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任务为中心的体验式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报告总结: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报告总结: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2023年,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成为了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背景下,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创新教学方法1.个性化教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语言水平和个性特点定制特别的教学方案。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学科联动,开发多种适合不同学生的课程,比如写作课、口语教室、听力训练等,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项目化教学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会掌握汉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通过中文翻译、文化体验、中文演讲、影视欣赏等实际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及汉语使用背景,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互动式教学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多方位互动和多种形式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比如,采用游戏形式教授汉语,利用在线教育等创新手段,实现师生互动。
二、探索教学策略1.创新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设计灵活多变的考试形式,比如听力考试、关键词填空、情景对话表演等非传统的考试模式,提高考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拓宽教学渠道教师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教材配套网站、B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拓宽教学的渠道,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创新。
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生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3.跨学科融合在课程设计上,增加跨学科实践环节,让学生接触涉及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多样化的汉语技能。
通过与理工科、经济管理等其他学科的合作,推动一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高学生的现实意识和综合素养。
三、教学中的重点1.严格查阅作业通过查阅学生作业,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浅谈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TBT)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任务型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者通过完成真实的或与真实相关的任务来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理念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使其更好地掌握汉语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任务型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
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交流和应用语言,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购物任务来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型;通过完成电话预约任务来训练电话沟通和应答的能力。
任务中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是有目的和情境化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任务型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互动。
任务型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来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分为小组进行合作,相互策划和分工,互相协助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学习环境,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去,提高学习动力。
合作与互动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帮助,促进学习的整体进步。
任务型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通过完成任务,学生需要运用各种语言技能,不仅要听、说,还要阅读、写作。
在完成听力任务时,学生不仅需要正确听到对话的内容,还要理解和运用其中的语言表达;在完成阅读任务时,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主旨,还要分析并提取有用的信息。
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
任务型教学理念强调了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运用。
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或与真实相关的情境中完成任务,使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购物、旅行、找工作等真实的情境来设计任务,使学生在任务中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进行真实交际。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真实运用场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浅谈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解决具体任务过程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理念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任务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传统的语言教学注重对语法和词汇知识的传授,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而任务型教学则强调学生在解决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来交际。
通过给学生设计真实的交际任务,可以帮助他们从实践中掌握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置通常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学生们在参与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够获得语言知识,又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任务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往往需要和同伴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需要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互相沟通、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在任务中还需通过与他人交流,交换信息和意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任务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任务型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掌握语言,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自己的语言目标。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们要自主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者可以借鉴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效果。
浅谈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注重学习者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理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出发,探讨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并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一、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习者的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是学习的动力和动机,学习者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
任务型教学注重学习者的参与和主动性,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和实践性。
任务型教学还注重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习者通过语言应用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是高度契合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者通常是非母语学习者,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语言输入与输出任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语言输入与输出任务来帮助学习者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对话任务,让学习者在模拟真实情境中进行对话练习,通过角色扮演来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写作任务,让学习者在阅读中获取语言输入,然后通过写作来输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2. 交际任务3. 情境导入任务三、实践建议1. 设计符合学习者水平和兴趣的任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设计符合其特点的任务。
任务型教学注重学习者的参与和主动性,教师应在任务设计上考虑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让任务既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2. 注重任务的实际应用性任务型教学强调任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注重任务的实际应用性。
任务的设置要贴近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需要,使学习者能够通过任务学会实际应用相关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浅谈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任务型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进行综合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理念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使学习更加实用和有效。
任务型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收者。
而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到任务中,通过实际的情境和真实的交流中获得语言知识和运用能力。
通过完成真实的任务,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能够主动地思考和应用知识,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任务型教学理念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任务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
通过完成任务,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信息的获取、交流和表达。
通过真实的语言情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词汇、语法、语言风格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理念关注学习的实用性。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通常与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关,学生需要在任务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到语言运用的实用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真实交流中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互动。
在任务中,学生通常需要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合作与互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浅谈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任务型教学理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任务型教学理念的概述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任务的设置和完成来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任务型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和交际能力的提升,更强调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理念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习者成为更加自主和主动的学习者,从而使语言学习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学习动力。
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被视为学习的媒介和手段,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目标,通过真实的语言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获得学习的体验和成就感。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同情境下流利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任务型教学理念的概述是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交际为目的,通过真实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任务型教学的出现和发展,为对外汉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路。
2. 正文2.1 任务型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任务型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境设计任务的教学模式。
通过设定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语言技能和运用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并且增强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任务型教学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如讨论一个话题、完成一个项目或者解决一个问题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口头或书面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型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任务型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习俗,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任务型教学的应用,学生不仅可以学会使用汉语,还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代生活,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文化。
探索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探索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
而如何有效地传授中文,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成为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中文教学方法,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
二、信息交流式教学法信息交流式教学法旨在通过创造真实的交流环境,提供多样化的交流机会,鼓励学生主动运用中文。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用中文进行交流。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和真实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任务型学习法任务型学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设计各类任务,如讨论、辩论、报告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中文知识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通过参与实践性的任务,学生能够锻炼语言技能,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四、沉浸式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是在创造性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教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考察、文化体验等活动,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应用中文。
同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中文与中华文化的融合,培养对中文的兴趣和热爱。
五、个性化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程度和需求,为他们量身打造教学计划,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评估手段。
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六、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辅助中文教学。
例如,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使用语音和视频工具进行口语和听力训练,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和评估等。
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师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结语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
信息交流式教学法、任务型学习法、沉浸式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以及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等方法,都能够有效提升中文教学的效果。
对外汉语的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的教学技巧对外汉语的教学技巧是指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技巧。
一、沉浸式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是指让学生置身于汉语环境中,通过语言交流来提高汉语水平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景,如商场购物、饭店点餐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汉语。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感受到汉语的生活化和实用性。
二、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任务,如写一篇旅游攻略、演讲一场旅游介绍等,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此外,任务型教学法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和运用汉语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日常生活的情境,如家庭聚餐、朋友聚会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交流。
通过情景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境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四、个性化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兴趣、优点和学习风格,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反思教学法反思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并总结教学的过程和经验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回归和总结教学的每个环节,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后反思,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六、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指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录像机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生动的图片、视频,播放优秀的汉语口语节目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汉语的魅力。
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4期第19卷总第87期民族教育研究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for Ethnic M inoritiesNo.4,2008Vol.19General No.87[收稿日期] 2008-04-05[作者简介] 陈作宏(1961-),女,河北高阳人,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理论及教学法研究。
田艳(1969-),女,哈尔滨人,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文化人类学博士,主要从事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理论及对外汉字、文化教学研究。
2001年教育部推出了全新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该课程标准把以言行事作为教学的核心,强调通过任务的途径来组织教学。
这一课程标准的推出和推广,使任务型语言教学成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的热点。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David Nunan 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就已经将 体验 的理念引入到了语言教学领域。
但将其引入中国高校外语教学领域的是 大学体验英语 的策划者们。
大学体验英语 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推出的大型系列教材。
探索以任务为中心的体验式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陈作宏 田 艳(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外语言教学思想和教学法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在分析任务型语言教学和体验学习理念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以任务为中心的体验式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以任务为中心; 体验式; 课堂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178(2008)04-0093-06一、引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自20世纪50年代创立以来,在把握本土特色的同时,也在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
在众多的教学法中,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对我国汉语教学的发展产生过不小的影响,近3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更是深受交际语言教学思想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任务型语言教学开始影响到我国的英语教学领域,与此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体验英语 系列教材的推出, 体验 的语言教学理念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近几年,任务型语言教学也逐步渗透到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已经有人开始对汉语教学的活动化和任务化进行研究和实验,设计课堂交际活动和任务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和交际,并按照这样的方式编写以交际任务项目为中心的教材 。
[1]综观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法发展的历程,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每一种对我国汉语教学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国外的语言教学思想和教学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改革和发展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因此现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同样应该吸取国外先进的语言教学法的精髓,并紧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多年的研究成果,从而使对外汉语教学法朝着更有生命力的方向发展。
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作者认为,将目前在国外比较有影响的体验式的语言教学理念和任务教学法积极广泛地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力求在学习和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语言教学理论,并结合对外汉93相关的理论可以详细参见Le w i n 的社会心理学,Jean Pi aget 的发展认知心理学,Kelly 的个人建构理论,以及Rogers 有关体验理念的阐释。
语教学的特点,探索以任务为中心的体验式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推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以任务为中心的体验式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为了能更准确地理解以任务为中心的体验式的语言教学理念的形成,有必要梳理一下与之相关的理论和背景。
(一)体验学习理念体验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杜威(Dewey )的理论。
[2]早在20世纪上半叶,以杜威(De wey)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家就提出学习的发生基于人们的直接经验,以及人们的行为和反思。
体验学习模式主张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建立一种能产生直接后果的经验。
[3]这与在此之前影响最大的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的学习模式有了根本的不同。
体验教育家们一再强调学习者必须直接接触需要学习的内容,鼓励学习者亲自实践和体验。
他们坚信学习是通过经验转换创造知识的过程。
可见,经验已经成为构成学习的核心要素,不再被认为是一种简单的外在刺激源,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学习过程被看做是一个由体验、反思、行为和抽象组成的循环链。
[4]在这个背景下出现的语言学习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都非常重视以学习者的经验为出发点,强调互动性,这些理论也都对体验理念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体验学习理念的倡导者之一柯霍南(Viljo Kohonen)还将人性化的理念引入体验学习理念中,他认为在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抽象的知识被赋予了生命和个性化的意义,这进一步完善了体验的概念。
个体的自我认知是社会的产物,是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体验式的理念充分尊重并有意培养人的一些特质:对个人情感的意识、对新经验的开放心态、对他人的基本信任、倾听别人话语的能力,察觉他人情感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愿。
体验式学习理念十分注重学习者的内在动机,这包括对挑战的渴望、强烈的好奇心或浓厚的兴趣。
这种内在的动机可以驱使学习者提升能力、自我设定目标。
体验式学习理念认为个人是通过长时间自身建构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世界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对于培养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具有渐进的作用。
教育者有责任帮助学习者提高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并为学习者提供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潜力的机会。
(二)交际语言教学(C ommunicative Langua ge Teaching)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不再把语言看做是一系列的语法、词汇及语音的规则,而是表达意义的工具。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交际语言教学(又被称为 交际法 ),就是一个强调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的语言教学流派,其核心思想是,语言学习者在表达意义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学习语言,以表达意义和传递信息为目的的真实和互动的活动最有利于学习者形成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
因此该教学法明确提出以功能意念为纲,并主张在教学中应采取从功能意念到表达形式的教学路子,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教学法从形式到意义的教学路子。
(见表1)表1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和交际法的比较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交际法教育主体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读写能力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机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教学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结构和形式意义和功能教学内容的安排按语法的难易度按语言结构的难易度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课堂教学模式复习 讲授 练习 小结 作业导入 演示 操练 小结 作业展示 对话 结构规则 控制练习 交际活动94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交际法力图通过课堂教学的交际化来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这一以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法还引入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不过,交际法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未能很好地解决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的问题等等,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任务教学法在这些方面则更加完善。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 Based Langua ge Teaching)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流派,任务型语言教学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于90年代在理论上逐步成熟起来,并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关注。
它不但保留了交际语言教学的语言观、学习观等重要的语言教学思想(其中包括有关 任务 的思想), 同时也深受克拉申(Krashen,1981、1982、1985)、司宛因(Swain,1985)等人 的输入理论(the Input Hypothesis)和朗(Long,1985、1989、1996)的互动理论(the Interaction Hypothesis)等语言习得理论的影响。
尽管各国学者对 任务 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在主张通过各种 任务 来发展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一点上是没有分歧的。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教学理念更加清楚,在教学步骤上也更易于操作。
1989年纽南(David Nunan)提出了包括目标、输入、活动、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和情景等内容的课堂交际任务设计框架;1996年威莉斯(Willis)明确提出了组织任务型教学的三段模式:前任务(pre task)、任务环(task cycle)和语言聚焦(langua gefocus)。
这些有影响的研究使任务型语言教学思想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与交际语言教学相比,在教育主体上,任务型语言教学更强调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明确其学习目标是语言运用能力,是以言行事的能力;在学习方式上,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要以意义学习为中心;教学重点是以需求为基础的交际任务;教学内容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安排;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从由学生主导的任务活动开始,打破了交际法的课堂由教师主导展示新的语言材料开始的模式,使学习者从被动跟随教师在特定情境中熟悉语言材料,变成了课堂活动中语言交际的主体。
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强调功能而非形式;强调使用真实的资料和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习者提供语言学习所有层面的体验。
该教学法很好地将学习者课堂所学与学习者在课堂外的最终需求结合了起来 。
[5]它真正实现了交际法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教学理念,并通过环环相扣的 任务链(task chain) 实现了学习者最大限度的参与,基本上做到了课堂教学的交际化。
这确实是一个大的转变,从关注教学内容转变为关注语言习得与语言的使用者,换句话说就是使语言教学从关注结构、功能和系统转变为关注认知和习得过程。
这种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者自身认知能力的语言教学方式与以往的片段式、割裂式的语言教育理念有很大的差别,也改变了以往语言教学界所强调的先打好基础再努力应用的语言教学观,提倡边学边用,在实际体验中提高语言能力。
可以说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追求的 交际化 ,不仅是一个 交际化 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 交际化 的教学过程,它倡导的是让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体验并学习语言,从而弥补了交际语言教学的不足。
总而言之,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语言教学的基本理念上有了一定的突破。
虽然任务教学法在如何将语法词汇的系统学习和任务活动相结合上还存在很多有待研究的问题,但它还是为语言教学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语言教学观,也使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
三、探索新型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一)体验学习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关系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体验的理念就已经进入了语言教学领域, 因此也影响到了语言教学法的发展。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对95参见Kol b,D.1984.Experiential Learni 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以及Kohonen,V.1987.To wards experiential learning of elementary English.Tampere,Finl and.还有一些学者也探讨过任务教学的模式,如Peter Skehan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