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的智慧。

3、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的文言词语与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咏雪》

一、自学指导(一)(时间:3分钟)

1、读准字音。

2、读出情感,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读出性别、老少的区别。(分男女朗读)

二、当堂测试:(时间:5分钟)

1、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2、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今义:子女)

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

差:差不多拟:相比

三、自学指导(二)(6分钟)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3、归纳文章的主题。

1、明确: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2、明确: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明确: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五、作业:

1、

背诵《咏雪》; 2、 《动态》课内作业部分。

板书设计:

外在之形

内在之神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咏雪

一、导入

我国乃礼仪之邦,在生活中,我们讲礼仪,那我们礼仪吗?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和这方面有关的一则古代的故事。

二、疏通课文

自学指导(一)(时间:8分钟)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2、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明确: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1)与友期行:约定。

(2)期日中:约定的时间。

(3)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4)相委而去:委,丢弃;去,离开。

(5)下车引之:拉。

(7)入门不顾:回头看。

(8)去后乃至:才。

(9)之:下车引之代词,代指元方。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当堂训练(时间:5分钟)

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补充课文省略部分。

明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

“(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探究课文

自学指导(二)(时间:6分钟)

(1) “君”“尊君”“家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

明确:君:对别人的敬称,犹今之“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 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怎样反驳“友人”的?

明确: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就走,是失约的表现。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不信”,二为“不礼”。(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古文说说对“信”“礼”的认识,可联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等。这样将文章中的“礼”、“信”和《论语》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这里所说的“礼”“信”,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3) 从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明确:懂礼识义,聪明机灵的小孩。 四、作业

1、背诵《世说新语》两则。

2、完成《动态》课内部分。

板书设计:

守信

明礼

咏雪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梳理带答案

第1课《春》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窠巢 ..(kē cháo) 2.应和.(hè) 3.稀疏.(shū) 4.蓑.衣(suō) 5.抚摸 ..(yùn?niàng)7.撑.着伞.(chēng sǎn)8.卖弄.(n ..(fǔ mō) 6.酝酿 òng) 9.水涨.(zhǎng) 10.嗡.嗡(wēng)11.软绵绵 ..(mián)12.黄晕.(yùn)13.落.地(luò) 14.薄.烟(báo) 15.赶趟.儿(tàng)16.烘.托(hōng) 17.花枝招展 ..(zhāo zhǎn) 18.繁花嫩.叶(nèn)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1.lǎng润(朗) 2.liáo 亮(嘹) 3.gē bo(胳膊) 4.wǎn 转(宛) 5.jìng mò(静默) 6.pī suō dài lì(披蓑戴笠) 7.呼朋yǐn伴(引) 8.健zhuàng(壮) 9.精神dǒu sǒu(抖擞)10.hóu咙(喉) 三、词语积累 1.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语文课本上比喻姿态优美。 2.wǎn 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3.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卖弄) 4. 一年的打算在春天就安排好。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2课《济南的冬天》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济.南(jǐ) 2.设若 ..(shè ruò) 3.境.界(jìng) 4.晒.太阳(shài) 5.着.落(zhuó) 6.着.急(zháo) 7.澄.清(chéng) 8.看护 ..妇(kān hù)9.空灵.(líng)10.露.出(lù)11.绿.色(lǜ)12.一髻.儿(jì) 13.宽敞.(chǎng) 14.狭窄.(zhǎi)15.水藻.(zǎo)16.贮蓄 ..(zhù xù) 二、看拼音写汉字 1.温qíng(晴) 2.xiāng边(镶) 3.cí善(慈) 4.地tǎn(毯) 5. jī fū(肌肤)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汇总

【篇一:《社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2、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3、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一、以歌曲《童年》导入。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

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主要要素。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结局 什么是社戏?(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生字词 归省(xǐng)偏僻(pì)挖掘(jué)钓鱼(diào) 悠扬(yōu)弥散(mí)宛转(wǎn)踊跃(yǒng) 兽脊(Jǐ)蕴藻(yùn)乌篷(péng)支撑(chēng) 漂渺(miǎo)旺相(xiàng)撮着(cuō)桕树(jiù) (二)自渎课文,思考: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说教材(2)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主要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编排体例及目的 1.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整体编排体例 阅读和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不同单元穿插安排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共六个单元,每单元的板块相似。 2.单元编排体例和目的 (1)每单元首页都有单元提示,以优美的语言概括单元主题,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着教师单元备课方向。 与“人教版”相比,在表述知识和能力的时候,部编本更精准,更纯粹。 (2)阅读部分,每单元四课,采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形式,一般每单元安排一课文言诗文。增加古诗文的阅读量。 与“人教版”相比,课文总量减少,但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新教材阅读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人教版为:“精读和略读”,“讲读和自读”),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由教师引导到由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 两种课型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加大区分力度,显示教学差异。 下面先介绍教读课。 “预习”兼有助读和作业双重功能,目的在于引导、铺垫、提高阅读兴趣等。 “注释”对文章出处、作者情况、本课生字、生词等加以注解,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有助于积累。 课后是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两个层次练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了明确的方法引导,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增强了学习目的性。 “读读写写”以田字格的形式,著名硬笔书法家丁永康的手写体呈现。既增加审美的元素,也可以让学生模仿借鉴。 自读课中“旁批”随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针对课文的关键之处以及写作技法做精要点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 “阅读提示”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3)写作,每课的“写作实践”都设计有“提示”,旨在帮助学生审题,打开写作思路,并提出方法建议。每个专题设计3个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可能。 (4)综合性学习,每两个单元设置一个专题,指导学生综合处理各类文本,从中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年级,为了与小学语文较好地衔接,口语实践主要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 (5)名著导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意在解决如何读好一本书或某一类书的问题,更好地掌握读书的方法,并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6)课外古诗词诵读,由十首减至八首,且每三个单元跟随四首,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二)说整册内容结构及逻辑关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开学第一课(七年级) 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在火热的八月看到火热的你们,我由衷感到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课我喜欢随意聊聊。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这个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那我就先自报家门了。 一:自我介绍(略) 二:澄清语文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了,那门大家谁能说说,语文是什么,语文到底要学习什么? 流行的几种说法: 1.语言和文学 2.听说读写 3.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 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三:如何学好语文 古人讲人的修为时,主张“仁义礼智信”,我这个话题,可以用“缘趣意信方”来概括。 缘.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而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比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这就是老师今天讲的第一方面:惜缘。[接下来和学生聊了自己一些故事]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文的乐趣。这里我随便谈谈。 意。指学习语文的意义。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人格魅力。 信。指学好语文的信念。(略) 方。指学好语文的方法。首先,我要求同学们有民主的观念。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要敢于发言,说出你的理解。其次,大家要有钻研精神。 四、具体要求: (一)、我们的目的争取做“五一居士” (1)一手好字 (2)一张能言会道的嘴 (3)一肚子名篇佳作 (4)一笔好文章 (5)一颗永远纯真善良的心 (二)、我们的行囊: (1)相信自己,勇敢面对 (2)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散步 6 散步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读准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四)写作技巧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交流点拨】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四、板书设计开篇点题:写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散步散步路上环境情趣化解分歧表现亲情五、拓展延伸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

部编版本初中七年级的下册的语文教材分析.docx

惠水县抵季中学2017—2018 学年度部 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惠水县抵季中学:唐天洋 一、教材整体分析 人教版七年文下册的教材排出大化: 1. 全共24 篇文章,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 篇,其余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 他年段文章 5 篇,七上 1 篇,八上 4 篇。 2. 古保留旧版 4 首,新增 4 首。 3.名著,由旧版《童年》、《昆虫》更改新版《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安排在第三元、第六元之 后学。 同在新中仍然按照文与生活的系排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元。六个元的主分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 每个元包括“ ”与“ 合性学”两部分。六次合性学分“三大三小”,即大 型合性学和小型合性学各三次,前者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 交能力的培养。 二、各元具体分析 第一元 (一)教学内容 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他中有叱咤云的政治家,有决千里的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有人奉献宝精神粮食的文学家?? 本元的文,能我感受到他的非凡气,起我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 本元学精神的方法、在通全篇、了解大意的基上,把握关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和表达的妙;注意合人物生平极其所代,透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稼先 / 振宁:划出你最感人的、能揭示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并解、分析 2. 和做——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学、感受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3. 回 迅先生()/ :理解人迅丰富而的感情世界 4. 学 / 《治通》: 析写人事的美妙手法 第二元 (一)教学内容 家国情,是人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言文化,家的土地人民 ,, 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第二元所的都是表家国情的作品,能激我的国主情感。 (二)教学目 第二元学精。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之中,起体与想象,把握文 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要学做批注,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教案全册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1.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1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三)写作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生字词汇总

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生字词汇总 1.春 嗡(wēng)朗润(lǎng rùn)酝酿(yùn niàng)卖弄(mài nòng)喉咙(hóu lóng)应和(yìng hè) 嘹亮(liáo liàng)烘托(hōng tuō)静默(jìng mò) 风筝(fēng zhēng)抖擞(dǒu sǒu)健壮(jiàn zhuàng)宛转(wǎn zhuǎn)黄晕(huáng yùn)蓑(suō) 笠( lì ) 窠巢(kē cháo)繁花嫩叶(fán huā nèn yè)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2.济南的冬天 镶(xiāng)单单(dān dān)安适(ān shì) 着落(zhuó luò )慈善(cí shàn)肌肤(jī fū) 秀气(xiù qì)宽敞(kuān chǎng)贮蓄(zhùxù)

澄清(chéng qīng)髻( jì ) 地毯(dì tǎn) 空灵(kōng líng)响晴(xiǎng qíng) 绿萍(lǜ píng)水藻(shuǐ zǎo) 3.雨的四季 蝉(chán)花苞(huā bāo)娇媚(jiāo mèi) 棱镜(léng jìng)粗犷(cū guǎng)睫毛(jié máo)衣裳(yī shāng)铃铛(líng dang)端庄(duān zhuāng)静谧(jìng mì)屋檐(wū yán)凄冷(qī lěng) 化妆(huà zhuāng)莅临(lìlín)造访(zào fǎng) 吝啬(lìn sè)淅沥(xīlì)干涩(gān sè) 草垛(cǎo duò)绿茵茵(lǜ yīn yīn)畦(qí)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 )高邈(miǎo) 4.古代诗歌四首 谯(qiáo)县碣(jié)石澹澹(dàn dàn) 枯藤(téng)夜郎(láng)竦峙(sǒng zhì) 归雁(yàn) 5.秋天的怀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描绘出了一幅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作者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脉络;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你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歌呢?请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共享,好吗?(学生朗读,教师解析。) 今天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领略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 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 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 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出现较大变化: 1.全书总共24篇文章,仅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篇,其余为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级段文章5篇,七上1篇,八上4篇。 2.古诗词诵读保留旧版4首,新增4首。 3.名著导读,由旧版《童年》、《昆虫记》更改为新版《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之后学习。 同时在创新中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 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各单元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 (一)教学内容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精神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杨振宁: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第二单元 (一)教学内容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 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三)教学重点 5黄河颂/光未然: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6最后一课/都德: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 法。8木兰诗: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七上语文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四时的魅力 1 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ò) 黄晕.(yùn) 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单元 1.重点词语 2.文学常识 3.体会文章内容及情感 4.重点语段理解 5.记叙等的表达方式 一单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 1.字词: 攒人迹罕至秕谷菜畦蟋蟀臃肿人声鼎沸人迹罕至 2.文学常识: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重要作品《阿Q正传》《呐喊》《朝花夕拾》。本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3.文章的思路: 作者从百草原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地,我长大了,家人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4.作者的情感:通过对百草原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 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第二课时: 1.过渡段及作用: 也许…也许…也许…,承上启下作用。 2.景物描写: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 ②四季景色皆备。 ③写景井然有序。 ④修辞运用: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3.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 ①捕鸟过程的描写:突出动词的运用, ②第一段中似乎和确凿的含义。 ③第二段表现事物特点的词语。 4.文章的主旨: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邵月梅 2.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课时:

1.词语, 肿胀(zhànɡ)叮嘱(zhǔ)皱眉(zhòu)骊歌(lí)雇(ɡù)花圃(pǔ)玉zān(簪)花鸡毛(掸)dǎn子 (咻咻) 气xiū xiū 2.文学常识。 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代表作《城南旧事》。 3.作品语言 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包含父女深情。 如:“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表明爸爸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4.人物形象 爸爸是个“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可亲可敬的人。他让孩子到银行汇款,鼓励孩子要坚 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能闯过去。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 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5.塑造人物的方法 选取典型事例;语言、外貌描写。 第二课时 1.文章结构 ①本文的线索: 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 ②插叙叙事方法及其作用: 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如课文中的插叙“不让我上学迟到”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热爱学习,不要懒惰,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到银行汇款”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要敢于闯练,要学会生存。这两件事侧重点不同,对表 现主题都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③伏笔方法的作用: 巧妙运用伏笔和照应可以使文章脉络通畅、线索分明、结构紧凑。本文的伏笔铺设自然,使文章气脉通畅。这是我们在以后写作中应该学习借鉴的东西。 2.文章语言特点: 语言平实,蕴涵哲理情感真挚。 3.写作手法: 标题具有象征意义。 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这样写,使作品 一线串珠,浑然一体,充满情味,严谨周密。同时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析 一:教材结构 全书共计六个单元,分别由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人生之舟、动物与人和想象之翼。不同的单元均由浅入深,由景及人;由情至理,由理至幻的方式进行文章的编排。 本书中,既有衔接小学的浅易写景之文,也有关于亲情理趣的散文;既有优美的古文诗词,也有深奥难懂的文言文,教学前需要自我认真品析,深掘教材。 二:教材的特点 1、整体安排 本书是义教部编版教材,它在文章的安排上,注重了刚入中学的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更贴合学情和学段的理解能力,又注重了阅读水平是检验与提升。全书从立德树人、语文素养和阅读提升三个方面编写,与新时代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在立德树人方面,文章以不同的体裁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革命先辈们的感人故事,使学生们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以中国经典《论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学的魅力与精髓;以《狼》和《寓言四则》这些短小的文章,让学生们获得做人处事的道理;同时,书中安排了以优美的散文或者记叙文,给我们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习欲望的同时更加注

重了环保意识的教育。 2、语文素养方面 将阅读与鉴赏、语言与思维、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学习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更在每个单元安排了实践活动,将本单元所学做了系统的整合,加深了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拥有更高的语文素养,这也是我不断学习的原因和驱动力。 3、阅读体系方面 它将小学中的“教读”上升为“自读”或是“课外阅读”,“品读”,三位一体。而课外阅读更是本册训练的重点要求,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注重单篇与整书的联系,有效结合。在指导《名著导读》学习时,要结合文中要求,引导孩子们学会跳读和精读相结合,学会自我取舍,有的放矢。三:教学中的重难点 作为一个新手,要想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我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如:查阅资料与文本作业相结合;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利用空堂时间去听课(重点听同学科或者类似学科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对文本的把握技巧;多反思,写讲后反思,听后反思,于反思中找到缺陷之处,又在教学中逐一改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琢磨,总结了以下几点:

统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

新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汇总经过整理分析来看,本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 体现了对上世纪末语文教材的一种部分性回归,主要表现在对文体知识、语法、修辞等等语文知识的安排上。虽然在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知识突出的是分类、意义与用法,有意忽略概念,但是,我们从分类、用法等中可以发现概念的端倪。原版教材中,各方面的语文知识分布在各册书的附录中,非常简单,学生自学是不太可能的。具体分布如下: 词类的实词在七年级下册附录,虚词在八年级上附录,表格呈现,分三项:词类、意义(虚词标为“作用”)、举例;八年级下包括短语类型(以表格呈现,分三项:名称、结构特点、举例)、句子成分(以表格呈现,分四项:名称、说明、符号、举例)、标点符号用法(文章呈现,突出的是用法、意义、举例);九年级上包括复句常用关联词语(表格呈现,分三项:短语分类、关联词语分类、所包括词语)、常用修辞(表格呈现,分三项:名称、说明、举例)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 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 垛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 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秀教案

《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文章,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修辞的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 学法:研读、精读、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正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眼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朱自清的《春》。(板书题目及作者)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配乐) 要求:注意字音,停顿,语调、情感 2、自由朗读课文 ①读一读,写一写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zhuǎn)嘹(liáo)亮 水涨(zh?ng)抖擞(dǒu sǒu)精神应和(hè)薄(bó)烟黄晕(yùn)

(完整word版)部编教材2019七年级语文下生字词 -新

2019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生字词 1、邓稼先 杨振宁 元勋:yuán xūn首功,大功。 奠基:diàn jī比喻某一事物的产生或确立。 选聘:xuǎn pìn挑选聘用。 谣言:yáo yán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 背诵:bèi sòng指不看原文凭记忆而念出读过的文字的读书方法。它是读书的基本功之一。能提高语音技能,能有效地学习词汇等功效。 昼夜:zhòu yè昼夜,指白天和黑夜。 昆仑:kūn lún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 挚友:zhì yǒu交情深厚的朋友。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很少有人知道。 至死不懈:zhì sǐ bú xie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lù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梳头:shū tóu 梳理头发。 抱歉:bào qiàn心中不安,觉得对不起人。 秩序:zhì xù有条理,不混乱。 深宵:shēn xiāo深夜。 伴侣:bàn lǚ伙伴。 小楷:xiǎo kǎi楷体小字。 硕果:shuò guǒ很大的果实,比喻巨大的成绩。 卓越:zhuó yuè高超出众。 迭起:dié qǐ-次又一次兴起。迭,屡次、接连。 澎湃:péng pài 形容声势浩大。 大无畏:dà wú wai无所畏惧。形容英雄气气概。 锲而不舍:qièér bù shě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目不窥园:mù bù kuī yuán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è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沥,滴。 心不在焉: xīn bú zài yān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词语汇总复习

七下 一、春 繁花嫩叶、呼朋引伴、卖弄、酝酿、花枝招展、嘹亮、抖擞精神、朗润、应和、烘托、静默、健壮 二、济南的冬天 安适、肌肤、澄清、水藻、贮蓄、秀气、慈善、宽敞、空灵、地毯 三、雨的四季 花苞、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端庄、铃铛、端庄、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造访、吝啬、淅沥、干涩、草垛、绿茵茵 五、秋天的怀念 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憔悴、央求、诀别、淡雅、高洁、深沉、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絮絮叨叨 六、散步 拆散、各得其所、水波粼粼、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委屈、 七、散文诗二首 祷告、荫蔽、攲斜、沐浴、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 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确凿、轻捷、云霄、倘若、拥肿、骨髓、鉴赏、啄食、和蔼、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盔甲、绅士、人迹罕至、相宜、书塾、人声鼎沸 十、再塑生命的人 截然、感慨、搓捻、抚弄、唯恐、争执、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截然不同、疲倦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十一、窃读记 抵达、尴尬、难堪、狼狈、原谅、枉然、贪婪、弹簧、自卑、畅销、诅咒、惨淡、众目睽睽、煞有介事、废寝忘食、饥肠辘辘 十三、纪念白求恩 派遣、殉职、动机、狭隘、极端、热忱、纯粹、佩服、鄙薄、出路、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 十四、植树的牧羊人 慷慨、帐篷、废墟、坍塌、呼啸、滚烫、张扬、溜达、琢磨、微薄、酬劳、硬朗、水渠、流淌、光秃秃、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沉默寡言 十五、走一步,再走一步 酷热、厌倦、附和、突兀、嘲笑、晕眩、呻吟、恍惚、暮色、安慰、凌乱、惊讶、畏惧、参差不齐、哄堂大笑、惊慌失措 十七、猫 污涩、消耗、忧郁、懒惰、怂恿、安详、预警、怅然、蜷伏、叮嘱、惩戒、悲楚、冤枉、虐待、妄下断语、畏罪潜逃 十八、鸟 栅栏、圆润、旭日、杜鹃、酸楚、白昼、俊俏、胸襟、干瘪、丰腴、臃肿、顾盼、迷惘、伫立、魁梧、蓦然、料峭、战栗、蓬松、不暇、据为己有、孤苦伶仃 十九、动物笑谈 哺乳、羞怯、匍匐、鹦鹉、温驯、禁锢、滑翔、余晖、俯冲、柠檬、怪诞不经、大相径庭、神采奕奕 二十一、皇帝的新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