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压强的特点
压强的定义与液体压强特点

压强的定义与液体压强特点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垂直于该面积的力的大小。
在物理学中,压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压强的定义及液体压强的特点。
一、压强的定义压强的定义可以简单地表示为压力与面积的比值。
在物理学中,压强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P = F / A其中,P代表压强,F代表垂直于面积A的力。
通常情况下,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平方米。
二、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压强是压强的一种特殊情况,指液体对物体施加的压力。
液体压强有以下几个特点:1.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根据液体的静压力公式,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ρ、重力加速度g以及液体表面下的深度h有关。
液体压强P可以表示为:P = ρgh其中,ρ代表液体的密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液体表面下的深度。
由此可见,液体的压强与液体表面下的深度成正比,深度越大,压强越高。
2. 液体的压强在各个方向上相等根据帕斯卡原理,液体在静态平衡时,对于容器壁面上的每一个小面元,液体对其的压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同。
这意味着液体的压强在各个方向上是相等的,不受容器形状的影响。
3. 液体的压强传递不衰减液体的压强可以通过液体传递,不会因传递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这是因为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压力。
因此,在一个液体容器中施加的压力可以均匀传递到液体的每一部分。
4. 液体压强对容器壁面的大小无关紧要液体的压强与容器的形状和大小无关,只与液体的密度、重力加速度和液体表面下的深度有关。
这意味着液体的压强在一个容器内是均匀的,不受容器形状和大小的影响。
5. 液体压强决定液体的浮沉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所排挤的液体的重量,也就是液体对物体施加的压强。
如果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将浮在液体表面上。
相反,如果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将沉入液体。
人教版八年级9-2液体的压强 知识点汇总和习题讲解

第二节液体压强一、液体压强1.产生: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
注意: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特点:(1)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2)同一深度的不同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1)在液体压强的公式中,p表示液体的压强,单位是Pa,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液体的深度,单位是m,g一般取9.8 N/kg。
(2)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_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的形状均无关。
(3)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一般不等于液体的重力,只有柱形容器(圆柱、正方体、长方体)放到水平面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才等于液体的重力。
三、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2)特点: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连通器中深度相同的各点压强相同。
(3)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判断是不是连通器时,依据连通器的定义要看两点:一是各容器的底部必须是连通的;二是各容器的上部都是开口的。
重点:一、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对容器的底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5)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系,密度越大,压强也就越大。
【例题1】(2018·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下列做法能使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变大的是A.将金属盒在水中的位置上移B.将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C.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动,从杯中取出适量水D.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动,向杯中加入适量水参考答案:D二、液体压强的计算(1)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液体压强特点及计算

液体压强特点及计算液体是一种形成压强的物质。
在物理学中,压强是描述物体受到的压力的一种量度。
液体压强特点及计算是一门探讨液体受力、压强和力学性质之间关系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液体压强的特点以及如何计算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主要有以下特点:1. 压强的传递性液体是一种流体,其特点之一是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液体可以通过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这个力传递到液体中的其他部分。
这种特性使得液体的压强在液体中是均匀的。
2. 液体压力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相关根据帕斯卡定律,液体中所受到的压力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
这是因为液体受到的压力是由其自身的重力引起的。
所以,在一个液体容器中,处在底部的液体受到的压力比处在上部的液体要大。
3. 液体压强关于液体高度的线性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的高度是线性相关的。
根据帕斯卡定律,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是成正比的。
当液体的高度增加时,液体的压强也会相应增加。
这种关系使得我们能够通过测量液体的高度来计算其压强。
4. 液体压强作用面的大小与形状无关液体压强作用面的大小与液体的形状无关。
无论是一个尖顶容器还是一个圆柱形容器,液体压强作用面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这是因为液体的压强是由液体受力面上的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压力决定的,而液体压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形状无关。
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液体压强通常用力除以面积来计算。
下面是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1. 压强的定义压强(P)的定义是力(F)作用于某个表面上单位面积(A)的大小。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公式:P = F / A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对于液体,其压强可以通过液体的密度(ρ)、重力加速度(g)和液体的深度(h)来计算。
根据帕斯卡定律,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公式:P = ρ * g * h其中,P代表液体的压强,ρ代表液体的密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液体的深度。
3. 液体压强计算的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压强题型总结

压强题型总结一、固体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计算公式:P = F/S。
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压强定义: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产生的压力。
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计算公式:P = ρgh。
其中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深度。
特点:在同一深度下,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加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密度。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液体深度;减小液体密度。
三、气体压强定义:气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力。
产生原因:气体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特点: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不同,它与大气压强无关,只与气体自身有关。
计算公式:P = ρgh。
其中ρ表示气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加气体密度或增加高度。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气体密度或减小高度。
四、大气压强定义:大气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
产生原因:地球表面有重力场,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压强。
特点: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天气等因素有关。
计算公式:P = ρgh。
其中ρ表示空气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应用:气压计、抽气机等。
五、流体压强定义:流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力。
产生原因:流体具有流动性,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计算公式:P = ρgh。
其中ρ表示流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应用:液压机、喷枪等。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加流体密度或增加高度。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流体密度或减小高度。
六、特殊压强题解某些题目中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压强问题,需要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求解,以下是常见的特殊压强题解方法:利用平衡状态求解: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平衡,可以使用该方法求解未知量。
比如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可以通过水银柱的高度求出大气压强。
利用力的合成或分解求解: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其合成或分解为简单的力,再利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初中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下 9.2 液体的压强 课件

【实验结论】 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实验现象】 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
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不同, 液体的密度越大,高度差越大。
液体压强 的特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视频
液体压强 的特点
液体压强特点小结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 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大小相同 。
新知探究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1)方法:理想模型法 (2)研究对象——液柱
①这个液柱的体积:V=Sh
② 这个液柱的质量:m=ρV=ρSh
③液柱对平面的压力:F=G=mg=ρgSh
④平面受到的液柱的压强:p=____FS___=
___ρ_g__S_h___
S
=
ρgh
新知探究 液体压强公式 液面下深度为h处液体的压强为:
重为G1 ,内装有密度为ρ,重为G2的某种液体,深度为h, 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静止,那
么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___ρ_g_h__,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为
___ρ_g_h_S__,容器对桌面产生的压
G1 + G2
强为 S
。
课堂达标
2.如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 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 底部的压强( A )
【实验操作】 将压强计的探头固定在水中 某一深度处,改变探头的朝 向,观察U形管内液面的高 度差。
【实验现象】 同一深度处,探头的朝向不 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相同。
液体压强 的特点
实验探究二:同种液体不同深度处的压强特点
【实验操作】 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水中不同 深度处,观察U形管内液面的 高度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教案 知识点 例题 变式训练(无答案)

【课堂内容】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
会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有关现象2、能熟练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说出连通器的特点,并能举出一些常见连通器的实例。
学习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计算。
学习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1)原因:因为液体收到重力,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又因为液体有流动性,因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压强计:①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工具。
②原理:当金属盒上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左右液面将出现高度差;两边高度差越大时,表示金属盒上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①由A图可得: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
②由B、C、D图可知: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③由B、E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由B、F图可知: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4)液体内部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例题讲解:例1、1648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竟裂开了.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决定水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A、水的密度B、水的深度C、水的体积D、水的重力解析:在桶上装一个长长的管子,当不断地灌水时,桶被液体产生了较大压强,故此实验可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答案:B例2、如图2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两容器的底面积、质量、深度都相同,,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乙容器液体的密度较大。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重点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重点八年级物理知识点重点积累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2、静止液体的压强特点;(1)液体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3)同种液体,同一深度,的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静态的液体压强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指的是从自由液面到该店的竖直距离;期中,自由液面指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
4、固体压力压强与液体压力压强解题的一般思路(1)固体压力压强:先求出压力F,再利用求出固体压强。
(2)液体压力压强:先利用求出压强p,再利用求出液体压力。
5、杯形问题(1)柱形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力。
(2)敞口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小渔液体重力。
(3)缩口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力。
6、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里的各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产生原因(1)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大气压强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1)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水银面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管内充满水银之前高度依旧不变,改变的事水银柱的长度。
(2)玻璃管上方混有空气,则试管内水银柱高度偏低,测量值偏小。
3、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1)高度:大气层中的空气越往高处越稀薄,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大气压的大小还与温度、适度有关。
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湿度越大,气压越低。
4、密闭气体的压强的影响因素(1)温度越高,密闭气体压强越大。
(2)压缩体积时,气体压强将变大。
5、液体上方的气体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专题10-2 液体压强(原卷版)-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精讲讲练(全国通用)

第十课压强第2节液体压强基础知识过关一、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到且具有。
2.特点:①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②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③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有关,在相同时,液体的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体自重的关系(1)如图甲所示,“广口”型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自身重力;即F G液。
(2)如图乙所示,“直柱”型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自身重力;即F G液。
“锥”型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自身重力;即F G (3)如图丙所示,液。
二、连通器1.定义:上端,下端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例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
高频考点过关考点一:液体压强的理解1.(2021•宜宾)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拦河坝横截面示意图,其中合理的是()A.B.C.D.2.(2022•巴中)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都相等的容器,若在容器中装入质量相等的水。
则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3.(2022•北京)如图所示,两个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它们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乙。
液体内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其压强分别为p A、p B。
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ρ甲<ρ乙,p A<p B B.ρ甲<ρ乙,p A>p BC.ρ甲>ρ乙,p A=p B D.ρ甲>ρ乙,p A<p B4.(2021•襄阳)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A.一样大B.甲最小C.乙最小D.丙最小5.(2021•乐山)如图所示,小明用如图容器来做“探究液体压强是否跟深度、液体的密度有关”的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
知识目标
知道液体有压强,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具准备
水、盐水、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底部和侧壁带橡皮膜的容器、大可乐瓶、水槽、形状不同的容器、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等。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如图所示):
1.水坝为什么要上窄下宽?
2.潜水员为什么到不同深度时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问:这些现象跟什么有关?
生:跟液体压强有关。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液体的压强。
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师:在同学们桌上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器材:矿泉水瓶、塑料袋、皮筋、锥子、水槽,同学们可以尝试着通过不同的实验器材具体感受一下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注意观察液体压强有哪些特点,看哪个组想到的办法更多、更好,注意先讨论后实验。
学生讨论后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发现学生好的做法。
(1)往矿泉水瓶中注入水,然后在侧壁不同高度用锥子扎上小孔,会发现水从小孔中喷出来,证明水对侧壁有压强,而且我们还发现,下面的小孔比上面的喷得远,说明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
(2)向塑料袋中注入水,发现塑料袋鼓起来了,同样说明水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
(3)同样也是用塑料袋,把它套在手上,用皮筋固定住上面,然后放入水中,这时就会感觉到塑料袋紧贴在手上,这说明水的内部有压强,这个压强的方向是向四面八方的。
(这个实验不但利用了视觉,而且同时还调动了感觉,这一点很好,值得大家学习,他们又得出了水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4)利用矿泉水瓶,在矿泉水瓶周围扎上小孔,然后把它按入水中,发现水从小孔流了进去,同样也证明水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师生一起总结出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多媒体展示)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师:那么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稍作讨论,然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1.由于有重力,所以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由于有流动性,所以对容器侧壁和内部都有压强。
探究点二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师:通过刚才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实验我们知道了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和特点,那么,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能否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今天的实验,提出你们的猜想?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发言。
(由于有了前面的学生实验作为铺垫,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对液体的压强不再陌生,自然会结合刚才的实验和生活中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猜想的同时,应让学生说明猜想的依据,并指出这样才是科学的猜想。
如果猜想得不够全面,老师要从旁引导。
)
1.提出猜想。
(1)与深度有关:可以从刚才学生的实验中总结出。
(2)与重力、体积、质量有关:如果学生猜想不到,可以引导学生,想刚才的实验中,如果塑料袋里多装一点水,塑料袋会鼓得更大。
(3)与容器形状有关:如果学生想不到,可以出示可乐瓶和矿泉水瓶,观察它们什么不同,猜想液体压强是否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4)与液体密度有关:由于实验桌上摆有三种标有不同标签的液体,学生容易想到。
(如果可以让他们观察桌面)
(5)与压强方向有关。
可以从刚才学生的实验中总结出来。
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用U形管压强计来进一步验证。
师:介绍压强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先用摄像头对U形管压强计实物进行放大展示,然后演示:把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管中液面情况,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有压强。
从科学的仪器中进一步验证刚才的结论。
2.设计实验。
师:考虑到液体压强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在探究中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讨论(同组间进行):应怎样控制变量(保证哪些量相同,哪些量不同)?讨论后请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3.进行实验。
老师先通过演示否定猜想(2)、(3),这样可以扫清探究中的障碍,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然后依次探究猜想(5)、(1)、(4),先探究方向,再探究深度和密度,这样做更方便,快捷。
探究后由学生派代表发言,说出实验现象和结论:液体压强与所在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分析论证。
师:介绍方法(课件演示图片)重点介绍液柱模型的建立。
设想水中有一高度为h,底面积为S的水柱,水的密度为ρ。
学生推导:(由于学生独立推导有难度,所以有如下设计)
V=____________________
m=____________________
F=G=mg=____________________
p=F
S=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从推导出来的公式p=ρgh可以进一步说明液体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跟液体的重力和体积无关。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给出一个顺口溜:
不管容器粗和细,哪怕管子斜又曲,
液体压强真稀奇,只看g与ρh值。
师:强调公式p=ρgh:
1.h指深度,即研究的点到最高液面的距离;
2.公式p=ρgh原则上只适用于液体压强。
3.公式中单位统一用国际制单位。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
一、液体压强的存在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二、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1.U形管压强计。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3.公式p=ρgh。
液体压强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受很少,在教学时如果用简单的几个实验演示就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变成学生强记老师说什么是什么了。
因此,本人在上这节课时,大胆地用一些简单方便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并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归纳液体压强的特点,从中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
然后再来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显得容易得多了。
整节课
收到了良好效果:1.将U形管压强计用摄像头来展示放大,增强了可视性,促使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2.学生用塑料袋套在手上来感受液体的内部压强,不仅利用了视觉,同时还调动了感觉,这点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