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种类
根据用途和制作材料的不同,地球仪可分为教学用地球仪、装饰用地球仪、礼品 用地球仪等。
如何使用地球仪
01
02
03
04
确定地理位置
通过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可以确定任意地点的地理位置 。
了解地理现象
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海洋、陆 地、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现 象,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 环境和地貌特征。
01
02
03
04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 石部分,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极昼极夜
在地球两极地区,由于地球公转 导致极昼和极夜现象交替出现。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变化,昼夜长短也会发生变化,如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冬至日则相反。
太阳高度角变化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随着季节的变化,太阳高度角也会发生 变化,如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而在冬季则较小。这种变化会影响地表获得太阳辐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 和地球仪

CONTENCT

• 地球概述 • 地球仪简介 •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 • 地球的运动与产生的现象 • 地球的圈层结构
01
地球概述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 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 亿平方千米。
射能的多少,从而影响气温的高低。

《地球和地球仪》PPT课件

《地球和地球仪》PPT课件

家在北京的程萧跟在纽约(西5区)出差 的爸爸互通电话: 程:爸爸,早上好 爸:程萧,晚上好 程:爸爸,你的手表现在是几点? 爸:----是4月30号晚上9点整。 根据上述材料,同答2—3题。 2.在同一时刻,程萧和爸爸问候时存在时差是 因为(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两地在时间观上存在差异 D.两地季节不 同 3.在爸爸看手表时,北京的时间是( )。 A.4月30号12点 B.4月30号8点 C.4月30号20点 D.5月1号10点
S
赤 道
南、北半球如何划分?
纬 度
零度线的确定
标度的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 分 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赤道(00纬线) 0—900 往北、往南度数越 来越大 北纬(N)南纬(S)
90o
30o
20o 10o 0o 10o 20o 30o
纬 线 度 数 规 律
北 纬
赤道
越 向 北 度 数 越 大
0o
本 初 子 午 线
15o 30o 45o 60o D
E
15oS 30oS 45oS
A
60oS
75oS
S
o
方向、位置、 哪个半球、 哪个纬度范围
7.南回归线的度数是: A 23.5o B 23.5oS
C 0o
D 66.5oS
8.下列纬度属于高纬度地带的是: A 59oS B 30oN C 45oN D 61oS 9.有关经线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线又叫经线圈 B 任意两条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C 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 地球仪上只有360条经线
4、东经和西经各用什么字母作代号? 5、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是哪两条经线?为什么?
经 度
零度线的确定 标度的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了解地球运动:地球和地球仪地理课教案

了解地球运动:地球和地球仪地理课教案

地球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点,它涉及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

如果要深入了解地球运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进行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每小时自转15度。

这种旋转给我们带来了日出和日落的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时间。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进行运动。

地球公转一周需要365天。

这种运动导致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轮换,以及日夜长度的变化。

我们知道,北半球的夏季和冬季是相反的,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此外,地球的公转也对地球的季节和气候产生了影响。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而不是一个完美的圆形。

因此,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距离太阳更近的时候比距离太阳远的时候更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夏季比冬季更热的原因。

二、地球仪的使用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运动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

使用地球仪,我们能够观察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地球的自转。

同时,地球仪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的概念。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每个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以度为单位。

而纬度则是指地球表面上每个点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角度,以度为单位。

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地球运动和导航非常重要。

在学习地球仪使用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将地球仪调整到正确的倾斜角度,以模拟地球自转的倾斜角度。

2.找到家乡所在的地点,并确定其经度和纬度。

3.使用一个指南针或望远镜找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计算出当前时间。

4.探索地球的各个部分,包括地形特征、气候和文化。

通过使用地球仪,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运动和地球表面的特征,这对于学习地理非常有帮助。

了解地球运动是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使用地球仪来深入了解它。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环境和发展,也可以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与地球的联系,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学科组2022年9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单元整体分析【课标解读】·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教材教法】1.教材分析“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及地形图的判读四方面的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图文并茂,使教材知识系统化,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近年来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根据经纬度(线)特点确定重大事件发生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等知识的考查较多。

对地图的考查也较多,尤其是在各类经纬网地图上判别方向、在地图上判断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等,其中经纬网图、等高线图将是重中之重。

读图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平面图、极地地区经纬网图、地球公转图、地形图的判读等。

考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划分、地球公转及五带的划分、地形图的判读等。

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图文资料分析题等。

重点: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在经纬网上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地图的判读。

难点: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

2.教法建议由于本章内容包括经纬网和地图等大量基础知识,在教学中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图示法:利用挂图、手绘图、动图等不同方式来表示经纬网、半球的划分、地球的运动、地形图的判读,增强直观性。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教学课件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教学课件

2、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自转
昼夜温差不 至于过大
有利于生命有机 体的生存和发展
影响人类作息
3、晨昏线
(1)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 昼半球
夜半球
(2)晨/昏线判断
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 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
动动手
实验准备:投影仪、地球仪
实验过程: 打开投影仪,让光线水平照 射地球仪,调整地球仪的位 置,让地球仪完全处于投影 仪的光照之中。逆时针转动 地球仪,观察地球仪的明暗 变化。
一、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的成因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光,太阳只能照亮地 球表面的一半
(2)对水流的影响
知识体系 昼夜交替
原因 周期 晨昏线
自转的 意义
时差
地方时 区时 日期变更线
地转偏向力
课堂练习
1 当太阳直射在120ºE经线上,121ºE 的地方
时是( B)
A. 12时
B. 12时4分
C. 11时56分 D. 12时15分
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某客机平稳地 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架客机于纽约时间 (西五区区时)8月18日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 场起飞,从北极上空直飞而过,抵达北京。回 答以下两题。
规律: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15°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相差4分钟
难点
地方时的计算 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
利用经度差,确定时差(经度差:同号 相减,异号相加)(时差=经度差÷15〫 /h)或者(时差=经度差×4分钟/1〫)
小试牛刀
已知 120˚E 地方时为 7日 22:00,求125˚E 和165˚E 的地方时?

地球与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

地球与地球仪(第一课时)教案

有太大变化。

(3)根据月相的变化,可以推测地球是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过渡:我们现在凭借卫星可以明晰的了解地球形状的同时,也精准的测出了地球的大小。

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多大呢?1.展示地球大小示意图帮助记忆诗: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2.拓展:展示地球赤道半径和极半径(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6)小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过渡:为了方便同学们了解我们地球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拿生活中的事物来对比对比,你就能感受到我们地球母亲有多庞大。

3.展示对比地球与足球场的大小、飞机绕地飞行需要的时间。

相当于728亿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7000平方米)相当于客机沿赤道飞行50小时的距离(飞行速度800千米/时过渡:对于我们来说地球是十分庞大的,但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地球的大小算什么水平呢?4.播放不同星球与地球大小的对比。

展示太阳、月球的表面积,与地球进行对比。

太阳表面积大约是地球的11961倍;地球最大周长大约是月球的4倍二、地球仪过渡:通过数据和对比的方式,知道地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过于庞大,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地球,根据地球的形状我们制作出了它的模型——“地球仪”1.展示地球仪示意图和真实地球图差异:①有地轴:一个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两极(指向北极星为北极,相反为南极)②有经纬线:连接两极为经线;与经线相垂直的为纬线。

过渡:为了进一步了解地球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球仪吧!2.展示地球仪制作步骤,说明要求,四、课堂检测1.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体现了以下哪个地理原理是()A. 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B.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C.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D. 地球表面起伏大2.人们常说“天衣无缝”,如果要给地球缝制一件衣服需要衣料约()A. 6371平方千米B. 960万平方千米C. 5.1亿平方千米D. 6.1亿平方千米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阅读右图地球仪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等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2.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地球仪的过程。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地球仪模型3.制作地球仪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地球仪的图片,提问: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是如何制作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地球仪。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讲解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为学习地理知识提供方便。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6上地理题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6上地理题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重点掌握经纬网的判读,包括写出一个点的地理坐标,判断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低中高纬度、五带以及方向。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人们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如下:(1)天圆地方(2)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3)麦哲伦环球航行(4)地球卫星照片3、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4、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5、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0度经线在东半球,180度经线在西半球。

6、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也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8、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9、低纬度(0至30度);中纬(30至60度);高纬(60至90度)10、重要的经线:0度180度西经20度东经160度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30度60度11、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组成的网叫经纬网,作用是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12、判断经纬度注意:纬度一般在前,经度一般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

13、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

0度经线以东是东经,0度经线以西是西经.180度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结合经纬网理解14、向北度数越来越大是北纬,向南度数越来越大是南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o
40o
20o
30°
20°
20°
30°
A
A.(30 °S 、 30°W)
B.(40 °N 、80°W)
1、经线定义 2、长度和指示的方向
3、经度定义
4、经度的划分及书写
5、东西半球的划分
北极 地
1.地球仪上的零度 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地心

60度
东 经 60 度
2.(“W”)西经←

南极 0°→东经(“E”)

经度值向 西 增大 向 东 减小
经度值向 东 增大 向 西 减小
二、纬线与纬度
1、赤道 2、纬线定义 3、纬线的变化特点 4、纬线指示的方向
4.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5.纬度数值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 6.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最 大值出现在哪个地方? 7.用红笔描画出0°、30°、60°三条 纬线,并标出低纬、中纬、高纬三 个区域。
地球仪上的经线
思考下列问题: 1.经线是什么形状? 2.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3.经线长度有什么特点?
4.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
5.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6.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有什么 特点? 7.在此图中找出20°W和160°E 两条经线,并思考这两条经线 在空间上构成什么形状?
小结——经线和纬线
经线
定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 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纬线
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 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 圈
几 条 重 要 的 纬 线
90o
66.5o 23.5o 0o
北极圈 北 回 归 线
66.5o 23.5o 0o
23.5o 66.5o


23.5o
66.5o
南 回 归 线 南极圈
90o
思考下列问题:
1.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2.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 球分为哪两个半球?
(北纬90度) 北极
北 半 球 南 半 球
北纬40度(N)
A
地心
40度 40度
赤道 (0度)
B
南纬40度(S)
(南纬90度) 南极
北纬 “N”

1. 赤道 0°——

南纬 “S”
2.低纬
中纬 高纬
0°→ 30°→ 60°→
30° 60° 90°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也是地球 小结: 上最长的纬线,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形状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 经线圈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 圈 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 长度都不等长;就全球来 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 度相等
东西方向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指示 方向
南北方向
小结——经度和纬度
经度
度数 起止点 度数划分 本初子午线(00 经线 ) 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
纬度
赤道( 00 纬线 ) 向南、向北各分为900
第一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纬线和经线 利用经纬网定位
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漫长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 地如 天如斗笠, 覆盘 地如覆盘
确证:地球是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 球是一个球体。
人类一步一步探索地球的形状
直觉
臆想 证实 确认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

D
90o
A C B
60o 30o
0o 0o 20o 40o
30o 60o
60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0o
20o
写出B点的经纬度,找出位于赤道上的点、 本初子午线上的点、位于北极的点。
B(0、20W),B点位于赤道,C点位于本初子 午线,D点位于北极
90o
A C
D
60o 30o
B
0o 0o 20o 40o
30o 60o
方向符号
东经(E)、西经(W)
西经200 W、东经1600 E的经 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南纬(S)、北纬(N)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 个半球
半球划分
A: 400N、200W B: 00、00 C: 200N、300E
A
B
C
图中A点的经纬度书写正确的是 ( ) A.(40oE 、60oN ) B.(40oW、60oN ) C.(40oE、60oS ) D.(40oW、60oS )
环球航行
太空观察 卫星照片
人们测量出地球的大小
极半径 6 357千米 平均半径 6 371千米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平均半径:

N


6371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赤道
赤道周长:

4万千米


地球形状:
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 椭球体 地球仪是正球体
S

地球的模 型——地 球仪
一、概念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 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 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仪上的符号和文字
三、使用地球仪的目的
一、地 球仪的 组成
地轴 地球的自转轴。
北极 地 轴 北
端与地球表面的 交点。
纬线
赤道:最长 的纬线
南极 地轴南端与
地球表面的交点。
经线
一、经线与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