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练习题

合集下载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把所选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决定教育得领导权得就是( )。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2.教育与经济得关系,总得来说就是(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3.直接决定教育目得得因素就是( )。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4.( )水平决定教育得规模与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5.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得多少,最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得需求C.生产力得水平D.教育得规模6、决定教育目得得就是( )A.家长 B。

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7.对教育结构得变化具有制约作用得就是( )。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8.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得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

信息革命后9.提出普及初等教育得要求在(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10.能改变教育者观念得因素就是( )。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1.B2.A3.D3.4.C4.C5.C6.C7.D8.D9.A 10.B11.科学知识再生产得最主要途径就是( )。

A.社会科研机构得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得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12.“金字塔形”得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3.“平等得”开放式教育就是( )得特点。

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4.环境文化与设施文化属于( )。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与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15.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得( )。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练习题(1)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练习题(1)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一、填空题1.“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12.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专门教育机构中的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指专门教育机构中的教育。

23.学前教育指的是从初生到6岁左右,入小学前这一阶段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

包括婴儿教育(0—3岁)和幼儿教育(3—6岁)。

3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保育、教育、教学三者的结合。

45.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和发展的新阶段。

8—176.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19世纪中叶中叶开始的。

87.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的主张的教育家是柏拉图,代表作是理想国。

9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公共的学前教育主张的人物是康有为。

15 8.《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他所著的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母育学校》。

119.教育家洛克的代表作是《教育漫话》;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尔》;裴斯泰洛奇的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福绿培尔的代表作是《人的教育》。

11 10. 学前教育学是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开始创立的;他致力于学前教育研究,不仅建立了学前教育机构,还设计了一套玩具材料,称为恩物; 1837年,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1211.重视早期教育,认为从小培养儿童“是最容易的形成性格的方法”的教育家是罗伯特·欧文。

1312.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设“儿童之家”的著名幼儿教育家是蒙台梭利。

她的代表作有《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教育》、《蒙台梭利基本的教材》、《教育的自发活动》等。

1413. 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的教育家是陈鹤琴,抗战时期,他又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1514.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2013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3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 D.未来性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夸美纽斯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杜威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B )。

A.洛克的《教育漫话》B.卢梭的《爱弥尔》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

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A.教育 B.教学C.德育D.智育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D.《学记》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1)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 (1)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理论将教育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途径。

2. 理论是视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理论。

3. 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文化、文化、选择-提升文化、文化。

二、判断题1.全球化社会的到来要求教育要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

2.社会的信息化使得提高信息素养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3.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劳动力市场划分论”。

三、单项选择题1.()以谋求教育从制度上、思想上摆脱政治行为或政治信仰的干预为主要诉求。

A.教育万能论B.教育独立论C.劳动力市场划分论D.筛选假设理论2.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德伯格B.恩格斯C.舒尔茨D.马克思3.认为教育不单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经济的效益的理论是:()A.教育万能论B.教育独立论C.人力资本理论D.筛选假设理论4.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A.教育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B.教育传播—交流文化功能 C.教育选择—提升文化功能 D.教育创造—更新文化功能5.以下哪项不是教育的经济功能?()A.完成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 B.知识再生产C.更新知识与社会生产技术 D.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2.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第二章答案一、填空题1. 教育万能2. 筛选假设3. 传递-保存、传播-丰富、创造-更新二、判断题1. √2. √3. ×三、单项选择题1. B2. C3. C4. A5. D四、简答题1. 减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流动2.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教育结构;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制约教育内容与手段。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答案)一、填空题1.家庭教育、社会教育2.学校教育3.教育措施4.负向功能5.隐形功能6.西奥多·舒尔茨7.利托儿诺,本能8.孟禄,模仿9.生产劳动10.古代社会的教育 11.诗、书、礼、乐、易、春秋 12.奴隶社会13.张之洞 14.葵卯学制 15.1763 16.保罗·朗格朗二、单项选择1. B.1995年2.A.奴隶社会初期3.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4.C.德国5. D.16世纪的欧洲6. B.1983年7.D.生物起源论8.B.心理起源论 9.C.孟禄 10.C.六艺 11.B.夸美纽斯 12.B.汉代13.A.儒家文化 14.C.保罗·朗格朗 15.D.1862年 16.A.教育机会均等17.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18.B.癸卯学制 19.B.显性功能 20.A.永恒性三、名词解释1.教育: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适应和促进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为努力方向。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习题集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习题集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习题集一、填空题1、教育的发展变化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等的制约、决定和影响。

2、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不外乎是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其他功能都是在这三个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派生或分化出来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及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

二、单项选择题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2、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3、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4、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D )。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5、(C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的水平D、教育的规模7、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D )。

A、专业结构B、学科结构C、科技结构D、生产力水平8、在同样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国度里,有着不同的教育特点,不同民族的教育具有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B )。

A.具有阶级性B.具有历史继承性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永恒性9、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

A.历史性B.永恒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10、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B )。

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11、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而凭空产生,后来的教育要在以前教育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题答案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题答案

项贤明《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3、简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史与现实意义:“三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

A.教育领导权B.受教育权利C.教育目的D.教育结构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生产力D.社会性质3、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Page}4、政治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是()。

A.政治决定一切教育内容B.政治决定与劳动能力有关的教育内容C.政治与教育内容无关D.政治决定与思想意识有关的教育内容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Page}6、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A.双向作用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7、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8、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9、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A.阶段性要求B.一般特征C.根本特点D.理想要求多选题10、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涵包括()。

A.取消等级制度,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反对在教育内容中宣扬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思想C.提倡教育结果的均等D.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E.教育自由化1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A.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B.是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C.推动国家的制度建设D.可以促进民主E.促进社会的变革不定项选择12、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Page}是非判断题13、物质资本是现代经济中更具有关键性的要素。

()14、物质资本是现代经济中更具有关键性的要素。

()简答题1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二单选题1、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受教育权的分配D.教育目的2、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3、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____。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____。

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____、____的关系。

6、学校文化是指____________。

其核心是____、____。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

8、学校文化主要可分为____、____和制度文化等。

9、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____;三是____。

10、____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11、学生文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文化
2、人力资本理论
三、选择题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5、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四、简述题
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生产力
2、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4、舒尔茨
5、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

7、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8、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9、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10、校风
11、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三、选择题
1-5:BABBA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答: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答:(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