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的乘法教案
二次根式乘法教案

二次根式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熟练掌握求解二次根式的乘积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3.理解二次根式乘法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二次根式乘法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方法和规律。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实例。
2.学生准备课本、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道简单的二次根式乘法题目,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题目:√2×3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答案。
2.引导学生思考:二次根式乘法的特点是什么?在计算时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解释。
步骤二:讲解1.二次根式的定义:如果a≥0,那么表示a的二次根的非负数就是二次根式,记作√a。
2.特殊的二次根式:如果a≥0,那么√a×√a=a。
3. 一般情况下的二次根式乘法:设a ≥ 0,b ≥ 0,则√a ×√b = √(ab)。
4.二次根式的乘法性质:二次根式的乘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步骤三: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二次根式乘法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题目:(1)√5×√7(2)√8×√2(3)√3×2√6(4)√10×√20(5)3√2×5√52.学生完成后,互相核对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写在黑板上。
3.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答案,并总结规律。
步骤四:拓展1.老师出示一些较复杂的二次根式乘法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
题目:(1)(√3+√2)×(√3-√2)(2)(√3+2√2)×(3√3-2√2)(3)(√3+3√2)×(√3-3√2)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答案。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步骤五:归纳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二次根式乘法的归纳总结。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学设计(精选7篇)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次根式的乘除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次根式的乘除教学设计篇1一、引入新课:上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二次根式的乘法计算,那么该怎样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呢?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二、展示目标,自主学习: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本第8页——10页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先自主完成8页“探究”,再和同伴交流,你们得到的结论是:。
尝试用文字语言表述这个法则。
2、认真看例4、例5、例6和例7的每一步计算和化简,有疑问随即和同伴交流或向老师请教;3、最简二次根式满足的两个条件是:①( )② ( )4、仿照例题格式完成10页练习并和同伴互相找毛病。
三、检测反馈1、师生共同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找同学演板10页练习1、2、3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1)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2)在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计算和化简时你有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请告诉大家。
五、布置作业:作业:课本第10页习题16.2 第2题;第3题的(3)、(4)小题二次根式的乘除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掌握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难点: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计算: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简,得到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二次根式先进行化简,会对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二、新课答: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或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例1 试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最简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解(1)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因为a3=a2·a,而a2可以开方,即被开方数中有开得尽方的因式。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6.2.1二次根式的乘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二次根式乘法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二次根式乘法的运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家长可以协助孩子解决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二次根式乘法的运算能力。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可先自行思考,必要时可向同学或家长请教。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书写规范。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8.定期进行阶段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针对性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二次根式乘法的基础上,提高数学素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二次根式乘法运算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题:完成课本第页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旨在巩固二次根式乘法的基本法则和运算步骤。
2.提高题: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二次根式乘法解决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某篮球场的长是4√5米,宽是3√2米,求篮球场的面积。”
3.拓展题:选取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二次根式乘法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讨。此类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八下《二次根式的乘法》教案

初中数学八下《二次根式的乘法》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乘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推导两个二次根式的乘积
2.掌握乘法定理,熟悉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律
三、学习重点:
1.理解乘法定理,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律
2.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
1.引导学生学习乘法定理,概念本质。
让学生理解乘法定理的本质,由一个二次根式乘以另一个二次根式时,由乘法定理可以看出,乘积中的常数项是乘数的常数项的乘积,一次项是
第一个乘数的一次项与第二个乘数的一次项的乘积,二次项是两个乘数的
常数项乘积加上第一个乘数的一次项与第二个乘数的一次项的乘积的一半,最后可以望文生义,理解乘法定理的本质,形成直观印象。
2.提出乘法定理的例题,演示解法
首先,给学生提出二次根式乘法的例题,例如:(x-2)(x+3)=x²-2x-6,然后由老师演示解题过程,让学生观察演示的解法,抓住要点,并学会用
乘法定理解决二次根式乘法的练习题。
3.引入相关练习题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二次根式乘法的表达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掌握乘法定理的结果进行批改,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学习。
4.检测学习效果。
16.2二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的乘法(教案)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应用,特别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如何将乘积合并为一个二次根式。
-举例解释:难点在于当根号下的数不是完全平方数时,如何将其简化,例如√8×√12 = √(8×12) = √96,此时需要进一步简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即√96 = √(16×6) = 4√6。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举例解释:重点讲解如何将两个二次根式相乘,如(√a)×(√b) = √(a×b),并强调在乘法过程中,根号外的数相乘,根号内的数相乘,最后将结果合并为一个二次根式的步骤。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二次根式乘法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同时,我也鼓励他们遇到问题时要敢于提问,我会耐心地为他们解答。
1.加强对难点内容的讲解和练习,特别是含有非完全平方数的二次根式乘法。
2.引入更多有趣的实例,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提问,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二次根式乘法在实际数学运算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二次根式的乘法》教案

5.2.1 二次根式的乘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复习:1、如图,在一块长为54米,宽为6米的长方形空地上种草皮,如果草皮每平方米a 元,那么这块空地铺满草皮需要多少元?〔学生独立作〕 估计学生会用下面方法:〔1〕546a ⋅元,〔2〕546⋅a ≈×2.4=17.52a,〔元〕 (3) 225465463618a a a ⋅=⨯=⨯= (元)分析:方法1的结果还不明朗,方法2的结果是近似值,方法3的结果是准确值,但能否这样计算呢?546a ⋅是什么运算?〔二次根式的乘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二次根式的乘法。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二次根式乘法的法那么(1) 546546⨯,这样计算对吗?你是根据什么法那么想到这样计算的呢?00)(00)ab a b a b a b ab a b =≥≥=≥≥,,00)a b ab a b =≥≥,吗?二次根式相乘,等于把它们的被开方数相乘。
2 二次根式乘法的初步应用例 1 计算:〔1〕26⋅, 〔2〕23521⋅ 解:(1)226262323⋅=⨯=⨯=(2) 2235212532110371037307⋅=⨯⨯=⨯=⨯=点评:二次根式相乘,把被开方数相乘后,一定要将被开方数化简,化简的方法是把每个因数分解质因数,写成2a b 的形式,再用积的算式平方根的性质和2(0)a a a =≥进行化简。
例2 计算以下各式,其中a ≥0,b ≥0,(1) 36a ab ,(2) 225715ab a 解:〔1〕2236363232a ab a ab a b a b =⋅==〔2〕22222257152751514531453703ab a ab a a b ab ab =⨯⋅==⨯= 三 应用迁移,稳固提高1 二次根式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3 如图矩形ABCD 的两条对称轴为EF ,MN ,其中E,F ,M ,N 分别在边AB,DC ,AD ,BC 上,连接ME ,EN ,NF ,FM ,那么四边形ENFM 是菱形,设AB=6,3cm BC cm =,试问:菱形ABCD的周长和面积是多少?(1) 交流解题方法,求周长先要求出边长,可用勾股定理求面积可用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的积的一半。
二次根式的乘法教案

二次根式的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律。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2.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解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习题、实物例子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 教师可以举一些实际例子,如买水果等,引导学生思考:你在市场上买水果,要买两份香蕉和三份苹果,怎样表示其价格?那么两份香蕉的价格与三份苹果的价格相乘又该怎么表示?2.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两份香蕉的价格乘以三份苹果的价格,可以表示为√2 × √3。
3.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两个二次根式相乘的结果可以用一个新的二次根式表示,这就是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Step 2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1. 教师板书:√a × √b = √(a × b)2. 引导学生通过例题体会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例题1:计算√3 × √5。
解:根据乘法法则,√3 × √5 = √(3 × 5) = √15。
例题2:计算√2a × √7b。
解:根据乘法法则,√2a × √7b = √(2a × 7b) = √(14ab)。
3. 教师解释: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简单来说就是将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值相乘,再把根号内的字母相乘,注意化简时的约定根号内不能含有任何平方数因子。
Step 3 人工多项式的展开1. 教师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多项式的展开,引导学生想一想如何展开(x+y)²。
2. 引导学生讨论展开过程,再将展开过程归纳总结:(x+y)²=x²+2xy+y²。
3. 教师将展开过程用等式写出,以便于学生记忆。
《二次根式的乘法》教学设计

《二次根式的乘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能够将题目中的语境问题转化为二次根式的乘法计算,并解答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二次根式的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如何将语境问题转化为二次根式的乘法计算。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语境问题转化为二次根式的乘法计算。
2.解答与语境问题相关的答案。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浅显易懂的教材和工具书。
2.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可以以课前预习内容为背景,设计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如果蔬农场种植了一片菠菜场地,要计算该场地的面积,学生需要通过乘法计算,引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可以使用文字或图表来说明。
2.学习新知(25分钟)(1)引入通过上述引导,学生能理解乘法的基本思想,教师进一步引导,当计算乘法时,如果其中有一个因子是根号下的数值,那应该怎么计算呢?(2)讲解a.二次根式的乘法定义当每一个根式的被开方数都是整数时,这两个根式称为二次根式,它们的乘积叫做二次根式的乘积。
b.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则-第一步:先分解根号下的质因数。
-第二步:再将分解后的因子两两相乘,将相同的因子提取出来,并把这些因子的积开平方。
c.用例3.实践应用(30分钟)(1)独立思考教师设计一些具体的生活例子,需求学生将其转化成乘法运算的例子。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解答,并相互交流,学习他人的思维方法。
(3)展示与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小组的解答,并由教师进行点评。
(4)拓展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批改并给出解答。
4.深化拓展(15分钟)(1)进一步巩固应用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方法,将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用于更复杂的题目中。
(2)实际运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座城市其中一年的空气质量指数,使用指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转化成二次根式,然后与其他年份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之导教育中心教案
学生:_卢智健_ 授课时间:_ 课时 2 年级:教师:_ 汪
二、错题再现
1、二次根式
3
1-x 有意义的条件是 。
2.若b b -=-3)3(2,则( )
A .b>3
B .b<3
C .b ≥3
D .b ≤3 3.若,022=+b a 则,a b 的关系是( ) A .,a b 都为0 B .互为倒数 C .相等 D .互为相反数
4、x 为何值时下列式子有意义?
(1)21
x + (2)
-
+15
x (3)
x x
+-13
5、已知:的值。
求代数式
22,2
11881-+
-
++
+-+-=x
y y
x x
y y
x x x y
6、若代数式|
|112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三、知识新授
预习:
1. 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1)4×9 = , 9*4 = ; (2)100.1⨯ = ,
a∙=b a(a ≥0 , b≥0)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b
把b
a∙
a∙=b a反过来,就得到b a=b
利用他可以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注意:在本章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有的字母都表示正数
例题:⨯⨯
练习:
⨯⨯
⨯⨯⨯
(
(10).和cm,则这个矩形的面积为 cm2.
2.化简
例题:(3=
练习: )27()15(-⨯-=_______;
(5)
(9)
y
x x 2
3+(x ≥0,y ≥0)
(11)=4
39
43bc
a ________; (12)2
228
53-
(13)4
224b a b a +(ab ≥0) (14m =,=
总结:被开方数4a 2b 3含有4,a 2,b 3这样的因数或因式,它们可以开方后移到根号外面外,它
们是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四、小结与预习(二次根式的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