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暑假作业05——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暑假作业05——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解析版)

暑假作业05——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一、诗歌鉴赏1.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诗中的“式微”是什么意思?(2)这首诗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1)天黑了。

(2)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形成重章叠句,营造了特别的氛围,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

(意对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式微”的意思就是天黑了,写出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还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 [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2. 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3.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答案】2.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3.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她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得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女子因恋人久候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与恋人没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的整理: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

4.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较为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 八下期末专项复习(九) 古诗词鉴赏(含对比)

部编人教版语文 八下期末专项复习(九) 古诗词鉴赏(含对比)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秋江送别二首(其一)
王勃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1)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甲】诗第一句的“辅”字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意境 开阔。 B. 【乙】诗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环境。 C. 【甲】【乙】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 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D. 【乙】诗前两句的第一字和第六字相同,表现了一种回环反复的美。 [解析] C项,【甲】【乙】两诗都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甲】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 生活,为下文写诗人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做铺垫。 B. 【甲】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 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C. 【乙】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色,“黑”与“明”相互映衬,点明 云厚雨足之态。 D. 【乙】诗尾联实写了诗人第二天一大早看到锦官城到处都是花儿被雨 摧残后败落的景象。
(2)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间。②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全册  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背诵考点汇总(全册含答案)八下全册古诗词目录12《诗经》二首关雎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4《〈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了其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4.《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作用: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考点《子衿》诗文鉴赏及考点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考点《子衿》诗文鉴赏及考点

专题22《子衿》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子衿》。

我们都经历过离别,体会过离别后的思念,让我们在《子衿》这首诗歌中感受一下这份思念吧!二、目标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子衿》。

2、品读诗词,体验思念这种情感。

3、尝试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化为诗歌,学会用诗歌释放情感的方法。

三、原文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四、注释《子衿》:选自《诗经·郑风》。

子衿:你的衣领。

子:你。

衿:衣领。

郑:今河南新郑一带。

子:男子的美称。

这里是指第二人称你。

衿:衣领。

悠悠:思绪不断的样子,这里形容忧伤的样子。

往:前往。

宁:岂,难道。

嗣:接续,继续。

佩:指佩玉的带子。

挑达: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

五、诗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六、赏析她痴迷地思念心中的恋人,那青绿的衣领、佩玉的绶带让她沉醉。

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

爱之既深,责之必切。

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然而,她到底还是无可奈何,只好一个人徘徊城头,抒发她那“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慨。

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考点《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考点《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

《关雎》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关雎》,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吧!二、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并掌握诗歌内容。

2、着重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兴”与“重章叠句”。

三、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四、注释《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中诗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好的配偶。

逑,配偶。

参差:长短不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流:求取。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思服:思念。

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辗转反侧: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芼:挑选。

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五、诗意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立在那河中沙洲上。

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小伙子好的配偶。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牵挂在心头。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

文静美好的少女,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六、赏析1、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引出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致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

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文鉴赏及考点【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

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学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二、目标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意,赏析诗歌写景的名句。

3.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方法,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注释《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校注》卷三。

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

涵虚:指水映天空。

涵,包含。

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太清,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欲济无舟楫:想渡湖却没有船只,比喻想从政而无人引荐。

济,渡。

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

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句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

五、诗意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眼睁睁地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

六、赏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赏析:“平”——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

“涵”“混”——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赏析:“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不仅表现了洞庭湖的壮阔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1关雎-原卷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1关雎-原卷版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赏析】《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305篇之首,孔子称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

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

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流”,《毛传》训为“求”,不确。

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这是全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

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

盖必着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

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

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诗经·蒹葭》(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关雎《诗经》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5、《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6、本诗围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7、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8.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9.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1.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1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13.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

(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

(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阅读练习三:(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2)《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古诗词欣赏,完成22,23题。

(5分)1.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D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时像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3分)好就好在这首诗一反过去送别诗的黯然销魂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安慰和鼓舞。

3、对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

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在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B)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蒸与撼。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

(2分)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2分)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3分)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阅读练习二: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天空。

(2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D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分)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

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3分)这一联用夸张的手法状写了洞庭湖宏阔壮观的景象。

一平,一混,一蒸,一撼便将洞庭湖烟波浩渺、漫无边际、恣意汪洋的巨大形象突现出来,写得壮美,有生机有活力。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分)这首诗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

杜甫的《登岳阳楼》感身叹世,表现贫病困顿中的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阅读练习三:1、这首诗的体裁是__五言律诗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_(2分)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临渊羡鱼___,现在的意思是:_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2分)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2分)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夸张。

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阅读练习四:1、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答: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答: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3、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答: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4、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用典故;这是隐喻想做官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阅读练习五⑴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2分)( C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⑵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划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2分)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或:一片白茫茫的云梦泽水气蒸腾,波涛汹涌似乎要撼动整个岳阳城。

)⑶结合诗歌的尾联(最后两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1分),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和引荐的思想感情。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一.理解选择:1. 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