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耳穴压豆课件

中医耳穴压豆课件
注意力度与时间
施加压力时要适度,避免过重 或过轻;留豆时间也要根据个 人情况调整,不宜过长或过短

03 耳穴压豆的临床应用
内科病症
01
02
消化系统病症
如胃痛、腹痛、腹泻、便秘等 。
呼吸系统病症
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03
04
心血管系统病症
如心悸、高血压等。
神经系统病症
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
外科病症
疗效果,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耳穴压豆在肿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02
研究发现,耳穴压豆能够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等症
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耳穴压豆对慢性疼痛的治疗作用
03
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证实了耳穴压豆对慢性疼痛具有明显的
缓解作用,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频率。
研究动态
耳穴压豆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研究
案例三:慢性胃炎的耳穴压豆治疗
总结词
耳穴压豆治疗对慢性胃炎具有显著疗 效。
详细描述
患者患有慢性胃炎,采用耳穴压豆治 疗,选取脾、胃、肝等穴位进行压豆, 经过多次治疗,患者胃痛、胃酸等症 状得到明显改善,胃炎得到控制。
05 耳穴压豆的科研进展
科研成果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01
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证实了耳穴压豆对失眠症具有显著的治
案例一:失眠的耳穴压豆治疗
总结词
通过耳穴压豆治疗,患者失眠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受失眠困扰,采用耳穴压豆治疗,选取心、肾、神门等穴位进行压豆, 经过多次治疗,患者失眠症状逐渐减轻,最终恢复正常睡眠。
案例二:头痛的耳穴压豆治疗
总结词
通过耳穴压豆治疗,患者头痛症状得到快速缓解。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
等耳边屏面三的起相角中面形当点的于中点人体的 咽喉、内鼻鼻咽部
上屏—咽炎,单纯 性肥胖
下屏—鼻炎
肾上腺—低血压、 风湿性关节炎、休 克、过敏性皮肤病
对耳轮穴位
对耳轮体相当于人 体的躯干
颈、颈椎—落枕、 颈椎病
胸椎—乳房胀痛、 产后乳少
腰骶椎—急性腰扭 伤、腰椎间盘突出 症、腰骶部疼痛
变 形
脱 屑




血 管 异 常
耳前控制人体的前 面,五脏六腑、组 织器官和五官七窍 。
耳背控制人体的背 面,神经系统、骨 骼肌肉运动系统。
三、耳穴的分布规律


内脏器官在耳廓代表区的形态与
器官自身的形态颇为相似,往往呈“投
影”的对应关系。
耳垂穴位
耳垂相当于人体的头 面部
1区—牙痛、牙周炎 2区—舌炎、口腔炎 3区—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4区—神经衰弱、牙痛 5区—假性近视、迎风流泪 6区—耳鸣 7、8、9区—扁桃体炎、咽炎
耳尖—发热、高血 压、失眠
肛门—痔疮、肛裂
直肠—便秘、腹泻 、脱肛、痔疮
直起 肠始结 血:部节 压对,耳 连、—轮接头头晕痛 、高
屏上切迹处
观耳辨病法
一、瞧一瞧

耳廓的大小、厚薄反映先天肾气的
强弱

健康人的耳廓颜色微黄而红润,不
健康人的耳廓则枯燥而不润泽
观耳辨病法
二、摸一摸
大肠—腹泻、便秘
肝:耳甲
艇的耳后下甲穴位

肾:对耳轮上
下方分的耳叉耳甲处甲直 艇艇下处相当于人体 腹腔
肝—月经不调、更 年期综合征、高血 压病
肾—腰痛、耳鸣、 脾:耳神甲经腔衰外 弱、遗精、 上方在阳耳痿轮脚 消切失迹处连脾与线—轮的腹屏中胀、腹泻、

202X年耳穴押豆疗法

202X年耳穴押豆疗法
第十五页,共二十三页。
按相应(xiāngyīng)部位配穴
是根据患病部位,在耳廓的相应(xiāngyīng)部位配穴。 如口疮配舌、口; 眼痛配眼穴; 齿痛配牙痛穴; 膝痛配膝关节穴。
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
按现代医学理论(lǐlùn)配穴
• 耳穴中有许多穴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 命名的,如交感、内分泌、肾上腺等。 这些穴位的功能与现代医学理论一致。 如交感穴,有人研究认为此穴的作用 (zuòyòng)近似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zuòyòng),故而命名。如胃肠疾病与植物神 经紊乱,可取交感穴。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 1.耳垂相当于头面部。 • 2.对耳屏相当于头和脑部。 • 3.轮屏切迹相当于脑干。 • 4.耳屏相当于咽喉、内鼻、肾上腺。 • 5.屏上切迹相当于外耳。 • 6.对耳轮(ěr lún)相当于躯干。 • 7.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 • 8.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 • 9.耳舟相当于上肢。 • 10.三角窝相当于盆腔、内生殖器。 • 11.耳轮脚相当于膈肌。 • 12.耳轮脚周围相当于消化道。 • 13.耳甲艇相当于腹腔。 • 14.耳甲腔相当于胸腔。 • 15.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腺系统。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
又称达尔文结节。
耳轮尾——耳轮下缘与耳垂交界处。
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
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
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支。
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
耳屏——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
• 5、按压要恰当,不能用力过度,以免损伤皮肤。对老 人、儿童、虚证病人、慢性病病人可轻压,对年轻 力壮、实证病人可重压(zhònɡ yā)。

耳穴压豆资料

耳穴压豆资料

耳穴压豆耳穴压豆概述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反应点及穴位就是耳穴。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

具体操作是将表面光滑近以圆球状或椭圆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

贴后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

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

耳穴压豆的关键是选准穴位,即耳廓上的敏感点,常用的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1.直接观察法。

对耳廓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有无脱屑、水泡、丘疹、充血、硬结、疣赘、色素沉着等,出现以上变形、变色点的相应脏腑器官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可以用耳穴贴压治疗。

2.压痛点探查法。

当身体患病时,往往在耳廓上出现压痛点,而这些压痛点,大多是压豆刺激所应选用的穴位。

方法是,用前端圆滑的金属探捧或火柴棍,以近似相等的压力,在耳廓上探查,当探捧压迫痛点时,病人会呼痛、皱眉或出现躲闪动作。

耳穴定位耳廓上布满了耳穴,从穴位全息律来看,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它在耳廓上的排列,就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

耳垂对应于人体头面部;对耳屏对应于头和脑部;轮屏切迹对应于脑干;耳屏相应于咽喉、内鼻、肾上腺;屏上切迹对应于外耳;对耳轮相应于躯干;对耳轮下脚对应手臂部;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耳舟对应上肢;三角窝对应盆腔、内生殖器;耳轮脚对应膈肌;耳轮脚周围对应消化道;耳甲艇对应腹腔;耳甲腔对应胸腔;屏间切迹对应内分泌腺。

1.耳垂部相当于人体头面部,为准确定位,将耳垂分成九区,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水平线,再从第二条水平线上引两条直线,由内向外,由上而下分成1~9区。

(1)牙定位:位于1区中央。

主治;牙痛,拔牙麻醉等。

(2)升压点定位:在屏间切迹下方。

耳穴压豆_精品文档

耳穴压豆_精品文档

耳穴压豆文档模板:耳穴压豆1. 简介耳穴压豆是一种注重身体健康和自我调节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刺激耳部对应的穴位来达到改善身体状况的目的。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耳穴压豆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原理耳穴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部位之一,与身体各个部位和器官相应联络。

耳穴分布广泛,约有200多个。

按照耳穴学说,整个耳朵是一个微缩的人体反射地图,把人体各部位、各器官反映到耳廓上,形成为了人体的反射性。

耳穴压豆就是通过对耳部穴位施加压力,刺激神经系统,加强气血循环,提高人体反抗力,达到调整身体机能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3. 使用方法3.1 准备工作在进行耳穴压豆前,要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一颗大小适中的豆子作为耳穴按摩工具。

然后用温水洗净双手,用手心按摩耳根部位置使其温暖,可以起到提高局部血流和促进豆子对耳穴位置卡位的作用。

3.2 操作步骤(1)对耳廓进行清洁,用擦洗耳朵的棉球或者洗面奶擦去污垢和油脂;(2)按压耳穴。

将豆子放在耳穴上,用力按下去,然后放开,如此反复操作,每一个穴位按摩3-5分钟。

3.3 常用的耳穴3.3.1 神门穴:位于耳的上方,中脑水平,为大的深浅不一的突起状舀子部份。

3.3.2 风池穴:在耳的后缘的最高点处。

3.3.3 眼瞼穴:在耳前缘轮廓所覆盖的区域之内。

3.3.4 四级穴:在耳前缘轮廓的最低点处。

4. 提示(1)在进行耳穴压豆时,不宜过度用力,若感到耳朵有刺激感应住手操作;(2)每次操作不要超过30分钟;(3)耳部有疤痕、糜烂、皮肤过敏等情况不适宜使用耳穴压豆方法。

5. 总结本文档所列举的耳穴压豆方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自我养生方法,适合大众群体进行实际操作。

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耳部清洁卫生和操作的轻柔程度。

6. 附录6.1 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1)耳穴:指人体耳朵上所分布的穴位。

(2)反射性:机体受到外部刺激后发生的强制性反应。

(3)反抗力:人体对病原体侵袭和伤害反抗能力的总称。

6.2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无。

耳穴压豆法相关知识

耳穴压豆法相关知识

耳穴压豆法相关知识耳穴埋豆法是耳穴疗法的一种方法,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绿豆、小米、磁珠等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一些疾病的方法。

一.耳穴埋豆适应症。

(1)各种痛症:扭伤(2)各种炎症:牙周炎(3)功能紊乱性病症:高血压病(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哮喘、鼻炎(5)内分泌代谢性病症:更年期综合症(5)各种慢性病症:肢体麻木二.耳穴埋豆禁忌症。

(1)皮肤感染,皮肤过敏、耳廓有炎症、溃疡或皮损者,不宜采用贴压法。

(2)妊娠五个月前妇女不宜采用耳穴疗法,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忌用耳穴疗法。

(3)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如电针、放血等。

三.耳穴埋豆按压手法。

(1)直泻压法:食指、拇指指尖垂直按压,侯至有沉重胀痛感时,持续按压20秒钟,停歇10秒钟,再按20秒钟。

重复压主穴6〜10回,配穴4〜6回。

适用于实证、痛证。

(2)旋转压法:指腹顺时针方向旋转轻轻揉压,候至稍有胀痛或刺痛后,每穴按压1〜2分钟。

适用于虚证或年老体弱者。

(3)点平压法:指腹(或指尖)按压丸药,候至有轻度胀痛时,每穴以0. 5秒钟的速度间歇地按压1〜2分钟。

适用于一般体质或虚实不显者。

如失眠、头昏。

四.耳穴操步骤及对应功效。

(1)青龙如云:疏通经络气血,为整套耳穴按摩操开功启后,发挥由表入里的启动功效。

(2)白虎下山:激发五脏经气,稳定血压水平。

(3)双凤展翅:防治生殖系统及手足病变。

(4)猿猴摘桃:疏通全耳经脉气血,健耳强肾。

(5)神龟探海:强化脏腑器官功能,防治脏腑病变。

(6)二龙戏珠:防治感冒、鼻炎,提高免疫力、抗病力。

(7)黄蜂入洞:防治呼吸系统疾病,调节五脏六腑及内分泌之功能。

(8)王子登山:提神醒脑,强筋骨,利关节,健骨髓。

(9)公主洗面:养颜美容,防治五官病变及容貌早衰。

(10)将军击鼓:聪耳健脑,祛风散寒,防治耳鸣、耳聋、眩晕及小脑病变。

五.耳穴压豆选穴原则按相应部位选穴、按中医辨证选穴、按经络辨证选穴、按西医学理论选穴、按临床经验选穴。

培训学习资料-耳穴压豆2022年学习资料_

培训学习资料-耳穴压豆2022年学习资料_

口:-胃:耳轮脚-缘与消失处周围-线中m-食管:耳轮脚下方中-下方外-1/3处-输尿管-官一食管炎、食管痉 -胰阳-天肠-o-贲门一神经性呕吐-艇中阑尾-胃一胃炎、胃溃疡、失眠、-十二指肠-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肺 气管-三焦-内分泌-耳垂-23
耳甲穴位-十二指月-小肠:耳轮脚上方的-方的外1-中1/3处-指肠一十二指肠溃疡、-c角-腹胀、腹泻-胰胆 -房胱-大肠-·小肠一消化不良-艇中阑-•大肠一腹泻、便秘-的食管口-肺-心-气管-三焦-内分泌-耳垂-2
肝:耳甲艇-立-的后下方-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腹腔-输尿竺-一月经不调、更年期综角-合征、高血压病-膀胱-·肾一腰痛、耳鸣、神经衰-胰阳-肠-艇中阑尾-弱、遗精、阳痿-十二指肠-脾一腹胀 腹泻、便秘、-气管-食欲不振、失眠-三焦-泌-耳垂-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的中点 -25
一、什么是耳穴压豆-耳穴压豆法是耳穴疗法的一种方法,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绿豆、小米、磁珠等贴于耳穴处, 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一些疾病的方法。
耳轮-对耳轮上脚-三角窝-耳轮结节-耳廊正面解剖图-对耳轮下脚-耳舟-耳轮脚-屏上切迹-耳甲艇-耳屏-耳甲 -对耳屏-轮屏切迹-耳轮尾-屏间切迹-耳垂-5
变形-謇-丘疹-脱屑-血管异常-11
·耳前控制人体的前面,五-脏六腑、组织器官和五官-七窍。-·耳背控制人体的背面,神-经系统、骨骼肌肉运动系 统。-12
三、耳穴的分布规律-内脏器官在耳廓代表区的形态与器官自身的形态-颇为相似,往往呈“投影”的对应关系。-13
耳垂穴位-耳垂相当于人体的头面部-·1区一牙痛、牙周炎-·2区一舌炎、口腔炎-·3区一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区一神经衰弱、牙痛-·5区一假性近视、迎风流泪-·6区一耳鸣-·7、8、9区一扁桃体炎、咽炎-颌舌牙-面颊 空眼垂前-14

耳穴压豆名词解释

耳穴压豆名词解释

耳穴压豆名词解释
耳穴压豆是一种中医疗法,也称耳穴豆疗法,是通过在耳朵上施加压力来刺激身体各个部位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豆疗法利用的是耳穴与人体器官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达到保健、治疗疾病的效果。

耳穴压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现代研究发现,耳朵上的穴位与身体各个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刺激耳穴上的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增强免疫力等。

耳穴压豆通常使用小豆子或小磁铁作为刺激物,将其粘贴在相应的穴位上,再施加适量的压力,让其刺激穴位。

不同的穴位和刺激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例如疏通经络、镇痛、平衡情绪等。

耳穴压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但也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耳穴压豆前,应该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不同的穴位和刺激方法对于不同的人群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和调整。

总之,耳穴压豆是一种简单易学、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人们调节身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促进健康。

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耳穴定位
耳穴分布规律:(头面部—耳垂或附近;上肢—耳舟;下肢—对耳轮上下脚;躯干—对耳轮;胸腔脏器—耳甲腔;腹腔脏器—二甲艇;盆腔脏器—三角窝;消化道—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一、耳甲腔部:
心:耳甲腔正中最凹陷处(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等)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处(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肺(又称肺点、结核点、肺气肿点):耳甲腔内,心上下呈马蹄形区域(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
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咳喘等)
三焦: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痛)
二、耳屏区:
上屏:耳屏外侧面上1/2处(主治糖尿病、尿崩症、口干多饮等)
下屏:耳屏外侧面下1/2处(主治多食、糖尿病,甲亢等)
屏间(又称珠顶):耳屏上部隆起的尖端(发热、牙痛)
外耳: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等)
肾上腺: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低血压、咳嗽、哮喘、晕厥、感冒、腮腺炎等)三、对耳屏部位:
头痛穴(主穴:神门、皮质下)
配穴: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
颞: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
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对屏间(又称平喘、腮腺):对耳屏的尖端(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等)
缘中(又称脑点、遗尿点):对屏间与轮屏切迹之间(遗尿、内耳眩晕)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失眠、多梦、疼痛、眩晕、耳鸣)
脑干:轮屏切迹处(癫痫、中风、抽搐等)
耳垂区:
垂前(又称拔牙麻醉点。

神经衰弱点):耳垂正面前中部(神经衰弱、牙痛)
内耳:耳垂正面后中部(耳鸣、内耳眩晕症,听力减退)
面颊:耳垂正面。

眼与内耳之间(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等)
四、耳甲艇部:
膀胱: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上方(淋证、癃闭、遗尿)
肾: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上方(腰痛、耳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胰胆: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胰腺炎、糖尿病、胆病)
肝:胃和十二指肠的后方,在耳甲艇的后下部(主治胁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等)
脾:肝穴的下方,耳甲腔的后上方(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内耳眩晕等)
交感: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循环、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痛经)五、耳轮脚周围:
胃:耳轮脚消失处(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
贲门:在耳轮脚下方外1/3处(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
食道: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食道炎、食道痉挛等)
口:在耳轮脚下方内1/3处(主治面瘫、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等)
十二指肠:在耳轮脚上方外1/3处
小肠: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
大肠:在耳轮脚上方内1/3处(腹泻、便秘)
六、耳轮部:
耳中(又称零点、膈、神经官能症):在耳轮脚上(主治: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
直肠(又称直肠下段):近屏上切迹的耳轮处,与大肠同一水平(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疮)
尿道:直肠上方,与膀胱同水平的耳轮处(主治:尿频、尿急、尿潴留)
七、三角窝部:
角窝上(又称降压点):三角窝前上方(高血压)
内生殖器(又称子宫、精宫、天葵):三角窝前1/3的下部(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早泄等)
角窝中(又称喘点、肝炎点):三角窝中1/3处(主治哮喘)
神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三角窝后1/3上部(主治失眠、多梦、痛症). 盆腔(又称腰痛点):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下方,在神门下(主治盆腔炎)
其他
耳尖:耳轮对折顶端处(发热、高血压)
坐骨神经:在对耳轮下脚内1/2处(坐骨神经痛)
耳背沟(又称降压沟):在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在耳背面呈Y字形凹沟部(高血压、皮肤瘙痒等)
耳穴治疗常见病症取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