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检测练习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三练习:学业分层测评15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五)(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A.中国传统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与平衡原理D.水乡的桑基鱼塘——整体性原理[解析]中国传统农业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项错误;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主要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B项错误;太湖中水葫芦泛滥主要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项正确;水乡的桑基鱼塘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项错误。
[答案] C2.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B.具有非常强的净化能力C.对湿地要加以保护,禁止开发利用D.有控制洪水、调节气候的功能[解析]对湿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不是禁止开发利用。
[答案] C3.“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①温度失调②CO2含量增高③O2含量减少④生物群落不全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审题时注意题目所说的是“直接原因”。
“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有温度失调、大气和海洋比例失调、CO2含量猛增、O2含量减少、多种动物灭绝等。
[答案] C4.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施用农药,其目的是()A.减少水土流失B.减少土壤肥力C.减少环境污染D.减少生物多样性[解析]农药的使用在消灭农业害虫的同时,也会污染水、空气和土壤等无机环境。
[答案] C5.下列哪项生态系统对于蓄洪防旱、自然净化污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B.湿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解析]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等功能,其他生态系统在本题所叙述的两方面作用较小。
[答案] B6.有位农民在自家庭院里搞了一个小生态农业,使0.25亩的庭院创收达几万元。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练习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稻一萍一鱼”是一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
在该系统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红萍体内的固氮蓝藻可促进红萍和水稻生长。
下列关于该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B. 水稻和病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关系C. 水稻和杂草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 水稻、害虫、杂草、鱼组成一个生物群落2.下图为某农业生态工程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建立沼气池可提髙人类对光合产物中的能量利用率B. 沼渣、沼液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提供有机物C. 该生态工程中应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D. 该生态工程的设计体现了整体性原理3.从根本上达到造林和护林目的的措施是()A. 生态与社会习惯相结合B. 生态与法律制度相结合C. 生态与经济相结合D. 经济与法规相结合4.某块耕地退耕还林后,经历了草地、灌木、森林阶段的演替。
P为生产者同化的太阳能总量,R为所有生物总呼吸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退耕还林是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生态工程B. 群落演替过程中,P和R都逐渐增大,森林阶段P/R小于1C. 从灌木演替到森林阶段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D. 群落演替到草地阶段,只具有水平结构,不具有垂直结构5.庭院生态工程是一种小型农业生态工程,其核心技术是()A. 套种、间种技术B. 立体养殖技术C. 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D. 生物防治技术6.“粮桑鱼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 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 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 上述生态农业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7.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下。
高中生物 专题5 生态工程 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生物试题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列有关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小流域综合治理应以防止水土流失为核心B.应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C.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控制土壤侵蚀D.治理措施的设计与实施不应考虑经济发展等问题D解析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的模式上,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防止区域内水土流失B.有利于保存土壤内的氮、磷、钾等养分C.使土地优化利用D.解决长期干旱无雨的问题D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不能解决长期干旱无雨的问题。
3.《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①改善了土壤结构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改变了土壤酸碱性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②③B解析使用有机肥料,可以使土壤疏松,为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有机物,使土壤养分得到循环利用,但不能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4.设计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B.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C.尽量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类D.提高沼气池的转化效率A解析生态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则,良性循环生态农业能最大限度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
5.下图为生态养猪模式。
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A.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C.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B解析由于图示没有造成污染,所以不可能是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或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题图中没有提及能量问题,也不可能是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新人教选修3生物同步练习: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课堂知能验收对应学生用书P0791.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作为我国农村生态工程的样板,在全国推广,这是由于该生态工程()A.以实施沼气工程为中心B.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C.创造了较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D.最早推出的“无公害蔬菜”答案 B解析该工程之所以在全国推广,是因为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其中以沼气工程为中心是手段,C、D两项是结果。
2.(2018·湖南衡阳八中月考)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主要包括()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④工程学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 D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对策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原理等,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林草、生物等措施,层层设防控制土壤侵蚀。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B.南水北调工程C.防沙治沙生态工程D.“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答案 B解析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是我国为了控制荒漠化的发展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实施的一系列森林或草原植被恢复的生态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等。
很明显,南水北调工程不属于此类工程,它是我国政府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而实施的一项工程。
4.我国的湿地面积仅次于加拿大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态,因此它具有多种多样的作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的是()A.是世界上生产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B.调节区域气候C.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D.蓄洪防旱答案 A解析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场地,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B、C、D属于;但它的生产能力并不是世界上最强的,生产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A不属于。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名师精编作业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1.下图是江苏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沼气池建设是该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之一,能量可随沼气使用而流入人体内B.该生态园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等生态工程原理C.遵循系统整体性原理,生态园中的各生物要保持合理的数量比例D.该生态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项目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2.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内涵。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D.应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3.“稻田养鱼”这种养殖方式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推广,在稻田生态系统中,虽有危害水稻的病菌、害虫和杂草,但鱼的活动可起到除虫、松土和增氧的作用,最终取得稻、鱼双丰收,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在遭遇虫害时,一些水稻会释放某些物质,吸引害虫的天敌将害虫消灭,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只有捕食一种B.稻田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C.若发现稻田中某杂草具有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使用价值D.发展生态农业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4.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5.在我国闽东南地区试验了一种“果树—牧草—禽畜—食用菌—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 )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B.能够使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在沼气使用过程中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D.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不需外部能量投入6.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立了良好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再生程序B.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整体性原理C.在植树造林中要特别注意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与物种多样性原理D.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8.“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课后训练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1) 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B.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2.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在13世纪时曾是肥沃的森林草原带,而现在不少地区已成荒山秃岭,土地沙化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地震引起地壳运动C.人类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长期干旱,造成沙漠化3.(多选)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
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B.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3-4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4.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以及造纸厂、酒厂的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5.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6.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下图。
图甲表示一个鼠群引入到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乙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
分析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CD段波动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依据图甲,灭鼠时应使鼠群的数量控制在B~C点之间C.由图乙中可见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净生产量有所上升D.图乙中的研究结果说明超载放牧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7.(2011·江苏南通期末)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生物选修三同步测试十四专题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生物选修三同步测试十四专题5 生态工程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C.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完全相同D.生态工程建设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2.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3.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4. “小流域”是指A.面积在3~50 km2的小的水域 B.小的河流C.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 D.小的湖泊5.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④工程学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6.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B.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7.“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综合体现在A.改变单纯造林、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B.采用多种植物进行生态工程恢复C.运用了多种生物措施.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D.8.下列引起荒漠化的因素中,按其影响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①不合理利用水资源②过度樵采③过度放牧④盲目开垦A.①一②一③一④ B.②一③一④一①C.③一②一①一④ D.①一④一③一②9.下列哪些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①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②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③鸟类的栖息地④人们娱乐休闲的场所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0.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11.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A.人工制造表土 B.特殊隔离C.土壤侵蚀控制 D.植被恢复12.城市环境问题不包括A.过量的垃圾 B.噪声污染 C.城市绿化 D.大气污染13.城市环境生态工程中,不应采取的措施是A.注意城市规划和布局 B.推广“环境友好技术”C.禁止燃烧任何含硫燃料 D.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利用14.我国西北地区最近采用扎草方格阻止沙丘移动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同步测试卷有答案-word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同步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①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②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③鸟类的栖息地④工业用水的资源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 下列原因中是造成草场质量退化和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的是()A.虫害和鼠害B.超载过度放牧C.盲目开荒种地D.毒杀鼠类不当3. 某滩涂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在该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A.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B.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C.将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D.防止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4. 会导致田鼠群内个体间竞争加剧的是()A.发生流行病B.鹰数量增加C.繁殖力提高D.迁出率增加5. 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物种组成多样B.营养结构复杂C.功能完善D.食物链缩短6. 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7. 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A.蚯蚓B.硅藻C.硝化细菌D.酵母菌8.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B.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C.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完全相同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9.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10. (多选)目前,一些地区采用人工浮床(如下图)治理水体污染。
人工浮床净化水体的机理包括()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B.植物吸收水中的、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第 1 页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11.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部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土壤C.温度D.水分12. “小流域”是指()A.面积在3~50 km 2 的小水域B.小的河流C.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D.小的湖泊13. 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会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其主要原因是()A.未认识其价值,所以人为干扰少B.入侵地生态污染严重C.破坏了入侵地的非生物因子D.使入侵地食物链被破坏14. “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①温度失调②CO2 含量增高③O2含量减少④生物群落不全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5. 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中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动物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二.非选择题16.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基础巩固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
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了综合的经济效益。
答案:C
2下列生态工程不属于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是()
A.“三北”防护林
B.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C.防沙治沙工程
D.在山间修建拦截坝
解析:在山间修建拦截坝属于小流域综合治理。
答案:D
3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不具备的特点是()
A.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B.分解者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能力不强
C.一旦人的作用消失,生态系统很快会退化
D.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所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解析: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其能量和物质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其他生态系统的供给,不能自给自足。
答案:D
4下列不属于我国生态工程建设实例的是()
A.沼气工程
B.桑基鱼塘
C.防沙治沙工程
D.焚烧城市生活垃圾
解析:焚烧城市生活垃圾一方面未实现废物资源化,另一方面会产生污染,不属于我国生态工程建设实例。
答案:D
5下列处理城市垃圾的办法,不妥当的是()
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
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
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
解析:城市生态系统分解者少,分解能力弱,因此城市垃圾不能依靠微生物的自然分解来处理。
答案:D
6生态恢复工程的第一步是()
A.恢复这一地区的生物群落
B.恢复植被
C.形成合理、高效的食物链
D.保持一定的动物数量
解析: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成分,所以要恢复生态环境首先得恢复植被。
答案:B
7废弃矿区对生态及人们生活的影响包括()
①造成土体、土壤、植被的破坏②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会阻碍植被的生长③影响土地景观④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矿藏开采后往往会造成土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尤其是规模巨大的采矿业,不仅会对土地景观造成巨大影响,还可能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答案:C
8下图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态恢复工程中,①②分别指和
措施。
(2)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那是否可以种植农作物,以获得农产品?为什么?
(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
解析:结合图示分析,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的关键就是植被的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
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但是废弃地的水分状况、养分都是很差的,条件恶劣,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机械方法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然后才可以植树、种草。
恶劣的环境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代之以适应性强、耐旱的灌木、草和树。
在该生态工程中植树、种草要多样化,不可以只种植单一品种,而且植树、种草所选的品种一定要适应当地的环境,要综合考虑矿区的实际情况。
答案:(1)工程机械措施制造表土、压实
(2)不可以。
因为矿区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3)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
能力提升
1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解析:湿地生态也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多种措施相结合,控制污染。
引进动植物物种,恢复受干扰的湿地,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不是简单地依靠生物工程手段如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的。
答案:C
2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
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
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以及造纸厂、酒厂的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解析:应该控制污染,而不是因怕污染而放弃发展。
答案:D
3下图为生态养殖模式图。
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A.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工程
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C.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答案:B
4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生态农业模式()
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B.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C.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所以A项错;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因环节的增多而发生改变,所以C项错;桑基鱼塘的生态农业模式虽然更加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但依然需要一些外部投入,所以D项错。
答案:B
5下列描述不符合“生物圈2号”实验给人类的启示的是()
A.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处
B.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按自然规律办事
C.人类早晚会建立第二个“生物圈”,无须担心地球环境恶化
D.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支持与服务可谓是无价之宝
解析:“生物圈2号”工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迈出的一小步,尽管科技如此发达,人类仍没有能力去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
答案:C
6下列哪项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 ()
A.治理环境污染
B.使破坏的生态恢复
C.注重经济效益
D.注重生态效益
答案:C
7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
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等原理
B.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
C. 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
D.出水处只要对细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便可排放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在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
由此可知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和物种多样性等原理,且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具有种间互助关系。
如果在该塘中引进硝化细菌,则可将产生的多余NH3转变为N O3-,利于污水的净化。
而污水经处理后是否达到排放标准,不仅需要对细菌等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还要对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排放。
答案:D
8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右上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
(1)列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分解者的名称:。
(2)从资源与环境的角度来看,④⑤途径优于③途径的主要原因
是、。
(3)进行⑦过程的甲烷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
是。
(4)该生态工程突出体现了这个基本原理。
解析:(1)分解者是以分解有机物质为生的异养微生物或动物。
由图示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分解者是蚯蚓、苍蝇、细菌。
(2)④⑤途径运用生态学原理可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即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明显优于③途径燃烧。
(3)甲烷杆菌为原核生物,而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甲烷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4)从图示看出该生态工程突出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这个基本原理。
答案:(1)蚯蚓、苍蝇、细菌(微生物)
(2)④⑤途径可以充分地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对物质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3)甲烷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4)物质循环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