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人居环境生态工程.
人居环境工程施工方案

人居环境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人居环境工程是指对城市、乡村和农村等区域内的环境进行改善和绿色化工程。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卫生水平,使居住环境更加宜居和健康。
该工程旨在创造更加美好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本项目为人居环境工程的施工方案,旨在对某城市的居住区进行改造,并且提高区域的宜居性和环境质量。
该施工方案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工程以及环境卫生改造等方面。
二、土地利用规划1. 项目区域情况分析本项目选取的城市居住区位于某市中心,总面积约为1000亩。
该区域由于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居住条件较差,急需改造。
2.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本项目的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且进行绿化美化工程,使该区域变成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
3.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1)基础设施建设:对老化的水电燃气管道进行改造和升级,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增加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便利性。
(2)商业设施建设:在项目区域内建设商业街区和便民服务设施,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3)住宅建设:改造老旧住宅,提高居住条件;增加公共住宅和租赁住宅,解决住房紧缺问题。
(4)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基础设施建设1. 水电煤气管道改造:对项目区域内的水电燃气管道进行改造升级,确保供水、供电和供气的安全可靠。
2.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增加道路、交通信号灯、公交站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便利性。
3.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设垃圾分类回收站和垃圾焚烧设施,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4.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雨水收集设施,保护环境水质。
四、绿化美化工程1. 社区绿化:增加社区绿地、草坪、花园等绿化设施,提升居住区的绿化率。
2. 道路美化:绿化道路两侧的景观带,植被覆盖率较高,增加道路美观度。
3. 城市森林建设:在居住区的周边地区进行城市森林建设,提高区域的生态环境。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_4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1为加强我镇文明创建力度,全面落实村庄清洁行动,提升全域人居环境水平,针对镇村环境清理不彻底,尤其是集镇背街小巷,中心村庄和自然村庄房前屋后卫生整治不到位情况,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面开展“整治房前屋后,清理河道路边”乡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攻坚战,特制定如下方案:一、整治时间6月1日至6月15日,为期半个月,时间服从任务。
二、清理内容1、开展全域卫生盲点的整治。
重点清理群众房前屋后垃圾、乱堆乱放和松树疫木疫柴及公路沿线疫木疫柴,尤其是村部周边、中心村庄和自然村庄的乱搭乱建和陈年垃圾。
结合河长制,加强辖区内河道管理,清理河道内白色及建筑垃圾,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清除随意种植的菜地,确保河道整洁,河水清洁。
清理时间长久、破损、不合时宜的宣传标语。
结合改厕整改行动,对公厕加大管理、维护,做到所有到公厕道路硬化、水电接通、每天保洁,重点整治农村公厕“长流水”现象。
对辖区内水体、村庄内所有河道及周边坑塘、沟渠的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治理。
同时镇直各单位、各村要搞好自身办公环境的垃圾清理和卫生保洁工作。
各村要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进行本次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发放垃圾袋给公益性岗位和群众,发动群众收集垃圾后由村统一运送至主干道堆放,中航环卫公司负责及时清运处理。
对疑难问题和重点整治对象,联系村班子成员和村书记要统筹使用镇工作组和村干力量,采取集中攻坚形式予以整治。
对村级确实难以攻坚的,上报镇后,镇统一组织力量集中整治。
2、集镇持续开展集镇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镇执法分局结合防疫工作需要,重点整治出店经营和占道经营,有序科学管理小摊小贩。
对不按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经营的,并造成交通拥堵的,一经发现立即责令摊贩业主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无法达到整改要求的坚决予以处罚甚至取缔。
二是街道配合中航环卫公司重点加强对集镇背街小巷、广场和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小河道和人工湖等水域卫生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EPC项目方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EPC项目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对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EPC项目旨在通过整合优势资源,以能源管理合同(EPC)的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2. 项目目标•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促进农村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3. 项目主要内容3.1 环境整治措施•农宅改造:对老旧农宅进行翻新改造,提升采光、通风、隔音等设施,改善居住条件。
•垃圾处理: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加强农村垃圾收集和处理体系,减少垃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健康饮水:改善农村饮水设施,提供高质量的安全饮水。
•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厕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2 绿化美化工程•农村景观规划:进行农村景观规划设计,打造优美的农村景区,提升农村形象。
•林果种植:推广农村果树、花草的种植,增加农民收入,丰富乡村生活。
•村庄绿地建设:建设村庄绿地,增加绿地面积,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3.3 清洁能源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减少农村能源消耗,降低家庭燃料开支。
•生物质能利用:建设生物质能利用设施,促进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光伏发电项目:发展农村光伏发电项目,提供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项目实施方式本项目采用能源管理合同(EPC)的方式进行实施,具体步骤如下:1.项目准备阶段:–成立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项目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目标;–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
2.项目设计阶段:–进行农村人居环境现状评估和需求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和设计方案,明确项目的目标和措施;–编制项目设计文档,包括工程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等。
3.项目实施阶段:–开展招标投标工作,选择合适的承包商;–进行工程施工和监理工作;–完成各项工程,并进行验收和结算;–实施环境监测,确保项目实施达到环境标准要求。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行动整治方案

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行动整治方案嘿,朋友们!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份超级实用的方案——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整治方案。
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用最接地气的语言,把这件事说得明明白白。
一、背景与目标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为了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幸福,咱们这次专项行动的目标就是: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二、具体措施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基石。
我们要重点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出行更方便、生活更舒心。
2.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是农村的魂。
我们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重点解决农村污水、垃圾、厕所等问题,让农村环境变得更美丽。
3.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4.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的支撑。
我们要以农业为主导,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有力保障。
三、具体实施方案1.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为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2.制定整治计划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整治计划,明确整治目标、任务、时间节点等,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3.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农民等各方责任,确保整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4.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5.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保障整治工作所需资金,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四、整治重点1.污水治理重点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2.垃圾处理加强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工作,提高农村垃圾处理水平。
3.厕所革命加大农村厕所改造力度,确保农村厕所干净卫生。
4.生态环境治理重点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2024年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2024年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落实国家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我们制定了2024年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本方案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标,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以提升乡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背景乡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对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村容村貌不整洁、农村污水处理不到位、垃圾无序堆放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也与城市区域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因此,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三、工作目标1.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
2. 构建清洁、整齐、美丽的农村环境,营造宜居的乡村氛围。
3.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4.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四、工作措施1. 提升村容村貌a. 加强村庄建设,修缮老旧房屋,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b. 加强村道硬化和绿化,提高通行条件和环境质量。
c. 建设规范的农民集市和农贸市场,提升村民购物环境。
2. 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a. 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污水处理网络。
b. 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c. 推广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分类工作a. 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网络。
b. 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c. 推广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4.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a. 落实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b. 推动农村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功能。
c.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估,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5.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a. 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保护的有效方法与经验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保护的有效方法与经验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方法与经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措施,并探讨其实施的效果。
一、加强污水处理与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
为了改善水质,可以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厂,将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同时,还可以鼓励农民在家中安装生物反应器等简易的污水处理设备,使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此外,还应引导农民进行垃圾分类,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在农村地区推行垃圾分类政策,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二、推行农田生态工程农田生态工程包括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污染物处理等多个方面。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复水土流失等手段,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此外,还可以推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农村的能源利用效率。
可以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太阳能电池板、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四、加强农村垃圾焚烧与填埋管理农村垃圾的焚烧与填埋管理对于环境整治至关重要。
应加强对垃圾焚烧与填埋场的规划与建设管理,确保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保宣传,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垃圾的产生。
五、加强环境监测与管控环境监测与管控是保护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工作。
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农村环境的变化。
同时,还应加强环境执法,对违反环保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
六、开展良好的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可以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整体环境保护水平。
可以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册、举办环保活动等形式,向农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激发大家的环保意识。
总结起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方法与经验包括加强污水处理与垃圾分类、推行农田生态工程、发展清洁能源、加强农村垃圾焚烧与填埋管理、加强环境监测与管控、开展良好的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等。
实用文档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程施工方案

实用文档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程施工方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我们将制定以下工程施工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2.建设供水系统:为了解决农村用水不足的问题,我们将修建水库、水井和供水管网,确保村民有足够的用水量。
3.改善电力设施:为了满足乡村居民的电力需求,我们将完善农村电网,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二、环境整治工程1.垃圾处理: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鼓励村民分类投放垃圾,并建设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垃圾焚烧或填埋处理。
2.污水处理:建设污水处理站,在村庄周边设置合理的下水管道系统,将污水集中处理,确保污水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3.农村环境改造:通过绿化工程、河流清理、农田整治等措施,改善农村的自然环境,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居住环境改善工程1.改善住房条件:对老旧房屋进行修缮和改造,提供村民良好的居住环境。
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房屋的节能性和抗震性能。
2.美化村庄环境:通过村庄规划、庭院改造、景观建设等手段,提升农村的美化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3.建设文化休闲设施:建设公园、图书馆、健身广场等文化休闲设施,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四、农村安全设施建设1.建设消防设施:修建消防站和配备消防设备,提高农村的消防安全水平。
2.安装安防监控设备:在重要公共场所和村道路口安装安防监控设备,提高农村的安全防范能力。
3.建设防洪设施:修建防洪堤坝、河道疏浚等设施,加强对农村的防洪能力,保护农民的财产安全。
五、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机制建设1.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机构:设立村民自治组织,强化农村社区自治,发挥村级管理机构的作用。
2.完善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估制度: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3.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培训,提高农民对环保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以上工程施工方案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2023年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方案(5篇)

2023年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方案(5篇)2023年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开展“四清、三基、二统、一化”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改善我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1.村委领导,全民参与。
村、组两级切实加强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领导,发挥全体村民的主体作用。
2.健全机制,长效管理。
实行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改善环境与提高村民素质相结合,整治行动与宣传发动相结合。
3.先清运后清扫,先治脏后治乱。
先清运历史遗留垃圾,再进行大清扫,消除卫生死角。
三、工作目标通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全村环境状况达到“四清、三基、二统、一化”目标,并通过市县乡验收。
1.“四清”即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
2.“三基”即农村基本不见垃圾、基本消除马路市场、农户基本完成。
3.“二统”即农村垃圾统一分类处置、集镇污水统一集中处理。
4.“一化”即路边、屋边、水边绿化,在房前屋后,村道边植树造林,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达到美化村庄,净化空气的目的。
四、工作方法1.大宣传:村召开全村党员组长动员大会,各组召开村民大会,县、乡办点干部、支、村两委干部、党员组长深入各组、户做好动员、劝导工作。
书写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和致农户的一封信,发动全体村民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
2.大清运:村里组织人员将历史遗留的垃圾全部清运处理。
3.大清扫:发动全村党员、组长、保洁员开展卫生大清扫。
首先带头清洁好自家房前屋后,整理好庭院杂屋。
4.大检查:由卫生检查评比小组对全村卫生进行检查,发现卫生死角或清扫不到位的,及时督促清除。
5.大评比:把检查结果在评比栏公布并进行奖罚,充分调动组长、农户的积极性。
五、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1.成立左垅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
由张春香任组长,韩云兵任副组长,韩茂云、谭六生、赵春云和各组组长为成员。
2.成立卫生检查评比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元时期
• 北宋东京城(开封) 是我国古代都城的又 一种类型,在城市建 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城市人居环境规 划建设管理也具有显 著特征。其他实例例 如平江。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人们加强对城市自然环境的治理与改造。杭州西湖 “ 在宋代就开始治理,
到明代更是加强治理,使西湖成为杭州城内完整水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清 时代还进行治理钱塘江和捍海坝工程。 明清城市的市政设施也日趋齐全。商店、工场、堆栈、市场、运输、茶馆、旅店、 酒楼等应有尽有,各行各业配备周齐。嘉定南翔镆有书院二所,有一些宗教建筑, 有育婴室等所谓慈善机关,还有商店卜货栈、众多的茶馆、酒楼等。扬州是江淮 盐的集中地,没有盐运使于此同时还有专门堆放盐的地方。在小东门炒关、东关
1、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的定义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的定义
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它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 展而建立起来的,集建筑、交通、生活、信息、科Βιβλιοθήκη 学、文化于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的定义为: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
山东建筑大学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生态工程学
Scienc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主讲人:邵媛媛
Email: yuanyuan4872@
第五章 城乡人居环境生态工程
人居环境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农村环境生态工程
景观生态工程
一. 人居环境概述
人 类 聚 居 希腊学者 道萨迪亚斯 (C. A. Doxiadis)
1957年探查,城址东西长 9721 米,南北8651米,周围约36公里,不算后建的大明 宫,城墙范围内用地约 8300 公顷多,算上大明官共达 8700 公顷左右。据估测, 当时长安城内共有 8 万多户,按每户 10人计,加上常驻兵 10万人,官府僧道等10 万人,总人口当在百万以上,人口毛密度约为 120人/公顷。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供给推动,加上城市数量和规模增加的需求拉动, 这一时期对于城市人居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重要改善。
迫求。而秦即开始建设、汉代建成的皇家园
林上林苑,地跨现在的西安市和咸宁、周至、 户县、蓝田四县的县境,苑墙长度130-160公
里。上林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型皇家庄园,
兴盛时“宦官奴捭三万人,养马三十万匹”, 铜矿开采至冶炼、铸饲均可在苑内完成。
魏晋至隋唐时期
隋唐长安城不仅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古代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20世纪初 吴良镛先生
人居环境科学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中心, 以包括城市、城镇和农村等各种人类住区为
人 居 环 境 科 学
对象,研究其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群,并基于相关概念背景及自身学科渊源, 提出“以建筑、地境、规划”三位一体为核 心,构建人居环境科学体系的学科建设思想。
两大基本回归:
以人为本,面向社会大 众生活 生态文明作指导
采集、渔猎
劳动分工:
农民、牧人、猎人、渔夫
定居,乡村人居环境
农耕、饲养
新石器中期 私有制产生 非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 手工业、商业、农牧业 城镇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 散居 20世纪60年代 村 镇
城市
城市群
城市带
人居环境的发展
人 居 环 境 种 类
城市
>10万
经济活动
城镇 乡村
2000~10万
景观
人口
社会文化结构
<2000
区域中心地位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发展历史
时期
先秦 秦汉 魏晋至隋唐 宋元 明清 近代
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原始的人居环境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已经有
了初步的分区。对于当时的人类说,最简单 而又最基本的当就是生与死的区别,因而在 居民点中首先有了居住与墓葬地的区分,其 次,人们又逐渐倾向于将生活和劳作场所医
分开来。被发现的西安半坡村遗址靛被分为
三个区域:南面是居住区,西北部是墓葬区, 东北面是烧制陶辟的窑场,在居住区和窑场、
基地之间有一道壕沟隔开。这些原始居民点
的出现,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而其中 的部分居民点直接成为了城市的基础。
秦汉时期
关于这一时期城市人居环境的历史记载更多 的还是作为皇帝及其集团所服务的环境和工 具,秦始皇大造宫苑,造六国宫殿,迁徙六 国贵族和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及南阳、巴蜀 等地,都是为了满足其“朕即国家”的政治
教堂、立学校、开书局、印报刊、办医院以 及其它社会慈善事业,企图以此笼络中国人 民。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做法毕竟传播
了西方近代文明,尤其是思想文化。其中,
外国在华的学校教育,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 队伍的形成.很大影响。 近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产生了一大 批近代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尽管有分化,有 倒退,但总的说来,他们在传播民主、自由 思想,发展科学技术,创造精神文明等方面 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既是近代城市面 貌的一个独特方面,又对近代城市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探索与提升:
多层次认识人居环境 以问题为向导的多学科 关联
二. 城市环境生态工程
本 节 聚 焦 1. 辨别城市生态工程 2. 关注城市生态工程的建设 3. 举例说出城市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其
应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主要内容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系统的技术类型 未来城市生态系统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娱 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是与人类生存活动 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包括自然、人类、社会、 居住、支撑五大系统。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人类生存方式不断变化的结果
人 居 环 境 形 成
原始社会 分散、穴居
街、河下街等地,集中着码头、堆栈、旅店、饭馆;城中还有为有闲阶级服务的
茶楼、酒肆、书场、妓院等。小东门有很多饮食店。北郊靠近瘦西湖一带有茶楼、 小吃店如冶春社、七贤房等。。
近代城市人居建设
在中国,近代中西文明的接触,首先是在城 市发生的。帝国主义者把些沿海城市当作其
对华进行文化侵略的基地,在这些城市中建
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