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常识.ppt
消毒灭菌方法ppt课件

中水平以上消毒
低水平消毒或做清洁处理, 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 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 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学习交流PPT
8
消毒法
• 戊二醛消毒: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灭菌剂,常用于不耐 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
戊二醛
优点:方便、
价廉、适用于多 种材料、可用化 学指示卡监测有 效浓度
缺点:吸入毒
快速压力 蒸汽灭菌
包括下排气、 正压排气和预 排气压力蒸汽 灭菌
15
压力蒸汽灭菌物品的包装与材料
体积
重量
下排式: 30cmx30cmx25cm 预真空: 30cmx30cmx50cm
器械包:7kg 敷料:5kg
包装
密闭式包装: 2层包装材料分两 次包装 纸袋和纸塑袋等 密闭式包装材料 可使用一层
学习交流PPT
3.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4.无菌物品有明确标志;
5.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应首先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
区;
学习交流PPT
20
6.操作者应面向无菌区域,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 定距离;
7.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 器内;
8.进行无菌操作时,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 接触无菌物品;
9.操作时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 10.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学习交流PPT
21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持物筒、钳干存放,每4小时 更换一次,若有污染应随时更换。
学习交流PPT
22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2.无菌容器的使用 无菌容器用于盛放无菌 物品并保持其处于无菌状态。
学习交流PPT
消毒隔离知识 ppt课件

ppt课件
4
手卫生概念
手卫生是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手卫生主要是针对
1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医院感染控 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手卫生,可以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通过感控工作
间能协助院感人员更好的督导手卫生工作。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分类
1
其中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疗垃圾分类
感染性废物
1
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 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
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等医疗废物塑料制品;
损伤性废物
2 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包括医用针、解剖刀、手术刀、玻璃试管等;
ppt课件
14
病理性废物
3
病理性废物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 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
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药物性废物
4
药物性废物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 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
性药物等;
化学性废物
5
化学性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 化学物品,如废弃的化学试剂、化学消毒剂、汞血压计、
2
医务人员手卫生
1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 2 手卫生概念 3 手卫生设施 3 手卫生指征 3 手卫生方法
ppt课件
3
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现状
有文献报道,在一般护理操作中,手部细菌污染数量一般为(103-105)
cfu/cm2;工作繁忙时,手部细菌量成倍增加,护士为患者吸痰手沾细
消毒隔离基础知识ppt课件

昆虫隔离
定义: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昆虫与人类隔离,以防止传播疾病 措施:使用防蚊液、穿长袖衣物、安装纱窗等 重要性:防止昆虫传播登革热、疟疾等致命疾病 注意事项:定期清理居住环境,避免积水等滋生蚊虫
手术室消毒隔离要求
实验室消毒隔离要求
实验室布局:合理规划实验室空间,确保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等区域划分清晰。 消毒措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空气、台面、地面等。 隔离措施:采取适当的隔离技术,如负压隔离、空气隔离等,以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个人防护:实验人员需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口罩、手套等,以保障自身安全。
手卫生方法:包括使用肥皂和水洗手、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手 消毒液,以及使用机械性设备进行手部清洁等。
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注意事项
消毒剂的种类和 选择
消毒剂的配制方 法和浓度
消毒剂的使用方 法和注意事项
消毒剂的安全储 存和废弃处理
消毒隔离对环境的影响
消毒剂对环境的影响 隔离措施对环境的影响 消毒隔离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消毒隔离对资源利用的影响
隔离措施:包括患者安置在指定的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戴 口罩和手套,对病房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洁等。
注意事项:严密隔离要求严格遵守隔离规定,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对患者 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绪。
呼吸道隔离
定义:对患有 通过空气传播 的疾病的病人 采取的隔离措 施,如流感、
肺结核等。
医疗机构消毒:遵循卫生部门相关规定,使用专业消毒剂和消毒设备,注意防护措施
食品加工场所消毒:使用紫外线、臭氧等物理方法或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注 意清洁卫生和食品安全
消毒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

消毒知识培训ppt课件pptx目录•消毒基本概念与原理•常见消毒剂及其应用•不同场合的消毒操作规范•消毒效果评价与监测方法•消毒安全与防护措施•总结与展望01消毒基本概念与原理Part消毒目的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医源性感染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消毒定义: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消毒定义及目的热力消毒法通过高温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凝固,导致病原体死亡。
如煮沸、蒸汽、干热等。
紫外线消毒法利用紫外线照射使病原微生物的DNA分子发生交联,从而抑制其复制和生长。
•电离辐射消毒法:利用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射线对物品进行照射,达到杀菌的目的。
浸泡法将物品浸泡在一定浓度的化学消毒剂中,使消毒剂与病原体充分接触,达到杀菌的效果。
擦拭法用浸有化学消毒剂的纱布或棉球对物品表面进行擦拭,使消毒剂与病原体充分接触。
喷洒法将化学消毒剂喷洒在物品表面或空气中,使其与病原体充分接触,达到杀菌的效果。
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统,破坏其正常代谢。
作用机制消毒原理: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结构,使其失去生长繁殖能力和致病性。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导致病原体死亡。
使微生物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而死亡。
消毒原理及作用机制010302040502常见消毒剂及其应用Part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通过水解产生次氯酸,破坏菌体蛋白质广泛用于物体表面、餐具、饮用水等的消毒具有腐蚀性,需稀释后使用;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主要成分杀菌原理应用范围注意事项主要成分杀菌原理应用范围注意事项过氧化物类消毒剂01020304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通过强氧化作用破坏菌体结构适用于空气、环境、医疗器械等的消毒不稳定,易分解;高浓度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和腐蚀性主要成分杀菌原理应用范围注意事项醇类消毒剂乙醇、异丙醇等主要用于皮肤、医疗器械的快速消毒使菌体蛋白变性,干扰代谢易燃易爆,需远离火源;对皮肤有脱脂作用,长期使用会皮肤干燥苯扎溴铵、苯扎氯铵等主要成分杀菌原理应用范围注意事项通过吸附于菌体表面,改变菌体通透性,使菌体内酶和辅酶等漏出,活性降低,导致菌体死亡适用于皮肤、黏膜、环境、物品等的消毒不能与肥皂等阴离子洗涤剂混用,会降低消毒效果;对眼睛有刺激性,使用时需做好防护季铵盐类消毒剂03不同场合的消毒操作规范Part医疗机构消毒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手消毒规范定期对医疗器械、设备、环境等进行全面消毒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按照说明书规范操作142 3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定期消毒餐具、饮具等用品需清洗后消毒,确保饮食安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期清扫地面、擦拭家具家庭成员或员工出现传染病症状时,应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对电话、键盘、鼠标等常用物品进行定期消毒餐具、饮具等用品需清洗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用品010204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范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对公共卫生间、电梯间、走廊等区域进行定期消毒对门把手、扶手、座椅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重点消毒提供免洗手消毒剂或洗手液,方便公众随时进行手消毒0304消毒效果评价与监测方法PartSTEP 01STEP 02STEP 03微生物学指标评价法存活菌数测定利用对特定消毒剂敏感的细菌或病毒作为指示剂,观察其死亡情况来评价消毒效果。
消毒灭菌ppt课件

塑料及橡胶类
• (各种引流管) • 清洁:手工清洗 • 消毒与灭菌:湿热消毒 • 更换频率:1. 硅胶等特殊引流管按规范清洗、消毒。 • 2. 一般引流袋1-3日更换。胸腔闭式引流水 • 封瓶根据病情1-7日更换1次。 • 注意事项:建议使用一次性引流管。
塑料及橡胶类
• (血压计、袖带、听诊器) • 清洁:血压计袖带清洗、晾干 • 消毒与灭菌:1. 血压计及听诊器必要时用75%乙醇或 • 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 2. 血压计袖带可用250-500mg/L含氯 • 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 更换频率:1. 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晾干备用。 • 2. 有污染时消毒剂浸泡消毒处理。
塑料及橡胶类
•
• • • • • • • • • •
( 呼吸机的螺纹管、雾化器)
清洁:1. 清洗消毒机按管道清洗流程清洗 2. 流动水冲洗、晾干 消毒与灭菌:1. 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清洗消毒90℃ 5分钟或93℃ 3分钟)烘干自然完成。 2. 新生成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30分钟。 3. 500㎎/L含氯消毒剂中消毒30分钟。 4. 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 更换频率:螺纹管每病或每周更换1次,污染时随时更换。 注意事项:1. 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送供应室集中处理 2. 一次性使用螺纹管不得重复使用
环境及物体表面
• 患者的床单元(床、各种推车、轮椅、推床) • 清洁:清水擦拭 • 消毒与灭菌:必要时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 更换频率:1. 每日清水擦拭一次 • 2. 有污染时随时擦拭消毒 • (电脑、电话、各种仪器表面) • 清洁:保持清洁 • 消毒与灭菌:必要时用75%乙醇擦拭 • 更换频率:有污染时随时擦拭消毒
玻璃类
• • • • • • • • • • • ( 盛酒精或碘伏消毒液的玻璃瓶) 清洁:弃去消毒液,密闭送供应室集中清洗 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 更换频率:每周灭菌2次。 ( 吸引瓶、引流瓶) 清洁:流动水冲洗、晾干 消毒与灭菌:1. 湿热消毒 2. 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流动 水冲净、晾干 更换频率:每天1次 注意事项: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吸引、引流装置。
消毒常识ppt课件

冲洗能够清除70-90%细菌,但在每平方厘米表面
仍有104-106个细菌(不包括真菌和病毒);
微生物是看不见的。因此,必须进行消毒。
五、理想消毒剂的标准
1. 广谱:对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有效; 2. 高效:低浓度抑杀微生物; 3. 稳定:性能稳定、维持消毒时间长; 4. 安全:对人畜安全、不损害组织或物品; 5. 价廉:价格适宜;
消毒的作用:
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发病; 保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三、消毒的基本知识
1. 2. 3. 4.
概 概念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消毒: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灭物
体和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常识
一、为什么要消毒
养殖业呼唤绿色时代的到来
疾病感染的压力加大
世界近期发生的疫情
• 韩国—— 口蹄疫和猪瘟 • 英国、蒙古国 —— 口蹄疫 • 澳大利亚——新城疫 • 香港、美国——禽流感 • 法国、德国 ——猪瘟
二、消毒的作用
兽医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派出到
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切断流行过程 的连续性,阻止动物传染病的传播。
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终末消毒:在畜禽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
锁前,为了彻底消灭传染病的病原而进行的最后消毒。
3、消毒的原理
原理:改变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微生物的
内外结构发生改变,主要是代谢机能出现障碍,
生长发育受阻,丧失活性和致病力。
1. 2. 3. 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凝固、变性; 干扰病原体酶系统,影响菌体代谢; 增高病原体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酶和重要营养物质流失或菌 体破裂、溶解。
消毒与灭菌PPT课件

1、噬菌体的形态结构
• 噬菌体有四种外形,即蝌蚪形、球 形、丝状和柠檬形。
• 典型的噬菌体呈蝌蚪形,由头部和 尾部组成。头部由核酸和蛋白质衣 壳构成,呈20面体对称;尾部主要 含蛋白质,呈螺旋形,分尾领、尾 鞘、尾髓、尾板、尾刺和尾丝几部 分,尾部有的能收缩,有的不能收 缩。
2、噬菌体的增殖
• 噬菌体只能在活的敏感菌细胞内增 殖,并将菌体细胞裂解。其寄生生 活有严格的菌种及菌型的特异性, 即一种噬菌体只能寄生及裂解一种 和它相应的细菌,或仅作用于该种 细菌的某一型。
蔡氏滤器
微孔滤膜
玻璃耐酸滤器
五、低温抑菌法
低温抑菌的机理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抵抗力很强,在 低温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低到 最低水平,生长繁殖停止,但仍可长 时间保持生命。
低温在微生物学工作中的用途
主要用于保存微生物,如:
0~4℃保存细菌
-20℃以下保存病毒
低温保存微生物注意事项
① 有少数细菌和病毒对低温特别敏感, 如 淋 球 菌 、 巴 氏 杆 菌 在 4℃ 保 存 比 室 温 保 存 死 亡 更 快 , 疱 疹 病 毒 在 -20℃ 保存比4℃死亡更快。
温和噬菌体的增殖
噬菌体的应用
• 由于噬菌体感染具有菌种或菌型的特异 性,故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的鉴定和分 型、检测未知细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此外,噬菌体也是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 程研究的工具。
第四节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一、生物安全的概念和一般要求
(一)生物安全
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 济、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的有害影 响。而兽医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是 指在转移、检查和处理病料、污染材料 等过程中,避免污染环境及对人员造成 危害。
医院消毒培训ppt课件

第二节 去污、消毒、灭菌
一、去污的过程(包括六步)
(一)分类:最好使用完毕即进行分类,尽量不要直接徒手进行待去污的分类。锐器物品必须放在 防刺容器内进行运输;污物要保持湿润,防止干燥,如不能在1小时-2小时之内及时清洗,须将物 品浸于冷水或含酶洗涤液中。
(二)浸泡:可防止污物变干和软化,或去除污物;对于有大量有机物污染或污染物已干,可先用 酶洗涤剂浸泡至少2分钟以上。
医院消毒培训
1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媒介物——指人们生活和工作较密切的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包括 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2.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细菌芽孢不能完全杀灭)的处理。 3.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4.指示物 (1)化学指示物——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
4
(二)干热灭菌
1.适用范围: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不蒸发物品的灭菌;用于不耐湿热的器械 的灭菌;用于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遇水结块)和 金属等制品的消毒。
2.灭菌方法 (1)烧灼:用于耐高温物质,小金属器械的灭菌。 (2)焚烧:一次性医学污染物。 (3)干烤:用干热灭菌箱灭菌,灭菌条件为:160℃,2小时;或者170℃,1小时,或
(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称灭菌剂。 (1)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支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
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2)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支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
制剂。 (3)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低效消毒剂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效消毒剂 low-efficacy disinfectant 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 求的制剂。
各种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抵抗力
食品QS认证体系和国标的区别
食品QS是对食品生产过程中 的质量管理体系,而不是一 种标准,国标是对食品产品 的理化和卫生指标进行量化, 强制执行的标准。
生产过程中对车间空气和操作人员 手的卫生标准
目前没有国家标准,现在企业执行 的基本上是自定的标准,所以这些 卫生指标的科学性无法验证,但根 据大多数食品企业的产品的微生物 指标来看,说明企业自定的生产过 程中的卫生标准还不完善。
(3)过滤除菌:以物理阻留的方法,去除介质中的微生物, 主要用于液体和气体物质的洁净消毒处理。如微孔滤膜除 菌
(4)微波杀菌:紫外线等
(5)化学消毒:次氯酸钠,碳酸,乙醇,升汞,甲醛,二氯 异氰尿酸钠,过氧乙酸,过氧戊二酸,过氧化氢,臭氧, 季铵盐类,二氧化氯,环氧乙烷,碘伏等
含氯消毒剂的杀菌机理
主要作用于菌体蛋白的疏基、羟基、羧基和氨基,可使之 烷基化,引起蛋白质凝固造成细菌死亡。
• 优点:此法属灭菌法,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具有受有机物 影响小、稳定性好等特点。
• 缺点:甲醛有剧毒,熏蒸时工作人员必须离场,消毒后需 空调换风,耗能大,由于其渗透力强,熏蒸后残留物难以 清除干净,对人体伤害大,有“三致”效应,而且甲醛和 高锰酸钾反应后形成残渣造成二次污染。戊二醛灭菌一般 要达到10个小时,耗时长,有一定的腐蚀性,刺激性和毒 性。
含氯消毒剂:水中溶液后能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
杀菌机理有3个方面:
(1)含氯酸的氧化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 NH R 细菌蛋白质
HOCl
R
NCl
R
H
2O
(2)新生态氧的作用 HOCl HCl O
(3)氯化作用
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好,属高效消毒剂,但是有 一定的刺激性、腐蚀性、不稳定性和毒性。
酒精的消毒机理
酒精属于醇类消毒剂,醇类的杀菌作用是随着醇分子量的增强,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醇,越往后排、杀菌作用越强,醇类对组 织与无生命的物品有良好的消毒作用。醇类为中效消毒剂, 可杀灭繁殖体微生物,但不能杀灭芽胞。 醇类消毒剂有多种作用机理: (1)变性作用:醇类具有脱水作用。醇分子能进入蛋白肽链 的空隙,使菌体蛋白变性或发生沉淀。缺水时,变性作用不 如有水时容易发生。因此无水乙醇的杀菌效果比有水的醇要 小得多。所以用乙醇消毒时,配制成75%~80%浓度的水溶 液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浸泡的物品要擦干,不能带入过多的 水分,否则稀释了浓度降低了消毒效果。 (2)干扰代谢: 醇类能干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抑制细菌 繁殖,是由于抑制了细菌的主要代谢产物氨基酸(蛋氨酸、 亮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等)引起。 (3)溶解作用:使细菌溶解,特别在细菌生长对数期,将醇 类加到培养基后约3h,细菌开始溶解。
醛类作为消毒剂应用最早的是甲醛,已有100余年 历史,消毒效果比较好,多年来一直使用,但甲 醛对人有一定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全身毒性, 致癌作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 甲醛因有致癌作用不宜用于空气消毒。因此需要 广谱、高效、快速、刺激性、腐蚀性小、低毒安 全,稳定的醛类消毒。60年代开始应用戊二醛, 具有快速消毒作用;刺激性、腐蚀性、毒性作用 比甲醛要小;有较宽的PH值稳定范围;有很好的 相溶性;不需活化、性质稳定;有较强的抗有机 物干扰能力。属高效消毒剂。
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消毒是指将传播媒介上的病原 微生物清除或杀灭,使其达到 无害化。灭菌是指将传播媒介 上一切微生物全部清除或杀灭, 特别是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
消毒剂的效能划分
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 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枯草杆菌黑 色变种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 毒要求的制剂。
目前认为,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低到高的排列 顺序为: (1)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 流感病毒等。 (2)细菌繁殖体。 (3)真菌。 (4)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 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5)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6)细菌芽孢,例如炭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等。 (7)朊病毒(感染性蛋白质)。
消毒常识
国家对消毒药品或器械的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 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 产、经营、使用和检验消毒产品的组织,医疗卫 生机构以及传染病疫源地和其他一切需要消毒的 场所,所使用的消毒药品或器械必须经中华人民 共和国卫生部批准,并按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 在消毒中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规定消毒药、械按其性能 特点,可在物体表面、环境、水体、织物等范围 内使用。 所有消毒药、械的许可批件均可按产品名称或批 件号在卫生部官方网站上查询。
常规的消毒手段
(1)低热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至今国内外仍然广泛应 用于对牛奶、对血清或者是对一些医疗器械的消毒。
(2)热力灭菌:在所有的可利用的消毒灭菌方法中,热力灭 菌是一种应用最早,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的方法,热 可以灭活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和抵 抗力最强的芽孢,并且加热时温度越高,杀伤力越大。因 此,热力灭菌不仅广泛应用于医学消毒灭菌,而且在工业 灭菌上也深受重视。
臭氧的性能
臭氧属强氧化剂,其杀菌机理是 : 主要是靠强大的氧化作用,使酶失去活性导
致微生物死亡。 优点:此法属高水平消毒法,可杀灭各种微生物, 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 缺点:臭氧对人有毒,消毒必须在无人条件下进 行,而且消毒所需时间长,还需空调送风,耗能 大,而且其消毒效果受环境设备影响大。另外, 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的同时也产生氮氧化合物, 对人体产生危害。
过氧乙酸和双氧水的区别
过氧乙酸和双氧水都属于过氧化物, 都是靠氧化作用来杀菌的,属高效 消毒剂。这类消毒剂的优点是杀菌 能力强,易溶于水,使用方便;缺 点是易分解,不稳定;对物品有一 定的漂白和腐蚀作用,对人有刺激 性或毒性。
醛的性能
• 此类消毒剂的杀毒机理是: • 醛类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主要依靠醛基,此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