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外角度法弧垂测量
档外角度法

档外角度法档外角度法观测弧垂是将仪器架设在观测档外某处较高位置、中相导线正下方观测弧垂,如图4-4(a )、(b )所示。
调整架空线张力,使架空线稳定时的弧垂与经纬仪的弧垂观测垂直角θ的视线相切,弧垂即为测定。
档外角度法观测角θ,悬链线式按下式计算:11a b htg l l θ--±=+(4-8)抛物线式按下式计算:()()(){}21222211484881616/tghl lf l f hl lf l f hf af f h l l θ-⎡⎤=±--+±--+±+--⎢⎥⎣⎦(4-9)式中θ——档外经纬仪垂直观测角度值(正值表示仰角,负值表示俯值)a ——悬挂点A 下垂线至档外经纬仪横轴中心的垂直截距,m ;b ——档外经纬仪视线A 1B 1对于悬挂点B 下垂线的垂直截距,m ;h ——观测档的两悬挂点高差(经纬仪侧的悬挂点A 较低时,其前的“±”号只取+号;经纬仪侧的悬挂点A 较高时,其前的“±”号只取-号),m ;l ——观测档的档距,m ;iiBL L 1a 1Aθfab(a)hLL 1θaABbha 1(b)f图4-4 档外角度法观测弧垂1l ——架空线中线下方档外弧垂观测点至A 点的水平距离,m ;f ——观测档的弧垂值,m 。
测算方法和观测步骤如下:(1)、(2)测定方法与档内角度法相同;(3)、a 、h 值可以从平断面图和铁塔结构图中查出,但现场应复核,测法见图4-5。
高差按下式计算:12a l tg ϕ=(4-10)()11h l l tg a ϕ=+- (4-11)式中2ϕ、1ϕ——分别为观测A 、B 悬挂点的垂直角;(4)、根据已知的1l 、l 、f 、h 及a 的数据,按式(4-8)或(4-9),即可算出弧垂观测角θ值;(5)、弧垂观测方法与档端角度法相同,但须注意,因仪器正在架空线的下方,在紧线时,应防止架空线起落碰撞观测人员和仪器。
弧垂观测方法

弛度观测档得选择原则:1、1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 1、2紧线段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1、3紧线段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1、4弛度观测档得选择尽可能做到:档距大,相邻两杆塔得高差小,导线排列方式尽量一致,紧临耐张杆塔得两侧不宜选为观测档。
1、5 选择弛度观测档时,若地形特殊应适当增加观测档数目。
一、输电线路弧垂测量1、测量方法:(1)异长法――运行线路得弧垂测量常用此法。
见图1-4。
图1-4 异长法观测弧垂示意图方法:自观测档得架空线悬挂点A处选一合适点使视线与导线相切,分别量取此点及视线在另一杆塔上得交点与导线两悬挂点得垂直距离,得AA0=a与BB0=b。
然后由公式得观测档弧垂f。
其适用于观测档内两杆塔不等高,且弧垂最低点不低于两杆塔根部连线得情况。
(2)角度法:――用经纬仪测。
原理:异长法.适用:用异长法无法测量得山区、沟壑地段。
方法:按仪器设置得不同分为:档端角度法、档外角度法、平视法与档侧角度法.①档端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下方.见图1—5图1-5档端角度法()()222014b=arctan(tan )b (2)014h f a a ltg hlf a h f a a ltg θθαθ≠=+-±-=-==+-高差时:或按下式计算:高差时:式中 a-仪器中心至点A 得垂直距离; f -为观测气温下计算出得档距中点弧垂,m; θ-仪器视线与导线相切得垂直角,即观测角; l —为被测档档距,m; h—两杆塔得高差,m 。
②档外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一侧杆塔外侧。
如图1—6。
图1-6 档外角度法式中 l 1—仪器距一侧杆塔得水平距离,m。
其余符号同前.③档内角度法――经纬仪仪镜中心置于导线或地线得正下方。
如图1-7。
图1—7档内角度法注:档内、档外测量法用于观测档无法架设经续仪或档端观测值b太小得情况下.(3)平视法――用水平仪测或经纬仪测。
档端角度法看弧垂计算

档端角度法看弧垂计算
锁定。
3;挂点角度直接输入仪器读数。
4;这是计算呼高段计算,如果计算呼高段以上导线、光缆、地线,呼高数据自己算懂的。
5;档端角度法判定“√”可以用这方法、“×”是不可以用这方法是理论数据,我的经验是参考B值,自己把握。
6;弧垂观测角俯角仰角自动显示,要执行显示!7;瓷瓶串长是指横担底部到导线滑车槽垂高。
8;单位均为“m”当然角度单位不为米。
9;高差角“﹢”、“-”是表示“仰角”、“俯角”未转化成度分秒见谅,也没有那必要,如果需要自己转换。
10;版权、解释归属周光洪。
弧垂观测方法

输电线路测量方法的学习一.弧垂测量弧垂的观测方法很多,一般常用观测方法有4种:异长法、等长法(平行四边形法)、角度法和平视法。
在弧垂观测之前,应参阅输电线路平断面地形、地物及弧垂等的概况,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弧垂观测方法,并按降温法及计入初伸长的导线弧垂曲线等技术资料,计算出相应的观测数据,然后进行弧垂观测。
这里我主要跟大家探讨异常法和角度法在弧垂观测中的理论计算和现场的实际应用。
(1)异长法(不等长法)。
异长法示意图如图(1—1)所示。
观测时,根据弧垂f值选定a、b后,分别放垂板使AA0 =a,BB0 =b,收紧架空线使之与视线A0B0相切,这时的弧垂即为设计要求的弧垂。
a、b与弧垂f的关系为a b f+=(1)2式中a、b-分别为档距两端杆塔装弧垂板位置与架空线悬点的高差值,m。
异长法观测弧垂示意图(1-1)异长法适用于观测有高差的杆塔,但弧垂最低点不低于两杆塔基部连线的情况。
(2) 角度法。
角度法测定、控制架空线的水平应力和最大弧垂,实质上是异长法。
当在山区及沟壑地段施工时,采用等长法、异长法无法观测弧垂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角度法进行弧垂观测。
按仪器设置的不同,角度法可分为档端角度法和档外、档内角度法。
1) 档端角度法。
如图1-2所示,A 、B 为悬点,A ′为A 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a 为仪器中心至导地线挂点A 的垂直距离,f 为观测气温下计算出的档距中点弧垂,θ为仪器视线与导线相切的垂直角(即观测角),α为在A ′点瞄准B 点时的垂直角,l 为档距,h 为高差。
具体观测方法如下:a . 由线路纵断面图和杆塔组装图中查出a 、h 的值,并到现场复测核实。
b . 经纬仪置于档端悬挂点A 垂直下方A ′点,调整观测角θ瞄准并使其视线与架空线最低点相切。
由图1-2可知ltan α-ltan θ+a (2)因为 tan α= ()a h l ±, tan θ=tan α-b l故观测角θ为θ (3) 验收线路时计算弧垂f ,即214f = (4)其中仪器距低悬点较近时,h 取“+”,否则取“-档端角度法观测弧垂示意图(1-2)2)由于有些线路是同塔双回,用档端法观测导地线很困难,因此我们采用档外法。
如何根据代表档距计算观测档弧垂!!

如何根据代表档距计算观测档弧垂!!如何根据代表档距计算观测档弧垂1.运用等长法观测弧垂时应注意:在测量导(地)线弧垂时,若气温变化导致架空线温度发生变化,此时应调整观测的弧垂值。
其方法是当气温变化不超过±10℃时,保持视点端弧垂板不动,在测站端调整弧垂板:当气温升高时,将弧垂板向下移动一段距离a;当气温降低时,将弧垂板向上移动a(其中a为因气温变化引起观测档弧垂变化值的2倍)。
当气温变化超过±10℃时,应将视点端弧垂板按气温变化后的弧垂重新绑扎。
2.运用异长法观测弧垂时应注意:如果气温变化时,采用异长法观测弧垂应作调整。
即视点端的弧垂板保持不动,观测站端的弧垂板应移动一段距离△a,其值按下式计算:△a=2△f (△f随气温变化架空线弧垂的变化量;a为测站端低于同侧架空线悬挂点的垂直距离)。
3.运用角度法观测弧垂时应注意:用角度法观测弧垂对架线工序的质量检查步骤为:架线工序完成后,复查架空线弧垂时,原则上应在观测档上复查,经纬仪摆放位置应尽可能摆放在原来观测弧垂的位置;调平经纬仪后,调整经纬仪的垂直度盘,使望远镜的视线与架空线的轴线相切,读出观测角,利用观测角推算架空线的弧垂;将计算的弧垂值与设计弧垂值相比较确定误差率,在比较时应考虑架空线已释放初伸长的因素。
送电线路紧线施工中弧垂观测与调整方法的讨论一、弧垂观测(一)弧垂的计算1.弧垂观测档的选择紧线段在5档及以下时靠近中间选择一档;在6~12档时靠近两端各选择一档;在12档以上时靠近两端及中间各选择一档;观测档宜选择档距较大和悬挂点高差较小及接近代表档的线档;弧垂观测档的数量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增加,但不得减少。
观测档位置应分步比较均匀,相邻观测档间距不宜超过4个线档;观测档应具有代表性,如连续倾斜档的高处和低处,较高的悬挂点的前后两侧,相邻紧线段的结合处,重要的跨越物附近的线档应设观测档;宜选择对邻线档监测范围较大的塔号较大的塔号作测站,不宜选邻近转角塔的线档作观测档。
架空输电线路角度法观测弧垂施工技术

︵
︵
-1-
弧垂值) ; b 架空线 A 侧的平视弧垂 f2(悬挂点 A 至最低点 O 的垂直距离) ; c 架空线 B 侧的平视弧垂 f1(悬挂点 B 至最低点 O 的垂直距离) 。 2 1 其中: f f1 f 2 。 4
A f
B
A A1
а B f S 0 f1 B1
图 1-2 悬挂点不等高时的弧垂
第二章
弧垂观测档的选择 ................................................ 2
观测档的选择 .................................................................. 2
第三章
弧垂观测 ....................................................... 3
第一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弧垂的概念 ...................................................... 1
一、弧垂 .......................................................................... 1 二、弧垂的衡量方法 ................................................................ 1
0
图 1-1
悬挂点等高时的弧垂
第二章
弧垂观测档的选择
紧线施工前,技术人员需根据线路杆塔明细表中技术数据、线路平断面图和现场实际 情况,选择弧垂观测档。根据耐张段的规律档距(也叫代表档距) ,按不同温度给出的代 表档距下的弧垂值,计算出观测档的弧垂值。 观测档的选择 一条送电线路有若干个耐张段构成,每一个耐张段有一个档或多个档组成,仅有一个 档的耐张段称为孤立档;有多个档组成的耐张段,称为连续档。孤立档按设计提供的安装 弧垂数值观测该档弧垂即可;在连续档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观测档进行观测。为了使整个耐 张段内各档的弧垂都达到平衡,应根据连续档的多少,确定观测档的档数和位臵。对观测 档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紧线段在五档及以下档数时,选择靠近中间的一档作为观测档; (2) 、紧线段在六档至十二档时,靠近紧线段的两端各选一档作为观测档; (3) 、紧线段在十二档以上时,靠近紧线段的两端和中间可选 3~4 档作为观测档; (4) 、观测档应选择档距较大和挂线点高差较小及接近代表档的线档; (5) 、弧垂观测档的数量可以根据现场条件适当增加,但不得减少。
档外角度法弧垂测量

ƒ=(1/4)(√a +√b )2
=(1/4)[√L1(tgθ 3+tgθ 1)+√(L1+L)tgθ 1]2 (5--9)
式中和图中的符号:
ƒ--架空线的弧垂,单位为米;
a--为a1值与a3值之和,单位为米; L--观测档档距,单位为米;
L1-为仪器支点到A杆的距离,单位为米;
a1-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弧垂最低点的夹角在A杆上交 点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
档外法观测弧垂第三步是按异常法公式计算导线的弧 垂值。
f 1 ( a b)2 4
1[ 4
L1(tg3 tg1)
(L1 L)(tg2 tg1)]
式中和图中的符号: ƒ--架空线的弧垂,单位为米; a—等于a3-a1的值,单位为米; a1-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弧垂最低点的夹角在A杆上交 点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 a3-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悬挂点(导线线夹)的垂直距 离,单位为米; L1-为仪器支点到A杆的距离,单位为米; L--观测档档距,单位为米;
7.1 用仪器测量交叉跨越的技术要求 用经纬仪测量的一般要求如下: ① 观测站要选在跨越交叉角最大角的二等分线上; ② 测量导线对地面垂直距离时,测站应设在线路的 垂直方向上; ③ 为避免竖直角过大,观测站距跨越点的距离,约 为导线对地距离的2-3倍,且要因地制宜,一般应选在较 高处,这样准确性较高; ④ 测量跨越各种送配电线路和弱电线时,应测量被 跨越线的最高层线和跨越线路的最下层导线; ⑤ 测量铁路、公路时,应测量深度轨顶和路面的最
a3-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悬挂点(导线线夹)的垂直距 离,单位为米;
θ 1-仪器观测水平线与弧垂最低点的夹角,单位为度; θ 3-仪器观测水平线与A杆塔的悬挂点(导线线夹)夹角, 单位为度;
用经纬仪观测弧垂

用经纬仪进行弧垂观测的三种方法采用经纬仪观测弛度的适用范围:0.408≤fa ≤1.83观测原则:优先使用档端角度法,只有在档端角度法不允许的情况下,方选择其他两种方法。
1、档端角度观测:观测角,θ滑车口(线夹口)切角为1θ,f 为设计给定弧垂值,a 为仪器镜筒与塔上导地线滑车口(线夹口)距离。
la f 21)2(tan tan --=θθ 弧垂校核公式:2)))tan 1(tan (l a f ⨯-+=θθ(1)推倒公式如下:L1θθ1)3()2(2)(111121111————)—(—θθθθtg L a a F b a a tg L L h tg L a L L ba h tg -==+-+==+-+=将(2)、(3)式代入(1)式得到()[]()[]C B B tg atg L L h tg L a fa h F L C LFL h F L B fa h F tg FL Lh LF tg L -+-=-+==--=+-==--++-+22111221212222)(1641)84(20164)1628()(令θθθθθ弧垂校核公式:211)2)tan 2tan )()tan 1(tan (θθθθ-⨯++-⨯=(L L L f3、档内观测法:θθ2θ1()[]()[]C B B tg atg L L h tg L a fa h F L C LFL h F L B fa h F tg FL Lh LF tg L -+-=--==--=--==--+--+22111221212222)(1641)84(20164)1628()(令θθθθθ弧垂校核公式:211)2)tan 2tan )()1tan (tan (θθθθ-⨯-++⨯=(L L L f4、★正弦定理: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余弦定理:ac c a b a b b a c b c c b a cab b a c bac c a b a bc c b a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2cos 2cos 2222222222+=+=+=-+=-+=-+=、、总黄酮生物总黄酮是指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3-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悬挂点(导线线夹)的垂直距
离,单位为米; L1-为仪器支点到A杆的距离,单位为米; L--观测档档距,单位为米;
θ 1-仪器观测水平线与弧垂最低点的夹角,单位为度;
θ 2-仪器观测水平线与B杆塔的悬挂点(导线线夹)夹角,
单位为度; θ 3-仪器观测水平线与A杆塔的悬挂点(导线线夹)夹角, 单位为度; b2-仪器水平线与B杆悬挂点(导线线夹)夹角间在B杆
⑷ 如图5--9所示,两杆塔悬挂点不等高时,经纬仪
安放在高悬挂点杆的外侧,观测的角度为俯角,但经纬仪 望远镜头水平线与低杆悬挂点相重合,用测量角θ 值来计 算架空线的弛度。 A
a
a3
a1
θ
3
B
θ
1
ƒ
b
L1
L
图5—9档外法观测弧垂(俯角观测)示意图 因望远镜水平线与低杆塔悬挂点相重合,所以θ 2角等
⑶ 如图5--8所示,两杆塔悬挂点不等高时,经纬仪
安放在高悬挂点杆的外侧,观测的角度为俯角,但经纬仪
望远镜头水平线高于低杆悬挂点,用测量角θ 值来计算架 空线的弛度。 a3 a a1 A θ
2
B b2
ƒ
L1 L
b
b1
图5—8档外法观测弧垂(俯角观测)示意图
计算弧垂公式为:
a= a1+a3 = L1tgθ 1+L1tgθ
远镜头水平线低于低杆悬挂点,用测量角θ 值来计算架空 线的弛度。 A a a3 θ
3
B θ
2
ƒ
b2
a1
L1
θ
1
b1
L
b
图5--7档外法观测弧垂(俯角观测)示意图 计算公式为:
计算公式为:
a=a1+a3
=L1tgθ 1+L1tgθ b=b2+b1 =(L1+L)(tgθ 2+tgθ 1) ƒ=(1/4)(√a +√b )2 =1/4[√L1(tgθ 3+tgθ 1)+√(L1+L)(tgθ 2+tgθ 1)]2
② 档外角度观测法
经纬仪置于观测档外的线路下方进行观测时,称为档
外角度法。 由于档外法测量时其仪器支点距测量档最近杆塔有一 定距离,所以测量前应先将仪器支点到测量档最近杆塔的 距离L1测量出,这样才便于后面的计算。同样由于仪器支
点位置与低悬挂点的位置不同,测量后产生的b值不一样,
所以实际中应结合不同的支点而进行弧垂计算。以下就对 不同条件进行说明: ⑴ 如图5--6所示,两杆塔悬挂点不等高时,经纬仪 安放在观测档低悬挂点杆塔的外侧,观测角的角度为仰角,
用测角θ 值来计算架空线的弛度。
a3
a
a1
3 2
1
f
b
b2
b1
L1
L
图5--6档外法观测弧垂(仰角观测)示意图
档外法观测弧垂第一步是测量计算 L1 的距离。
L1 KR 100R (视距为全丝时的计算公式)
L1 KR 200R (视距为半丝时的计算公式)
档外法观测弧垂第二步是测量 1 、 2 、 3三个角度。 利用这三个角度的正切值 tg1 、 tg2 、tg 与 L1 和 3
3
=L1(tgθ 1+tgθ 3)
5--7
式中和图中的符号: ƒ--架空线的弧垂,单位为米;
a--为a1值与a2值之和,单位为米;
a1-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弧垂最低点的夹角在A杆上交
点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 L--观测档档距,单位为米; L1-为仪器支点到A杆的距离,单位为米; a3-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悬挂点(导线线夹)的垂直距 离,单位为米; θ 1-仪器观测水平线与弧垂最低点的夹角,单位为度;
( L1 L) 计算出
a和 b
的值。
计算 a 和 b 的公式为:
a a3 a1 L1tg3 L1tg1 L1 (tg3 tg1 ) b b2 b1 ( L1 L)tg2 ( L1 L)tg1 (L1 L)(tg2 tg1 )
3
= L1(tgθ 1+tgθ 3) b= b1-b2=(L1+L)(tgθ 1-tgθ 2) ƒ=(1/4)(√a +√b )2 =(1/4)[√L1(tgθ 3+tgθ 1)+√(L1+L)(tgθ 1–gθ 2)]2 5--8
式中和图中的符号:
ƒ--架空线的弧垂,单位为米;
a--为a1值与a2值之和,单位为米;
档外法观测弧垂第三步是按异常法公式计算导线的弧
垂值。
1 f ( a b )2 4
1 [ L1 (tg3 tg1 ) ( L1 L)(tg 2 tg1 )] 4
式中和图中的符号:
ƒ--架空线的弧垂,单位为米; a—等于a3-a1的值,单位为米; a1-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弧垂最低点的夹角在A杆上交 点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
θ 2-仪器观测水平线与B杆塔的悬挂点(导线线夹)夹
角,单位为度;
θ 3-仪器观测水平线与A杆塔的悬挂点(导线线夹)夹
角,单位为度;
b2-仪器水平线与B杆悬挂点(导线线夹)夹角间在B杆 上的交点垂直距离,单位为米; b1-仪器水平线与弧垂低点夹角间在B杆上的交点垂直 距离,单位为米; b--弧垂最低点θ
上的交点垂直距离,单位为米;
b1-仪器水平线与弧垂低点夹角间在B杆上的交点垂直 距离,单位为米; b--弧垂最低点θ 1角和B杆塔的悬挂点(导线线夹)夹 角θ 2角间在B杆上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
⑵ 如图5--7所示,两杆塔悬挂点不等高时,经纬仪安
放在高悬挂点杆的外侧,观测的角度为俯角,但经纬仪望
a1-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弧垂最低点的夹角在A杆上交
点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 L--观测档档距,单位为米; L1-为仪器支点到近杆的距离,单位为米; a3-为仪器观测水平线与近杆悬挂点(导线线夹)的垂
直距离,单位为米;
θ 1-仪器观测水平线与弧垂最低点的夹角,单位为度;
θ 2-仪器观测水平线与远杆塔的悬挂点(导线线夹)夹
角,单位为度;
θ 3-仪器观测水平线与近杆塔的悬挂点(导线线夹)夹
角,单位为度; b2-仪器水平线与远杆悬挂点(导线线夹)夹角间在远 杆上的交点垂直距离,单位为米; b1-仪器水平线与弧垂低点夹角间在远杆上的交点垂直 距离,单位为米; b--弧垂最低点θ 1角和远杆塔的悬挂点(导线线夹)夹
角θ 2角间在远杆上的垂直距离,单位为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