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的定位

合集下载

腧穴定位标准

腧穴定位标准

腧穴定位标准摘要:一、腧穴定位标准的概念和重要性1.腧穴的定义2.腧穴定位标准的作用二、腧穴定位的具体方法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2.骨度分寸定位法3.手指比量定位法三、腧穴定位标准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1.针灸治疗2.推拿按摩治疗四、腧穴定位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挑战与改进1.医生个人经验差异2.患者体型和皮肤松弛度的影响3.现代科技在腧穴定位中的应用五、结论正文:一、腧穴定位标准的概念和重要性腧穴定位标准是中医治疗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腧穴,又称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特定点,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准确地定位腧穴,是保证中医治疗效果的关键。

二、腧穴定位的具体方法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根据人体表面可见的骨骼、肌肉等解剖标志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曲池穴位于肘横纹上10 厘米,肱骨外上髁附近。

2.骨度分寸定位法:以患者自身的骨骼长度作为测量标准,确定腧穴的位置。

如,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立线,距腕横纹上2 横指(约2 厘米)处。

3.手指比量定位法:以医生手指的宽度或长度作为参照,测量腧穴的位置。

如,天鼎穴位于喉结旁1.5 厘米,与食指同宽。

三、腧穴定位标准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1.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准确地找到腧穴并进行刺激,可以有效地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缓解病痛。

2.推拿按摩治疗:推拿按摩是另一种中医治疗方式,通过手法技巧在腧穴上进行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腧穴定位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挑战与改进1.医生个人经验差异:由于医生经验、技巧等方面的差异,腧穴定位的准确程度受到影响。

为了减小这种差异,需要加强中医教育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患者体型和皮肤松弛度的影响:患者体型、皮肤松弛度等因素会影响腧穴定位的准确性。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医生需要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灵活调整定位方法。

3.现代科技在腧穴定位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如超声波、红外热成像等技术逐渐应用于腧穴定位,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腧穴定位标准

腧穴定位标准

腧穴定位标准
一、穴位名称
腧穴是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的重要施术部位。

为了规范和统一腧穴的定位,国家制定了《腧穴名称与定位》。

二、穴位定位
根据《腧穴名称与定位》,每个腧穴都有其特定的定位。

定位的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体表标志法等。

骨度分寸法是以骨关节为标志,测量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分配成一定的等份。

手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穴的方法。

体表标志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三、穴位功能
每个腧穴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如合谷穴有祛风解表、通络止痛的功效,足三里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

四、穴位解剖
每个腧穴都有其特定的解剖位置。

如足三里穴位于胫骨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五、穴位刺激方法
针对不同的病症,可以采用不同的刺激方法。

如针刺、艾灸、按摩等。

六、穴位异常反应
在刺激腧穴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

如针刺合谷穴时,可能会出现晕针现象;艾灸足三里穴时,可能会感觉局部皮肤温热或轻度疼痛。

七、腧穴配伍
在针灸或按摩时,常常需要配伍多个腧穴。

配伍的原则是根据病症的性质、部位、程度等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八、腧穴禁忌
某些腧穴在刺激时有一些禁忌。

如孕妇不宜针刺合谷、三阴交等活血化瘀的穴位;皮肤感染处不宜艾灸等。

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的定位方法

腧穴与常用
精品课件
手太阴肺经: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 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 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 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 陷中是穴。治疗腕臂部病变, 头部、项背部病证,“头
项寻列缺”。
精品课件
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在前臂掌侧,腕 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 与桡侧腕屈肌腱间 。治 疗:“心胸内关谋”。 大陵:位于人体腕掌横纹 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 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治疗: 心胸疾病,手腕痛。
侧缘后方 。治疗妇科病,
失眠,脾胃病等。 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胫 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凹陷中。 治疗腹胀、腹泄,膝痛等。
精品课件
足太阴脾经:
血海: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 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 隆起处 。简便取穴:患者屈膝, 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 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 拇指约成45°斜置。拇指尖 下是穴。治疗:补血要穴。
精品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
迎香:在鼻翼的外缘 中点旁开5分,鼻唇
沟中 。治疗:鼻部
及面部疾患。
精品课件
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当 尺桡骨之间。治疗热病,头 面五官疾患,上肢疾患等。
翳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 后下缘凹陷中。治疗面瘫, 耳部疾患,牙关紧闭等。
精品课件
手少阳三焦经:
耳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 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 治疗耳部疾患,齿痛等;
四白穴:目直视瞳孔直下,
当眶下孔凹陷处 。治疗头目
疾患等。 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 凹陷中,咬紧齿时,咬肌最 高隆起处。治疗:齿痛,口
精品课件
足阳明胃经:
犊鼻:(外膝眼)屈膝,髌 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 治疗:膝关节痛,脚气等。 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当胫 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肚腹三 里留。保健穴。治疗脾胃病, 神志病等。

常用腧穴定位及主治课件

常用腧穴定位及主治课件

运动系统病症常用腧穴
委中
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 治疗腰背痛等运动系统病症。
承山
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 疗腰腿痛等病症。
昆仑
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 疗腰腿痛等病症。
THANKS
感谢观看
阴陵泉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腹胀、腹泻、水肿。
手少阴心经腧穴
少海
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 中点处。主治心痛、失眠、健忘。
通里
在前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腕横纹上1寸。主治心悸、怔忡、 头晕。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后溪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 及肘臂挛痛。
照海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失眠、咽痛、月经不调。
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内关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 之间。主治心痛、心悸、失眠。
VS
大陵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失眠。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中渚
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 ,第四掌骨侧的后缘凹陷处。主治头痛、目 眩、肩颈痛。
腧穴是气血输注的特殊部 位,能够传递气血,滋养 脏腑器官。
沟通表里
腧穴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能够沟通表里 ,调节脏腑功能。
调节阴阳
腧穴能够调节阴阳平衡, 治疗疾病。
常用腧穴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
根据体表标志,将腧穴定位在一定的 骨度分寸上。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1. 腧穴简介腧穴是人体上特定的穴位,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刺激腧穴可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起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作用。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是中医学中的基本知识之一。

2.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腧穴及其定位和功能主治:•风池穴:–定位:位于颈部,距离翳风穴约1.5寸。

–功能主治:治疗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等症状。

•三阴交穴:–定位:位于内踝尖上方,距离内踝尖3寸。

–功能主治:调经、止痛、益气血等。

•关元穴:–定位:位于脐中,距离脐中1.5寸。

–功能主治:调节人体气机、治疗腹痛、泄泻等。

•太渊穴:–定位:位于足大趾骨隆起端的中央凹陷处。

–功能主治:治疗眼疾、喉痹等。

•曲池穴:–定位:位于肘内侧,肘横纹上方2寸。

–功能主治:治疗肘臂疼痛、胸肋痛等。

•大椎穴:–定位:位于人体第7颈椎棘突下方。

–功能主治:调节人体气血、治疗颈椎病等。

•上巨虚穴:–定位:位于足趾上端,迎香穴与阳白穴连线的中点。

–功能主治:治疗头痛、口眼歪斜等。

•膏肓穴:–定位:位于足内侧踝骨下方,足跟中央凹陷处。

–功能主治:治疗腰背痛、足部疼痛等。

•涌泉穴:–定位:位于足底部,第一跖骨头与第二跖骨头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主治:调节睡眠、治疗疲劳等。

3. 使用腧穴的注意事项在使用腧穴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找准穴位:准确地找到腧穴位置非常重要,可以借助专业书籍、指导师傅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注意卫生:在按摩或针灸腧穴时,确保双手和工具的卫生,避免引起感染。

•保持舒适:在按摩或刺激腧穴时,需要轻柔、舒适的手法,不要过度用力或刺激,以避免伤害。

•了解禁忌:某些腧穴在特定情况下需要避免刺激,比如孕妇、风寒感冒患者等,请务必了解相关禁忌。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敏感度不同,对刺激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4. 总结常用腧穴的定位和功能主治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和了解常用腧穴可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

简述腧穴定位方法的分类

简述腧穴定位方法的分类

简述腧穴定位方法的分类腧穴定位方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长久以来所应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定位病人体内不同部位的病变。

根据不同的定位方法,可将腧穴定位方法分为五类:医学经络定位、活动反射定位、体型定位、痛症定位和理论定位。

一、医学经络定位医学经络定位是根据人体经络来进行腧穴定位的方法。

它是按照经络运行规律将腧穴分类,根据经络路径范围内的腧穴进行定位。

经络定位一般分为田字格定位、条纹定位和节点定位。

1、田字格定位法是按照人体的经络路径将腧穴画成一个大的方形,进行后半部分的定位。

2、条纹定位法是按照经络的上、下、左、右梆线进行定位,有利于定位经络的易损部位。

3、节点定位法是按照经络的节点进行定位,可以准确判断出穴位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来决定。

二、活动反射定位活动反射定位是根据腧穴与肌肉、滑膜、神经等结构的相互作用来定位的方法。

它通过控制肌肉作用、改变神经功能等方式改善组织界面的紧张度,有效地改善人体功能。

三、体型定位体型定位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颜色、肌肉松弛度等特点来定位的方法。

它可以根据不同体型的人而有所不同,可比较准确地定位腧穴位置。

四、痛症定位痛症定位是根据患者腧穴发痛症状来定位腧穴的方法。

借助腧穴痛症定位,腧穴位置可以比较准确定位,腧穴穴位可以从患者痛症症状来准确定位。

例如,如果患者有腰部痛的症状,那么根据痛症定位可以准确判断出腰部的腧穴位置。

五、理论定位理论定位是按照人体的经络和腧穴的理论来定位的腧穴的方法。

理论定位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定位和腧穴定位。

经络定位是根据经络的路径和结构来定位的腧穴。

它把人体经络分为多个部分,将腧穴定位遵循经络路径来定位。

腧穴定位是根据舌体、肤浅、肌肤、肌腱等不同部位来定位腧穴的方法。

它可以在不同部位进行腧穴定位,以准确定位腧穴,尤其是舌体腧穴定位,可以精确定位腧穴位置和情况。

总之,腧穴定位方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定位病人体内病变部位,有助于精准及时地治疗病症,提高治疗效果。

腧穴概念及定位.

腧穴概念及定位.

腧穴概念及定位腧穴概念及定位正常字体放大字体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是人体上与脏腑器官和有关部位相联系的特殊区域。

它从属于经络,具有输注气血、反映病痛和感受信息的特性。

腧穴又称孔穴、穴道、穴位。

《内经》中又将它称作“节”、“会”、“空”(孔)、“气穴”等。

“腧”原写作“输”,有“内外相输应”的意思,说明它通过经络而与脏腑和其他部位相输通;“穴”是空隙凹陷的意思,说明它多位于肌肉纹理和骨节空隙凹陷处。

《千金要方》说:“肌肉纹理、节解缝会--宛陷之中,及以手按之,病者快然。

”指按压腧穴处常较为敏感或呈现舒适感。

从形态结构的观察证明,穴位部的皮肤、皮下、肌层等组织内包含有各种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神经束和神经丛等,形成特为敏感的区域。

腧穴的基本特性从经络理论来分析,腧穴从属于经络,它是通过经络系统与体内的脏腑和有关部位相联系。

形式上,腧穴与经络是“点”与“线”的关系。

这些“点”有的直接与经脉相通,有的与其“支而横者”的络脉相通,位置有深有浅,区域有大有小。

如位于四肢末端的穴位较小较浅,位于大关节附近的穴位则较大较深。

《内经》称腧穴为“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处,即指腧穴为经络气血集散之处,这是腧穴输注气血的特点。

腧穴与脏腑密切相关,在疾病情况下,腧穴有反映病痛的功能。

《素问•气穴论》说“孙脉”(细小的络脉),能“以溢奇邪,以通营卫”。

腧穴即当孙络和卫气散布的所在。

腧穴部感觉、色泽和形态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脏腑经络的病变。

其主要表现在压痛、酸楚、硬结、隆起、郁血、松陷等。

明代张介宾于《内经》:“留瘦不移,节而刺之”的注解中说:“凡病邪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指四肢关节)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

”结聚,当是指皮下硬结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限定在四肢,更多见于躯干部穴位。

它既可反映局部软组织的疾患,还可反映脏腑病症。

如肺脏病症常可在中府、肺俞、膏肓俞等穴出现压痛;冠心病病人可在神堂出现压痛;胃下垂病人常在足三里处出现条索状物,中脘处出现结节,胃俞处出现凹陷等。

简述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

简述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

简述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参考标志物法:根据身体的特定标志物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耳朵上的腧穴可以根据耳廓的形状、耳垂的位置以及耳骨的凹陷处来确定。

2. 比例法:根据人体比例关系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头部,腹部或四肢的腧穴可以根据身体的分割位置或者相对比例来确定。

3. 解剖法:通过解剖学知识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人体的脉搏位于动脉旁边,因此,可以利用动脉位置确定脉搏腧穴的位置。

4. 经络路径法:根据经络走向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根据经络路径扫描法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5. 实验定位法:通过实验确定腧穴的位置。

例如,在人体试验中,根据特定刺激发产的反应来确定腧穴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腧穴的定位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以保证准确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肘腋 横前 纹纹 至头 腕至 横肘 纹横 纹 直直 寸寸 ,, 前上 臂臂 部部 经经 穴穴 纵纵 向向 距距 离离 。
上 肢 部 骨 度 分 寸
9 12
腘臀股胫耻 横沟骨骨骨 纹至大内联 (腘转侧合 屈横子髁上 膝纹至下缘 平 腘方至 犊直横至股 鼻寸纹内骨 穴 踝内 ) 直尖上 至 寸 髁 外 。直上 踝 寸缘 尖 , 直 直 寸 寸 14 19
取百会等。
• 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总结
• 体表标志和骨度分寸定位比较恒定、 明确;手指同身寸、简便取穴法应用 较便利,但差异较大。取穴时须根据 具体情况适当选用,某些腧穴可用几 种方法相互验证,当发生差异时,应 以体表标志和骨度分寸作为基准。
重点学习 十个穴位
1.人中(又名水沟)
• 定位:在人中沟 的上1/3与下2/3 交点处。
• 主治:昏迷,晕厥, 癫狂病,小儿惊风, 鼻衄,口眼歪斜,闪 挫腰痛。
2.迎香
• 定位:在鼻翼外 缘中点旁开约0.5 寸,当鼻唇沟中。 (微笑当鼻辰沟 中正中央,略向 上刺)
• 主治:鼻塞,口歪, 鼻衄,胆道蛔虫。
鼻唇沟
3.印堂主治:痴呆,失眠,头痛, 眩晕,鼻衄(nǜ) , 鼻渊,小儿惊风,子 痫。
4.合谷
• 定位:在手背,第1、 2掌骨间,当第2掌 骨桡侧的中点处。 (半握拳取穴)
• 主治:头痛,齿痛,目赤 肿痛,口眼歪斜,耳聋, 经闭,滞产,无,发热恶 寒,无汗,多汗。
简易取穴法
• 将拇指和食指 张成45度角时, 位于骨头延长 角的交点即是 此穴。
腧穴的定位
定位方法
• 体表标志定位法 • 手指同身寸法 • 简便定位法 • 骨度分寸定位法
如何点准穴位,古人发明几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 法、手指同身寸法、简便定位法。(实际上就是两个步骤,先找醒目 标志,再测距离。因为一些穴位就在醒目的标志处,而有一些穴位在 距标志有一定距离的地方。)
二、手指同身寸
• 手指同身寸法(acupoint –located method by finger-Cun),是指依据 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量取 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三种指寸法
• 中指同身寸法 • 拇指同身寸法
• 横指同身寸法(一夫法)
患 者 中 指 屈 曲 时 , 中 节 内 侧 两 端 纹 头 之
骨度分寸表
骨度分寸表
骨 度 分 寸 图
头部骨度分寸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直寸,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直寸,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3直寸。眉间 (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18直寸。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9横寸,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横寸,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中 指 同 身 寸 法
间 作 为 1 寸 。
患 者 拇 指 指 关 节 的 横 度 为 1 寸 。
中 指 同 身 寸 法
即 将 患 者 食 指 、 中 指 、 无 名 指 和 小 指 并 拢 , 以 中 指 第 二 节 为 准 , 量 取 四 指 的 横 度 作 为 寸
一 夫 法
3
三、骨度分寸法
6.足三里
• 定位:犊鼻穴下3 寸,胫骨前嵴外1 横指处。
• 主治: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肠鸣, 下肢痿痹,泄泻,便 秘,痢疾,疳积,乳 痈,肠痈,水肿,癫 狂,脚气,虚劳羸瘦, 心悸,气短。本穴有 强壮作用,为保健要 穴。
外膝眼(又名犊鼻)
• 【标准定位】屈膝, 在膝部,髌骨与髌韧 带外侧凹陷中。 • 【取法】正坐屈膝位, 在髌骨下方,髌韧带 外侧凹陷处取穴。
一、体表标志
•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acupointlocated method by anatimical landmark),是以人体解剖学和各种体 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为止的方法, 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 • 两种: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
(一)固定标志
• 固定标志:指利用人体体表的五官、 毛发、爪甲、乳头、脐窝、横纹线以 及骨节、肌肉所形成的凸起和凹陷等 作为取穴标志。
5.内、外关
• 定位:腕横纹 上2寸,掌长肌 腱与桡侧腕屈 肌腱之间。
•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 语,小儿惊风,中暑,昏厥。
外关
• 定位:腕背横纹上 2寸,尺骨与桡骨 正中间。
• 主治:热病,头痛, 目赤肿痛,耳鸣,耳 聋,瘰疬,胁肋痛, 上肢痹痛。
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 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 骨度分寸法(acupoint –located method by bone proportional Cun),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 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 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用于相对比较远的距离穴位.如:孔最穴在腕横纹上7寸处,上巨虚在犊 鼻穴下6寸、条口下8寸、下巨虚下9寸,这种较远的距离就要用骨度分寸法。 此法最早见于《灵枢-骨度》篇,同样是以患者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其周身 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下 肢 部 骨 度 分 寸
13
18
16
四、简便定位 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腧穴定位法。如立正姿势
,手臂自然下垂,其中指端在下肢所触及处为风市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 后高骨上方,其食指尽端到达处,即食指尖处有一 小凹陷取列缺;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
的第一横纹上,就是劳宫穴;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
7.大椎
• 定位:后正中 线上,第7颈椎 棘突下凹陷中。
• 主治:热病,疟疾, 咳嗽,气喘,骨蒸盗 汗,癫痫,项强,脊 痛,风疹,座疮。
8.涌泉
• 定位:足趾跖屈时, 约当足底(去趾) 前1/3凹陷处。
• 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 癫证,头痛、头晕,目眩, 咽喉肿痛,咯血,便秘,小 便难,奔豚气,足心热。
10.中脘
• 【定位】:在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当脐中 上4寸。 • 【主治】:胃痛、腹 胀、纳呆、呕吐、吞 酸、呃逆、小儿疳积 等脾胃病症;黄疸; 癫狂,脏躁。
涌泉穴
9.脾、肾俞
• 脾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 11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功用】健脾和胃,利 湿升清。
• 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 下,旁开1.5寸。 【主治】:遗精,阳 痿,早泄,遗尿,腰 背酸痛,头晕,耳鸣, 耳聋,月经不调,喘 咳少气。
一般临床上先定位第4腰椎棘突,向上摸即可 第4腰椎棘突在两侧髂脊连线上
如:鼻尖取素髎;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 中;脐窝取神阙;第七颈椎棘突下取大椎等。
(二)活动标志
• 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 肤、肌腱,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凸 起和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
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屈肘 于肘横纹头处取曲池;屈肘取天井;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 当咬肌隆起时,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