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教程第十一章讲解
电子政务教程

(4)电子就业市场 提供就业服务是政府的 重要职能之一。政府可充分利用网络这一 手段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服 务的桥梁,使传统的、在特定时间和特定 地点举行的人才和劳动力的交流突破时间 和空间的限制,做到随时随地都可使用人 单位发布用人信息、调用相关资料。应聘 者可以通过网络发送个人资料,接收用人 单位的相关信息,并可直接通过网络办妥 相关手续。另外,政府人事主管部门还可 通过网络向求职者提供相关培训,提高求 职者的专业素质。
–完整意义上的电子政务则是一个更 为宽泛的概念,还包括了政府部门 内部以及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活动。
三Hale Waihona Puke 电子政务的实质电子政务就是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 理电子化,其包括内部核心政务电子 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 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
四、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
1、提高政府机关的办公效率。 2、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3、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节约办公
和服务活动
所谓“政务”,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解释是“善于政治方面的事务, 也指国家的管理工作”。在我国, “政务”的要领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 角度来理解。广义的“政务” 泛指各 类行政管理事务,包括政府、党务、 人大、政协、军队、司法等系统所从 事的行政管理活动;狭义的“政务” 则是专指政府部门所开展的行政管理 和社会服务活动。
(2)电子税务系统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 要来源,降低征税成本、杜绝税源流失、方 便企业、个人纳税一直是税务部门工作的重 要目标。电子税务系统可使企业直接通过网 络,足不出户地完成税务登记、税务申报、 税款划拨等业务,并可查询税收公告、税收 政策法规等事宜。我国已经实施的“金税” 工程对打击偷逃税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并逐步建立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增值税发票稽 查系统和电子纳税系统,既方便了企业,又 提高了国家税收征管的效率和水平。
第11章电子政务课后习题答案

第11章电子政务一、填空题1.传统政务和电子技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政务进行革命性2.内部办公自动化、内部文件生成与传递以及档案管理等3.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改善系统效率4. G2G5.对象的“总体成熟度”二、名词解释1.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电子政务基础平台是指为政府的电子政务应用提供运行环境、管理工具及与内部系统的链接,包括链接传输管理、事务管理、网站管理、负荷管理、数据管理和安全管理。
3. G2B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来管理经济,并为企业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4. G2C 是政府通过互联网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以及政府部门通过电子政务平台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换的新的政府工作模式之一。
它同G2B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政府对外服务的一项内容。
三、简答题1.简单对电子政务进行分类:①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②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③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2.简述电子政务活动的主要内容:①可以实现远程与分布式信息采集汇总、信息安全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包括电子资料库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等。
②实现政府业务、服务与办公自动化、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包括电子邮递、电子公文、政府决策分析支持、报表汇总统计分析等。
③外部公共网站服务,包括:①电子商务、电子采购、网上招标、电子福利支付、电子税务等;网站规划、设计、维护、网上发布、检索、反馈等;用户授权、计费、新系统与已有系统接口等。
3.简述建设电子政务应遵循的原则:①实用性原则。
系统必须保证实用,切实符合政府部门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等各项业务和职能要求。
②可靠性原则。
在网络设计时,关键部位必须有高可靠性设备,对于重要的网络节点采用先进的高可靠技术。
第十一章 电子政务的评估体系与指标 《电子政务教程》ppt 课件

• 二、电子政务评估有利于引导电子政务建 设
• 政府推行电子政务的目的是实现一个适应 科技和社会发展潮流,具有更高效率、更 好服务品质和更低行政成本的政府,这也 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在需求。 为了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政府需要经常 了解电子政务的实际效果,并对电子政务 的进一步建设进行调控。
第十一章 电子政务的评估 体系与指标
第一节 电子政务评估的必要性
• 一、电子政务评估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 革
• 由于电子政务要旨在实现一站式办公、一 条龙的事务处理等不受时空限制的无缝隙 服务,这就强迫政府各部门必须抛弃部门 利益转而协同工作,并对原有的政务流程 进行优化再造,而优化再造意味着利益的 再分配、各部门职能的转变和组织结构的 重新调整。
第三节 国内电子政务评估指标评析
• 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 从1998年起CNNIC决定于每年1月和7月
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报告调查的主要内容为: 1.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 2. 中国网民的相关情况
• 二、计世资讯的评估指标
• 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简称计世资 讯(CCW Research)是中国IT产业前瞻 性预测与用户应用研究的权威市场调研和 资讯机构。2002年,计世资讯率先推出政 府网站评估指标体系。
• 基本内容如下:
1. 网站的பைடு நூலகம்容服务
2. 网站的功能服务
3. 网站建设质量
• 三、北京大学网络研究中心的评估指标
• 2003年6月,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发 布了《中国地级市电子政务研究报告》。
• 为了评估地级市政府网站的质量,该研究 中心制定了政府网站评估指标体系。该研 究中心共确立了10个一级指标:信息上网、 网上信息使用指南、网上办公、对外经济 服务、互动性、连接情况、实效性、国际 化程度、网络安全和隐私性。
11第十一章 电子政务1

• 对所有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提供相关的现行有效的各项法律、法 规、规章、行政命令和政策 规范,使所有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电子公文处理系统
• 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政府上下级、部门之间传送有关的政府公文,如报告、请示、批 复、公告、通知、通报等,使政务信息十分陕捷地在政府间和政府内流转,提高政府公文处 理速度。
(2)形成“一把手+首席信息官”的电子政务实施模式
• 在逐步整合现有电子政务实施机构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层级 分明的、以政府首席信息官为中心的组织框架
2.推行电子政务项目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要解决的问题
• (1)明确划分电子政务建设的不同层次 • 电子政务建设可以划分为构成政府职能的核心业务项目和非核心业务项目两种, 对于那些非核心业务项目完全可以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外包给专业信息技术 公司去完成。 • (2)明确政府在电子政务市场化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 政府承担甲方的角色
(3)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 向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审计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分级、分部门历 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 情况,便于有关部门和领导及时掌握和监控财政状况。
(4)电子办公系统
• 通过电子网络完成机关工作人员的事务性的工作,节约时间和办公费用, 提高工作效率。 如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申请出差、请假、文件复制、使用办公设备、报销出差费用等。
一、电子政务的参与主体
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
• 一是政府机关自身 • 包括政府行政机关及其雇员 • 二是社会
• 包括公众、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电子政务的业务类型
政府与政府的电子政务
•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
第十一章 电子政务文化建设

二、电子政务文化内容
(二)制度层文化内容——法治型文化、流程型 文化 1.法治型文化:依靠制度和法治维护电子政务权威, 全面规约电子政务实践 2.流程型文化: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系统,确保政务 信息流以严谨、封闭、依序流经各个处置节点
二、电子政务文化内容
(三)行为层文化内容——能力型文化、透明型 文化、效率型文化 1.能力型文化:包括政务管理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 质适应性和公众运用电子政务的能力 2.透明型文化:倡导政务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监 督的意识与信念 3.效率型文化:快捷及时的政务处理和简便易行的 公众信息处理理念
案例分析
上海的指数为1.5,而太原的指数则为1。也就是说,太原 市电子政务建设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并不算大。 徐乃洋最后特别强调,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是一个政府 组织变革的过程,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转变的过程,需要各 级领导干部全过程的变革管理、支持和积极参与。“在电子政 务建设过程中,无论是高层领导、中层领导还是公众,思想 认识和工作习惯转变很重要。” (二)凉山:电子政务还需跨越“习惯鸿沟” 四川日报网(记者徐登林)凉山州电子政务大厅按“一库两网 三平台”的规划进行建设。“一库”指建立在全州行政审批电子 监察基础上的统一标准数据库,“两网”是充分依托电子政务 外网和互联网形成“互联网业务受理,外网业务办理”的运行 模式,“三平台”指应用平台、展示平台及管理平台。
二、电子政务文化背景、阶段与意义
(二)电子政务文化发展阶段
电子政务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1.孕育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及90 年代初-20 世纪初)
• 办公自动化阶段 • 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
• 政府上网阶段
二、电子政务文化背景、阶段与意义
(二)电子政务文化发展阶段
11. 第十一章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

目
本录
章 主 要 内 容
第十一章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
●地方治理,是党和政府在地方公共事务层 面的国家治理行为,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 要组成部分。
●地方治理的实现过程,是地方人民政府职 能重心逐步从统治与管理向治理与服务的 “位移”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地方人民政府通过提供公 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当地社会的社会秩 序,促进地方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地方治理的演变与地方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 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 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 的重大创新。地方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 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现代化紧密相连。
三、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实现形式
●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实现形式具体就表现为多种 政策工具和治理技术的组合和运用。
(一)地方人民政府的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也称政府工具、治理工具, 是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各种手段的 总称,实质是把目标转化为行动。 ●换言之,政策工具是政策目标和政策 行动之间的桥梁,既包含目标也包括行 动。按照对象和目标的不同以及强度的 差异,政策工具可以分为管制性工具、 激励性工具、引导性工具和自愿性工具。
态功能主
要体现在 3 第三,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
以下几个
方面:
4 第四,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环保意识,建设美丽中国。
第二节 地方人民政府与地方治理的关系
一、地方人民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
(一)地方人民政府是市场发展的引导者和规范者
●第一,合理界定地方人民政府 权力边界,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 运行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电子政务系统教材

电子政务系统教材1. 介绍电子政务系统是现代政府机构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增加公众参与以及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而引入的一种信息化工具。
本教材将详细介绍电子政务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以及应用领域,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
2. 电子政务系统的概念电子政务系统是指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实现政府机构之间、政府机构与公众之间、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以提高政府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3. 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历程本章将介绍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简单信息化应用到现代化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政府信息化的起步阶段、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蓝图以及电子政务平台的构建。
3.1 政府信息化的起步阶段政府信息化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提高办公效率,实现电子政务的初步应用。
3.2 电子政务系统发展蓝图电子政务系统发展蓝图是政府机构在引入电子政务系统时制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并确定了系统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3.3 电子政务平台的构建电子政务平台是指整合各类政务应用系统、数据和资源的一个统一平台,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和交互。
本章将介绍电子政务平台的构建原则、技术架构以及关键技术。
4. 电子政务系统的关键技术电子政务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安全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
本章将详细介绍这些关键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网络技术是支撑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广域网等。
本章将详细介绍这些网络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安全性措施。
4.2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电子政务系统中存储和管理数据的核心技术,包括关系数据库、NoSQL、大数据等。
本章将介绍这些数据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安全技术是电子政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
本章将介绍这些安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4 人机交互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是为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操作体验而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技术,包括图形界面、自然语言处理、虚拟现实等。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及运维服务合同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及运维服务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_甲方(需求方):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服务方):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定义及术语1.1 本合同中,以下术语的含义如下:1.1.1 “电子政务系统”指甲方为实现政务信息化而建立的系统。
1.1.2 “运维服务”指甲方委托乙方提供的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维护服务。
第二章合同标的2.1 乙方根据本合同约定,为甲方提供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及运维服务。
第三章乙方的义务3.1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完成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3.1.1 乙方应按照双方商定的设计方案和进度计划进行建设。
3.1.2 乙方应保证建设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乙方应提供运维服务,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3.2.1 乙方应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系统可用性和功能。
3.2.2 乙方应及时修复系统故障,并采取措施预防系统故障的发生。
第四章甲方的义务4.1 甲方应提供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所需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4.1.1 甲方应及时提供系统建设所需的技术资料、业务流程等。
4.1.2 甲方应协助乙方完成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协调工作。
4.2 甲方应按照约定向乙方支付合同款项。
4.2.1 甲方应在合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支付合同款项。
4.2.2 甲方应按照约定的付款方式向乙方支付合同款项。
第五章合同期限及终止5.1 本合同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
5.1.1 合同期满后,如双方同意续约,应签订书面续约协议。
5.1.2 双方提前终止合同需书面通知对方,并协商一致。
5.2 在以下情况下,本合同可以提前终止:5.2.1 双方协商一致并签署书面终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