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文词语解释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加点字词语解释Word版

大学语文加点字词语解释Word版

词语解释答案1、恙:疾病,忧虑。

2、凶:灾荒。

3、索:谋求。

4、走:跑。

5、谨:谨慎,从事。

认真办好。

6、息:生息。

7、斤:斧子的一种。

8、率:为…表率。

9、罡:渔网。

10、检:制止。

涂:通“途”。

莩:通“殍”饿死的人。

发:开仓放粮以赈救灾民。

11、斯:这样。

12、时:按季节。

灌:注入。

13、渚:水中洲岛。

辨:通“辨”14、殆:危险。

见:表被动,“被”。

大方:大道理。

15、少: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6、虚:同墟,居住的地方。

17.曲士:乡进之士,指见识浅陋的人。

束:束缚,局限。

18.盈:满,溢。

19.闾尾:神话中排泄海水的好地方。

已:停止。

20.丑:鄙陋。

21、任士:指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能之士。

22、向:当初,从前。

23、却:拒绝。

内:通“纳”。

24、乐用:以…为乐。

25、举:攻取。

治:安定。

26.窃:私下。

自谦之词。

27、黔首:秦时对百姓的称呼。

28、服:佩戴。

29、膏腴:土地肥沃。

30、丹青:用砂和青丹绘画的颜料。

31、术:方法。

32、尔:你。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33、告:祷告。

34、方:当…时。

举:全,所有的。

35.忽微:细微的小事。

所溺:沉溺迷惑的人或事物。

36.忧劳:认真勤劳。

逸豫:安逸享乐。

37、格:标准。

38、鲜:少。

39、疾首蹙额:厌恶憎恨的样子。

40、贽敬:进见的礼物。

41、曷:何不,为什么不。

42、厘定:整顿规定。

43、自诩:自己说好。

44、蛊惑:惑乱。

昧却:欺瞒。

45、悉照:全部按照。

46、胪:陈述。

47、博物:辨识通晓事物。

48、狡黠:机灵狡诈。

49、参国:国都的三分之一。

50、厌:同“”满足。

所:处所。

51.既而:不久。

鄙:两属。

52、完:统治。

兵:武器。

乘:兵车。

53、施:延续,推及。

54、匮:竭尽。

锡:通“赐”。

其:大概。

55、庸:通“用”。

及:遭殃。

56、敢:斗胆。

57、诸:之于。

58.厚:土地广大。

59.自毙:自取灭亡。

毙:因病或受伤身体倒下来。

60.图:图谋。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讲课稿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讲课稿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1、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

所谓六书,用《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说法,六书是: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2、“春秋笔法”,又称被称为微言大义,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3、《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新词语: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

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6、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指在某一个地方通行的语言。

7、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一标准来消除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以提高其交际效果,并促进这种标准的全面推行。

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9、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指屈原开创的、战国后期在楚国流行的一种新诗体;一指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体的一部古代诗歌总集。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关山月》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关山月》
2、重点掌握“年青的女郎”与“炉中煤”的象征意义。
作者采用这种象征手法,一方面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另方面,也有着 强烈的时代色彩。
“炉中煤”象征作者自己的爱国激情,可以使人们体会到作者情感的炽热程 度。
“年轻的女郎”象征经过五四运动战斗洗礼后的生机勃勃的祖国。同时,也 是诗人热恋,追求的对象。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关山月》
《关山月》(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陆游南宋诗人,号放翁;其诗表现抗金复国而壮志难酬的内容。
《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关山月》为乐府旧题。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通过揭露南宋统治者奉行的对金投降路线所造成的恶果,表达了战士 的失望和遗民的深痛,抒发了对祖国统一的信念不得实现的强烈悲愤。
3、重点掌握第三段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粱,到今天才重见天光 的寓意。
这里有双重寓意:(1)象征作者的爱国感情长期深埋在心底,只有五四运 动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2)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 直到五四革命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重点掌握诗中反复咏叹的作用。
本诗表现了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者思念五四之后的中国,以燃烧着 的煤的口气,诉说自己思念祖国的情绪,表现了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和决心 为振兴祖国献身的精神。
二、课文串讲
全诗共分为四节。
第一节:倾诉自己眷念祖国的热情和报国的真切心情;
第二节:表示作者对祖国的强烈的爱长期被埋在心里,一有机会表达,这 种感情则炽烈如火。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三层。
第一层:1—4 句。描写议和后的局面。一个“空”字表达了无限的感慨;当 官的没有一点忧患意识,醉生梦死。

语文词语解释大全

语文词语解释大全

语文词语解释大全语文是我们学习中文的科目,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了解汉字的构造及意义,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词和词语。

下面是一份详细的语文词语解释大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

一、词义解释1. 汉字:中国特有的文字系统,用于表达语言的意思。

2. 词语:由一到多个汉字组成的有意义的单位。

3. 词义:词语所表示的具体意思。

4. 同义词:与另一个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5. 反义词:与另一个词语意义相反的词语。

6. 词组:由两个或多个词语组合而成的特定搭配。

7. 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有独特含义和惯用法的词语。

8. 俗语:流传在民间并被广泛使用的短句或词语。

9. 歇后语:常用于幽默或讽刺的两句相对联的句子。

10. 谚语: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智慧的表达方式。

二、字音解释1. 声调:汉字的音调,用于区分不同的意义。

2. 声调符号:用于标志汉字的声调。

3. 拼音:用拉丁字母表示汉字的发音,并标示声调的一种方式。

4. 注音符号:用于标示汉字的读音和声调的符号。

三、语法解释1. 词性:词语在句子中所属的类别,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2. 句子成分:一个句子中具有特定语法功能的词语组成的部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3. 修饰成分:修饰某个词语或短语的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

4. 句子类型:句子按照所陈述的内容和疑问形式分类,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四、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意象来说明另一个意象,形成隐喻的修辞手法。

2. 比拟: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形成比较的修辞手法。

3. 排比:用同样的结构、配列相同的语句或单词,加强修辞效果。

4. 反复:多次重复批判、夸奖或描述同一事物,以达到强调目的。

5. 夸张:对某个事物或感情进行极端夸张,以夸张效果来增加表达力。

6. 对仗:对句子、诗歌的结构进行对称的修辞手法,增强美感。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无题》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无题》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蜀相》(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 实,有“诗史”之称。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主旨:
前四句描写景物,但景中有情。寓情于景。五六句叙事,内中也含着感情。 最后说出自己的理想,愿望,发表了议论。
颔联对丈工整。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映阶”对“隔叶”。“阶”平声,“叶”仄声。 “碧草”对“黄鹂”,“草”平声,“鹂”仄声。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所用比兴句。蚕“丝”用谐音,比喻相思;腊“泪”比喻眼泪,表示无穷尽的思 念。
3、说明“晓镜”一句由自己推及对方,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是在设想对方。其作用有:(1)设 想情人也在思念自己,更加强自己的无限思念;(2)转写对方,也表现出自己对 情人时时刻刻挂在心中。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1—2 句。描写离别之情。
第二层:3—4 句。运用比兴手法,述说离别之后,自己情思难断,哀愁 不已。
第三层:5—6 句。设想对方的思念之情,年华流逝,孤寂难眠。
第四层:7—8 句。借神话传说表达自己要去探望对方的心愿。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三国时蜀汉开国丞相诸葛亮祠堂,对诸葛亮历史 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神给与热情地肯定,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给与 高度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国家动荡之阶,未能有所作为的感概。
课文串讲:
前四句描写景物。首句设问句,表示自己崇拜已久,来到成都,急于记诸葛亮了。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无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大学语文》名词解释词语释义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大学语文》名词解释词语释义题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大学语文》名词解释词语释义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52)盗传必究一、名词解释1.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人文主义文学杰出代表。

2.祭文:是指以浓厚的感情对死者表示哀痛、怀念和评价一类的记叙性文章。

3.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光绪年间的举人。

我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主要著述有《饮冰室合集》。

4.《文选》: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世称《昭明文选》。

《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总集。

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也只略选“综集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

5.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筒斋。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清代诗人、诗论家。

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6.《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初至春秋末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是民歌,一百六十篇,因分采于十五个国家和地区,故称“十五国风”;“雅”为西周京畿乐歌,分为大雅与小雅,一百零五篇;“颂”为庙堂祭祀乐歌,四十篇。

它从不同方而反映了社会生活与精神而貌,奠定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7.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参加了以王叔文为代表的新政,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 10年后,义左迁柳州刺史,故世称柳柳州。

8.近体诗:古代诗体之一,也称“今体诗”,指与“古体诗”相对的格律体,为唐宋及后代诗人经常采用。

它在诗的字数、句数、平仄、对偶及押韵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9.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12.叙述:是对人、事、物(或场景)及其变化、发展过程的记写和描述,也称为原委的陈述。

13.傅雷:现代著名文学翻译家。

1908年生于上海,他的译著共30余种,其中有巴尔扎克作品15 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四人帮集团迫害,与夫人一起含冤去世。

大学语文第二版文言文必考重点词

大学语文第二版文言文必考重点词

大学语文第二版文言文必考重点词一、表时间的常用词1.朔:农历的每月第一天。

2.望:农历的每月十五。

3.晦: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4.少间、少时:稍过片刻,过了一会儿。

5.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6.未几:不久。

7.既而:一会儿。

8.俄、俄而:一会儿,不多久,片刻。

9.翼日、翌日:次日,第二天。

10.食顷:一顿饭工夫。

11.少顷:一会儿,一刻工夫。

12.逾时:过了一会儿。

13.有顷:过了一会儿。

14.顷刻:一会儿,不多久。

15.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16.向:从前,先前,往昔。

17.良久:很久。

18.夕:傍晚,日落的时候。

19.曩:以往,过去,从前。

20.他日:往后的某一天。

21.不日:往后没几天。

22.夜阑:深夜。

23.旦日:第二天。

24.旦旦:天天。

25.夙、旦:早晨。

26.已而:不久。

27.暝:日落,天黑。

28.寻:不久。

29.间:一会儿。

30.久之:时间过了很久。

31.无何:不多久。

32.是日:这一天。

33.亭午:正午。

34.夜分:半夜。

二、传记文中的常用词1.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2.课:考核、督促、征收。

3.风、化:教育感化。

4.按、案①:巡视,巡行;②考察,核实,查明。

5.游:①游玩,浏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6.趣、趋:①趋向、奔赴,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7.劾:举报,检举,揭发。

8.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9.短:进谗言,说坏话。

10.害:嫉妒。

11.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2.党:偏袒,伙同,包庇。

13.矫:假托,假传。

14.质:做人质,抵押。

15.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6.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7.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③因为。

18.多:赞扬,欣赏,若带宾语,就是意动。

19.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0.佞(nìnɡ):能说会道,引申为巧言谄媚。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词语解释

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第一篇《季氏将伐颛臾》(1)将有事于颛臾。

"事"是战争。

(2)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一词当岂不、恐怕讲,"过"是责备,做动词,"尔"指冉有,"与"相当于"吗"。

(3)是社稷之臣也。

"是"当这讲,指代颛臾。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种。

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施展,贡献。

就:居,担任。

列:当职位讲。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颠:跌倒,扑倒。

相:辅佐的人。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厌恶。

舍曰:不说。

辞:推辞,寻找借口。

(7)即来之,则安之。

来:是招来的意思,归顺。

使动用法,就是"使之来"。

安:当"安定"讲,也是使动用法,使之安。

第二篇《寡人之于国也》(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就是凶年,灾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是增加,更加的意思。

(3)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

走,跑,这里指逃跑。

(4)直不百步耳。

直,仅,只。

(5)数罟不入夸池。

数,细密的意思。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就是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者办丧死。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白,指须发花白。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读望,用作动词,即王天下,以仁政统治天下的意思。

(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怪罪。

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一、寡人之于国也1.尽心焉.耳矣焉:于是,作兼词用2.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凶:灾凶,此指饥荒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仅,只4.谷不可胜.食也胜:尽5.数罟..不入池数:细密。

罟:网6.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制止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指开仓放粮以赈救饥民9.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样1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即称王天下,指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从来不曾有过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岁:归罪于年成不好12.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弃甲曳兵而走:丢弃铠甲、拖着武器而逃跑1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谨:谨慎从事,认真办好。

申:重复,一再。

这里有反复教导的意思二、秋水(节选)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时:按季节。

灌:注入。

涘:水边。

渚崖:水洲岸边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东面:脸朝东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旋:转;转变望洋:仰视的样子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折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子:您。

本指海神,这里借指东海。

穷:尽。

殆:危险。

长:长久,永远。

5.井蛙不可以.语海者,拘于虚.也以:与。

虚:同“墟”,居住的地方6.方存乎少见..自多...,又奚以方:正。

见少:所见甚少。

奚以:何以,怎么。

多:自我夸耀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卒:“尽”8.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尽此矣:全在这里了9.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学识(以孔子的学识为少)三、五代史伶官传序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矣原:推究,推本求源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给。

矢:箭。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乃父:你的父亲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当……时。

系:捆绑4.函.梁君臣之首函:木匣,这里意为用木匣装盛,名词用作动词。

5.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仇雠:仇敌6.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抑:或,还。

本:推究本源。

自:由于7.忧劳..可以亡身..可以兴国,逸豫忧劳:忧患勤劳。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8.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尽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四、论毅力1.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若是:如此。

其:代词,指“成败之林”。

莽然:广大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要:概括地推究。

何以:为什么3.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蹇:跛足,引申为艰难、困厄。

遭逢:遭遇4.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参伍:交相错杂5.冒.其逆而突.过之冒:顶着。

突:突破6.譬如平.地平:填平7.成败之数.数:天数,含有规律的意思五、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终南捷径....终南捷径:唐代卢藏用曾经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名声而做了大官。

比喻求官的最近便门路。

现比喻达到目的的捷径2.然弭谤..莫如自修弭谤:止息诽谤3.容有底止....容有底止:尽力接受、占有知识,直到尽头才停止。

指很高的程度4.冶游..冶游:原指男女在春天或节日里外出游玩。

后来专指嫖妓5.二曰砥砺..德行砥砺:本义为刀石,这里引申为磨炼,培养6.方今风俗日偷.偷:苟且敷衍7.道义相勖.勖:勉励8.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详悉:详细知道9.不惟恃.教员讲授恃:依赖10.旁稽.博采稽:查找11.随时再为商榷..可也商榷:商讨六、容忍与自由1.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假:假借。

卜筮:古代用龟甲和蓍草占卜。

疑:蛊惑2.乃懵然..不之注意懵然:糊里糊涂,不明事理的样子3.行伪而坚....以疑众....,顺非而泽....,学非而博....,言伪而辩行伪而坚:行为虚伪却固执己见。

言伪而辩:言论虚伪而巧言善辩。

学非而博:学理错误却驳杂恣肆。

顺非而泽:依从错误却文过饰非4.此四诛者,不以听...不以听:不必再和听取意见5.我们还得戒律..自己戒律:警戒、约束七、咬文嚼字1.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锱铢:指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2.中.石没镞.中:射中镞:箭头3.便觉索然..无味索然:没有意味(兴趣)的样子4.打破了岑寂..岑寂:寂静5.究竟那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玩索:仔细地体味、寻找文辞等的含义6.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蕴藉:含蓄而不显露7.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端木遗风:孔子弟子端木的风范。

端木,复姓名赐,能言善辩,擅经商,富比王侯。

8.付梓..付梓:将文稿交给出版单位印刷。

付:交给。

梓:在木上刻字9.杀青..杀青:用火把竹木简烤干水分。

引申为文稿可以印刷了。

10.惟陈言之务去......惟陈言之务去:在自己的文章中,只要是别人说过的、陈旧的话,就一定要删去11.下乘..下乘:本是佛教用语,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八、吃饭1...柳下惠...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掌管刑狱。

以善于讲究贵族礼节著称九、我的世界观1...渊薮..渊:深水,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

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十、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1.麒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有尾。

古人以之象征祥瑞2.火蛇..火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会吐火的蛇记叙文十一、冯谖客孟尝君1.左右以君贱.之也贱:轻视,看不起2.谁习.计会习:熟悉。

计会:即会计3.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责:同“债”4.梁使三反..三反:向后三次往返。

反,同“返”5.被.于宗庙知崇被:同“披”,遭受6.无纤介..之祸者纤介:细小。

纤,细丝。

介:同“芥”,小草十二、垓下之围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幸:为帝王所宠幸2.歌数阕,美人和.之和:应和,跟着唱3.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4.田父绐.曰绐:欺骗5.未尝败北..败北:战败,败走6.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快战:痛痛快快地打一仗7.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王:称王8.自矜.功伐自矜:自夸,自负十三、张中丞传后叙1.然尚恨.有阙者:不为许远立传恨:遗憾2.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竟:最终3.人相食且.尽且:将近4.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数日:计算日期5.以此诟.远诟:辱骂,诽谤6.引.绳而绝.之引:拉扯。

绝:断7.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尤:责备8.将.其创残饿羸....之余将:带领、率领。

创残饿羸:受伤、残疾、饥饿、瘦弱的9.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讲:议论。

精:精辟,周到10.亦见其自比.于逆乱比:并列11.屡道.于两府间道:名词用作动词。

经过,来往12.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具:备办、准备。

乐:歌舞。

延:邀请13.矢著.其上砖半箭著:附着14.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仅:将近15.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阳阳:安详的样子十四、种树郭橐驼传1.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类:类似,好像。

2.驼业种..树业种树:以种树为职业3.视驼所种树,或移徒,无不适,且硕茂..、早实以蕃.硕茂:高大茂盛。

蕃:繁殖,这里是多的意思。

4.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窥伺:暗中观察5.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天: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致:使获得6.凡植木天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性:特性。

故:旧,指原来的陈土7.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易:改换8.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及:够得上9.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苟:如果。

殷:深,此指爱护得过分10.但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去:离开。

复顾:又回来看11.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怜:爱。

卒:最终12.官命促尔耕,勖.而植勖:勉励13.早缫而.绪,早织而缕而:通“尔”,你1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飧饔:饭食。

暇:空闲十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北至无穷..无穷:自代郡北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称无穷2.明德..先轮于贱.明德:修明德行。

贱:指底层的百姓3.臣闻中国..者中国:中原地区4.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负:依仗5.明日服而朝...服而朝:穿着胡服上朝,名词用作动词十六、前赤壁赋1.纵.一苇之所以如.,凌.万顷之茫然..纵:放纵,听任。

如:往。

凌:越过。

茫然:旷远迷茫的样子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指内心所思慕的人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倚歌:指按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知嫠妇..舞:使……起舞。

泣:使……哭泣。

嫠妇:寡妇5.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6.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7.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横槊:横持着长矛。

固:原本,确实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鱼虾:把鱼虾当作伴侣9.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斯:这,指水。

往:流去,流走。

卒:最终10.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造物者:指天地、大自然。

无尽藏:无穷无尽的宝藏适:适用11.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枕藉:交错着枕靠着躺在一起十七、先妣事略1.先妣周孺人..孺人:明清时用来封赠七品以下职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名号2.年十六来归..来归:嫁到夫家。

归,出嫁3.期.而生有光期:一周年4.然数颦蹙顾....诸婢曰数:屡次颦蹙:皱眉头。

顾:注视5.孺人讳.桂讳:名。

封建时代不应直称尊长的名字称讳6.敦尚简实....敦尚简实:注重简易朴实7.入城,则缉.缉: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

:麻缕8.乃劳苦若不谋夕...不谋夕:即朝不谋夕,早上不能为晚上打算,比喻境况窘迫。

这里说母亲虽不忧米盐,但当穷日子过,十分勤俭9.手中仞缀不辍....仞缀不辍:缝缝补补一刻不停10.户内洒然..洒然:整齐清洁11.中夜觉寝..觉寝:睡醒12.无一字龃龉..龃龉:生疏而不流畅。

原指牙齿上下对不齐十八、马伶传1.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盛时:国家兴盛的时期。

为乐:找乐,寻欢作乐2.做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来,或移坐更.进之西顾:脸朝西看。

更:更加3.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易衣:换掉戏服。

遁:逃走4.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且:将近5.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出:超过6.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也”过:往访。

善技:擅长技艺者7.天下无以易.李伶易:比得上,超过8.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掩其上:盖过他,超过他9.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俦:同类10.无所干.求干:求取11.乃走事.昆山事:侍奉十九、西湖七月半1.楼船箫鼓,峨冠..盛筵峨冠:高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