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运营和拆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考虑环境因素,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个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案例。
1. The Edge(荷兰)The Edge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栋办公楼,被认为是全球最可持续的办公楼之一、该建筑使用大量太阳能电池板和地热系统,减少了能源消耗。
建筑采用智能化的系统管理照明、供暖和通风,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
此外,该建筑还实施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
2.花博园(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在上海打造了一个大规模的花博园,以展示具有环保理念的建筑。
花博园的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提高能源效率。
在建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可再生材料,如竹材和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此外,花博园还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3. One Central Park(澳大利亚)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One Central Park是一个混合用途的建筑项目,包括公寓、商业空间和公共绿地。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环保措施,例如使用自然通风和天窗以减少对人工通风和照明的需求。
建筑外墙安装了垂直花园,提供了额外的隔热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此外,建筑还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4. Bullitt Center(美国)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Bullitt Center是一座办公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可持续的商业建筑之一、该建筑的设计考虑到了能源和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建筑使用了多项环保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地热系统和再生水处理系统。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被动式设计策略,如优化采光和通风,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
这些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案例证明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应用,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案例也为其他建筑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启示。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案例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今天来给大家唠唠一个超酷的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上海建科中心。
一、项目背景。
你想啊,在上海这么个寸土寸金、人多楼也多的地方,建个建筑可得有点新想法。
以前那些传统建筑,能耗高得吓人,对环境也不太友好。
于是呢,上海建科中心就应运而生啦,就像是建筑界的一股清流,立志要做绿色建筑的典范。
二、绿色设计亮点。
1. 节能方面。
这建筑的外形就很有讲究。
它的外立面不是随便设计的,而是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遮阳系统。
就像给大楼戴了一副很酷的太阳镜,夏天的时候,能挡住强烈的阳光直射,大大减少了空调的使用量。
这就好比你在大太阳下有个遮阳伞,里面自然就凉快多啦。
还有哦,它的屋顶可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
屋顶上装了好多太阳能板,就像一片片蓝色的小翅膀。
这些太阳能板可厉害了,白天吸收太阳光,把它转化成电能,能给大楼里的好多设备供电呢。
这就像是大楼自己在给自己生产“绿色小零食”(电能),自给自足的感觉超棒。
2. 节水方面。
上海建科中心有一套超智能的雨水收集系统。
下雨天的时候,雨水就像被邀请的小客人,顺着管道流到专门的收集池里。
这些收集起来的雨水可不是用来闲置的,它们可以用来浇灌大楼周围的花草树木,就像大自然的水循环在大楼里也有了个小循环。
而且,大楼里的一些非饮用水设备,比如冲厕所之类的,也可以用这些收集来的雨水,这可节约了不少自来水呢。
3. 室内环境质量。
走进大楼里面,你会感觉空气特别清新。
这是因为它有一套高效的通风系统。
这个通风系统就像大楼的“肺”一样,不断地把新鲜空气送进来,把污浊的空气排出去。
而且,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很用心,都是环保型的材料,不会释放那些有害的气味和物质,就像住在森林里的小木屋一样舒服自在。
三、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措施。
1. 材料管理。
在施工的时候,对于建筑材料的管理那叫一个严格。
他们尽量选用本地的建筑材料,为啥呢?这就好比你吃饭的时候,优先选择本地的新鲜食材一样。
本地材料运输距离短,这样就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积极影响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舒适和节能的需求,也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绿色建筑案例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美国芝加哥的绿色建筑案例——河流中心。
这座建筑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包括屋顶花园、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在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采光等也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为建筑内部的居住者提供了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接着,我们来看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案例——墨尔本市政厅。
这座建筑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对环境的影响,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材料和节能设备。
在建筑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实现了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
此外,建筑内部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充分考虑了员工的舒适度和工作效率,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最后,我们来看中国的绿色建筑案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这座高层建筑在外观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环保和节能的因素,采用了多层夹层玻璃和外墙隔热材料,有效地减少了建筑的能耗。
在建筑内部,采用了智能化的节能系统,通过监控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了精细化的能源管理。
此外,建筑内部的绿化空间和采光设计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为建筑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环保、节能和人性化的因素,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建筑能够采用绿色技术,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空间。
建筑行业的智能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建筑行业的智能建筑设计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友好、高效节能的追求,智能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几个智能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特点和应用效果。
案例一:北京国家大剧院(鸟巢)北京国家大剧院,俗称鸟巢,是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场馆之一。
其建筑造型独特,外观呈现出鸟巢状,并由一圈钢筋交织而成的结构组成。
在设计上,鸟巢采用了多项智能技术,包括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和节能系统等。
鸟巢的通风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气流模拟技术,可以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同时,照明系统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需求和时间段,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和色温,实现节能效果。
此外,鸟巢还采用了太阳能和地热能利用系统,通过在建筑中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和地热管道,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
案例二:苏州中心大厦苏州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苏州园区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国首座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
在设计上,中心大厦结合了建筑、信息技术和能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技术。
中心大厦的智能建筑应用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能源管理等。
智能照明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室内光线情况,实现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和开关控制,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节能的工作环境。
在安防方面,中心大厦采用了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有效增强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电力、水资源等能源的实时监测和调节,优化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案例三:中国移动大厦中国移动大厦坐落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移动通信总部大楼。
该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了智能化和绿色环保的理念。
通过智能建筑系统的应用,中国移动大厦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和智能控制。
中国移动大厦的智能化应用主要集中在空调、照明和电力管理等方面。
该建筑采用了智能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和人员使用情况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和风速,提供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深圳万科中心

湿地处理系统
渗水地砖及湖水循环系统
万科中心— —生态环保理念
速生/可再生材料的应用
钢材、玻璃、地毯、竹等速生/可再生材料应用率达23%
竹子作为装修材料和家私材料在项目中的应用
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在项目中的应用
万科中心— —生态环保理念
生态绿化 在室外空间,尽量采用渗水铺装路面以加强
雨水/污水全收集处理,节水50%
速生/可再生材料的应用
钢材、玻璃、地毯、竹等速生/可再生材料应用率达23%
生态绿化
原生植物/屋顶绿化
万科中心— —生态环保理念
外遮阳体系 根据不同朝向设置可调、固定等方式
可动式外遮阳表面使用特殊复合材料,保护内层玻璃减少太阳 能负荷及风力冲击。可转动式悬挂立面外遮阳系统不会阻挡窗外的 海景及山景。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深圳万科中心
— —漂浮的地平线
万科中心— —概况
位 置: 深圳·盐田区·大梅沙·环梅路·内湖公园。距大梅沙海滨公园约1公里
规 模: 占地面积6.2万m² 总建筑面积12.1万m²
功能组成: 办公、酒店、会议中心
万科中心— —合作团队
总包单位:中建三局一公司 监理团队:广州珠江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
施工管理:严格贯彻LEED认证对施工管理,以及材料使用的
万科中心— —建筑设计理念 开 放 公 园:为市民提供更为开放的公共活动场所
万科中心— —建筑设计理念 开 放 公 园:
万科中心— —建筑设计理念 绿地最大化: 超过100%的绿化。
万科中心— —建筑设计理念 绿地最大化: 超过100%的绿化。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一个评价绿色建筑的工具。 宗旨是: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
绿色建筑设计应用案例

绿色建筑设计应用案例今天来给你讲讲一个超酷的绿色建筑——上海建科中心。
一、选址与布局的智慧。
这个建筑的选址就很有讲究。
它位于上海,周边的交通那是相当便利,为啥这也算绿色建筑的一部分呢?你想啊,如果交通不方便,大家来这儿上班或者办事就得开很久的车,那汽车尾气就呼呼地排,多不环保。
而这儿呢,很多人可以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低碳又环保。
再看它的布局,整个建筑就像一个乖巧的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
它的朝向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建筑的长轴方向基本是南北向的,这样夏天的时候,太阳晒进来的角度就比较小,室内不会被烤得像火炉一样,能减少空调的使用。
冬天呢,又能让阳光更多地照进来,就像给房子盖了一层温暖的阳光被子,节省了不少取暖的能源。
二、神奇的外立面设计。
上海建科中心的外立面就像一个会呼吸的皮肤。
它可不是普通的墙面,上面有很多可以调节的百叶窗。
这些百叶窗就像一群小卫士,根据太阳的位置和光线的强弱自动调整角度。
比如说,中午太阳特别毒的时候,百叶窗就会调整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把阳光挡住,不让太多热量进入室内。
而在早晨或者傍晚,阳光比较柔和的时候,它们又会调整到可以让阳光温柔地洒进来的角度,既能采光又不会让室内过热。
而且这个外立面的材料也是精心挑选的。
它采用了一些隔热性能特别好的材料,就像给建筑穿上了一件隔热的防护服。
这样一来,室内的温度就比较稳定,空调不需要一直开着制冷或者制热,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
三、绿色的屋顶和庭院。
这个建筑的屋顶可不得了,那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它有很大面积的屋顶绿化,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
这些植物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工人,它们可以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而且在夏天,这些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会释放出水分,就像给建筑周围的空气喷了一层凉凉的水雾,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建筑内部还有一些庭院,这些庭院就像建筑的肺一样。
它们把自然风引入到建筑内部,让空气在建筑里欢快地流动起来。
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典型案例

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典型案例绿色建造是指在建筑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建筑方式。
智能建造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建筑施工的高效、精准和智能化。
本文将以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典型案例为题,列举10个符合要求的案例。
1. 德国柏林国际机场(BER)绿色建造案例柏林国际机场采用了多项节能环保措施,如利用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地热能利用等,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减排。
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绿色建造案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筑外墙采用高效保温材料,配备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节能降耗、智能管理和舒适度的提高。
3. 日本东京奥运会场馆绿色建造案例东京奥运会场馆采用了多项绿色建造技术,如可再生能源利用、节水系统、建筑材料的环保选择等,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 北京国家大剧院绿色建造案例国家大剧院采用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外墙采用隔热材料,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能源的节约和舒适度的提高。
5.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绿色建造案例滨海湾花园采用了多项环保措施,如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绿化覆盖等,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6. 美国纽约高线公园绿色建造案例纽约高线公园利用废弃的高架铁路改建而成,采用了多项绿色建造技术,如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绿化覆盖、太阳能照明等,实现了对城市空间的再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7. 法国巴黎新圣母院绿色建造案例巴黎新圣母院采用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外墙采用隔热材料,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能源的节约和舒适度的提高。
8. 中国上海环保科技城绿色建造案例上海环保科技城采用了多项环保措施,如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太阳能发电系统、绿化覆盖等,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9. 日本京都清水寺绿色建造案例京都清水寺采用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外墙采用隔热材料,配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能源的节约和舒适度的提高。
10. 英国伦敦碎片大厦绿色建造案例伦敦碎片大厦利用废弃的铁路桥梁改建而成,采用了多项绿色建造技术,如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绿化覆盖、太阳能照明等,实现了对城市空间的再利用和环境的改善。
绿色建筑体系中建筑智能化的应用

绿色建筑体系中建筑智能化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环境的要求变得更加高,绿色环保成为了人们建筑理念与行动的关键词,绿色建筑体系的使用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新趋势。
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需要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节约能源,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需要保证建筑的可用性与舒适性。
而建筑智能化的应用是实现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
建筑智能化的应用可以使得建筑系统更具有智能化、自主控制性和自我适应性,从而达到优化建筑设计与节能降耗的目的。
具体来说,建筑智能化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是通过使用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等技术手段,对建筑内外各个系统的运行和交互进行协调和调节,以达到优化能源使用和提高舒适性的目的。
该系统可以通过监测环境参数(如气温、湿度、亮度等),来自动控制采暖、通风、照明等系统的运行。
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预测人员的出席率,来自动控制照明系统的亮度,并优化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以实现节能。
二、节能窗户节能窗户是一种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自主控制自身状态的窗户。
该窗户可以根据室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自动启闭与智能调节。
例如,在室内温度高的情况下,窗户可以自动开启进行通风降温,而在雨天或者晚上,窗户可以自动关闭保持室内干燥舒适。
该窗户不仅节能环保,而且可以达到智能化自主控制的目的。
三、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室内光线强度,从而自适应地调整照明亮度。
同时,该系统可以根据人员出入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灯具。
例如,当室内无人时,照明系统可以自动关闭以节约能源,而当人进入房间时,照明系统可以自动开启亮度适当的灯光以实现舒适性需求。
智能空调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室内温度与湿度等参数,并根据人员出席情况进行调节,以达到节能节耗以及优化舒适性的目的。
例如,在夏季热天,空调系统可以自动开启以降低室内温度;而在有人员出席的情况下,空调系统可以智能自适应地调节温度,以达到调温降耗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同时光一体化服务助力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
协同时光在总结多年建筑自动化行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上以“一体化服务,协同创造价值”为理念为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进行系统集成集成了十大子系统:楼宇自控、消防报警、公共安全技术、一卡通系统、智能照明系统、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公共广播系统、智能会议系统、无线巡更系统、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并为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提供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和解决方案。
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拥有一大批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机电设备和系统,协同时光IBMS 利用开放性技术对其进行监控和管理并且通过其先进的联动技术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联动控制。
实现了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一体化集成,即在横向集成的基础上,实现中央集成管理系统降低了系统的运行费用,提高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并通过对能耗值的监测生成报告,优化节约措施。
⏹协同时光在技术层面利用靠放的OPC技术和SOA架构试用先进的FORM工具,提供
OPC工具帮助用户快速开发OPC Sever,综合应用form工具可快速生成场景画面组态。
⏹协同时光在集成的层面作为智能建筑最为关键的神经系统,将不同的子系统集成到同一
界面操作,实现跨子系统联动控制实现远程管理。
并以动画,图案。
文字,的形式反映在同一界面使其准时的直观的了解到情况。
⏹运用WEB服务技术和SOA架构对最终用户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方便与实时信息门户、
移动应用再次集成。
实现子系统信息共享,极大地节省了不必要的硬件投资。
通过对设备数据的抽取、分析方便采取应急措施和优化节约措施。
功能实现效果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