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与改善越来越重视。
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对于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化环境。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使城市道路更加美丽,提升人们的居住感受和城市形象。
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还可以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和尘埃,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调节气温。
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提供生态环境。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各种动植物,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二、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原则为了保证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效果和作用,需要遵循一定的配置原则:适地性原则。
根据城市道路的位置、环境和气候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保证其能够生长和发育。
多样性原则。
在植物配置中,应该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植物的大面积种植,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美感。
绿化面积原则。
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中,应该尽量增加绿化面积,提供更多的生态空间。
季节性原则。
根据四季的变化,选择适合不同季节生长的植物,使整个城市道路的园林景观效果更加出色。
根据城市环境的不同需求和植物生长的特点,对于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 绿化种类多样化。
建议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尽量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提升景观效果。
2. 注重植物的适地性。
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要考虑到其适地性,选择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强调季节性植物的选择。
季节性植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因此建议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加入不同季节的植物,使其具有更多的变化和生机。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增加场地的生机以及改善气候环境。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形态、颜色、高度、季节变化等因素,以达到美观、和谐、功能合理的效果。
以下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原则。
1.生态原则:植物配置应考虑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耐寒或耐热的植物。
同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如花木的萌芽时间、花期时间和挺拔度等。
选择生态环境适合的植物,可以形成有机的植物群落,保护生态平衡。
2.色彩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园林景观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叶色、花色、果实颜色等,尽量形成明度对比鲜明、色彩搭配和谐的效果。
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搭配,营造和谐的色彩组合。
3.尺度原则:植物的高度和体积大小对于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非常重要。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成熟高度,选择符合园林场地尺度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高度可以用来营造空间的层次感和竖向延伸感,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
4.风格原则:植物的形态和特点可以与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
不同的园林风格对植物的需求也不同,如中式园林风格偏重于樱花、松树等,西式园林风格偏重于玫瑰、康乃馨等。
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选择与园林风格相符的植物,以增强景观的整体感。
5.功能原则: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绿化、美化、遮挡、防风、净化空气等。
在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园林场地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实现功能与美观的双重效果。
例如,在高温季节,可以选择具有遮阴功能的乔木或灌木,以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
6.季节原则:植物的季节变化可以为园林景观带来不同的氛围。
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特点和花期,选择春季开花的植物、夏季绿意盎然的植物、秋季变色的植物以及冬季有特色的落叶植物等等。
合理选择植物,可以保持园林景观的绿色度过四季。
7.综合原则: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场地特点、空间功能和设计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植物。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4篇)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4篇)目录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4篇) (1)1论园林植物配置景观的设计 (3)【关键词】植物造景植物配置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及技巧 (3)一、植物造景的景观基础与环境建设的相互关系 (3)1.植物造景的景观基础 (3)2.植物造景与环境建设关系 (3)二、必须重视和提倡以园林植物造景为主的指导思想 (4)三、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原则和艺术技巧 (4)1.设计基本原则 (4)2.植物造景的艺术技巧 (5)四、植物造景的园林设计首先要了解植物 (6)3.了解植物与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关系。
(7)五、植物造景要强调乡土树种的运用和应用 (7)六、结束语 (7)2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 (7)1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 (8)2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的关键问题 (8)3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策略 (9)3.1选择 (9)3.2配置 (10)3.3空间分配 (10)4结束语 (11)3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 (12)一、前言 (12)二、设计与施工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12)三、提高风景园林施工管理水平的措施 (13)四、植物景观的设计与施工 (14)4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分析 (16)关键词:景观设计;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16)1 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16)1.1 季节性原则 (16)1.2 植物层次性原则 (16)1.3 植物多样性原则 (17)2 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17)2.1 规则式的配置方法 (17)2.2 孤植配置方法 (17)2.3 群植配置方法 (18)2.4 花群配置方式 (18)3 结语 (18)1论园林植物配置景观的设计【摘要】随着我国风景园林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文化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兴的城市,需要创造出环境优美,生态环保的植物景观,这是园林设计师、观规划师共同追求和方向。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或中央绿化带中选择和布置适合景观效果、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还能使城市更具生机和活力。
下面将从道路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和分析两方面进行探讨。
道路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适应环境: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包括耐寒性、耐旱性、耐盐碱性等。
根据城市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确保其能够良好生长。
2. 美观与实用兼顾:植物选择应注重美观性,植物的花朵、叶子和枝干等特征都能对景观起到装点作用。
还要考虑植物的实用性,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为城市提供清新的空气。
3. 多样性和长春性:在植物配置上,要尽量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增加景观的多样性。
还要考虑植物的长春性,选择那些能长时间保持绿化效果的植物,减少频繁更换植物的成本和工作量。
4. 抗污染和易维护:城市道路上的植物容易受到车辆尾气和压力的污染,因此选择一些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
还要考虑植物的易维护性,选择那些生长迅速、繁殖力强的植物,便于养护和管理。
通过对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的提升。
植物的选择应注重颜色搭配和层次感,可以选用颜色鲜艳的花卉或具有华丽色彩的宿根植物,增加景观的亮点,使城市更加美丽。
2. 缓解交通压力: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还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适当选择树种等大型植物,可以起到隔音、净化空气和降低温度的作用,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舒适的环境。
3.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植物的绿色和芬芳气息可以缓解压力、舒缓心情,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在植物配置上,还可以考虑种植一些果树或观赏果树,为居民提供新鲜水果或美丽的景观。
4.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打造美丽环境的重要一环。
无论是公园、花园还是私人住宅的庭院,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为人们带来视觉享受,提供自然的氛围。
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种类、大小、颜色等因素,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首先,植物的种类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最基本的考虑因素之一。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场地的条件和主题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例如,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阳的植物,而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阴的植物。
此外,可以根据植物的花期、叶色等特点进行搭配,以达到丰富景观的目的。
其次,植物的大小也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大型植物可以起到绿色屏障的作用,给人带来遮荫和私密感。
小型植物可以用于填补空白区域,增加层次感和细节之美。
在配置时,需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特点,避免过度生长而导致拥挤和遮挡景观的问题。
此外,植物的颜色也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颜色的植物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和视觉效果。
例如,红色和黄色的植物可以给人带来热情和活力,而蓝色和紫色的植物则可以给人带来宁静和冷静的感觉。
植物的颜色也可以与周围环境进行搭配,增强整体的美感。
最后,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还需要考虑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植物应该与建筑物、地面铺装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
例如,在现代建筑中可以选择简洁大方的植物,而在传统园林中可以选择古朴典雅的植物。
此外,还可以根据季节和气候变化进行植物的调整,保持景观的变化和新鲜感。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打造美丽环境的重要一环。
在植物的选择、大小、颜色等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考虑,以达到丰富景观、营造宜人环境的效果。
只有合理配置植物,才能让人们享受到自然之美,融入到和谐的园林环境中。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解析与配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将它们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创造出和谐、稳定、美观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欣赏和游憩等方面的需要;★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植物配置; 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植物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植物景观配置的最终结果是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选什么样的植物2.选多大植物3.选多少的植物4.如何搭配并布置到地面上5.构成什么样的植物景观1-4 涉及到以植物个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5则涉及以植物配置后的群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植物景观配置操作的基本流程就是如何有序地有规范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步骤过程;从结果来说,是按照上面1-5的顺序进行;但从设计的实施过程来说,确是倒着来,先解决第5个问题,然后解决1-4个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景观配置在设计阶段的基本流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2.各植物景观类型中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3.系统地检查审评,即质量保证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三个步骤的顺序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设计过程中,三个环节会互有穿插,有时还互为前提;二.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简单地说,植物景观类型就是植物群体配置在一起显现出来的外在表象类型;比如说: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的大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花镜等等;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设计就是把诸如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等等植物景观类型而不是植物个体作为设计元素进行空间配置,设计师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什么地方该布置什么样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首先是源于整体景观结构的布局,即通常上所说的结构性景观布局;结构性景观布局主要确定设计区域的总体景观框架;它主要基于顾客的总体景观意向需要和整体美学原则的需要来构筑景观框架;结构性景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景观框架区划;其次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源于功能的需要,即通常上所说的功能性景观布局;功能的需要,比如说某个地方需要遮荫,某个地方需要用密林阻挡外部视线或隔离噪音,林荫道路,广场遮荫等等,是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的基本考究;再次源于景观美化设计上的需要,比如说整体上布局安排景观线,景观点,某个视角需要软化,某些地方需要增加色彩或层次的变化等等;有时也会源于其他特殊的或景观布局过渡需要;作为设计元素,植物景观类型同样具有诸如颜色、大小、质地、形状、空间尺度等要素特征,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工作即是基于植物景观类型的这些要素特征而不是构成植物景观类型的植物个体的要素特征,并遵循植物配置理论所述的设计原则与创作手法来设计创作的;植物景观类型是由多种植物组成的,他们的要素特征虽与个体的要素特征高度相关,但绝不等同于某个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或多个个体植物要素特征的简单叠加;有时会表现出与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完全不同的要素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景观类型的要素特征不仅与植物景观类型内部的植物构成有关,而且与内部植物个体的结构排列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同一植物景观类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植物结构组合;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是总体景观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带有美学创作的因素,相对来说,是一项习惯性,发挥性多于程序性的工作;该流程工作完成后一般会产生如下图表资料:1.植物景观类型规划布局图包括一些节点立面图;2.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3.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植物配置好比文章写作,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问题类似文章写作中的文章构思和文章纲要草拟阶段;文章写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写什么样的内容,什么风格,段落结构如何编排布局,中心主题如何展开表达等等问题,而不是首先考虑用什么字、词或语句等问题;同样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而不是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三.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整体植物景观类型布局选择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各个植物景观类型的构成设计,即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主要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植物品种的选择;2>植物大小的确定;3>植物数量的确定;4>植物个体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等;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性问题,除了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过程中需要较多关注美学设计知识外,其它更多的是趋向解决生态技术问题;因而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往往是一种程序化地工作;1.植物品种选择植物品种选择的一般程序如下:1>根据植物景观类型布局图、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和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等资料,综合分析各景观类型的结构,确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制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2>分析确定配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和主要环境限制因子;3>根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主要环境限制因子、和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来与植物库数据配对搜寻,确定粗选的植物品种;4>据景观功能和美学的要求,进一步筛选植物品种;5>确定各植物类型的主要品种主要品种是用于保持统一性的品种,是一种植物景观类型的主体构架品种;一般来说,主要品种品种数量要少比如说20%,相似程度高,但植株数量多比如说80%;主要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一定要比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高一个级别,同时能够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有足够的耐性;主要品种分各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和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是指设计区域内占主导地位面积或空间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6>确定各植物类型的次要品种次要品种是用于增加变化性的品种,品种数量要多80%,但植株数量要少20%;如特别需要,次要的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可以不高于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有条件或成本不高的情况小,可以选择一些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耐性不足的植物;主次要品种的比率按各景观类型分别计算分配;7>确定植物品种的数量原则上提倡多植物群落原则,但并非植物品种越多越好,杜绝拼凑;一般的小区来说,15-20个乔木品种,15-20灌木品种,15-20宿根或禾草花卉品种已足够满足生态方面的要求;当然,国家有特别规定的,按相关规定办理;2.植物初植大小的确定在国内,对种植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没有具体的标准规定;更多地是根据客户喜好和设计者的习惯来确定;有经验的设计者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美学的生态的手法来综合确定;以乔木为例,国外比较通行的乔木层尺寸一般也就在径阶6-8公分的完整植株;考虑到国内的习惯,建议乔木层尺寸径阶以10-12公分左右的完整植株较为适宜,一般不要超过14-15公分;为了满足及时效果的需要,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如增加大灌木的数量高度100厘米-250厘米,增加覆盖对比等等;在树体比例尺度的处理方面,尽量缩短最大规格和最小规格植物的大小差距;3.植物数量的确定准确地说植物数量确定问题是一个跟栽植间距高度相关的问题;一般说来,植物种植间距由植株成熟大小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植物生长速度的快慢适当调整,但决不能随意加大栽植密度;任何时候,采用加大栽植密度来获取及时效果的方法都是最愚蠢的方法;关于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和栽植间距,国外有一些习惯性的数据可供参考;4.在植物景观类型结构中的位置定位根据各景观类型的构成和各构成植物本身的特性将他们布置到适宜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会较多涉及到基于植物个体的美学设计问题;从个体到构建植物景观类型的群体组合,其实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借用一些景观类型构成模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模块可以通过模拟自然、调查分析以前的设计或设计建模等方法获得;模块在入库使用前必须是经过美学或生态检验论证过的;模块如同工业品中经过系统检验有质量保障的部件或半成品;四.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由于交织着生态、美学乃至经济和其他等多种因素,植物景观配置工作是十分复杂和繁琐的,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遗漏和纰漏是难免的;因此一件设计作品完全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进行系统的审评复检是很有必要的,它是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审评主要进行两大方面的审评:美学原则审评和生态原则审评;审评程序主要由审评内容,审评方法和结果评定标准三个方面组成;比如说平衡原则的审评程序大致如下:1.审评内容设计是否符合平衡原则;2.审评方法1>找出设计区域或分区的中心点;2>以中心点为交点绘出两条正交轴线;3>比较两条轴线两侧的配置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和数量等;3.评定标准两条轴线两侧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数量基本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即可作为是设计者自检之用也可作为甲方和第三方对设计结果评审之用;并且不仅需要在整个设计完全结束后进行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而且需要在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阶段性审评;。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植物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息,还能提高空气质量等。
本文将从植物选择、种植、配置等方面进行植物造景分析,以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一、植物选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根据园林设计的整体构思和环境特点进行植物选择。
植物的品种、高度、颜色等都需要考虑周全。
比如在露天、明亮的广场或者公园内,可以选择大面积盛开的草花、树木和灌木,来达到鲜明的视觉效果;而在密闭的小公园或花园可选择高度不同、各有特色的常绿植物、灌木植物,组成密集的植被,打造出一个人工的绿洲。
二、种植方式植物的种植方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展和园林景观的效果。
常见的种植方式有直接种植、盆栽、垂直种植等。
1. 直接种植直接种植就是将植物的根系直接与土壤接触,根据适宜的浇水和肥料管理,让植物自然生长。
直接种植适用于树木、草花和灌木等种类,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植物,同时也可以使景观效果更加自然真实。
2. 盆栽盆栽是将植物放在盆中进行种植,适用于需要移动性、整理性强的地方,比如室内场所。
盆栽植物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控制温度等,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盆土,营养不良的植株则必须补充适量的肥料和矿物质。
3. 垂直种植垂直种植是将植物根系按照一定的规格分层串联,在墙面或空旷的场所就可以种植出美丽的覆盖墙面和垂直绿植景观。
垂直式种植需要均匀的光线、空气和水分流动,以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三、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点缀出自然的美景,还可以为人们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创造出自然的景观,提高人们的身心愉悦感。
1. 多层次配置多层次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立体感,为园林带来更丰富的造景效果。
比如,将高大的树木和灌木植物与矮小的草本植物相互配合,既可以保持视野的开阔,同时也营造出大自然的景致。
2. 色彩配置植物的颜色也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分析(6篇)

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分析(6篇)目录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分析(6篇) (1)1居住环境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 (2)1.大力发展居住庭院的园林艺术的重要意义 (3)2.环境设计在园艺植物中存在的问题 (3)3.植物造景配置和优化环境标准 (4)4.现代风格配置的优化措施 (6)5.结语 (7)2论园林植物造景的技术性 (8)1 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性的定义 (8)2 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性的作用 (8)3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图纸技术性 (9)4 园林植物造景现场施工技术性 (10)5 结语 (12)3探究园林造景中常见耐阴植物 (14)1、耐阴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16)2、耐阴植物在园林造景中应用的意义 (17)2、从耐阴植物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可以遵循以下具体的原则: (18)3、稳定发展耐阴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原则 (18)4植物文化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 (20)1.植物文化及其在园林配置中的体现 (21)2.现代园林造景策略 (22)3.园林造景应该掌握的原则 (24)4.结语 (25)5关于园林植物配制造景的探讨 (26)3、园林植物配置在庭院绿化体现特色环境 (30)6节约型风景园林及园林植物造景的经济学原理 (32)1. 科学设计,形成相对稳定的植物景观 (33)2. 科学选用植物,适地适树 (33)3. 妥善结合生产,注重改善环境质量 (34)4. 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养护成本 (35)1居住环境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手法摘要:目前,传统的居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对住宅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分析如何将园林艺术用到住宅庭院中,对住户的要求和植物配置的园艺设计相结合起来等。
通过不断分析和完善庭院的生态,创造私家园艺技术的价值,利用现代化科技对居住环境的布局和造景策略。
以至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和经济价值一体化的发展。
关键词:小区规划;造景配置;园艺景观植物配置和园艺造景的应用是居住环境的重要环节,在城市住宅园林绿地的规划中,部分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因素是不可代替的,植物的种植配置使庭院在层次上显得丰富、美丽柔和、心情放松、自然舒适的感觉;色彩丰富的花草、树木、叶片使得园艺更加千娇百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景观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0T16:01:55.9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罗光达[导读] 摘要: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生态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精神物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更加注重环境问题,这种情况下就促使城市绿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身份证号码:6201041983****0533 北京 100124
摘要: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了生态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背景下,人们对精神物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更加注重环境问题,这种情况下就促使城市绿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景观园林工程当中,离不开植物配置,这关乎着景观园林的整体布局和形态,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样式繁多、丰富多彩的景观,就需要对植物配置进行优化设计。
基于此,本文将对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园林;植物配置;作用;设计方法
在现代城市设计中,城市景观园林设计越来越重要,而植物配置作为景观园林当中的核心内容,植物配置设计会对景观园林的整体表现形式产生影响。
下面将从植物配置设计在景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展开探讨,叙述如下。
1植物配置设计在景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1.1 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
园林景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艺术性、注重美感、注重协调,在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都要有所讲究,体现形态、色彩、意境美的同时,也要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和适应性。
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和保护,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改善城市内部环境
通过植物配置,一方面能够对园林内部环境进行改善,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广大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就需要加强对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对绿化植物进行合理的选择,因为绿色植物的主要功能就是可以吸收城市当中排放的污染气体以及尘埃,这样就能够控制城市生态环境。
不仅如此,通过植物配置还可以进行防风固沙、抵抗沙尘暴、调节城市湿度等,从而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1.3美化城市
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能够尽量发挥植物的自身作用。
植物的类别不计其数,每一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通过将植物特点的有效发挥,能够打造出不一样的园林景观,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
例如北京钓鱼台银杏树林、武汉大学的樱花大道、南京老城区的法桐 2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
2.1因地、因时制宜选择植物
植物景观设计是园林绿化当中的基本内容,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合理的选择植物,根据因地制宜以及因时制宜的原则,按照园林景观现场实际情况,做好规划设计。
此同时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植物种类进行科学的配置,这样一来,能够确保植物适应当地的环境变化。
不仅如此,再进行植物种植时,还需要优先选择可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植物类型,网上有相关抗污染的植物介绍,白杨是淘汰树种,不能使用,所有植物都能吸收二氧化碳。
污染主要是降尘、SO2甚至是海绵城市中对含氮、磷的雨水的吸收作用。
除此之外,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循自然规律,按照植物之间的附生关系以及共生关系等,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有效保障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多样性,从而使得园林植物具有更高的生态性和景观性。
2.2注意维护生态平衡
在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而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所以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就需要做好园林景观设计工作。
而植物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的关键构成部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过在以往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当中,过分人工雕琢,使得园林景观失去自然美,而且对生态平衡也造成了破坏。
所以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需要注重植物之间的平衡关系,保持物种多样性,避免园林结构单一,打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2.3合理搭配色彩
除上述措施外,还应该对植物的色彩进行合理的搭配。
例如对植物进行双色配置、单色配置或者多色配置等。
在几种植物色彩配置过程中,若园林面积偏大,则应该选择单色配置,不过这种配置方法有一定的不足,那就是单色配置容易给人们带来单调的视觉感受。
双色配置则是使用两种颜色来进行植物搭配。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对单独一种色彩进行补充,给人们展现出活跃的效果。
比如可以进行红、绿,红、黄搭配等。
而多色配置,则是使用,多种不同颜色的植物或者花卉来搭配出多元化的植物景观,使人们感受到欢乐和愉悦。
2.4趣味性设计
首先,在景观园林工程当中,植物配置需要最大程度上引发人们的自然趣味。
在景观园林工程植物设计过程中设计效果受到设计人员的直接影响,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如何对平淡以及分散的花、草、树木、山、石、水进行合理的搭配,体现多姿多彩的景观效果,将景观园林的艺术性、趣味性一一展现出来,并且还需要加入特色的景观元素。
例如,仿自然水景或者自然地形的景观园林,都充分体现了自然风光和野外趣味,而且在植物配置设计过程中,都加入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或者野生花卉。
另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季节变化分明的特色植物或花卉,从而丰富景观园林的趣味性。
与此同时,对花木进行疏密相间的有效布置,使得灌木和乔木错杂相间,突出天然的野趣。
其次,可以将寓教于乐结合一起,比如对每一株植物添加二维码,人们通过扫二维码可以了解苗木信息,还可以对苗木进行领养,领养结果在相应的平台上公布信息,并根据领养人对苗木的管理情况来对领养人评比,并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奖励。
这样一来,既增添了趣味性,而且还可以普及植物信息,使人们更好的投入到植物保护当中,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由于人们的生活愈渐提高,所以人们对园林的景观配置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借此,园林景观配置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意识到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并且应当按照相应的配置原则对园林景观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园林的观赏性,而且还有利于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实际需求,同时推动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毅.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方法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12):22-23.
[2]张志娟.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研究[J].山西林业,2017(01):38-39.
[3]刘涛.景观园林工程中植物配置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