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竹竿舞》
幼儿园大班健康《竹竿舞》教案

幼儿园大班健康《竹竿舞》教案幼儿园大班健康《竹竿舞》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健康《竹竿舞》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大班健康《竹竿舞》教案篇1【设计意图】竹竿舞是来源于我国黎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体育活动,它利用竹竿有节奏地进行来回敲击,舞者在敲动的竹竿间轻快地来回穿梭舞蹈,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而且简单易学,幼儿学习竹竿舞,不仅能够开阔幼儿的视野,而且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能够享受美、创造美。
幼儿通过对竹竿舞的学习,促进了幼儿自主创新、合作探究、加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此舞蹈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1、认识竹竿舞的基本练习方法,掌握敲竹竿的节奏。
2、初步了解跳竹竿舞基本步的跳法,发展灵敏、协调、弹跳等体育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观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养成合作互助,竞争进取、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教学用具】竹竿(细竹8根、粗竹2根、各长4米)【教学重难点】有节奏的跳。
恰当的跳进跳出时机。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播放歌曲《跳起来》师:刚才小朋友听到的歌曲名叫《跳起来》,是生活在我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傣族的一首民歌。
“山欢水笑真热闹,男女老少喜洋洋”,知道为什么这么热闹吗?——原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喜洋洋地跳竹竿舞。
师:现在“竹竿舞”跳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游客的兴趣,他们盛赞竹竿舞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小朋友们想看看竹竿舞是什么样的舞蹈吗?[媒体播放视频:竹竿舞]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跳“竹竿舞”,好不好?二、竹竿舞教学1、熟悉音乐节奏,掌握进出时机师:傣族人民根据竹子相打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在竹竿开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出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大班竹竿舞教案5篇

大班竹竿舞教案5篇教案不仅仅是一份计划,它也是教育者对于教学使命的承诺,教师应该灵活地调整教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速度和需求,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竹竿舞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竹竿舞教案篇1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玩竹竿活动的兴趣,斑竹幼儿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乐趣。
2、鼓励幼儿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并能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3、通过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及根据音乐的节奏大胆地尝试跳竹竿,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协调性和创造性。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短竹竿每人一根、长竹竿四根;用竹竿做的大花轿一个,红绸若干;音乐《骑大马》、《七月火把节》、《阿瓦人民唱新歌》、《百鸟朝凤》等。
活动过程一、听音乐《骑大马》做律动进活动室。
(竹竿当马骑)二、幼儿自由探索竹竿的多种玩法:1、鼓励大家去尝试用各种方法玩竹竿2、幼儿分散活动,探索竹竿的各种玩法(提醒幼儿活动中注意安全)。
3、交流玩法。
请玩得好的幼儿进行示范。
4、集中小结,并与幼儿一起练习。
舞金箍棒、立竹竿、比一比、跳房、跳小河等。
三、学习"跳竹竿":1、介绍引入:其实,在我们祖国的一些地方,比如云南、海南,许多少数民族都还喜欢玩一种叫"跳竹竿"的传统民间游戏。
猜猜看,他们会怎么玩?2、教师示范:用两根竹竿放成如图位置"//",邀请两位教师帮忙以"分分、合合"的节奏打竹竿,教师示范跳竹竿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动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间的关系。
3、三人一组分步练习,先听音乐节奏练习打竹竿,再练习跳竹竿。
四、跳长竹竿1、先请个别幼儿尝试,然后分组,请幼儿排队,并请一个幼儿和老师一起打竹竿,其余幼儿排队一个跟着一个跳。
2、休息时探讨其它不同跳法。
(除了我们刚才学的`这种跳法,想想看还可以怎么跳?还有什么新的跳法?)3、把四根竹竿放成如图位置"#""#",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进行表演。
幼儿园大班舞蹈《竹竿舞》优质教案

幼儿园大班舞蹈《竹竿舞》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舞蹈活动,以《竹竿舞》为主题。
教材涉及章节:《幼儿舞蹈启蒙》第四章——民族民间舞蹈。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竹竿舞的起源、特点及基本步伐,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竹竿舞的文化背景,增强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
2. 学习竹竿舞的基本步伐,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力和协调性。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和动作协调。
教学重点:竹竿舞的文化内涵、基本动作和节奏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竹竿、音响设备、教学视频。
2. 学具:舞蹈服装、头饰、手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竹竿舞的起源,让幼儿了解民族舞蹈的魅力。
2. 基本动作学习:a. 教师示范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引导幼儿观察。
b.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基本步伐,加强练习。
c. 针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节奏感培养:a. 教师敲击竹竿,让幼儿感受节奏。
b. 幼儿跟随节奏,进行竹竿舞动作练习。
c. 鼓励幼儿自主创作,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完成舞蹈动作。
4. 实践情景引入:a. 分组进行竹竿舞表演,让幼儿体验合作的乐趣。
b. 评选最佳表演小组,给予奖励。
六、板书设计1. 竹竿舞的起源及特点。
2. 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及步伐。
3. 节奏感培养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竹竿舞的起源及特点,并展示所学基本动作。
2. 答案:竹竿舞起源于我国苗族,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
特点:节奏明快、动作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教学难点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加民族舞蹈比赛,提高幼儿的舞蹈技能和舞台表现力。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和动作协调。
幼儿园大班舞蹈《竹竿舞》教案

幼儿园大班舞蹈《竹竿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材第四章《民间舞蹈》,详细内容为《竹竿舞》。
通过学习《竹竿舞》,让幼儿了解和感受我国民间舞蹈的魅力,培养幼儿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竹竿舞的起源和基本动作,感受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舞蹈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感。
重点: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舞蹈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竿、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舞蹈服装、头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竹竿舞的起源,引发幼儿兴趣。
2. 基本动作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幼儿跟随教师学习。
3. 节奏感训练(10分钟):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跟着节奏练习竹竿舞动作。
4. 团队协作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竹竿舞的团队协作练习。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设置一个丰收的场景,让幼儿在场景中表演竹竿舞。
6.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段竹竿舞,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7.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跟随教师,进行竹竿舞的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2. 幼儿园大班舞蹈《竹竿舞》教学流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练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并拍摄视频。
2. 答案:基本动作正确,节奏感良好,团队协作默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每个幼儿的不足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加幼儿园的舞蹈比赛,提高幼儿的舞蹈水平。
同时,让幼儿了解其他民间舞蹈,丰富幼儿的舞蹈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
4. 作业设计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1)

《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教材为《幼儿音乐与舞蹈》第三单元“欢乐的舞蹈”,具体内容为第六节“竹竿舞”。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竹竿舞的起源、基本步伐和节奏,掌握简单的竹竿舞动作。
二、教学目标1. 感知和体验竹竿舞的乐趣,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2. 学习竹竿舞的基本步伐,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 了解竹竿舞的民俗文化,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竿舞的步伐和节奏配合。
教学重点:掌握竹竿舞的基本步伐,感受舞蹈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竿、音乐播放器、舞蹈视频。
学具:每人一根小竹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竹竿舞的民间故事,引发幼儿对竹竿舞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讲解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并进行示范,让幼儿初步了解舞蹈动作。
3. 实践操作: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两人,一人持竹竿,一人跳舞。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尝试完成基本步伐。
4. 例题讲解:针对幼儿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随堂练习:组织幼儿进行集体练习,加强步伐和节奏的配合。
六、板书设计1. 《竹竿舞》2. 内容:a. 竹竿舞的基本步伐b. 竹竿舞的节奏c. 竹竿舞的民俗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的竹竿舞,并讲述竹竿舞的民间故事。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参加幼儿园举办的舞蹈比赛,展示所学成果,提高自信心。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其他民族舞蹈,丰富舞蹈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操作环节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具体内容4. 作业设计的目的与实施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解析:竹竿舞的教学难点在于步伐和节奏的配合,这是由于竹竿舞的动作需要舞者与持竿者之间有较高的默契。
幼儿园大班健康《竹竿舞》教案通用

幼儿园大班健康《竹竿舞》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教材为《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的“竹竿舞”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竹竿舞的基本步伐、节奏感知、协调性训练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竹竿舞的基本步伐,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2.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3. 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竹竿舞的步伐和节奏配合。
教学重点:基本步伐的掌握、节奏感知、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竹竿、音乐播放设备、教学视频。
学具:每人一双轻便舒适的鞋子,以便于跳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竹竿舞的民间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并现场示范,让幼儿初步了解竹竿舞。
3. 跟学与实践: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基本步伐,通过分组练习,使幼儿逐步掌握要领。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并示范,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竹竿舞的步伐和节奏。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竹竿舞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6. 游戏环节:组织幼儿进行“竹竿舞接力赛”,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图示。
2. 竹竿舞的节奏示意图。
3. 竹竿舞的团队合作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共同练习竹竿舞,并尝试编排一个新的竹竿舞节目。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幼儿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了解其他民族的传统舞蹈,拓展幼儿的知识面。
组织幼儿参加幼儿园举办的竹竿舞比赛,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竹竿舞的步伐和节奏配合。
2. 教学过程中的游戏环节:组织幼儿进行“竹竿舞接力赛”。
《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教案

《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教案《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8篇)《竹竿舞》幼儿园大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脚步,初步能配合鼓声跟随竹竿跳出步伐。
2、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1、10根5米长的竹竿,小鼓一面,故事《妈勒和怪兽》课件。
2、《跳起来》和《敲起竹竿跳起来》音乐,竹竿舞录像。
3、红、黄、蓝、绿小圆点,壮族男女孩头饰。
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幼做律动《跳起来》。
进行热身运动教师:(师生用壮语问候)勒宝好!勒少好!老师好!我们再用壮话跟客人老师打声招呼吧!我们听音乐,跳起来吧!助教播放《跳起来》音乐。
(过门开合手,第一句歌词幼儿做师公舞的基本动作。
第二句歌词幼儿跑去找一位好朋友撞屁股。
)(这一律动简单、有趣,幼儿发出了开心的笑声,为这节课铺下了壮族的特色和游戏的基调。
)二、讲述《妈勒和怪兽》的故事教师:勒宝、勒少,黄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妈勒和怪兽》的故事,什么是妈勒?壮语里“妈”就是妈妈,“勒”就是孩子。
(助教播放课件。
)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壮族祖先居住的地方怪兽经常出现。
抢走粮食,伤害人们。
怎么办?妈妈和她的孩子想了很多办法赶走怪兽,他们发现怪兽都很害怕一种脚步声“咚咚,哒哒”,他们还发现敲竹竿也能吓走怪兽。
于是,他们用怪兽害怕的脚步跳过敲打的竹竿战胜了怪兽。
为了庆祝胜利,人们跳起了竹竿舞。
竹竿舞于是流传了下来,丰收了、胜利了、过年了、过节了、高兴了,人们都跳起竹竿舞。
(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教师边讲述边做动作,加强幼儿对踏跳步的认识。
)三、观看竹竿舞录像,学一学动作,师敲鼓为幼儿打节奏1、教师:竹竿舞是怎样的,你们看过吗?(幼儿:看过。
)黄老师请你们看一段“三月三”歌圩竹竿舞的录像,小朋友要认真看哦,看完了我们还要学一学。
可以吗?(助教播放录像,幼儿观看录像。
) 教师:叔叔阿姨跳得好看吧?我们来学一学怎么样?四、师生扮演妈勒。
配合鼓声学习竹竿舞的基本脚步教师:我们来扮演勇敢的妈勒,我是“妈”妈妈,你们是“勒”孩子。
大班体育课教案详案《健康竹竿舞》3篇

大班体育课教案详案《健康竹竿舞》大班体育课教案详案《健康竹竿舞》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竹竿舞的起源和发展,并学会基本的舞蹈动作。
2. 学生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耐力。
3. 学生能够通过竹竿舞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
教学重点:1. 理解竹竿舞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会基本的竹竿舞动作。
教学难点:1. 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 学生能够掌握竹竿舞的基本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1. 竹竿。
2. 音乐设备。
3. 分组小标志。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做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拉伸、转身、扭腰等。
2. 进行简单的跑步活动,加快心率和血液循环。
二、引入新知(5分钟)1. 展示一段竹竿舞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与学生分享竹竿舞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其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基本动作(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左右。
2. 给每组分发一根竹竿和一个分组小标志。
3.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基本的竹竿舞动作,如提竿、种竿、跳竿等。
四、分组表演(15分钟)1.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练习竹竿舞动作。
2. 每个小组准备一段竹竿舞表演。
3. 学生依次表演,其他组员用掌声鼓励和支持。
五、比赛活动(10分钟)1. 设置比赛项目,如最高跳竿、最长时间保持平衡等。
2. 学生自由组队参与比赛,奖励胜利的队伍。
六、总结和反馈(5分钟)1. 总结竹竿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询问学生对本堂课的感受和体验。
3. 引导学生思考竹竿舞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板书设计:健康竹竿舞- 理解竹竿舞的概念和特点- 学会基本的舞蹈动作- 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耐力- 通过竹竿舞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大班体育课教案详案《健康竹竿舞》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宇航员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2.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身体协调能力。
3.提高孩子的空间意识和动作技巧。
4.激发孩子对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教案《竹竿舞》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大班教案《竹竿舞》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了解跳竹竿舞基本步的跳法,发展灵敏、协调、弹跳等体育能力,认识竹竿舞的基本练习方法,掌握敲竹竿的节奏,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竹竿舞》教案吧。
【教学目标】
1、认识竹竿舞的基本练习方法,掌握敲竹竿的节奏。
2、初步了解跳竹竿舞基本步的跳法,发展灵敏、协调、弹跳等体育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观察、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跳竹竿舞的乐趣。
4、养成合作互助,竞争进取、勇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用具】
竹竿(细竹8根、粗竹2根、各长4米)
【教学重难点】有节奏的跳。
恰当的跳进跳出时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跳起来》
师:刚才小朋友听到的歌曲名叫《跳起来》,是生活在我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傣族的一首民歌。
“山欢水笑真热闹,男女老少喜洋洋”,知道为什么这么热闹吗?——原来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喜洋洋地跳竹竿舞。
师:现在“竹竿舞”跳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游客的兴趣,他们盛赞竹竿舞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
小朋友们想看看竹竿舞是什么样的舞蹈吗?
[媒体播放视频:竹竿舞]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跳“竹竿舞”,好不好?
二、竹竿舞教学
1、熟悉音乐节奏,掌握进出时机
师:傣族人民根据竹子相打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在竹竿开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出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
接下来,我来播放一段节奏音乐,看看小朋友能用各种动作来表现一下这种节奏吗?
[音乐播放]
(小朋友用手或脚的各种活动表现音乐的节奏)
师:首先谁告诉我这是几拍子的节奏?(4拍)
师:如果这两个手指代表两根竹竿,大家能跟着节奏用手指来模拟一下竹竿的开合吗?
师:那你们能用双脚的开合来模拟一下竹竿的开合吗?
师:小朋友想一下,当你准备在开—合—开开—合的竹竿间跳进跳出的时候,你们怎么做呢?
(幼儿两人一组,一个用手指模拟竹竿的开合,一个用双脚开合跳的方式进行跳进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