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速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7篇)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7篇)圆周运动教案篇一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修订本)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A、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部分,本节课是高一必修内容。
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运动的知识,但如何研究圆周运动的特征是新的学习内容。
圆周运动的定义,及描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的知识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既要着重让学生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又要让学生对波形图有初步的认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观察法、比较法等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3)、能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种运动的比较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对比方法研究问题。
(2)、通过对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会研究问题要从多个的侧面考虑。
(3)、通过对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探究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并感悟科学探究法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录像使学生对“物理来自生活”形成深刻印象。
(2)、通过对手表指针的运动的观察、探索并得到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式及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3)、通过对内容的观察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价值观,并增强对物理学的好感。
通过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教学难点:要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比较快慢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篇二(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等概念,会对它们进行定量的计算。
2、知道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定义,知道线速度与周期,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揭示圆周运动中动能和角动量的变化。

引言:在经典力学中,圆周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它不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且在工业、交通等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匀速圆周运动是圆周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其动能和角动量的变化规律十分有趣,本文将重点分析并揭示这一规律。
一、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匀速圆周运动是指保持恒定角速度的圆周运动,它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下:1.概念(1)圆周运动:一个物体沿着一个确定轨迹做圆周运动,称为圆周运动。
(2)角度:以圆心为顶点的两条射线所夹的角度称为圆心角,记为θ(单位为弧度)。
(3)圆周位移:一个物体在圆周上运动一周所经过的路程称为圆周位移,记为L(单位为米)。
(4)角速度:单位时间内圆心角的转动速度称为角速度,记为ω(单位为弧度/秒)。
2.公式(1)角速度的定义式:ω = Δθ / Δt(2)圆周位移的定义式:L = rθ(3)速度的公式:v = ωr(4)周期T的公式:T = 2π / ω(5)向心加速度a的公式:a = v² / r = ω²r二、匀速圆周运动的动能和角动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动能和角动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
1.动能的变化规律圆周运动时,一个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包括轨迹上的动能和转动动能两个部分,其中,轨迹上的动能与物体在圆周上匀速运动的速度有关,而转动动能则与物体沿圆周运动时顺时针方向自转的角速度相联系。
因此,动能的总量为:K = Kt + Kr = 1/2mv² + 1/2Iω²其中,Kt为轨迹上的动能,Kr为转动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其速度,I为物体的转动惯量,ω为其角速度。
由于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角速度和速度保持不变,在考虑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动能的变化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轨迹上的动能Kt不变;(2)转动动能Kr随时间t而增加。
这一结论可以通过下面的分析予以证明。
(1)轨迹上的动能不变圆周运动时,一个物体的速度v为常量,因此,轨迹上的动能很容易计算,为Kt =1/2mv²。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案1《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3篇

A humble heart is a heart like a weed flower, not making fun of the outside world or caring about the world'sridicul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匀速圆周运动教案3篇匀速圆周运动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3.德育目标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匀速圆周运动及其描述2.难点: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三、教学方法讲授、推理、归纳法四、教具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能够转动的圆盘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曲线运动中,轨迹是圆周的物体的运动是很常见的,如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1.速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观察、举例】一个电风扇转动时,其上各点所做的运动,轨迹都是圆;开门或关门时门上各点的运动,轨迹都是一段圆弧。
地球和各个行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掌握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明确要研究圆周运动中的最简单的情况,匀速圆周运动,接着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中间有一个思考与讨论做为铺垫.教法建议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的教学建议是:通过生活实例(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比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同时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t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的教学建议是: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几个物理量在对圆周运动的描述上虽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引导学生从如下思路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教学难点:各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主要设计: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物理量.(一)让学生举一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二)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课件2、皮带传动装置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引起思考和讨论(三)展示课件3: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可暂停.可读出运行的时间,对应的弧长,转过的圆心角,进而给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一)重新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不同的点线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周期不同,有些不同的点角速度、周期相同,但线速度大小不同;进而此导同学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圆周运动是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也是牛顿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综合应用。
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介绍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

一、引言圆周运动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比如我们看到的风车旋转、天上的卫星绕地球运动等等。
要了解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就需要理解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学习这两个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描述圆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概念解析1.角速度角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沿圆周运动的角度变化量。
通俗地说,就是物体在一个圆周中旋转的速度。
用符号ω表示,其公式为:ω=Δθ/Δt其中,Δθ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绕圆心转过的角度差,Δt表示该时间间隔。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角速度是恒定的,而对于非匀速圆周运动,则角速度会随时间而变化。
2.角加速度角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在圆周运动中角速度的变化率。
用符号α表示,其公式为:α=Δω/Δt其中,Δω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角速度的变化,Δt表示该时间间隔。
与角速度类似,对于匀加速圆周运动,物体的角加速度是恒定的,但对于非匀加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会随着时间变化。
三、实例演示为了更好地理解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演示。
假设有一物体在圆周上匀速运动,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圆的中心点为O,物体的起始位置为A,终止位置为B,圆周长为L,角度为θ。
1.求解角速度根据角速度的定义,可知Δθ=θ、Δt=t,则角速度ω=θ/t。
在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下,t为任意时间间隔,因此角速度始终保持不变,而等于物体每秒旋转的角度数。
2.求解角加速度由于该圆周运动为匀速圆周运动,因此角加速度为零。
四、结语通过本教案的介绍,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了解了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在实际物理运动中,我们通过测量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运动状态。
理解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物理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圆周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圆周运动教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圆周运动教案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教案篇一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2、常见传动装置的应用。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依旧具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不断改变,因其加速度方向在不断改变,其运动版轨迹是圆,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总能分权解出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我们将方向时刻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速度(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改变的。
(或是大小,或是方向)(即a≠0)称为变速运动。
速度不变(即a=0)、方向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运动。
而变速运动又分为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和变加速运动(加速度改变)。
所以变加速运动并不是针对变减速运动来说的,是相对匀变速运动讲的。
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须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匀变速运动既可能是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比如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吗篇三高中物理《圆周运动》课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特殊曲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物理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通过探究理清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并使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
(过渡句)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
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 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及其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和概念。
3. 培养学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3. 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4.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5. 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特点、相关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利用公式讲解法,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
3.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运用数形结合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日常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结合公式,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
3. 公式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公式。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如自行车轮子、地球自转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适当增加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六、教学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进行解答。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练习和实际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掌握程度。
2. 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八、教学拓展1. 介绍匀速圆周运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教案:匀速圆周运动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
3.能够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计算。
二、教学内容:1.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
3.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例子,让学生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PPT或板书解释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包括圆周运动、半径、角度、角速度等概念的解释。
3.相关公式(20分钟)介绍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如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公式、周角公式、线速度公式等,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应用。
4.实例讲解(20分钟)选择几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车轮的转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通过解析实例来体验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过程。
5.计算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计算练习,包括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等的计算。
6.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公式,并进行板书归纳。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引入和解释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实物演示:利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匀速圆周运动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
3.计算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练习题评估:收集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延伸:1.拓展概念:引入变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于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2.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车辆转弯、摩托车倾斜等情况的分析与解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公式,并通过实例和计算练习进行了巩固。
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物演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匀速圆周运动 学案 本章要求:1、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知道向心加速度。
2、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
3、关注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己个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2、知道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能用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理解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学习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己他们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知识要点】:
1、圆周运动的概念:
运动轨迹为 是圆周运动。
它是一种变速运动,其速度的 始终发生变化。
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叫匀速圆周运动
2、圆周运动的描述:
1)、线速度: 与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也可以这样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它不只有大小,还有方向,实际上是矢量。
2)、角速度: 与 的比值叫做角速度,计算公式 ;也可以这样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它只有大小。
3)、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运动的速度发生改变,就会有加速度的产生,而圆周运动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的,其速度方向总是发生改变,所以,速度是发生变化的,则必然有加速度的存在;若是变速率圆周运动,加速度不仅会改变方向,还会改变大小;若是匀速度(率)圆周运动,加速度则仅仅改变方向;改变方向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其运动学计算公式为:;
ππϕωππ2f T
2;2fr T 2r t s ======t v 222222r 4f T 4r r v r ππω====心a 4)、周期与频率:
匀速圆周运动一周素用的时间叫 ,它的倒数叫做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数。
5)、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以及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典型题型】
1、 同轴转动问题:
如图所示:半径分别为R 和r 的两个圆周运动具有相同的角速度,线速度之间的关系R :r 。
学生自己推出:
2、 异轴转动问题:
a b
如图a 所示:当两圆相切时Q 与P 点具有相同的线速度
如图b 所示:当实线连接时Q 与P 点的线速度相同,当虚线连接时Q 点与 P` 点相同。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例题1、静止在地球上的物体都要随地球一起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运动周期都是相同的
B .它们的线速度都是相同的
C .它们的线速度大小都是相同的
D .它们的角速度是不同的
解析 :地球绕自转轴转动时,所有地球上各点的周期及角速度都是相同的,地球表面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平面是物体所在纬度线平面,其圆心分布在整条自转轴上。
不同纬度处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是不同的,只有同一纬度处的物体转动半径相等,线速度的大小才相等,但即使物体的线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各不相同。
答案:A
例题2;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O 1上两轮的半径分别为3r 和r ,从动轮O 2的半径为2r ,A 、B 、C 分别为轮缘上的三点,设皮带不打滑,求:
⑴ A 、B 、C 三点的角速
度之比ωA ∶ωB ∶ωC =
⑵ A 、B 、C 三点的线速度
大小之比v A ∶v B ∶v C =
解析: 皮带不打滑,表示皮带接触
点处线速度大小相等,故v B =v C .,因A 与B 为同一轮上两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与半径成正比,
v A =3v B ,故三点线速度之比为3∶1∶1
因v B =v C ,当线速度相等时,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r B ∶r C =1∶2,所以ωB ∶ωC =2∶1,又ωA =ωB ,故三点角速度之比为2∶2∶1。
答案:2∶2∶1 ,3∶1∶1
点评:解决圆周运动的问题,关键是搞清楚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当同轴转动是,角速度是相等的,现速度与半径成正比;当异轴转动时,向连接处的线速度是相等的。
【达标训练】
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
B 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C 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同
D 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等,
2、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没有加速度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处于平衡状态
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和外力一地被那个不等于零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下列哪些两市不变的( )
A 速度
B 速率
C 角速度
D 加速度
4、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角速度一定于半径成正比
B 线速度一定于半径成正比
C 角速度一定于转速成正比
D 做圆周运动的质点转动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5图所示为某一皮带传动装置.主动轮的半径为r 1,从动轮的半径为r 2.已知主动轮做顺时针转动,转速为n ,转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动轮做顺时针转动
B 从动轮做逆时针转动 (例
2)
C 从动轮的转速为n r r 21
D 从动轮的转速为n r r 1
2 二、计算体
6如图所示,为测定子弹速度的装置,两个薄圆盘分别装在一个匀速转动的轴上,若两盘平行,且转速为min /3600r ,子弹一垂直盘面的速度方向射来,先打穿第一个圆盘,再打穿第二个圆盘,测的两盘相距1m ,被子弹打穿的半径夹角为15?度,则子弹速度为多少?
7如图所示:有一物体在距半径为R 的圆盘中心O 点正上方h 处做平抛运动,若要求物体必须落在圆盘的边缘处,则物体的出速度为多少? 如果要求必须落在圆盘的A 点,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1、C 2、 D 3、BC 4、C 5、BD 6、s m n v /91
270
+= 7、h g R 2、g
h n 22ϕ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