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
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报告

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报告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报告引言:液体内部压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液体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方法,探讨液体的压强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验器材和原理:实验器材:透明的U型玻璃管、水、测压装置(例如水银柱或压力传感器)、标尺、注射器等。
实验原理:根据帕斯卡定律,液体内部的压强在同一水平面上是相等的,且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成正比。
即P = ρgh,其中P为液体内部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的深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U型玻璃管竖立起来,其中一侧用注射器注入一定量的水,使其充满管道并且不漏气泡。
2. 测量液体深度:用标尺测量液体的高度,记作h。
3. 测量液体压强:将测压装置连接到U型玻璃管的两端,记录液体两侧的压强差。
若使用水银柱作为测压装置,可以通过读取水银柱两端的高度差计算得到压强差;若使用压力传感器,则可直接读取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值。
4. 调节液体深度:改变U型玻璃管中液体的深度,重复步骤2和步骤3,记录不同深度下的压强差。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深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插入实验结果图]实验结果表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成正比关系。
当液体深度增加时,压强也随之增加。
这与帕斯卡定律的预期结果一致。
进一步分析发现,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受到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密度越大,压强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这是因为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是帕斯卡定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此外,实验还可以观察到液体内部压强在同一水平面上是相等的。
在U型玻璃管中,液体两侧的压强差为零,说明液体内部压强在同一水平面上保持恒定。
这也是帕斯卡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验误差和改进: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和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例如,测量液体深度时,标尺的读数误差;测量压强差时,测压装置的灵敏度和零位漂移等。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引言:液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之一,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对于我们理解液体的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液体内部的压强变化,探究液体的特性以及与压强相关的现象。
实验目的:1. 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概念;2.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3. 了解液体内部压强变化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器材:1. 一个透明的长方形容器;2. 水和食盐溶液;3. 一个刻度尺;4. 一根塑料管;5. 一个压强计。
实验步骤:1. 将容器填满水,加入适量食盐搅拌均匀,制成食盐溶液;2. 将塑料管插入容器中,确保管子底部贴近容器底部,并用胶带固定;3. 将压强计连接到塑料管上,并将刻度尺固定在容器旁边;4. 缓慢向容器内加入食盐溶液,同时观察压强计的读数和刻度尺的变化;5. 记录不同深度下的压强读数,并绘制图表。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发现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计的读数也随之增加。
这表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正相关的。
这一结果符合液体的性质,液体受重力作用,底部受到的压力更大,因此压强也更大。
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液体深度一定时,压强计的读数也是稳定的。
这是因为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均匀分布的,不论液体的深度如何,压强都会均匀作用于液体内部的每个点。
实验应用: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对于理解一些实际现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液体中潜水时,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加,潜水员所受到的压强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正相关,潜水员需要通过相应的装备来平衡体内外的压强差异,保证潜水的安全。
此外,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还有助于我们理解液体的运动和流动。
例如,液体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过程中,液体分子之间会受到压强差的作用,从而产生流动。
这种流动现象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如水力发电、液体输送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液体内部的压强概念,并探究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引言液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容器中,如水杯、水桶等。
然而,液体内部的压强是一个我们经常忽视的概念。
本实验旨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并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揭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性和相关规律。
实验一: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我们首先进行了一项实验,以探究液体深度对压强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一个透明的容器,并在其中注入了不同深度的水。
然后,我们使用一个压强计在不同深度处测量了液体的压强。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液体内部的压强也随之增加。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因为液体的重力作用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强,从而导致液体内部的压强增加。
实验二: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另一个实验,以研究液体密度对压强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分别是水和食用油,并在相同深度处测量了它们的压强。
实验结果显示,尽管水和食用油的深度相同,但由于两者的密度不同,其内部的压强也存在差异。
具体来说,食用油的密度较水小,因此其内部的压强也较低。
这说明液体的密度会直接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
实验三:压强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液体种类对压强的影响。
我们选取了水、酒精和甘油三种液体,分别测量了它们相同深度处的压强。
实验结果显示,尽管三种液体的密度并不相同,但它们的压强却非常接近。
这表明,液体的种类对于液体内部的压强影响较小。
这一结果可能与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不同种类的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差异较小,从而导致了它们内部的压强相似。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2. 液体的密度会直接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3. 不同种类的液体对液体内部的压强影响较小。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液体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使用各种容器,从而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于液体压强的物理实验

关于液体压强的物理实验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实验1:在废弃的空饮料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用钉子钻出上、中、下3个小孔,先用手指堵住小孔,往里面倒满水,然后松开手指,可以观察到水从3个小孔中分别流了出来,其中最下面的小孔流出的水喷得最急、最远,上面小孔流出的水喷得最慢、最近。
实验证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探究液体压强规律。
实验2:把废弃的空饮料瓶(较柔软的)盖子打开,正立着逐步伸入水中,观察到空饮料瓶向内凹陷,饮料瓶发生了形变,伸入水中越深,饮料瓶凹陷越大。
实验证明,液体内部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3:把废弃的空饮料瓶侧壁同一深度不同的方向刺好几个小孔,把空瓶插入水中,发现外面的水从各个不同方向的小孔向瓶内射入。
实验证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
把废弃的空饮料瓶侧壁不同深度同一方向扎好几个小孔,发现外面的水从各个小孔向瓶内射入,上孔射入又近又慢,下孔射入又远又急。
实验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实验4:在废弃的空饮料瓶不同侧壁上的同一高度扎好几个小孔,先用手指堵住小孔,最后给瓶里充满水,再松开手指,瓶中的水会向外喷向不同的方向,但喷射的距离是相同的。
实验证明,同种液体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实验5:用橡皮泥将饮料瓶侧壁扎有的几个小孔堵住,将空饮料瓶装满红色的浓盐水(目的是使效果明显),再把装满红色浓盐水的塑料瓶插入盛水的水槽中,使瓶内外的液面相平,再把橡皮泥同时拔出。
结果显示,饮料瓶里红色的浓盐水从各个小孔向瓶外射向水槽中的水里。
实验证明,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3.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实验6:将一饮料瓶去底,在底部包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系紧,向内部灌水,可以看到橡皮膜向外凸起,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不装水,将橡皮膜的一端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陷,实验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当向饮料瓶内加水到与外面水位等高时,橡皮膜又会变平,这说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的压强相等。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宝典实验14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考点解读)

实验14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设计与进行实验】图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对比实验1.实验器材:压强计、刻度尺、水、硫酸铜溶液(盐水)等。
2.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型管中的液柱是否变化,若漏气,两液柱始终相平;3. 实验前U形管液面应调平:为了避免橡皮管中有气体导致液面不相平,应拆除橡皮管重新安装;4. 实验方法:(1)转换法:通过观察U形管两液柱的高度差来比较压强的大小;(2)控制变量法:①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的统一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相同深度,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液体的种类,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5. 实验过程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的原因:实验仪器气密性不好;6.分析数据和现象,总结结论【交流与反思】7.探究移动方向的判断:改变液体密度,为了使液体压强不变,若密度增大,探头应向上移动,若密度减小,探究应向下移动;8.液体密度的相关判断:①同一深度处,液面差大的液体密度大;②液面差相等时,深度深的液体密度小;9.液体压强的相关计算;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液面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则压强越大。
10.注意:①液体压强大小与其他的因素,如重力、体积、容器的形状、底面积等无关。
②此实验只能定性的描述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例1】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四幅图中容器中的液面相平.甲乙丙丁(1)实验前,首先应检查U形管压强计的气密性是否良好.(2)在进行(1)中的操作时,发现无论重压还是轻压橡皮膜,U形管两侧的液柱的高度均变化很小,说明该U形管压强计气密性较差.(3)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的水面已有高度差,通过②方法可以进行调节.(填序号)①从U形管中向外倒出适量的水②拆除软管重新安装③向U形管中倒入适量的水(4)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的. (5)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6)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朝向,如图乙、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在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7)比较图乙和图丁,能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吗? 不能,理由是: 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8)该实验中用到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9)若图乙中U形管左侧液柱的高度为4 cm,右侧液柱的高度为7 cm,则U形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700 Pa.(ρ水=1.0×103 kg/m3,g=10 N/kg)【例2】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宇的探究过程如下:(1)他分别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相同的橡皮薄膜(a、b、c粗细相同,d横截面细些),并在玻璃管内注入不同的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起,实验现象如图戊所示:根据图甲cd 猜想A: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根据图甲a、b猜想B: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根据图甲b、c猜想C: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小宇用压强计继续探究,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吴却观察到如图乙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调节的方法是 B (填选项字母);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3)小宇再做如图乙b所示的操作,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薄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软管与U形管接触不严密或漏气.(4)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宇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不同液体中进行实验,如图乙c所示,并记录部分实验数据在下表中:实验序号液体的密度ρ(×103kg/m3)U形管液柱高度差H(cm)橡皮薄膜的深度h(cm)10.8 H 5.02 8.0 10.0实验序号液体的密度ρ(×103kg/m3)U形管液柱高度差H(cm)橡皮薄膜的深度h(cm)31.0 10.0 10.04 20.0 20.05ρ12.0 10.06 24.0 20.0忽略橡皮薄膜的影响,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序号1中的H= 4 cm,实验序号5和6中的ρ= 1.2×103kg/m3,再继续分析实验序号2、3、5的数据初步得出猜想 C 是正确的.赵华小组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遇到如下问题:(1)本实验探究中,主要用到的物理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法.(2)如图甲,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若要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可行的办法是 B (填选项字母).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将压强计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C.将压强计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D.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在同深度的食盐水中(3)该组同学用a、b两种液体进行了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a、b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a>ρb(选填“>”“=”或“<”).。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二十:压强实验(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二十:压强实验1.(2019龙东,8)关于下列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装满水的塑料管,倒置后纸片不会掉落,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B.图中液体从容器侧壁下面小孔喷射的距离较远,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小C.将图中装置从一楼拿到六楼,细玻璃管内水柱会上升,表明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增大D.图中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2. (2019荆门,32)学习了密度后,张磊尝试利用身边的器材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
他找到一个圆柱形的硬质薄壁塑料茶杯,杯壁上标有间距相等的三条刻度线,最上端刻度线旁标有600ml,接下来的操作是:(1)他用刻度尺量出最上端刻度线距离杯底的高度如图所示,则刻度尺读数为 cm,将空茶杯放在电子体重计上显示示数为0.10kg;(2)向杯中注入配制好的盐水直到液面到达最下端刻度线,此时体重计显示示数为0.32kg,则可求得液体密度为 kg/m3(3)向杯中轻放入小石块,小石块沉到杯底,继续放入小石块,直到液面到达中间刻度线处,此时小石块全部在水面以下,体重计显示示数为0.82kg,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4)根据以上操作还可求得放入小石块后茶杯对体重计的压强为 Pa,盐水在杯底处产生的压强为 Pa3.(2019荆州,26)小明在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后,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气压计,瓶中装有适量的水,当他将自制气压计由楼下拿到楼上时发现细玻璃管中液面上升,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他将这个瓶子装满水,戴着隔热手套捏瓶子,发现细玻璃管中液面也能上升,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_.他还发现将装满水的瓶子放入热水中,细玻璃管中液面仍能上升,这又成了一支自制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瓶内水的密度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2019娄底,17)小亮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时他没有将玻璃管竖直放置,而是稍稍倾斜了,如图所示,则此时大气压强等于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如果现在在该实验室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测得水的沸点将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00℃。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报告液体内部的压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理解液体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分布规律,为深入理解液体力学性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实验仪器与材料:1. 透明的玻璃容器。
2. 不同高度的液体(水、油等)。
3. 压强计。
4. 尺子。
5. 实验台。
实验步骤:1. 将透明的玻璃容器放在实验台上,并用尺子测量容器的高度。
2. 在容器内倒入不同高度的液体,确保液面平整。
3. 将压强计放入液体中,并记录不同深度处的压强值。
4. 分别在液体表面、液体底部和液体中间位置测量压强值,并记录数据。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深度处的压强值,并绘制液体内部压强分布的曲线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液体内部压强分布曲线图显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
在液体表面,压强最小;而在液体底部,压强最大。
这与液体的密度和重力有关,密度大的液体在同样深度下的压强要大于密度小的液体;同时,液体受到的重力也会影响其内部的压强分布。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分布规律,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且增加速率逐渐减小。
在液体表面压强最小,在液体底部压强最大。
这一结论对于理解液体的力学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并得出了液体内部压强分布的规律。
实验结果对于液体力学性质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对液体力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考物理实验题: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中考物理实验题: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
强
【目的和要求】
认识液体内部的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仪器和器材】
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J2113型)。
【实验方法】
将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放入液体中,让金属盒固定在某一位置,观察到压强计的液面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金属盒放入液体内越深,压强计中液面高度差越大,表明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金属盒停在液内某一深度处,改变金属盒所朝的方向,压强计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表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思考题】
1.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底部蒙一块塑料薄膜,用线扎紧,用针在薄膜中间扎一小孔(直径约1毫米即可),然后将圆筒插入水中15厘米以上,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注意:重复实验时要注意把小孔中的水弄掉。
)
2.底面积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内装深度相同的同种液体,放在桌面上。
问三个容器的底部受到的压力和压强是
否相同?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是否相同?
编者提示:本小实验可辅以“力学”部分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
命题点
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的液柱是否变化,若漏气,两液柱的两个液面差几乎没有变化)
2. U形管中的液面的调平(不平的原因是橡皮管中有气体,应拆开橡皮管,重新安装)
3.判断压强的大小(观察U形管两液柱的两个液面差)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相同的深度处,改变金属盒的方向)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金属盒方向不变,变化金属盒的深度)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相同的深度,金属盒的方向不变,变化液体的种类)
5.液体压强大小计算
6.实验结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典题欣赏:
1.(2018•沈阳)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恃点,如图甲所示,小华将透明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橡皮膜并扎紧。
(1)将瓶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乙图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将瓶向下压,橡皮膜内凹的程度变大,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2)接着将某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如丙图所示,说明倒入液体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3)将甲图中装置倒置,然后在瓶口紧密连接一根无色通明胶管,并灌注红墨水,如丁图所示。
使胶管内液面高于橡皮膜,将塑料瓶橡皮膜的一端朝各个方向放置,橡皮膜都向外凸,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4)使装置保持丁图所示位置不变,在橡皮膜上戳个洞,会有部分液体从洞口流出,最后
稳定时,塑料瓶和胶管里的液面相平,此时塑料瓶与胶管构成一个。
2.(2018•菏泽)小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得出如下结论:在任何情况下,p都与h成正比。
请你设计实验说明小强的结论是错误的。
3.(2018•呼和浩特)小涵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压强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她所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调节的方法是(选填“A“或“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3)调好后,将探头放入水中,并多次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如图乙所小,同时比较每次的深度及相应的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这是为了探究。
4.(2018•衡阳)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
(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的变化,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选填“内凹”或“外凸”)。
(2)通过比较C、D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同一液体的压强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D、E两个图,可得到结论: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越大,压强越大。
(4)通过比较A、B、C三个图,可得到结论:。
5.(2018•奉贤区)在学习了U形管压强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后,某小组同学做“探究U形管压强计液面高度差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所示,实验中他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出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h,以及U形管压强计液面的高度差H,并记录实验结果于下表:
U形管压强计内液体:水(ρ水=1.0×103千克/米3)
容器内
液体密度ρ液(千克/米3)实验
序号
h
(厘米)
H
(厘米)
0.8×103 1 5.0 4.0
2 10.0 8.0
3 15.0 12.0
1.0×103 4 5.0 5.0
5 10.0 10.0
6 15.0 15.0
1.2×1037 5.0 6.0
8 10.0 12.0
9 15.0 18.0
①分析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可得出初步结论:U形管压强计内液体密度相同,且容器内液体密度ρ液相同时,。
②分析实验序号,可得出初步结论:U形管压强计内液体密度相同,且金属盒所处深度h相同时,。
③进一步比较表中的数据,还可以得出初步结论:U形管压强计内液面高度差H与金属盒所处深度h的比值等于。
④为了使上述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你认为该小组同学还应该采取的操作是:。
6.(2018•株洲)图为利用U型压强计验证“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强与压力的定量关系”的装置。
实验前,橡皮膜朝上,金属盒水平固定,玻璃管中液面相平。
实验中,改变叠放在橡皮膜中央的硬币数(规格相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硬币个数 2 4 6 8 10 液面高度差/mm 9.5 19 29.5 40 50 (1)实验中当液面高度差为h时,盒内外气压差为。
已知玻璃管内液体密度为ρ,g为已知常量。
(2)U形玻璃管足够长时,选用密度(填“较大”或“较小”)的液体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3)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
7.(2018•南充)在“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
(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U型管的两端液面的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
(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的增加而增大。
(3)如果我们要讨论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应选择进行比较。
(4)已知乙图中U型管左侧液柱高为4cm,右侧液柱高为10cm,则U型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为Pa(ρ水=1×103kg/m3,g=10N/kg)
8.(2018•鼓楼区)在研究液体压强规律时。
(1)老师在空心玻璃管一端套上橡皮膜,并向管内注入适量的水(如图甲),你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说明:。
(2)如图乙是压强计,将压强计的橡皮膜放入液体中时,我们是通过来判断液体压强大小的。
为了使这一现象更明显,你认为U型管应。
A、注入酒精
B、注入水银
C、用内经更细的U型管
(3)小明认为,不用压强计用图甲装置同样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
具体操作是:将玻璃管中的水倒出,将有橡皮膜的一端向下竖直放入液体中,随着橡皮膜所在深度的改变,橡皮膜的凹陷程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图丙)。
对比压强计,你认为上述探究装置两大主要缺陷表现在:
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