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试题库(判断题)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判断题)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光光度法都是利用物质对辐射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因此,两者的吸收机理完全相同。
(×)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单色器在原子化系统之前。
(×)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的作用是产生180 nm到375 nm的连续光谱。
(×)4.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一定要选择共振线作为分析线。
(×)5. 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蒸气。
(√)6. 释放剂能消除化学干扰,是因为他能与干扰元素行程更稳定的化合物。
(√)7. 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钙时,加入EDTA作为释放剂。
(×)8.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物理干扰是非选择性的,对试样中各种元素的影响基本相同。
(√)9. 采用标准加入发可以消除背景吸收的影响。
(×)10.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可以通过峰值吸收的测量来确定待测原子的浓度。
(√)11. 化学干扰是非选择性的,对试样中所有元素的影响基本相同。
(×)12.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可以用连续光源校正背景吸收,因为被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对连续光源不产生吸收。
(×)13 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而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带状光谱。
(√)14 在原子吸收的实际测定中,基态原子数不能代表待测元素的总原子数。
(×)15 火焰原子化法的原子化效率只有10%左右。
(√)1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时,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有效地消除物理干扰。
(√)17 背景吸收在原子吸收光谱分子中会使吸光度增加,导致结果偏高。
(√)18. 塞曼效应校正背景,其校正波长范围广。
(√)19.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低浓度试样时,应选择次灵敏线。
(×)20. 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高浓度试样时,应选择最灵敏线。
(×)2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中,大多数空心阴极灯一般都是工作电流越小,分析灵敏度越低。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B

期末 试 题
课程名称 班级
(2008-2009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开课学院
考试日期
共2页 第1 页
B卷
题号 得分 阅卷教师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核查人签名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择其中正确的答案填在 各题前的括号中。每题 1 分,共计 10 分)
四.计算题(共计 30 分)
1.用内标法测定环氧丙烷中的水分含量,称取 0.0115g 甲醇。加到 2.267g 试样中,测得水分和甲 醇的色谱峰高分别为 148.8 和 172.3mm。水和甲醇(内标物)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分别为 0.55
和 0.58,试计算水的质量分数。(10 分)
2. 以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 Fe(II),称取试样 0.500g,经处理后,加入显色剂,最后定容为 50.0cm3。 用 1.0cm 吸收池,在 510nm 波长下测得洗光度 A=0.430。计算试样中铁的质量分数;当溶液稀释 1 倍
后,其百分透射比是多少? ε510 = 1.1×104 (10 分)
3.请联系本课程所学的知识,综合叙述现代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至少写出三种。(10 分)
B 卷答案:
二、简答题:
1. 试比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异同点。(5 分) 答案: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度法)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基于
C. 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
D. 灰化-干燥-原子化-净化
( )5.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_____,即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
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两种方法都遵循朗伯-比耳定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两种方法都遵循
朗伯-比耳定律
朗伯-比耳定律是物理化学中的基本定律,描述了波长相同的光线经过同一距离内不同浓度的介质吸收后的光强度变化。
该定律可以表示为:
A = εlc
其中,A 表示吸光度,ε 表示吸光度系数,l 表示光程长度,c 表示溶液浓度。
根据这个公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都可以衡量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通过将样品物质转化为气态并进入火焰、石墨等热源中,使其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然后根据原子的特定跃迁过程发射的光谱吸收法测定样品中的元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通过对样品中所含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域(200-800 nm)内的吸收进行测量,其中吸光度与样品中溶质浓度之间成正比关系。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药学、生物化学中的定量分析。
因此,这两种方法共同遵循朗伯-比耳定律,通过衡量吸光度来推断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

绪论1.仪器分析:以物质的某些物理或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并借助于特殊的设备,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的一类方法,又称物理分析法。
2.检出限: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信噪比3:1)。
3.定量限:供试品中被测组分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信噪比10:1)。
4.灵敏度: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用S 表示。
信号变化量/浓度变化量,标准曲线斜率越大,灵敏度越高。
光谱绪论5.光学分析法:基于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辐射信号或发生的信号变化来测定物质的性质、含量和结构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
6.波数:每cm长度中波的数目,单位cm-17.吸收:物质选择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光子的能量等于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并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的过程。
8.发射:物质吸收能量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不稳定,物质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重新回到基态的过程。
9.可见光:波长在400~750nm范围的光。
10.单色光:具有同一波长、同一能量的光。
11.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光。
12.光的互补: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那么就称这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
如黄-蓝;蓝绿-红13.光谱法:物质内部发生能级跃迁,记录由能级跃迁所产生的辐射能强度随波长的变化,所得的图谱称为光谱,利用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14.非光谱法: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的跃迁,仅通过测量电测辐射的某些基本性质(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变化的分析方法。
UV-Vis15.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利用待测物质具有选择吸收紫外-可见光辐射的特性,所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
16.最大吸收波长:最大吸收峰峰高处所对应的波长。
17.吸收曲线: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待测物质,经待测物质吸收后,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度A),以辐射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到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度法异同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吸收光度法异同点
相同点:
1)都是依据样品对入射光的吸收进行测量的.
2)两种方法都遵循朗伯-比耳定律.
3)就设备而言,均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或原子化器),检测器.
3.1 概述
不同点:
1)吸收物质的状态不同.
紫外可见光谱:溶液中分子,离子,宽带分子光谱,可以使用连续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基态原子,窄带原子光谱,必须使用锐线光源.
2)单色器与吸收池的位置不同.
紫外可见:光源→单色器→比色皿.
原子吸收: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
1. 选择性高,干扰少.共存元素对待测元素干扰少,一般不需分离共存元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试比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不同点: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原子吸收分子吸收(2) 线性光源连续光源(3) 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4) 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池不同)无(5) 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6)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7) 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答:相同点: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不同点: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f=kc(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线直角(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原子线(少)离子线(谱线多)(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单元素、多元素(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量分析(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有原子化装置(10)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但有滤光装置)(11)干扰受温度影响严重温度影响较小受散射影响严重(12)灵敏度高中高(13)精密度稍差适中适中按照电磁辐射的本质,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变化而产生的。
原子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X- 射线以及X- 射线荧光光谱。
前三种涉及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后两种涉及内层电子的跃迁。
目前一般认为原子光谱仅包括前三种。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基于光谱的发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对发射光谱的吸收现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基于被光致激发的原子的再发射现象。
AAS(习题

概 述
•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法都是利用物质对辐射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法都是利用物质对辐射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 因此,两者的吸收机理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因此,两者的吸收机理完全相同。 • ( ) 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而紫外吸收分 )2. 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 光光度法是带状光谱。 光光度法是带状光谱。 • ( D) AAS测量的是 )3. 测量的是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 ( D) )10. 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光源发射线半宽度的要求是 A. 大于吸收线的半宽度 B.等于吸收线的半宽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吸收线的半宽度 C. 吸收线的半宽度的 吸收线的半宽度的1/2 D.吸收线的半宽度的 吸收线的半宽度的1/5 吸收线的半宽度的 • ( AD)11. 影响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 ) A. 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B. 待测元素的原子受到强磁场或强电场的影响 C. 待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 D. 待测元素的原子与其他离子相互碰撞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 ( B ) 多普勒变宽产生的原因是 )8. A. 被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 B. 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C. 被测元素的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 D. 外部电场的影响 • ( D ) 当特征辐射通过试样蒸汽时,被下列哪种粒子吸 )9. 当特征辐射通过试样蒸汽时, 收? A. 激发态原子 B. 离子 C. 分子 D. 基态原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 ( AB) )12. 采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测量,必须满足 采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测量, A. 发射线半宽度小于吸收线半宽度 B. 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重合 C. 发射线半宽度大于吸收线半宽度 D. 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 • ( BC) )13. 吸收线的轮廓,用以下哪些参数来表征? 吸收线的轮廓,用以下哪些参数来表征? A. 波长 B. 谱线半宽度 C. 中心频率 D. 吸收系数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复习知识点答案

一、名词解释1. 原子吸收灵敏度:也称特征浓度,在原子吸收法中,将能产生1%吸收率即得到0.0044的吸光度的某元素的浓度称为特征浓度。
计算公式: S=0.0044×C/A (ug/mL/1%)S——1%吸收灵敏度 C——标准溶液浓度 0.0044——为1%吸收的吸光度A——3次测得的吸光度读数均值2. 原子吸收检出限:是指能产生一个确证在试样中存在被测定组分的分析信号所需要的该组分的最小浓度或最小含量。
通常以产生空白溶液信号的标准偏差2~3倍时的测量讯号的浓度表示。
只有待测元素的存在量达到这一最低浓度或更高时,才有可能将有效分析信号和噪声信号可靠地区分开。
计算公式: D=c Kδ/A mD——元素的检出限ug/mL c——试液的浓度δ——空白溶液吸光度的标准偏差 A m——试液的平均吸光度 K——置信度常数,通常取2~3 3.荧光激发光谱:将激发光的光源分光,测定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以I F—λ激发作图,便可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分子能够吸收200 ~ 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这种分子吸收光谱源于价电子或分子轨道上电子的电子能级间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量测定,辅助定性分析(如配合IR)。
5.热重法:热重法(TG)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TG基本原理: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常伴随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有助于研究晶体性质的变化,如熔化、蒸发、升华和吸附等物质的物理现象;也有助于研究物质的脱水、解离、氧化、还原等物质的化学现象。
热重分析通常可分为两类:动态(升温)和静态(恒温)。
检测质量的变化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热天平(图1),测量的原理有两种:变位法和零位法。
6.差热分析;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比较有哪些异同点?
答:
相同点:
二者都为吸收光谱,吸收有选择性,主要测量溶液,定量公式:
A=kc,仪器结构具有相似性.
不同点:
原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原子吸收分子吸收
(2)线性光源连续光源
(3)吸收线窄,光栅作色散元件吸收带宽,光栅或棱镜作色散元件
(4)需要原子化装置(吸收xx不同)无
(5)背景常有影响,光源应调制
(6)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7)干扰较多,检出限较低干扰较少,检出限较低
2.试比较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有哪些异同点?
答:
相同点:
属于原子光谱,对应于原子的外层电子的跃迁;是线光谱,用共振线灵敏度高,均可用于定量分析.
不同点:
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1)原理发射原子线和离子线基态原子的吸收自由原子(光致发光)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发射光谱
(2)测量信号发射谱线强度吸光度荧光强度
(3)定量公式lgR=lgA + blgc A=kc If=kc
(4)光源作用不同使样品蒸发和激发线光源产生锐线连续光源或线光源
(5)入射光路和检测光路直线直角
(6)谱线数目可用原子线和原子线(少)原子线(少)
离子线(谱线多)
(7)分析对象多元素同时测定单元素、多元素
(8)应用可用作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9)激发方式光源有原子化装置
(10)色散系统棱镜或光栅可不需要色散装置
(但有滤光装置)
(11)干扰受温度影响严重温度影响较小受散射影响严重
(12)灵敏度高中高
(13)精密度稍差适中
按照电磁辐射的本质,光谱又可分为分子光谱和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变化而产生的。
原子光谱可分为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X-射线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
前三种涉及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后两种涉及内层电子的跃迁。
目前一般认为原子光谱仅包括前三种。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基于光谱的发射现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基于对发射光谱的吸收现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基于被光致激发的原子的再发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