽阀,保持夹 套压力为0.11mpa左右,待培养基预热达到95℃ 以上时停搅拌,关闭夹套蒸汽阀,开大夹套排污 阀。 • 4.3 培养基温度达到95 ℃后,缓慢打开进气阀及 底阀处的蒸汽阀,同时向罐内进气,待罐压升至 0.11mpa后,打开罐面排气阀进行排气。
原液 1.066A 0.939A 1.036A 0.833A 1.092A 1.102A 1.328A
• 残糖量 • 空白 • 费林试剂A5ml+费林试剂B5ml+10ml水+6ml标准 葡萄糖 • 样品 • 费林试剂A5ml+费林试剂B5ml+10ml水+0.5ml样 品 • 测定结果 消耗标准葡萄糖 残糖量 • (NH4)2SO42% 7.08ml 1.744% • (NH4)2SO44% 6.5ml 1.86% • 对比 6.98ml 1.764%
1、NB型空气过滤器消毒
• 1.1在发酵罐空消前,必须对设备的NB型过滤器先 进行消毒; • 1.2为防止蒸汽冷凝水进入NB型过滤器,消毒前必 须先打开过滤器底部的排污阀,排尽冷凝水,时 间控制不少于5min; • 1.3NB型过滤器的消毒温度控制在120℃-123℃之 间,压力维持在0.11Mpa-0.12Mpa之间,时间确 保在25min-30min之间; • 1.4消毒后,在关闭蒸汽阀的同时迅速打开过滤器 的进气阀换气,并用压缩空气将过滤器吹干,吹 干时间一般控制在25min-30min之间; • 1.5吹干后,必须对整个空气进气系统进行保压, 压力维持在0.12Mpa-0.15Mpa之间。 • 操作注意:空气流量计内不能通入蒸汽,NB过滤 器消毒前必须将空气流量计出口阀关闭,以免造 成设备损坏。
蛋白胨+5ml种子液
培养
• 时间 9:20 • 条件180r/min 30℃的摇床
测种子液的OD值
• 将种子液稀释10倍,以YPD培养液为标准 液测其OD值 • 测得OD值17.2%T
取样
• 两小时后(11:20)
• PH值均为6 • OD值: •
• • • • • • • (NH4)2SO4 2% (NH4)2SO4 4% NH4NO3 2% NH4NO3 4% NaNO3 2% NaNO3 4% 对照
2、种子培养
挑取单菌落接至种子瓶,进行种子培养 培养条件:将250ml三角瓶装培养基60ml放 入摇床,将转速为180r/min,温度为30度 培养时间:12月4号早上10:37到12月5号早上 8:47十个小时左右
氮源的优化方案
1.常见的有机氮源:(NH4)2SO4.NH4NO3.NaNO3 2.准备7个三角瓶分别装入以下培养基然后定容至 50ml (1) 1.酵母浸液0.5g (NH4)2SO4 1g 葡萄糖1g 2. 酵母浸液0.5g (NH4)2SO4 2g 葡萄糖1g (2) 1.酵母浸液0.5g NH4NO3 1g 葡萄糖1g 2. 酵母浸液0.5g NH4NO3 2g 葡萄糖1g
• 4.4 调节罐面排气阀,保持罐压0.11mpa,维持
温度121℃ -123℃ 之间,计时实消20min。 • 4.5 实消完毕,关闭底阀后关闭底阀处的蒸汽阀。 • 4.6 在关闭进气阀处的蒸汽阀的同时打开NB型过 滤器的出气阀,进行换气,保持罐压0.05mpa0.08mpa之间。 • 4.7 关闭夹套排污阀后,迅速打开夹套手动进水 阀和夹套排污阀进行降温,当培养基温度降到90 左右时,开搅拌低速控制。
二、配制 1、配多少培养基 10L罐装料量60%:10X60%=6L 接种量10%:培养基5400ml(实际操作培养基 5000ml),种子液600ml 2、配方用多少 6L:60g酵母浸粉1%,120gc120g葡萄糖2%; 150ml:1.5g酵母浸粉1%,3g酵母浸粉1%,3g葡 萄糖2%.其中100ml加1g琼脂配成固体培养基用于 倒平板;50g原液用于测OD时做标准液。 3、所需器材包扎灭菌 4个装有9ml蒸馏水的试管,6个空试管,4个涂 布器,4个移液管1ml,6个平板
• 二、基本原理
•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生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特别是含有较多蛋白质、B族维生素、核酸和矿 物质,同时也能产生一些保健功能活性物。因酵 母属于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易于培养,且生 长迅速,被广泛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中。是遗传 工程研究过程中常用的受体菌种。从自然界或商 品中分离纯的酵母菌株,通常采用平板或斜面涂 布划线法。这两种方法简单有效,是实验室分离 纯化菌种常用到的方法。 • 在发酵过程中定时地取样测定,包括对菌体进行 镜检、测定不同时期发酵液的菌体浓度、残留的 还原糖等参数,动态地了解发酵过程中过程变量 的变化,分析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的 速度,研究发酵动力学,为生产中优化培养条件 提供数据依据。
• (三)仪器设备
• 超净工作台,756型分光光度计,旋转式摇床, 恒温培养箱,全自动灭菌锅,三角瓶、涂布器、 移液管、平皿等玻璃仪器。
• (四)试剂 • 酵母浸粉、蛋白胨、葡萄糖、琼脂 (NH4)2SO4
2%、 (NH4)2SO4 4%、 NH4NO3 2% NH4NO3 4%、 NaNO3 2%、 NaNO3 4%等;裴林试剂甲 液、裴林试剂乙液; NaOH溶液、HCl等。
• 4.8 当培养基温度达到发酵需要的温度后,关闭 夹套手动进水阀,调整转速至正常转速,将控制 系统切换至‘自动;运行状态,调整进风量、罐 压,等待接种。 • 操作注意;因为调压过滤器出口空气压力在 0.12mpa-0.15mpa之间,所以必须在发酵罐压力 降至0.1mpa以下时方可进行唤起操作,且必须先 换气后降温,防止设备失压。
• 三、实验材料
• (一)菌种:从安琪酵母中分离的酵母菌 • (二)培养基 • 基础培养基YPD: • 酵母浸粉1% 蛋白胨2% 葡萄糖 2% 固体培养 基再加琼脂2% • 优化N源培养基: • 酵母浸粉1% (NH4)2SO4 2% 葡萄糖 2% ; • 酵母浸粉1% (NH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O4 4% 葡萄糖 2% ; 酵母浸粉1% NH4NO3 2% 葡萄糖 2% ; • 酵母浸粉1% NH4NO3 4% 葡萄糖 2% ; • 酵母浸粉1% NaNO3 2% 葡萄糖 2% ; • 酵母浸粉1% NaNO3 4% 葡萄糖 2% ;
• 5.7重新调整进风量,保持罐压在0.05MPa。 • 注意事项:操作中动作要迅速,罐压不得跌零, 否则会导致染菌。 • 6、取样 • 6.1打开取样放料阀处的蒸汽阀,微开取样放料阀, 保持10min后关闭两阀门。 • 6.2打开底阀和取样放料阀,放出少量培养液后关 闭取样放料阀。 • 6.3用酒精火焰封取取样放料口,把无菌取样瓶口 置于酒精火焰上拔去瓶盖,打开取样放料阀取好 样后,立即盖上瓶盖同时关闭底阀。
(3) 1.酵母浸液0.5g NaNO3 1g 葡萄糖1g • 2. 酵母浸液0.5g NaNO3 2g 葡萄糖1g • 3.对比试验:酵母浸液0.5g 蛋白胨1g 葡萄糖1g • 4.配置完毕调PH值 PH等于5为准确 • 包三个移液管然后将以上培养基一起拿去灭菌
接种培养
• 将种子液按9%的接种量接种到以下发酵瓶中 • (NH4)2SO42%+5ml种子液 • (NH4)2SO44%+5ml种子液 • NH4NO32%+5ml种子液 • NH4NO34%+5ml种子液 • NaNO32%+5ml种子液 • NaNO34%+5ml种子液
• (2)划线涂布 • 超净台上: • 1、把240ml的培养基分别倒入15个平板,每个 平板为12~13ml,平板分别标10-2~10-10,还 有倒一个斜面 • 2、取1ml的菌原液进行稀释梯度为10-3~10-10 • 3、划线涂布 划线为原液从10-2~10-7;涂布 从10-3~10-10用对应的稀释梯度液,10-2用原 液涂布
结论
• 1、 经观察菌种生长发现稀释梯度为10-8、 10-9 的菌种进行涂布生长较好 • 2、 有机氮源比无机氮源效果好 • (NH4)2SO4比NH4NO3、 NaNO3效果好 • (NH4)2SO4 2%比(NH4)2SO4 4%效 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