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历史课程纲要
九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程
目
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史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充分运用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使用多种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思考等,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如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打下基础。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
化
课时安排:
3课时
2课时
4课时
5课时
2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一)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实施对策
人教版历史学科九年级上学期《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适用年级
九
总课时
23
设计日期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学习历史得方法,这对本学期的学习很有利。
本学期的教材属于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范畴,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而且外国的人名和地名读起来比较拗口,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理解和体验,以提高学习效果。
1.1.课前我做好备课工作,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备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课2.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提纲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
稍晚于亚非文明的欧洲文明,其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第 1 课古代埃及1.起源地:尼罗河流域,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2.兴起: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强盛: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3.政治统治: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4.文明成就:①历法:太阳历②文字:象形文字③医学:木乃伊的制作。
④建筑: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典型代表是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
第2 课古代两河流域1.发源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文明代表: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完成了两河流域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文明成就: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制定阴历。
4.《汉谟拉比法典》①实质: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②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意义: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 3 课古代印度1.发源地(地理位置):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2.种姓制度:内容: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组成人员:祭祀贵族)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组成人员:国王、官吏)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组成人员: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3.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
4.佛教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传播:公元前1世纪(西汉),佛教传到中国。
第 4 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城邦1.地理位置:希腊半岛,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2.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3.希腊城邦出现的时间: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突出特点:“小国寡民”。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大纲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大纲
1. 教学目标
- 了解九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和知识点
-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
2. 教学内容
本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 中国古代史概述
- 先秦时期
- 秦汉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宋元明清时期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事件
- 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 掌握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4. 教学方法
-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来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 归纳总结:通过归纳总结历史事件和朝代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 视听材料运用: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学生感知历史
5. 教学评价
- 阶段性测验: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
- 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6. 教学资源
- 教材:根据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 多媒体资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7. 教学安排
- 每周安排2节历史课程,每节课时为40分钟
- 根据教材内容,分配时间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探究
以上为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大纲的概要,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和完善。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纲要第 1 课人类的形成一、人类的出现1、现代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属“人”)。
2、,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4、人类在距今约年前形成。
5、过程:腊玛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完好形成的人(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等)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形成的原由:不一样的等众多要素长久作用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相都是按必定关系联合在一同的集体同都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点人民不生产活动为主男子从事同社会地位占主导地位支配社会点血缘世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知母又知父 , 儿女按确定血统2、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根来源因:的进步与发展3、国家的产生:父系氏族,提升,出现,产生。
第2课大河流域1、国家河流特点特点时间古埃及河金字塔的古老文明公元前古巴比伦河汉谟拉比法的古代文明公元前典古印度河种姓制度面积广大的文明古代中国河分封制从未中断的古老文公元前2010年明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的象征。
3、古巴比伦王国国王一致了两河流域,成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好的成文法典;目的:《汉谟拉比法典》反应了奴隶主对奴隶的盘剥。
4、印度的种姓制度①统治阶级:门(祭司、贵族)、利(国王、武士);②被统治阶级:(雅利安老百姓)罗(被征服的印度人);四、古代文明为何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第 3 课西方文明之源(希腊)一、公元前世纪,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公元前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成立的城邦,希腊最重要的城邦是和;公元前世纪,雅典成为有名的奴隶制共和国二、雅典的民主政治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当政时期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是雅典的最高权益机构雅典民主本质上是民主。
奴隶、外邦人、妇女都没有民主三、罗马共和国的兴亡(成即刻间:公元前509 年)1、布匿战争:①时间:公元前 3 世纪至前 2 世纪;②原由:抢夺;③对战国家:罗马迦太基○4 意义:布匿战争此后,罗马的奴隶制快速发展。
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纲要

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学校:郑州市高山镇第一初级中学编写人:王喜娥王凤梅授课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时间:2015年8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郑州市高山镇第一初级中学学科名称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人教版世界历史授课教师王喜娥王凤梅授课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一、目标解读: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充分运用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使用多种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思考等,培养学生的多种学习能力如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打下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史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4、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进一步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漫长过程,体会到政治改革、科技进步、思想解放等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认识社会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科学进步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本学期的教材属于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范畴,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而且外国的人名和地名读起来比较拗口,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理解和体验,以提高学习效果。
世界历史八个单元的教学应紧扣主题,逐步展开,层层递进,让学生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初中历史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历史课程纲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
2课时左右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2课时左右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演变
2课时左右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4课时左右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3课时左右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2课时左右
期中、期末复习
8课时左右
课程实施
1、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加强对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正确方法和途径的引导与渗透;
另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放松,以浏览识记基础知识为主,不知去进一步作探讨,仍旧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层次,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而且两极分化明显。而世界历史学生相对接触较少,较长、拗口的人名地名对学生而言又有些让他们望而生畏。对此,一定要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如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如影视片、纪录片、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等,注重把知识点落实到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进行一次作业展评,对作业的格式、规范化书写、历史语言的运用等进行点评,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5、卷面测试:平时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测试;
6、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团结协作情况等,同时与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5、开展适合九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示意图、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故事会等,活动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放在课外进行,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加强德育目标的实现。同时,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综合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提纲

九年级世界历史复习纲要(1—21课)第1课古代埃及1、古埃及文明发源地:非洲东北角尼罗河(“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2、古埃及历史发展线索:(1)文明产生:公元前3500年;(2)统一:公元前3100年;(3)强盛: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4)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
3、古埃及衰落灭亡的原因?(书P2)不断遭到外族入侵。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4、古埃及文明成就:A、历法:太阳历;B、文字:象形文字; C:医学:木乃伊;D、建筑: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最大;哈弗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书P4)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源地: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又称“美索不达米亚”)2、文明产生:约从公元前3500年3、古巴比伦王国:(1)建立:约公元前19世纪西亚地区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阿摩利人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2)强盛: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即公元前16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3、文明成就:A、历法:太阴历;B、文字:楔形文字;C、法典:《汉谟拉比法典》;D、建筑:空中花园4、《汉谟拉比法典》(书P7)A.制定者: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B.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内容: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反映出古巴比伦社会政治状况);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反映出古巴比伦社会经济状况)。
D.历史地位: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九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初中历史必修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授课时间:40-46课时授课教师:郑州市第76中学冯惠玲授课对象:76中学九年级5-10班课程目标: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学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通过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了解认识社会发展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科学进步的重要性。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有了初步的理解。
世界历史上册八个单元的教学应紧扣主题,逐步展开,层层递进。
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比较远,对教材中的人物、事件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正确的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课程内容: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教材共有八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
具体如下: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提优补差;强化知识点落实和能力训练并检查到位,如每节课3分钟进行提问、听写。
课程评价
1、每节课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点评以鼓励为主;
2、进行一次历史故事竞赛,对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把握情况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考查;
3、在复习中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归纳整理所学历史知识,检测其归纳综合能力和复习整理能力;
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能动性较好,探究学习的欲望较强,能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合作学习。此外,所有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电脑水平,能在网上收集数据,描述信息,并能在小组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进行一次作业展评,对作业的格式、规范化书写、历史语言的运用等进行点评,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5、卷面测试:平时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测试;
6、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课堂纪律情况、参与练习情况、团结协作情况等,同时与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
6、在复习中,加深学生对该阶段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学生对每个历史阶段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世界历史发展脉络形成一个基本清晰的线索,进一步提升学生获得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及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
学习主题:(1)人类文明的开端;(2)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3)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4)步入近代;(5)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6)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7)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8)璀璨的近代文化;(9)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0)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1)第二次世界大战;(12)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演变;(14)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5)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6)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2、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3、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增强国际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了解当代世界的多样性、多元性和复杂性,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5、开展适合九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示意图、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故事会等,活动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放在课外进行,以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加强德育目标的实现。同时,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综合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
4、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历史地图的变化,了解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概况,学习判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比较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决定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作用;用表格的形式列出美国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学会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人类文明的开端
2课时左右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2课时左右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2课时左右
步右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3课时左右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2课时左右
璀璨的近代文化
1课时左右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课时左右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另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放松,以浏览识记基础知识为主,不知去进一步作探讨,仍旧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层次,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而且两极分化明显。而世界历史学生相对接触较少,较长、拗口的人名地名对学生而言又有些让他们望而生畏。对此,一定要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如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如影视片、纪录片、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等,注重把知识点落实到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目标
1、知道世界史上如拿破仑、达尔文等重要的历史人物,知道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重组,提高教学的效率;
4、以辩论赛、故事会等形式,排演重大历史事件,表现重要历史人物,发展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查阅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等,写出调查报告,学习从事社会调查的方法;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日期
适用年级
九年级
总课时
48课时
学校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经过两年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对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熟悉。因而可以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
6、收集欣赏近现代代名画名曲,提高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的介绍,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7、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8、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温网博客/S0l_Z)R_S)p+G
3课时左右
第二次世界大战
2课时左右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2课时左右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演变
2课时左右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4课时左右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3课时左右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2课时左右
期中、期末复习
8课时左右
课程实施
1、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加强对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正确方法和途径的引导与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