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百度文库
2021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2020-2021学年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概况教学计划进度表和我们2岩石和土壤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土壤。
3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4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不可再生。
2通过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了解人类在开发、利用、保护岩石、矿物和土壤等方面的行为。
交流总结复习对岩石与土壤单元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复习,完成综合练习1练习+讲解17 6.20-6.26复习对三个单元进行综合复习,并完成思维导图1讲解复习完成综合练习并讲解1练习+讲解18 6.27-7.3总复习1练习+讲解考前答疑1练习+讲解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1.(1)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2)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带电气球相互靠近时会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仔细观察,我们能得出________②这种现象和我们了解的________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答案】(1)两个气球向相反方向运动(2)同名电荷相互排斥,异名电荷相互吸引;磁铁【解析】【解答】经过摩擦之后,两个气球上就带上了相同的电荷,所以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根据实验,可以得出:同名电荷相互排斥,异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
与我们了解的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分析】同名电荷相互排斥,异名电荷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题。
解剖一朵油菜花并记录下来。
(1)完成下表主要部分数量颜色气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我还观察了整株油菜,还发现:________【答案】(1)萼片;4;绿色;清香;花瓣;4;黄色;清香;雄蕊;6;黄色;清香;雌蕊;1;绿色;清香(2)油菜花呈旋叠状,辐射对称,花瓣呈十字形排列,雄蕊四长两短,雌蕊由二心皮构成。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2023-2024学年教科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为指导,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因此, 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三、教材分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由《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和<哦岩石与土壤>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8课时,共24课时。
每一课时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部分组成。
四、教学目标L知道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
2.懂得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3.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4.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现出植物多样性。
5.能通过种植、观察、记录与探究,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
6.知道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及控制电路的方法。
7.引导学生建立电路的概念,懂得电路是允许电流通过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8.能够利用简易的检测装置,识别导体和绝缘体。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电路》教案(2021新版)

第二单元电路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材简析】本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教材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了解学生们对电的原有认识。
接着让学生们提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然后,通过调查家中的用电器来认识不同的电源和电都能为我们做什么,初步建立电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的概念。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寻找静电的生活体验中开始思考物体为什么会带电,这虽然是浅层次的认知,但是建立了静电与生活用电的联系,对电的本质有了了解,这种“点到为止”的认识是后面探究活动的基础,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学生对电的前期认识,第二部分探索家庭用电器中供电的种类及安全用电,第三部分研讨如果没有电,我们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对电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包括基本的用电安全,但对于不同用电器用的电来自哪里,通电后的电器如何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学生在过去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坚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他们逐渐养成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电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源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
2.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它能驱动用电器做很多工作。
3.初步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
[科学探究目标]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
2.增强对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3.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电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是我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能源。
[难点]了解家中常见的用电器,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电源类别。
【教学准备】[教师]一张“关于电的知识”班级记录表和一张“家用电器记录”班级记录表,关于电源(电厂、电池)和安全用电的 PPT。
2021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优秀教案

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芽、胚根和子叶。
科学探究目标
1. 综合利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和描述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 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3. 解剖浸泡的种子,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4. 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种子结构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
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认识种子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
解剖浸泡的种子,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花生、蚕豆、凤仙花等)、放大镜、镊子、浸泡一天的蚕豆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
2021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全部教案(含8课时)

2021新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全部教案第1课时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目标】1.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
2.观察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不同。
3.探讨种子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教学重难点】1.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2.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师:向日葵小苗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植物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呢?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有什么特征呢?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不同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2.不同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3.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寻找不同植物的种子,做一幅种子贴画。
【板书设计】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叶、种、种皮内部:胚根、胚芽、子 色外部:形状、大小、颜植物的种子 【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已经开始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植物的有关问题,并且通过对凤仙花一生的介绍,注意到植物一生的变化。
但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他植物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对变化的认识是间接的,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零散的、模糊的。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3篇)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的常见物质及其性质;2. 了解能量与物质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与能量a.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b. 能量的形式和转换2. 物质的变化与能量a. 物质的变化形式b. 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关系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a. 水的性质与应用b.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意识教学活动与教学重点:1.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索科学问题。
3. 走进实际:组织学生参观实际场景,如水厂、污水处理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水的重要性和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实际场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科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合作学习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方面。
2. 实验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3. 完成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情况,包括问题的解答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已总结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二)教学计划: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科学与生活(1周)1.1 科学与我们的生活(2课时)- 介绍科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分析科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器、交通工具等1.2 科学实验与探究(3课时)- 讲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汽化、冰的融化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第二单元:天气与季节(2周)2.1 天气的变化(2课时)- 分析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探讨天气的变化规律和原因- 学习天气预报的方法和工具,如温度计、气象站等2.2 季节的更替(2课时)- 讲解四季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四季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探究季节更替的原因,如地球公转等2.3 预测天气(2课时)- 学习天气预测的方法,如观察云朵、风向等- 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测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行为和服装的选择第三单元:物体的特性(2周)3.1 键和开关(2课时)- 分析键和开关的作用和特点- 进行简单的开关实验,如灯泡的亮灭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开关的工作原理3.2 物体的颜色(2课时)- 探究物体的颜色对光的反射和吸收的影响- 进行颜色混合实验,如红色和蓝色的混合等- 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关系3.3 物体的声音(2课时)- 学习声音的特点和传播方式- 进行声音传播实验,如声音在不同材质中传播的比较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材质对声音的影响第四单元:植物的特性(2周)4.1 植物的根和茎(2课时)- 讲解植物的根和茎的结构和功能- 进行观察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如观察扦插繁殖等- 引导学生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和重要性4.2 植物的叶和花(2课时)- 探究植物的叶和花的结构和功能- 进行观察植物叶和花的实验,如观察叶绿素的存在等-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叶和花的生长条件和特点4.3 植物的种子和果实(2课时)- 学习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和传播方式- 进行观察种子和果实的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等-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繁殖中的重要性第五单元:动物的特性(3周)5.1 动物的体型和动作(2课时)- 讲解动物的体型和动作的特点和功能- 进行观察不同动物的体型和动作的实验,如观察鸟类飞行等- 引导学生了解动物体型和动作与生存环境的关系5.2 动物的群居和迁徙(2课时)- 探究动物的群居和迁徙的原因和特点- 进行观察动物群居和迁徙的实验,如观察鱼群的移动等- 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群居和迁徙的生活方式和适应性5.3 动物的食性和口器(2课时)- 学习动物的食性和口器的特点和适应性- 进行观察动物的食性和口器的实验,如观察昆虫吸食花蜜等- 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第六单元:健康与安全(2周)6.1 身体的健康与保护(2课时)- 讲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护身体的方法- 分析关键时刻的自救方法,如突发事故的逃生等- 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等6.2 环境的卫生与保护(2课时)- 探究环境卫生对健康的影响- 分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如垃圾分类等-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责任和行为6.3 饮食的均衡与营养(2课时)- 学习饮食的均衡和营养的重要性- 分析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和功能,如谷物的碳水化合物等-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上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的概述,每个单元都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自然现象的原理和规律,并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理解。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1.1 水的用途1.2 水的组成1.3 水的资源与保护2. 第二章动物与人类2.1 常见的家畜2.2 动物的运动方式2.3 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 第三章植物的生活3.1 植物的器官3.2 植物的生长3.3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4. 第四章玩具中的科学4.1 简单机械4.2 力与运动4.3 玩具的设计与制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用途、水的组成、动物的运动方式、植物的器官等基本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命观念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动物的运动方式、简单机械的原理。
2. 教学重点:水的用途与保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植物的生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用途吗?”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本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水的用途、水的组成等知识。
结合教材,讲解相关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水的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水的组成。
4.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水的用途、动物的运动方式、植物的器官等知识。
结合教材,解答学生疑问。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互评、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水、动物、植物的知识?”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二章动物与人类第三章植物的生活第四章玩具中的科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 请列举水的三种用途,并说明原因。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方面,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
2.难点:植物生长变化规律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生长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植物生长实验所需的材料:种子、泥土、水等。
3.讨论问题: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是什么?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植物的各个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并讲解它们的功能。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植物生长环境?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及其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概况教学计划进度表和我们2岩石和土壤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土壤。
3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4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不可再生。
2通过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了解人类在开发、利用、保护岩石、矿物和土壤等方面的行为。
交流总结复习对岩石与土壤单元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复习,完成综合练习1练习+讲解176.20-6.26复习对三个单元进行综合复习,并完成思维导图1讲解复习完成综合练习并讲解1练习+讲解186.27-7.3总复习1练习+讲解考前答疑1练习+讲解一、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综合题1.有一个4个接头的盒子,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
哪组连接 A—B A—C A—D B—C B—D C—D通路√√√短路√√√的推测结果(画4种)。
(2)A—B,B—C,B—D之间是断路,说明没有________通过。
(3)下列对电路检测器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使用电路检测器时只要检测一次就够了B.使用电路检测器时最好重复检测两次C.使用电路检测器之前,要先检测它是否能正常使用【答案】(1)(2)电流(3)A【解析】【解答】1.接线柱连通,就是通路,如果两个接线柱没有接通,就是短路;2.断路说明没有电流通过;3.在对电路进行检测前,要先检查它是否能正常使用,检测时需要最好重复两次,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分析】在通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在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
2.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并使左图中的灯泡比右图中的灯泡亮。
【答案】【解析】【解答】如果要使左图的灯泡比右图的亮,应该使左图为并联,而右图为串联。
【分析】几个电路元件沿着单一路径互相连接,每个节点最多只连接两个元件,此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
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并联是元件之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特点是将2个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器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
通常是用来指电路中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即并联电路。
3.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防止触电事故?【答案】解:损坏的开关、插头、电线等应尽快修理或更换,不能使用。
【解析】【解答】(1)用电量大的电器不要共用一个插座(2)拔掉长时间不用的电器插头(3)插头要插好(4)插头插座不能用湿布擦拭等。
【分析】触电是人体触及带电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电弧放电时,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或是进入其他导体构成回路的现象。
4.想想日常生活中哪些静电现象,试着列举一二。
【答案】①电视荧光幕静电,②梳头产生静电。
【解析】【解答】电视荧光幕静电,荧光幕因电子撞击而累积大量的静电。
梳头产生静电,因头发与梳子摩擦而产生静电。
【分析】本题考查静电的普遍性。
5.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有哪些?①铁;②湿抹布;③硬币;④铜丝;⑤纸屑;⑥人体;⑦玻璃;【答案】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有:①②③④⑥【解析】【解答】铁、硬币、铜丝属于金属,金属导电,而湿抹布带水,水能导电,人体本身就是导体。
【分析】本题考查导体。
6.动动手,想一想在连接电路的时候,小灯泡为什么亮起来了?将电路中的导线剪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有什么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答案】当形成一个完整电路时,小灯泡就可以亮起来。
将电路中导线剪断后,便不是一个完整电路,电流无法顺利通过,所以灯泡不亮,可以重新接上完整的电线使灯泡恢复发光。
【解析】【解答】通过实验,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
完整导体在整个完整电路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绝缘体主要起到保护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导体。
7.用导线把下图中的电池和灯泡连起来,使左图的灯泡比右图的灯泡亮。
【答案】【解析】【解答】(连接如图)一个完整的电路中,两个灯泡串联下的电路的电压伏数是1个灯泡的电压伏数的两倍,所以串联的灯泡比并联的灯泡更亮一点。
【分析】本题考查电路的连接和不同连接方式下的差别。
8.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电,说说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安全用电。
【答案】睡觉或外出前应拔去电视机的插头。
切记不要在高压设备附近逗留,更不可靠近他们。
【解析】【解答】睡觉或外出前应拔去电视机的插头。
切记不要在高压设备附近逗留,更不可靠近他们。
家用电器突然冒烟或打火星时,应该马上关闭电源,并找专业人员检查维修。
不要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等。
【分析】本题考查生活的用电安全。
9.写出并联电路的特点。
【答案】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解析】【解答】在并联电路中,电流至少有两条路径,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因为支路上有各自的开关,使用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
【分析】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的特点。
10.写出串联电路的特点。
【答案】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元件|②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解析】【解答】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同时通过电路中的多个元件,且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
11.生活中的开关。
看图,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什么?图中的开关有什么特点?三根不同导线代表通过不同的灯,有什么作用呢?【答案】这是生活中道路上常见的红绿信号灯,图中的开关一分为三,分别控制三个不同的颜色的信号灯,使得三个信号灯不会同时亮起。
【解析】【解答】这是生活中道路上常见的红绿信号灯,图中的开关一分为三,三个开关分别控制三个不同的颜色的信号灯,使得三个信号灯不会同时亮起,节省了资源。
【分析】本题考查开关类型。
12.家中有哪些常用电器?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答案】电话机、电脑、电视遥控器、电风扇等等,其中电话机、电视遥控器是用电池作为电源的。
【解析】【解答】家庭中,不仅使用电插座为电源的,而且也有使用电池为电源的,比如有电话机、电视遥控器、计算器等等。
【分析】本题考查电池的使用广度。
13.一个连接着两个小灯泡的电路出故障了,请推测、列举可能出问题、出故障的地方。
(至少两点以上)【答案】①灯泡里的灯丝断了;②灯座松了;③导线与灯座等接触不好;④电池没电;⑤导线里面铜丝断了……(任选两点)【解析】【解答】电源没电,灯丝断了,导线某个部位断了,灯座接线柱松了等等。
【分析】电路的组成部分任意部位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电路出现故障,比如电源、导线、用电器等。
14.想一想,能使小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
【答案】电池中的铜帽与锌壳以及小灯泡中的金属头与金属螺纹这四个点中,灯泡中的一个点与电池中的一个点连接,其他两个点用一根导线连接的方式能使小灯泡发光。
【解析】【解答】灯泡发光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主要是将灯泡的连接点和电池的两端用导线连接起来。
【分析】本题考查灯泡发光。
15.有一个4个接线头的盒子,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头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接线头1-2 1-3 1-4 2-3 2-4 3-4通路√√√断路√√√推测结果。
(能画几种画几种)【答案】【解析】【解答】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得出,123之间是接通的,每个接头和4接头都是断开的。
【分析】分析题目时,把通路这一行划对号的两个接通之间用一条直线相连,短路这一行中划对号的两个接头之间一定是不能划直线的。
16.研究电路。
(1)小刚按照甲、乙两幅图组装电路(用的都是新电池),发现小灯泡都不发光,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甲图的灯泡有电流通过,乙图的没有B.乙图的灯泡有电流通过,甲图的没有C.甲、乙两图的灯泡中都没有电流通过(2)甲图电路(开关不闭合),它________(填“短路”或“断路”)了,当然不可能亮。
(3)小刚要修改甲图的电路,请帮他完成。
要求:在下图中,用画线代替导线,开关能控制灯泡的亮灭。
(4)乙图中的灯泡没有亮,说明电路出了故障。
请写出可能的故障原因。
(写1个)(5)小刚借助电路检测器寻找乙图电路中的故障,正确的顺序是()。
①电路检测器自检②从故障电路中取出电池③重复检测,并把检测结果记录下来④用两个检测头接触被测元件两端,看看检测器灯泡是否发光A.①④③②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答案】(1)C(2)断路(3)(4)开关处导线接触不良。
(5)C【解析】【解答】1.两图的灯泡都不亮,说明两图的灯泡都没有电流经过;2.甲图中开关不闭合,说明电路是断路,灯泡不会亮;3.将开关、用电器用导线首尾相连;4.乙图中的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是开关处导线接触不良;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的顺序是:从故障电路中取出电池、电路检测器自检、用两个检测头接触被测元件两端,看看检测器灯泡是否发光、重复检测,并把检测结果记录下来。
【分析】只有电流经过电路时用电器才能正常使用;在检测电路时,最好进行重复测试两次。
17.科学探究题。
有一个4个接线柱的接线盒,小明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后把接线柱之间的连接状态记录在下表中:接线1—2 1—3 1—4 2—3 2—4 3—4通路√√√断路√√√推测结果。
【答案】【解析】【解答】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电路知识,可知,在电路中,相连接的接线柱才能构成通路,根据对表中所记录的状态可以推出各接线柱之间的连接关系。
【分析】相互连接的接线柱才能构成通路。
18.下图画的是乐乐同学连接的电路,小灯泡能亮吗?怎样改动才正确?改正后在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答案】不亮|将C处的一根导线连接到d处【解析】【解答】这个连接的线路是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应该将c处的导线连到d处。
将对应电路中的各个部分画出简单电路就可以了。
【分析】图上c处连接的地方没有使电流流过电池,所以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19.用毛皮轻轻摩擦气球时,接着带电的气球接触荧光灯管任意一端的触点时,灯管即刻被点亮(如图所示),只是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
(1)在用毛皮摩擦气球时,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了气球上,使气球带________(填“正电”或“负电’’)。
(2)灯管被点亮,说明灯管内的灯丝________(填“有”或“无")电流通过。
(3)灯管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的原因是 .【答案】(1)负电(2)有(3)电荷数量少,电流较小【解析】【解答】负电荷从毛皮转移到了气球,气球就带负电;灯管被点亮就说明灯丝中有电流经过;灯管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的原因是电荷数量少,电流较小。
【分析】根据电路的特点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就可以解决本题。
20.佳佳春节买来的手提音乐灯笼出了故障:打开开关后,音乐会一直响,但提在手上走动时,小灯泡一会儿灭,一会儿又非常亮。
请你分析一下,在可能的原因前打“√”,不可能的原因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