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梁子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保护对策
遥感技术毕业论文文献

遥感技术毕业论文文献分享一点自己关于论文写作的心得吧,其实论文只要肯花时间,从题目、提纲入手多修改应该不难的。
要是有时间,多看看高手的,之前师兄介绍的莫文网,上面有很多我们专业的老师,都不错的,很耐心。
也有同学直接让他们写的,质量还不错。
关键的一点,切忌不可抄袭哦!遥感技术毕业论文文献:多时相热红外遥感技术在电路板元件故障判定中的应用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1:1万土地利用现状信息更新的研究以台州椒江区为例潮白河湿地功能变化分析及环境保护对策研究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淮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基于环境减灾卫星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研究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地震灾情场景模拟系统近二十年来梁子湖菰群落动态变化的遥感应用研究3S技术在达县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3S技术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西南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遥感现状调查与质量评价进贤县建设用地变化遥感监测研究基于RS的大庆市土壤盐渍化监测动态分析卫星遥感监测渤海辽东湾海冰变化规律的研究怒江流域泸水地区地质灾害评价的遥感技术应用太湖地区地质构造的遥感技术分析遥感技术在太原西山煤田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航测遥感技术在内蒙古滕格尔坳陷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地物波谱数据库的分类识别研究基于遥感技术的湖泊叶绿素a动态监测及改善空间制图详度的研究IKONOS影像在城市绿地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与预测模型研究理塘草地退化及遥感生物量监测模型研究长清县土地资源生产力、生产潜力及耕地增产潜力评价研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研究基于国产卫星的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城市建成区扩展宏观监测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研究基于混合智能模型的湿地资源遥感监测技术研究森林植物多样性遥感监测应用研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模式分类研究遥感震害指数与地面调查震害指数关系的定量研究基于遥感数据的乌梁素海水质参数及湿地演化反演研究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的遥感监测基于神经网络的遥感影像识别不同区域湿地信息提取的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利用MODIS遥感技术监测浙江省森林火燃料湿度的时空动态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变量施肥算法及机理研究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壤盐渍化动态监测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作物营养诊断初步研究热红外遥感技术在亚东格尔木锡铁山热环境中的应用基于遥感技术的若尔盖高原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应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基于遥感信息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基于RS的地震灾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南京市溧水县稻田土壤全氮的遥感估测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评价酿酒葡萄地块内生长势差异性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快速区划与制图东亚飞蝗生境的遥感分类研究。
生态质量指数(eqi)工作措施

生态质量指数(eqi)工作措施
生态质量指数(EQI)是用来衡量特定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
要改善生态质量指数,需要采取一系列工作措施来保护和改善当地
的生态环境。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工作措施:
1. 自然保护区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和自然生态系统,防止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森林保护和再造,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再生,通过植树造林、森林防火等措施来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3. 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水污染,改善
水质,保护湿地等生态系统。
4. 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包括保护濒临灭绝物种、建立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
5. 土壤保护和治理,加强对土壤的保护和治理,防止土壤退化
和污染,促进土壤的健康和肥沃。
6. 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7. 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湿地修复、河流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等,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
8. 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以上工作措施只是一些可能的例子,实际改善生态质量指数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长期性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政府、企业和公众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中国湖泊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建议

社会快速发展及人口不断增长仍然对湖泊生态系统 形成了较大的压力,湖泊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仍不容 乐观。本文在分析中国湖泊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 总结了湖泊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湖泊保护 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的湖泊生态环境保 护工作起源库和种质资源库,保障 了全国约1/3的城镇人口饮用水供应,并对约1/3的工 农业产值和1/4的粮食产量提供基础支撑,湖泊生态 环境的好坏,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社会经济可持 续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
(二)流域水生态受损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部分湖泊围湖围垦、水产养殖以及无序的旅游开 发等大量侵占湖滨区域和湖泊流域缓冲区,水源涵养 林遭到破坏,河岸生境受到影响,湖荡湿地面积萎缩、 湖滨缓冲带生境破碎,导致湖泊清水补给能力下降; 部分湖泊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水位下降,水面缩小、 洲滩出露面积增加等,导致湖内水生动植物种类和规 模显著减小,经济鱼类种群呈现低龄化、小型化,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湖泊保护的系统性不够,湖泊保护思路需 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有的湖泊保护与资源开发之间缺乏有机 结合,如一些防洪、水资源利用工程造成河湖格局改 变和水流隔断,改变了河湖系统结构,对湖泊生态系
统健康和服务功能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另一方 面部分湖泊在开展保护工作时,仅仅从湖泊本身开展 保护工作,未能从整个生态系统完整性、系统稳定性 出发,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有的湖泊重污染源 治理,轻生态修复,湖滨湿地、岸线修复,退渔还湖、植 被修复等生态修复措施不到位,使得湖泊生态环境不 能持续改善。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中国湖泊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建议
The quality status of eco-environment of lakes in China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议湖泊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给水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严重,许多湖泊正面临着水生态环境退化的危险。
为了有效保护湖泊水生态环境,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一、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的来源和储存地,因此,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实施水资源节约措施,鼓励人们合理使用湖泊水资源,避免浪费和滥用;2. 健全湖泊供水管理制度,确保湖泊水源的可持续供应;3. 加强湖泊岸线的管理,禁止随意填湖行为,防止土地开发导致湖泊的消失。
二、减少湖泊污染源湖泊污染是湖泊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湖泊污染源对于水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强化工业和农业污染控制,加强排污许可制度管理,促使工业和农业污染源的治理和整治;2. 鼓励开展湖泊周边污染治理项目,减少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对湖泊环境的影响;3. 加强湖泊监测和数据采集,及时掌握湖泊水质变化,加强对湖泊污染源的监管和处置。
三、恢复湖泊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保护湖泊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1. 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改善湖泊的生态系统功能;2. 种植湖泊周边的湿地植被,提高湖泊的水质净化能力;3. 保护湖泊的重要湿地和湿地栖息地,维护湖泊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
四、加强湖泊管理与监管湖泊保护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以下是一些建议措施:1. 健全湖泊管理机制和法规,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对湖泊的综合管理;2. 建立湖泊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湖泊水质和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和监测;3. 加强湖泊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湖泊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公众能够积极参与湖泊保护,共同守护我们宝贵的湖泊资源。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措施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与改善措施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评估和改善环境质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的方法和一些可行的改善措施。
首先,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确定环境问题的根源,并寻找解决方法。
评估的内容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采样分析、实地调查、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
评估结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基础,使政府、企业和公众能够制定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其次,在评估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改善措施的目标是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具体的改善措施可以包括限制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提高污染物处理的效率,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等。
此外,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也是重要的改善措施之一。
在水质评估方面,重点关注水体的污染情况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但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用水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措施来改善水质。
此外,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空气质量是另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空气污染不仅危害了人们的健康,还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可以采取控制工业排放、加强车辆尾气治理、减少城市扬尘等措施。
此外,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生活方式也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
土壤质量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的污染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可以采取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量、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行农田污染防治措施等方法来改善土壤质量。
此外,加强土壤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土壤保护的意识也是必要的。
进一步加强对河湖环境整治的建议

进一步加强对河湖环境整治的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河湖水体遭受了严重污染,水质恶化,生态破坏等问题不断凸显。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加强对河湖环境整治势在必行。
下面就我对进一步加强对河湖环境整治的建议进行整理,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一、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1. 关于河湖环境整治的法律法规应当制定,完善现有法规,规范相应的行为,明确责任主体,保护河湖水体生态环境。
2. 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力度打击破坏河湖环境的行为,树立法律的威慑力。
3.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对环境整治的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1. 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激发社会对环境整治的参与热情。
2. 在学校开展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构建绿色校园,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3. 举办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保行动,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三、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估体系建设1.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对河湖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排查隐患,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善。
2. 对河湖水质进行定期评估,对水质异常的河湖加大整治力度,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确保河湖水质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
四、加强污染源减排管理1. 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废水废气处理设施,严格控制排放标准,确保排放达标。
2. 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污染治理整改,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加大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推动企业向清洁生产转型,减少对河湖环境的污染。
五、优化治理技术手段1. 使用生态修复技术,采取植物修复、人工湿地等手段,恢复河湖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水质。
2. 推广新型环保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光催化技术等,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促进河湖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3. 开展科研攻关,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技术手段,提高治理效果,为河湖环境持续改善提供技术支持。
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修改版)

目录1 总论 (1)1.1项目由来 (1)1.2编制依据 (1)1.3评价标准 (2)1.4评价因子及评价等级的确定 (2)1.5评价范围 (3)1.6评价重点 (3)1.7环境保护目标 (3)2周围环境概况 (4)2.1地理位置 (4)2.2水文 (4)2.3气象 (4)2.4社会环境 (4)2.5环境背景质量情况 (5)2.6主要污染源和影响生态环境的工程行为 (5)2.7相关发展规划 (5)2.8生态环境状况 (6)3工程及污染源强分析 (7)3.1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7)3.2技改扩建项目老污染源情况 (7)3.3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 (7)3.4污染源强分析 (8)3.5拟建项目征地及拆迁情况 (9)4 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评价 (10)4.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0)4.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1)5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3)5.1受影响环境的基本参数 (13)5.2预测模式及参数 (13)5.3污染源强参数确定 (13)5.4预测结果表达 (14)5.5事故状况及特殊气象、水文条件下的影响评价 (14)5.6卫生防护距离确定 (14)5.7生态环境影响 (15)6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16)7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分析 (17)7.1清洁生产及工艺先进性分析 (17)7.2总量目标确定 (17)7.3总量平衡方案及措施 (18)8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20)8.1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20)8.2稳定达标排放分析 (22)8.3补充对策和替代方案 (22)8.4绿化 (22)9环境风险评价 (23)9.1源项分析 (23)9.2风险评价 (23)9.3风险管理 (23)10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24)10.1征地拆迁安置 (24)10.2人文景观 (24)10.3文物古迹 (24)11产业导向、规划布局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25)11.1产业导向 (25)11.2规划布局 (25)11.3选址合理性分析 (25)12公众参与 (26)12.1公众调查 (26)12.2公示 (26)1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8)13.1环保投资估算 (28)13.2运行费用估算 (28)13.3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8)14环境监测计划及管理要求 (29)14.1环境监测计划 (29)14.2环境管理要求 (29)14.3环境监理要求 (29)15环评结论 (30)15.1环境可行性分析 (30)15.2环评主要数据及污染治理措施 (30)15.3主要的环保监管措施 (31)15.4环评总结论 (31)附:关于环评报告书简要本的基本格式要求 (32)附则 (34)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实施意见 (35)环评文件编制过程中出现的基本问题和编制的标准要求 (4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资料清单(工业项目) (46)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资料清单(非工业项目) (47)1 总论1.1项目由来表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并说明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中国淡水藻-分类、系统与生态[M] 胡鸿钧魏印心. 科学出版社. 北京. The freshwater algae of China-systematics,Taxonomy and Ecology (M).Hu hongjun,Wei yingyin. Science press. Beijing[2] 王卫民等. 涨渡湖的浮游动物[J]. 水利渔业, 1999.(4),25-33.Wang weiming etc. Zooplankton in Zhangdu lake[J],Water conservancyfishing,1994(4),25-33.[3] 易百鲁等. 湖北咸宁地区的鱼类区系及渔业利用[J]. 水利渔业. 1988(6):27-32.Yi bailu etc. Fish area and fishery utilization in Xianning area,Hubei province[J], Reservoir fishing. 1988(6):27-32.[4] 胡菊香等. 陆水水库鱼类资源调查[J].水库渔业. 1994(2):10-13.Survey of fish resources in Lushui reservoir[J]. Reservoir fishing. 1994(2):10-13.[5] 熊邦喜. 神农架关门河水生生物初步调查[J]. 华中农学院学报. 1984(3):62-69.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life of the river in Shennongjia Guanmen river.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college.1984(3):62-69.[6] 吴卫菊等. 梁子湖流域环境基线调查与评价[J]. 水资源与保护.2015(3):98-102.Baseline survey and evaluation on environment of Liangzi Lake BasinWU Weiju etc. Water resource & protection 2015(3):98-102[7] 李立银等. 涨渡湖渔业资源及鱼类多样性状况研究[J]. 水利渔业.2006(2):18-23.Study on the fishery resources and fish diversity in Zhangdu lake[J].2006(2):18:23.[8] 曹文宣. 长江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J]. 江西水产科技. 2011(2):1-4. Study on the fishery resources and fish diversity in Yangtze river[J]. Jiangxi fishery technology. 2011(2):1-4[9] 潭明初等. 大足龙水湖藻类植物调查[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8(1):54-58. Tang Mingchu etc. Survey of algae plants in Da Zhulong shui lake[J]. 1988(1)54-58.[10] 马国红等. 光明水库浮游植物调查报告[J]. 齐鲁渔业. 2007(5):24-25.Ma Guanghong etc. Report on the phytoplankton survey in Guangming reservoir[J]. Qilu fishing. 20071(5):24-25.[11] 舒金华风景区湖泊的氮、磷污染环境科学丛刊, 1987(4).Shu Jinhua.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ollution in scenic lake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series. 1987(4).[12] 杨军,2006.中国淡水有壳肉足虫分类与生态学研究[D].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Yang Jun . Studies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ecology freshwater shell and foot insects in China[D]: Institute of aquatic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13] 沈韫芬,章宗涉,龚循矩,等,1990.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Shen Runfen , Zhang Zongshe,Gong Xunzhu etc.1990. Micro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new technologies[M]. Beijing: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ess[14] 李冠国.多样性指数的应用.海洋科学, 1981, 2:4~8Li Guaigu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versity index. Marine science.1981,24-8.15] 赵增春等.北黄海五号倾废区浮游植物生态初探.海洋环境科学, 1991,10(4):7~13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phytoplankton ecology in the waste area of the north yellow sea.1991 10(4):7-13.[16] 金相灿.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第2 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239-245.Jin Xiangcan. A survey of lake eutrophication. Second pres.Version 2.Beijing.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1990:239-245.[17] 舒金华等. 中国湖泊营养类型的分类研究湖泊科学,1 9 9 6,8 (3):193一200《全国主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研究》课题组编.Shu Jinhua etc.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lake nutrition types. Lake science.1996,8(3):193-200.Research on eutrophication of major lakes and reservoirs in China[18]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265-28.A survey of lake eutrophication(M).: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ess.1987.265-28.[19] 董元火,曾长立,吴翠. 湖北省三角湖水生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 2416 -2418.Dong Yuanhuo,Ceng changli,Wu CuiStudy on diversity of aquatic plant species in Sanjiao lake, Hubei province.2008,36(6): 2416 -2418.[20] 姜苹红,崔永德,王海军,等. 汉阳湖群底栖动物群落及其对环境质量的指示[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5): 525 -533.Jiang Pinghong,Cui Yongde, ,Wang Haijun,etc. The community of benthic communities and their instructions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Hang Yanglake.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2011,20(5): 525 -533.[21] 任艳芹,陈开宁. 巢湖沉水植物现状(2010 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湖泊科学,2011,23(3): 409 -416.Ren Yangqing,Chen Kai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plants in Chaohu lake (2010)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22] Schumaker R J, W H Funk, B C Moure.Zooplankton responses to Aluminum sulfate treatment of Newman Lake,Washington.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 1993, 8:375~387[23] Zintzen V. Anderson M, Roberts C et al. I increasing variation in taxonomic is instinct reveals clusters of species in the deep sea.Geography, 201134:306-317. [24] 陈小锋,揣小明,杨柳燕.中国典型湖区湖泊富营养化现状、历史演变趋势及成因分析.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30(4):438-443.Chen Xiaofeng,Chuai Xiaoming ,Tang LiuyangStatus quo,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auses of eutrophication in lakes in typical lake regions of China.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2014,30(4):438-443.[25]刘建康,唐涛.淡水生态学.见:李文华,赵景柱编.生态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Liu Jiankang,Tang Tao.Freshwater ecology. Meteorological publishing Press.2004.[26] Ward JV.The four-dimensional nature of logic ecosystems. Journal of the [26] Allan JD.stream ecology: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unning waters.London:Chapman and Hall,199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g7期总第185期勘|if市期蒯学列
提要对梁子湖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为梁子湖周边用地控制及建设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粱子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保护对策
AppraisalofEcologicalEnvironmentQualityandProtectionTacticsforLiangziLake
GAOYan.WANGZhlfang
Abstract:Thisarticlemakesascientificandcomprehensiveappraisalofecologi—calenvironmentofLiangziLake,pro-posesappropriateprotectiontacticsandsuppliesscientificfoundationforthelandcontrolandconstructionscalearoundthelake.
Keywords:LiangziLake;ecologicalen—vironmcntquality;appraisalprotectiontactics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363(2009)07-0111一∞梁子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与保护对策高艳望志方
溉子湖座落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东连鄂州,西接武汉,南衔黄石市,木为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
梁子湖湖面316km2。
跨越武汉、鄂州两市,通过长
港自西向东与长江相连。
其流域面积3265km2,涉及武汉、鄂州、黄石、咸宁四市。
(因盛产武昌鱼和螃蟹而闻名遐迩)。
梁子湖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区位,成为武汉城市圈中的绿肺,也是武汉市除长江、汉江之外第三个重要水源地,如何保护好梁子湖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现从4个方面对梁子湖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
1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1水质监测布点及监测项目
湖北省环保局对梁子湖进行了多年的水质监测,在牛山湖大坝、南北嘴)、湖心、节制闸、梁子岛、高桥河入湖El等14个点位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主要是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和叶绿素a,用于评价梁子湖营养水平。
1.2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标准及达标情况
梁子湖按行政区域划分为武汉江夏水域和鄂州水域,武汉江夏水域水环境功能类别为Ⅱ类水体.鄂州水域水环境功能类别为Ⅲ类水体lll。
2001年。
2007年江夏与鄂州水域具体水质类别见表1。
作者简介
高艳,高级工程师.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
研究院.wll铲oy@163.corn
望志方,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工程师圈1梁子湖区位图图2梁子潮流域范围图
111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高艳望志方梁子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保护对策
衷42006年梁子湖流域主要工业污染源一览表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妇
区域企业名称废水排放量,万妇备注
COD氨氮总磷
黄石金牛铁红厂O.3O.1
大冶毛铺洒厂(共3家)1.01.0O.15O.005
鄂州独峰化工有限公司6.Ol,/
太和太和华润矿业公司2.O|||
精华麻纺公司30031809.33.18
茂源麻纺公司151190.465O.159
宏发麻纺公司151590.4650.159
咸宁晓春麻纺公司151590.465O.159
成安昌茂麻纺公司364771.1160.382巨龙麻纺公司985.50.279O.095
高桥麻纺厂152240.4650.159
高桥纸厂12901.8O.06再生纸合计426.34494.614.5054.358
等位于梁子湖畔,离湖仅几百米.处理后的污水基本上是直接入湖。
年排放总磷0.4t。
鄂州畜牧公司猪场废水先排入鱼塘。
最终通过高桥河入梁子湖(鱼塘排口距湖大约10kin)。
此污染源并人河港源,不作为直接人湖污染源。
4.5湖周边养鱼污染
梁子湖周边水面系指梁子湖主体即围堤内225km2水面周边的水面。
其特征是该水面与梁子湖主体直接连通或者与主体湖较近。
其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梁子湖。
梁子湖周边养鱼面积约为64kin2.主要有小湖围栏养鱼和鱼塘养鱼两种方式。
梁子湖大湖周边有10500亩合7km2以小鱼塘形式养鱼,养鱼水深约2m.鱼种以四大家鱼为主,亩产约250kg,河蟹和珍珠占一定比例。
根据小湖和鱼塘不同的污染物浓度取值进行估算131。
梁子湖周边养鱼排水入大湖污染物量COD、TIN、TP分别为(未考虑本底浓度):581、76.8、12.8t/a。
4.6主体湖区内水产养殖污染
粱子湖渔业结构中。
天然捕捞量和114经济效益与围拦养殖相比已微不足道。
近几年.梁子湖嗣拦以养蟹为主。
调查
结果表明。
2006年.梁子湖大湖内围拦
养鱼面积为5333hm::湖内养殖鱼种基
本上都是河蟹。
平均亩产蟹25kg,人工
投饵产量占1/4。
试验水面投饵养蟹141,
产蟹355kg。
净输入TN60.8kg,
TPl3.5kg,同时扣除渔产品带走的部分,
估算人工投饵入湖的污染物排放量为
TPl7.1t/a。
TN54.3t/a;COD581t/a。
4.7梁子湖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汇
总
4-7.1按各类污染源排污入湖特征汇总
将入湖污染物简化为通过河港入湖
和直接入湖两大类。
其中,梁子岛生活
源(含旅游)、湖面降水、湖边规模化
养猪、大湖嗣拦养鱼和湖周鱼塘为直接
入湖污染源.其特征是处于湖内或湖周
1-2kin内.人湖系数取1;其它并入河
港源。
统计结果表明,2006年梁子湖全
流域总氮排放量为8811/a。
其中主要是
河港源,占83%;全流域总磷排放量为
197t/a,其中主要也是河港源,占83%。
4.7.2按行业汇总
2006年.梁子湖全流域主要污染物
排放按行业汇总,总磷排放量最大的行
业是农业面源,占48%,其次是城镇生
图42006年各行业总磷入湖
污染负荷分担率
活。
占33%。
工业所占比例很小;总氮
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依然是农业,占
41%.其次是城镇生活(30%)和水产
养殖(15%),工业所占比例较小。
梁子湖流域人为污染源主要污染物
排放量汇总表见表6。
5生态网络建设与生态资源保
护对策
5。
1生态框架设计
基于梁子湖地区生态格局及城镇发
展状况。
以水系为基本生态基质,以
山、林、渠为基本要素,构建“一网、
三带、四核、六廊”的区域生态框架,
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网络状的生态廊道
将主要生态要素进行串联,形成多层
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化
的区域生态支撑体系。
以协调城镇与自
然的关系,维护、推动区域生态体系的
稳定与平衡。
5.2重点生态资源保护
5.2.1湿地保护区
主要是月山湿地、湖瓢咀湿地、磨
刀矾湿地和沙咀湿地。
保护措施:严格保护原生形态,维
护生态系统自然演替。
禁止任何建设行
为.禁止在该区内进行有损环境生态的
各种活动。
5.2.2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
主要是龙泉山风景区、天子山风景
区、公友森林公园、沼山森林公园。
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山体保护范
围.不得占山伐木、开山取土,保持山
体轮廓。
对裸露的山体要加强植被恢复
工作。
维护自然生态特征,加强山体丘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梁子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保护对策
作者:高艳, 望志方, GAO Yan, WANG Zhifang
作者单位:高艳,GAO Yan(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望志方,WANG Zhifang(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刊名:
城市规划学刊
英文刊名:URBAN PLANNING FORUM
年,卷(期):2009,(z1)
引用次数:0次
1.湖北省政府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标准 2000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统计报表填报指南 2006
3.郑曙明养鱼全书 1997
4.吴庆龙.陈开宁.胡耀辉东太湖网围养蟹的环境效应 2001(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ghhk2009z1026.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