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交通工程学: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研究内容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第二章1.视力适应:由明处到暗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叫暗适应;由暗处到明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叫明适应。
暗适应通常较明适应所需时间长。
2.饮酒的危害:血液酒精浓度增高时,中枢神经的活动逐渐变的迟钝,酒精对人体的麻醉作用会造成记忆障碍。
饮酒者的记忆和认知能力低落,往往对饮酒时自己的言行健忘。
3.汽车的性能参数: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发动机的性能和舒适性等。
4.汽车的动力性通常用三个指标来评定,即汽车的最高车速V(max),汽车的加速度或加速时间t,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i(max)。
1)最高车速:无风条件下,在水平、良好的沥青或水泥路面上,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行驶速度。
2)加速时间:汽车在行驶中迅速增加行驶速度的能力,通常用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来表示。
3)汽车爬坡能力:用汽车满载时用Ⅰ挡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表示。
5.行驶阻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滚动阻力、坡度阻力、空气阻力和惯性阻力。
第三章1.交通量的表达方式:1)平均日交通量ADT,2)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3)月平均日交通流量MADT,4)周平均日交通量W ADT,5)周日年平均日交通量,6)小时交通量,7)高峰小时交通量,8)第30小时交通量。
2.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内的高峰期间连续60min的最大交通量,单位为辆/h。
3.第30小时交通量: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交通量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序号第30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
4.一年内月交通量的变化:K(月)=AADT/MADT=年平均日交通量/月平均日交通量5.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12个月的月平均日交通量的总和/12。
6.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推算的高峰小时流率的比值称为高峰小时系数PHF。
7.流动车法:一般需要有一辆测试车,小型面包车或工具车最好,吉普车或小汽车也可以,尽量不要使用警车等有特殊标志的车,以工作方便、不引人注意、座位足够容纳调车人员为宜。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交通工程概论》课程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交通工程学2.交通流3.交通流特性4.交通量5.第30小时交通量(30HV)6.小时设计交通量7.交通量的方向分布8.交通量的时间分布9.地点车速或点速度 10.行驶车速 11.行程车速 12.运行车速或营运车速13.临界车速 14.设计车速 15.车流密度 16.车头间距17.占有度 18.延误 19.固定延误 20.运行延误21.停车延误 22.排队延误 23.引道延误 24.引道延误段25.引道时间 26.道路通行能力或称交通容量 27.道路条件28.交通条件 29.基本通行能力 30.可能通行能力 31.实用通行能力32.服务水平 33.饱和流量 3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35.交通管理36.信号相位 37.信号周期 38.最佳周期时间 39.最短周期时40.绿信比 41.绿灯间隔时间 42.最短信号周期 43.最佳周期44.绿信比 45.道路交通事故 46.轻微事故 47.一般事故48.重大事故 49.特大事故 50.可听阀 51.痛阈52.声压 53.声压级 54.声波的频率 55.声的频谱56.响度 57.响度级二、填空题:1.交通控制通常分为三种: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2.用来描述车流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车流基本参数。
3.交通流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交通量调查是调查道路各点交通量在时间上分布的特点以及各路段交通量在空间上分布的特点,包括车辆组成的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
5.速度调查主要指车速调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OD调查即出行起止点调查,包括调查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等。
7.预测的交通量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00365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1、交通工程学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答:交通工程学不仅是把道路工程学、汽车工程学、运输工程学和环境工程学综合在一个交通系统中,去探讨如何发挥交通的最大效能,它还涉及城市规划学、国土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生理学、系统工程学、运筹学、应用数学、电子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学科。
内容涉及五个方面:法规、教育、工程、环境、能源。
2、交通工程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的特性2.交通调查3交通流理论4道路通行能力,5、交通规划6.交通管理与监控。
7.交通安全,8交通工程设计。
3、什么是反应特性?答:反应是回答某种刺激所产生的动作。
当人接受外界因素刺激进,会立刻产生反应,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转换成信息,经过相当程度的处理后,由相应的传输系统传到中枢神经,再由中枢神经对信息进行识别、判断、决策,然后向有关部位发出指令,做出反应。
4、什么是驾驶疲劳?答: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生理机智和心理机智失调,从而导致驾驶机能失调。
5、城市道路的类别有哪些?答:城市道路按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的服务功能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6、什么是道路网密度?答:建成区内道路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值(道路指有铺装的宽度3.5米以上的路,不包括人行道吧,计算公式为L/S,单位为千米/平方千米)。
7、什么是交通量?答: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地点的运行单元数8、什么是第30位小时交通量?答:指将一年中8760个小时的交通量观测值依大到小顺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小时间交通量。
9、什么是交通量的时空分布?有哪些特性?答:交通量的大小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的生活水平,民族习惯,气象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它不仅随空间的不同而不同,而且随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这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大全含答案

《交通工程学》复习题大全含答案.1、下列方法中可用于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是()。
A.回归分析法B.重力模型法C.变量分析法D.数字模拟法【答案】B2、确定城市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等级的唯一要素是()。
A.交叉口车道数B.xx车道数C.交叉口的渠化措施D.每辆车的平均停车延误值【答案】D3、设车流的“速度-密度”关系为,则该车流的最大流量为()。
A.1210辆/hB.968辆/hC.1320辆/hD.1000辆/h【答案】A4、道路设计时,常选用下列哪个小时交通量作为确定道路建设规模的控制流量()。
A.第8位最高小时交通量B.年最大小时交通量C.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D.高峰小时交通量【答案】C5、在多路线概率分配模型中,节点的点权是()A.进入该节点的全部连线的线权中的最小者B.进入该节点的全部连线的线权之积C.进入该节点的全部连线的线权中的最大者D.进入该节点的全部连线的线权之和【答案】D6、某年某道路路段发生了35起交通事故,其长度为20公里,平均交通量为5000辆/日,则该路段事故率为A.97.22(次/HMVK)B.95.89(次/HMVK)C.9.589(次/HMVK)D.100(次/HMVK)【答案】B7、下列特征不属于交通标志基本要素的是()。
A.安装高度B.颜色C.图形平面形状D.文字符号【答案】A8、下列哪一个参数不是单点信号的参数()A.时差B.周期时长C.绿信比D.相位【答案】A9、在选用速度-密度数学模型时,符合使用“格林伯对数模型”的交通条件()。
A.交通密度为0B.交通密度很小C.交通密度适中D.交通密度很大【答案】D10、在多路线概率分配模型中,节点的点权是()A.进入该节点的全部连线的线权中的最小者B.进入该节点的全部连线的线权之积C.进入该节点的全部连线的线权中的最大者D.进入该节点的全部连线的线权之和【答案】D11、关于交通量在路段上的方向分布系数取值范围,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一。
试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要点: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有:1、交通特性,包括交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个体特性和交通流的整体特性:(1)人的交通特性:人是道路、车辆的使用者,应当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视觉特性和反应特性、酒精对驾驶行为的危害性、驾驶员的驾驶适性,以及疲劳、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对车的影响。
(2)车辆特性:(1)车辆拥有量:车辆拥有量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交通状况的具体体现,主要研究车辆历年来的增长率、按人口平均的车辆数、车辆增长与道路增多的关系、车辆组成以及车辆拥有量的发展趋势。
(2)车辆运行特性:研究车辆的尺寸大小与质量,以及其操纵特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安全可靠性与经济特性.(3)路的特性:道路是交通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交通工程学研究道路规划指标如何适应交通的发展,研究线形标准如何满足行车要求,研究线形设计如何保证交通安全,研究道路与环境如何协调。
2、交通流理论是寻求最恰当的模型描述各种交通状态,推导相应的表达公式。
研究如何利用各种交通流特征参数来描述不同状态交通流的变化规律,为制订合理的交通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方案、评定交通事故提供依据.3、交通调查是开展交通工程工作的基础,包括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车流密度调查、延误调查、交通起讫点调查等项内容,这些是交通工程学的基本调查项目,是展开交通分析的基础。
为满足什么要求而调查、如何进行调查、如何取样、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4、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民地点的分布,研究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以及车辆出行的次数与流向的变化规律,计算交通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如何分配;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高效的交通方式;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初步方案,研究城市客运和货运的交通流量和流向分布图,维修正规划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5、交通法规是搞好交通秩序、保障交通畅通、保障交通安全和进行交通管理的法律基础,也是搞好交通宣传、安全教育的依据.交通法规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一项交通规章的制定往往要经过长期的研究、实验与实践才能普遍实行。
交通工程总论考试复习(附课后答案)

第一章1、交通工程的定义: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的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营运、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运输工程学包括哪五类: 道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1)系统性(2)综合性(3)交叉性或复合性(4)社会性(5)前瞻性(6)动态性第二章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人、车、路1、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具体表现:视力;视野;色感2、驾驶员的反应特性及反应时间: 反应是由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
它包括驾驶人从视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四肢发出命令。
反应时间:2.5s3、车辆的交通特性:设计车辆尺寸;动力性能;制动性能;快速公交车辆特性4、路网布局的形式及特点:公路网布局有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叉形. 城市道路网布局有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行等。
5、交通量的定义: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影响交通量特性的因素主要有:(1)公路、城市道路的类型和等级(2)道路功能(3)地区特征(4)时间特征6、高峰小时系数的定义:高峰小时系数PHF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用量之比。
7、设计小时交通量(1)定义: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以小时为计算时段的交通量,是确定车道数、车道宽度和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
所谓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以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2)应用:对于多车道公路,运用设计小时交通量可确定其车道数和路幅宽度,通过准确计算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双车道公路,主要用语计算各不同时期的高峰小时和交通量,并据以评价道路服务水平、使用品质等。
交通工程学1-8

交通工程学1-8一、介绍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设计、规划、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在交通工程学中,我们将学习关于交通流理论、道路设计、交通控制、交通规划、交通模拟等内容。
二、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交通流的特性,主要包括交通流的密度、速度和流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交通流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为交通规划和交通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三、道路设计道路设计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研究道路的几何设计、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问题。
通过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交通的安全性,改善交通环境。
四、交通控制交通控制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指示牌等控制措施。
通过合理的交通控制,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优化交通网络的运行。
五、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研究交通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通过交通规划,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六、交通模拟交通模拟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它模拟交通系统的运行情况,通过建立合理的模型,评估不同方案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通过交通模拟,可以进行交通方案的预测和优化,提高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七、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交通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研究如何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道路设计和交通控制,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保护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八、交通工程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工程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交通工程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和信息化,更加人性化和环保。
另外,交通工程还将与其他学科如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进行深度交叉,共同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
总结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设计、规划、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学科,包括交通流理论、道路设计、交通控制、交通规划、交通模拟、交通安全等内容。
交通工程学期末复习资料。必考

交通⼯程学期末复习资料。
必考第⼀章绪论1.交通⼯程学定义:我国《交通⼯程⼿册》给出的定义:交通⼯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是道路交通更加安全,⾼效,快捷,舒适的⼀门技术科学2.交通⼯程学科的内涵:(1)交通特性(2)交通调查(3)城市公共交通系统(4)交通流理论(5)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法(6)交通组织管理与监控、诱导的理论、技术与⽅法(7)交通事故的预测、预防、交通安全的评价、对策与交通违法处理(8)停车需求与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管理(9)交通环境保护、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研究(10)⾃⾏车交通的特性,通⾏能⼒,使⽤条件及线路的规划设计(11)道路交通⽴法、条例等(12)新交通体系及各种交通设施等3.交通⼯程学的特点:(1)系统性(2)综合性(3)交叉性或复合性(4)社会性(5)前瞻性(6)动态性2、运输⼯程学包括哪五类?(P6 标题前⼀段)运输⼯程学包括:道路、铁路、航空、⽔路和管道五种运输⽅式。
5.交通系统的构成要素(⼀个安全、畅通、效率、便捷、环保、协同的先进交通系统):1、⼈/物2、交通⼯具3.交通设施4、交通环境5、交通规划6、信息。
第⼆章交通特性分析1.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车、路、环境2.驾驶⼈的⽣理、⼼理特性:(1)视觉特性:①视⼒②视野③⾊感(2)反应特性:反应是由外界因素刺激⽽产⽣的知觉⾏为过程。
它包括驾驶⼈从视觉产⽣认识后,将信息传到⼤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四肢发出命令。
反应时间:2.5s3.道路交通特性:(1)道路⽹体系(2)道路⽹布局(3)路⽹密度(4)道路线形(5)道路结构3.道路⽹体系:道路⽹体系⼀般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两⼤体系,并且这两⼤体系具有⼀定的关联性,公路⽹主要服务于区域城际及乡村的交通联系,城市道路⽹主要服务于城市内部及其与外部的交通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工程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交通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它的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研究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2.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3.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4.5.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科学6.交通工程发展:①步行时代;②马车时代;③汽车时代;④高速公路时代;⑤智能运输时代。
7.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①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②交通规划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③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④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8.交通工程学的性质: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9.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①系统性;②综合性;③交叉性或复合性;④社会性;⑤前瞻性;⑥动态性。
第二章人和车辆的交通特性1.视力分为静视力、动视力和夜间视力。
2.从远处辨认颜色的顺序为红、黄、绿。
我国按易读原则把警告标志定为黄底黑色图案。
3.行车速度越高,驾驶员越注意前方视野越窄,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的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结果形成所谓的隧洞视。
4.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
驾驶人员在连续驾。
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5.驾驶员行车的过程,就是感知、判断决策和操纵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第三章交通量调查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一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2.平均交通量(ADT)以辆/d为单位,表达式为:(1)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2)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3)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3.第30小时交通量: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4. 选用第30小时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的原因:⑴与AADT 的比值比较稳定;⑵保证97%的车流能够顺利通过;⑶经济效益最佳。
K=30HV/AADT 。
5. 人们常采用日交通量12h 系数和16h 系数来表征交通量的集中程度。
6.交通量的时间分布:⑴月变化:一年内各月的交通量变化成为月变化;月变化系数:而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称为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或称为月不均衡系数,月换算系数),公式:∑∑=====ki i i iQ K Q K 1365113651MADT AADT 月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月 ⑵周变化:指一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又称日变化;周变化系数:年平均日交通量除以某周日的平均交通量。
每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等于全年所有该周日的交通量除以全年该周日的总天数。
ii iQ Q K ∑====7171WADT WADT AADT 观测日交通量周平均日交通量观测日交通量周日 ⑶时变化:①高峰小时交通量:一日内以小时计的交通量的最高值。
②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全天交通量的比值,反映了高峰小时交通量的特征。
③高峰小时系数PHF :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比;t60t ∙=通量)时段内统计所得最高交(高峰小时交通量PHF7. 交通密度是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
8. 城市交通道路一般有两个高峰,即早高峰和晚高峰。
9.车头间距:指在同向行驶的车队中,两连续行驶的车辆车头之间的距离。
m/辆,)/m ()m /(1000辆辆==k K h s10. 车头时距:指在同向行驶的车队中,两连续行驶的车辆车头驶过某一点时的时间间隔。
s/辆,辆)(辆/s )/(3600==h Q h t ;t sh v h 6.3=。
11. 统计交通量的方法:①人工极计数法;②流动车法;③摄像法;自动计数法。
12. 流动车法(P47):工具:人员分配及方法:计算公式: 注意事项:优点: 缺点13. 习题重点复习P48例3-4 第四章 车速调查 1.车速:设行驶距离为l 所需时间为t ,则车速可用l/t 形式表示。
⑴.地点车速(点车速):车辆驶过道路断面时的瞬时速度。
⑵.行驶车速(技术速度):车辆驶过某段路程的长度与行驶时间(不计延误时间)之比。
⑶.运行车速:车辆驶过某段路程的长度与运行时间(运行时间包括行程时间、首末站停留时间和掉头时间)之比。
⑷.区间车速(行程车速、综合车速、运送车速):车辆驶过某段路程的长度与所用总时间(包括中途停车损失时间,但不包括客货车辆在起终点掉头时间)之比。
⑸.临界车速:这是指道路达到理论通行能力时的车速;⑹.设计车速:是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2.表征车速统计分布特性的特征车速常用:⑴中位车速:也称50%位车速,是指在该路段上在该速度以下行驶的车辆数与在该速度以上行驶的车辆数相等。
在正态分布的情况下,50%位车速等于平均车速,但一般情况下,两者不等。
⑵85%位车速: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常以此速度作为某些路段的限制车速。
⑶15%位车速与速率波动幅度:在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上,为了行车安全,减少阻塞排队现象,要规定低速限制,因此15%位车速测定是非常重要的。
常以此作为观测路段最小限制速度。
3.时间平均车速: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点车速。
这些点车速的算数平均值,即为该断面的时间平均车速。
计算公式:∑==ni i t v n v 11。
4.区间平均车速: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为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调和平均值。
计算公式:∑∑====ni ini istns v n v 111115. 人工法调查地点车速(P63) 人员分配及方法: 优点: 缺点:6. 测量行驶时间及行程时间的方法:①牌照法;②流动车发;③跟车法(测定行驶车速用跟车法较好)。
7. 习题长点复习P69例4-2第五章 交通密度1.交通密度是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
2.交通量表示的是车辆通过道路断面的频繁程度,交通密度表示的是道路空间上的车辆密集程度。
3.实际应用中,常用道路占有率间接表征交通密度,道路占有率分为空间占有率(与交通量、车辆大小有关)和时间占有率(与交通量、车辆大小和地点车速有关)。
4.空间占有率:是指在单位长度车道上,汽车投影长度总和和占车道长度的百分率。
5.时间占用率:是指在道路的观测断面上,车辆通过时间累计值与测定时间的比值。
6.交通密度调查方法:①出入量法;②摄影法。
7.求初始车辆数的方法有试验车法、车牌号码法、照相观测法。
8.出入量法:是一种测定无出入口路段上两断面之间现有车辆数,计算该路段交通密度的方法。
9.出入量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无需很多设备,适用于路段无合流分流情况下的各种交通状况;缺点是:通过两端车辆数的测量误差随时间而增加。
为了减少累积误差,除了增加观测次数,还要把试验车每次经过A 端的时刻作为开始,且该时刻的现有车辆都作为每次的初始车辆值。
第六章延误1.延误是指实际旅行时间与驾驶员期望时间之差。
造成延误的原因是由于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具体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等。
2.路段行车延误调查方法:①跟车法;输入—输出法(只适合调查瓶颈路段)。
3.跟车法(P83):工具:人员分配及方法:注意事项:4.输出——输入法的缺点是只能看累计延误,不能具体到每一受阻车辆的延误。
5.输出——输入调查方法的前提是假设车辆到达率和离开率是均匀的,实际不可能,因此,当交通量统计间隔越小,瓶颈长度越短,精度越高。
6.交叉口延误调查方法:①行程时间法(如试验车法、牌照法);②停车时间法(如点样本法、间断航空摄影法)。
7.车牌照法(P87):工具:人员分配及方法:注意事项:8.点样本法(P89):工具:人员分配及方法:注意事项:第七章 交通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1. 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Q 、车速v 和交通密度K 。
Q=Kv 2. 交通流分类:稳定流、强迫流。
3.交通流特征(三参数关系): ⑴总体特征:s v K Q∙=;⑵速度与密度关系:)1(jf K Kv v-=;(适用于车流密度适中的情况) ⑶流量与速度的关系:)(2fj v v v K Q -=; ⑷流量与密度的关系:)1(jf K K Kv Q -= 4.交通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①极大流量Q m ,即Q-v 曲线上的峰值。
②临界速度v m ,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速度。
③最佳密度K m .即流量达到极大时的密度。
④阻塞密度K j .车流密集到所有车辆无法移动(V=0)时的密度。
⑤畅行速度v f ,车流密度趋于零,车辆可以畅行无阻时的平均速度 5. 在交通流量——密度图像中,由坐标原点向曲线上任一点画矢径,这些矢径表示区间平均车速。
其切线的斜率 则表示交通量微小变化时的速度变化。
6. 习题重点复习P100例7-1、例7-2。
第八章 交通流理论 1.泊松分布基本公式:,2,1,0,!)()(==-k k e t k P tk λλ式中:P(k)——在计数间隔t 内到达k 辆车的概率; λ——单位时间的平均到达率或单位距离的平均到达率; t ——间隔时间或间隔距离;е——自然对数的底,取值为2.71828。
为在计数间隔t 内平均到达的车辆数,则上式可写为:!)(k e m k P mk -=适用条件:车流密度不大,车辆间相互影响微弱,即车流是随机的,此时应用泊松分布能较好地拟合观测数据。
在概率中,泊松分布的均值M 和方差D 均等于λt=m ,因此当观测数据的方差S2和均值m 之比近似等于1.0时,泊松分布适用。
2.二项分布基本公式nk ntn tC k P k n k kn ,,2,1,0,)1()()( =-=-λλ通常记P=λt/n,则二项分布可写成:n k p p C k P k n k k n ,,2,1,0,)1()( =-=- 式中0<P<1,n 、P 称为分布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